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0933B -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0933B
CN113890933B CN202111144962.0A CN202111144962A CN113890933B CN 113890933 B CN113890933 B CN 113890933B CN 202111144962 A CN202111144962 A CN 202111144962A CN 113890933 B CN113890933 B CN 113890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casting
wireless
broadcast
voic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4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0933A (zh
Inventor
夏斌
赵庆宏
柯钱
胡广
王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49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4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playing music fi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所述语音播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当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短信时,基于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使得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以及终端设备判断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断开连接后,关闭语音播报模式。因此,终端设备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语音播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连接无线播音装置进行音频播放,可让用户获取到更清楚或高质量的声音,同时,也可让用户解放双手,以执行工作或进行运动。因此,无线播音装置逐渐成为用户常用的外部设备。
目前,如果终端设备没有开启语音播报模式,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播音装置不会即时播报当前的来电/短信的相关信息,会导致用户在不方便查看终端设备或无法操作终端设备的情况下(例如:开车,会议,手动操作工作),无法快速、及时地获知接收到的短信内容或来电用户名称,选择性接听来电或即时回复信息,存在用户体验低的问题。
另外,如果终端设备没有关闭语音播报模式,会导致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无线播音装置在特殊场合仍会播报当前的来电/短信的相关信息,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以及存在用户隐私泄漏的问题。
此外,目前终端设备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需由用户自行操作,存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针对终端设备的操作步骤,存在用户体验低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语音播报方法及系统,使得终端设备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不需用户自行手动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由用户自行操作开启或关闭终端设备的语音播报模式,而存在用户体验低、用户隐私泄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语音播报方法,其包括:终端设备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当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短信时,基于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使得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以及终端设备判断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断开连接后,关闭语音播报模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被配置为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并用于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及判断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断开连接后,关闭语音播报模式;其中,当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短信时,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基于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使得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语音播报系统,其包括:第一无线播音装置以及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语音播报系统,其包括: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第一无线播音装置与第二无线播音装置,终端设备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设备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进而通过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是否对终端设备的来电或来信进行语音播报,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方便查看终端设备或无法操作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快速、及时地获知接收到的短信内容或来电用户名称,选择性接听来电或即时回复信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用户隐私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申请的语音播报系统的一实施例框图;
图2为依据本申请的语音播报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3为图2的步骤210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零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零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
请参阅图1,其为依据本申请的语音播报系统的一实施例框图。如图1所示,语音播报系统100包括: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以及终端设备120,终端设备120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
在实际实施中,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可为但不限于无线耳机或具有播音功能的无线穿戴装置,例如:可播音的智能眼镜;较佳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可为播报的音频仅能让用户听到的装置,以确保用户的隐私不会泄漏;终端设备120可为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或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即可通话或接收短信的电子设备),例如:可通信的智能手表、可通信的平板计算机等;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可包含但不限于WiFi、蓝牙或ZigBee。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终端设备120用于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及判断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断开连接后,关闭语音播报模式。其中,当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来电/短信时,基于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换句话说,终端设备120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进而通过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是否对终端设备120的来电(即收到电话通信事件)或来信(即收到短信)进行语音播报。其中,所述播报信息的内容可包括所述来电/短信的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短信内容和/或来电铃声,实际播报信息的内容依据开启的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语音播报系统100还可包括: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选择性无线连接终端设备120;当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还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所述播报信息给与终端设备120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使得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换句话说,终端设备120除了通过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是否对终端设备120的来电或来信进行语音播报以外,还可以通过所述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与其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是否对终端设备120的来电或来信进行语音播报。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可包括“由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因此,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与终端设备120无线连接的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可以同时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在实际实施中,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可为但不限于车载无线音响,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为但不限于蓝牙。需注意的是,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终端设备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可包括“由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因此,终端设备120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且仅传送所述播报信息给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使得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需注意的是,此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因没有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所以不进行语音播报。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还用于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弹出对话框,以接收是否开启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在一示例中,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还用以根据先前用户所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显示选择界面以供用户选择,并开启被用户选择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在另一示例中,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还用以显示设置界面以供用户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且存储并开启新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换句话说,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包括默认播报模式和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包括用户事先设置或当前欲新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当终端设备120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终端设备120自动弹出对话框供用户选择开启终端设备120内建的默认播报模式,还是开启用户事先设置或当前欲新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参数可包括“由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进行语音播报”,因此,终端设备120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且仅传送所述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使得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但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际默认播报模式的参数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即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的参数括以下至少一种):由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的命名标示、终端设备120存储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终端设备120内安装的各应用程序(例如:微信或QQ等社交类应用程序)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陌生人来电/来信是否播报、陌生人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来电铃声是否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和/或终端设备120播放。其中,所述播报元素包括:来电/来信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例如:联系人的姓名或昵称;若为陌生人来电/来信,则可为“陌生来电”或“私人号码”等代称)、短信内容和/或语音播报的声音类型(例如:男声或女声)。需注意的是,所述来电答铃可为但不限于不同联系人或不同组别的联系人对应不同的铃声,且所述来电答铃可类似于背景音乐,同时和所述播报信息一起被播放/播报。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20可能没有内建语音播报功能,因此,终端设备120可下载并安装语音播报应用程序,以通过所述语音播报应用程序判断是否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开启/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及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所述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可能基于其特殊需求,不想终端设备120在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或不想终端设备120在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断开连接后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因此,终端设备120还可用于获取来自用户的需求指令,并根据所述需求指令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终端设备120可自行进行语音播报(即不通过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在一示例中,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可播报/播放所述来电/短信的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例如:联系人的姓名或昵称;若为陌生人来电/来信,则可为“陌生来电”或“私人号码”等代称)、短信内容和/或来电铃声(例如:不同联系人对应不同的铃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终端设备120不进行任何语音播报(即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或终端设备120都不进行语音播报)。
请参阅图2,其为依据本申请的语音播报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语音播报方法200可应用于图1的语音播报系统100,语音播报方法200包括:终端设备120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步骤210);当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来电/短信时,基于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或与终端设备120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使得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步骤220);以及终端设备120判断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断开连接后,关闭语音播报模式(步骤230)。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20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进而通过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是否对终端设备120的来电或来信进行语音播报,详细描述已于上述段落加以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为图2的步骤210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步骤210包括:终端设备120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弹出对话框,以接收是否开启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步骤310);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步骤320);以及当终端设备120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终端设备120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步骤330)。
在一示例中,步骤330可包括:终端设备120根据先前所述用户所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显示选择界面以供所述用户选择,并开启被所述用户选择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在另一示例中,步骤330可包括:终端设备120显示设置界面以供所述用户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且存储并开启新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也就是说,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包括默认播报模式和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包括用户事先设置或当前欲新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当终端设备120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后,终端设备120自动弹出对话框供用户选择开启终端设备120内建的默认播报模式,还是开启用户事先设置或当前欲新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操作,详细描述已于上述段落加以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即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的参数括以下至少一种):由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的命名标示、终端设备120存储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终端设备120内安装的各应用程序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陌生人来电/来信是否播报、陌生人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来电铃声是否于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和/或终端设备120播放。其中,所述播报元素包括:来电/来信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短信内容和/或语音播报的声音类型。详细描述已于上述段落加以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语音播报方法200还可包括:终端设备120下载并安装语音播报应用程序,以通过所述语音播报应用程序判断是否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开启/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及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详细描述已于上述段落加以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语音播报方法200还可包括:终端设备120获取来自所述用户的需求指令;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需求指令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详细描述已于上述段落加以说明,于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语音播报方法200还可包括: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终端设备120自行进行语音播报。在一示例中,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可播报/播放所述来电/短信的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短信内容和/或来电铃声。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20仅自行进行语音播报,不通过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进行语音播报。
在另一实施例中,语音播报方法200还可包括:当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终端设备120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终端设备120不进行任何语音播报。也就是说,第一无线播音装置110、第二无线播音装置130或终端设备120都不进行语音播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语音播报方法及系统中,通过终端设备可基于是否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自动开启或关闭语音播报模式,进而通过播报信息的传送控制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是否对终端设备的来电或来信进行语音播报,使得用户可以在不方便查看终端设备或无法操作终端设备的情况下,快速、及时地获知接收到的短信内容或来电用户名称,选择性接听来电或即时回复信息,提高用户体验,并且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用户隐私泄漏的问题。另外,也可通过终端设备设置/开启不同的语音播报模式,以符合用户的语音播报需求。此外,还可通过终端设备获取需求指令,强制开启或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以符合用户的语音播报需求。
虽然在本申请的图式中包含了以上描述的组件,但不排除在不违反发明的精神下,使用更多其他的附加组件,已达成更佳的技术效果。
虽然本发明使用以上实施例进行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描述并非用于限缩本发明。相反地,此发明涵盖了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所以,权利要求范围须以最宽广的方式解释来包含所有显而易见的修改与相似设置。

Claims (13)

1.一种语音播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
当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短信时,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与所述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第二无线播音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以及
所述终端设备判断与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断开连接后,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步骤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弹出对话框,以接收是否开启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以及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的步骤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显示设置界面以供所述用户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且存储并开启新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播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判断第一无线连接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播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先前所述用户所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显示选择界面以供所述用户选择,并开启被所述用户选择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播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由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进行语音播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的命名标示、所述终端设备存储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所述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应用程序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陌生人来电/来信是否播报、陌生人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来电铃声是否于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播放;其中,所述播报元素包括:来电/来信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短信内容和/或语音播报的声音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播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下载并安装语音播报应用程序,以通过所述语音播报应用程序判断是否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开启/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及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所述播报信息给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
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并用于判断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开启语音播报模式,及判断与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断开连接后,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
其中,当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来电/短信时,所述终端设备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播报信息给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使得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判断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后,弹出对话框,以接收是否开启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开启用户自行设置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以显示设置界面以供所述用户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且存储并开启新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被配置为选择性无线连接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当开启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来电/短信时,所述终端设备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所述播报信息给与所述终端设备无线连接的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播报信息进行语音播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新的用户设置播报模式进行参数的设置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由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第二无线播音装置进行语音播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的命名标示、所述终端设备存储的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所述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应用程序中的联系人的分组及其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陌生人来电/来信是否播报、陌生人来电/来信时对应的播报元素、来电铃声是否于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终端设备播放;其中,所述播报元素包括:来电/来信电话号码、来电/来信名称、短信内容和/或语音播报的声音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对话框接收到不开启所述默认播报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以根据先前所述用户所设置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显示选择界面以供所述用户选择,并开启被所述用户选择的所述用户设置播报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用于下载并安装语音播报应用程序,以通过所述语音播报应用程序判断是否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开启/关闭所述语音播报模式及基于所述语音播报模式的参数发送所述播报信息给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
12.一种语音播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所述终端设备选择性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
13.一种语音播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所述终端设备选择性无线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播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无线播音装置。
CN202111144962.0A 2021-09-28 2021-09-28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Active CN113890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962.0A CN113890933B (zh) 2021-09-28 2021-09-28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962.0A CN113890933B (zh) 2021-09-28 2021-09-28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933A CN113890933A (zh) 2022-01-04
CN113890933B true CN113890933B (zh) 2023-04-07

Family

ID=7900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4962.0A Active CN113890933B (zh) 2021-09-28 2021-09-28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09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7121Y (zh) * 2004-07-06 2005-08-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语音提示的车载电话
CN103546615B (zh) * 2013-11-05 2016-08-03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管理系统与方法
TW201806371A (zh) * 2016-08-03 2018-02-16 絡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電子裝置與其操作方法
CN108494640A (zh) * 2018-03-07 2018-09-04 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播放终端主动融入家庭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0933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2203B1 (en) Receiving and sending method of mobile TV phone and mobile TV phone terminal
US20100048133A1 (en) Audio data flow input/output method and system
CN102340599A (zh) 终端通话时的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处理系统
US7738645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ultimedia contents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connection waiting using the same
US20070072602A1 (en) Automated reply to voice call
JP2003319062A (ja) ハンズフリー携帯電話機およびハンズフリー切替プログラム
US9936058B2 (en) Cordless telephone equipment and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CN111556439A (zh) 一种终端的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90933B (zh) 语音播报方法、终端设备及语音播报系统
KR20000066072A (ko) 자동응답을 제공하는 휴대단말기 및 그 자동응답방법
CN105657168A (zh) 一种车载蓝牙来电提醒系统及方法
KR100834659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복수의 전화번호를 이용한전화통신과 단문 메시지 전송 및 전화번호 저장방법
KR20020038331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에서 문자메시지 전송방법
WO2002035814A2 (en) Advanced caller identification
KR100556855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KR20070008001A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6264679A (zh) 来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813691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응답 방법
KR20040044695A (ko) 특정 메뉴를 대기 화면으로 사용하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방법
KR20030048256A (ko) 컬러 화면 표시부를 구비한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화면 색상변경 방법
KR100782508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KR100629078B1 (ko) 요청받은 전화 번호로의 통화 요청 기능을 가지는 무선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JP2005079922A (ja) 放送受信機能付携帯電話機
JP2006304181A (ja)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機能設定方法、機能設定システム
KR20040041484A (ko) 무선 모바일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원터치 호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