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408A -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408A
CN113891408A CN202110425479.3A CN202110425479A CN113891408A CN 113891408 A CN113891408 A CN 113891408A CN 202110425479 A CN202110425479 A CN 202110425479A CN 113891408 A CN113891408 A CN 113891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ctronic equipment
preset
user
rs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54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408B (zh
Inventor
何彦召
罗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54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40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222 priority patent/WO202222265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需求,再根据该需求提前切换到蜂窝网络。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多个第一网络信息;若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获取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用于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第一指纹信息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周期性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在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时,由第一Wi‑F 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Description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以及终端技术的发展,目前许多电子设备(如手机)不仅支持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通信,还可以支持利用移动蜂窝网络(简称蜂窝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接入了WIFI网络的同时,也开启了蜂窝数据网络开关;则该电子设备会默认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但是,在一些情况下,Wi-Fi网络的质量可能并不好,从而使得利用该Wi-Fi网络无法保证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的手动操作,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该方案无法实现网络的自动切换,用户体验不高。
在另一些方案中,电子设备可以在Wi-Fi网络的质量(如信噪比或速率等)低于一定阈值时,将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但是,这种切换一般都是发生在出现问题之后,如当Wi-Fi网络的质量低于一定阈值时,电子设备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可能已经出现了卡顿。采用该方案,无法及时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影响用户的通信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需求。如此,便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Wi-Fi网络影响电子设备正常通信之前,提前切换到蜂窝网络。这样,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过程中,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中保存有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该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该n个指纹信息是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n条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该n个指纹信息与上述n条路线一一对应。
该方法中,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可以周期性获取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该第一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一无线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若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上述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电子设备则获取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该用户标签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其中,第一指纹信息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周期性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该第二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时,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其中,上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低,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高;上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高,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高于第一预设RSSI门限,第一预设RSSI门限是电子设备中预配置的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RSSI门限。
该方法中,电子设备可以学习电子设备在固定场所接入Wi-Fi网络后,离开该固定场所的路线。在电子设备接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后,根据电子设备检测到该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的需求。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在Wi-Fi网络影响电子设备正常通信之前,提前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这样,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过程中,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m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m≥2,n为整数。
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包括:第一RSSI与第二RSSI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RSRP与第二蜂窝网络的RSRP的差值小于预设RSRP门限。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搜索到的多个第一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电子设备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电子设备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
其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多个第一SSID与多个第二SSID相同;或者,多个第一SSID与多个第二SSID的差异小于第二差异阈值。
示例性的,多个第一SSID与所述多个第二SSID的差异小于第二差异阈值,具体可以为:多个第一SSID与多个第二SSID中不同SSID的数量在多个第一SSID的数量或者多个第二SSID的数量中的占比小于第二差异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
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与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的差异小于第四差异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卡顿率,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上述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可以包括:若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电子设备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应理解,如果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则表示第一Wi-Fi网络的卡顿比较严重。如果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则表示第一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切换到蜂窝网络,则可能会影响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卡顿率、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Qos信息。其中,上述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包括:若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电子设备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应理解,如果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则可以预测到电子设备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后,该蜂窝网络的卡顿不会很严重,蜂窝网络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如果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则表示预测到电子设备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后,该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较高,蜂窝网络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网络信息之前,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统计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在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电子设备获取并保存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并确定第一Wi-Fi网络是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应理解,当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则表示电子设备经常接入该第一Wi-Fi网络。如此,则可以确定该第一Wi-Fi网络是由固定场所(如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获取并保存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后,采集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电子设备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其中,第二预设RSSI门限高于任一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其中,第二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其中,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所采集的各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呈下降趋势。
示例性的,第二预设RSSI门限高于的任一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应理解,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时,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例如,第二预设RSSI门限可以为-70dBm。一般而言,Wi-Fi信号的RSSI等于-70dBm,相当于电子设备显示的Wi-Fi信号图标呈三格的信号强度。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不作限制。该第二预设RSSI门限可以按照需要配置在电子设备中。
应理解,当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降低至第二预设RSSI门限时,则表示用户可能已经开始持电子设备离开第一固定场所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习用户持电子设备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路线信息(也称为指纹信息),电子设备可以周期性获取并保存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包括:电子设备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二网络信息,并识别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电子设备处于运动状态,且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中的第二RSSI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呈下降趋势,电子设备则保存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持电子设备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即第二)会发生变化(如呈下降趋势),电子设备在不同位置检测到的蜂窝网络不同,电子设备在不同位置检测到的蜂窝网络的蜂窝RAT、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也不同。电子设备周期性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可以得到电子设备在上述离开路线上不同位置处的第二网络信息。电子设备周期性获取到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可以体现出该离开路线上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称为离开路线的指纹信息,可以用于后续识别用户持电子设备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行为。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对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根据投票结果采用第一决策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得到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其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包括以下投票规则1-投票规则8中的至少一种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1:如果电子设备开启了智能省流量功能,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
投票规则2:如果电子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入Wi-Fi网络且关闭移动数据开关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3:如果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显示移动热点的流量,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4: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5:电子设备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6:电子设备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7: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8:电子设备在第五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其中,上述第一决策规则包括以下决策规则1-决策规则3中的至少一种决策规则。
决策规则1: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且其他第一投票规则未对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则用户标签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
决策规则2: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决策规则3:在除决策规则1和决策规则2之外的其他情况,用户标签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投票规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8个投票规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服务器的指示,更新第一投票规则。上述第一投票规则可以保存在电子设备的决策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投票规则都可以设置有效期。一个投票规则的有效期超时后,电子设备可以自动从决策库中删除该投票规则。
上述第一决策规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3个决策规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服务器的指示,更新第一决策规则。上述第一决策规则可以保存在电子设备的决策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决策规则都可以设置有效期。一个决策规则的有效期超时后,电子设备可以自动从决策库中删除该决策规则。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若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电子设备未开启智能省流量功能,电子设备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若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电子设备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三依赖程度,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在除上述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电子设备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二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移动热点的流量;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电子设备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电子设备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其中,第四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五预设RSSI门限,第五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六预设RSSI门限。
综上所述,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越低,则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的Wi-Fi-RSSI门限则越高。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较高时,就可以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越高,则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的Wi-Fi-RSSI门限则越低。也就是说,电子设备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较低时,才可以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可以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在电子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周期性获取电子设备的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电子设备处于解锁状态,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电子设备开启了移动数据开关。
应理解,如果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该电子设备才可能会被用户使用,才可能会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如果电子设备处于解锁状态,该电子设备才可能会被用户使用,才可能会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如果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该电子设备才可能会存在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的需求。如果电子设备开启了移动数据开关,该电子设备才可以切换至蜂窝网络。综上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在电子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再执行本申请的方法进行网络切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处理器耦合。其中,移动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处理器耦合。其中,移动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存储器中还保存有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n个指纹信息是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n条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n个指纹信息与n条路线一一对应。
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若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则获取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用户标签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在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时,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其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网络信息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相关内容,这里不予赘述。上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低,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高;上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高,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低。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高于第一预设RSSI门限,第一预设RSSI门限是电子设备中预配置的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RSSI门限。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m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m≥2,n为整数。
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包括:第一RSSI与第二RSSI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RSRP与第二蜂窝网络的RSRP的差值小于预设RSRP门限。
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搜索到的多个第一SSID。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电子设备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电子设备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
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多个第一SSID与多个第二SSID的差异小于第二差异阈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与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的差异小于第四差异阈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卡顿率,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
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若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卡顿率、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Qos信息。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若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在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网络信息之前,统计电子设备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在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获取并保存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并确定第一Wi-Fi网络是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接入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后,采集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其中,第二预设RSSI门限高于任一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其中,第二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其中,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所采集的各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呈下降趋势。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二网络信息,并识别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若电子设备处于运动状态,且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中的第二RSSI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呈下降趋势,则保存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直至电子设备断开第一Wi-Fi网络。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获取电子设备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对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根据投票结果采用第一决策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得到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其中,用户标签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
其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包括以下投票规则1-投票规则8中的至少一种投票规则。投票规则1-投票规则8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介绍,这里不予赘述。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
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若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电子设备未开启智能省流量功能,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若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三依赖程度,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在除上述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二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移动热点的流量;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电子设备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电子设备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其中,第四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五预设RSSI门限,第五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六预设RSSI门限。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技术中的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原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用户标签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般而言,Wi-Fi网络是由固定场所提供的。例如,目前用户的住宅、学校、酒店、咖啡厅或者图书馆等固定场所都可以提供Wi-Fi网络。用户持电子设备(如手机)进入上述固定场所后,电子设备可以连接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
例如,手机在一个固定场所内,可以搜索到该固定场所的Wi-Fi信号,并在手机的Wi-Fi搜索界面显示该固定场所的Wi-Fi标识。之后,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Wi-Fi标识的选择操作,显示该Wi-Fi标识对应的Wi-Fi网络的连接界面。最后,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在该连接界面输入的接入密码,请求接入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手机还可以保存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的SSID和接入密码。如此,当用户持手机再次进入该固定场所后,手机便可以自动接入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
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子设备接入了WIFI网络的同时,也开启了蜂窝数据网络开关;则该电子设备会默认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但是,在用户持电子设备离开上述固定场所的过程中,随着电子设备与该固定场所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该Wi-Fi网络的信号强度(或者信号质量)会逐渐变弱。
请参考图1或图2,其示出一种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假设用户持电子设备(如手机100)沿着路线1离开固定场所1(如图书馆)。如图1或图2所示,用户持手机100沿路线1依次经过位置a、位置b、位置c和位置d,逐渐远离图书馆。如此,手机100依次在位置a、位置b、位置c和位置d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则越来越低。
例如,Xa表示手机100在位置a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b表示手机100在位置b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c表示手机100在位置c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d表示手机100在位置d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如图1或图2所示,Xd<Xc<Xb<Xa
目前,在手机100远离图书馆的过程中,手机100可以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强度低于固定阈值时,将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以保证手机100的无线通信质量。例如,假设Xd等于上述固定阈值,如Xd=-85分贝毫瓦(dBm)。也就是说,当用户持手机100沿图1所示的路线1至位置d时,该手机100可检测到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上述固定阈值(如-85dBm),手机100可自动将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
但是,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强度高于上述固定阈值(如Xd=-85dBm),但低于另一阈值(如WI-FI信号强度为-78dBm)时,手机利用WI-FI网络进行通信可能已经出现了卡顿。例如,当用户持手机100沿图1或图2所示的路线1至位置c时,上述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已经很低了,上述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已经不足以支持手机100正常无线通信了,手机100的网络可能已经出现了卡顿。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和移动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支持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通信。该移动通信模块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利用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该方法中,电子设备可以学习电子设备在固定场所接入Wi-Fi网络后,离开该固定场所的路线。在电子设备接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后,根据电子设备检测到该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的需求。之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在Wi-Fi网络影响电子设备正常通信之前,提前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例如,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如图2所示,手机100可以在用户持手机100位于位置c时,就由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例如,Xc=-78dBm。这样,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由Wi-Fi网络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过程中,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Wi-Fi信号强度的取值(如Xd=-85dBm,Xc=-78dBm)仅为示例,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与常规技术的区别,并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各个RSSI门限的取值。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支持利用Wi-Fi网络和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上述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介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
其中,上述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和骨传导传感器等传感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2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2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240为电池2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241为电子设备供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241和充电管理模块2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2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2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利用移动蜂窝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2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利用Wi-Fi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200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2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中的指令,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200的运动姿态。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电子设备2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2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2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2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接口2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
以下实施例中的方法均可以在具有上述硬件结构的电子设备200中实现。以下实施例中以上述电子设备200是图1所示的手机1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如图4所示,该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2)“离开固定场所的行为识别”阶段;(3)“用户习惯分类”阶段;(4)“综合预测”阶段。
其中,上述(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用于:确定手机100接入Wi-Fi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所,并获取该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上述(2)“离开固定场所的行为识别”阶段用于:根据手机100所接入的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信息,以及(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学习到的信息,来识别用户持手机100离开固定场所的行为。上述(3)“用户习惯分类”阶段用于:识别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上述(4)“综合预测”阶段用于:根据上述依赖程度和离开行为预测用户希望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蜂窝网络的可能性,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网络切换。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上述各个阶段。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上述(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可以包括S501。
S501:手机100获取并保存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该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所包括第一固定场所,该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第一Wi-Fi网络。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上述固定场所是第一固定场所(如图1或图2所示的图书馆),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第一Wi-Fi网络为例,介绍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
具体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上述n个指纹信息是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n条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的网络信息,上述n个指纹信息与上述n条路线一一对应。上述n个指纹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纹信息,该第一指纹信息可以是n个指纹信息中的任一个指纹信息。具体的,该第一指纹信息可以是上述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指纹信息。
仍以上述第一Wi-Fi网络为例,介绍手机100获取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的方法。如图6所示,S501中,手机100获取并保存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S501A-S501B。也就是说,S501可以包括S501A-S501B。
S501A:手机100统计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
示例性的,手机100第一次接入一个场所提供的任一个Wi-Fi网络(如Wi-Fi网络a)时,可以在手机100中保存在该场接入的Wi-Fi网络a的Wi-Fi信息。与常规技术不同的是,手机100还可以针对该Wi-Fi网络a保存一个Wi-Fi接入次数信息,该Wi-Fi接入次数信息用于指示手机100接入该Wi-Fi网络a的次数。在手机100第1次接入Wi-Fi网络a时,该Wi-Fi网络a的Wi-Fi接入次数信息为1。之后,手机100每次接入Wi-Fi网络a,可以为上述Wi-Fi接入次数信息加1。例如,手机100第6次接入该Wi-Fi网络a后,该Wi-Fi网络a的Wi-Fi接入次数信息被更新为6。其中,上述第一Wi-Fi网络可以是上述任一个Wi-Fi网络,如Wi-Fi网络a。
S501B:在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手机100获取并保存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并确定第一Wi-Fi网络是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应理解,在S501B之前,手机100无法确定第一Wi-Fi网络是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当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则表示手机100经常接入该第一Wi-Fi网络。如此,则可以确定该第一Wi-Fi网络是由固定场所(如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保存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其中,手机100获取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例如,手机100可以保存如表1所示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表。例如,Wi-Fi网络的标识可以是Wi-Fi网络的SSID。
表1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121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131
由上述描述可知,手机100保存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是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一个固定场所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Wi-Fi网络;因此,手机100还可以保存表2所示的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表。
表2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132
其中,上述固定场所的地址,可以是在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手机100定位得到的。
示例性的,S501B中,手机100获取并保存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S1-S2。
S1:手机100接入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后,采集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
手机100接入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后,可以周期性或实时采集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应理解,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该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可能会随着手机100的移动而变化,也可能会随着提供该第一Wi-Fi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信号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可能是变化的。
应理解,在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采集到的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呈下降趋势。即随着手机100与第一固定场所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手机100采集到的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则会越来越低。
S2:手机100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手机100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手机100断开第一WiFi网络。
其中,第二预设RSSI门限高于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应理解,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时,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信号质量相对较好。例如,第二预设RSSI门限可以为-70dBm。一般而言,Wi-Fi信号的RSSI等于-70dBm,相当于手机100显示的Wi-Fi信号图标呈三格的信号强度。当然,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不作限制。该第二预设RSSI门限可以按照需要配置在手机100中。
应理解,当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降低至第二预设RSSI门限时,则表示用户可能已经开始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习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路线信息(也称为指纹信息),手机100可以周期性获取并保存手机100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手机100断开第一WiFi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可以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其中,上述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可以称为一个五元组。该五元组用于记录位置。应注意,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所采集的各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呈下降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即第二)会发生变化(如呈下降趋势),手机100在不同位置检测到的蜂窝网络不同,手机100在不同位置检测到的蜂窝网络的蜂窝RAT、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也不同。手机100周期性获取第二网络信息,可以得到手机100在上述离开路线上不同位置处的第二网络信息。手机100周期性获取到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可以体现出该离开路线上手机100的网络信息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称为离开路线的指纹信息,可以用于后续识别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行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检测到的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降低也可能不是因为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例如,可能是因为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不稳定。
基于这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结合运动传感器,识别手机100是否处于运动状态(包括步行或者乘坐电梯等)。如果手机100处于运动状态,手机100才继续获取并保存第二网络信息。具体的,上述S2可以包括S2a和S2b。
S2a:手机100从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手机100的第二网络信息,并识别手机100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S2b:若手机100处于运动状态,且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中的第二RSSI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呈下降趋势,手机100则保存获取到的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手机100断开第一WiFi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S2b,可以保存多个第二网络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上述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的数量。例如,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的数量可以是8、10、15、20或者30等任一数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手机100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在不同位置检测到的其他WiFi网络的SSID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固定场所周围可检测到的SSID都是相对不变的。因此,上述手机100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搜索到的SSID,也可以用于后续识别用户持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行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手机100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卡顿率和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应理解,该第二蜂窝网络的卡顿率和Qos信息,可以反映出第一路线上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如此,手机100便可以根据学习到的第一路线上的蜂窝网络的历史信号质量,预测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后该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根据预测的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决定是否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上述(2)“离开固定场所的行为识别”阶段可以包括S502-S503。
S502: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手机100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该第一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一无线接收信号强度RSSI、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为了识别出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行为,手机100可以在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手机100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该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可以反映出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该手机100检测到的网络信息的变化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在手机100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周期性获取手机100的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手机100处于亮屏状态,手机100处于解锁状态,手机100处于移动状态,手机100开启了移动数据开关。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处于亮屏状态,该手机100才可能会被用户使用,才可能会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如果手机100处于解锁状态,该手机100才可能会被用户使用,才可能会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如果手机100处于移动状态,该手机100才可能会存在因为Wi-Fi网络信号变差而需要切换至蜂窝网络的需求。如果手机100开启了移动数据开关,该手机100才可以切换至蜂窝网络。综上所述,手机100可以在手机100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再执行本申请的方法进行网络切换。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周期性获取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手机100在(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学习到的任一条路线的指纹信息匹配,则表示用户持手机100在离开第一固定场所。因此,在S502之后,手机100可以执行S503。
S503:手机100从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n个指纹信息中,识别与上述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匹配的指纹信息。
其中,手机100可以按照手机100获取多个第一网络信息的先后顺序,以及n个指纹信息中每个指纹信息中多个第二网络信息被获取的先后顺序,分别对比对应的第一网络信息和第二网络信息,识别出与上述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匹配的指纹信息。
示例性的,假设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该第一指纹信息包括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周期性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该第二网络信息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可以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m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m≥2,n为整数。
例如,假设第一指纹信息包括10个第二网络信息,m可以等于5、6或7等任一数据。假设m=5。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可以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5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
其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包括:第一RSSI与第二RSSI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异阈值,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与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与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相同,第一蜂窝网络的RSRP与第二蜂窝网络的RSRP的差值小于预设RSRP门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搜索到的多个第一SSID。相应的,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二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手机100沿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手机100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SSID与多个第二SSID相同;或者,多个第一SSID与所述多个第二SSID中不同SSID的数量在多个第一SSID的数量或者多个第二SSID的数量中的占比小于第二差异阈值。例如,第二差异阈值可以为5%、10%、8%或者2%等任一预设数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相应的,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二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述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与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的差异小于第四差异阈值。例如,第四差异阈值可以为1dBm、2dBm或者3dBm等任一预设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第一网络信息与一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则表示手机100采集第一网络信息时所处的位置,与手机100采集该第二网络信息时所处的位置大致相同。如果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一指纹信息包括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则表示手机100运动在该第一指纹信息对应的第一路线上。该第一路线是手机100执行(1)“固定场所的路线学习”阶段学习到的,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一条路线。如此,则可以预测出手机100即将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可能性较高。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上述(3)“用户习惯分类”阶段可以包括S504。
S504:手机100识别到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则获取手机100的用户标签。该用户标签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如果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一指纹信息包括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则可以预测出手机100即将离开第一固定场所的可能性较高。即可以预测出手机100即将离开第一固定场所。手机100离开第一固定场所,势必要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标签,决定在何时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
其中,上述用户标签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
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采用以下实现方式(a)或实现方式(b)所示的方法,获取手机100的用户标签。
实现方式(a):采用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对“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投票,然后对投票结果进行投票决策,得到上述用户标签。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实现方式(a)中,上述S504中“获取手机100的用户标签”可以包括:手机100获取手机100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对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根据投票结果采用第一决策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得到手机100的用户标签。其中,该用户标签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
示例性的,上述多个第一投票规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第一投票规则(Rule)1-第一投票规则8中的至少一种投票规则。
第一投票规则1:如果手机100开启了智能省流量功能,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开启了智能省流量功能,则表示用户比较在意数据流量使用过量,更倾向于使用免费的Wi-Fi网络。也就是说,手机100的用户比较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该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
第一投票规则2:如果手机10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入Wi-Fi网络且关闭移动数据开关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在未接入Wi-Fi网络的情况下关闭移动数据开关,则表示该手机100的用户非常依赖Wi-Fi网络。如果手机100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入Wi-Fi网络且关闭移动数据开关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表示手机100出现在未接入Wi-Fi网络的情况下关闭移动数据开关的情况的占比较大,该手机100的用户非常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该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一时长阈值可以预先配置在手机100中。例如,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半个月时间,或者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个月时间,或者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天时间等。上述第一时长阈值可以为第一预设时长的预设百分比。例如,该预设百分比可以是70%、60%、80%或者75%等任一数值。
第一投票规则3:如果手机100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移动热点的流量,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如果手机100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移动热点的流量,则表示手机100的用户并不在意消耗移动数据流量。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和第二时长阈值可以预先配置在手机100中。例如,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内,或者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半个月内,或者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个月内,或者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天时间等。上述第二时长阈值可以为第二预设时长的预设百分比。
第一投票规则4: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如果手机100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应理解,如果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则表示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较高,Wi-Fi信号的信号质量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机100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则表示手机100的用户不在意手机100消耗移动数据流量。其中,手机100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表示该用户经常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也就是说,该用户不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例如,上述第三预设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内,或者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半个月内,或者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个月内,或者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天时间等。上述第三时长阈值可以为第三预设时长的预设百分比。第三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一预设RSSI门限、第四预设RSSI门限、第五预设RSSI门限和第六预设RSSI门限中的任一个RSSI门限。该第三预设RSSI门限可以高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当然,该第三预设RSSI门限也可以略低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
第一投票规则5:手机100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则表示用户愿意为手机100使用的移动数据流量买单,该用户不在意手机100消耗移动数据流量。也就是说,该用户不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第一投票规则6:手机100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应理解,手机100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表示:手机100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还未达到该用户在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且还可以再使用较多的数据流量才可以达到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不在意手机100消耗移动数据流量。也就是说,该用户不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第一投票规则7:手机10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则表示手机100经常使用蜂窝网络(即移动数据流量)播放视频。也就是说,该用户不在意手机100消耗移动数据流量,该用户不依赖Wi-Fi网络。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例如,上述第四预设时长大于第四时长阈值。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内,或者该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半个月内,或者该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个月内,或者该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天时间等。上述第四时长阈值可以为第四预设时长的预设百分比。
第一投票规则8:手机100在第五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应理解,如果手机100在一段时间(如第五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则表示该手机100的用户非常在意手机100消耗移动数据流量,该用户非常依赖Wi-Fi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如表3所示,则可以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例如,上述第五预设时长大于第五时长阈值。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内,或者该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半个月内,或者该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个月内,或者该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周时间,或者该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天时间等。
表3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181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191
其中,表3中的×表示反对,即投反对票;表3中的√表示赞成,即投赞成票;表3中的Ο表示弃权,即投弃权票。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100可以实时获取上述第一投票规则中的相关数据,以根据该相关数据得到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或者,手机100还可以周期性获取上述第一投票规则中的相关数据,以根据每个当期周期的相关数据得到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例如,手机100获取上述第一投票规则中的相关数据的周期可以是一天、三天、一周或者半个月等任一时长。
在实现方式(a)中,上述第一决策规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决策规则(Rule)1-决策规则3中的至少一种决策规则。
第一决策规则1: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且其他第一投票规则未对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则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即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为第一依赖程度。
第一决策规则2: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即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为第三依赖程度。
第一决策规则3:在除上述决策规则1和决策规则2之外的其他情况,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即用户标签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为第二依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投票规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8个投票规则。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服务器的指示,更新第一投票规则。上述第一投票规则可以保存在手机100的决策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投票规则都可以设置有效期。一个投票规则的有效期超时后,手机100可以自动从决策库中删除该投票规则。
上述第一决策规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3个决策规则。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者服务器的指示,更新第一决策规则。上述第一决策规则可以保存在手机100的决策库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决策规则都可以设置有效期。一个决策规则的有效期超时后,手机100可以自动从决策库中删除该决策规则。
实现方式(b):对手机100进行条件判断,根据手机100满足的条件,确定上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其中,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
其中,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具体的,在实现方式(b)中,上述S504中“获取手机100的用户标签”可以包括Sa-Sc。
Sa:若手机100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手机100未开启智能省流量功能,手机100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一依赖程度。
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条件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条件1-条件5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条件1:手机100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移动热点的流量。
条件2: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手机100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
条件3:手机100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
条件4:手机100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
条件5:手机100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
Sb:若手机100在第五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手机100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三依赖程度。
Sc:在除Sa-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手机100则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第二依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Sa-Sc中的各个条件,以及在各个条件下确定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的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实现方式(a)的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手机100可以采用不同的RSSI门限,来进行Wi-Fi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切换。
示例性的,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该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
其中,第四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五预设RSSI门限,第五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六预设RSSI门限。例如,第四预设RSSI门限可以大于或等于-78dBm,第五预设RSSI门限可以在(-82dBm,-78dBm)中取值,第六预设RSSI门限可以小于或等于-82dBm。
也就是说,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越低,则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的Wi-Fi-RSSI门限则越高。也就是说,手机100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较高时,就可以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
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越高,则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的Wi-Fi-RSSI门限则越低。也就是说,手机100在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较低时,才可以由Wi-Fi网络切换到蜂窝网络。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上述(4)“综合预测”阶段可以包括S505。
S505:手机100在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时,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其中,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低,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高;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高,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低。例如,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该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在上述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该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其中,第四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五预设RSSI门限,第五预设RSSI门限高于第六预设RSSI门限。
请参考图8,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假设用户持电子设备(如手机100)沿着第一路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如图书馆)。
如图8所示,用户持手机100沿第一路线依次经过位置A、位置B、位置C和位置D,逐渐远离图书馆。如此,手机100依次在位置A、位置B、位置C和位置D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则越来越低。
例如,XA表示手机100在位置A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B表示手机100在位置B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C表示手机100在位置C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Xd表示手机100在位置D可接收到的图书馆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如图8所示,XD<XC<XB<XA
如图8所示,假设XB等于上述第四预设RSSI门限,XC等于上述第五预设RSSI门限,XD等于上述第六预设RSSI门限。如此,在手机100的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持手机100沿图8所示的第一路线离开图书馆的过程中,手机100可以在图8所示的位置B,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在手机100的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持手机100沿图8所示的第一路线离开图书馆的过程中,手机100可以在图8所示的位置C,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在手机100的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用户持手机100沿图8所示的第一路线离开图书馆的过程中,手机100可以在图8所示的位置D,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示的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高于第一预设RSSI门限,该第一预设RSSI门限是手机100中预配置的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RSSI门限。即第一预设RSSI门限是常规技术中,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RSSI门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所述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m个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匹配;m≥2,n为整数。
例如,假设第一指纹信息包括10个第二网络信息,m可以等于5、6或7等任一数据。假设m=6。多个第一网络信息与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可以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6个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如此,手机100在学习到的第一指纹信息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6个位置便可以进行由Wi-Fi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切换。而采用常规技术的方案,可能在学习到的第一指纹信息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10个位置才可以进行由Wi-Fi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切换。
本申请提供一种Wi-Fi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手机100可以学习手机100在固定场所接入WI-FI网络后,离开该固定场所的路线。在手机100接入固定场所的WI-FI网络后,根据手机100检测到该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至移动蜂窝网络的需求。之后,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在WI-FI网络影响手机100正常通信之前,提前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
例如,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如图8所示,手机100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标签的用户,在用户持手机100位于不同位置时,进行WI-FI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切换。这样,可以基于用户需求,提升手机100由WI-FI网络切换到移动蜂窝网络过程中的通信质量,提升用户的通信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卡顿率和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Qos信息。该第一卡顿率可以体现出手机100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过程中,第一Wi-Fi网络的卡顿情况。第一Qos信息可以体现出手机100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过程中,第一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S505中所述的“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可以包括:若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应理解,如果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则表示第一Wi-Fi网络的卡顿比较严重。如果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则表示第一Wi-Fi网络的信号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切换到蜂窝网络,则可能会影响手机100的通信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手机100可以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卡顿率和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Qos信息。该第二卡顿率可以体现出手机100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过程中,学习到的历史的蜂窝网络的卡顿情况。第一Qos信息可以体现出手机100沿离开第一固定场所过程中,学习到的历史的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S505中所述的“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可以包括:若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应理解,如果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则可以预测到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后,该蜂窝网络的卡顿不会很严重,蜂窝网络可以为手机100提供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如果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则表示预测到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后,该蜂窝网络的信号质量较高,蜂窝网络可以为手机100提供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手机100可以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05中所述的“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可以包括:若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并且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和/或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手机100由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第一蜂窝网络。
请参考图9,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手机100可执行901接入Wi-Fi网络(如第一Wi-Fi网络)。其中,901相当于S501A和S501B中所述的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也可以相当于S502中所述的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
在图9所示的901之后,手机100可以执行902,判断手机100接入的Wi-Fi网络是否为固定场所(如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在S502中,手机100接入第一Wi-Fi网络后,手机100也可以判断该第一Wi-Fi网络是否为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如果该第一Wi-Fi网络是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手机100则可以执行S502中“周期性获取手机100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的步骤。其中,902相当于S501B和S502中所述的确定第一Wi-Fi网络是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在901之后,如果手机100接入的Wi-Fi网络不是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手机100则可以退出图9所示的方法流程。
在902之后,如果Wi-Fi网络是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手机100则可以识别手机100是否存在离开行为。其中,手机100可以根据接入的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的变化情况,识别并学习手机100的离开行为。手机100也可以对比手机100的实时网络信息,与之前学习到的固定离开路线的指纹信息,识别手机100的离开行为。
之后,手机100可以执行903,判断手机100的离开行为是否学习完成。如果离开行为学习未完成,手机100则可以执行904,学习该离开行为,形成固定路线的指纹信息。然后,手机100可以执行905,记录该固定路线的Qos(即Qos信息)。该Qos可以作为后续进行网络切换过程中,用于预测蜂窝信号的信号质量的判断依据。之后,手机100可以执行906定期更新学习固定路线的指纹信息。
在903之后,如果离开行为学习完成,手机100则可以执行907,判断手机100是否发生离开行为。如果手机100发生了离开行为,手机100则可以执行908,读取历史(如固定路线的Qos),预测未来的Qos(如切换后蜂窝信号的信号质量)。在908之后,如果预测的Qos满足条件(如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手机100则可以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退出图9所示的方法流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分为三种:第一依赖程度(表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第二依赖程度(表示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和第三依赖程度(表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在上述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确定网络切换的RSSI门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时段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可能不同,并且手机100在前台运行不同APP时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可能不同;手机100在确定用户标签(即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后,还可以根据手机100前台运行的APP和/或当前时间,采用不同的RSSI门限实现网络切换。
示例性的,S505中,手机100可以采用以下实现方式(A)或实现方式(B)所示的方法,确定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实现方式(A):
具体的,在实现方式(A)中,上述S505中“确定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可以包括:手机100获取手机100中多个第二投票规则对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根据投票结果采用第二决策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得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示例性的,上述多个第二投票规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第二投票规则(Rule)1-第二投票规则6中的至少一种投票规则。
第二投票规则1:如果当前时间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如表4所示,则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其中,手机100购买了第一预设时间段的空闲时段流量包。在该第一预设时间段使用数据流量,不会产生额外费用。
第二投票规则2:如果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但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是第一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如表4所示,则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其中,第一预设APP列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APP的标识(identitydocument,ID)。该第一APP可以是免数据流量的APP。例如,手机100可以为第一APP购买了无线流量数据包。
第二投票规则3:如果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不是第一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且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如表4所示,则对第四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第二投票规则4:如果当前时段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如表4所示,则对第五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其中,手机100未购买了第二预设时间段的空闲时段流量包。在该第二预设时间段使用数据流量,会产生额外费用。或者,该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包括月末的最后p天,如p可以等于3,4,5,6或者10等任一数值。
第二投票规则5:如果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但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是第二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如表4所示,则对第五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其中,第二预设APP列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APP的ID。该第二APP可以是手机100中配置的限制使用数据流量的APP。例如,手机100可以接受用户在手机100的设置界面中的设置,限制第二APP使用数据流量。
第二投票规则6:如果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不是第二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且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如表4所示,则对第六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
表4
Figure BDA0003029237780000241
其中,表4中的√表示赞成,即投赞成票;表4中的Ο表示弃权,即投弃权票。
在实现方式(A)中,上述第二决策规则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决策规则(Rule)1-决策规则3中的至少一种决策规则。
第二决策规则1:若至少一条第二投票规则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二预设RSSI门限。
第二决策规则2:若至少一条第二投票规则对第四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
第二决策规则3:若至少一条第二投票规则对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
第二决策规则4:若至少一条第二投票规则对第六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投赞成票,则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
实现方式(B):对手机100进行条件判断,根据手机100满足的条件,确定上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具体的,在实现方式(B)中,上述S505中“确定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可以包括:Si-Svi。
Si:若当前时间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则将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Sii:若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但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是第一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则将第二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Siii:若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一预设时间段,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不是第一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且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则将第四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Siv:若当前时段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则将第五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Sv:若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但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是第二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则将第五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Svi:若当前时段不处于第二预设时间段,手机100在前台运行的APP不是第二预设APP列表中的应用,且用户标签指示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则将第六预设RSSI门限作为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需要说明的是,Si-Svi中的各个条件,以及在各个条件下确定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的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实现方式(A)的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予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100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手机100可以采用不同的RSSI门限,来进行Wi-Fi网络到蜂窝网络的切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案还可以适用于手机100由蜂窝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过程中。具体的,手机100可以学习手机100进入固定场所的路线。在手机100接入蜂窝网络后,根据手机100检测到该蜂窝网络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智能的预判出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由蜂窝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需求。之后,手机10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结合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在蜂窝网络影响手机100正常通信之前,切换到Wi-Fi网络。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上述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处理器耦合。其中,上述移动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移动通信模块可以支持电子设备进行移动蜂窝通信。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支持电子设备进行Wi-Fi通信。
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上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0所示,该芯片系统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002。
上述处理器1001和接口电路10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0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0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0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0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0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手机100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以是上述手机100。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无线保真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保存有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标识和n个指纹信息,所述n个指纹信息是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n条路线离开所述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网络信息,所述n个指纹信息与所述n条路线一一对应;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一无线接收信号强度RSSI、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若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与所述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所述电子设备则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标签,所述用户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其中,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路线离开所述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周期性采集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时,由所述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蜂窝网络;
其中,所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低,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高;所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越高,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则越低;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高于第一预设RSSI门限,所述第一预设RSSI门限是所述电子设备中预配置的由Wi-Fi网络切换至蜂窝网络的RSSI门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与所述n条路线中第一路线对应的第一指纹信息匹配,具体包括:按照时间先后获取到的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分别与按照时间先后采集的多个所述第二网络信息中的前m个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匹配;m≥2,n为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与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匹配,包括:所述第一RSSI与所述第二RSSI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异阈值,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与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相同,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蜂窝RAT与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相同,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与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相同,所述第一蜂窝网络的RSRP与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RSRP的差值小于预设RSRP门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情况下,搜索到的多个第一服集标识SSID;
所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沿所述第一路线离开所述第一固定场所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搜索到的多个第二SSID;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与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所述多个第一SSID与所述多个第二SSID相同;或者,所述多个第一SSID与所述多个第二SSID中不同SSID的数量在所述多个第一SSID的数量或者所述多个第二SSID的数量中的占比小于第二差异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所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信息与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匹配,还包括:所述多个第一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与所述多个第二SSID对应的Wi-Fi网络的RSSI的差异小于第四差异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卡顿率,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所述由所述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蜂窝网络,包括:
若所述第一卡顿率大于第一预设卡顿阈值,和/或,所述第一Qos信息小于第一预设Qos阈值,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蜂窝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卡顿率、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第二Qos信息;
其中,所述由所述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蜂窝网络,包括:
若所述第二卡顿率小于第二预设卡顿阈值,和/或,所述第二Qos信息大于第二预设Qos阈值,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Wi-Fi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一蜂窝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网络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统计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
在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次数高于预设次数阈值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并保存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并确定所述第一Wi-Fi网络是所述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Wi-Fi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并保存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相关信息,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固定场所提供的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采集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
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所述电子设备断开所述第一Wi-Fi网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RSSI门限高于任一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信息包括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第二蜂窝网络的运营商的标识、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蜂窝RAT、所述第二蜂窝网络的小区标识和RSRP;其中,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所采集的各个第二网络信息中,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第二RSSI呈下降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并保存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所述电子设备断开所述第一Wi-Fi网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第一Wi-Fi网络的Wi-Fi信号的RSSI等于第二预设RSSI门限开始,周期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网络信息,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若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运动状态,且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网络信息中的第二RSSI按照采集时间的先后顺序呈下降趋势,所述电子设备则保存获取到的所述第二网络信息,直至所述电子设备断开所述第一Wi-Fi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所述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所述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所述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中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对所述依赖程度的投票结果,根据所述投票结果采用第一决策规则进行投票决策,得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用户标签;其中,所述用户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投票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1: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开启了智能省流量功能,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
投票规则2: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入Wi-Fi网络且关闭移动数据开关的时长大于第一时长阈值,则对所述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3: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显示所述移动热点的流量,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4: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5:所述电子设备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6:所述电子设备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7:所述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投票规则8: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五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则对所述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
其中,所述第一决策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决策规则:
决策规则1: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赞成票,且其他第一投票规则未对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投反对票,则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
决策规则2:若至少一条第一投票规则对所述第三依赖程度投赞成票,则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决策规则3:在除所述决策规则1和所述决策规则2之外的其他情况,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1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的依赖程度至少为:第一依赖程度、第二依赖程度和第三依赖程度中的任一种;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电子设备未开启智能省流量功能,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所述第一依赖程度,所述第一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
若所述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从不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所述第三依赖程度,所述第三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
在除上述条件之外的其他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则确定所述用户标签所指示的依赖程度为所述第二依赖程度,所述第二依赖程度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的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移动热点的时长大于第二时长阈值,且未限制所述移动热点的流量;在Wi-Fi信号的RSSI大于第三预设RSSI门限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关闭Wi-Fi网络使用蜂窝网络的时长大于第三时长阈值;所述电子设备订购了无限流量套餐;所述电子设备在当前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与前一个预设周期内已使用的数据流量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门限;所述电子设备在第四预设时长内使用蜂窝网络播放视频的时长大于预设第四时长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用户对Wi-Fi网络不依赖的情况下,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四预设RSSI门限;
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用户对Wi-Fi网络一般依赖的情况下,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五预设RSSI门限;
所述用户标签指示所述用户对Wi-Fi网络严重依赖的情况下,所述用户标签对应的RSSI门限为第六预设RSSI门限;
其中,所述第四预设RSSI门限高于所述第五预设RSSI门限,所述第五预设RSSI门限高于所述第六预设RSSI门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第一网络信息,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入所述第一Wi-Fi网络后,在所述电子设备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周期性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多个所述第一网络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亮屏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移动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开启了移动数据开关。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移动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移动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移动通信模块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训练平台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25479.3A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91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5479.3A CN113891408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081222 WO2022222651A1 (zh) 2021-04-20 2022-03-16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5479.3A CN113891408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408A true CN113891408A (zh) 2022-01-04
CN113891408B CN113891408B (zh) 2022-08-16

Family

ID=7901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5479.3A Active CN113891408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408B (zh)
WO (1) WO202222265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3981A (zh) * 2022-03-21 2022-04-15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4916054A (zh) * 2022-05-19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2222651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7550B (zh) * 2022-12-30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635A (zh) * 2012-05-22 2015-0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收集的一系列接入点的数据来触发接入点之间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95482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Apple Inc. WLAN / Cellular Interworking Based on Mobility Information
CN108174425A (zh) * 2018-01-04 2018-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391298A (zh) * 2018-05-25 2018-08-10 四川斐讯全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自动切换的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0173373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搜网的方法及终端
CN112566197A (zh) * 2020-11-25 2021-03-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50286B1 (en) * 2006-07-31 2018-09-05 Mitel Networks, Inc. System to facilitate handover
EP3029997B1 (en) * 2013-07-30 2019-08-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CN107466077B (zh) * 2017-07-24 2020-09-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891408B (zh) * 2021-04-20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635A (zh) * 2012-05-22 2015-0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收集的一系列接入点的数据来触发接入点之间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295482A1 (en) * 2015-03-30 2016-10-06 Apple Inc. WLAN / Cellular Interworking Based on Mobility Information
CN108174425A (zh) * 2018-01-04 2018-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391298A (zh) * 2018-05-25 2018-08-10 四川斐讯全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自动切换的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20173373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搜网的方法及终端
CN111629337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搜网的方法及终端
CN112566197A (zh) * 2020-11-25 2021-03-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2651A1 (zh) * 2021-04-20 2022-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363981A (zh) * 2022-03-21 2022-04-15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状态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4916054A (zh) * 2022-05-19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2651A1 (zh) 2022-10-27
CN113891408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1408B (zh) 一种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668812B1 (e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location sensor
CN107222914B (zh)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205088B (zh) 拍照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334539B (zh) 对象推荐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7440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KR20130131805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gps엔진 제어방법
CN107357833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026177B1 (en) Reducing battery consumption for portable devices with microphones
CN108966296B (zh) 信号提示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12997B (zh) 设备控制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77338A (zh) 应用程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464690B (zh) 一种应用的预加载方法、电子设备、芯片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72303A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6226797B (zh) 运动场地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6029719A (zh) 支付服务推荐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17909B (zh) 天线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455002A (zh) 无线搜索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22008797A (ja) 端末の電力消費を低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11601298B (zh) Sim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68624A (zh) 应用程序权限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03012B (zh) 基于随身设备的开机方法及随身设备
CN112815955A (zh) 一种提示出行方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627534B (zh) 应用程序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437329B1 (ko) 협력 기반 상황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상황 인식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