CN113910966A -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10966A
CN113910966A CN202111118386.2A CN202111118386A CN113910966A CN 113910966 A CN113910966 A CN 113910966A CN 202111118386 A CN202111118386 A CN 202111118386A CN 113910966 A CN113910966 A CN 113910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mobile terminal
battery pack
serve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83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and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and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and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anda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10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109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至少包括一个BMS模块和一个电池端蓝牙模块;换电柜,用于为电池包提供充电;移动终端,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与换电柜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用于分别与换电柜和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终端蓝牙模块、摄像头模块和终端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扫描电池包的识别码,从而使电池端蓝牙模块和终端蓝牙模块构成通讯连接,电池包的BMS模块通过蓝牙通讯将BMS数据传输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接受的BMS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能由电池包通过终端设备向服务器上传数据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1912年锂电池最早提出并研究。由于锂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电能来源,单节电芯单元被封装为一个电池模组,然后再辅以外围电路构成可以单独使用的电池包。
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电能来源,单节电芯往往被封装为一个电池模组,然后再辅以外围电路构成可以单独使用的电池包。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包作为车辆动力很好解决了使用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采用电池包作为动力也面临着续航时间受限问题,通过提高充电频率可以解决电池包续航能力问题。为了方便电动车用户(尤其是快递以及外卖的骑手)在电池包电量较低时,及时找到替换的电池包,并对电量较低的电池包进行充电,在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共享的换电柜。用户可以将电池包放置在换电柜的单元格中进行充电,同时取用换电柜中已经完成充电的换电柜。这种换电柜包含充电设备以及相应的管理设备以便实现充电以及充电管理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只能通过换电柜上传数据到服务器,这导致电池包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上传数据。
发明内容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至少包括一个BMS模块和一个电池端蓝牙模块;换电柜,用于为电池包提供充电;移动终端,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与换电柜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用于分别与换电柜和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终端蓝牙模块、摄像头模块和终端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扫描电池包的识别码,从而使电池端蓝牙模块和终端蓝牙模块构成通讯连接,电池包的BMS模块通过蓝牙通讯将BMS数据传输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接受的BMS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换电柜包括:触摸屏,用于显示柜端识别图像;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触摸屏显示的图像内容;主控模块设有或连接有一个柜端蓝牙通讯模块,移动终端设有一个终端蓝牙通讯模块;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能使柜端蓝牙通讯模块和终端蓝牙通讯模块构成蓝牙通讯的柜端识别图像。
进一步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当换电柜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柜端识别图像,移动终端扫描触摸屏的柜端识别图像使移动终端与换电柜构成蓝牙通讯连接,主控模块通过移动终端向服务器上传换电所需的数据。
进一步地,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上传数据发出换电控制指令,移动终端作为中继将换电控制指令通过蓝牙通讯传输至换电柜的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移动终端传输的控制指令,进行换电动作。
进一步地,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当换电柜与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将换电动作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并将换电动作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并由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器。
进一步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当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换电柜与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识别摄像头扫描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终端识别图像获知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同时上传至服务器并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当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服务器与移动终端相互校验它们收到的换电动作数据,
进一步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当移动终端和换电柜均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识别摄像头扫描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终端识别图像获知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和换电柜中至少一个恢复与服务器通讯连接时,向服务器上传换电动作数据。
进一步地,识别图像为二维码图像或太阳码图像。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能由电池包通过终端设备向服务器上传数据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换电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除去了雨棚和监控器);
图4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正面在除去柜门后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正面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的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换电柜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换电柜的温度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的换电柜另一个实施例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具有防盗功能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具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放大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的另一个换电柜的从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的换电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换电机器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电路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27是图26所示电池包的控制芯片的外围电路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换电柜的模块示意框图;
图29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换电柜的供电结构示意框图;
图30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换电柜的电源开关示意框图;
图3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换电系统的模块示意框图。
图3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换电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中附图部分标记的含义:
换电柜100;
移动终端200;
服务器300;
电池包400;
电芯组BT1至BT4;
第一继电器开关K1;
第二继电器开关K2;
主半导体开关Q0;
第一二极管D1;
第二二极管D2;
第三二极管D3;
第四二极管D4;
主保险丝F0;
第一检测节点T11;
第二检测节点T12;
第一充电节点x;
第二充电节点y;
第一电池检测节点T21;
第二电池检测节点T22;
支路半导体开关Q1至Q5;
选路半导体开关Q6、Q7;
支路保险丝F1至F5;
切换继电器开关K3、K4;
切换继电器开关的动触点g、j;
切换继电器开关的静触点i、h、k、l;
支路检测节点T31、T32;
接插件J1、J2;
第一插接端子T1;
第二插接端子T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申请的换电柜100包括柜体101和若干柜门102。
其中,柜体101形成有若干充电仓103,充电仓103的前侧设有仓口1031,电池包200可以从仓口1031装入至充电仓103。柜门102转动连接至柜体101以在预设转动位置封闭充电仓103的仓口1031。
作为具体方案,柜体102由若干板材11和结构件12构成,其中板材为成充电仓103和控制仓104以及其他柜体的外形;结构件主要作为支撑板材形成柜体102的骨架。当然亦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或模块化搭建的方式构建柜体102的结构。
作为具体的方案,柜门102设有轴孔1021,柜体102设有门轴1011从而使柜门102可以相对柜体102转动,相对于门轴1011的位置,在仓口1031的另一侧设有锁槽1032,柜门102对应设有锁环1022,当柜门102转动到封闭仓口1031的位置时,锁环1022嵌入到锁槽1032中。
充电柜100还包括门锁装置105。门锁装置105包括电控装置和锁舌1051,电控装置可以控制锁舌1051插入到锁环1022中以锁定柜门102。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案对柜门进行锁定。作为其中一种方案,可以采用电磁铁等装置实现自动弹开柜门的功能。
充电仓103内设有支撑条1033,其中,支撑条1033凸起于仓底板1034,具体而言,支撑条1033为两条,且平行设置。支撑条1033的作用在于减少电池包200与仓底板1034的摩擦,从而使电池包200便于插入至充电仓103,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条1033的上表面可以涂覆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或者支撑条1033本身由摩擦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
充电仓103还设有限位条1035,限位条1035设置在支撑条1033的两侧,主要限制电池包200的插入的位置,电池包200插入到预设位置时,其充电端子即可与相应的插座配合实现电气连接。限位条1035一方面限制电池包200的插入位置,同时使电池包200仅能以既定的方式插入(当然,同时也依赖于电池包200把手201位置,用户亦不会插反,具体可参见图14)。
除了柜体102以外,为了防止雨水对换电柜100造成影响,在柜体101的顶部设有雨棚106,雨棚106的顶部倾斜设置,从而使雨水能够顺着雨棚106流下而不会漏入柜体101中。
另外,为了监测柜体101周边的情况,在雨棚106下方、柜体102上方设有监控器107,其通过支架108固定连接至柜体102。监控器107可以为一个带有云台的监控摄像头。
作为具体方案,充电仓103可以左右分两列设置,其中一列上方形成控制仓104,控制仓104的前方设置有触摸屏109。控制仓104的内部可以设置若干空气开关1041、电路板1042、断路器以及PLC控制器等一些控制模块或者通讯模块。触摸屏109的控制模块安装在触摸屏109的背面也位于控制仓104中。
充电仓103中可以设有仓内照明灯(未示出),它们可以于柜门102或者门锁装置105联动,即开门的时候,充电仓103中的仓内照明灯开启,而在关闭柜门时,仓内照明灯关闭。
两个充电仓103之间,或者充电仓103与控制仓104之间设有容纳仓110。
换电柜100还包括充电机111。充电机111设在容纳仓110中,充电机111的作用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适于为电池包200充电的直流电,并且充电机111可以调整充电的电流和电压。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换电柜100包括若干从控模块112,对应每个充电仓103设置每个从控模块112,可以将从控模块112设置在充电仓103仓口1031的相对侧的外部,也就是在充电仓103后侧的外壁处设置从控模块112,该从控模块112用于直接实现对换电柜100中单独的充电仓103中电池包200的控制,尤其对单独的充电机111进行控制。每个单独充电机111连接至从控模块112,从而实现对充电机111的控制,同时,在电池包200插入到充电仓103中后,电池包200的连接端子与换电柜100的连接端子对接,从而使充电机111的充电主回路电性连接到电池包200的主回路进行充电,同时,从控模块112通过控制信号线路连接到电池包200的BMS模块,从而从控模块112与电池包200的BMS模块构成交互,从而获取充电控制所需的数据并根据BMS模块的数据控制充电机111。
为了实现用户识别以及具体而言身份认证,柜体101的正面还设有用于身份识别的摄像头113、密码盘114、指纹装置115以及LCD屏幕116。它们既可以是独立实现控制和显示的,也可以是与触摸屏109联动实现控制。从位置上来说,可以将它们设置在柜体102正面居中的位置。
LCD屏幕116可以用来实现简单信息,其可以在停电等情况时,采用内部电池包电源进行供电,使换电柜100仍保持控制功能,以进行管理和抢修。
另外,可以在柜体101正面设置一个总的照明灯(未示出),从而照亮柜体101前方的区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以通过监控器107或摄像头113检测是否有用户在使用换电柜100,在有人使用时,则总的照明灯打开,而在无人使用时则关闭总的照明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红外检测,检测是否有用户在使用换电柜100。
为了实现柜体101的温度调节,换电柜100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柜体101背面设有背板117,背板117形成有通风窗1171,在通风窗1171的内部设有调温风扇118,该调温风扇118可以为轴流风扇,其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以第一旋向旋转,从而带动气流从柜体101内向外流出带出由充电机111或者其他装置带来的热量;而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以相反旋向旋转,从而在通风窗1171处形成气流屏障,避免气流从柜体101流出保证柜体内温度,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调温风扇118可以选用离心风扇,从而在其转动时,形成一个气压的屏障从而隔绝内外气流的交换。在调温风扇118不转动的时候,通风窗1171可以用于自然散热。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使电池包200在适宜的温度进行充电或储藏,如图12所示,在柜体101中设有气流源119、制热器120、制冷器121和导管122,它们首先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气流源119可以采用气泵等装置构成,其作用在于在导管122中形成流动的气流,制热器120和制冷器121作用在于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比如利用电能制冷或制热。
气泵可以采用一般的电磁气泵,该电磁泵具有一个进气口和一个出气口,在该电磁泵被驱动时,液流被驱使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流动。气泵为一个广义的气泵,其可以采用鼓风机等其他驱动气体流动的装置构成。
制冷器121用于冷却气流,具体而言,制冷器121也具有一个进气口和出气口,其在通电工作时能使通过制冷器121的气流降温,作为可选方案,制冷器121可以由一个冷凝器构成,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以及相应的由金属材料构成容器构成。
制热器120用于加热气流,具体而言,制热器120也具有一个进气口和出气口,其在通电工作时能使通过制热器120的气流升温,作为可选方案,制热器120可以被构造成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管道结构,其管道内设置有加热丝或者半导体制热片从而对通过管道结构内部的气流加热。
气泵、制冷器121以及制热器120可以使用换电柜100从外部接入的电源作为电能来源,作为更具体的方案,它们可以通过一个电路板以及一个电路板上的接线座从外部获取电源,气泵204、制冷器121以及制热器120均与该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扩展方案,电路板上设有一个控制芯片可以控制气泵、制冷器121以及制热器120的运行。
导管122除了构成循环管路以外,导管122还设有若干分支管路或管孔,以使导管122可以分别连通到分别的充电仓103中,在导管122到充电仓103管路中设有电磁阀(未示出),从而控制调温装置是否向相应的充电仓103内输送调温气流,调温气流可以是用来加热的也可以是制冷的。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导管122的管壁设有通气孔1221,同时对应的充电仓103的仓壁1036设有透气孔1037,这样气流直接进入到充电仓103中。
作为扩展方案,可以将风冷的方式改为水冷的方式,导管可以改为封闭的管路,在充电仓的仓壁和仓底板处铺设与导管连通的散热管路,通过液流的方式带走热量。
作为一种扩展方案,柜门102可以设有夹层结构,夹层结构中填充有泡沫材料作为隔温材料,作为进一步的扩展方案,夹层结构中填充有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点设置在35摄氏度和50摄氏度之间,作为具体方案,相变温度为45摄氏度。相变材料可以在温度升高时预先降低环境温度,从而是柜门102除了能隔温外,还能进行适当程度的温度调节。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效果,如图19和20所示,可以在柜体101内部后侧位置设有可以升降的活动挡板123,在需要关闭通风窗1171的通风孔时,活动挡板123可以自动的升高从而封闭通风窗1171的通风孔。
作为具体方案,活动挡板123的两侧设有升降轨道124,升降轨道124不但对活动挡板123进行导向,同时也可以将其设置为齿条结构,在活动挡板123两侧设置升降齿轮125以及升降电机(未示出),被升降电机驱动而转动时升降齿轮125与升降轨道124的齿条配合,从而使活动挡板123相应上升或下降。
另外,活动挡板123可以采用类似于卷帘门的方案,在第一块活动挡板123被带动时,其余活动挡板123亦可以实现滑动。
作为具体方案,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为了实现灭火功能,控制仓104中设有火情传感器126和灭火器127,它们分别连接至用于控制的电路板128,其中火情传感器126用于检测是否发生火情,当发生时,其能将信号传输给电路板128上的控制芯片,由换电柜100自身、远程服务器或一个移动终端决定是否触发灭火器。
作为优选方案,灭火器127可以采用一个气溶胶灭火器,其在被触发后,会触发气溶胶灭火器中气溶胶反应物之间的反应,从而产生大量气溶胶,进而从灭火器127喷射口中喷射出来,从而使气溶胶充满整个柜体内部实现灭火。
无论从灭火还是调温的功能实现,充电仓103的仓壁1036和仓底板1034分别设有壁孔1036a和底板孔1034a,从而既能使气溶胶迅速喷射至充电仓103,同时也可以在夏季进行有效散热或者在冬季进行热风的输送。
将灭火器127设置在控制仓104中,优先是考虑到空间和控制线路布设,更大的空间就使灭火器127具有更多的灭火物质,同时更短的线路的设置,提高了灭火时的可靠性,再结合气溶胶灭火器的特点,将灭火器127设置于控制仓104中又兼顾了气溶胶喷射时所需的空间。
作为扩展方案,可以在各个充电仓103中均设置有分别的灭火器以及火情传感器,以分别的进行灭火控制。但是这种方案,布线以及设置较为复杂。
如图17所示,作为一种更具体的方案,每个充电仓103均设有一单元风扇129,它们在气溶胶扩散时进行抽吸从而加速气溶胶扩散,同时它们亦能作为调节温度的风扇进行气流驱动。
作为一种扩展方案,每个充电仓103的单元风扇129由每个充电仓103的从控模块112根据每个充电仓103分别进行控制。作为可选方案,每个充电仓103中设有单独的温度传感器和火警传感器,当充电仓103温度过高时,可以驱动单独的单元风扇129进行散热,因为换电柜100在正常使用时,并不是所有充电仓103中都放置了电池包200,这样的方案,可以节约电能并能有针对性进行散热。
另外,在其中一个充电仓130中电池包200着火时,单独的单元风扇129转动,可以使灭火器127喷射的气溶胶由于气流原因优先照顾到有火情的充电仓130。但是这样整个柜体102都会受到影响。
作为一种扩展方案,可以将灭火器127的喷射口连通至导管122中,在发生火情时,设置在充电仓103中火情传感器发送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关闭制热器120和制冷器121,并打开对应充电仓103中的导管的阀门,由于灭火器127灭火物质进入到导管122中压力,它们会从打开阀门充电仓103喷出从而仅充满着火的充电仓103,此时导管122和充电仓103都采用相对封闭的方案,所以此时,别的充电仓103并不会受影响,这样可以快速修复和更换充电仓103从而快速恢复整个换电柜100的功能。作为优选方案,可以在发生火情时,驱动气流源119,进一步加速灭火物质到达阀门打开的充电仓103的流体动力。
如图18作为一种方案,在柜体101的背部,即放置背板117的边缘处设有一个防盗传感器130,该防盗传感器130通过线缆电性连接至电路板128,具体而言,防盗传感器130可以选用一个位置开关。
背板117在安装柜体101背部时,防盗传感器130因为接触到背板117从而发出一种控制信号到电路板128,电路板128上的控制芯片获知了背板117的开合状态,作为一种扩展方案,电路板128上连接有一个通讯模块,可以将背板117开合状态发送到服务器或者一个移动终端,从而告知用户柜体101是否被打开,从而实现防止背板117被误打开或者被强行打开的风险。
如图21至25所示,除了以上介绍的换电柜100外,图21示出了一种没有触摸屏的换电柜300,其具有更多的充电仓,其也具备充电机、从控模块等设备,但是其主要控制依赖外部实现,即其需要通过一个如前介绍的主换电柜100实现功能,它们之间可以沟通有线或无线的通讯连接。
图21所示换电柜300具有可以使其移动的移动脚301和连接装置302。其中移动脚301包括可以调节的支脚303和脚轮304,支脚303连接有一端螺纹,其可以通过旋转实现高度升降,在需要固定时,其将脚轮304悬空,而需要移动时,其使脚轮304落地,从而使从换电柜300更加易于移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自动化的方式实现这样的功能。
如图24和图25所示,本申请的换电系统包括换电机器人400。
换电机器人400包括箱体401、行走装置402和取放装置(未示出)。
箱体401用于存放电池包100;行走装置402用于使换电机器人400产生位移;取放放置用于将箱体内的电池包放置充电仓或从充电仓放置至箱体401中。换电机器人400还设有连接装置403其能与换电柜300的连接装置302配合,从而使换电机器人400可以拖动换电柜300移动,同时,在连接装置302和连接装置403处分别设置通过接触构成电性连接的连接端子,从而在换电柜300和换电机器人400之间构成电性连接以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
作为扩展方案,换电机器人400设有升降装置以升降连接装置403使其能自动的与连接装置302构成连接。
作为具体方案,行走装置402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行走装置402。换电机器人400还包括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用于为驱动电机供电。具体而言,供电装置包括一个固定至换电机器人400的电池电源。供电装置还包括一个可拆卸的电池电源。
具体而言,换电机器人还包括:箱内电气接口、机充电路、驱动电路,其中箱内电气接口用于与箱体中电池包构成电性连接;机充电路用于通过箱内电气接口向箱体内的电池包充电;驱动电路用于通过箱内电气接口使箱体内的电池包作为供电装置为驱动电机供电。
具体而言,换电柜300还包括:柜体电气接口和外充电路。
柜体电气接口可以安装至柜体,比如之前所介绍的连接装置302;外充电路用于通过柜体电气接口向换电机器人进行充电;换电机器人400还包括:机体电气接口,机体电气接口安装至换电机器人400且用于与柜体电气接口对接;机体电气接口与箱内电气接口构成电性连接。这样换电柜300可以直接为换电机器人400进行充电。
作为扩展方案,换电柜包括主控模块和第一通讯模块,主控模块用于对换电柜进行控制;第一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块能够接入无线网络;换电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控制模块和第二通讯模块,机器人控制模块用于对换点机器进行控制;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使机器人控制模块能够接入无线网络或与第一通讯主控模块构成通讯连接。通过换电柜与换电机器人数据交互可以控制换电机器人的路径。
换电柜300和换电机器人400的连接装置主要用于实现它们之间的机械连接或者电气连接,这样一来,换电机器人既可以拖动换电柜移动,也可以通过连接装置,使换电柜向换电机器人充电。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一些基本硬件结构。
如图26和图27所示,电池包200的电池包电路包括:若干电芯单元,若干电芯单元并联构成一组,不同组的电芯单元之间串联以构成电池电路;电池包电路还包括:第一继电器开关、第二继电器开关、主半导体开关、第一插接端子、第二插接端子、控制芯片;其中,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均包括:一个动触点、两个静触点和信号输入端;主半导体开关包括:一个控制端和两个开关端;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电性连接至主半导体开关的一个开关端,主半导体开关的另一个开关端与一个第一检测节点连接;第一插接端子电性连接至第一检测节点;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电性连接至一个第二检测节点;第二插接端子电性连接至第二检测节点;第一继电器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的一个静触点均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正极;第一继电器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均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负极;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的信号输入端、主半导体开关的控制端、第一检测节点和第二检测节点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芯片。
具体而言,电池包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电性连接在第一检测节点和第二检测节点之间。电池包电路还包括:一个第一二极管;第一继电器开关的一个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的一个静触点均电性连接至一个第一充电节点,第一充电节点电芯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正极。电池包电路还包括:一个第二二极管;第一继电器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与第二继电器开关的另一个静触点均电性连接至一个第二充电节点,第二充电节点电芯连接至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负极。电池包电路还包括:一个第三二极管;第一充电节点电性连接至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负极。电池包电路还包括:一个第四二极管;第二充电节点电性连接至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至电池电路的正极。
电池包电路还包括:一个主保险丝;主保险丝电性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电池电路的正极之间。
电池电路的正极电性连接至一个第一电池检测节点;电池电路的负极电性连接至一个第二电池检测节点;第一电池检测节点和第二检测节点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芯片。具体而言,电池包电路还包括:若干检测电路,连接至电池电路中电芯组的正极或负极;检测电路包括一个支路保险丝和一个支路半导体开关;支路半导体开关包括两个开关端和一个控制端;支路半导体的控制端电性连接至控制芯片。
具体而言,电池包电路还包括:若干切换继电器开关;切换继电器开关包括若干个静触点、一个动触点和一个信号输入端;切换继电器的静触点分别电性连接至若干检测电路,切换继电器开关的动触点连接至一个支路检测节点,支路检测节点电性连接控制芯片。本申请的半导体开关为mos管开关。
采用以上的方案,在插接充电的插接件时,控制芯片先使主半导体开关断开,保证主回路安全,然后控制芯片根据第一检测节点和第二检测节点的电压判断是否反接,如果没有反接则使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处于正常状态,然后导通主半导体开关进行充电,若反接,则向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发出信号使它们切换连接的触点,切换正负极方向。第一至第四二极管构成电路保证在第一继电器开关和第二继电器开关误动时,保证充电电路的安全。
另外,当检测电路较多时,超过两条以上的检测支路连接至切换继电器时,仅靠检测支路中的支路半导体开关不足以实现检测线路的切换,作为优选方案,在其中一部分检测支路与切换继电器开关的某些静触点之间设有选路半导体开关,以使共用同一静触点的检测支路中仅有一个连接到静触点,防止短路的情况发生。选路半导体开关的控制端也连接至控制芯片以使选路半导体开关受到控制芯片的控制。
如图28至图30以及以上附图所示,换电柜还包括火情传感器、灭火器和主控模块;火情传感器用于检测柜体的火情;灭火器用于在火情传感器检测到火情发生时喷射灭火物质;主控模块能接收火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火情传感器的信号向灭火器发送灭火信号以使灭火器喷射灭火物质;其中,火情传感器、灭火器以及主控模块均设置在柜体的内部。
柜体还形成有控制仓,火情传感器、灭火器以及主控模块均设置在控制仓的内部。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触摸屏。触摸屏用于显示信息;触摸屏设置在控制仓的前侧。柜体还形成有若干容纳仓,容纳仓前侧封闭。换电柜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用于为充电仓中的电池包充电;充电器设置在容纳仓中。
作为具体方案,至少一个容纳仓设置在两个充电仓之间。至少一个容纳仓设置在充电仓和控制仓之间。
具体而言,火情传感器包括:红外测温单元。红外测温单元用于检测柜体内部的温度。火情传感器包括:烟雾检测单元。烟雾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柜体内部的烟雾情况。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通讯模块。其中,通讯模块用于与外部构成通讯连接;通讯模块与主控模块构成电性连接以使主控模块能通过通讯模块传输火情传感器所采集的火情数据。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具有远程充电保护的换电系统,包括:电池包和换电柜;其中,换电柜,用于收纳电池包并为电池包充电;其中,电池包包括:若干电芯单元,用于存储电能;BMS模块,用于管理电芯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换电柜包括:若干充电模块,用于提供向电池包充电的电源;若干从控模块,用于直接控制充电模块;主控模块,用于与从控模块通讯连接以传输数据;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接入一个无线网络以使主控模块与一个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主开关,用控制换电柜的总电源通断;若干副开关,分别用于控制充电模块的电源通断;若干继电器,分别设置在主开关和若干副开关之间;其中,当BMS模块检测电池包充电异常时向从控模块发送代表充电异常的信号,从控模块与主控板进行数据交互以使主控模块与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主控板根据与服务器数据交互的结果控制从控模块以使从控模块控制充电模块。
具体而言,BMS模块包括:主半导体开关、控制芯片、检测电路。其中,主半导体开关用于控制电池包的充电回路;控制芯片用于实现BMS模块的控制功能;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包的充电情况;主半导体开关与检测电路分别电芯连接至控制芯片以使电池包充电异常时控制芯片根据检测电路的信号向主半导体开关的控制发送控制信号从而使主半导体开关断开电池包的充电回路。
具体而言,通讯模块为4G通讯模块,其通过4G网络与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
具体而言,主开关至少包括一个空气开关。副开关至少包括一个空气开关。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通过WiFi网络构成数据交互。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通过网线构成数据交互。换电柜还包括:监控模块;监控模块用于采集换电柜周边的图像信息;监控模块与通讯模块构成数据交互。监控模块通过与通讯模块的数据交互以使监控模块向服务器上传数据。换电柜还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将电压调整到预设的电压范围;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从控模块、监控模块、通讯模块分别构成电性连接以使电源模块为主控模块、从控模块、监控模块、通讯模块供电。
作为本申请另一个方案,换电柜还包括:背板,可拆卸的安装至柜体且与柜门分别位于柜体相对的两侧;防盗模块,至少包括用于检测背板的位置的防盗传感器;主控模块,能接收防盗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防盗传感器信号进行控制动作。
具体而言,防盗传感器包括一个安装至柜体后侧的用于检测背板的位置开关。具有防盗功能的换电柜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接入一个无线网络以使主控模块与一个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向服务器传输与防盗传感器相关的数据。具有防盗功能的换电柜还包括:监控模块,素数监控模块包含一个摄像头;主控模块在接收到防盗传感器传输的报警信号后控制监控模块的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具有防盗功能的换电柜还包括:报警器,用于发出警报的信号;主控模块与报警器构成电性连接以使防盗传感器被出发时报警器在主控模块控制下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而言,报警器包括一个蜂鸣器。
具体而言,报警器包括一个报警灯。
具体而言,具有防盗功能的换电柜还包括:主开关,用控制换电柜的总电源通断;主控模块与主开关构成电性连接以使防盗传感器被出发时主开关断开换电柜的总电源。
具体而言,防盗传感器包括一个安装至柜体前侧用于检测柜门的位置开关。
通过防盗系统,可以实现换电柜进一步安全保证。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具有过充保护的换电系统,包括:电池包;换电柜,用于收纳电池包并为电池包充电;其中,电池包包括:若干电芯单元,用于存储电能;BMS模块,用于管理电芯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换电柜包括:若干充电模块,用于提供向电池包充电的电源;若干从控模块,用于直接控制充电模块;主控模块,用于与从控模块通讯连接以传输数据;主开关,用控制换电柜的总电源通断;若干副开关,分别用于控制充电模块的电源通断;若干继电器,分别设置在主开关和若干副开关之间;其中,当BMS模块检测电池包充电异常时向从控模块发送代表充电异常的信号,从控模块与主控模块进行数据交互以使主控模块控制继电器断开主开关和副开关之间的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将电压调整到预设的电压范围;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从控模块分别构成电性连接以使电源模块为主控模块、从控模块供电。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电源开关,设置在主开关和电源模块之间。
具体而言,电源开关包括一个空气开关。
具体而言,主开关包括一个空气开关。
具体而言,副开关包括一个空气开关。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接入一个无线网络以使主控模块与一个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电源模块电性连接至通讯模块。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监控模块,与电源模块和主控模块构成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监控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
具体而言,主开关用于接入交流电网。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一种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包括:柜体,形成有若干充电仓,充电仓的前侧设有仓口;柜门,转动连接至柜体以在预设转动位置封闭柜体的充电仓的仓口;换电柜还包括:调温模块,用于调整柜体内部的温度;主控模块,用于与调温模块进行数据交互以控制调温模块。
具体而言,调温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柜体的内部以检测柜体内部的温度。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
调温风扇,在转动时产生气流;
调温模块还包括:风扇电机,用于驱动调温风扇的转动;主控模块连接至风扇电机以控制风扇电机的转速。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背板,可拆卸的安装至柜体且与柜门分别位于柜体相对的两侧;背板设有若干通风窗,通风窗相对调温风扇设置。
具体而言,调温风扇固定至背板。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若干调温风管,分别连通到充电仓的内部。
具体而言,调温风管还连通至调温风扇。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循环风管,连通至每个调温风管并构成循环风路。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制冷器,用于实现制冷效果;循环风管连接至制冷器。
具体而言,具有温度控制的共享电池包换电柜还包括:制热器,用于实现制热效果;循环风管连接至制热器。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一种智能交互的换电柜,包括:柜体,形成有若干充电仓,充电仓的前侧设有仓口;柜门,转动连接至柜体以在预设转动位置封闭柜体的充电仓的仓口;换电柜还包括:触摸屏,用于实现人机交互;扬声器,用于输出声音信号;麦克风,用于输入声音信号;门锁装置,用于锁定或打开柜门;主控模块,与触摸屏、扬声器、麦克风、门锁装置构成连接以使器控制触摸屏扬声器、麦克风、门锁装置;其中,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换电柜中各个充电仓中电池包的充电情况且通过扬声器向用户发出询问指令并根据麦克风所接受到语音指令控制门锁装置打开或关闭柜门。
具体而言,触摸屏在被操作时,主控模块根据触摸屏被操作的情况控制扬声器发出声音指令或通知。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在麦克风接收到语音指令时控制触摸屏显示对应的显示内容或操作界面,并且控制扬声器发出声音指令或通知。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指纹装置,用于输入指纹信息;主控模块与指纹装置构成电性连接以使主控模块根据指纹装置的数据识别用户或用户权限。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识别摄像头,用于识别人脸信息;主控模块与识别摄像头构成电性连接以使主控模块根据识别摄像头的数据识别用户或用户权限。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与用户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构成性连接以使主控模块能与用户的移动终端交互。
具体而言,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模块。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通讯模块,用于与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主控模块与通讯模块构成性连接以使主控模块能与远程服务器。
具体而言,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或/5g通讯模块。
具体而言,智能交互的换电柜包括多个柜体,分为主柜体和从柜体;其中,触摸屏仅安装至与主柜体,主柜体和从柜体内均安装有通讯模块以构成数据交互。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换电柜还设有一个NFC模块,其可以与手机直接交互数据从而获得密码。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电系统,包括:换电柜;换电柜包括:柜体,形成有若干充电仓,充电仓的前侧设有仓口;柜门,转动连接至柜体以在预设转动位置封闭柜体的充电仓的仓口;换电系统还包括:换电机器人;换电机器人包括:箱体,用于存放电池包;行走装置,用于使换电机器人产生位移;取放放置,用于将箱体内的电池包放置充电仓或从充电仓放置至箱体中。
具体而言,行走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行走装置。
具体而言,换电机器人还包括:供电装置,用于为驱动电机供电。
具体而言,供电装置包括一个固定至换电机器人的电池电源。
具体而言,供电装置还包括一个可拆卸的电池电源。
具体而言,换电机器人还包括:箱内电气接口,用于与箱体中电池包构成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换电机器人还包括:机充电路,用于通过箱内电气接口向箱体内的电池包充电。
具体而言,换电机器人还包括:驱动电路,用于通过箱内电气接口使箱体内的电池包作为供电装置为驱动电机供电。
具体而言,换电柜还包括:柜体电气接口,安装至柜体;外充电路,用于通过柜体电气接口向换电机器人进行充电;换电机器人还包括:机体电气接口,安装至换电机器人且用于与柜体电气接口对接;机体电气接口与箱内电气接口构成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换电柜包括:主控模块,用于对换电柜进行控制;第一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块能够接入无线网络;换电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控制模块,用于对换点机器进行控制;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使机器人控制模块能够接入无线网络或与第一通讯主控模块构成通讯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种方案,具有智能身份识别的换电柜,换电柜包括:柜体,形成有若干充电仓,充电仓的前侧设有仓口;柜门,转动连接至柜体以在预设转动位置封闭柜体的充电仓的仓口;换电柜还包括:门锁装置,用于锁定或打开柜门;身份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主控模块,用于根据身份识别装置的数据控制门锁装置;通讯模块,用于使主控模块与一个服务器构成通讯连接以使主控模块将身份识别装置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并且将服务器回传的控制信号传输至主控模块。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一个摄像头,主控模块控制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一个麦克风,主控模块控制麦克风采集用户的声音信息。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一个密码盘,主控模块控制摄像头采集用户输入的密码。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一个指纹识别模块,主控模块控制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一个蓝牙模块,主控模块控制蓝牙模块与用户的蓝牙设备进行通讯。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读卡器,主控模块控制读卡器读取用户的IC卡中数据。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虹膜识别模块,主控模块控制虹膜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NFC模块,主控模块控制NFC模块与用户的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具体而言,身份识别装置包括触摸屏,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供用户输入的界面。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AI学习的换电系统,包括:电池包以及为其充电的换电柜;换电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交互数据并存储换电柜的数据;其中,换电柜包括:充电电路,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包的电压;主控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电路并接收检测电路的信号;通讯模块,用于使控制与服务器构成数据交互;服务器包括:AI模块,AI模块根据多个换电柜上传的充电数据进行学习从而输出控制参数至主控模块。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时间。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电压。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电流。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起始电量。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结束电量。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充电持续时间。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电池包的充电循环次数。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电池包的放电次数。
具体而言,主控模块与AI模块所交互的数据包括:换电柜的温度。
通过AI模块,对充电各个数据,尤其是进行过一段时间电池包充电数据进行学习并通过充电结果进行反馈,从而获得大数据进行对初始设定的充电数据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改善电池包的寿命。
图31示出一个换电系统的实施例具体模块组成示意图。
如图32所示,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电系统,包括:换电柜,用于实现充电换电功能;移动终端,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与换电柜进行数据交互;其中,换电柜包括:触摸屏,用于显示柜端识别图像;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触摸屏显示的图像内容;主控模块设有或连接有一个柜端蓝牙通讯模块,移动终端设有一个终端蓝牙通讯模块;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能使柜端蓝牙通讯模块和终端蓝牙通讯模块构成蓝牙通讯的柜端识别图像。
具体而言,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电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当换电柜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触摸屏显示柜端识别图像,移动终端扫描触摸屏的柜端识别图像使移动终端与换电柜构成蓝牙通讯连接,主控模块通过移动终端向服务器上传换电所需的数据。
具体而言,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上传数据发出换电控制指令,移动终端作为中继将换电控制指令通过蓝牙通讯传输至换电柜的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移动终端传输的控制指令,进行换电动作。
具体而言,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当换电柜与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将换电动作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具体而言,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并将换电动作数据反馈至移动终端,并由移动终端上传至服务器。
具体而言,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电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当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换电柜与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识别摄像头扫描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终端识别图像获知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同时上传至服务器并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移动终端。
具体而言,当移动终端与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服务器与移动终端相互校验它们收到的换电动作数据,
具体而言,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电系统还包括:服务器,用于与换电柜与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当移动终端和换电柜均与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主控模块控制识别摄像头扫描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终端识别图像获知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和换电柜中至少一个恢复与服务器通讯连接时,向服务器上传换电动作数据。
具体而言,识别图像为二维码图像。
具体而言,识别图像为太阳码图像。
通过以上的方案可以在服务器断开状态下,仍能实现换电动作,从而使换电柜在网络故障情况下仍能进行换电。
作为扩展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至少包括一个BMS模块和一个电池端蓝牙模块;换电柜,用于为电池包提供充电;移动终端,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与换电柜进行数据交互;服务器,用于分别与换电柜和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终端蓝牙模块、摄像头模块和终端通讯模块;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扫描电池包的识别码,从而使电池端蓝牙模块和终端蓝牙模块构成通讯连接,电池包的BMS模块通过蓝牙通讯将BMS数据传输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接受的BMS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这样的好处在于,电池包在不在换电柜中时以及出现故障时,均可以上传故障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
电池包,至少包括一个BMS模块和一个电池端蓝牙模块;
换电柜,用于为所述电池包提供充电;
移动终端,用于供用户操作以与所述换电柜进行数据交互;
服务器,用于分别与所述换电柜和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蓝牙模块、摄像头模块和终端通讯模块;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摄像头扫描所述电池包的识别码,从而使所述电池端蓝牙模块和所述终端蓝牙模块构成通讯连接,所述电池包的BMS模块通过蓝牙通讯将BMS数据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将接受的所述BMS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电柜包括:
触摸屏,用于显示柜端识别图像;
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触摸屏显示的图像内容;
所述主控模块设有或连接有一个柜端蓝牙通讯模块,所述移动终端设有一个终端蓝牙通讯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触摸屏显示能使所述柜端蓝牙通讯模块和所述终端蓝牙通讯模块构成蓝牙通讯的柜端识别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
服务器,用于与所述换电柜与所述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
当所述换电柜与所述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触摸屏显示柜端识别图像,所述移动终端扫描所述触摸屏的柜端识别图像使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换电柜构成蓝牙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服务器上传换电所需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服务器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上传数据发出换电控制指令,所述移动终端作为中继将所述换电控制指令通过蓝牙通讯传输至所述换电柜的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传输的控制指令,进行换电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所述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当换电柜与所述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将所述换电动作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换电动作完成后,将所述换电动作数据暂存在主控模块对应的存储器中并将所述换电动作数据反馈至所述移动终端,并由所述移动终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
服务器,用于与所述换电柜与所述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所述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
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而所述换电柜与所述服务器保持通讯连接时,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识别摄像头扫描所述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所述终端识别图像获知所述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同时上传至服务器并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恢复通讯连接后,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终端相互校验它们收到的换电动作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
服务器,用于与所述换电柜与所述移动终端构成通讯连接;
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有一个识别摄像头,所述识别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显示的终端识别图像;
当所述移动终端和换电柜均与所述服务器断开通讯连接时,
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识别摄像头扫描所述终端识别图像,并根据所述终端识别图像获知所述终端设备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换电动作,然后将换电动作数据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传输至所述移动终端;当所述移动终端和换电柜中至少一个恢复与所述服务器通讯连接时,向所述服务器上传所述换电动作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图像为二维码图像或太阳码图像。
CN202111118386.2A 2020-09-23 2021-09-22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Withdrawn CN1139109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7432 2020-09-23
CN2020110074327 2020-09-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10966A true CN113910966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23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8386.2A Withdrawn CN113910966A (zh) 2020-09-23 2021-09-22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109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4323A (zh) 基于云端控制的换电柜管理方法
CN113859037A (zh) 智能节电换电柜
US10147984B2 (en) Portable and modular energy storage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s
US10987803B2 (en) Automated robotic battery tug
US20130320918A1 (en) Energy supply apparatus having a first power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energy supply apparatus
CN113844322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换电系统
KR101170489B1 (ko) 지능형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921289A (zh) 电源系统及产生输出电信号和认证电池组的方法
CA2771091C (en) Scalable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CN113415185A (zh) 多元供电的换电柜
JP5846812B2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10774935B (zh) 一种换电集装箱控制系统、方法及其装置
CN113525161A (zh) 通风可控换电柜
CN218202863U (zh) 细胞培养系统
CN113963309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法
CN113859034A (zh) 基于图像识别换电系统的交互方法
CN113844325A (zh) 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智能换电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13844324A (zh) 双模式充电的换电柜
KR20190060497A (ko) 배터리 장치 및 배터리 온도 조절방법
CN113910966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电池包管理系统
CN113928169A (zh) 基于云端控制的换电柜系统
CN113928167A (zh) 基于uwb定位技术的换电系统
CN113879170A (zh) 基于uwb定位技术的换电系统控制方法
CN114312455A (zh) 自动取放换电柜
CN113928168A (zh) 辅助取放换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