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337A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337A
CN113905337A CN202010573251.4A CN202010573251A CN113905337A CN 113905337 A CN113905337 A CN 113905337A CN 202010573251 A CN202010573251 A CN 202010573251A CN 113905337 A CN113905337 A CN 113905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mn
network element
access network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732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江威
谭仕勇
杨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732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3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700 priority patent/WO20212588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4Accounting 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42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t network operator level
    • H04L12/1446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t network operator level inter-operator b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基于该方案,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运营商核心网(Multi-Operator Core Network,MOCN),即一套无线网络可以同时连接到多个运营商的核心网节点,可实现多家运营商共享同一套无线网络。
MOCN的特点包括:1)各运营商不共享核心网节点;2)各运营商共享无线网络资源,如共享小区、共享小区频点;其中,共享小区频点可以是由各个运营商提供一部分或全部频点作为共享资源;3)接入网设备在共享小区内广播发送参与共享的所有运营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标识,该共享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将由接入网设备路由到各自签约的运营商的核心网。
基于MOCN的共享方式,可以极大提高了频谱、设备、传输、网管等共享程度,最大程度降低运营商成本,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然而,在基于MOCN的共享方式中,不用运营商之间如何进行费用清算,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精确计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包括: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通过节点级信令或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统计信息,实现起来较为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所述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在上报统计信息之前,接入网设备与移动性管理网元先交互各自的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通信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2)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数据无线承载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3)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与所述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的差值;
4)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保证比特率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5)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6)所述第一PLMN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7)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基于上述统计信息,可以使得计费网元实现精确计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4)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6)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基于上述统计信息,可以使得计费网元实现精确计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由第一网元确定某个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指示通过该终端设备的信令来上报统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包括: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基于上述方案,第一网元可以确定使用某个终端设备的信令来上报统计信息,从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用于上报统计信息的消息或信令,有助于节约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会话管理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或携带于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能够解析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会话管理网元;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统计信息;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可选的,该统计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中。或者,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所述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所述统计信息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计费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元从第一网元接收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包括: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通过节点级信令或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统计信息,实现起来较为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所述第一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在上报统计信息之前,接入网设备与移动性管理网元先交互各自的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通信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元为会话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统计信息,包括:所述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是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节点级信令或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至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包括:所述会话管理网元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N2会话管理信息,所述N2会话管理信息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或携带于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能够解析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所述统计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计费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计费网元根据所述统计信息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所述计费网元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统计信息,包括:所述计费网元从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是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N2会话管理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统计信息,包括:所述计费网元从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是由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节点级信令或终端设备级信令发送至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计费网元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所述计费网元向移动性管理网元或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接入网设备指示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网元(如会话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还可以是用于第一网元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移动性管理网元,还可以是用于移动性管理网元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会话管理网元,还可以是用于会话管理网元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计费网元,还可以是用于计费网元的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该存储器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内,也可以位于该装置之外。且该处理器包括一个或多个。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运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被执行。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方法,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的任意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向会话管理网元或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移动性管理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或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会话管理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移动性管理网元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移动性管理网元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计费网元;所述计费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向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计费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第二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计费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计费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会话管理网元从所述计费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a)为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b)为基于点对点接口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如图1(a)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接入网设备,用于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以及,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向会话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计费网元归属于第二PLM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具体包括: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2)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数据无线承载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3)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与所述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的差值;
4)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对应的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5)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on Guaranteed BitRate,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6)所述第一PLMN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7)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4)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非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6)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会话管理网元或归属于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接收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统计信息上报指示,所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如图1(b)所示,本申请提供又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会话管理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所述信令中包括所述统计信息,并向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统计信息上报指示,所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会话管理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具体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或携带于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能够解析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具体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N2会话管理信息,所述N2会话管理信息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所述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统计信息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具体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如图1(c)所示,本申请提供又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计费网元。
计费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向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会话管理网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计费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具体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归属于第二PLMN。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计费网元,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具体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其中,上述方案的具体实现将在后续方法实施例部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所示的系统可以用在图2(a)或图2(b)所示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架构中,当然,也可以用在未来网络架构,比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网络架构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假设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a)所示,为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a)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图1(a)中的接入网设备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
示例性的,假设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a)所示,为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b)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AMF网元,图1(b)中的会话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
示例性的,假设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a)所示,为基于服务化架构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c)中的计费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计费功能(Charging Function,CHF)网元,图1(c)中的会话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SMF网元。
图2(a)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可包括三部分,分别是终端设备部分、数据网络(datanetwork,DN)和运营商网络部分。下面对其中的部分网元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说明。
其中,运营商网络可包括以下网元中的一个或多个: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function,NE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AMF网元、SMF网元、RAN以及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CHF网元等。上述运营商网络中,除无线接入网部分之外的部分可以称为核心网络部分。
在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
上述终端设备可通过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接口(例如N1等)与运营商网络建立连接,使用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终端设备还可通过运营商网络访问DN,使用DN上部署的运营商业务,和/或第三方提供的业务。其中,上述第三方可为运营商网络和终端设备之外的服务方,可为终端设备提供其他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其中,上述第三方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RAN是运营商网络的子网络,是运营商网络中业务节点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终端设备要接入运营商网络,首先是经过RAN,进而可通过RAN与运营商网络的业务节点连接。本申请中的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RAN设备也称为接入网设备。本申请中的RAN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
AMF网元,主要进行移动性管理、接入鉴权/授权等功能。此外,还负责在UE与PCF间传递用户策略。
SMF网元,主要进行会话管理、PCF下发控制策略的执行、UPF的选择、UE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等功能。
UPF网元,作为和数据网络的接口UPF,完成用户面数据转发、基于会话/流级的计费统计,带宽限制等功能。
UDM网元,主要负责管理签约数据、用户接入授权等功能。
UDR,主要负责签约数据、策略数据、应用数据等类型数据的存取功能。
NEF网元,主要用于支持能力和事件的开放。
AF网元,主要传递应用侧对网络侧的需求,例如,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或用户状态事件订阅等。AF可以是第三方功能实体,也可以是运营商部署的应用服务,如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语音呼叫业务。
PCF网元,主要负责针对会话、业务流级别进行计费、QoS带宽保障及移动性管理、UE策略决策等策略控制功能。
NRF网元,可用于提供网元发现功能,基于其他网元的请求,提供网元类型对应的网元信息。NRF还提供网元管理服务,如网元注册、更新、去注册以及网元状态订阅和推送等。
AUSF网元:主要负责对用户进行鉴权,以确定是否允许用户或设备接入网络。
CHF网元,主要用于对用户或其他运营商进行网络使用量进行计费。
DN,是位于运营商网络之外的网络,运营商网络可以接入多个DN,DN上可部署多种业务,可为终端设备提供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例如,DN是某智能工厂的私有网络,智能工厂安装在车间的传感器可为终端设备,DN中部署了传感器的控制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可为传感器提供服务。传感器可与控制服务器通信,获取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根据指令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传送给控制服务器等。又例如,DN是某公司的内部办公网络,该公司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为终端设备,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以访问公司内部办公网络上的信息、数据资源等。
图2(a)中Nausf、Nnef、Npcf、Nudm、Naf、Namf、Nsmf、N1、N2、N3、N4,以及N6为接口序列号。这些接口序列号的含义可参见3GPP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含义,在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假设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b)所示,为基于点对点接口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a)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AMF网元,图1(a)中的接入网设备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RAN设备。
示例性的,假设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b)所示,为基于点对点接口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b)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AMF网元,图1(b)中的会话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SMF网元。
示例性的,假设图1(c)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5G网络架构,如图2(b)所示,为基于点对点接口的5G网络架构示意图。图1(c)中的计费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CHF网元,图1(c)中的会话管理网元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图2(b)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的SMF网元。
图2(b)中的网元的功能的介绍可以参考图2(b)中对应的网元的功能的介绍,不再赘述。图2(b)与图2(b)的主要区别在于:图2(b)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是点对点的接口,而不是服务化的接口。
在图2(b)所示的架构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称及功能如下:
1)、N7:PCF与SMF之间的接口,用于下发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粒度以及业务数据流粒度控制策略。
2)、N15:PCF与AMF之间的接口,用于下发UE策略及接入控制相关策略。
3)、N5:AF与PCF之间的接口,用于应用业务请求下发以及网络事件上报。
4)、N4:SMF与UPF之间的接口,用于控制面与用户面之间传递信息,包括控制面向用户面的转发规则、QoS控制规则、流量统计规则等的下发以及用户面的信息上报。
5)、N11:SMF与AMF之间的接口,用于传递RAN和UPF之间的PDU会话隧道信息、传递发送给UE的控制消息、传递发送给RAN的无线资源控制信息等。
6)、N2:AMF与RAN之间的接口,用于传递核心网侧至RAN的无线承载控制信息等。
7)、N1:AMF与UE之间的接口,接入无关,用于向UE传递QoS控制规则等。
8)、N8:AMF与UDM间的接口,用于AMF向UDM获取接入与移动性管理相关签约数据与鉴权数据,以及AMF向UDM注册UE当前移动性管理相关信息等。
9)、N10:SMF与UDM间的接口,用于SMF向UDM获取会话管理相关签约数据,以及SMF向UDM注册UE当前会话相关信息等。
10)、N35:UDM与UDR间的接口,用于UDM从UDR中获取用户签约数据信息。
11)、N36:PCF与UDR间的接口,用于PCF从UDR中获取策略相关签约数据以及应用数据相关信息。
12)、N12:AMF和AUSF间的接口,用于AMF向AUSF发起鉴权流程,其中可携带SUCI作为签约标识;
13)、N13:UDM与AUSF间的接口,用于AUSF向UDM获取用户鉴权向量,以执行鉴权流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可选的,上述网元或者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中的会话管理网元、接入网设备、移动性管理网元、计费网元分别可以是图2(a)或图2(b)中的SMF、RAN、AMF、CHF,也可以是未来通信如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网络中具有上述SMF、RAN、AMF、CHF的功能的网元,本申请对此不限定。为方便说明,本申请以会话管理网元、接入网设备、移动性管理网元、计费网元分别为上述SMF、RAN、AMF、CHF为例进行说明。
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基于图2(a)或图2(b)所示的网络架构,如图3(a)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是基于PLMN粒度或基于终端设备粒度统计第一PLMN对于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其中,RAN是由第一PLMN和第二PLMN进行共享,也即第一PLMN和第二PLMN分别提供一些资源(如频点、带宽等频谱资源),然后双方对这些资源进行共享使用。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也即签约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可以使用共享资源中的第一PLMN的资源,或共享资源中的第二PLMN的资源,同样的,RAN下的归属于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也即签约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使用共享资源中的第二PLMN的资源,或共享资源中的第一PLMN的资源。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a,RAN生成统计信息。
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本申请任意实施例中,RAN生成的统计信息也可以称为计费信息,或者称为用于计费的信息,或者称为计费参数等。
步骤302a,RAN向AM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该统计信息。
AMF可以向归属于第二PLMN的CHF发送该统计信息,或者是AMF向SMF发送该统计信息,然后由SMF将统计信息发送至归属于第二PLMN的CHF。从而,CHF可以根据该统计信息对第一PLMN进行计费。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上述步骤301a中,RAN可以基于PLMN粒度进行计费,也即RAN统计归属于第一PLMN的所有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生成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则上述步骤302a中,RAN可以通过AMF、SMF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发送至计费网元,或者RAN通过AMF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发送至计费网元。其中,RAN向AMF发送统计信息时,可以将统计信息携带于节点级信令或终端设备级信令中发送至AMF。这里的节点级信令指的是RAN与AMF之间的信令,不与具体的终端设备关联。而终端设备级信令指的是某个具体的终端设备的信令,与该终端设备有关。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在上述步骤302a之前,RAN还可以与AMF之间相互交互能力信息。比如RAN向AMF发送第一能力信息,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RAN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RAN从AMF接收第二能力信息,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AMF支持向SMF或CHF上报统计信息。从而,当RAN获知AMF支持向SMF或CHF上报统计信息,才执行上述步骤302a。
当上述步骤301a中生成的是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也即RAN上报的统计信息用于指示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则该统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1)、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频谱带宽和占用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其中,占用的频谱带宽包括第一PLMN的频谱带宽和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占用频谱带宽的时长包括占用第一PLMN的频谱带宽的时长和占用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时长。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提供100M带宽,第二PLMN也提供100M带宽,这200M带宽作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的共享带宽。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80M,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120M,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150M,则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270M,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带宽和持续时长,也即120M+150M=270M,且占用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12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1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带宽和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的12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占用的15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2700M*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带宽。比如可以上报占用的带宽总量,即120M*10分钟+150M*10分钟=2700M*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带宽时的带宽使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350M,30分钟/起止时刻值)。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b,则可以上报((8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12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1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3500M*分钟)。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提供100M带宽,第二PLMN也提供100M带宽,这200M带宽作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的共享带宽。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80M,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120M,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150M,则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70M,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超出占用带宽和持续时长,也即(120M-100M)+(150M-100M)=70M,且占用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2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分别超出占用带宽和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超出占用的2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超出占用的15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700M*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带宽均超过了100M,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带宽,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超出占用的占用带宽。比如可以上报超出占用的带宽总量,即20M*10分钟+50M*10分钟=700M*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带宽时的带宽使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50M,30分钟/起止时刻值)。也即(80M+120M+150M)-100M*3=50M。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500M*分钟)。
作为又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提供频段A,第二PLMN提供频段B,频段A和频段B作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的共享频段。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30M带宽,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B的50M带宽,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20M带宽和频段B的40M带宽,则第一PLMN的频谱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任一种:
a、(90M,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总带宽和持续时长。也即,占用第二PLMN的频段B的带宽为50M+40M=90M,且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第二PLMN的频段B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4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带宽和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第2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第3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900M*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带宽。比如可以上报占用频段B的带宽总量,即50M*10分钟+40M*10分钟=900M*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的频段时的带宽使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140M,30分钟/起止时刻值)。也即(30M+50M+20M+40M)=140M。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b,则可以上报(1400M*分钟)。
可选的,上述实现方法中,RAN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统计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带宽占用情况:
方法1,先基于终端设备粒度统计第一PLMN下的每个终端设备分别对于第一PLMN的带宽占用情况和持续时长,和/或对于第二PLMN的占用情况和持续时长,然后对这些终端设备的带宽占用情况进行累计汇总,得到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带宽占用情况。
方法2,绘制出第一PLMN下的每个终端设备对于第一PLMN的带宽和第二PLMN的带宽的占用情况的变化曲线,该变化曲线的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第一PLMN的带宽或第二PLMN的带宽,然后对该变化曲线进行积分求面积,得到终端设备对于第一PLMN的带宽占用量、或终端设备对于第二PLMN的带宽占用量。其中,带宽占用情况的最小变化单位可以是RAN调度终端设备的单位调度周期,即资源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1ms,0.5ms等。其中,得到的带宽占用量的单位可以是兆*时间单位,这里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毫秒、秒或分钟等。然后对这些终端设备的带宽占用情况进行叠加汇总,得到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带宽占用情况。
或者,可选的,上述实现方法中,RAN还可以在设定时长内给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相应的带宽资源,即固定的带宽占用情况。例如,RAN在10点至10点5分将3.48G至3.60G这120M分配给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使用;RAN在10点6分至10点10分将3.49G至3.60G这110M分配给第一PLMN下的多个终端设备使用。
2)、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信息
DRB占用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其中,可选的,当RAN下的DRB可以区分为第一PLMN和第二PLMN的DRB时,则这里的DRB数量可以包括第一PLMN的DRB数量和第二PLMN的DRB数量,DRB数量的时长包括第一PLMN的DRB数量的占用时长和第二PLMN的DRB数量的占用时长。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分配50个DRB,这100个DRB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40个DRB,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60个DRB,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80个DRB,则第一PLMN的DRB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140个,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DRB数量和DRB数量的持续时长,也即60+80=140个,且DRB数量的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6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8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DRB数量和DRB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的12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占用的15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1400个*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DRB数量。比如可以上报占用的DRB总数量,即60个*10分钟+80个*10分钟=1400个*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的DRB数量时的DRB占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180个,30分钟/起止时刻值)。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b,则可以上报((4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6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8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1800个*分钟)。
或者,可选的,第一PLMN的DRB占用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第二PLMN的DRB数量和第二PLMN的DRB数量的占用时长。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分配50个DRB,这100个DRB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40个DRB,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60个DRB,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80个DRB,则第一PLMN的DRB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40个,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DRB数量和第二PLMN的DRB数量的持续时长,也即(60-50)+(80-50)=40个,且第二PLMN的DRB数量的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1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3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DRB数量和第二PLMN的DRB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的12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占用的150M带宽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400个*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DRB数量均超过了5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DR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DRB数量。比如可以上报占用的第二PLMN的DRB总数量,即(60-50)个*10分钟+(80-50)个*10分钟=400个*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的DRB数量时的DRB占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30个,30分钟/起止时刻值)。也即(40+60+80)-50*3=30个。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300个*分钟)。
3)、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信息
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数量和第一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可选的,第一数量为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与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的差值,也即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接入100个终端设备,这200个终端设备数量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也即,第一PLMN或第二PLMN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可以超过100个,最大不超过200。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80,在第2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150,在第3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120,则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70个,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和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也即(150-100)+(120-100)=70个,且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5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2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和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的150个终端设备数量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700个*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比如可以上报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总数量,即(150-100)个*10分钟+(120-100)个*10分钟=700个*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时的终端设备数量占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30个,30分钟/起止时刻值)。也即(40+60+80)-50*3=30个。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300个*分钟)。
或者,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信息包括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数量和第二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第二数量大于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接入100个终端设备,这200个终端设备数量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也即,第一PLMN或第二PLMN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可以超过100个,最大不超过200。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在第1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80,在第2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150,在第3个10分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是120,则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信息可以是以下信息中的任一种:
a、(270个,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和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也即150+120=270个,且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15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12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和终端设备数量的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占用的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2700个*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均超过了100个,因此均占用了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的占用的终端设备数量。比如可以上报占用的终端设备总数量,即150个*10分钟+120个*10分钟=2700个*分钟。
当然,针对上述方式a至c,还可以上报没有占用第二PLMN的终端设备数量时的终端设备数量占用信息。
比如,结合上述方式a,则可以上报(350个,30分钟/起止时刻值)。即80+150+120=350个。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b,则可以上报((8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15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120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再比如,结合上述方式c,则可以上报(3500个*分钟)。即80个*10分钟+150个*10分钟+120个*10分钟=3500个*分钟。
4)、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G QoS Identifier,5QI)对应的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的QoS流信息,和/或,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on GBR,NGBR)的QoS流信息。
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信息包括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NGBR的QoS流信息包括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NGBR的QoS流数量和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其中,一个5QI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GBR,和/或一个或多个NBGR。
具体的,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一PLMN并建立或激活PDU会话后,RAN上会为该PDU会话建立与终端设备之间的DRB,将PDU会话的不同QoS Flow映射到相应的DRB中。因此,RAN可以知道QoS flow的上下文信息的,包括该QoS flow的5QI。
作为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的5QI对应10个GBR的QoS流和10个NGBR的QoS流。在第2个10分钟,第一PLMN的5QI对应20个GBR的QoS流和15个NGBR的QoS流。在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的5QI对应20个GBR的QoS流和25个NGBR的QoS流。
可选的,当RAN下某个5QI对应的QoS流(包括GBR的QoS流和/或NGBR的QoS流)可以区分为第一PLMN和第二PLMN的QoS流时,则这里的上报的5QI对应的QoS流数量可以包括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QoS流数量和第二PLMN的5QI对应的QoS流数量,QoS流数量的时长包括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QoS流数量的占用时长和第二PLMN的5QI对应的QoS流数量的占用时长。作为一个示例,对于某个5QI,预先设置为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分配20个GRB QoS流数量,这40个GRB QoS流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在上报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信息时,可以是在第一PLMN在该5QI对应的GBR QoS流数量超过20个时才上报。比如可以上报第一PLMN在该5QI对应的GBR QoS流数量和该GBR QoS流数量的占用时长。第一PLMN在该5QI对应的GBR QoS流数量超过20个,表明第一PLMN占用了为第二PLMN分配的GRB QoS流数量。
5)、第一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信息
第一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信息包括第一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具体的,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一PLMN并建立或激活PDU会话后,RAN上会为该PDU会话建立与终端设备之间的DRB,将PDU会话的不同QoS Flow映射到相应的DRB中。因此,RAN可以知道QoS flow的上下文信息的,包括该QoS flow的切片/DN。
作为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第一PLMN下的切片对应的PDU会话共有100个。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的切片对应10个PDU会话。在第2个10分钟,第一PLMN的切片对应40个PDU会话。在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的切片对应50个PDU会话。
作为又一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第一PLMN下的DN对应的PDU会话共有100个。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的DN对应10个PDU会话。在第2个10分钟,第一PLMN的DN对应40个PDU会话。在第3个10分钟,第一PLMN的DN对应50个PDU会话。
补充一下类似上述第一PLMN和第二PLMN存在【某一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配额的情况。
可选的,当RAN下某个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可以区分为第一PLMN和第二PLMN的PDU会话时,则这里的上报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可以包括第一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第二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PDU会话数量的时长包括第一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的占用时长和第二PLMN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的占用时长。作为一个示例,对于某个切片/DN,RAN下的第一PLMN和第二PLMN各自可以分配20个PDU会话数量,这40个PDU会话可以由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在上报第一PLMN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信息时,可以是在第一PLMN在该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超过20个时才上报,具体的,上报第一PLMN在该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该PDU会话数量的占用时长。第一PLMN在该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超过20个,表明第一PLMN占用了为第二PLMN分配的PDU会话数量。
6)、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和使用RAT的持续时长
归属于第一PLMN的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RAT,指的是终端设备接入到第一PLMN所使用的通信技术,如4G或5G等。
基于RAN上报的上述1)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不同维度的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CHF可以进行运营商之间的精细化的合理计费,可以更好地实现和监督频谱的合理高效使用。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上述步骤301a中,RAN还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粒度进行统计,也即RAN统计归属于第一PLMN的每个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生成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上述步骤302a中,RAN可以将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发送至SMF,由SMF对接收到的多个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进行汇聚,得到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并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发送至CHF。或者,上述步骤302a中,RAN将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通过SMF发送至CHF,由CHF对接收到的多个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进行汇聚,得到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
当上述步骤301a中生成的是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比如RAN上报的统计信息用于指示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第一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则该统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1)、第一终端设备的频谱占用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第一终端设备的频谱占用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频谱带宽和占用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可选的,占用的频谱带宽包括第一PLMN的频谱带宽和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占用频谱带宽的时长包括占用第一PLMN的频谱带宽的时长和占用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时长。作为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提供频段A,第二PLMN提供频段B,频段A和频段B作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的共享频段。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1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30M带宽,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B的50M带宽,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20M带宽和频段B的40M带宽,则终端设备1的频谱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任一种:
a、(140M,30分钟/起止时刻值);
也即,占用的频谱带宽为30M+50M+20M+40M=140M,且持续时长为30分钟。其中,这里的3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起止时刻值为(12:10,12:4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12:45,12:55))等。
b、((频段A,3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频段B,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频段A,20M,频段B,4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第1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第2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第3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45,12:55)。
c、(1400M*分钟);
可以上报占用频段的带宽总量,即30M*10分钟+50M*10分钟+20M*10分钟+40M*10分钟=1400M*分钟。
或者,第一终端设备的频谱占用信息包括占用的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时长。作为又一个示例,RAN下的第一PLMN提供频段A,第二PLMN提供频段B,频段A和频段B作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的共享频段。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1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30M带宽,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B的50M带宽,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频段A的20M带宽和频段B的40M带宽,则终端设备1的频谱占用信息可以是以下任一种:
a、(90M,2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总带宽和持续时长。也即,占用第二PLMN的频段B的带宽为50M+40M=90M,且持续时长为20分钟。其中,这里的2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占用第二PLMN的频段B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30),或者为((12:10,12:20),(12:30,12:40))等。
b、((5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40M,10分钟/起止时刻值));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分别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带宽和持续时长。其中,这里的10分钟可以用占用的起止时刻值来替代。比如,第2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10,12:20),第3个10分钟的起止时刻值为(12:30,12:40))。
c、(900M*分钟);
由于在第2个10分钟和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占用了第二PLMN的频段B,因此可以上报这两个10分钟占用频段B的带宽。比如可以上报占用频段B的带宽总量,即50M*10分钟+40M*10分钟=900M*分钟。
或者,可选的,上述实现方法中,RAN还可以在设定时长内给第一PLMN下的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相应的带宽资源,即固定的带宽占用情况。例如,RAN在10点至10点5分将3.48G至3.60G这120M分配给第一PLMN下的第一终端设备使用;RAN在10点6分至10点10分将3.49G至3.60G这110M分配给第一PLMN下的第一终端设备使用。
2)、第一终端设备的DRB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的DRB占用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作为一个示例,比如,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归属于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1在第1个10分钟占用了5个DRB,在第2个10分钟占用了4个DRB,在第3个10分钟占用了5个DRB,则终端设备1的DRB占用信息可以是(9个,30分钟/起止时刻值),或者是((5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4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3个,10分钟/起止时刻值))。
3)、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信息,和/或NGBR的QoS流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NGBR的QoS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NGBR的QoS流数量和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其中,一个5QI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GBR和/或NGBR的QoS流。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一PLMN并建立或激活PDU会话后,RAN上会为该PDU会话建立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DRB,将PDU会话的不同QoS Flow映射到相应的DRB中。因此,RAN可以知道QoS flow的上下文信息的,包括该QoS flow的5QI。
作为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内的终端设备1的5QI对应10个GBR的QoS流和10个NGBR的QoS流。在第2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5QI对应20个GBR的QoS流和15个NGBR的QoS流。在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5QI对应20个GBR的QoS流和25个NGBR的QoS流。
4)、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DN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第一PLMN并建立或激活PDU会话后,RAN上会为该PDU会话建立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DRB,将PDU会话的不同QoS Flow映射到相应的DRB中。因此,RAN可以知道QoS flow的上下文信息的,包括该QoS flow的切片/DN。
作为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内的终端设备1的切片对应10个PDU会话。在第2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切片对应40个PDU会话。在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切片对应50个PDU会话。
作为又一示例,在设定的30分钟时长内,在第1个10分钟,第一PLMN内的终端设备1的DN对应10个PDU会话。在第2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DN对应40个PDU会话。在第3个10分钟,终端设备1的DN对应50个PDU会话。
5)、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RAT和使用RAT的持续时长
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RAT,指的是第一终端设备接入到第一PLMN所使用的通信技术,如4G或5G等。
基于RAN上报的上述1)至5)中的一项或多项不同维度的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CHF可以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汇聚成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并基于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进行运营商之间的精细化的合理计费,可以更好地实现和监督频谱的合理高效使用。
如图3(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与上述图3(a)所示的通信方法相结合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b,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终端设备接入的RAN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RAN。
这里的第一网元可以是归属于第二PLMN的CHF、或者是SMF。
当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则确定可以使用该终端设备的信令来上报统计信息,这里的统计信息用于指示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其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以下方法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方法一,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也即,当终端设备上存在至少一个处于激活态的PDU会话,则该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方法二,第一网元获取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这里的状态信息用于记录终端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如连接态、空闲态、RRC非激活态,不活跃态等。当第一网元获取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所指示的终端设备的状态为连接态,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步骤302b,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
比如,当第一网元是CHF,则该步骤302b中,CHF可以向S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或者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SMF或AMF向RAN发送第一指示信息,RAN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将统计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的信令中发送至SMF或AMF,然后SMF或A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进而CHF可以根据统计信息进行计费。
再比如,当第一网元是SMF,则该步骤302b中,SMF可以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例如,SMF向AMF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N2会话管理信息,则AMF无法解析N2会话管理信息以获得第一指示信息,而是将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N2会话管理信息透传至RAN。可选的,RAN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向AMF上报统计信息(比如将统计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中发送至AMF,该N2会话管理信息是终端设备的信令),AMF将统计信息上报至SMF,该情形下AMF是将来自RAN的统计信息透传至SMF。再例如,SMF向AMF发送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信息,其中,AMF可以解析该第一信息以获得第一指示信息,然后AMF向RAN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RAN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向AMF上报统计信息(具体是通过终端设备的信令携带统计信息),AMF将统计信息上报至SMF,该情形下AMF是可以获得来自RAN的统计信息,然后将统计信息发送至SMF。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在上述步骤301b之前,或者是在步骤301b之后、在步骤302b之前,第一网元还确定RAN是共享RAN。比如,第一网元可以从AMF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述RAN是共享RAN,则第一网元可以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上述RAN是共享RAN。进一步的,第一网元还可以获知上述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如RAN的标识、小区的标识、或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并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处于上述RAN的覆盖范围。或者理解为,第一网元确定上述终端设备接入的RAN是共享RAN。
当然,如果协议规定或者是网络预先约定,上述RAN默认支持共享,则第一网元无需判断上述RAN是否为共享RAN。
基于上述方案,可以由第一网元确定某个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指示通过该终端设备的信令来上报统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同一接入网设备的不同PLMN之间的相互计费,有助于实现费用的精确计算。
下面结合附图4至附图7,介绍上报上述统计信息的不同实现方法。其中,图4至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RAN上报的是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图7至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RAN上报的是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由RAN通过节点级信令上报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给AMF,然后由AMF将统计信息上报给SMF,SMF将统计信息上报给CHF。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a,RAN和AMF建立下一代接入点(Next Generation Access Point,NG-AP)连接时,RAN向AMF发送第一能力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第一能力信息。
该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RAN支持基于PLMN粒度上报统计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RAN可以将上述第一能力信息携带于NG建立请求(NG setuprequest)中发送至AMF。
其中,RAN向AMF发送的第一能力信息是可选操作。也即可以向AMF上报第一能力信息,也可以不上报第一能力信息。
步骤401b,AMF向RAN发送第二能力信息。相应地,RAN可以接收到第二能力信息。
该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AMF支持向SMF上报统计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AMF可以将上述第二能力信息携带于NG建立响应(NG setupresponse)中发送至RAN。
通过上述步骤401a至步骤401b,在RAN和AMF上电启动之后,RAN和AMF可以建立节点级信令连接。
步骤402a,SMF向AM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请求。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用于请求订阅AMF获取到的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比如可以是订阅统计信息通知事件,比如具体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notify subscribe request。
步骤402b,AMF向SM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响应。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响应。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响应用于指示订阅成功。该统计信息订阅响应比如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 notify subscribe response。
步骤403,RAN生成统计信息,并确定触发上报统计信息。
比如,可以在RAN上设置定时器,在定时器到期后,触发RAN上报统计信息。
步骤404a,RAN向AMF发送统计信息上报请求(charging info transferrequest),其中携带统计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上报请求。
上述统计信息上报请求为RAN和AMF之间的节点级信令,而不是终端设备粒度的信令。
步骤404b,AMF向RAN发送统计信息上报响应(charging info transferresponse)。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上报响应。
步骤405,AMF向SM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S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也即,AMF基于SMF的订阅,在从RAN接收到统计信息后,向SMF上报统计信息。比如将统计信息携带于Namf_Communication_Charginginfo notify中发送至SMF。
步骤406,S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RAN通过节点级信令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上报给CHF,以使得CHF可以根据该统计信息进行运营商之间的计费操作。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由RAN通过节点级信令上报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给AMF,然后由AMF将统计信息上报给CHF。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a,RAN和AMF建立下一代接入点(Next Generation Access Point,NG-AP)连接时,RAN向AMF发送第一能力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第一能力信息。
该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RAN支持基于PLMN粒度上报统计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RAN可以将上述第一能力信息携带于NG建立请求(NG setuprequest)中发送至AMF。
步骤501b,AMF向RAN发送第二能力信息。相应地,RAN可以接收到第二能力信息。
该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AMF支持向CHF上报统计信息。
作为一种实现方法,AMF可以将上述第二能力信息携带于NG建立响应(NG setupresponse)中发送至RAN。
通过上述步骤501a至步骤501b,在RAN和AMF上电启动之后,RAN和AMF可以建立节点级信令连接。
其中,上述步骤501a至501b是可选操作。也即RAN与AMF之间可以交互能力信息,也可以不交互能力信息。
步骤502a,CHF向AM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请求。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用于请求订阅AMF获取到的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比如可以是订阅统计信息通知事件,比如具体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notify subscribe request。
步骤502b,A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响应。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响应。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响应用于指示订阅成功。该统计信息订阅响应比如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 notify subscribe response。
步骤503,同图4实施例的步骤403。
步骤504a至步骤504b,同图4实施例的步骤404a至步骤404b。
步骤505,A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也即,AMF基于CHF的订阅,在从RAN接收到统计信息后,向CHF上报统计信息。比如将统计信息携带于Namf_Communication_Charginginfo notify中发送至CHF。
基于上述方案,RAN通过节点级信令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上报给CHF,以使得CHF可以根据该统计信息进行运营商之间的计费操作。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由RAN通过终端信令上报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给SMF,然后由SMF将统计信息上报给CHF。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CHF识别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步骤602a,CHF向SM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相应地,S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请求。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用于请求订阅SMF获取到的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订阅请求比如可以是订阅统计信息通知事件,比如具体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notify subscribe request。
步骤602b,S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订阅响应。相应地,S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订阅响应。
该统计信息订阅请响应用于指示订阅成功。该统计信息订阅响应比如可以是Namf_Commnication_Charginginfo notify subscribe response。
步骤603,SMF向AMF发送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
比如,SMF调用AMF的N1N2MessagTranfer服务,向AMF发送统计信息上报指示。
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通过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或者理解为,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通过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
步骤604,AMF向RAN发送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相应地,RAN可以接收到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
PDU会话资源修改请求携带上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
步骤605,RAN生成统计信息,并确定触发上报统计信息。
比如,可以在RAN上设置定时器,在定时器到期后,触发RAN使用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统计信息至AMF。
或者,还可以是事件触发的,例如,在发生切换时,将统计信息携带于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ired)中上报至AMF。
步骤606,RAN向AM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可选的,统计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中发送至AMF,从而AMF只需要将N2会话管理信息透传至SMF。
步骤607,AMF向SM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SM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比如,AMF可以将统计信息携带于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中发送至SMF。可选的,将N2会话管理信息携带于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request,该N2会话管理信息携带统计信息。
步骤608,SMF向CHF发送统计信息。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统计信息。
比如,SMF将统计信息携带于Nsmf_Charginginfo report中发送至CHF。
基于上述方案,RAN以终端设备级信令将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进行上报,以使得CHF可以根据该信息进行运营商之间的计费操作。
针对图6所示的实施例,在另一种实现方法中,上述步骤601也可以是由SMF执行。比如,先执行上述步骤602a至步骤602b,然后SMF执行上述步骤601,即SMF识别终端设备处于共享RAN。接着执行上述步骤603至步骤608。也即是由SMF在识别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后,向RAN请求获取统计信息,并基于CHF的订阅,向CHF上报统计信息。
下面给出另一种统计信息的上报方式,该方法中不是以PLMN粒度进行统计信息的上报,而是以终端设备粒度进行统计信息的上报,并由SMF或CHF对接收到的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进行汇聚,从而得到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是由RAN通过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终端粒度的统计信息给SMF,然后由SMF或CHF对接收到的不同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进行汇聚。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RAN生成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并确定触发上报统计信息。
比如,可以在RAN上设置定时器,在定时器到期后,触发RAN使用终端设备级信令上报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至AMF。或者,还可以是在发生切换时,将统计信息携带于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ired)中上报至AMF。
这里的统计信息是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该统计信息用于指示RAN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一个终端设备对RAN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步骤702,RAN向AMF发送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计终端设备的费信息。
步骤703,AMF将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携带于第一请求中发送给SMF。相应地,SMF可以接收到携带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的第一请求。
该第一请求比如可以是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quest。
步骤704,SMF向AMF发送第一响应。相应地,AMF可以接收到该第一响应。
该第一响应可以是Nsmf_PDU Session_UpdateSMContext response。
步骤705,SMF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得到汇聚的统计信息。
比如,SMF根据在某个时刻或某个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进行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的汇聚,得到汇聚的统计信息。
步骤706,SMF向CHF发送汇聚的统计信息。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该汇聚的统计信息。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法,上述步骤705至步骤706也可以由以下步骤705’至步骤706’替换:
步骤705’,SMF向CHF发送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相应地,CHF可以接收到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
步骤706’,CHF根据多个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得到汇聚的统计信息。
比如,CHF根据在某个时刻或某个时间段内接收到的多个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进行PLMN粒度的统计信息的汇聚,得到汇聚的统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RAN以终端设备级信令将终端设备粒度的统计信息上报给SMF/CHF,由SMF/CHF根据终端设备的统计信息得到PLMN粒度的汇聚的统计信息,使得CHF可以根据该汇聚的统计信息进行运营商之间的计费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4至图7所示的任一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现方法,AMF与SMF之间还可以有中间SMF(Intermediate SMF,I-SMF),I-SMF负责路由或中转信息。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现各网元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由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对应由用户面网元实现的步骤或者操作,也可以由配置于用户面网元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图3(a)、图4至图7实施例中对应接入网设备(即RAN)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收发单元810和生成单元820。
生成单元820,用于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收发单元810,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810,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具体包括: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810,还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统计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例如,生成单元820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数据或者指令,使得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收发单元81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或从其他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收发单元810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或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图3(b)、图4至图7实施例中对应第一网元(即会话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所执行的各个步骤,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包括收发单元910和确定单元920。
确定单元920,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收发单元910,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确定单元920,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具体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910,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包括: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或携带于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能够解析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910,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统计信息;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可选的,所述统计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中。或者,接收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所述统计信息,其中,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统计信息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910,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包括:用于向会话管理网元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确定单元920,还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收发单元910,还用于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确定单元920,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可选的,上述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或者指令(也可以称为代码或者程序),上述各个单元可以和存储单元交互或者耦合,以实现对应的方法或者功能。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收发单元910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或从其他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收发单元910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或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
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的操作。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1010和接口1030,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020。接口1030用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执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1010调用存储器(可以是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中的存储器1020,也可以是外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该处理器1010通过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执行的方法。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例如CPU。会话管理网元、移动性管理网元、或计费网元可以通过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
具体的,图9中的收发单元910和确定单元9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器1010调用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9中的确定单元92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器1010调用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9中的收发单元910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10中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中的接口1030来实现。
参考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操作。如图11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天线1110、射频装置1120、基带装置1130。天线1110与射频装置1120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120通过天线1110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130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1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120,射频装置11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110发送给终端设备。
基带装置113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1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以及还包括接口1133。此外,该基带装置1130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132,存储元件113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接口1133用于与射频装置1120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以上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130,例如,以上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为基带装置1130上的芯片,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接入网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接入网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脑、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英文:Digital Versatile Disc,简称: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说明书的上述描述可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任何可以利用或实现本申请的内容,任何基于所公开内容的修改都应该被认为是本领域显而易见的,本申请所描述的基本原则可以应用到其它变形中而不偏离本申请的发明本质和范围。因此,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和设计,还可以扩展到与本申请原则和所公开的新特征一致的最大范围。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
所述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数据无线承载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与所述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的差值;
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保证比特率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PLMN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网元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会话管理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会话管理网元;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统计信息;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计费网元向会话管理网元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1.如权利要求6-10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
收发单元,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具体包括:
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节点级信令,所述节点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或者,
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终端设备级信令,所述终端设备级信令携带所述统计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能力信息,所述第一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PLMN粒度或终端设备粒度上报统计信息;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第二能力信息,所述第二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支持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上报统计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占用的数据无线承载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持续时长,所述第一数量为所述多个终端设备的实际数量与所述第一PLMN的预配置的终端设备数量的差值;
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保证比特率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PLMN的5G QoS标识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PLMN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多个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17.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统计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和占用所述第二PLMN的频谱带宽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占用的DRB数量和所述DRB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5QI对应的非保证比特率NGBR的QoS流数量和所述NGBR的QoS流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切片或数据网络对应的PDU会话数量和所述PDU会话数量的持续时长;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使用所述无线接入技术的持续时长。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具体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至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处于激活态,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或者,
用于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会话管理网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用于向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N2会话管理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会话管理网元;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所述统计信息;向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为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包括:
用于向会话管理网元或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3.如权利要求18-22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移动性管理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接入网设备是共享接入网设备。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网设备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生成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所述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PLMN与所述第二PLMN的共享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归属于所述第二PLMN的计费网元对所述第一PLMN进行计费;
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统计信息;向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或所述计费网元接收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统计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统计信息上报指示,所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
2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移动性管理网元;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所述接入网设备。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所述信令中包括所述统计信息,并向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所述统计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统计信息上报指示,所述统计信息上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所述统计信息。
32.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管理网元,还用于从所述会话管理网元接收订阅请求,所述订阅请求用于订阅统计信息。
3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会话管理网元和计费网元;
所述计费网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为第一PLMN与第二PLMN共享使用接入网设备;向所述会话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信令上报统计信息,所述统计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下的归属于所述第一PLMN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对所述接入网设备上的所述第二PLMN的资源的使用情况;
所述会话管理网元,用于从所述计费网元接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CN202010573251.4A 2020-06-22 2020-06-22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3905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3251.4A CN113905337A (zh) 2020-06-22 2020-06-22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21/088700 WO2021258834A1 (zh) 2020-06-22 2021-04-21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73251.4A CN113905337A (zh) 2020-06-22 2020-06-22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337A true CN113905337A (zh) 2022-01-07

Family

ID=7918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73251.4A Pending CN113905337A (zh) 2020-06-22 2020-06-22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337A (zh)
WO (1) WO202125883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31A (zh) * 2009-03-04 2009-08-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US20100261473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Motorola,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5061978A1 (zh) * 2013-10-30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76144A (zh) * 2015-12-29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架构中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改变
WO2020074542A1 (en) * 2018-10-09 2020-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ed nssai for other plm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76478T3 (es) * 2012-07-23 2020-07-30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de procesamiento de información de cargo
WO2014022995A1 (zh) * 2012-08-08 2014-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16766A (zh) * 2012-09-29 201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费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37299B (zh) * 2013-04-17 2016-04-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共享的计费控制、策略控制方法和设备
WO2015135212A1 (zh) * 2014-03-14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网络的方法及网元
US20170163431A1 (en) * 2014-06-06 2017-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tification of Network Events Relevant for Policy and Charging Decis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1131A (zh) * 2009-03-04 2009-08-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装置及系统
US20100261473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Motorola,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5061978A1 (zh) * 2013-10-30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76144A (zh) * 2015-12-29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架构中无线电接入网络的改变
WO2020074542A1 (en) * 2018-10-09 2020-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figured nssai for other plm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8834A1 (zh) 2021-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8770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QoS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KR102261172B1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19805B (zh) 在会话中建立GBR QoS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5025B (zh) 协同终端切片功能和网络切片功能
US11172405B2 (en) Method for checking change in wireless connection type of terminal in third-party application server
US11483801B2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305866B1 (ko) 측정 간격 구성 방법, 장치, 기기, 단말 및 시스템
CN112672383A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3676924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74859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43165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23682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387457A1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3596909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05337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79535A (zh) 选网策略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5244991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7345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345255A1 (en) Spectrum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2036096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64207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910662B (zh) 一种流量信息上报及接收上报方法、设备、介质
US2022025639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409412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70838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