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8182A -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8182A
CN113888182A CN202111243668.5A CN202111243668A CN113888182A CN 113888182 A CN113888182 A CN 113888182A CN 202111243668 A CN202111243668 A CN 202111243668A CN 113888182 A CN113888182 A CN 113888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tegy
policy
risk detection
risk
visu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36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莹
黄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36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81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8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81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6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involving fraud or risk level assessment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3Credit; Loans; Process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Description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文件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交易欺诈案件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交易欺诈的发生,人们开始从技术层面进行突破,通过技术手段构建检测体系,并基于该检测体系对交易进行检测处理,以防止交易欺诈。然而,当前的检测体系通常是与检测方式对应的大段的程序代码,不仅存在管理和维护困难的问题,而且容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当任意代码句式有误时,可能会导致整个检测体系的瘫痪。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生成模块,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所述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该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该装置还包括构建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该设备还包括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该设备还包括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五种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六种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第七种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文件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以下简称为构建装置)执行;该构建装置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还可以设置于服务端。其中,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便携式笔记本等;服务端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具体的,构建装置可以提供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界面,该构建界面中可以包括可视化空间的生成模块、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部署模块等可供用户操作的多个模块。相应的,构建装置响应于用户对可视化空间的生成模块的触发操作,根据确定的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以及待生成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其中,业务可以是一笔交易,例如资金、积分、虚拟货币等的资源转移交易;业务还可以是服务获取业务,例如开户服务业务、信贷服务业务等。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以是用户类型维度的用户类型信息、业务类型维度的业务类型信息、地域维度的地域信息等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且第一维度信息与第二维度信息不同,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策略容器的层级为策略容器在基于其所构建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所处的层级,例如该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包括5个层级,某个策略容器的层级为第3个层级。对应到三维坐标系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可以对应于横轴,第二维度可以对应于纵轴,第三维度可以对应于竖轴;或者,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可以对应于纵轴,第二维度可以对应于横轴,第三维度可以对应于竖轴;第三参数可以是竖坐标。
步骤S104,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具体的,基于用户对构建界面中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部署模块的触发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其中,不同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是相同的立体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立体结构。
步骤S106,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所构建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该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用于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
以资金转移的被动欺诈为例进行说明,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资金转移的风控处理时,通常是基于以下两种单层的风控策略进行:第一种是不限定收款方的通用策略,第二种是限定收款方的专项策略。对于第一种通用策略而言,由于为了确保准确性,通常对风险行为的刻画非常严苛,因此覆盖率不足;而若优先考虑覆盖率,由于不同行业用户的收款形式和交易频次不同,因而无法保障准确率。对于第二种专项策略而言,通常会细致的刻画风险行为,因此准确率较高;但是对于欺诈方而言,由于欺诈成功率不高,因而会快速转移到另一个商户;而逐个上线针对每个商户的专项策略,势必会导致欺诈方四处流窜,反而增大了防控难度,并且需要打扰到更多的商户才能实现防控。基于此,本说明书中基于多个策略容器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仅实现了多方面的风险刻画,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率,而且极大的提升了覆盖率。需要指出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仅可应用于被动欺诈的风险检测,还可以应用于如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技术风险等方面的风险检测。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并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此,基于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不仅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而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部署,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并基于该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生成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具体的,如图2所示,步骤S1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2-2至步骤S102-8:
步骤S102-2,根据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确定用于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
其中,第一参数可以是可视化空间在三维坐标系中横轴上的坐标信息。可选地,构建装置基于用户的配置操作,获取用户配置的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对应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或者,构建装置基于用户的配置操作,获取用户输配置的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每个第一维度信息的第四参数,根据第四参数确定对应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其中,第四参数为每个第一维度信息在三维坐标系中横轴上的坐标信息。或者,获取预设的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一维度信息对应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对于第一参数的确定方式,本说明书中不做具体下定,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步骤S102-4,根据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二维度信息,确定可视化空间的第二维度的第二参数;
其中,第二参数可以是可视化空间在三维坐标系中纵轴上的坐标信息。确定第二参数的过程与前述确定第一参数的过程相同,可参见前述相关描述,重复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102-6,根据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具体的,将第一维度信息作为横轴,将第二维度信息作为纵轴;根据第一参数确定横轴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并确定第一长度的切分点;根据第二参数确定纵轴方向上的第二长度,并确定第二长度的切分点;根据第一维度信息、第二维度信息、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切分点、第二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切分点,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其中,每个单元格对应一个第一维度信息和一个第二维度信息,不同行或列的单元格之间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一步的,确定第一长度的切分点可以包括:当获取到用户配置的每个第一维度信息的第四参数时,将第四参数对应的点确定为第一长度的切分点;当未获取到用户配置的每个第一维度信息的第四参数时,可以获取预设的切分点的坐标信息;或者当各单元格的大小相同时,根据第一长度和第一维度信息的数量,确定第一长度的切分点。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第一维度信息作为纵轴,将第二维度信息作为横轴,并按照相同的方式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以各单元格的大小均相同,以及将用户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一维度信息,将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二维度信息,将第一维度信息作为横轴,将第二维度信息作为纵轴,第一维度信息包括学生、宝妈、宅男、猥琐男、小孩,第二维度信息包括旅游、民生、泛娱乐、游戏、消费电子为例,生成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步骤S102-8,根据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确定的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其中,第三参数可以是可视化空间在三维坐标系中竖轴上的坐标信息。确定第三参数的过程与前述确定第一参数的过程相同,可参见前述相关描述,重复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需求,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部署模块中包括多个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并基于该模板组件生成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具体的,如图4所示,步骤S1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4-2和步骤S104-4:
步骤S104-2,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相应的模板组件的可视化对象,作为策略容器的初始的可视化对象;
其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可以是对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进行以下任意操作:单击、双击、拖拽、长按等。
步骤S104-4,基于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生成调整后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具体的,基于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上的配置操作,相应调整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的映射范围;和/或,基于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层级配置操作,相应调整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配置操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步骤S104-4还可以包括:基于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预定操作,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与预定操作相对应的调整处理;其中,预定操作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任一维度方向上的移动、拉伸和缩减操作;
和/或,
基于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参数配置操作,根据配置的参数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处理。其中,参数配置操作,包括坐标配置操作、颜色配置操作、透明度配置操作等。
由此,通过提供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的对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配置操作,从而生成相应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为了明确风险检测过程中,待检测的业务数据在各策略容器之间的传递路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4-6:
步骤S104-6,基于对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连接配置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对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层级连接;其中,层级连接表征策略容器之间的数据传递途径,层级连接的连接点表征策略容器的数据传递接口;
与步骤S104-6对应的,如图5所示,步骤S106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6-2至步骤S106-6:
步骤S106-2,根据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
具体的,确定策略容器在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对应的至少一个单元格;根据该单元格对应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根据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
为了实现业务数据的风险检测处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之后,还可以包括:获取多个历史业务的历史业务数据;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
具体而言,考虑到一些欺诈行为通常是针对某个行业以及某个用户群体的,例如欺诈方会潜入学校兼职群寻找潜在的受害者,诈骗方式为兼职刷单。但是在校大学生一般消费能力不强,所以诈骗方会为其开发配套的产品,即定制合适的收款商户和商品,如某银行的加油卡充值等,且每单1000元,以适合学生群体。但这种手法在其他人群,如白领、小孩等则不常见。又如,登录欺诈方商城账号企业代付类刷单,集中在宝妈群体及消费电子行业等。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从某个行业类型维度和某个用户类型维度上制定专项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至少一个映射信息中的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险约束条件,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策略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策略容器。相应的,前述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可以包括:
从获取的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同时与第一目标用户类型和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根据预设方式基于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一风险因子;根据第一风险因子生成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一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相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中。
以指定风险为被动欺诈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某个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第一目标用户类型信息为学生、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民生,则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业务相关用户为学生、且业务所属行业为民生的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并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一风险因子,根据第一风险因子生成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一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中。其中,第一风险因子可以包括消费金额范围、交易时间范围、交易方式、收款账户信息等。
由于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即专项策略)是细分到用户类型和行业类型,因此,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通常不需要过多,即可准确的锁定被动欺诈,例如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为5个以内。
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欺诈行为是不限制于某个用户群体的,即不受限于用户类型。例如,游戏行业中,欺诈方通常会引导受害者以小额多笔的方式进行充值,以此来规避针对大额突变类策略的稽核,如200元一笔,支付30笔等。这类交易形式的被动欺诈通常是不限制于某个用户群体的。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不限定用户类型,从某个行业类型维度上制定行业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至少一个映射信息包括的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险约束条件,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策略容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策略容器。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表征各用户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当第二风险约束条件不包括第一信息时,默认是各用户类型信息。相应的,前述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可以包括:
根据确定的每个第二风险约束条件,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与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根据预设方式基于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二风险因子;根据第二风险因子生成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二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相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中。
例如,指定风险为被动欺诈,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游戏行业,则根据第二风险约束条件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属于游戏行业的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并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二风险因子,根据第二风险因子生成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二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中。其中,第二风险因子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由于第二风险策略(即行业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因此第二风险因子的数量要多于前述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例如可以为6-10个。
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春节期间,由于小孩放假在家,会有很多时间混迹于各种社群。欺诈方一般借此时机,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等为由,引导小孩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付款操作。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各行业类型和各用户类型的维度上制定通用策略,其相比于前述第二风险检测策略的覆盖范围更广。具体的,前述根据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映射信息所对应的各用户类型信息和各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三风险约束条件,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包括表征各用户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和表征各行业类型信息的第二信息;策略容器包括第三策略容器。相应的,前述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可以包括:
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三风险因子;根据第三风险因子生成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三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三策略容器中。
以指定风险为被动欺诈为例,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三风险因子,根据第三风险因子生成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三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三策略容器中。进一步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第一信息为00,第二信息为11等。
由于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即通用策略)不受限于行业类型和用户类型,因此第三风险因子的数量会更多,如至少10个等。在上述示例的引导小孩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付款操作的欺诈交易中,可以结合人脸识别预测年龄的方式,对支付方(即小孩)的年龄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年龄与支付账户的持有人(父母)的年龄进行匹配。相应的,第三风险因子可以包括支付方年龄与支付账户的持有人的年龄不匹配等。第三风险因子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当指定风险为主动欺诈和被动欺诈时,第三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历史上发生过欺诈风险的收款账户的账户信息等,以此来防止针对无风险或极低风险商户的误稽核。
进一步的,考虑到交易欺诈案件中,欺诈方往往是在其所在地IP或其租用的服务器所在地IP下创建交易订单,并将支付链接包装成二维码等形式发送给受害者进行支付,该欺诈方式也是不受限于用户类型和行业类型。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各行业类型维度和各用户类型维度上制定名单类的特殊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映射信息所对应的各用户类型信息和各行业类型信息,以及名单类型信息确定为第四风险约束条件;或者,将名单类型信息确定为第四风险约束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当第四风险约束条件中没有表征用户类型和行业类型的相关信息时,默认是各用户类型和各行业类型。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四风险约束条件,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名单类型信息:策略容器包括第四策略容器。相应的,前述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可以包括:
根据确定的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第四策略容器;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指定风险且与名单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四策略容器中。
例如,指定风险为被动欺诈,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名单类型信息为IP地址,构建装置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被动欺诈风险的IP地址,并将确定的IP地址作为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四策略容器中。又如,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名单类型信息为收款账户,构建装置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被动欺诈风险的收款账户信息,并将确定的收款账户信息作为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四策略容器中。
通过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能够快速的基于“名单”检测出欺诈风险,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考虑到存在一些欺诈案件,是不会在某个行业以及某个用户群体中发生,例如,裸聊录屏威胁猥琐男案件,通常不会在旅游票务类行业上产生资损。因此,为了防止误稽核,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制定全局策略,以从全局对相应的业务进行放行。具体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五风险约束条件,第五风险约束条件包括表征筛选不存在指定风险的业务所对应的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的筛选信息;相应的,前述基于该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可以包括:
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筛选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根据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五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五策略容器中。
例如,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筛选的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包括猥琐男,其对应的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旅游行业,则根据猥琐男和旅游行业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五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五策略容器中。
通过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能够在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业务数据与该第五风险检测策略相匹配时,直接进行放行处理,而无需在基于其他风险检测策略再次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因此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策略。
以上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所包括的各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的生成方式,由于不同类型的策略容器之间的风险检测策略所符合的风险约束条件均不同,因此,实现了多方面的风险刻画,不仅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率,而且极大的提升了覆盖率。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策略容器不限为上述策略容器,风险检测策略也不限为上述风险检测策略,其均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将各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相应的策略容器中之后,当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业务数据基于层级连接的连接点所对应的数据传递接口,传递至相应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时,即可基于相应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
步骤S106-4,确定多个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
具体的,当步骤S104-4中获取到用户配置的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的层级时,将获取到的层级确定为相应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当步骤S104-4中未获取到用户配置的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的层级时,构建装置根据获取的各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的策略属性信息,确定相应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策略属性信息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策略属性信息可以是风险检测策略的适用范围信息和/或优先级信息,例如适用范围越大,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上的层级,适用范围越小,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下的层级;又如,优先级越高,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上的层级,优先级越低,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下的层级等。策略属性信息可以由用户配置,可以预设在构建装置中。
步骤S106-6,根据确定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层级和风险约束条件,以及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之间的层级连接,对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以形成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具体的,根据确定的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在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所包括的多个单元格中对应的目标单元格;将目标单元格和策略容器的层级在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位置确定为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层级连接确定部署顺序,按照该部署顺序根据确定的排布位置,依次将相应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部署于相应的位置;并在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均部署完成之后,进行打包或编译等处理,形成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用于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策略容器的层级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例如,策略容器的层级越高,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越高;或者,策略容器的层级越高,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越低;策略容器的层级与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基于图3所示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即专项策略)是细分到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因此,第一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各单元格。由于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即行业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维度,因此,第二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采用对应于某个行业类型并覆盖所有用户类型的、从左向右贯穿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形式,即可对应于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某个行业类型信息所对应的各单元格。由于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即通用策略)不受限于行业类型维度和用户类型维度,因此第三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是覆盖所有行业类型维度和所有用户类型维度的、贯穿整个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形式,即对应于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各单元格。由于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名单类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且是如IP地址、收款账户等名单类型的策略,因此,第四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没有规整的对应关系,即无需完全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中的单元格。由于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即全局策略)可以刻画到具体的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并且符合第五风险检测策略的业务数据从全局是放行的,因此,第五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单元格,且在第一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至第三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基础上进行镂空雕刻。
以确定的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低到高的排序为:第一策略容器的层级<第二策略容器的层级<第三策略容器的层级<第四策略容器的层级<第五策略容器的层级;确定的部署顺序包括按照层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部署,对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的过程如图6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图6仅用于示意而不用于限定,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具体形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并且图6中并未在每个阶段中均示出可视化空间;此外,由于同一层级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能有多个,不便于将每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部署过程一一进行图示,因此图6中仅示出了层级变化。
进一步的,为了更直观的体现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及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之间的层级连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图6中包括第一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至第五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结构,确定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业务的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欺诈方的欺诈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为了保障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有效性,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步骤S10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8:
步骤S108,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其中,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可以包括:根据预设规则检测各业务的业务模式是否发生改变,若是,则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若否,则确定不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或者,若获取到管理员或指定设备发送的容器调整指令,则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对于容器调整条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本说明书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在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之后,即可基于该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相应的,步骤S10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和步骤S112:
步骤S110,若获取到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则基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得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
具体的,按照预设的匹配策略,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确定首次对业务数据进行匹配处理的策略容器,将业务数据输入确定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将业务数据与相应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进行匹配处理;若根据匹配结果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输出风险检测结果信息;若根据匹配结果不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根据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之间的层级连接,逐层将业务数据输入对应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匹配处理;直至根据匹配结果能够确定风险检测结果,或者业务数据经终层级的策略容器匹配处理后得到终层级匹配结果,根据该终层级匹配结果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其中,业务数据在终层级以外的当前层级的策略容器进行匹配处理后,若根据匹配结果不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根据层级连接,将业务数据输入当前层级的下一层级对应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匹配处理。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确定风险检测处理所对应的策略容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前述基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可以包括:
通过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各层的策略容器,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以及,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区别显示当前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和/或,区别显示当前进行数据传递的策略容器之间的层级连接的可视化对象。
其中,区别显示的方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颜色变化、线条加粗等。
步骤S112,根据风险检测结果信息,对目标业务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由于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各层级之间的风险检测策略所符合的风险约束条件均不同,实现了多方面的风险刻画;因此,基于该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率。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并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此,基于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不仅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而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对应上述描述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图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执行;该构建装置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还也可以设置于服务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便携式笔记本等;服务端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还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其中,风险约束条件是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所需符合的条件,风险约束条件的具体内容可参见后文中的相关描述。业务可以是一笔交易,例如资金、积分、虚拟货币等的资源转移交易;业务还可以是服务获取业务,例如开户服务业务、信贷服务业务等。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以是用户类型维度的用户类型信息、业务类型维度的业务类型信息、地域维度的地域信息等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且第一维度信息与第二维度信息不同,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步骤S204,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具体的,针对每个策略容器,确定策略容器的层级,并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策略容器对应的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其中,策略容器的层级为策略容器在基于其所构建的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所处的层级,例如该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包括5个层级,某个策略容器的层级为第3个层级。确定策略容器的层级可以包括:基于用户对策略容器的层级的配置操作,将获取的用户配置的层级确定为策略容器的层级。或者,根据各风险检测策略的策略属性信息确定相应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策略属性信息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策略属性信息可以是风险检测策略的适用范围信息和/或优先级信息,例如适用范围越大,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上的层级,适用范围越小,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下的层级;又如,优先级越高,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上的层级,优先级越低,则确定的层级是位于越下的层级等。
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用于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策略容器的层级可以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例如,策略容器的层级越高,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越高;或者,策略容器的层级越高,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越低;策略容器的层级与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步骤S206,根据各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由此,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并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预先确定各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步骤S202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0-2至步骤S200-6:
步骤S200-2,在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上,划分各策略容器在每个维度信息上所对应的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业务相关的用户类型维度上,划分各策略容器所对应的用户类型信息;以及,在业务相关的行业类型维度上,划分各策略容器所对应的行业类型信息。其中,用户类型信息可以包括学生、宝妈、老人、白领、宅男等;行业类型信息可以包括消费电子、游戏、泛娱乐、旅游等;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维度信息不限于上述用户类型信息,第二维度也不限于上述行业类型信息,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步骤S200-4,根据划分出的各策略容器在每个维度信息上所对应的信息,确定各策略容器的第一维度信息与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
具体的,根据划分出的各策略容器的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确定各策略容器的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的映射信息。其中,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的映射信息可以包括学生-消费电子行业、学生-游戏行业、学生-泛娱乐行业、学生-旅游行业、宝妈-消费电子行业、宝妈-游戏行业、宝妈-泛娱乐行业等任意用户类型信息与任意行业类型信息的映射信息。
步骤S200-6,根据策略容器的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
本步骤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后文的相关描述。
考虑到历史业务数据通常能够反应出构成指定风险的风险因子,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步骤S2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2-2和步骤S202-4:
步骤S202-2,获取多个业务的历史业务数据;
可选地,接收用户导入的多个业务的历史业务数据;或者,根据预设的访问接口从相应业务提供方的业务数据库中获取相应业务的历史业务数据。为了提升风险监测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本说明书中的多个业务可以是多个涉及不同行业类型和不同用户类型的业务,例如消费电子行业、游戏行业、泛娱乐行业、旅游行业等;涉及的用户类型可以包括学生、宝妈、老人、白领、宅男等。
步骤S202-4,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生成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
具体的,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的风险检测策略,将生成的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生成的与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策略容器中。其中,策略生成模型的训练过程,可以参考现有的模型训练方式,对此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详述。
考虑到一些欺诈行为通常是针对某个行业以及某个用户群体的,例如欺诈方会潜入学校兼职群寻找潜在的受害者,诈骗方式为兼职刷单。但是在校大学生一般消费能力不强,所以诈骗方会为其开发配套的产品,即定制合适的收款商户和商品,如某银行的加油卡充值等,且每单1000元,以适合学生群体。但这种手法在其他人群,如白领、小孩等则不常见。又如,登录欺诈方商城账号企业代付类刷单,集中在宝妈群体及消费电子行业等。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从某个行业类型维度和某个用户类型维度上制定专项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策略容器的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至少一个映射信息中的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险约束条件,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相应的,步骤S202-4可以包括:
根据预先确定的每个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创建对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从获取的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同时与目标用户类型和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根据预设方式基于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一风险因子;根据第一风险因子生成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一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中。
以指定风险为被动欺诈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某个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第一目标用户类型信息为学生、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民生,则根据第一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相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以及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业务相关用户为学生、且业务所属行业为民生的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并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第一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一风险因子,根据第一风险因子生成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一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一策略容器中。其中,第一风险因子可以包括消费金额范围、交易时间范围、交易方式、收款账户信息等。
由于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即专项策略)是细分到用户类型和行业类型,因此,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通常不需要过多,即可准确的锁定被动欺诈,例如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为5个以内。
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欺诈行为是不限制于某个用户群体的,即不受限于用户类型。例如,游戏行业中,欺诈方通常会引导受害者以小额多笔的方式进行充值,以此来规避针对大额突变类策略的稽核,如200元一笔,支付30笔等。这类交易形式的被动欺诈通常是不限制于某个用户群体的。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不限定用户类型,从某个行业类型维度上制定行业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策略容器的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至少一个映射信息包括的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险约束条件,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表征各用户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当第二风险约束条件不包括第一信息时,默认是各用户类型信息。相应的,步骤S202-4可以包括:
根据预先确定的每个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创建对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与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根据预设方式基于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二风险因子;根据第二风险因子生成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二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中。
例如,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第二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游戏行业,则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根据第二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相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以及从历史业务数据中筛选属于游戏行业的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并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第二目标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二风险因子,根据第二风险因子生成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二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第二策略容器中。其中,第二风险因子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由于第二风险策略(即行业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因此第二风险因子的数量要多于前述第一风险因子的数量,例如可以为6-10个。
进一步的,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春节期间,由于小孩放假在家,会有很多时间混迹于各种社群。欺诈方一般借此时机,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等为由,引导小孩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付款操作。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各行业类型和各用户类型的维度上制定通用策略,其相比于前述第二风险检测策略的覆盖范围更广。具体的,前述根据策略容器的多维度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映射信息所对应的各用户类型信息和各行业类型信息确定为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三风险约束条件,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包括表征各用户类型信息的第一信息和表征各行业类型信息的第二信息:相应的,步骤S202-4可以包括:
根据确定的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第三策略容器;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指定风险的第三风险因子;根据第三风险因子生成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三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三策略容器中。
具体的,根据第三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第三策略容器;以及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构成被动欺诈的第三风险因子,根据第三风险因子生成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三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三策略容器中。进一步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第一信息为00,第二信息为11等。
由于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即通用策略)不受限于行业类型和用户类型,因此第三风险因子的数量会更多,如至少10个等。在上述示例的引导小孩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付款操作的欺诈交易中,可以结合人脸识别预测年龄的方式,对支付方(即小孩)的年龄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年龄与支付账户的持有人(父母)的年龄进行匹配。相应的,第三风险因子可以包括支付方年龄与支付账户的持有人的年龄不匹配等。第三风险因子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当指定风险为主动欺诈和被动欺诈时,第三风险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历史上发生过欺诈风险的收款账户的账户信息等,以此来防止针对无风险或极低风险商户的误稽核。
进一步的,考虑到交易欺诈案件中,欺诈方往往是在其所在地IP或其租用的服务器所在地IP下创建交易订单,并将支付链接包装成二维码等形式发送给受害者进行支付,该欺诈方式也是不受限于用户类型和行业类型。基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从各行业类型维度和各用户类型维度上制定名单类的特殊策略。具体的,前述根据策略容器的多维度映射信息,确定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将映射信息所对应的各用户类型信息和各行业类型信息,以及名单类型信息确定为第四风险约束条件;或者,将名单类型信息确定为第四风险约束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当第四风险约束条件中没有表征用户类型信息和行业类型信息的相关信息时,默认是各用户类型信息和各行业类型信息。即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四风险约束条件,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名单类型信息:相应的,步骤S202-4可以包括:
根据确定的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创建第四策略容器;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指定风险且与名单类型信息相匹配的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四策略容器中。
例如,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名单类型信息为IP地址,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根据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创建对应的第四策略容器;以及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被动欺诈风险的IP地址,并将确定的IP地址作为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四策略容器中。又如,第四风险约束条件包括的名单类型信息为收款账户,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确定存在被动欺诈风险的收款账户信息,并将确定的收款账户信息作为目标名单,根据目标名单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将第四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创建的第四策略容器中。
通过生成第四风险检测策略,能够快速的基于“名单”检测出欺诈风险,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进一步的,考虑到存在一些欺诈案件,是不会在某个行业以及某个用户群体中发生,例如,裸聊录屏威胁猥琐男案件,通常不会在旅游票务类行业上产生资损。因此,为了防止误稽核,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制定全局策略,以从全局对相应的业务进行放行。具体的,风险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第五风险约束条件,第五风险约束条件包括表征筛选不存在指定风险的业务所对应的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的筛选信息;相应的,步骤S202-4可以包括:
根据预设方式基于历史业务数据筛选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根据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和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创建第五策略容器并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五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五策略容器中。
例如,采用预先训练的策略生成模型基于获取的各历史业务数据筛选的第二目标用户类型信息包括猥琐男,其对应的第三目标行业类型信息为旅游行业,则根据猥琐男和旅游行业创建相应的第五策略容器并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将第五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第五策略容器中。
通过生成第五风险检测策略,能够在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业务数据与该第五风险检测策略相匹配时,直接进行放行处理,而无需在基于其他风险检测策略再次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因此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策略。
以上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所包括的各策略容器的获取方式,由于不同类型的策略容器之间的风险检测策略所符合的风险约束条件均不同,因此,实现了多方面的风险刻画,不仅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率,而且极大的提升了覆盖率。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策略容器不限为上述策略容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为了使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能够被完美契合的部署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中,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基于确定的策略容器在各维度信息上的参数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具体的,如图10所示,步骤S2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4-2至步骤S204-10:
步骤S204-2,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确定各策略容器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
具体的,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并确定策略容器的类型,若策略容器不是前述第五策略容器,则按照预设方式确定各策略容器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若策略容器是前述第五策略容器,则根据第一策略容器的各参数确定第五策略容器的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其中,按照预设方式确定各策略容器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可以包括:获取用户配置的策略容器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或者,获取预设的策略容器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和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
其中,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可以是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中的三维坐标信息。其中,第一参数是横坐标、第二参数是纵坐标、第三参数是竖坐标,或者第一参数是纵坐标、第二参数是横坐标、第三参数是竖坐标。可以理解的是,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有多个三维坐标信息,即有多个第一参数、多个第二参数和多个第三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的具体形式不限为上述坐标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数据还可以是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指定特征的度量,并根据该度量确定对应的三维坐标。例如某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是一个长方体,第一参数可以是该长方体的长度,第二参数可以是该长方体的宽度,第三参数可以是该长方体的高度。又如,某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是一个圆柱体,第一参数与第二参数可以相同,是其底面的直径长度,第三参数可以是该圆柱体的高度等。
步骤S204-4,根据第一维度信息、第二维度信息、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将第一维度信息作为横轴,将第二维度信息作为纵轴;根据第一参数确定横轴方向上的第一长度,并确定第一长度的切分点;根据第二参数确定纵轴方向上的第二长度,并确定第二长度的切分点;根据第一维度信息、第二维度信息、第一长度、第一长度的切分点、第二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切分点,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或者,将第一维度信息作为纵轴,将第二维度信息作为横轴,按照前述方式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其中,每个单元格对应一个第一维度信息和一个第二维度信息,不同行或列的单元格之间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形式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以及不同形式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而言,基于预设方式对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进行相应处理,即可确定对应的横轴的第一长度和第一长度的切分点,及纵轴的第二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切分点。对此,本说明书中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204-6,根据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具体的,根据第三参数确定待生成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的竖直高度,即竖轴方向上的第三长度,根据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第三长度,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步骤S204-8,根据各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单元格中与各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例如,基于图3所示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对于某个风险约束条件“第一目标用户类型信息是学生、第一目标行业类型信息是游戏”的第一策略容器,可以确定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中第一列的第二个单元格是与该第一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特别的,当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是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指定特征的度量时,对于前述第四策略容器而言,可以随机确定单元格中与各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步骤S204-10,将目标单元格和策略容器的层级在可视化空间中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相应策略容器在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进一步的,与上述步骤S204-2至步骤S204-10对应的,步骤S206可以包括:
根据确定的策略容器的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具体的,确定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以及在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根据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
基于图3所示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可以理解的是,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是包括了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结构。并且,由于第一风险检测策略(即专项策略)是细分到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因此,第一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各单元格。由于第二风险检测策略(即行业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维度,因此,第二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采用对应于某个行业类型并覆盖所有用户类型的、从左向右贯穿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形式,即可对应于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某个行业类型信息所对应的各单元格。由于第三风险检测策略(即通用策略)不受限于行业类型维度和用户类型维度,因此第三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是覆盖所有行业类型维度和所有用户类型维度的、贯穿整个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立体形式,即对应于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各单元格。由于第四风险检测策略(名单类策略)不受限于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且是如IP地址、收款账户等名单类型的策略,因此,第四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没有规整的对应关系,即无需完全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中的单元格。由于第五风险检测策略(即全局策略)可以刻画到具体的用户类型维度和行业类型维度,并且符合第五风险检测策略的业务数据从全局是放行的,因此,第五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可以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单元格,且在第一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至第三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基础上进行镂空雕刻。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的构建过程示意图可参考图6所示的过程。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策略容器、第二策略容器和第三策略容器,由于能够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的单元格,且不会贯穿多个层级,因此还可以称为普通策略容器,该普通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还可以称为普通风险检测策略。而第四策略容器由于无需对应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中具体的单元格,第五策略容器需要贯穿多个层级,因此,第四策略容器和第五策略容器还可以称为特殊容器,该特殊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还可以称为特殊风险检测策略。
进一步的,可选地,可以在各策略容器均获取到之后,根据每个策略容器的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每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排布位置,依次对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或者,根据各风险检测策略的策略属性信息确定创建顺序,根据该创建顺序依次创建上述各策略容器,并在每创建完成一个策略容器时,根据该策略容器的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该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并根据确定的排布位置对该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
进一步的,可以在获取到策略容器之后,先根据策略容器的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创建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然后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最后根据确定的排布位置,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也可以在获取到策略容器之后,先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然后根据该排布位置直接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创建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由此,通过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一些业务的业务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欺诈方的欺诈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为了保障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有效性,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步骤S20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8和步骤S210:
步骤S208,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策略容器;
步骤S210,根据调整处理后的策略容器,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中,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可以包括:根据预设规则检测各业务的业务模式是否发生改变,若是,则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若否,则确定不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或者,若获取到管理员或指定设备发送的容器调整指令,则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对于容器调整条件,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本说明书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由此,根据调整处理后的策略容器,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一致性,能够基于调整后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有效维护。
进一步的,在基于获取的各策略容器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之后,即可基于该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具体的,如图12所示,步骤S20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2和步骤S214:
步骤S212,若获取到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则基于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得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
具体的,按照预设的匹配策略,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确定首次对业务数据进行匹配处理的策略容器,将业务数据输入确定的策略容器以将业务数据与策略容器中的风险检测策略进行匹配处理;若根据匹配结果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输出风险检测结果信息;若根据匹配结果不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根据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层级顺序,逐层将业务数据输入对应的策略容器进行匹配处理;直至根据匹配结果能够确定风险检测结果,或者业务数据经终层的策略容器匹配处理后得到终层匹配结果,根据终层匹配结果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其中,业务数据在终层以外的当前层的策略容器进行匹配处理后,若根据匹配结果不能确定风险检测结果,则根据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层级顺序,将业务数据输入当前层的下一层对应的策略容器进行匹配处理。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确定风险检测处理所对应的策略容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步骤S21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2-2:
步骤S212-2,若获取到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则通过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各层的策略容器,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以及,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区别显示当前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其中,区别显示的方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颜色变化、线条加粗等。
步骤S214,根据风险检测结果信息,对目标业务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由于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各层级之间的风险检测策略所符合的风险约束条件均不同,实现了多方面的风险刻画;因此,基于该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能够提升风险检测的准确率。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由此,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并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对应上述描述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图1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301,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第二生成模块302,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构建模块303,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成模块301,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二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二维度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确定的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生成模块302,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相应的模板组件的可视化对象,作为所述策略容器的初始的可视化对象;以及,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生成调整后的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所述第二生成模块302,基于对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连接配置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层级连接;其中,所述层级连接表征所述策略容器之间的数据传递途径,所述层级连接的连接点表征所述策略容器的数据传递接口。
可选地,所述构建模块303,根据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以及,
确定所述多个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
根据确定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和层级,以及所述层级连接,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以形成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用于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并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此,基于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不仅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而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对应上述描述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图1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的模块组成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确定模块402,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构建模块403,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所述构建模块403,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所述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402,根据所述第一维度信息、所述第二维度信息、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所述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单元格中与所述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将所述目标单元格和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
所述调整模块,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所述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策略容器;以及,
根据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策略容器,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若获取到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则基于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得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通过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各层的策略容器,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以及,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区别显示当前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由此,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并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关于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的实施例与本说明书中关于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对应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对应上述描述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图1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5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5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502通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上执行存储器5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5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5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5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包括: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二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二维度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确定的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相应的模板组件的可视化对象,作为所述策略容器的初始的可视化对象;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生成调整后的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对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连接配置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层级连接;其中,所述层级连接表征所述策略容器之间的数据传递途径,所述层级连接的连接点表征所述策略容器的数据传递接口。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并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此,基于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不仅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而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对应上述描述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该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图17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存储器6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6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6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602通信,在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上执行存储器6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6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6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6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606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所述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维度信息、所述第二维度信息、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所述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单元格中与所述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将所述目标单元格和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所述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策略容器;
根据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策略容器,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由此,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并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的实施例与本说明书中关于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对应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对应上述描述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为U盘、光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以下流程:
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包括: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二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二维度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确定的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相应的模板组件的可视化对象,作为所述策略容器的初始的可视化对象;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生成调整后的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对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连接配置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层级连接;其中,所述层级连接表征所述策略容器之间的数据传递途径,所述层级连接的连接点表征所述策略容器的数据传递接口。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基于在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并根据在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由此,基于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使得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不再是单纯的代码程序或数据,而是能够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不仅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而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对应上述描述的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可以为U盘、光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所述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维度信息、所述第二维度信息、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所述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单元格中与所述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将所述目标单元格和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可选地,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所述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策略容器;
根据调整处理后的所述策略容器,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将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第三维度信息和风险约束条件,确定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根据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由此,通过构建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能够更直观的体现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结构以及各策略容器所在的位置,有利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管理人员对风险检测策略体系进行管理和维护,特别是对策略容器进行调整以改变整个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时,能够更清晰的明确调整位置,避免冲突。并且,由于风险检测策略体系是多层立体式的,因而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任意一条风险检测策略的误操作或误配置,都无法撼动整个体系,不仅降低了风险检测策略的运营成本,而且提升了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关于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与本说明书中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对应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在4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4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4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文件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文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文件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文件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文件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包括: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的第一参数;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二维度信息,确定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二维度的第二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确定的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的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策略容器的模板组件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添加相应的模板组件的可视化对象,作为所述策略容器的初始的可视化对象;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生成调整后的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基于对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连接配置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层级连接;其中,所述层级连接表征所述策略容器之间的数据传递途径,所述层级连接的连接点表征所述策略容器的数据传递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包括:
根据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
确定所述多个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
根据确定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和层级,以及所述层级连接,对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部署以形成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其中,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用于对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表征风险检测处理的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包括: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第一维度和/或第二维度上的配置操作,相应调整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的映射范围;
和/或,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层级配置操作,相应调整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对应的层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上对应的至少一个单元格;
根据所述单元格对应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的映射信息;
根据所述映射信息,确定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风险约束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及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之间的层级连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满足预设的容器调整条件,则对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其中,所述调整处理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删除和修改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获取到待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目标业务的业务数据,则基于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得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风险检测结果信息,对所述目标业务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包括:
通过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各层的策略容器,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风险检测处理;以及,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中,区别显示当前进行风险检测处理的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和/或,区别显示当前进行数据传递的策略容器之间的层级连接的可视化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配置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包括: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预定操作,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与所述预定操作相对应的调整处理;所述预定操作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任一维度方向上的移动、拉伸和缩减操作;
和/或,
基于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的参数配置操作,根据配置的参数对所述初始的可视化对象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多个历史业务的历史业务数据;
基于所述历史业务数据生成符合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将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保存至对应的所述策略容器中。
14.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包括:
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第一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一参数,在所述第二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二参数,以及在所述第三维度信息上对应的第三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和所述第三参数,在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策略容器对应的可视化对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维度信息、所述第二维度信息、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生成包括多个单元格的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所述平面棋盘状的可视化对象和所述第三参数,生成多层立体式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
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单元格中与所述策略容器相对应的目标单元格;
将所述目标单元格和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所对应的位置,确定为所述策略容器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17.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第二生成模块,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构建模块,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18.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确定模块,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策略容器的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构建模块,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19.一种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20.一种可视化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21.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生成用于构建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空间;其中,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表征风险检测的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所述可视化空间的第三维度表征部署于其中的策略容器的层级;
基于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的操作,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
根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生成的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构建相应的风险检测策略体系。
22.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获取与预先确定的各风险约束条件相对应的多个策略容器;其中,所述策略容器中包括符合其风险约束条件的至少一个风险检测策略;所述策略容器的风险约束条件通过对业务相关的第一维度信息和第二维度信息进行划分所确定;
将所述策略容器的层级作为第三维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维度信息和所述风险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在风险检测策略体系对应的可视化空间中的排布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排布位置,在所述可视化空间中部署所述多个策略容器的可视化对象,以构建所述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可视化对象。
CN202111243668.5A 2021-10-25 2021-10-25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38881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3668.5A CN113888182A (zh) 2021-10-25 2021-10-25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3668.5A CN113888182A (zh) 2021-10-25 2021-10-25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8182A true CN113888182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14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3668.5A Pending CN113888182A (zh) 2021-10-25 2021-10-25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8182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7563A2 (en) * 2001-05-30 2002-12-05 Cybersour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fraud risk in an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US20080275821A1 (en) * 2005-04-04 2008-11-06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isk triggering values
CN102354998A (zh) * 2011-09-28 2012-02-15 东北大学 基于三维区图策略控制变压器运行的装置及方法
US20130055337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isk-based model for security policy management
US2014027870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Cbeyo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ioritizing initiatives
KR101478228B1 (ko) * 2013-12-31 2015-01-06 주식회사 시큐아이 컴퓨터 장치 및 그것의 정책 검색 방법
US20150116318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Stephen OBRIEN Visualiz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of large data sets
WO2016107463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易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561108A (zh) * 2019-01-07 2019-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策略的容器网络资源隔离控制方法
CN110428487A (zh) * 2019-06-24 2019-11-0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756A (zh) * 2021-06-18 2021-10-01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97563A2 (en) * 2001-05-30 2002-12-05 Cybersourc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fraud risk in an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US20080275821A1 (en) * 2005-04-04 2008-11-06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isk triggering values
US20130055337A1 (en) * 2011-08-24 2013-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isk-based model for security policy management
CN102354998A (zh) * 2011-09-28 2012-02-15 东北大学 基于三维区图策略控制变压器运行的装置及方法
US2014027870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Cbeyo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ioritizing initiatives
US20150116318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Stephen OBRIEN Visualization, sharing and analysis of large data sets
KR101478228B1 (ko) * 2013-12-31 2015-01-06 주식회사 시큐아이 컴퓨터 장치 및 그것의 정책 검색 방법
WO2016107463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易风险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9561108A (zh) * 2019-01-07 2019-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策略的容器网络资源隔离控制方法
CN110428487A (zh) * 2019-06-24 2019-11-0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模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756A (zh) * 2021-06-18 2021-10-01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策略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770B (zh) 資源轉移監測方法、裝置、監測設備及儲存媒體
KR102211374B1 (ko) 리스크 정보를 출력하고 리스크 정보를 구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10377851B (zh) 多级联动下拉框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Jongman et al. Declining vulnerability to river floods and the global benefits of adaptation
Chung et al. The effects of customers' mobile experi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anking
CN107424069A (zh) 一种风控特征的生成方法、风险监控方法及设备
US2020017540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editing rule-based data processing
CN110750530B (zh) 一种业务系统及其数据核对方法
CN107111433A (zh) 具有访问管理机制的电子系统及操作该电子系统的方法
CN109213857A (zh) 一种欺诈行为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566179B (zh) 一种节点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538794A (zh) 一种数据融合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888181A (zh) 业务处理及其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8810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341694B1 (en)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account outflow
CN113888182A (zh) 风险检测策略体系的构建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599579B1 (en) Anomaly visualization for computerized models
US20220004549A1 (en) Techniques for automated database query generation
CN107704299A (zh) 应用程序app的页面显示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7045554A (zh) 管线表数据与空间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88718A (zh) 一种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020930A (zh) 一种财务数据体系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6150438B (zh) 基于交易图谱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58549B (zh) 移动支付的分类方法和装置
US11483392B2 (en) Network server communicating with plurality of user terminals over network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