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455A -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455A
CN113905455A CN202111358702.3A CN202111358702A CN113905455A CN 113905455 A CN113905455 A CN 113905455A CN 202111358702 A CN202111358702 A CN 202111358702A CN 113905455 A CN113905455 A CN 113905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bearer
signaling
target
target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8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455B (zh
Inventor
马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87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承载建立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其中,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在检测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其中,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在检测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承载参数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Description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语音技术从1G的模拟语音到4G的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Long-Term Evolution,VoLTE),再到5G接入下的语音承载(Voice over New Radio,VoNR),每一次发展都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VoLTE是结合LTE协议与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提供端到端的语音视频业务,因接入时延低、语音质量有保障且支持同时打电话与上网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且5G NR上的初期语音回落方案,即演进分组系统回落(Evolved PacketSystem Fallback,EPS Fallback)也由VoLTE提供服务。
其中,享受VoLTE服务的前提是成功注册VoLTE,然而由于终端、网络以及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会导致VoLTE注册失败。例如,终端从4G LTE区域移动到5G NR区域,或从5G NR区域移动到4G LTE区域时,因4G LTE和5G NR之间的数据承载映射和/或IMS承载映射丢失导致掉VoLTE,即无法驻留VoLTE,影响用户对VoLTE业务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在承载建立过程中,核心网未给终端配置4G网络与5G网络之间的承载映射,导致终端在4G网络覆盖区域与5G网络覆盖区域之间移动时,无法驻留VoLTE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承载建立方法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核心网,所述承载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核心网,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中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当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时,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核心网的承载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建立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核心网的承载建立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之一;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建立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该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等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终端设备。
其中,这里所述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可选地,第一网络可以为4G网络(如4G LTE),第二网络可以为5G网络(如5G NR);或第一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网络可以为4G网络。
其中,该承载建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在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
其中,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该目标承载可以是数据承载或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承载。
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一上行信令,以请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数据承载或建立第一网络下的IMS承载。其中,该第一上行信令一般是通过基站发送至核心网。
步骤102: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
核心网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令后,可以根据第一上行信令对应的请求,发送第一下行信令至用户设备,以响应用户设备的请求,即第一下行信令为核心网根据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步骤103:在检测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
其中,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其中,该第二上行信令一般是通过基站发送至核心网。
其中,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则表示核心网未给终端配置第二网络能力,即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这样,会使得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之前没有信令消息同步,即存在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信令消息不同步的问题。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时,驻网第二网络后,就需要在第二网络上重新建立目标承载,而重新建立目标承载则会导致无法驻留VoLTE,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检测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二上行信令至核心网,通过第二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以及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即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
其中,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可能是核心网侧发生异常情况导致的,或是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导致的。
步骤104: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
核心网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信令后,获取其中包括的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然后发送第二下行信令至用户设备,以响应用户设备的请求,即第二下行信令是核心网根据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这里所述的第二上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可以是除第一上行信令和第一下行信令外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
步骤105:在检测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承载参数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用户设备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第二下行信令后,若检测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用于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参数(即目标承载参数),则根据目标承载参数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完成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核心网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完成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以使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从而能够继续使用VoLTE业务。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上述步骤104: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之后,该承载建立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检测到第二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其他上行信令至核心网,直至接收到来自核心网的其他下行信令中包括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直至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这里所述的其他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这里所述的其他下行信令为核心网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其他上行信令发送的。该其他上行信令和核心网根据该其他上行信令发送的下行信令(即前述其他下行信令)可以是除第一上行信令和第一下行信令外的NAS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核心网根据第二上行信令反馈的第二下行信令中仍没有携带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上行信令继续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直到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包括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其中,这里所述的预设次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中的方案,下面通过示例进行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示例一
手机处于4G LTE覆盖区域,以IMS 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用数据网)连接建立过程(即4G网络下的IMS承载建立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示例一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手机开机后进行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选择、小区选择以及注册LTE网络。
步骤202:手机发送上行信令PDN connectivity request(PDN连接请求)至核心网。
步骤203:手机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下行信令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context request(激活默认EPS承载上下文请求)。
步骤204:手机检查PCO(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s,协议配置选项)中Protocol or Container ID中是否携带5QI/QCI参数。若携带,说明核心网已为手机配置4GLTE与5G NR之间的IMS承载映射,则结束本流程;若未携带,则执行步骤205。
其中,5QI/QCI参数是指QoS flow description 1-5QI-EPS bearer identity项。5QI为5GQoSIdentifier的缩写,中文名称为5G服务质量标识符。QCI是QoS ClassIdentifier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服务等级标识。QoS为Quality of Servic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服务质量。
步骤205:手机在上行信令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激活默认EPS承载上下文接受)中告知核心网,支持5G NR,请求配置IMS承载映射。
步骤206:核心网接收到手机发送的信令请求后,通过下行信令Modify EPSbearercontext request(修改EPS承载上下文请求),为此手机配置IMS承载映射。
步骤207:手机根据下行信令Modify EPS bearercontext request,进行LTE与NR之间的IMS承载映射。
手机完成IMS承载映射后,当手机移动到5G网络的独立组网(Standalone,SA)区域时,驻网NR后,无需在NR上重新建立IMS的PDU session(PDU会话),从而避免发生掉VoLTE的问题。其中,PDU为Protocol Data Uni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如手机)与核心网交互信令过程中,不限于上述提及的上行信令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accept和下行信令Modify EPSbearercontext request,终端和核心网可通过其他上行NAS信令和下行NAS信令交互承载映射信息,且此流程可以重试,直至核心网为终端配置承载映射或重试次数达到一定次数后为止。
其中,驻网LTE时,建立数据EPS承载可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只是使用的上下行信令可能有所不同,这里便不再赘述。
示例二
手机处于5G NR覆盖区域,以IMS的PDU Session建立过程(即5G网络下的IMS承载建立过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示例二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手机开机后进行PLMN选择、小区选择以及注册NR网络。
步骤302:手机发送上行信令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PDU会话建立请求)至核心网。
步骤303:手机接收到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accept(PDU会话建立接受)。
步骤304:手机检查下行信令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ccept中是否携带5QI/QCI参数。若携带,说明核心网已为手机配置5G NR与4G LTE之间的IMS承载映射,则结束本流程;若未携带,否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手机在上行信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PDU会话修改请求)中告知核心网,支持4G LTE,请求配置IMS承载映射。
步骤306:核心网接收到手机发送的信令请求后,通过下行信令PDU sessionmodification command(PDU会话修改命令),为此手机配置IMS承载映射。
步骤307:手机根据下行信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command,进行LTE与NR之间的IMS承载映射。
手机完成IMS承载映射后,当手机移动到LTE区域时,驻网LTE后,无需在LTE上重新建立IMS的EPS承载,从而避免发生掉VoLTE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如手机)与核心网交互信令过程中,不限于上述提及的上行信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和下行信令PDU session modificationcommand,终端和核心网可通过其他上行NAS信令和下行NAS信令交互承载映射信息,且此流程可以重试,直至核心网为终端配置承载映射或重试次数达到一定次数后为止。
其中,驻网5G NR时,建立数据PDU会话可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只是使用的上下行信令可能有所不同,这里便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当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时,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可以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LTE注册成功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核心网。
其中,该承载建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
其中,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该目标承载可以是数据承载或IMS承载。
当用户设备处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一上行信令至核心网,以请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如建立第一网络下的数据承载或建立第一网络下的IMS承载。
步骤402:根据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核心网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令后,可以根据第一上行信令对应的请求,发送第一下行信令至用户设备,以响应用户设备的请求。
步骤403: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
其中,第二上行信令为用户设备检测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该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则表示核心网未给终端配置第二网络能力,即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这样,会使得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之前没有信令消息同步,即存在用户设备与第二网络之间的信令消息不同步的问题。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时,驻网第二网络后,就需要在第二网络上重新建立目标承载,而重新建立目标承载则会导致无法驻留VoLTE,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检测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可以发送第二上行信令至核心网,通过第二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以及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即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
其中,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可能是核心网侧发生异常情况导致的,或是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导致的。
步骤404:根据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
其中,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目标承载参数。
核心网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信令后,获取其中包括的用于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然后发送第二下行信令至用户设备,以响应用户设备的请求。
用户设备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第二下行信令后,若检测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用于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参数(即目标承载参数),则根据目标承载参数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完成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
其中,这里所述的第二上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可以是除第一上行信令和第一下行信令外的非接入层NAS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核心网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完成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以使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
可选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第一网络可以为4G网络(如4G LTE),第二网络可以为5G网络(如5G NR);或第一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网络可以为4G网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备检测到核心网根据第二上行信令反馈的第二下行信令中仍没有携带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一些上行信令继续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直到核心网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其他上行信令反馈的下行信令中包括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其中,这里所述的预设次数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这里所述的其他上行信令和核心网根据该其他上行信令发送的下行信令(即前述其他下行信令)可以是除第一上行信令和第一下行信令外的NAS信令。
最后,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与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交互,可以参考前述示例一和示例二,以进行进一步地理解,此处便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的情况下,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可以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LTE注册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建立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承载建立装置,或者该承载建立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承载建立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承载建立装置执行承载建立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建立装置。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建立装置的示意框图,该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等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终端设备。
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501,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一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第二发送模块503,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
其中,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
其中,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处理模块505,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未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其他上行信令,直至接收到来自所述核心网的其他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直至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所述其他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其他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其他上行信息发送的。
可选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第一网络可以为4G网络(如4G LTE),第二网络可以为5G网络(如5G NR);或第一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网络可以为4G网络。
可选地,所述目标承载为数据承载或多媒体子系统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当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时,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可以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LTE注册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建立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建立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建立装置能够实现图1所示的承载建立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建立装置的示意框图,该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核心网。
如图6所示,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可以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四发送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第四接收模块603,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至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可选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均为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第一网络可以为4G网络(如4G LTE),第二网络可以为5G网络(如5G NR);或第一网络可以为5G网络,第二网络可以为4G网络。
可选地,所述目标承载为数据承载或多媒体子系统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当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时,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可以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LTE注册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承载建立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核心网设备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建立装置能够实现图4所示的承载建立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存储在存储器7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用户设备的承载建立方法或应用于核心网的承载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设备700为用户设备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700包括上述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以及处理器8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8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电子设备为用户设备且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情况下,处理器810可以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可选地,处理器810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未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其他上行信令,直至接收到来自所述核心网的其他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直至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所述其他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其他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其他上行信息发送的。
在电子设备为核心网设备的情况下,处理器81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覆盖区域下,当用户设备向核心网请求建立目标承载时,若核心网下发的下行信令中没有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其他上行信令告知核心网用户设备支持第二网络,且向核心网请求配置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之间的目标承载的承载映射,从而实现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这样,当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移动至第二网络覆盖区域后,则可以不必重新建立目标承载,使得VoLTE继续驻留,从而可以在第二网络下继续使用VoLTE业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VoLTE注册成功率。。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8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承载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承载建立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承载建立方法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未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其他上行信令,直至接收到来自所述核心网的其他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直至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所述其他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其他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其他上行信息发送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4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5G网络;或所述第一网络为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4G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承载为数据承载或多媒体子系统承载。
5.一种承载建立方法,应用于核心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4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5G网络;或所述第一网络为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4G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承载为数据承载或多媒体子系统承载。
8.一种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网络覆盖区域的情况下,发送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核心网的第一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下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的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的;
处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承载参数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未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其他上行信令,直至接收到来自所述核心网的其他下行信令中包括所述目标承载参数为止,或直至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信令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次数达到预设次数为止;
其中,所述其他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所述其他下行信令为所述核心网根据所述其他上行信息发送的。
10.一种承载建立装置,应用于核心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建立装置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一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令为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一网络下的目标承载;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信令发送第一下行信令;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第二上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为所述用户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中未包括目标承载参数的情况下发送的,所述目标承载参数用于在第一网络下建立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所述第二上行信令中包括用于请求建立所述第二网络下的目标承载的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信令发送第二下行信令;其中,所述第二下行信令中携带有所述目标承载参数。
CN202111358702.3A 2021-11-16 2021-11-16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905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702.3A CN113905455B (zh) 2021-11-16 2021-11-16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702.3A CN113905455B (zh) 2021-11-16 2021-11-16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455A true CN113905455A (zh) 2022-01-07
CN113905455B CN113905455B (zh) 2024-06-25

Family

ID=7919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8702.3A Active CN113905455B (zh) 2021-11-16 2021-11-16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4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1447A1 (en) * 2012-09-27 2015-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CN110351784A (zh) * 2018-04-03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015130A1 (en) * 2017-03-20 2020-01-09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ps bearer identifi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mf and pcf
US20200154307A1 (en) * 2018-11-12 2020-05-14 Mediatek Inc. Error Handling On Missing Configuration For Inter-System Chang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20200162968A1 (en) * 2018-11-19 2020-05-21 Mediatek Inc. Handling of Mapped EPS Bearer Context for Invalid QoS Flow Description
CN111465062A (zh) * 2017-05-08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间移动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1447A1 (en) * 2012-09-27 2015-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US20200015130A1 (en) * 2017-03-20 2020-01-09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ps bearer identifi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smf and pcf
CN111465062A (zh) * 2017-05-08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间移动方法及装置
CN110351784A (zh) * 2018-04-03 2019-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00154307A1 (en) * 2018-11-12 2020-05-14 Mediatek Inc. Error Handling On Missing Configuration For Inter-System Chang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20200162968A1 (en) * 2018-11-19 2020-05-21 Mediatek Inc. Handling of Mapped EPS Bearer Context for Invalid QoS Flow Descrip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HISILICON/LIN: "C1-198918 "UE checking the active EPS bearer ID for mapped QoS flows"", 3GPP TSG_CT\\WG1_MM-CC-SM_EX-CN1,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455B (zh)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64417B1 (ko) 비상 세션을 위한 구축 원인을 결정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1432208B2 (en)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6030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quests for service
US107503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session across multiple electronic devices in network system
CN113365234B (zh) 呼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88018A (zh) 一种注网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103089A1 (zh) 一种双卡的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635261B (zh) 一种网络的切换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169146B (zh) 非连续接收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53318B (zh) 一种寻呼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905455B (zh) 承载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5209492B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040493B (zh) 数据承载建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47381B (zh) 演进分组系统回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29643A (zh) 通话承载建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42582A (zh) 通话建立方法和通话建立装置
WO2017113079A1 (zh) 一种电路域回落csfb网络保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4679718A (zh) 控制辅小区组的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2161313A1 (zh) 连接保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16167B (zh) 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7835173B (zh) 语音呼叫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2368A1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17238A1 (zh) 呼叫协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2271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多卡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451659A1 (en) Voice call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hip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