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099B -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099B
CN113905099B CN202111130177.XA CN202111130177A CN113905099B CN 113905099 B CN113905099 B CN 113905099B CN 202111130177 A CN202111130177 A CN 202111130177A CN 113905099 B CN113905099 B CN 113905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orting
control
time point
reques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01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099A (zh
Inventor
刘纯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jia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01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向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携带第一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将终端产生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器进行处理,每个终端都会向服务器发送携带信息的上报请求。相关技术中,终端按照固定周期来确定上报时间点,从而在确定的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但是这种确定上报时间点的方式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所述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包括: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
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是根据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的,由于目标随机数具有随机性,因此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时间间隔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从而提高了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差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包括:
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对所述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随机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随机数是根据参考随机数生成的,而参考随机数是当前时间点,因此即使不同的控制信息中包括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相同,在不同的时间点,根据该随机数生成算法所生成的目标随机数也是不同的,进一步提高了目标随机数的随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随机数与所述差值的乘积;
将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乘积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调整第二时长来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大小,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来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随机性,从而提高了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因此通过调整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大小,来动态降低接收上报请求的频率,从而减缓服务器的处理流量。通过调整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来动态分散接收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减小接收上报请求的同步率,从而减缓服务器在同一时间段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包括: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后续可以向终端发送携带该多个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有利于提高第一响应信息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服务器与终端进行交互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所述集合标识指示所述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
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先确定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直接查询与该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即可查询出与该多个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因此采用集合标识作为查询控制信息的索引,有利于简化查询过程,提高查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
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建立因子集合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后续通过直接查询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来得到与该多个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相当于将集合标识作为了查询控制信息的索引,有利于简化查询过程,提高查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包括:
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由于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在第一上报请求中的多个控制因子中,关联的控制因子最多,因子该控制信息与该多个控制因子的关联性最高,采用此方法选取的控制信息的准确性最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建立控制因子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控制因子与控制信息联系起来,由于控制因子是上报请求中携带的信息,相当于间接将上报请求与控制信息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快速查询与上报请求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所述控制因子。
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因此控制因子是与该上报请求或者发送上报请求的终端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则不同终端发送的各个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也有所不同,从而提高了控制因子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并且,由于该控制因子能够用来确定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实现了根据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地控制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所述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包括:
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在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以及终端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一上报请求的第一上报时间点,因此影响该第一上报时间点的因素有多个,相比于按照固定周期发送上报请求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方式提高了上报时间点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了多个上报时间点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有利于降低服务器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所述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提高了第二响应信息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服务器与终端进行交互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未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提高了第二响应信息的信息量,因此在终端后续未接收到新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响应信息中的其他第二时间间隔,来确定发送第三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降低未接收到新的响应信息所带来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之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终端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二上报时间点,相比于按照固定周期发送上报请求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方式提高了上报时间点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了多个上报时间点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有利于降低服务器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生成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因此控制因子是与该上报请求或者发送上报请求的终端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则不同终端发送的各个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也有所不同,从而提高了控制因子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并且,由于该控制因子能够用来确定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实现了根据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地控制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控制信息查询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响应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所述时间间隔确定单元,包括:
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
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对所述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随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所述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随机数与所述差值的乘积;
将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乘积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第二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
所述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控制信息查询单元,包括:
集合标识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所述集合标识指示所述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
第一查询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因子集合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
关联关系建立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控制信息查询单元,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选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关联关系建立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控制因子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所述控制因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包括:
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所述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时间点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包括:
时间间隔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发送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
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发送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所述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未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上报请求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生成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服务器能够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能够执行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参见图1,该实施环境包括服务器101和多个终端102(图1中以3个终端102为例)。服务器101和终端102之间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网络连接。示例性的,该服务器101为后台服务器或者为提供云计算以及云存储等服务的云服务器等。示例性的,该终端102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终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102向服务器101发送上报请求,服务器查询与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控制信息生成时间间隔,将该时间间隔返回给终端102,以便终端102根据该时间间隔来确定发送下一个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示例性的,终端102上安装由服务器101提供服务的应用客户端,终端102收集该应用客户端产生的业务信息以及登录状态信息等,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生成上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101。示例性的,应用客户端为终端102操作系统中的应用客户端,或者为第三方提供的应用客户端。该应用客户端可以为任意类型的应用客户端,例如该应用客户端为短视频客户端、游戏客户端、图形处理客户端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多种场景下。
例如,多个终端分别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每个终端根据设备信息、登录状态信息以及收集的业务信息等,生成上报请求,该上报请求中还携带地理区域、时间信息以及业务类型等控制因子,终端向服务器发送该上报请求。服务器在该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然后基于控制信息确定时间间隔,将携带该时间间隔的响应信息返回给终端。该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后续终端可以在该时间间隔表征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下一个上报请求。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为了将终端产生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器进行处理,终端会将携带上报信息的第一上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该上报信息是需要上报给服务器的信息,以便服务器对这些上报信息进行处理,来为终端提供服务。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上报请求中还携带控制因子,该控制因子用于查询控制信息。
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该控制因子。除此之外,服务器还会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上报信息,来对上报信息进行处理。
202、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
服务器获取到控制因子后,查询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例如控制信息为用于确定时间间隔的算法和参数等。
203、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服务器基于查询到的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204、向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携带第一时间间隔。
服务器生成携带该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向终端发送该第一响应信息,从而将该第一时间间隔通知给终端。终端后续可以在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由服务器再次执行上述步骤201-204,从而终端循环执行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过程,服务器循环执行向终端返回响应信息的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3,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
为了将终端产生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器进行处理,终端会将携带上报信息的第一上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该上报信息是需要上报给服务器的信息。以便服务器对这些上报信息进行处理,来为终端提供服务。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上报请求中还携带控制因子,该控制因子用于查询控制信息。
其中,该服务器用于响应于该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除此之外,该服务器还用于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上报信息,来对上报信息进行处理。终端后续可以在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由服务器继续根据该其他上报请求返回响应信息,从而终端循环执行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过程,服务器循环执行向终端返回响应信息的过程。
302、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该第一响应信息携带第一时间间隔,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则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后续终端可以在确定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由服务器继续根据该其他上报请求返回响应信息,从而终端循环执行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过程,服务器循环执行向终端返回响应信息的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的交互主体为终端和服务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终端生成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
为了将终端产生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器进行处理,终端会生成携带上报信息的第一上报请求,该上报信息是需要上报给服务器的信息,以便服务器对这些上报信息进行处理,来为终端提供服务。例如,上报信息包括终端的设备信息、用户的登录状态信息、终端产生的日志信息以及终端收集的业务信息等。其中,该终端可以为iOS端(一种移动操作系统)或者Android端(安卓,一种移动操作系统)等。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上报请求还携带控制因子,该控制因子用于查询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其中,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时间信息为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业务类型为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该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也即是第一上报请求中的上报信息所属的业务类型。
其中,地理区域、时间信息和业务类型可以看作是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每个类型的控制因子还包括不同的内容。例如,地理区域包括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的多个区域,业务类型包括电话通讯业务、上网业务、短信通讯业务等。因此,第一上报请求中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例如,终端所在的区域为上海,则第一上报请求中的地理区域的字段为“上海”;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为10:00则第一上报请求中的时间信息的字段为“10:00”;终端发送的上报信息的业务类型为电话通讯业务,则第一上报请求中的业务类型的字段为“电话通讯”。
本公开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因此控制因子是与该上报请求或者发送上报请求的终端的特性有关的信息,则不同终端发送的各个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也有所不同,从而提高了控制因子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并且,由于该控制因子能够用来确定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实现了根据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地控制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402、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
终端生成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后,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上报请求。其中,终端配置有上报接口,通过该上报接口,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将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在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
该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第二响应信息为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第二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是根据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中的时间间隔确定的。其中,在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前,终端还向服务器发送过其他上报请求,每次服务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都会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产生时间间隔,并将携带时间间隔的响应信息返回给终端。该第二响应信息即为终端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前,向服务器发送第二上报请求后,由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该第二响应信息中携带第二时间间隔。其中,服务器确定第二响应信息的过程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确定第一响应信息的过程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第二时间间隔指示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的相邻的两个上报请求之间的时间间隔,因此终端确定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将该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下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上报时间点。因此终端在该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上报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以及终端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一上报请求的第一上报时间点,因此影响该第一上报时间点的因素有多个,相比于按照固定周期发送上报请求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方式提高了上报时间点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了多个上报时间点集中在一起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服务器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确定第一上报时间点,包括:在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将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在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情况下,终端根据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的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以及第一时间点,来确定第一上报时间点。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提高了第二响应信息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服务器与终端进行交互的质量。
403、服务器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服务器响应于该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该控制因子。除此之外,服务器还会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上报信息,来对上报信息进行处理。例如,上报信息包括终端的设备信息,服务器根据该设备信息,更新服务器存储的该终端对应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获取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其中,该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该时间信息为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该业务类型为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服务器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控制因子。也即是,服务器能够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404、服务器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
服务器获取到控制因子后,查询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例如控制信息为用于确定时间间隔的算法和参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因子包括时间信息,时间信息为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服务器确定该时间点所属的时间段,查询与该时间段关联的控制信息,将查询到的控制信息确定为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则服务器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服务器确定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查询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其中,集合标识指示该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服务器确定该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获取该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从多个控制信息中,查询与该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服务器中包括第一关联关系库,该第一关联关系库用于存储任一集合标识与任一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服务器从第一关联关系库的多个关联关系中,查询包括该集合标识的关联关系,将查询到的关联关系中的控制信息,确定为与该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先确定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直接查询与该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即可查询出与该多个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因此采用集合标识作为查询控制信息的索引,有利于简化查询过程,提高查询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查询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之前,服务器确定多个因子集合,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服务器先获取多个控制因子,根据该多个控制因子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然后针对每个因子集合中的控制因子,确定该因子集合对应的控制信息,并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对应的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服务器还可以将建立的多个关联关系存储于第一关联关系库中。
其中,该多个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以及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例如地理区域包括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业务类型包括电话通讯业务、上网业务以及短信通讯业务等。时间信息为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服务器可以确定多个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多个时间段以及其他控制因子确定因子集合,后续在查询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时,先确定多个控制因子中的时间信息指示的时间点所属的时间段,然后确定该时间段以及该多个控制因子中的其他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
其中,服务器可以针对因子集合中所包括的控制因子,来确定该因子集合对应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是用于控制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因此通过为不同的因子集合配置不同的控制信息,来间接控制不同的因子集合对应的时间间隔,实现了根据多个维度进行精细化地控制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建立因子集合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后续通过直接查询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来得到与该多个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相当于将集合标识作为了查询控制信息的索引,有利于简化查询过程,提高查询效率。
例如,因子集合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如下述表1所示。其中,表1的前三列表示因子集合中的控制因子,每个因子集合中包括不同类型的3个控制因子,表1的第四列为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表1的最后一列为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表1
第二种方式: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服务器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每个控制因子关联有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则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服务器都会查询到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不同的控制因子能够关联有相同的控制信息,则服务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会存在出现多次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的出现次数越多,说明在第一上报请求中的多个控制因子中,该控制信息关联的控制因子越多,该控制信息与该多个控制因子的关联性越高,因此服务器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例如,服务器中包括第二关联关系库,该第二关联关系库用于存储任一控制因子与任一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服务器从第二关联关系库的多个关联关系中,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由于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在第一上报请求中的多个控制因子中,关联的控制因子最多,因子该控制信息与该多个控制因子的关联性最高,采用此方法选取的控制信息的准确性最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前,服务器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其中,服务器先获取多个控制因子,然后针对每个控制因子,确定该因子集合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并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服务器还可以将建立的多个关联关系存储于第二关联关系库中。
本公开实施例中,服务器建立控制因子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控制因子与控制信息联系起来,由于控制因子是上报请求中携带的信息,相当于间接将上报请求与控制信息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快速查询与上报请求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405、服务器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服务器查询到的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服务器基于该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由于第一时间间隔是指终端发送的相邻的两个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终端根据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以及该第一时间间隔,即可确定终端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服务器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根据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
随机数生成算法用于生成随机数序列,该随机数生成算法能够决定生成的随机数序列的分布类型以及分布范围,例如随机数序列的分布类型包括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或者泊松分布等,例如随机数序列的分布范围为[0,1],不同的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不同。其中,服务器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多个随机数的随机数序列,在该随机数序列中选取一个随机数作为目标随机数。或者,服务器将采用该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的第一个随机数作为该目标随机数。服务器得到目标随机数后,根据该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是根据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的,由于目标随机数具有随机性,且不同的控制信息中,生成目标随机数所采用的随机数生成算法可以不同,且不同的控制信息中包括的控制参数也不同,因此该服务器生成的第一时间间隔具有多样性和随机性,从而提高了不同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差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包括: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对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随机数。
其中,该参考随机数又称为随机因子或者随机种子,随机数生成算法用于根据一个随机数,生成一个包括多个随机数的随机数序列。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随机数是根据参考随机数生成的,而参考随机数是当前时间点,因此即使不同的控制信息中包括的随机数生成算法相同,在不同的时间点,根据该随机数生成算法所生成的目标随机数也是不同的,进一步提高了目标随机数的随机性。
例如,服务器确定当前时间点,将当前时间点中的纳秒级别的单位对应的数值,确定为该参考随机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以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为例来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获取该参考随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服务器根据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包括:确定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确定目标随机数与差值的乘积,将第二时长与该乘积的和值,确定为第一时间间隔。
由于第二时长越大,该第一时间间隔越大,第二时长越小,该第一时间间隔越小,因此该方法能够通过调整第二时长来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大小。由于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越大,则第一时间间隔的随机性越大,该差值越小,则第一时间间隔的随机性越小,因此该方法能够通过调整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来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随机性,提高了控制第一时间间隔的灵活性。
例如,服务器采用以下公式来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T=(U-D)*P+D;
其中,T表示第一时间间隔,U表示第一时长,D表示第二时长,P表示目标随机数。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调整控制参数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在携带该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服务器确定携带该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在该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认为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太大,为了降低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频率,应该增大发送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因此服务器增大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则后续再次接收到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时,服务器所确定的该上报请求对应的时间间隔会增大。因此通过调整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大小,来动态降低接收上报请求的频率,从而减缓服务器的处理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频率为服务器预先设置的频率,例如服务器按照本身的处理资源来确定能够承担的最大接收概率,将该最大接收概率确定为目标概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每次接收到上报请求时,确定携带该上报请求的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将该接收频率与目标频率进行比较。或者服务器周期性确定携带每个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将该接收频率与目标频率进行比较。
(2)在携带该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服务器确定携带该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在该方差小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说明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较为集中,为了将携带该控制因子的接收时间点分散开,应该增大发送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的随机性,因此服务器增大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则后续再次接收到携带该控制因子的上报请求时,服务器所确定的该上报请求对应的时间间隔的随机性会增大。因此通过调整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来动态分散接收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减缓服务器在同一时间段的处理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方差为服务器预先设置的方差。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每次接收到上报请求时,确定携带该上报请求的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将该方差与目标方差进行比较。或者服务器周期性确定携带每个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将该方差与目标方差进行比较。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根据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后续服务器向终端发送携带该多个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提高了第一响应信息的信息量,从而提高了服务器与终端进行交互的质量。
其中,服务器可以在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的随机数序列中,选取多个随机数作为目标随机数。对于多个目标随机数中的每个目标随机数,服务器根据该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一个第一时间间隔,从而得到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406、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
服务器生成携带该第一时间间隔的响应信息,向终端发送该第一响应信息,从而将该第一时间间隔通知给终端。
407、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该第一响应信息携带第一时间间隔,该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则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接收该第一响应信息后,将该第一响应信息存储下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存储有服务器上一次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终端将该第二响应信息替换为该第一响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以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上报请求,服务器向终端返回一次响应信息的过程为例来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确定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后,可以在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由服务器继续根据该其他上报请求返回响应信息,从而终端循环执行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过程,服务器循环执行向终端返回响应信息的过程,也即是终端和服务器循环执行上述步骤401-407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仅以终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还可能未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则终端不执行上述步骤407。例如在传输第一响应信息的过程中,如果第一响应信息丢失,则该终端无法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该第一响应信息。
相关技术中,不同的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的时机是一致的,这导致服务器收到的上报请求分布不均衡,在某些时段会收到大量上报请求,而在某些时段收到的上报请求又会非常少,这种不平缓的上报请求一方面会影响服务器的稳定性,一方面为了处理大量上报请求,需要为服务器配置更多的处理资源,而在上报请求较少的时段,这些处理资源不会被充分利用,从而造成处理资源的浪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并且,在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不同的情况下,则终端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也不同,从而降低多个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同步率,在时间维度上平缓了服务器接收上报请求的次数,提高了服务器接收上报请求的均衡性。由于提高了服务器接收上报请求的均衡性,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减少为服务器部署的处理资源,并提升服务器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仅说明了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后,接收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过程。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后,还可以再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其中,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终端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将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在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如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终端接收到了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则在此种情况下,该第一响应信息即为终端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终端最后一次发送的上报请求即为第一上报请求,发送该第一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为第一上报时间点。因此,终端根据该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该第一上报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三上报请求的第二上报时间点。该第三上报请求与上述图4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报请求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终端根据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的第一上报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三上报请求的第二上报时间点,相比于按照固定周期发送上报请求的方式,本公开实施例的方式提高了上报时间点的多样性,有效避免了多个上报时间点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有利于降低服务器的处理负担。
第二种方式:终端在未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第二响应信息中的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将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在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其中,该第二响应信息与上述图4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响应信息相同,该第二响应信息携带多个第二时间间隔,在上述步骤401中,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后,如果没有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也即是没有接收到新的响应信息,则该第二响应信息即为终端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终端最后一次发送的上报请求即为第一上报请求,发送该第一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为第一上报时间点。终端根据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以及该第一上报时间点,来确定发送第三上报请求的第二上报时间点。该第三上报请求与上述图4的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报请求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提高了第二响应信息的信息量,因此在终端后续未接收到新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响应信息中的其他第二时间间隔,来确定发送第三上报请求的第二上报时间点,从而降低未接收到新的响应信息所带来的影响。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终端向服务器发送上报请求。
2、服务器从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该控制因子至少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以及业务类型等。
3、服务器在关联关系库中,查询与该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该控制参数为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4、服务器获取参考随机数,基于参考随机数以及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和随机数生成算法,确定多个时间间隔。
5、服务器向终端返回携带该多个时间间隔的响应信息。
6、终端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该响应信息,在该响应信息中的时间间隔表征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下一个上报请求。其中,终端可以将已存储的响应信息更新为该响应信息,终端可以在该响应信息中的第一个时间间隔表征的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下一个上报请求,然后服务器继续执行上述步骤2,也即是终端和服务器重复执行上述步骤1-步骤6。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6,该装置包括解析单元601、控制信息查询单元602、时间间隔确定单元603和响应信息发送单元604。
解析单元601,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控制信息查询单元602,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确定单元603,被配置为执行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响应信息发送单元604,被配置为执行向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携带第一时间间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时间间隔确定单元603,包括:
随机数生成子单元613,被配置为执行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
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623,被配置为执行根据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随机数生成子单元613,被配置为执行:
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
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对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目标随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第一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623,被配置为执行:
确定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确定目标随机数与差值的乘积;
将第二时长与乘积的和值,确定为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调整单元605,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第二调整单元606,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第一时长与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随机数生成子单元613,被配置为执行采用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
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623,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解析单元601被配置为执行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控制信息查询单元602,包括:
集合标识确定子单元612,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集合标识指示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
第一查询子单元622,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因子集合确定单元607,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
关联关系建立单元608,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解析单元601,被配置为执行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控制信息查询单元602,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632,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选取子单元642,被配置为执行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关联关系建立单元608,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解析单元601,包括:
信息获取子单元611,被配置为执行获取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时间信息为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业务类型为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控制因子确定子单元621,被配置为执行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控制因子。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参见图8,该装置包括上报请求发送单元801和时间点确定单元802。
上报请求发送单元802,被配置为执行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服务器用于响应于第一上报请求,从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查询与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基于控制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时间点确定单元802,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由于时间间隔是由控制信息控制的,控制信息是根据控制因子查询到的,相当于不同的控制因子对应有各自的时间间隔。由于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因此根据终端发送的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能够确定出再次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点,从而提供了一种根据上报请求中的控制因子来控制上报时间点的方式,提高了确定上报时间点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上报请求发送单元801,包括:
时间间隔获取子单元811,被配置为执行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第二响应信息为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第二时间间隔表征终端发送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发送时间点确定子单元821,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
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831,被配置为执行将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发送子单元841,被配置为执行在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一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831,被配置为执行:
在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时间点确定单元802,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未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
时间点确定单元802,还被配置为执行将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上报请求发送单元801,还被配置为执行在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时间点确定单元802,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
时间点确定单元802,还被配置为执行将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上报请求发送单元801,还被配置为执行在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上报请求生成单元803,被配置为执行生成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时间信息为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业务类型为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1000的结构框图。该终端1000可以是便携式移动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终端10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终端1000包括有: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
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0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可以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0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条程序代码,该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用于被处理器1001所执行以实现本公开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10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外围设备接口10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10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1004和定位组件1005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10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外围设备接口10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外围设备接口10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10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10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10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10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10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万维网、城域网、内联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10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公开对此不加以限定。
定位组件1005用于定位终端10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1005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格雷纳斯定位系统或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的定位组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11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11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1102,其中,所述存储器11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由所述处理器11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服务器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服务器能够执行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CD-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计算机程序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5)

1.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
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包括:
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对所述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随机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随机数与所述差值的乘积;
将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乘积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包括: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所述集合标识指示所述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
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
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包括:
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所述控制因子。
11.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所述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包括:
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在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所述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包括:
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未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之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之前,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生成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17.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包括:
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终端发送的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控制因子;
控制信息查询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终端发送上报请求的时间间隔;
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
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响应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将当前时间点确定为参考随机数;
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对所述参考随机数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目标随机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参数包括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大于所述第二时长,所述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确定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随机数与所述差值的乘积;
将所述第二时长与所述乘积的和值,确定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目标频率的情况下,增大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
第二调整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多个上报请求的接收时间点的方差小于目标方差的情况下,增大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之间的差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数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多个目标随机数;
所述时间间隔生成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所述多个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分别生成多个第一时间间隔。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控制信息查询单元,包括:
集合标识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所述多个控制因子对应的集合标识,所述集合标识指示所述多个控制因子组成的因子集合;
第一查询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查询与所述集合标识关联的控制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因子集合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多个因子集合,每个因子集合包括属于不同类型的控制因子;
关联关系建立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因子集合对应的集合标识与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不同类型的多个控制因子;
所述控制信息查询单元,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对于每个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至少一个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选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查询到的多个控制信息中,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控制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关联关系建立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建立每个控制因子与至少一个控制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26.根据权利要求17-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携带的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所述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控制因子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获取到的至少一项信息确定为所述控制因子。
27.一种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包括:
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向服务器发送携带控制因子的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从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中解析出所述控制因子,查询与所述控制因子关联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控制参数和随机数生成算法,采用所述随机数生成算法,生成目标随机数,根据所述目标随机数和所述控制参数,生成第一时间间隔,向终端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时间点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包括:
时间间隔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第二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时间间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在当前时间点之前已接收到的最后一个响应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信息为所述服务器响应于第二上报请求发送的,所述第二时间间隔表征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上报请求之后,发送其他上报请求的时间点;
发送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确定在当前时间点之前最后一次发送上报请求的第一时间点;
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一上报时间点;
发送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上报请求。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信息包括多个第二时间间隔,所述上报时间点确定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
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
将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未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间隔中确定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二个第二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接收到所述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响应信息中的第一时间间隔;
所述时间点确定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后的、与所述第一上报时间点之间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的时间点,确定为第二上报时间点;
所述上报请求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第二上报时间点,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上报请求。
32.根据权利要求27-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请求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上报请求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生成携带所述控制因子的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述控制因子包括地理区域、时间信息或者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信息,所述地理区域为终端所在的区域,所述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的上报时间点,所述业务类型为所述第一上报请求所属的业务类型。
3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任一项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3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服务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任一项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或者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
CN202111130177.XA 2021-09-26 2021-09-26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905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177.XA CN113905099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0177.XA CN113905099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099A CN113905099A (zh) 2022-01-07
CN113905099B true CN113905099B (zh) 2023-12-19

Family

ID=7902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0177.XA Active CN113905099B (zh) 2021-09-26 2021-09-26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0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176A (zh) * 2017-09-13 2017-1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712440A (zh) * 2018-05-31 2018-10-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069386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CN112422705A (zh) * 2020-10-12 2021-02-26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数据处理方法及介质
CN113422796A (zh) * 2021-05-06 2021-09-21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176A (zh) * 2017-09-13 2017-1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712440A (zh) * 2018-05-31 2018-10-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069386A (zh) * 2020-09-07 2020-12-11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服务器
CN112422705A (zh) * 2020-10-12 2021-02-26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数据处理方法及介质
CN113422796A (zh) * 2021-05-06 2021-09-21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099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945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US11876856B2 (en) Method for computational-power sharing and related device
US10897704B2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terminal device to network, a terminal device and a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403677A1 (en) Data Analytics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ation
US1199103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ntity,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118360B (zh) 区块链对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948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202646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US10908976B2 (en) Broadcast queue adjustment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JP7086853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その関連機器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1431818A (zh) 跨域请求的流量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741512A (zh) 一种专网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2671572B (zh) 智能设备配网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EP4161143A1 (en) Network slice allo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905099B (zh) 上报请求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3246757A1 (zh) 算力服务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4510299A (zh) 处理人工智能业务的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0986379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2467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using bandwidth part, network,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10392417A (zh) 功耗管理方法、终端、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348656A (zh) 一种MiFi设备及其功率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08540991B (zh) 一种基站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2009982B2 (en) Network slice allo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77341A1 (zh) 数据请求方法、装置、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240163246A1 (en) DNS Query Method an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