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8943A -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8943A
CN113888943A CN202111256957.9A CN202111256957A CN113888943A CN 113888943 A CN113888943 A CN 113888943A CN 202111256957 A CN202111256957 A CN 202111256957A CN 113888943 A CN113888943 A CN 113888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lesion
diseased
specimen
ult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69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8943B (zh
Inventor
傅建华
傅子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2569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8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8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8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8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8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09B23/283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for dentistry or oral hygie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其中,病变牙标本包括病变牙和由内至外依次覆盖在病变牙表面的甘油层和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体,所述病变牙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处理,所述病变牙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开窗处理。本发明可让原本计划丢弃销毁的离体牙变身为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的生态、形态。

Description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教学中病变牙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和观察方法。
背景技术
口腔是消化器官的入口,分布着大量的口腔微生物细菌,部分微生物细菌会导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病、龋病、牙髓病等。但牙菌斑和病变感染组织中的细菌,被认为肉眼难以直接识别,常规采用探针探查、染色剂染色等方式间接推测。口腔细菌感染疾病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尤其深牙周袋内的牙结石,肚大口小的陶罐状的牙本质龋坏,完全不可见的牙髓坏死,常规采用X片检测和电活力检测。但以上检测方式具有轻微的伤害性,尤其是孕妇和儿童,被认为是口腔细菌感染疾病诊治的困难之一。
与此同时,牙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日常磨损,产生牙面磨耗、继发牙本质、牙髓钙化,同时伴有其它非感染症状,如:非龋坏的牙体缺损、牙裂、牙隐裂、畸形牙、氟斑牙、充填物、修复体等等,但在常规照明下,肉眼可识别性较低,临床希望有更好的识别方式。
病变牙齿标本制作技术是口腔医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和制作病变牙齿标本,作为口腔教学和口腔实验科研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牙齿病变知识的理解,是理论联系实际和从事口腔医学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借助病变牙齿标本能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的生态、形态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迅速的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普通的牙科门诊也可以通过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培养临床医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对病变的理解。也可以制作具有科普价值的病变牙展示标本,供临床中医患沟通,患者也能一目了然。
目前的口腔医学所采用的解剖学标本的保存分主要湿、干两种方法:即:保存在福尔马林或直接裸露于空气中,或不方便观察,或不易保存,在教学及观察方面给师生们造成很大困扰。
常规的病变牙湿保存方式为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并保存在玻璃瓶中。但福尔马林液的甲醛易使标本机体发硬、变形、褪色、不保鲜;甲醛溶液中因含有甲醇易聚合产生沉淀,需经常更换;甲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不同程度地伤害操作者的眼睛和呼吸系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这对教学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另外一种保存方式则较为简单,双氧水清洗消毒,去除牙面上粘附的牙菌斑、牙结石、粘附肉芽组织,然后福尔马林固化,最后自然风干,最后用热溶胶或者AB胶粘接固位与有机玻璃支架上,并使用有机玻璃标本盒封装。这样的牙齿,主要观察牙齿外部形态,不能满足观察牙病变的要求。同时也容易在风化、霉变、污损。
常规人体牙标本的观察方式主要是常规照明下,观察外观形态结构、龋坏等。具体的病变,主要借助于照片、树脂模型等完成,而目前临床的的口内照片或者病变牙标本照片极少有LIF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记录,原因可能是因为专利号:201911192697.6的LIF器械还没产品用面市,而传统的QLF产品技术不成熟,其临床使用未被认可。同时,模拟透明牙效果的激光透照技术,类似在专利号ZL20171038925.2的口内照片或病变牙标本照片也没有普及。缺少了这些激光诊断观察技术,临床教学中的病变牙标本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人体的牙齿体积小,临床治疗中,往往需要佩戴放大镜,用于放大治疗区域,传统的干湿牙标本,不适与直接触摸。
基于以上的离体牙标本保存和可观察性的现实,目前临床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树脂病变牙模型,常规是放大1-2倍、病变部位设计为开窗剖面、材质或颜料绘制病变等。形式较为呆板,千篇一律,与临床真实的牙病变相差甚远,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同样在教学及观察方面给师生们造成很大困扰,但是,标准化树脂制作的病变牙模型虽然难以精准复制和反应牙齿各类病变,但还是具有放大的效果、清晰的病变色泽描绘,以及经济简便的保存方式。而离体的病变牙具有其千变万化的病变结构,每一颗牙都有自己的特点的发病原因、发展进程、病变结构,是最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何把标准树脂病变牙模型与离体牙标本的优势结合,制作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以及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是众多牙科解剖专家的追求。
因此,综合上述理由,本发明提出采用离体的病变牙,制作超清视野的病变牙半球透镜标本,多步骤观察其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让原本计划丢弃销毁,富含宝贵病变结构的离体牙变身为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的形态、生态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迅速的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发明提供一种超清视野的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其的制备方法,让原本计划丢弃销毁,富含宝贵病变结构的离体牙变身为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的生态、形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迅速的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其包括病变牙和由内至外依次覆盖在病变牙表面的甘油层和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体,所述病变牙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处理,所述病变牙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开窗处理。
上述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均可使用常规照明、紫色激发光、红光激光照射并观察病变结构,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双组份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的胶合能力强,能够防止牙菌斑、牙结石的起层、剥脱;在包埋过程中,流动性好、粘度低的工作液可以充分浸渍牙面、牙剖面开窗区域的各个凹凸不平的结构。甘油是学名“丙三醇”的透明有机物,具有强大的吸水性,具有极佳的牙齿粗燥面的渗透性。而甘油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较好,同时它们的折射率非常接近,都近似于1.5。通过上述两种材料的联合使用,避免了病变牙的各类病变结构和截断面牙标本风干后的粗燥面的光线漫散射导致观察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观察的清晰度。同时,隔绝牙齿与空气接触,避免牙齿风化、发霉;隔离了灰尘、污物,牙齿外观一经包埋就不会发生氧化,使牙标本具有的表明结构保持长时间的清晰一致性。另外光滑的标本外表,可以使用含有酒精或氯己定消毒液的纱布反复消毒擦拭保存,保管者无需特殊的防护。总之,使用树脂包埋的标本,将标本封存在实心的透明树脂当中,隔绝外界的空气,使得标本能够长期保持原来的形态和颜色,同时避免有毒防腐剂对人体的伤害。
使用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可以清晰的观察绝大多数的牙齿病变:从宏观的牙齿结构到微观的细菌感染;从牙标本的体表平面到三维透视。这样的病变牙标本观察,让原本计划丢弃销毁,富含宝贵病变结构的离体牙变身为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的生态、形态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迅速的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本发明采用的浮雕包埋方式,满足手触摸观察。
优选地,所述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呈半球型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0、选取具有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和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的离体牙作为病变牙,并对病变牙进行浸泡清洗、漂白;
S20、将病变牙置入中性固化液进行蛋白质固化,固化时间为4h-6h;
S30、对病变牙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至少一种形式进行处理,对病变牙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开窗处理;
S40、将开窗处理后的病变牙再次置入中性固化液中对牙本质小管、牙髓组织进行蛋白质固化,固化时间为4h-6h;
S50、病变牙固化后进行风干脱水,之后涂刷甘油,封闭牙齿表面脱水粗燥结构面,并用气体吹拂,目的是增加甘油的渗透和均匀性,同时降低表面多余甘油残留;
S60、将病变牙置入具有半球形腔的灌装模具内,向半球形腔注入环氧树脂ab水晶胶,将病变牙包覆,凝固15h-24h取出;
优选地,在S10中,对病变牙进行清洗的液体为双氧水。
优选地,在S20、S40中所采用的中性固化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液。
优选地,还包括S11,所述S11为:将清洗、漂白后的病变牙放置在锥形发散光束的405nm激发光的照射中,根据其荧光表现,小心甄别并保存病变牙表面附着的牙结石、牙菌斑、修复体的粘结剂残留、不良修复体、病变软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S30中,所述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的角度为冠状、矢状、水平或任意截断面。
优选地,在S30中,所述开窗处理包括切角、凹坑、穿洞以及不规则剖面。
优选地,在S30中,所述病变牙的细菌感染型病变包括牙周病的牙菌斑、牙结石、龋坏、牙髓坏死和粘结剂残留。
优选地,在S30中,所述病变牙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包括牙隐裂、牙裂、咬合面磨耗、氟斑牙、非龋坏的牙体缺损、畸形牙、继发牙本质、牙髓钙化、含充填物牙齿、修复冠牙齿。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病变牙1、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体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结构。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包括病变牙1和由内至外依次覆盖在病变牙1表面的甘油层和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体2,病变牙1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处理,病变牙1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开窗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呈半球型结构,观测者在常规照明下,可通过球面垂直位观察,获得初步病变信息。观察中,能够看到放大约为0.5-1倍的病变结构外形、色泽变化;由于球面到观察组织的距离带来不同的放大率,所以多角度观察,获得更完成的病变信息。同时,半球型透明标本的牙齿外形会出现球面像差和畸变,所以,必要时需要经常反转对照查看半球底部未做透镜效果的牙齿外形,以自行在大脑中进行病变结构正常外观的修订。
基于上述,该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均可使用常规照明、紫色激发光观察病变结构,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双组份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的胶合能力强,能够防止牙菌斑、牙结石的起层、剥脱;在包埋过程中,流动性好、粘度低的工作液可以充分浸渍牙面、牙剖面开窗区域的各个凹凸不平的结构。
甘油是学名“丙三醇”的透明有机物,具有强大的吸水性,具有极佳的牙齿粗燥面的渗透性。而常规病变牙牙齿结构,包括细菌感染或非细菌感染部分,如:牙本质小管、釉小柱,在风干后,都有大量的孔隙,而这些孔隙过去微小,ab水晶胶无法渗透。而甘油具有很好的渗透性,配合气体吹拂,让甘油均匀的渗透进入这些孔隙,可以较好的避免病变牙的各类病变结构和截断面牙标本风干后的粗燥面因空气存在而产生漫散射导致观察不清楚的问题。
同时,甘油和环氧树脂都是有机物,相容性较好。制作中不会产生起雾或产生气泡。
更近一步的,甘油和环氧树脂的折射率非常接近,不会产生额外的观察影像干扰。其两者的折射率都接近1.5,根据观察介质的数值孔径的公式,清晰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成正比,其观察清晰度要远高于空气介质。
同时,隔绝牙齿与空气接触,避免牙齿风化、发霉;隔离了灰尘、污物,牙齿外观一经包埋就不会发生氧化,使牙标本具有的表明结构保持长时间的清晰一致性。另外光滑的标本外表,可以使用含有酒精或氯己定消毒液的纱布反复消毒擦拭保存,保管者无需特殊的防护。总之,使用树脂包埋的标本,将标本封存在实心的透明树脂当中,隔绝外界的空气,使得标本能够长期保持原来的形态和颜色,同时避免有毒防腐剂对人体的伤害。
使用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可以清晰的观察绝大多数的牙齿病变:从宏观的牙齿结构到微观的细菌感染;从牙标本的体表平面到三维透视。这样的病变牙1标本观察,让原本计划丢弃销毁,富含宝贵病变结构的离体牙变身为无毒、无味且易于处理、维护,具有超清视野的病变结构可观察性的解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病变牙1的生态、形态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迅速的获得正确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半球透镜模型,其球面凸起部分的观察面放大约0.5-1倍,极大的方便观察。
本发明采用的浮雕包埋方式,满足手触摸观察。
实施例2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选取具有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和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的离体牙作为病变牙1,并对病变牙1进行浸泡清洗、漂白;
在S10中,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包括:牙周病的牙结石、牙菌斑;龋坏深龋、浅龋、窝沟点隙龋、表面脱矿感染;牙髓感染病;修复体粘结剂残留。
在S10中,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包括牙隐裂、牙裂、咬合面磨耗、氟斑牙、非龋坏的牙体缺损、畸形牙、继发牙本质、牙髓钙化、含充填物牙齿、修复冠牙齿。
在S10中,牙齿脱离身体后,勿挤压或擦拭牙齿,保持牙齿组织的清洁,使用双氧水浸泡去除血液、污物、粘液、食物,同时漂白,增加标本的清晰性。
还包括步骤S11,S11为:将清洗、漂白后的病变牙1放置在锥形发散光束的405nm激发光的照射中,根据其荧光表现,小心甄别并保存病变牙1表面附着的牙结石、牙菌斑、修复体的粘结剂残留、不良修复体、病变软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
S20、将病变牙1置入中性固化液进行蛋白质固化,固化时间为4h-6h;
在S20中,中性固化液优选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蛋白质固化,起到保留根面组织的组织形态结构,细胞内成分的功能。
S30、对病变牙1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至少一种形式进行处理,对病变牙1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开窗处理;
在S30中,病变牙1需要进行剖面开窗处置,针对根面牙结石、龋坏、牙髓坏死、粘结剂残留细菌感染病变结构,使用各类牙钻制备牙体组织,让牙结石、龋坏、牙髓腔、修复冠形成可直接观察的剖面,其形式包括:全剖面、半剖面、局部剖面,剖面角度包括:冠状、矢状、水平,或者是任意截断面。进一步的形式包括类似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多层切片。
在S30中,病变牙1需要进行剖面开窗处置,针对牙隐裂、牙裂、咬合面磨耗、氟斑牙、非龋性牙体缺损、畸形牙、髓室底根管口、继发牙本质、牙髓钙化、含充填物牙齿非细菌感染性病变结构,使用各类牙钻制备牙体组织,形成以上病变的可直接观察的剖面,其形式包括:切角、凹坑、穿洞、不规则剖面。
S40、将开窗处理后的病变牙1再次置入中性固化液中对牙本质小管、牙髓组织进行蛋白质固化,固化时间为4h-6h;
在S40中,中性固化液优选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S50、病变牙1固化后进行风干脱水,之后涂刷甘油,封闭牙齿表面脱水粗燥结构面,并用气体吹拂匀化。
S60、将病变牙1置入具有半球形腔的灌装模具内,向半球形腔注入环氧树脂ab水晶胶,将病变牙1包覆,凝固15h-24h取出;
在S60中,病变牙1标本灌装模具分为有小、中、大三个型号半球,半径分别为:小号:11-13mm;中号:13-15mm;大号:15-17mm。小号模具适用于乳牙;中号适用于成人恒牙;大号适用于修复连冠、种植牙连冠、颌骨粘连牙、牙龈瘤粘连牙、融合牙。如果特殊的三颗或以上的修复桥包括种植牙病变牙1标本,或者多层切片标本,也可以选择更大型的半球模具灌注制作。
病变牙1标本灌装模具采用PE材质的多颗半球矩阵排列组合,模具具有完美的半球型及光滑内壁,并可以轻易扭动脱模,支持一次标本制作约为10-30颗。
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组成的双组份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不污染环境,透明度高、硬度高、粘度低,成本低廉的优点。
S60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61,注入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灌注办球模型的1/2-3/4的高度,等待15h-24h凝固。
S62,在上述凝固环氧树脂的顶部置入已做好病理标本处置的病变牙1,其病变结构向下朝向球面,并尽可能居中水平放置,标本组织的边缘离球面2mm以上,如不满足此条件,可以更换大一号模具。根据摆放需要,可以借助预制的、同材料的环氧树脂碎块,辅助502胶水粘固帮助固定为水平倾斜角度的摆放。
S63,在已摆放好病变牙1的半球模具上,灌入ab水晶胶至模具半球边缘,等待15h-24h凝固。
病变牙1标本可完全包埋或半包埋,半包埋的病变牙1标本,其1/4-1/2的冠、根和粘附其上的牙结石、牙菌斑、残留粘结剂凸起于半球底部,形成类似浮雕的形式,不但可以近距离观察,也可以手指或探针接触,感受加强版的牙结石、牙菌斑的凸起感,模拟临床上的龈下牙结石探查的训练。
病变牙1标本可半包埋,如把牙冠、牙冠完全垂直于半球底做半包埋,这样的病变牙1标本,支持散射激发光束的背光检测深部龋坏、牙髓走形、龈下牙结石。
S64,观察已凝固的模型,比如:半球边缘的飞边是否过低或缺损,底部的是否有不良凸起或凹陷,决定是否需要额外再铺设环氧树脂做修补,或再次等待15h-24h小时凝固。
S65,凝固后的病变牙1标本采用扭动或轻敲模具盒的方式,取出病变牙1标本。
观察半球边缘的飞边,如有较不规整的飞边,使用剪刀修建并加以车针抛光,形成一个较为圆润的边缘。
S66,病变牙1标本制成后,进行再次观察并确定其分类和标本质量等级,建立总标本登记薄和分类登记薄,根据顺序进行登记,便于查对。
S66,制作并登记完成的病变牙1标本,收纳于PE材质的收纳盒中,并在盒盖上贴面标本标签或二维码。
常规一个标本一个收纳格,一个收纳盒可以容纳若干个到几十个标本格。
记录标本信息,包括:标本制作日期、制作者、病变分类、牙位、牙离体原因、收集过程、患者的病史、备注。
标本分类可以按年龄组分:儿童、成人、老人;或按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或按临床分科分:牙周、牙体牙髓、修复、种植牙,或是以上分类的组合。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其观察方法如下所述:
临床教学中,观测者佩戴隔绝190nm-540nm OD6的护目镜,或使用可以遮蔽蓝紫色电磁波的护目观察屏,使用可以锥形发散光束的405nm激发光的照射中,如专利号:2019111926976,专利名称一种辅助可视化牙周治疗的器械,以约30-60度的倾斜角投射进入半球透镜标本观察面。
临床教学中,选择形成锥形发散光束的405nm激发光照射细菌感染病变牙1,含有细菌的病变组织吸收紫色电磁波后,产生632nm的粉色荧光;牙体硬组织吸收紫色电磁波后,产生绿色荧光,牙齿表面的色素、健康牙髓,则没有荧光表现。
在本实施例中,405nm的紫色激光器是指:基于波长405nm的紫色激光笔,在激光笔的出光孔安装一个发散透镜头,发散透镜头常规制成金属小筒夹持玻璃发散透镜,并采用螺丝、卡扣或粘合固位。把原本常规直径为2~3mm的准直、高亮的激光,整形为喇叭型的发散次高亮光束,其亮度与照射距离成反比,光斑大小与照射距离成正比。学生采用持笔式近距离投照,光斑大小和亮度可控性较强,小臂和手腕则可以依靠于桌面,操控简单,不易疲劳,更不会有生理性颤动影响光斑的稳定性,满足标本牙观察的人体工程学。同时改装后的激光笔防跌落、防碰撞性能良好,符合教学环境要求。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405nm的紫色激光笔还可以是指:基于二极管激光器,在二极管激光器的发光部安装聚焦透镜,聚焦透镜通过螺丝固位距离,二极管激光器发出呈扁椭圆形的发散光束,长轴方向的散射角约为25度~35度,短轴角约为8~10度,然后通过聚焦透镜,整形为准直光束。不同的激光厂家有不同的透镜设计和制造工艺,近来不少厂家采用的工艺是二极管激光器和聚焦透镜分离或可分离模式。采用分离二极管激光器和透镜的设计,可以极大的减少热传导,增加激光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这个情况下,可以通过拆分并调节透镜的距离参数,获得喇叭形发散次高亮光束,其亮度与照射距离成反比,光斑大小与照射距离成正比。实践中,拆除聚焦透镜,直接采用二极管激光器的初始扁椭圆形光束投照病变牙标本也具有可实施性,但不规则的光斑,不完整的激光笔,可能会产生意外,所以不建议使用。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细菌感物会发出粉色荧光。如牙结石:常规的牙结石包括:条索、点、板块、层叠,或者是以上各类的组合,位置包括:牙面、牙颈部、根分叉处、根尖处;大块牙结石有不同的面,包括近、远中、根方的断面。而牙结石的断面,则可以观察到牙结石的细菌丰度的渐变性。牙结石的剖面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开窗,常规是龈上牙结石与牙面分界清晰,根面牙结石则牙结石与根面具有混合层,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观测者对两类牙结石去除的方式增加理解,包括:刮治器、超声洁牙机。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细菌感物会发出粉色荧光。如牙菌斑:口腔细菌的运动方式包括:流动、跳跃移动、分离、播种、滚动,其与口腔的各类粘蛋白、脱落上皮、食物残渣结合,形成了牙菌斑。牙菌斑的结构往往是不规则的云雾薄纱状。此类牙菌斑的覆盖范围包括牙冠、牙颈部、牙根,也包括其牙面上的牙结石、充填物补牙材料、修复冠、活动假牙。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观测者对牙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方式的理解,也为观测者理解合理选择去除牙菌斑的工具或方式增加认知:喷砂、抛光、超声荡洗或PMTC组合方式。单纯牙菌斑不需要做剖面开窗。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细菌感染物会发出粉色荧光。如龋坏:龋坏结构就感染而言,分为表层的细菌感染层和内层的非细菌感染层。这样的观察,不但看到龋坏的体表形态,更重要的是看到龋坏组织在牙体上进展的结构,包括:表层的细菌感染区、和内层的非细菌感染区。表层感染的龋坏也分为进展型和静止型,肉眼无法识别,而激光照射下,进展型龋坏表现为高强度的粉色荧光,而静止型龋坏,则粉色荧光微弱。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观测者对龋坏的理解,也为观测者理解并选择正确的以去除细菌感染组织为导向的龋坏治疗增加认知。龋坏牙标本需要做剖面开窗。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细菌感物会发出粉色荧光。如牙髓感染,牙髓感染分为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感染的组织可分为牙髓软组织感染和近牙髓软组织牙本质感染,感染区域包括牙髓腔和根管。标本制作时需要做剖面开窗:常规从牙冠部开始,先暴露一侧牙髓腔,然后在顺着牙髓腔的髓室底,在紫色激光的指示下,剖出根管的表面,揭开牙根表面,暴露1/3牙体组织即可。也可以从牙颈部水平剖开,这样可以观察髓室项的的整体感染情况,以及髓室底和根管口的感染情况。或者以上两种方式的组合。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牙髓感染的理解,为如何做好根管治疗增加认知。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细菌感物会发出粉色荧光。如粘结剂残留,常规的修复冠、修复连冠/连桥,种植牙修复冠、种植牙修复连冠/连桥,往往采用粘结剂粘固基牙/种植基台和修复冠,这样的连接部位与牙龈软组织接触,极易细菌感染,并导致牙周炎。天然基牙的粘结剂细菌感染,长时间作用后,会逐步浸入修复冠内部,侵袭所有粘结剂,以及基牙牙本质,最终导致修复冠松的脱落。而种植牙的感染细菌,则往往顺着种植体螺纹进入种植体颈部,产生种植体周围炎,并最终导致种植体脱落。天然牙与修复冠的粘结剂感染标本可以采用部分牙冠揭开的方式,观察感染细菌感染范围和形式。这样的标本较易获得。种植牙的感染标本,往往只能获得种植体、基台、修复冠的标本,很难获得种植体与牙槽骨、种植体牙龈袖口整体的病变标本。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修复/种植冠桥的粘结剂残留理解,为如何做好粘结剂残留导致的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增加认知。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非细菌感染物会发出绿色荧光。如牙釉质病变,牙釉质的病变有牙釉质表面脱矿、氟斑牙、染色、磨耗、牙隐裂、牙裂,这些结构改变,都会导致其绿色荧光反应的显著变化。如磨耗的牙釉质表层的荧光亮度显著低于其底部,牙隐裂则表现为一条垂直于牙面和牙本质的灰褐色非荧光条纹。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牙釉质病变的认知。牙釉质观察,需要做剖面开窗。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非细菌感染物会发出绿色荧光。如牙本质病变,牙本质的荧光表现与牙釉质相比,其明度略低,可以显著区分原生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同时,牙髓腔底部的根管开口处,是没有荧光的深色,在牙本质的绿色荧光上显著反差,很容易观察。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牙本质病变、如何观察髓室底根管口的认知。牙本质观察,需要做剖面开窗。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非细菌感染物会发出绿色荧光。如牙髓病变,很多老人,其牙髓受各类外界激惹,产生的应激反应后根管钙化闭锁,其钙化的牙髓产生的荧光透明性类似牙釉质。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牙髓钙化闭锁病变的认知,为将来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根管治疗打下知识基础。牙髓病变观察,需要做剖面开窗制备。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看到病变牙1标本中的非细菌感染物会发出绿色荧光。如:补牙充填体,不同的补牙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或有荧光或没有。陈旧性的充填体都有老化现象,产生边缘裂隙。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补牙技术和补牙材料的认知。充填体病变观察,需要沿充填体边缘做一侧的剖面开窗。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同时观察细菌感染病变和非细菌感染病变。如:牙结石、牙菌斑、龋坏、牙髓坏死、牙釉质病变、牙本质病变、牙髓钙化,这些病变往往是连贯合并发生的,并在同一牙齿上表现出来多个症状。这个情况下,开窗设计主要从牙齿的近远中方向做居中纵向剖面,在剖面上,从外到内,可以依次到牙釉质、牙釉质磨耗、牙隐裂、牙釉质小龋坏,原发牙本质、继发牙本质、牙本质龋坏常规与牙釉质龋坏贯通,牙髓腔感染感染的牙髓腔又分为单纯根管内软组织感染,牙髓软组织和牙本质联合感染,牙髓腔闭锁牙髓长期受激惹,导致牙髓腔的应激反应增生,最终根管闭锁。也可以看到牙体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常规认为剖面为病变主要展示侧。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疾病的彼此因果关系增加认知,为口腔的全科治疗增加理解。
观测者选择佩戴隔绝600-660nm达OD2.5的护目观察镜,或部分遮蔽红色电磁波的护目观察屏,如专利号ZL20171038925.2、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牙冠背光散射检查的器械,从半球透镜的底面中心位置做背光辐射。同时背光的激光器头部配有弹性材料的遮光杯罩,减少红色激光的散射,降低观察的干扰。
红色激光背光观察的病变牙1标本,需要较为严格的甄选:如表面无明显龋洞的深部牙本质龋坏,宽大牙髓腔的牙髓坏死必须剔除牙髓腔闭锁的病变牙1,粘连牙龈软组织并附着龈下牙结石,与此同时,其去净牙面上的其余牙结石、牙菌斑、以及附着牙周膜,减少光影干扰。同时在标本制作前检验其红色激光观察效果,如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牙钻打薄牙体,牙髓染色,人造牙龈瓣方式加以优化。作为优选,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观察到红色激光穿透牙齿组织后的暗斑纹,产生暗斑纹的原因主要为:黑色素、血红素口腔组织对红色电磁波具有较高的吸收率,而水、羟基磷灰石口腔组织的吸收率较低,两者之间的吸收率平均差距约100-10000倍。与此同时,组织的结构排列也会造成一定的暗斑纹,如:牙釉质的晶体柱状结构的红色电磁波穿透率较高,而龋坏脱矿后产生皮革样杂乱组织,则透过率低下。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具有三维效果的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腔,牙体内龋坏病变结构。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牙髓腔、根管系统、深部龋坏的认知。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富含黑色素的牙体内龋坏。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龋坏的认知。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牙龈瓣覆盖的富含黑色素的龈下牙结石。
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龈下牙结石和牙周刮治需要的认知。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观察剖面开窗制备的病变牙1标本,通过常规照明激光荧光技术和激光背光透视技术组合观察。这样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从标本的体表平面到三维透视的理解。
观测者透过护目镜或护目观察屏,可以看到隐蔽的牙齿病变结构。如:小龋坏、牙髓腔根管走形。我们常规使用激光器的405nm发散光束,以垂直投射进入半球透镜标本的底面做备光投照,可以看到咬合面牙釉质窝沟点隙龋,包括开窗和未被开窗部分,呈现口小肚大的形态;剖面开窗不能完全揭开牙髓腔,通过上述观察方式,可以清晰的看清所有牙髓腔,包括髓室和根管的边界。其作用原理是,天然牙牙体吸收405nm的电磁波产生黄绿色荧光,并向前透射,但龋坏组织和牙髓组织在黄绿色电磁波中,产生阻射作用,形成暗影。这样直观观察,产生立体透视观察病变结构的效果。
临床教学结束后,使用浸泡酒精/氯己定消毒液纱布轻轻擦拭病变牙1标本,并再次原位收纳保存,并作标本使用登记记录。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变牙(1)和由内至外依次覆盖在病变牙(1)表面的甘油层和超清环氧树脂ab水晶胶体(2),所述病变牙(1)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处理,所述病变牙(1)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经过开窗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呈半球型结构。
3.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选取具有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和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的离体牙作为病变牙(1),并对病变牙(1)进行浸泡清洗、漂白;
S20、将病变牙(1)置入中性固化液进行蛋白质固化,固化时间为4h-6h;
S30、对病变牙(1)的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中至少一种形式进行处理,对病变牙(1)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结构进行开窗处理;
S40、病变牙(1)固化后进行风干脱水,之后涂覆甘油并风干涂覆的甘油,至病变牙表面无漫反射的白垩色;
S50、病变牙(1)固化后进行风干脱水,之后涂刷甘油,封闭牙齿表面脱水粗燥结构面,并用气体吹拂,目的是增加甘油的渗透和均匀性,同时降低表面多余甘油残留;
S60、将病变牙(1)置入具有半球形腔的灌装模具内,向半球形腔注入环氧树脂ab水晶胶,将病变牙(1)包覆,凝固15h-24h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中,对病变牙(1)进行清洗的液体为双氧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0、S40中所采用的中性固化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液。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11,所述S11为:将清洗、漂白后的病变牙(1)放置在锥形发散光束的405nm激发光的照射中,根据其荧光表现,小心甄别并保存病变牙(1)表面附着的牙结石、牙菌斑、修复体的粘结剂残留、不良修复体、病变软组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中,所述全剖面、半剖面以及局部剖面的角度为冠状、矢状、水平或任意截断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中,所述开窗处理包括切角、凹坑、穿洞以及不规则剖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中,所述病变牙(1)的细菌感染型病变包括牙周病的牙菌斑、牙结石、龋坏、牙髓坏死和粘结剂残留。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中,所述病变牙(1)的非细菌感染型病变包括牙隐裂、牙裂、咬合面磨耗、氟斑牙、非龋坏的牙体缺损、畸形牙、继发牙本质、牙髓钙化、含充填物牙齿、修复冠牙齿。
CN202111256957.9A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888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6957.9A CN113888943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6957.9A CN113888943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8943A true CN113888943A (zh) 2022-01-04
CN113888943B CN113888943B (zh) 2023-07-28

Family

ID=7901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6957.9A Active CN113888943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894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2126A1 (en) * 2001-04-16 2003-01-30 Wolfgang Buchalla Luminescence assisted caries excavation
CN105494311A (zh) * 2015-12-21 2016-04-20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一种动物标本防腐防蛀剂及其应用
CN107258764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大连海洋大学 软骨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
CN109411095A (zh) * 2018-10-10 2019-03-01 谢妮娜 数字乳牙结构剖析方法及病理分析系统
CN211578207U (zh) * 2019-12-13 2020-09-25 付力 一种龋病牙体模型
CN113288023A (zh) * 2021-04-30 2021-08-24 傅建华 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22126A1 (en) * 2001-04-16 2003-01-30 Wolfgang Buchalla Luminescence assisted caries excavation
CN105494311A (zh) * 2015-12-21 2016-04-20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一种动物标本防腐防蛀剂及其应用
CN107258764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大连海洋大学 软骨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
CN109411095A (zh) * 2018-10-10 2019-03-01 谢妮娜 数字乳牙结构剖析方法及病理分析系统
CN211578207U (zh) * 2019-12-13 2020-09-25 付力 一种龋病牙体模型
CN113288023A (zh) * 2021-04-30 2021-08-24 傅建华 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景霞: "牙齿组织学切片制作改良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8943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delhoff et al. Anterior restora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ceramic veneers.
Walls et al. Crowns and other extra-coronal restorations: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Mjor et al. Failure, repair, refurbishing and longevity of restorations
Inokoshi et al. Opacity and color changes of tooth-colored restorative materials
Burke From extension for prevention to prevention of extension:(minimal intervention dentistry)
Kielbassa et al. External and internal resin infiltration of natural proximal subsurface caries lesions: A valuabl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nal tunnel restoration.
Kaisarly et al. Shrinkage vectors of a flowable composite in artificial cavity models with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Ceramic and Teflon
Klein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tooth-colored restorations: evaluation of a novel handpiece using the fluorescence-aide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FIT)
Naumova et al. Marginal quality of ceramic inlays after three different instrumental cavity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proximal boxes
CN113288023A (zh) 一种穿戴式口腔病变组织观察器械
CN113888943B (zh) 一种超清视野的病变牙标本及其的制备方法
Terry et al. Selection defines design
Torres et al. Composite restoration on anterior teeth
Ho et al. Porcelain veneers: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optimal aesthetics
Zapater Pierre et al. In Vitro Comparison of Microleakage, Marginal Fit, and Cement Thickness of Conventional and Prepless Lithium Disilicate Veneers.
Chaidarun Evaluation of voids in class II restorations restored with bulk-fill and conventional nanohybrid resin composite
Wolf et al. White-opaque flowable composite liner as a depth marker in composite restorations prevents tooth substance loss in filling remov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in vitro study
Dereli et al. Microleakage of composite and porcelain laminate restorations: an in vitro study
RU2751013C1 (ru) Способ эстетической реставрации зубов
Gray et al.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operative dentistry
Khayat The effect of denture cleansers on the mechan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3D printed and heat-polymerized dentures
Walls New froNtiers iN deNtal techNology: aN overview
Lim Comparative stud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omposite veneers in terms of marginal gap and microleakage/Lim Yee Ping
Krishnan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Microleakage Between 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 Flowable Composite and Cention-N in Class V Restoration
Garg et al. Minimal Invasive Dentistry-A Comprehensive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