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412A -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412A
CN113905412A CN202111516240.3A CN202111516240A CN113905412A CN 113905412 A CN113905412 A CN 113905412A CN 202111516240 A CN202111516240 A CN 202111516240A CN 113905412 A CN113905412 A CN 113905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imeter wave
darkroom
base station
terminal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62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412B (zh
Inventor
郭翀
年夫清
徐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a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a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a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aichu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62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2Simulation models, e.g. distribution of spectral power density 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for a given geographic reg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由基站暗室、基站暗室探头墙、信道模拟器、终端暗室与终端暗室探头墙组成。其中,基站暗室探头墙与终端暗室探头墙是由收发分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同时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接收信号或者发射信号的能力。本发明所述的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从毫米波基站到毫米波终端的“端到端”测试,且无需引入与待测通信设备收发信号同步所需的触发信号,适用于多种毫米波应用场景,并能实现对毫米波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整体性能高效、准确的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空口测试技术,特别是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导频资源的开销,目前的商用毫米波通信设备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D)的方式,即上、下行信号的切换是通过射频开关实现的。这样,基站设备可以利用估计出的上行信道信息直接作为下行信道信息,不需要对下行信道再次进行信道估计。这要求上下行信道在一定时段内保持一致,既满足一定的信道互易性。
目前,在毫米波通信设备的空口性能测试中,为了实现用于测试的毫米波变频模块中的收/发通路与待测毫米波通信设备的上、下行信号保持时序上的同步,一般需要基站侧引出用于上下行信号切换的触发信号给毫米波变频模块,这一方面需要基站厂商的对设备进行更改来配合测试,另一方面增加了变频模块的设计难度。
目前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中,一般毫米波双极化天线是通过线缆与毫米波功率变频模块相连,且一般同轴线缆长度较长,造成毫米波信号的链路损耗较大,增加了功率变频模块的设计难度,影响了测试系统的动态范围,限制测试系统的测试范围且增加测试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不需要待测设备提供用于与测试系统实现收发信号同步的触发信号,同时能保证构建出的毫米波上、下行信道基本是互易的,实现对毫米波基站设备与终端设备整体性能高效、准确的评估。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包括基站暗室、基站暗室探头墙、信道模拟器、终端暗室和终端暗室探头墙。
所述基站暗室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用来测量待测基站的性能,基站所在区域为基站暗室待测区域;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放置于所述基站暗室中;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者发射信号的能力;在所述待测基站上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模拟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待测基站;在所述待测基站下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待测基站将下行信号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给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信道模拟器;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与终端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收发分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分布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与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以所述待测区域为球心的球面区域内。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的半径为3m,球面区域的方位角张角为120°,俯仰角张角为40°;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的半径为1.5m,球面区域的方位角张角为60°,俯仰角张角为30°。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0.8°,俯仰角相隔0.5°,且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5°。
所述终端暗室与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用来测量待测终端的性能,终端所在区域为终端暗室待测区域;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放置于所述终端暗室中;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者发射信号的能力,即为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与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在所述待测终端上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待测终端将上行信号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给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信道模拟器;在所述待测终端下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模拟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待测终端;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2°,且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10°,俯仰角相隔10°。
所述信道模拟器用于模拟毫米波传输的空间信道参数,且所述信道模拟器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端口通过线缆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相连。
用于测试的探头天线是由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的,该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信号或者发射信号的功能。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用于上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所述评估方法具体为:假设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为
Figure 803829DEST_PATH_IMAGE001
的矩形阵列,其中N表示纵向天线单元数,M表示横向天线单元数;假设对于所述基站或终端暗室,目标MIMO信道的空间角度功率谱(PAS)分布为
Figure 294853DEST_PATH_IMAGE002
,其是空间上关于俯仰角
Figure 680835DEST_PATH_IMAGE003
、方位角
Figure 867097DEST_PATH_IMAGE004
的函数;目标MIMO信道的信道响应函数为
Figure 59044DEST_PATH_IMAGE005
,其维度为
Figure 14362DEST_PATH_IMAGE006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用巴特勒特角度估计算法计算出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观察到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633562DEST_PATH_IMAGE007
,其与目标MIMO信道和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有关;另一方面,通过给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Figure 540076DEST_PATH_IMAGE008
,在所述基站或终端暗室的所述待测区域内构建出目标MIMO信道环境。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测试,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535714DEST_PATH_IMAGE009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测试,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939013DEST_PATH_IMAGE010
根据给定的信道构建精度
Figure 135639DEST_PATH_IMAGE011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或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624389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33505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
Figure 353628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函数的2范数。
同时,为了保证构建出上、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给定上、下行信道互易性构建精度
Figure 924418DEST_PATH_IMAGE015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697202DEST_PATH_IMAGE016
当上述评估条件同时满足时,认为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符合测试需求。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储存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从毫米波基站到毫米波终端的“端到端”测试,且无需引入与待测通信设备收发信号同步所需的触发信号,适用于多种毫米波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框图。
图2是基站暗室探头墙部分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与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排布示意图。
图3是终端暗室探头墙部分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与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行设备性能测试系统是一种具有多探头的双暗室测试系统,其包括基站暗室、基站暗室探头墙、信道模拟器、终端暗室与终端暗室探头墙。
其中,基站性能测试部分用于毫米波基站性能测试,终端性能测试部分用于毫米波终端性能测试。两者的结构均包括暗室与多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的探头墙。暗室具有全金属结构的壳体,对外界电磁波起到屏蔽作用,壳体内部覆盖吸波材料。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中,双极化天线与毫米波变频电路之间采用一体化设计,天线与变频电路之间无同轴线缆连接,输出信号为频率小于6GHz的中频信号。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探头与被测目标采用非接触设置,具体而言,在暗室内设置有拱形架,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探头阵列排布于拱形架上以待测区域为球心的球面区域内,通过辐射的方式在待测区域内模拟出毫米波多径信道中的角度信息,同时,通过支撑装置将被测目标支撑于待测区域。每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探头对应连接中频线缆,通过中频线缆与信道模拟器的端口连接,输出频率小于6GHz的中频信号作为输出信号与信道模拟器之间进行信号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暗室探头墙的球面区域的半径为3m,球面区域的方位角张角为120°,俯仰角张角为40°,该设置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基站的小区覆盖角度。支撑装置为金属抱杆,设置在暗室内,将被测基站支撑于球心处的待测区域。基站性能测试部分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数量记为L,且该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发射功能,其阵列排布如图2所示。其中,两相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0.8°,俯仰角相隔0.5°,而两相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5°。
终端暗室探头墙的球面区域的半径为1.5m,球面区域的方位角张角为60°,俯仰角张角为30°,其支撑装置为二维转台,设置在暗室内,将被测基站支撑于球心处的待测区域,且能够通过其方位与极化角度的旋转,调整被测终端的姿态。终端性能测试部分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数量记为N,且该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发射功能,其阵列排布如图3所示。其中,两相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2°,而两相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10°,俯仰角相隔10°。
与现有单一具备收发功能的变频模块不同,收发天线分隔排布可以不需要引入与待测基站信号保持时隙同步的触发信号,上、下行信号可以实时地通过信道模拟器传送给待测基站(或终端)设备。通常,由于待测基站在空间辐射形成的信号波束波束宽度较窄,为了保证模拟出的基站侧上、下行信道在空间分布上的互易性,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收、发天线相隔不能太远。对于待测终端设备,其在空间辐射形成的信号波束波束宽度较宽,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收、发天线相隔则不需要与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天线排布保持一致。
为了评估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在信道构建精度与构建出的上、下行信道之间的互易性,给出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评估方法。
假设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为
Figure 142964DEST_PATH_IMAGE017
的矩形阵列,其中N表示纵向天线单元数,M表示横向天线单元数;假设对于基站(或终端)暗室,目标MIMO信道的空间角度功率谱(PAS)分布为
Figure 255277DEST_PATH_IMAGE018
,其是空间上关于俯仰角
Figure 387181DEST_PATH_IMAGE003
、方位角
Figure 522627DEST_PATH_IMAGE019
的函数;目标MIMO信道的信道响应函数为
Figure 601442DEST_PATH_IMAGE020
,其维度为
Figure 364998DEST_PATH_IMAGE021
对于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可用巴特勒特(Bartlett)角度估计算法计算出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观察到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808749DEST_PATH_IMAGE022
,其与目标MIMO信道和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有关,计算方法为:
Figure 493808DEST_PATH_IMAGE023
(1)
其中,
Figure 907472DEST_PATH_IMAGE024
表示阵列流矢量,其与待测设备的天线阵列排布、来波方向有关;
Figure 932060DEST_PATH_IMAGE025
表示向量的共轭运算。
另一方面,通过给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Figure 405767DEST_PATH_IMAGE026
,可在基站(或终端)暗室的待测区域内构建出目标MIMO信道环境。其与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有关、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在探头墙上的位置有关。以基站暗室为例,其计算方法为:
Figure 578122DEST_PATH_IMAGE027
(2)
其中,
Figure 434957DEST_PATH_IMAGE028
是与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位置有关的MIMO信道响应函数。
对于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测试,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173106DEST_PATH_IMAGE029
;此时,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来自待测毫米波基站的信号,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发射信号给待测毫米波终端设备。
对于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测试,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20976DEST_PATH_IMAGE030
;此时,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来自待测毫米波终端的信号,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发射信号给待测毫米波基站设备。
给定信道构建精度
Figure 352732DEST_PATH_IMAGE031
,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或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373777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107378DEST_PATH_IMAGE013
(3)
其中,
Figure 860571DEST_PATH_IMAGE014
表示函数的2范数。
同时,为了保证构建出上、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给定上、下行信道互易性构建精度
Figure 804256DEST_PATH_IMAGE032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504359DEST_PATH_IMAGE033
(4)
当上述式(3)、(4)评估条件同时满足时,可认为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符合测试需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待测基站与待测终端的天线阵列规模不同,基站暗室探头墙与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的排布不一定相同。
另一方面,由于上、下行信号可以实时地通过信道模拟器传送给待测基站(或终端)设备,且该系统中没有引入与待测基站信号保持时隙同步的触发信号,该收发分离的毫米波性能测试系统的收/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是通过收发天线空间上相隔一定距离保证的。在该实施例中,基站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收、发天线之间的信号隔离度的典型值为-50dB,终端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收、发天线之间的信号隔离度的典型值为-90dB。这样,用于该“端到端”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总的上、下行信号之间的隔离度的典型值为-140dB。具备该隔离度的测试系统可以实现从毫米波基站到毫米波终端的“端到端”测试,适用于多种毫米波应用场景。

Claims (9)

1.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暗室、基站暗室探头墙、信道模拟器、终端暗室和终端暗室探头墙;
所述基站暗室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用来测量待测基站的性能,基站所在区域为基站暗室待测区域;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放置于所述基站暗室中;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者发射信号的能力;
在所述待测基站上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模拟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待测基站;在所述待测基站下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待测基站将下行信号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给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信道模拟器;
所述终端暗室与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用来测量待测终端的性能,终端所在区域为终端暗室待测区域;
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放置于所述终端暗室中;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或者发射信号的能力,即为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与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
在所述待测终端上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待测终端将上行信号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给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送给所述信道模拟器;在所述待测终端下行通信能力测试中,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天线通过空间辐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模拟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待测终端;
所述信道模拟器用于模拟毫米波传输的空间信道参数,且所述信道模拟器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端口通过线缆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测试的探头天线是由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只具备单一的接收信号或者发射信号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与终端暗室探头墙由多个收发分离的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组成,且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分布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与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以所述待测区域为球心的球面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0.8°,俯仰角相隔0.5°,且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暗室探头墙上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和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5°,俯仰角相隔2°,且两相邻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接收或发射天线方位角相隔10°,俯仰角相隔10°。
7.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具体为:假设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为
Figure 145816DEST_PATH_IMAGE001
的矩形阵列,其中N表示纵向天线单元数,M表示横向天线单元数;假设对于所述基站或终端暗室,目标MIMO信道的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为
Figure 563022DEST_PATH_IMAGE002
,其是空间上关于俯仰角
Figure 327716DEST_PATH_IMAGE003
、方位角
Figure 830372DEST_PATH_IMAGE004
的函数;目标MIMO信道的信道响应函数为
Figure 73135DEST_PATH_IMAGE005
,其维度为
Figure 108962DEST_PATH_IMAGE006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用巴特勒特角度估计算法计算出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观察到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778977DEST_PATH_IMAGE002
,其与目标MIMO信道和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的天线排布有关;另一方面,通过给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天线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Figure 503351DEST_PATH_IMAGE007
,在所述基站或终端暗室的所述待测区域内构建出目标MIMO信道环境;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测试,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549804DEST_PATH_IMAGE008
对于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的下行链路测试,所述待测毫米波基站或终端设备观察到的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构建出的目标MIMO信道空间角度功率谱分布函数为
Figure 941602DEST_PATH_IMAGE009
根据给定的信道构建精度
Figure 985782DEST_PATH_IMAGE010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或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322085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782017DEST_PATH_IMAGE012
其中,
Figure 418534DEST_PATH_IMAGE013
表示函数的2范数;
同时,为了保证构建出上、下行信道满足互易性,给定上、下行信道互易性构建精度
Figure 804254DEST_PATH_IMAGE014
,所述基站暗室探头墙或终端暗室探头墙上的所述毫米波有源双极化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角度排布间隔需满足:
Figure 96695DEST_PATH_IMAGE015
当上述评估条件同时满足时,认为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符合测试需求。
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储存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N202111516240.3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Active CN113905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240.3A CN11390541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240.3A CN11390541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412A true CN113905412A (zh) 2022-01-07
CN113905412B CN113905412B (zh) 2022-04-22

Family

ID=7902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6240.3A Active CN113905412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41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0693A (zh) * 2017-06-29 2017-10-27 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雷达性能评估模拟系统
US20180212695A1 (en) * 2017-01-23 2018-07-26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testing
CN109889239A (zh) * 2019-03-27 2019-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 ota测试的双暗室结构及测试方法
CN111175748A (zh) * 2019-12-24 2020-05-19 北京华研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阵列
US20200220628A1 (en) * 2017-09-20 2020-07-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s
CN111555826A (zh) * 2020-04-28 2020-08-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面向基站的毫米波端到端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3573349A (zh) * 2021-09-26 2021-10-29 南京迈创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通信设备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783630A (zh) * 2021-08-13 2021-12-1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终端性能动态测试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12695A1 (en) * 2017-01-23 2018-07-26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testing
CN107300693A (zh) * 2017-06-29 2017-10-27 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雷达性能评估模拟系统
US20200220628A1 (en) * 2017-09-20 2020-07-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s
CN109889239A (zh) * 2019-03-27 2019-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 ota测试的双暗室结构及测试方法
CN111175748A (zh) * 2019-12-24 2020-05-19 北京华研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阵列
CN111555826A (zh) * 2020-04-28 2020-08-1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面向基站的毫米波端到端性能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3783630A (zh) * 2021-08-13 2021-12-1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终端性能动态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13573349A (zh) * 2021-09-26 2021-10-29 南京迈创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通信设备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ILING PEI等: "Over-the-Air_Testing_of_5G_Millimeter-Wave_System_with_Adaptive_Beamforming", 《2019 IEEE MTT-S INTERNATIONAL WIRELESS SYMPOSIUM (IWS)》 *
ZHENGBO JIANG等: "Time-Domain_Nonstationary_Channel_Emulation_in_Multiprobe_Anechoic_Chamber_Setups_for_Over-the-Air_Testing",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
张翔等: "5G毫米波端到端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 *
杨彬祺: "面向5G通信的射频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郭琳等: "5G终端OTA测试的挑战和标准化进展――多天线MIMO", 《安全与电磁兼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412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347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testing
Fan et al. Over-the-air radiated testing of millimeter-wave beam-steerable devices in a cost-effective measurement setup
US106843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nalog beamforming device
CN109889239B (zh) 一种用于mimo ota测试的双暗室结构及测试方法
US2017001271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vehicles
CN108966264A (zh) 对大规模多入多出无线系统执行空中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12723B (zh) 一种mimo信道分析模型、建模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ajagopal et al. Self-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in-band mmWave wireless backhaul
Fokin et al. 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tion aware beamforming in 5g ultra-dense networks
CN113573349B (zh) 毫米波通信设备的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865448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aleem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assive MIMO channe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for indoor subway tunnel environment
Fan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OTA testing for 5G antenna systems in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setups
CN111953430A (zh) 相控阵天线系统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3905412B (zh) 一种收发天线分离的毫米波通信设备性能测试系统
CN111953429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6209705A (zh) 一种毫米波稀疏信道的主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0873824A (zh) 一种Massive MIMO天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Kildal et al. OTA testing of 3G-5G devices with MIMO: From anechoic chambers to reverberation chambers and… back again?
Yang et al. On simple-sectored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design for mmWave adaptive terminal
Bshara et al. Mm wave antenna gain switching to mitigate indoor blockage
Hannula et 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ntenna cluster weighting methods
CN111865447A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Qiao et al. Exploring OTA testing for massive MIMO base stations in small region
Obayashi et al. Effect of vertical angle spread of propagation channel on MIMO OTA measurement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