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235A -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235A
CN113891235A CN202010550800.6A CN202010550800A CN113891235A CN 113891235 A CN113891235 A CN 113891235A CN 202010550800 A CN202010550800 A CN 202010550800A CN 113891235 A CN113891235 A CN 113891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ignal
propagation condition
state
propa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08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莹洁
王艺
黄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08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775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20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方法包括:定位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由于在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N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只挑选在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新空口(New Radio,NR)定位中,要求高精度定位终端设备的位置。除了要求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之外,还要求该定位测量量来自于直射径,也称为视距(line of sight,LOS)。直射径表示无线信号由发射端直接到达接收端,而若无线信号遇到阻挡物产生了反射或散射再到达接收端,则被称为非直射径,也称为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
目前,在上下行定位技术中,这里以下行定位技术为例进行说明。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网元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定位测量量;然后,LMF网元将该定位测量量认为是在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并利用该定位测量量计算该终端设备的位置。
但是,当该定位测量量是在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而LMF网元仍认为该定位测量量是在该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并通过该定位测量量计算该终端设备的位置,则会影响定位精度,导致定位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定位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本实施例中,在下行定位过程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一参数携带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一可靠度指示,这样定位设备获取到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即定位设备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又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一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一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并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携带终端设备测量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相关时间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结合该时间参数对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来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该方式下,有利于定位设备选择合适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并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第一定位测量量;该定位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定位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位置信息消息,该请求位置信息消息用于向该终端设备请求该第一定位测量量。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可以与第一定位测量量一起上报。即通过现有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上报第一参数和第一定位测量量。这样定位设备收到的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相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定位设备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在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N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只挑选在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该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参数。
本实施例中,在下行定位过程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这样,定位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携带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一可靠度指示,这样定位设备从终端设备获取到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即定位设备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的又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可以从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并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进一步通过第一参数携带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相关时间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结合该时间参数对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来的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该方式下,有利于定位设备选择合适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该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终端设备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可以与第一定位测量量一起上报。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现有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上报第一参数和第一定位测量量。这样定位设备收到的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相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定位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向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
本实施例中,在上行定位过程中,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二参数;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第二参数携带的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这样定位设备获取到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即定位设备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又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二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通过第二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并利用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携带终端设备测量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相关时间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结合该时间参数对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来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该方式下,有利于定位设备选择合适的第二信号强度值,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并利用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第二定位测量量;该定位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响应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定位设备向该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消息,该测量请求消息用于向该接入网设备请求该第二定位测量量。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参数可以与第一定位测量量一起上报。即通过现有的测量响应消息上报该第二参数和第二定位测量量。这样定位设备收到的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定位设备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在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N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只挑选在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该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参数。
本实施例中,在上行定位过程中,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这样,定位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参数携带的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这样定位设备从接入网设备获取到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即定位设备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来指示第二传播条件的又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可靠度指示来指示对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另一种指示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定位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获取到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并利用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在该实现方式中,该接入网设备进一步通过第二参数携带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的相关时间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结合该时间参数对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出来的第二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该方式下,有利于定位设备选择合适的第二信号强度值,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在该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利用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该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接入网设备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消息。
在该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参数可以与第一定位测量量一起上报。即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现有的测量响应消息上报该第二参数和第二定位测量量。这样定位设备收到的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第一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位置信息消息,该请求位置信息消息用于向该终端设备请求该第一定位测量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收发模块,用于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向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第二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还用于:向该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消息,该测量请求消息用于向该接入网设备请求该第二定位测量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设备确定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收发模块,用于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九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十方面中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处理器在执行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时,用于实现如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
在第十二方面中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分别与该总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种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五方面的定位设备和如第六方面的终端设备;或者,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七方面的定位设备和如第八方面的终端设备。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定位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测量周期和第一测量时长的一个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接入网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定位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接入网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提高定位精度。
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1、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102、下一代演进型节点B(nextgeneration evolved Node B,ng-eNB)103、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104和LMF网元105。
其中,终端设备通过Uu接口与服务基站(如图1A中的gNB或ng-eNB)进行通信。ng-eNB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B为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通信系统中,基站之间通过Xn接口进行通信,基站与AMF之间通过NG-C接口进行通信。AMF与LMF之间通过NLs接口进行通信,AMF相当于基站与LMF之间进行通信的路由器。LMF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
请参阅图1B,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01、gNB102、ng-eNB103、AMF104和LMF网元105。其中,gNB103中集成有定位管理组件(location management component,LMC106)。
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交互以及基站与基站之间的交互与前述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类似。其中,LMC106为LMF网元105的部分功能组件,集成在gNB102上,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
上述图1A和图1B仅仅示出了该通信系统包括gNB和ng-eNB的两个基站的示例。而在实际应用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更多基站,或者,该通信系统只包括一个基站,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并且,LMC106也可以集成在该通信系统的其他基站上,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例如,该LMC106集成在ng-eNB中。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终端设备进行说明。
基站为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基站可以是新空口(new radio,NR)中的基站。其中,5G NR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ngNB),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上述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通过接入网的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定位测量量,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接入网的其他设备来执行。在后文中统称为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为基站,或者为接入网中的其他设备,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以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定位测量量的测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LMF网元为现有通信系统中的名称,在未来通信系统中,该LMF网元的名称可能随着通信系统的演进而改变。因此,在后文中将LMF网元称为定位设备介绍本申请实施例,该定位设备用于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在现有通信系统或未来通信系统中,只要具备与该定位设备类似功能的其他名称的功能网元,都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设备,并且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为了提高终端设备的位置的定位精度,除了要求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之外,还要求该定位测量量来自于直射径,也称为LOS。下面对直射径和非直射径进行介绍。
直射径表示无线信号由发射端直接到接收端,也称为LOS。非直射径表示无线信号遇到阻挡物产生反射或散射再到接收端,也称为NLOS。因此,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无线信号的传播路径包括两种状态:该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下行定位场景和上行定位场景。
一、下行定位场景。
终端设备对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进行测量,得到第一定位测量量。例如,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可以是参考信号时间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RSTD)、出发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终端设备通过长期演进系统定位协议(LTE positioningprotocol,LPP)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provide location information),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再由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
由于终端设备在下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若定位设备通过该终端设备在下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进行定位计算,会影响定位精度,导致定位精度较低。其中,该下行传播路径为该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PRS的信号传播路径。
针对下行定位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如图2A所示的通信方法以实现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这样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下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下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下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二、上行定位场景。
接入网设备对终端设备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进行测量,得到第二定位测量量。例如,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可以是相对到达时间relativetime of arrival,RTOA)、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接入网设备通过NR定位协议副本(NR positioning protocol annex,NRPPa)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measurement response)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再由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终端设备的位置进行定位计算。
由于接入网设备在上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若定位设备通过该接入网设备在该上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进行定位计算,会影响定位精度,导致定位精度较低。其中,该上行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SRS的信号传播路径。
针对该上行定位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图3所示的通信方法以实现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这样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是在该上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上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上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请参阅图2A,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图2A中,该通信方法包括:
201、终端设备测量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确定第一参数。
其中,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gNB向终端设备发送PRS的传播路径。终端设备对该gNB发送的PRS进行测量,得到第一定位测量量。若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是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则该第一参数所指示的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若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则该第一参数所指示的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可选地,第一参数携带的内容包括多种可能的形式,下面通过举例进行介绍。
实现方式一: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其中,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在实现方式一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的指示方式包括多种,下面通过举例进行介绍。
指示方式一:终端设备通过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是否携带有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以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
基于指示方式一,下面示出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第二种方式:当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指示方式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所包括的第一数值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
基于指示方式二,下面示出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其中,N,M均大于0。
例如,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指该第一数值与N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指第一数值与M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即“接近”可以理解为第一数值与表征第一信号传播路径的不同状态所对应的取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达到第三预设阈值。例如,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为6,如果所述第三预设阈值为0.5,那么当第一数值为5.6时,可以认为第一传播条件处于NLOS状态。
具体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第一数值与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的接近程度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或者是,通过第一数值与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的接近程度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
第二种方式: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其中,N大于0。
具体的,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类似,具体可以参阅第一种方式中对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的相关说明。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二种方式中仅设定了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而当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则表示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而该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可以指该第一数值与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第三种方式: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其中,M大于0。
具体的,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类似,具体可以参阅第一种方式中对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的相关说明。第三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种方式中仅设定了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当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而当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则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而该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可以指该第一数值与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的差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指示方式三:终端设备通过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所包括的第一比值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
基于指示方式三,下面示出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具体的,当该第一比值越大,表征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的可能性越高;当该第一比值越小,表征该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的可能性越低。
例如,该第一比值越大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此时认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比值越小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比值小于第一预设比值,此时认为该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第二种方式: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具体的,当该第一比值越大,表征该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的可能性越高;当该第一比值越小,表征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的可能性越低。
例如,该第一比值越大可以理解为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此时认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该第一比值越小可以理解为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此时认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在实现方式一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的方式包括多种,下面通过举例进行介绍。
方式1: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当该第二数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方式2: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当该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上述示出了通过数值或比值指示可靠度的高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表示方式,具体不做限定。例如,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1”或者“0”,“1”指示可靠度较高,“0”指示可靠度较低。
在该实现方式一中,终端设备先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具体的确定方式与步骤203中定位设备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二下的确定方式和/或步骤203中定位设备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三的确定方式类似,具体请参阅步骤203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介绍。
实现方式二: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
其中,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具体的,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为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长内P次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分别所对应的P个信号强度值。
可选的,该第一参考信号为PRS,第一信号强度值为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PRS的RSRP或RSSI或RSRQ。
在实现方式二中,可选的,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下面结合表1对P个第一时间值与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进行说明。其中,表1中的示例,P为8。
表1
P个第一时间值 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
00:00:00:001 强度值A
00:00:00:012 强度值B
00:00:00:023 强度值C
00:00:00:035 强度值D
00:00:00:046 强度值E
00:00:00:056 强度值F
00:00:00:063 强度值G
00:00:00:075 强度值H
由表1可知,每个第一信号强度值都有唯一对应的一个第一时间值。例如,强度值A是在零时第1个毫秒时测量得到的。
下面结合图2B对第一测量时长和第一测量周期进行说明。由图2B可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测量周期为10ms(毫秒),即终端设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的测量周期为10ms。那么针对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来说,第一测量周期为10ms。而终端设备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为第一测量时长,由图2B可知,该第一测量时长为80ms。
需要说明的是,图2B所示的第一测量时长是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第一测量周期的个数相加得到的时长。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测量时长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P个第一时间值来确定。例如,如表1所示,该第一测量时长为零时第1个毫秒与零时第75个毫秒之间的时间间隔,即第一测量时长为75ms。
实现方式三: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
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其中,偏度也称为三阶距,该峰度也称为四阶距,该H偏度也称为五阶距。
其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概率指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峰值出现的概率。可选的,第一参考信号为PRS。
具体的,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可以是利用实现方式二中的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分别计算得到的。
下面分别对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包括的参数的计算方式进行介绍:
1、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1
2、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概率。
例如,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其中P为8,峰值出现两次,则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概率为25%。
3、偏度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2
4、峰度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3
5、H偏度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4
其中,σ1为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xi为第i个第一信号强度值,μ1为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5
指对第1个至第n个(xi1)3进行求和,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6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7
指对第1个至第n个(xi1)4进行求和,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58
指对第1个至第n个(xi-μ)5进行求和,n等于P。
202、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
其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第一参数携带的内容有多种可能的形式,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201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终端设备将第一定位测量量和第一参数一起上报给定位设备。
下面结合上述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介绍步骤202。
基于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向基站(这里以gNB为例,即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是针对该gNB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传播路径测量的)发送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再由该gNB向AMF转发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并由AMF向LMF网元发送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在该通信系统中,该gNB相当于终端设备与LMF网元之间的路由器,起到转发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的功能。
基于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终端设备向基站(这里以gNB为例,即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是针对该gNB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传播路径测量的)发送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再由该gNB中集成的LMC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在该通信系统中,gNB在接收到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后,识别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并进行定位计算。gNB无需向核心网(例如,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转发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减少了信令开销。
203、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下面结合上述步骤201提供的实现方式一至实现方式三介绍步骤202。
一、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一介绍步骤203。
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则步骤203具体包括:定位设备根据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和/或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而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的指示方式包括多种,下面结合步骤201中示出的指示方式一至指示方式三介绍定位设备确定第一传播条件的过程:
1、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一中的指示方式一介绍步骤203。
由于指示方式一中包括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结合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一中的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分别介绍步骤203。
a、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一中的第一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当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定位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具体的,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数中是否存在第一信道状态指示,若第一参数中存在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若第一参数中不存在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b、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一中的第二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当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具体的,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数中是否存在第一信道状态指示,若第一参数中存在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若该第一参数中不存在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2、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一中的指示方式二介绍步骤203。
由于指示方式二中包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面结合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二中的第一种方式至第三种方式分别介绍步骤203。
a、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二中的第一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
当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其中,N,M均大于0。
具体的,该定位设备上配置有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和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例如,该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数值与N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若否,则该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数值与M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如果该第一数值与M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上述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定位设备确定第一传播条件的过程,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例如,定位设备也可以先判断第一数值与M之间的差值,再判断第一数值与N之间的差值,以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或者是,定位设备同时判断该第一数值分别与N和M的之间差值,以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
b、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二中的第二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
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其中,N大于0。
具体的,该定位设备上仅配置有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该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数值与N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c、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二中的第三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
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数值不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其中,M大于0。
具体的,该定位设备上仅配置有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该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数值与M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3、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一中的指示方式三介绍步骤203。
a、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三中的第一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
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比值小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b、基于步骤201提供的指示方式三中的第二种方式,步骤203具体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上述示出了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确定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的多种方式。可选的,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可靠度指示进一步确定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当可靠度较高时,定位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该第一传播条件。
具体的,在实现方式一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通过两种可能的形式指示,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方式1: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当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二数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方式2: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当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当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二比值小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由此可知,定位设备获取到每个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即定位设备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二、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二介绍步骤203。
基于实现方式二,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传播条件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方式1:定位设备基于第一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分布特征为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
基于方式1,步骤203包括步骤203a。
步骤203a: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指该第一信号强度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出现的概率。而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计算方式有多种,下面通过举例说明。
例如,针对信号强度值A的概率,第一信号强度值一共包括P个,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包括L个信号强度值为A的第一信号强度值,那么可知信号强度值A的概率为L/P。其中,L大于0。
再例如,针对信号强度值A的概率,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分别为A、A、B、B、C,则可知信号强度值为A的第一信号强度值数量为2,那么可知信号强度值A的概率为40%。
本实施例中,定位设备可以只采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部分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
例如,当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出现远小于其他第一信号强度值的Q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定位设备可以排除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中的该Q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并使用该剩余的P-Q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其中,Q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P的整数。
可选的,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因此,定位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参数携带的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相关的时间参数和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判断是否只采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部分第一信号强度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例如,该第一测量时长较长,且P个第一时间值中相邻的两个时间值较大,则定位设备可以采用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部分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该部分第一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测量时长较短,且相邻两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对应的第一时间值的时间间隔较小。
下面以定位设备根据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全部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例介绍上述步骤203a。且步骤203a具体包括步骤1至步骤3。
步骤1:判断第一相似度是否高于第二相似度,若是,则执行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3。
其中,第一相似度为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第一预设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该第二相似度为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第二预设分布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该第一预设分布特征为终端设备在该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该第二预设分布特征为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一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第二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相似度通过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第一参考模型之间的第一拟合度表征,该第二相似度通过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第二参考模型之间的第二拟合度表征。
该第一参考模型用于表征该第一预设分布特征,该第二参考模型用于表征该第二参考模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拟合度还用于表征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的识别可靠度,该第二拟合度还用于表征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的识别可靠度。
可选的,该第一拟合度通过第一对数似然表征,该第二拟合度通过第二对数似然表征。当第一对数似然大于第二对数似然,表征第一拟合度大于第二拟合度,即表征第一相似度高于第二相似度。
具体的,由历史信号强度值和多次实验确定:当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时,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符合韦尔布分布(Weibull)模型;当第一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符合高斯分布模型。
具体的,定位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和该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拟合该韦尔布分布(Weibull)模型;定位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第二历史信号强度值和该第二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拟合该高斯分布模型,具体拟合过程后续再进行介绍。
因此,该第一参考模型可以为韦尔布分布(Weibull)模型,第二参考模型可以为高斯分布模型。那么,第一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1
第二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2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3
其中,函数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4
为韦尔布分布模型,函数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5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6
为高斯分布模型。xn指第n个第一信号强度值,logfw(xn)为对数函数,指以10为底求fw(xn)的对数,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297
指对第1个至第P个logfw(xn)进行求和,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1
指对第1个至第P个logfG(xn)进行求和。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2
时,说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Weibull分布模型的拟合度更高,则执行步骤2;当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3
时,说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概率的分布特征与高斯分布的拟合度更高,则执行步骤3。
步骤2: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当该第一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4
大于或等于第二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5
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步骤3: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6
小于第二对数似然
Figure BDA0002542439110000307
时,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下面分别介绍定位设备拟合第一参考模型和第二参考模型的过程。
一、介绍定位设备拟合第一参考模型的过程,下面通过步骤a至步骤c进行说明。
步骤a:定位设备将该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作为横坐标,将该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作为纵坐标,得到该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分布图。例如,横坐标为RSSI,纵坐标为该RSSI的概率。
步骤b: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分布图确定待拟定的概率分布模型,并计算该待拟合的概率分布模型的特征值。
可选的,定位设备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该待拟定的概率分布模型的特征值。
由实验数据可知,第一历史强度值的概率分布与韦尔布分布较为吻合,所以该待拟合的概率分布模型为韦尔布分布模型。
步骤c:定位设备将该特征值代入该待拟合的概率分布模型,得到该第一参考模型。
二、介绍定位设备拟合第二参考模型的过程。
该定位设备拟合第二参考模型的过程与定位设备拟合第一参考模型的过程类似。由实验数据可知,该第二历史信号强度值的概率分布与与高斯分布较为吻合,那么拟合得到的第二参考模型可以为高斯分布模型。
方式2:定位设备根据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信号强度值计算第一参考信号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并根据该多个信道状态参数中的任一个或任多个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基于方式2,步骤203包括步骤203b和步骤203c。
步骤203b:定位设备根据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一信号强度值计算第一参考信号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
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包括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201中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的计算方式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例如,如图2C所示,定位设备选择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然后计算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
当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时,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较大且较为稳定,即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大小相差较小。那么在该情况下,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较小,而峰值概率较大。而当第一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由于第一参考信号是经过反射或散射后到达终端设备的,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较小且易变,即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大小相差较大。那么在该情况下,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较大,峰值概率较小。因此,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和峰值概率对表征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最具有代表性。
本实施例中,定位设备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选择部分第一信号强度值或者全部第一信号强度值的考虑因素请参阅前述步骤203a中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3c: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多个信道状态参数中的任一个或任多个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下面示出定位设备通过上述多个信道状态参数中的一个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的具体过程。
1、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并输出“0”;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并输出“1”。
2、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概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并输出“1”;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并输出“0”。
3、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偏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并输出“0”;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并输出“1”。
4、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第四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并输出“1”;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并输出“0”。
5、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H偏度是否大于第五预设门限值,若是,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并输出“0”;若否,则该定位设备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并输出“1”。
上述通过输出“0”或输出“1”来指示第一传播条件。其中,输出“0”时,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输出“1”时,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可选的,还可以是输出“0”时,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输出“1”时,指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下面示出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的具体过程,对于该定位设备仅通过该多个信号状态参数中的两个或三个或四个信号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类似,具体不再一一赘述。那么在该方式下,步骤203c具体包括步骤1至步骤5。
步骤1:定位设备按照预设的门限值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分别进行门限判决,得到第一门限判决结果。
例如,如图2C所示,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门限值,若是,则y1=0;若否,则y1=1。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概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值,若是,则y2=1;若否,则y2=0。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偏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门限值,若是,则y3=0;若否,则y4=1。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峰值是否大于第四预设门限值,若是,则y4=1;若否,则y4=0。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参考信号的H偏度是否大于第五预设门限值,若是,则y5=0;若否,则y5=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门限值、第二预设门限值、第三预设门限值、第四预设门限值和第五预设门限值可以是经过历史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多次试验确定的。
步骤2: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门限判决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第一决策值。
例如,如图2C所示,对y1至y5进行加权处理,具体可以将y1至y5分别乘以0.2,得到第一决策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权计算,不同信道状态参数的权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由于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和峰值概率对表征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最具有代表性,那么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和峰值概率的权重可以较高。
可选的,第一决策值还用于指示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例如,通过第一决策值与第一预设决策值的接近程度来表征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或者是通过第一决策值与第一传播路径的两种状态的代表值的接近程度表征对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例如,该第一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时,代表值为“1”;该第一传播路径为NLOS状态时,代表值为“0”。
步骤3:该定位设备判断该第一决策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决策值,若是,则执行步骤4;若否,则执行步骤4。
例如,该第一预设决策值为0.5,当第一决策值大于第一预设决策值时,执行步骤4;当该第一决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决策值时,执行步骤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决策值可以是经过历史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多次试验确定的。
步骤4: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步骤5:该定位设备确定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由此可知,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并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三、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三介绍步骤203。
基于步骤201的实现方式三,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包括的任一个或任多个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具体该定位设备的确定过程与步骤203c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步骤203c的相关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定位设备获取到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并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确定该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定位设备通常通过多站定位的方式定位终端设备的位置,该多站定位的方式指定位设备通过多个基站发送该定位参考信号用于确定该终端设备的位置。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多个终端设备上报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而由于在下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下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下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定得到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还包括步骤204。
204、定位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其中,该请求位置信息消息用于向终端设备请求该第一定位测量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图3中,该通信方法包括:
301、接入网设备测量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参数。
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参数信号的传播路径。第二参考信号为SRS。
例如,如图1A所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终端设备向gNB发送SRS的传播路径。gNB对终端设备发送的SRS进行测量,得到第二定位测量量。若该第二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则该第二参数所指示的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若该第二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则该第二参数所指示的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可选地,第二参数与前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参数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参数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302、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
其中,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
可选的,该测量响应消息还包括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即接入网设备第二定位测量量和第二参数一起上报给定位设备。
下面结合上述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介绍步骤302。
基于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该接入网设备为gNB,定位设备为LMF网元,第二定位测量量是针对该终端设备向gNB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传播路径测量得到的。该gNB向AMF发送该测量响应消息,并由AMF向LMF网元转发该测量响应消息。在该通信系统中,该gNB相当于终端设备与LMF网元之间的路由器,起到转发该测量响应消息的功能。
基于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该接入网设备为gNB,定位设备为集成于该gNB中的LMC,第二定位测量量是针对该终端设备向gNB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第二传播路径测量得到的。该gNB测量得到该第二定位测量量之后,再由该gNB中集成的LMC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在该通信系统中,该gNB测量得到该第二定位测量量;然后,该gNB识别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并进行定位计算。gNB无需向核心网(例如,AMF)发送该测量响应消息,从而减少信令开销。
303、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
步骤303与前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步骤203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203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定位设备获取该第二参数,并利用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利用该第二参数获得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的更多信息。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多个基站上报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而由于在上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上行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上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测定得到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还包括步骤304。
304、定位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消息。
其中,该测量请求消息用于向接入网设备请求该第二定位测量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二参数;该定位设备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定位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A所示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定位设备包括收发模块401和处理模块402。
收发模块4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处理模块402,用于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第一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401还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位置信息消息,该请求位置信息消息用于向该终端设备请求该第一定位测量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402还用于: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模块4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然后,处理模块402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上报第一参数,处理模块402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A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501和收发模块502。
处理模块501,用于确定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收发模块502,用于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该第一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其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参数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参数未携带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该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一比值小于该第一预设比值时,该第一传播条件为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该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二比值小于该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该第一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一时间值与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502还用于: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下行定位过程中,处理模块501确定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该收发模块502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该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该第一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一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一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定位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定位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定位设备包括收发模块601和处理模块602。
收发模块601,用于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向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第二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601还用于:向该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消息,该测量请求消息用于向该接入网设备请求该第二定位测量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602还用于:仅选择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为计算该终端设备位置的输入。
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模块601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处理模块602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所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性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进行描述。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模块701和收发模块702。
处理模块701,用于设备确定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为该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收发模块702,用于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参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和,第二可靠度指示;
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该第二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二参数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二参数未携带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数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X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该第三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Y时,表示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三比值;该第二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包括: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或者,
当该第三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该第三比值小于该第三预设比值时,该第二传播条件为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数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数值小于该第二预设阈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可靠度指示包括第四比值;该第二可靠度用于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该第四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该第四比值小于该第四预设比值时,表示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该第二信号强度值为RSRP或RSSI或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二时间值,第二测量时长,第二测量周期;
其中,该P个第二时间值与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该第二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该第二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P个第二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该第二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该第二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参数包括第二信道状态参数,该第二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该第二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测量响应消息还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该收发模块702还用于:接收该定位设备发送的测量请求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701确定第二参数,该第二参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的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收发模块702向定位设备发送测量响应消息,该测量响应消息携带该第二参数。这样,定位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参数确定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二传播条件。即定位设备获取的定位测量量都有对应的NLOS状态指示或LOS状态指示,有益于提高定位精度。例如,第二定位测量是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下测量得到的。由于在该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时测量得到的定位测量量的准确度较低,那么定位设备在定位计算时可以排除该第二定位测量量,即只挑选在第二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作定位计算,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定位设备800,请参阅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该定位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2A所示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定位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输出设备803以及总线80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输出设备803分别与总线804相连,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前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402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801,因此该处理器801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前述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401则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输出设备803,因此输入输出设备803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图9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和图示方式,图9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9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9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9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9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下行定位场景中,该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图2A中的步骤202和步骤204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操作,和/或收发单元9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图2A中的步骤201,和/或处理单元9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终端设备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定位设备1000,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该定位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定位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输入输出设备1003以及总线100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输入输出设备1003分别与总线1004相连,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前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602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001,因此该处理器1001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前述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601则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输出设备1003,因此输入输出设备1003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1100,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该接入网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设备1103以及总线1104。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输入输出设备1103分别与总线1104相连,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
前述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701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1101,因此该处理器1101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前述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702则具体可以是本实施例中的输入输出设备1103,因此输入输出设备1103的具体实现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具体地,定位设备可以为如上述图4所示的定位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其中,图4所示的定位设备用于执行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图5所示的终端设备用于执行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定位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具体地,定位设备可以为如上述图6所示的定位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接入网设备。其中,图6所示的定位设备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图7所示的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功率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功率控制方法。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定位设备为终端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图2A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接入网设备为终端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定位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
所述定位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所述P个第一时间值与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所述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定位设备基于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所述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所述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所述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参考信息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所述P个第一时间值与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所述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所述终端设备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定位设备发送的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23.一种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所述P个第一时间值与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所述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33.根据权利要求23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基于传播条件为LOS状态下的定位测量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置。
34.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视距LOS状态,或者,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非视距NLOS状态,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为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信号传播路径;
收发模块,用于向定位设备发送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携带所述第一参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第一可靠度指示;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参数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参数未携带所述信道状态指示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数值;所述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NLOS状态的取值N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当所述第一数值接近表征LOS状态的取值M时,表示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指示包括第一比值;所述信道状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定位测量量对应的第一传播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
或者,
当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LOS状态;当所述第一比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比值时,所述第一传播条件为所述第一信号传播路径处于NLOS状态。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数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包括第二比值;所述第一可靠度指示用于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识别的可靠度,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高;
当所述第二比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比值时,表示对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播条件的识别的可靠度较低。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为参考信息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强度指示RSSI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P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P个第一时间值,第一测量时长,第一测量周期;
其中,所述P个第一时间值与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时间值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时刻,所述第一测量时长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P个第一信号强度值所需的时长,所述第一测量周期用于表示测量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的周期。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信道状态参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标准差、峰值概率、偏度、峰度和H偏度。
44.根据权利要求34至4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位置信息消息还携带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定位测量量;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定位设备发送的请求位置信息消息。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50800.6A 2020-06-16 2020-06-16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3891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0800.6A CN113891235A (zh) 2020-06-16 2020-06-16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PCT/CN2021/098775 WO2021254206A1 (zh) 2020-06-16 2021-06-08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0800.6A CN113891235A (zh) 2020-06-16 2020-06-16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235A true CN113891235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0800.6A Pending CN113891235A (zh) 2020-06-16 2020-06-16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235A (zh)
WO (1) WO2021254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0767B (zh) * 2024-01-09 2024-04-09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测距值nlos识别方法及装置、接收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585B (zh) * 2014-02-21 2018-05-29 株式会社理光 在无线环境中估计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CN105790893A (zh) * 2014-12-23 2016-07-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感知视距传播环境的方法、传播方法及装置
EP3602876A4 (en) * 2017-03-24 2020-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MODULATION SCHEME IN DIRECT CONNECTION-BASED COMMUNICATION
CN109392089B (zh) * 2017-08-11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4206A1 (zh)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9948B (zh) 定位测量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68282B (zh) 确定上行信号的传输参数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EP3386248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based on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073605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7821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utilizing beam information
CA3049296C (e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93035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user equipment
TWI753484B (zh) 測量上報方法、接收方法、終端及網路側定位設備
CN110958686B (zh) 信息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68121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positioning signal
CN114501524A (zh) 用于测量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891235A (zh) 通信方法、定位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869123B (zh) 用于高效波束管理的通信设备
US11412474B2 (e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80343069A1 (en) Methods using a hand and head phantom for measuring radiation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03743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44538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beam quality
CN113228760A (zh) 利用多个接入点进行定位
KR20100113837A (ko) 무선 신호 수신 강도를 이용한 거리 측정 방법
CN115243312A (zh) 一种定位信息上报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2740561A (zh) 在多trp系统中管理干扰的方法和系统
WO2022242548A1 (zh) 用于定位的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EP4131811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beam group report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109644412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6017492A (zh) 测量方法、网络设备、中继设备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