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319B -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319B
CN113891319B CN202111277273.7A CN202111277273A CN113891319B CN 113891319 B CN113891319 B CN 113891319B CN 202111277273 A CN202111277273 A CN 202111277273A CN 113891319 B CN113891319 B CN 113891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reliability
preset
mount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72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319A (zh
Inventor
肖征荣
张猛
田新雪
张丽云
邢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72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H04W12/1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ttacks; Protection against rogu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in-vehicle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可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当前车载终端能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提升交通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寻呼(paging)消息用于唤醒处于空闲状态下的终端。基站通过发送paging消息至空闲状态下的终端,以使该终端获知其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SIB)消息发生改变,或者,触发该终端完成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交互。
paging信道劫持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蜂窝网络中常见的一种攻击方式,该攻击方式可以使受害终端无法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服务消息。在车联网中,车载终端需要处理大量的通信数据,若车载终端受到paging信道劫持的攻击,易导致车载终端无法接收到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例如,车载终端无法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真实的路况信息和路径规划信息等),且该车载终端无法察觉到paging信道被劫持,容易影响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整个交通系统的秩序。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解决如何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以使车载终端之间可以进行正常通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依据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预设可信度阈值,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
依据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确定信号强度匹配结果;
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待监听基站是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
对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
基于排序结果和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
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
获取实际路况信息、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和第一路况信息;
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
使用当前车载终端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对上报消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上报消息包括当前车载终端的标识和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
向数据处理装置发送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
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路况信息与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未发生物理位置变更,且,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目标基站标记为恶意基站;
发送恶意基站的标识给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将恶意基站的标识记录至基站黑名单中,基站黑名单中的基站为不被信任的基站。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待处理信号强度值;
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超过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小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断开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
选择基站可信度列表中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作为待切换基站;
向待切换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以使当前车载终端与待切换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
依据预设定位算法,确定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
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
响应于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可信度查询响应,获得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运营商服务密码;
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加密,生成并发送验证请求至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控制功能实体基于预设加密算法对验证请求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运营商服务密码,并依据预先存储的预设服务密码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
响应于控制功能实体反馈的验证响应,获得验证结果,验证结果包括: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通过,或,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不通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方法包括: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载终端,其包括: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搜索模块,被配置为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切换模块,被配置为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包括: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本申请中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该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附近的多个基站的可信度信息,明确可以选择的可信度高的基站;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该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当前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终端的组成方框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方框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系统的组成方框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系统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附图中:
400:车载终端 401:获取模块
402:搜索模块 403:切换模块
500:数据处理装置 501:生成模块
502:发送模块 601:数据处理装置
602:车载终端 603:控制功能实体
604:第一合法基站 605:第二合法基站
606:第三合法基站 607:核心网设备
608:恶意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使恶意基站所发起的寻呼信道劫持不被受害车载终端察觉,恶意基站需要以更大的发射功率发送空的寻呼消息,并且该寻呼消息对应的工作频段需要与合法基站保持相同,且,恶意基站发送的空的寻呼消息的循环周期也需要与合法基站保持一致。现有技术中,受害车载终端基于实时位置信息,会接收到多个基站发送的寻呼信号,并会在多个寻呼信号中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基站作为其接入基站,且通信标准中所规定的寻呼消息没有使用任何加密方式进行加密,无法保证合法基站的寻呼消息的安全性。
当恶意基站截获到合法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时,会盗取合法基站的寻呼消息的循环周期,并加大寻呼消息的发送功率,以使恶意基站发送的寻呼消息对应的发送信号强度大于其他合法基站,从而使受害车载终端可以快速接入到恶意基站中,导致受害车载终端从恶意基站所获得的路况信息与真实的路况信息不符,进而破坏整体交通的秩序,降低车联网的安全性。
图1示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车载终端。如图1所示,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通过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能够获知该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可为当前车载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待使用基站的信息,然后,将待使用基站的信息与基站可信度列表中的各个基站进行匹配,能够快速确定具体哪些基站是可信的,哪些基站是不可信的,快速确定基站的可信度,保证当前车载终端可以接入到安全的基站中。
步骤S102,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
其中,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提供通信服务时,当前车载终端仍然可以实时的将该基站的信息与基站可信度列表中的各个基站信息进行匹配,以避免恶意基站的网络攻击,提升当前车载终端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步骤S103,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其中,预设阈值是针对待处理信息中的参数的门限值,若待处理信息中的参数超过预设阈值,则表征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以使切换后的基站能够为当前车载终端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否则,确定不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该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附近的多个基站的可信度信息,明确可以选择的可信度高的基站;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该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当前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步骤S101中的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依据预设定位算法,确定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响应于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可信度查询响应,获得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预设定位算法可以包括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对当前车载终端进行定位,也可以包括使用预设的指纹匹配算法对当前车载终端进行定位。例如,采用特定算法,将当前车载终端的位置信息(例如,地标性建筑的名称等)转换为当前车载终端的指纹,并将该指纹发送至基站(或车联网中服务器等),以使基站可以将当前车载终端的指纹与预设的指纹库中的信息进行匹配,进而确定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
以上对于预设定位算法仅是举例说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其他未说明的预设定位算法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预设定位算法对当前车载终端进行定位,能够使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更准确,进而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获得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能够保证基站可信度列表中的基站信息能够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的匹配程度更高,提升当前车载终端选择基站的准确性。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之前,还包括:
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运营商服务密码;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加密,生成并发送验证请求至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控制功能实体基于预设加密算法对验证请求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运营商服务密码,并依据预先存储的预设服务密码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响应于控制功能实体反馈的验证响应,获得验证结果。
其中,验证结果包括: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通过,或,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不通过。
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加密,能够保证当前车载终端发送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因第三方设备的拦截而导致的信息泄露。进而通过控制功能实体使用预先存储的预设服务密码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验证,以确定当前车载终端的合法性,降低因虚拟车载终端非法占用网络资源而导致的资源浪费,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图2示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车载终端。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通过对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能够对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进行更细致的判断,以确定该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
如图2所示,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
其中,待监听基站是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
通过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能够更准确的体现待监听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发送信号强度,避免因信号强度的突变而导致对待监听基站的判断错误,提升对待监听基站的判断准确性。
步骤S202,对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
其中,排序结果可以包括多个待监听基站的标识、待监听基站对应的排名编号、待监听基站对应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等信息。
通过对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能够明确多个待监听基站对应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的变化情况,实时动态的监控当前车载终端所处的网络环境,避免因通信网络环境的恶劣,而导致的当前车载终端的通信质量下降的问题。
步骤S203,基于排序结果和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
其中,排序结果中的待监听基站对应的排名编号,能够明确待监听基站的信号质量,并将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与待监听基站的位置之间的远近程度,以及待监听基站的信号质量,准确选取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可以为当前车载终端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提升当前车载终端的通信质量。
步骤S204,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在获得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的情况下,可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例如,若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由80下降到60,可将基站可信度列表中该目标基站对应的可信度分值更新为60,以使其他车载终端可以根据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实时调整或选取自己匹配的基站,保证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其他车载终端的通信质量。
步骤S205,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还可以包括其他车载终端反馈的其他基站对应的可信度分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是实时动态变化的,通过将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进行匹配,能够保证当前车载终端所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
步骤S206,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
其中,基站可信度列表还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实时位置信息。
通过将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与多个基站对应的实时位置信息相匹配,能够获知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保证获得的待处理信息的准确性。
步骤S207,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其中,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步骤S207中的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依据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预设可信度阈值,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依据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确定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其中,可信度匹配结果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在预设可信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或,待处理可信度信息不在预设可信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信号强度匹配结果包括: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在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或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不在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
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信息不在预设可信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不在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要求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否则,确定不进行基站间切换。
通过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多维度的对基站进行确认和匹配,确认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是否能够为当前车载终端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不能为当前车载终端提供最优质的通信服务时,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以使切换后的基站可以改善当前车载终端的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实时对多个待监听基站进行监听,获知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并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以及对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的排序结果,确定目标基站;并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上报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实时根据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保证基站可信度列表的实时动态更新,以使其他车载终端可以依据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实时调整或选取自己匹配的基站,保证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避免寻呼信道劫持攻击,使当前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步骤S204中的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获取实际路况信息、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和第一路况信息;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使用当前车载终端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对上报消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上报消息包括当前车载终端的标识和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向数据处理装置发送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能够反应目标基站是否是突然出现的基站。
通过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可避免恶意基站的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对当前车载终端的通信影响,保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的准确性;将加密后的当前车载终端的标识和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上报给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使数据处理装置及时更新其存储的针对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以保证基站可信度列表的实时动态更新,提升基站可信度列表的真实准确性。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路况信息与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例如,设置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为50,第二预设强度阈值为0,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10秒,则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50,且,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在超过10秒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0,即表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是突出出现的,且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突然消失,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例如,60),从而判定该目标基站有可能为恶意基站。
又例如,若当前车载终端从目标基站获取的第一路况信息包括:A路口出现车祸,导致A路口交通拥塞;但当前车载终端正好经过A路口,发现该A路口是正常通行的,没有发生交通拥塞,则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例如,60),从而判定目标基站为恶意基站,其给出的路况信息是错误的。
通过不同维度的判定条件,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否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能够保证对目标基站的判断准确性,提升对恶意基站的排查力度,保证车联网的通信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之后,还包括: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未发生物理位置变更,且,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目标基站标记为恶意基站;发送恶意基站的标识给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将恶意基站的标识记录至基站黑名单中。
其中,基站黑名单中的基站为不被信任的基站。
通过当前车载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以及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联合确定目标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能够对目标基站进行准确衡量和评估,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并且,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未发生物理位置变更,且,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目标基站标记为恶意基站,并使数据处理装置将该恶意基站的标识记录至基站黑名单中,以提醒其他车载终端注意该恶意基站,避免被恶意基站攻击,提升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待处理信号强度值;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超过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进行基站间切换。
其中,通过对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的进一步限定,能够使当前车载终端明确不进行基站间切换的条件,有利于车载终端的快速执行,避免恶意基站的攻击,提升通信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小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断开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选择基站可信度列表中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作为待切换基站;向待切换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以使当前车载终端与待切换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小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可知当前车载终端已经与恶意基站进行了通信连接,此时需要及时断开与该恶意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减少恶意基站的进一步的信息攻击和破坏;并向基站可信度列表中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发起切换请求,以便能够切换至安全的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提升通信安全性。
图3示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数据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以包括:多个基站的标识、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其中的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各个车载终端反馈的其对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能够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以使更新后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以实时反应各个基站的可信程度,避免恶意基站的攻击。
其中,可信度分值是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的值。第一寻呼信号强度是与车载终端相连接的基站发送的寻呼信号的强度,第一路况信息是与车载终端相连接的基站反馈的路况信息。
例如,车载终端可以根据预设条件,确定与车载终端相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否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路况信息与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通过不同的预设条件,能够全面衡量与车载终端相连接的基站的可信程度,进而确定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保证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真实有效的,进一步提升基站可信度列表的准确性。
步骤S302,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
当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时,车载终端可以根据该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该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其中的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以使车载终端能够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车载终端可以依据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预设可信度阈值,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依据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确定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通过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的进行综合匹配,使车载终端能够快速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以使车载终端能够获得更好的通信服务,提升车载终端的通信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能够获知多个基站的可信程度,为车载终端选择基站时,提供有效的可信度保障;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能够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终端的组成方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载终端的具体实施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车载终端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所示,该车载终端400包括:获取模块401,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搜索模块402,被配置为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切换模块403,被配置为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切换模块403,具体用于:依据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预设可信度阈值,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依据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确定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车载终端400,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待监听基站是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对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基于排序结果和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对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获取实际路况信息、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和第一路况信息;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使用当前车载终端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对上报消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上报消息包括当前车载终端的标识和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向数据处理装置发送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基于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基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第二预设强度阈值;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路况信息与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确定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之后,还包括: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未发生物理位置变更,且,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的情况下,将目标基站标记为恶意基站;发送恶意基站的标识给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数据处理装置将恶意基站的标识记录至基站黑名单中,基站黑名单中的基站为不被信任的基站。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待处理信号强度值;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超过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依据可信度匹配结果和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在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小于预设可信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待处理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断开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选择基站可信度列表中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作为待切换基站;向待切换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以使当前车载终端与待切换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获取模块401,具体用于:依据预设定位算法,确定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响应于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可信度查询响应,获得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在确定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数据处理装置之前,还包括: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运营商服务密码;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加密,生成并发送验证请求至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控制功能实体基于预设加密算法对验证请求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得运营商服务密码,并依据预先存储的预设服务密码对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响应于控制功能实体反馈的验证响应,获得验证结果,验证结果包括: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通过,或,控制功能实体对当前车载终端验证不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该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附近的多个基站的可信度信息,明确可以选择的可信度高的基站;使用搜索模块依据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该待处理信息表征与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使用切换模块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能够获知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是否为恶意基站,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当前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组成方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数据处理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5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500包括:生成模块501,被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发送模块502,被配置为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生成模块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能够获知多个基站的可信程度,为车载终端选择基站时,提供有效的可信度保障;使用发送模块发送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待处理信息表征与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能够减少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使车载终端能够通过与其连接的基站,正常接收车联网中的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获知交通系统中的实时路况信息,减少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交通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系统的组成方框图。如图6所示,该基站间的切换系统包括如下设备:数据处理装置601、车载终端602、控制功能实体603、多个合法基站(例如,第一合法基站604、第二合法基站605和第三合法基站606等)、核心网设备607和恶意基站608。
其中,数据处理装置601可以存储车联网中的与车辆和基站相关联的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为车辆提供通信服务的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基站的标识和基站的可信度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该数据处理装置601可以是车辆-基站数据库(Vehicle BasestationDatebase,VBD)。
车载终端602可以是安装在某待行驶的车辆中的终端,该车载终端602可用于与基站间的切换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该基站间的切换系统可以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通信的车联网系统,也可以是通过移动网络构建的通信网络系统。
控制功能实体603可以采用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 X,V2X)中的控制功能实体(V2X Control Function,VCF)来实现。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间的切换系统的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间的切换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车载终端602向控制功能实体603发送认证请求,以使控制功能实体603可以对该车载终端602进行认证。
在确定控制功能实体603对该车载终端602认证通过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702。
步骤S702,车载终端602通过与第三合法基站606、控制功能实体603和核心网设备607进行交互,获取与该车载终端602的标识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
具体地,车载终端602根据车载终端602的标识和其自己存储的运营商服务器密码,生成并发送查询请求给与其连接的第三合法基站606;第三合法基站606在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将该查询请求转发给蜂窝网络的核心网设备607;以使核心网设备607转发该查询请求至控制功能实体603(例如,VCF)。控制功能实体603对查询请求进行解析,获得车载终端602的标识,并依据该车载终端602的标识查询数据库,获得与该车载终端602的标识对应的预设服务密码;控制功能实体603采用预设解密算法对查询请求中的运营商服务器密码进行解密,生成解密结果,并将该解密结果与预设服务密码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对车载终端602验证通过。
在确定解密结果与预设服务密码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对车载终端602验证通过;否则,确定对车载终端602验证不通过。
步骤S703,当车载终端602启动时,车载终端602下载数据处理装置601中的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的标识、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可信度信息表征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步骤S704,车载终端602监听车载终端602在实时位置上接收到的所有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例如,待监听基站发送的3G信号强度,和/或,4G信号强度等),然后,在预设时长(例如,5秒或10秒等)内,针对各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进行信号强度均值计算,获得并记录每个待监听基站对应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
其中,待监听基站包括:第一合法基站604、第二合法基站605和第三合法基站606等。
步骤S705,车载终端602根据记录的与其进行通信连接的第三合法基站606对应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对第三合法基站606进行综合评价,获得第三合法基站606的可信度分值,并将该第三合法基站606的可信度分值反馈给数据处理装置601(例如,通过移动网络将第三合法基站606的可信度分值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601),以使数据处理装置601可更新其存储的基站可信度列表。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车载终端602还可以使用车载终端602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对第三合法基站606的可信度分值进行加密,生成并发送加密结果至控制功能实体603;在确定控制功能实体603对第三合法基站606对应的信息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再将该第三合法基站606的可信度分值发送给数据处理装置601。
通过控制功能实体603对第三合法基站606对应的信息进行验证,能够保证第三合法基站606的信息准确性,避免恶意基站的网络攻击。
网络中可能存在恶意基站608,在执行步骤S704和步骤S705的同时,恶意基站608会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06,恶意基站608广播其发送信号强度,以使多个车载终端可以监听到该恶意基站608的发送信号强度。
其中,多个车载终端包括车载终端602。
步骤S707,车载终端602针对监听到的恶意基站608的发送信号强度,计算恶意基站608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
其中,针对恶意基站608的可信度的判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若车载终端602未发生物理位置上的移动,但是,在车载终端602的监听范围内,突然出现一个基站的寻呼信号,并且该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强度阈值,而该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突然变为0(或,当车载终端602接入到该恶意基站608时,从该恶意基站608获取到的第一路况信息与实际路况信息不同),或,当车载终端602请求接入恶意基站608时,该恶意基站608拒绝车载终端602的接入请求时,标识该恶意基站608为不可信基站(即恶意基站),或将该恶意基站608对应的可信度分值设置为最低(例如,设置为0)。
步骤S708,车载终端602基于恶意基站608的标识、获取到的恶意基站608的寻呼信号的信号强度(或发送信号强度均值)和车载终端602对恶意基站608评价的可信度分值,生成并发送恶意基站信息更新消息至数据处理装置601,以使数据处理装置601更新其存储的基站可信度列表。
例如,数据处理装置601在接收到恶意基站信息更新消息时,可将该恶意基站608的标识记录到黑名单中,以使其他车载终端能够避免恶意基站608的网络攻击。
步骤S709,车载终端602每间隔预设时长,会从数据处理装置601下载最新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并使用最新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对各个基站进行匹配,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
例如,车载终端602根据获取到的最新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对其监听到的实时位置信息对应的各个基站进行可信度排名,获得排名结果;然后,基于该排名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基站间切换,以及具体切换至哪个基站。例如可根据排名结果,切换至可信度最高的基站,以使排名结果中的可信度最高的基站能够为车载终端602提供通信服务,提升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若车载终端602通过排名结果,可确定当前与其连接,并为该车载终端602提供通信服务的是恶意基站,需要立即断开与该恶意基站的通信连接,并接入到可信度最高的基站中,以避免恶意基站的网络攻击,从而获得真实的实时路况信息,保证交通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车载终端对基站的可信度进行打分,并将获得的基站可信度分值实时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601,以使数据处理装置601可以动态更新其存储的基站可信度列表,从而使其他车载终端可以根据下载的最新的基站可信度列表,以及其他车载终端针对其实时位置信息监听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均值,选择合适的基站进行切换,能够减少恶意基站发起的寻呼信道劫持攻击所带来的伤害,降低恶意基站对车载终端的损害,提升车载终端的行驶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所述可信度信息表征所述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依据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所述待处理信息表征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依据所述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所述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所述待监听基站是基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所述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
对多个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
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
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的分值,
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
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与所述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为所述当前车载终端从所述目标基站获取的、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位置相对应的路况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所述预设阈值包括:预设可信度阈值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
所述依据所述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依据所述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和预设可信度阈值,确定可信度匹配结果;
依据所述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和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确定信号强度匹配结果;
依据所述可信度匹配结果和所述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所述基站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
使用所述当前车载终端对应的运营商服务密码对上报消息进行加密,获得加密后的上报消息,所述上报消息包括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
向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发送所述加密后的上报消息,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之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当前车载终端未发生物理位置变更,且,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基站标记为恶意基站;
发送所述恶意基站的标识给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恶意基站的标识记录至基站黑名单中,所述基站黑名单中的基站为不被信任的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可信度信息包括待处理可信度分值,所述待处理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待处理信号强度值;
所述依据所述可信度匹配结果和所述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在确定所述可信度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可信度分值超过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且,所述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信号强度值超过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进行所述基站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可信度匹配结果和所述信号强度匹配结果,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包括:
在确定所述可信度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可信度分值小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且,所述信号强度匹配结果为所述待处理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断开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之间的通信连接;
选择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中可信度分值最高的基站,作为待切换基站;
向所述待切换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以使所述当前车载终端与所述待切换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
依据预设定位算法,确定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
在确定所述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
响应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可信度查询响应,获得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确定所述当前车载终端通过控制功能实体的验证的情况下,发送基站可信度查询请求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运营商服务密码;
使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加密,生成并发送验证请求至所述控制功能实体,以使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基于所述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验证请求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得所述运营商服务密码,并依据预先存储的预设服务密码对所述运营商服务密码进行验证,获得验证结果;
响应于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反馈的验证响应,获得所述验证结果,所述验证结果包括: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对所述当前车载终端验证通过,或,所述控制功能实体对所述当前车载终端验证不通过。
9.一种基站间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所述可信度信息表征所述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发送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所述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所述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所述待处理信息表征与所述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所述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所述待监听基站是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所述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对多个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的分值,
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
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与所述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为所述当前车载终端从所述目标基站获取的、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位置相对应的路况信息。
10.一种车载终端,其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和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基站可信度列表,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包括: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所述基站对应的信号强度信息,所述可信度信息表征所述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搜索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搜索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所述待处理信息表征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切换模块,被配置为依据所述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所述车载终端,还包括:
更新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所述待监听基站是基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所述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对多个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的分值,
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
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与所述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为所述当前车载终端从所述目标基站获取的、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位置相对应的路况信息。
1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包括:
生成模块,被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多个基站对应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生成基站可信度列表,所述可信度信息表征所述基站在预设物理位置上的可信程度信息;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至车载终端,以使所述车载终端依据其实时位置信息搜索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确定与所述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待处理信息,所述待处理信息表征与所述车载终端连接的基站的可信度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依据所述待处理信息和预设阈值,确定是否进行基站间切换;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获取多个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所述待监听基站是基于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的基站,所述发送信号强度均值是基于预设时长,对获取到的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多个发送信号强度进行均值运算确定的值;对多个所述待监听基站的发送信号强度均值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基站;对所述目标基站进行可信度评估,获得并发送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以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更新所述基站可信度列表;
其中,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的分值,
基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实际路况信息和第一路况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包括:
在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低于预设可信度阈值;否则,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可信度分值高于所述预设可信度阈值;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或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超过第一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的持续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后,所述第一寻呼信号强度变更为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预设强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与所述实际路况信息不同;
所述第一路况信息为所述当前车载终端从所述目标基站获取的、与所述当前车载终端的位置相对应的路况信息。
CN202111277273.7A 2021-10-29 2021-10-29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Active CN113891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273.7A CN113891319B (zh) 2021-10-29 2021-10-29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273.7A CN113891319B (zh) 2021-10-29 2021-10-29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319A CN113891319A (zh) 2022-01-04
CN113891319B true CN113891319B (zh) 2023-07-04

Family

ID=79015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7273.7A Active CN113891319B (zh) 2021-10-29 2021-10-29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6227A (zh) * 2022-04-21 2022-07-2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045A (zh) * 2007-03-19 2010-01-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切换的信道相关信任累积
CN102695229A (zh) * 2012-06-13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WiMAX网络中实现切换服务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6701A (zh) * 2017-05-23 2017-08-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站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484215A (zh) * 2017-09-04 2017-12-15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推荐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41175A (zh) * 2018-09-25 2018-12-18 全链通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基站连接方法、设备、网络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3068A1 (en) * 2013-07-23 2015-01-29 Apple Inc. Handover decis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calibrated in function of device specific values
CN107295580A (zh) * 2016-03-30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08A (zh) * 2017-11-24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设备运动状态的基站切换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045A (zh) * 2007-03-19 2010-01-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切换的信道相关信任累积
CN102695229A (zh) * 2012-06-13 2012-09-2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WiMAX网络中实现切换服务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6701A (zh) * 2017-05-23 2017-08-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站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484215A (zh) * 2017-09-04 2017-12-15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推荐接入基站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41175A (zh) * 2018-09-25 2018-12-18 全链通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基站连接方法、设备、网络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ndover Scheme for 5G C/U Plane Split Heterogeneous Network in High-speed Railway;SONG H等;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全文 *
基于信号强度与车辆速度的切换判决算法;宁珍妮;;中国新通信(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319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0101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vehicle-mounted terminal, roadside device
EP1210838B1 (en) A security procedure in universal mobile telephone service
EP3485624B1 (en) Operation related to user equipment using secret identifier
CA2938465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tracking
JP6669138B2 (ja) 攻撃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攻撃監視方法
US20040002328A1 (en) UE assisted system database update
JP2016048516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自動車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1601280B (zh) 一种接入验证方法及装置
US821913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3891319B (zh) 基站间的切换方法、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1351831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246474A (zh) 一种基站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1107546A (zh) 目标对象的验证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1586686B (zh) 一种网络接入认证的方法和系统
Abdalla et al. Security threats and cellular network procedures for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P4184966A1 (en) Vehicle certificate application method, vehicle-mounted device, and road side unit
CN114025328B (zh) 车辆验证方法、控制功能实体和车辆
CN115802347A (zh) 车联网终端身份的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1467B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装置
KR102088523B1 (ko) 하이브리드 패스워드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Xing et al. A Solution to Prevent Resource Conflict and Paging Channel Hijacking in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Farhood et al. Privacy Issues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A Review
CN117098256A (zh) 一种基于基站通信网络的用户信息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6827563A (zh) 车辆信息的分析方法、车辆和服务器
CN114650532A (zh) 一种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