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559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3559A CN113873559A CN202010618223.XA CN202010618223A CN113873559A CN 113873559 A CN113873559 A CN 113873559A CN 202010618223 A CN202010618223 A CN 202010618223A CN 113873559 A CN113873559 A CN 1138735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beam failure
- physical layer
- signal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527 sweetened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通过该方案,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上报多个BFI,相对于传统的方案中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自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版本(release)12开始,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即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和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均可以支持设备和设备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直连(sidelink)通信,两个设备之间建立的连接为直连链路。以下简称支持sidelink通信的设备为sidelink设备,而多个sidelink设备组成的通信系统成为sidelink通信系统。
由于两个sidelink设备之间可以直接发送数据,无需在经过基站、核心网等,因此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时延。sidelink通信的一种应用场景为车到任何物体(vehicle toeverything,V2X),V2X主要用于实现车与车、路侧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行人(pedestrian)、网络(network)等之间的通信。
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以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能够在某些角度和方向上的信号增强。波束赋形技术在各种通信系统和通信场景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上述sidelink通信系统。
由于每个支持波束赋形的通信设备一般可以管理多个波束,因此,支持波束赋形的两个通信设备之间需要建立和维护一个合适的波束对(beam pair)。以设备A和设备B为例说明,设备A和设备B需要在第一发送方向(设备A向设备B发送信号的方向)上维护一个波束对:设备A的发送波束和设备B的接收波束;设备A和设备B还需要在第二发送方向(设备B向设备A发送信号的方向)上维护另一个波束对:设备A的接收波束和设备B的发送波束。由于波束一致性(beam correspondence),设备A的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为设备A管理的同一个波束,设备B的接收波束和发送波束为设备B管理的同一个波束。
一般来说现有的波束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初始波束建立(initial beamestablishment)、波束调整(beam adjustment)和波束恢复(beam recovery)。
由于通信环境的剧烈变化,会导致两个通信设备的原有的波束对失败,此时两个设备会启动波束恢复流程。所述波束恢复流程为:
通信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接收到物理层发送的波束失败实例指示(beam failure instance indication,BFI)的个数达到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beam failure instance max count,BFI max count)时,启动随机接入流程,通过所述随机接入流程实现波束恢复。
然而,在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由于通信设备的移动性和通信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发生波束恢复的频率较高,尤其是针对高频等波束方向性较强的应用场景中,如果依然采用上述波束恢复流程,会导致波束恢复时延较长,不利于波束对的快速恢复,最终影响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降低sidelink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保证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信号可以为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sidelink参考信号(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SL-RS)、广播信号等。
通过该方法,第一通信设备的层1(layer 1,例如LTE标准、NR标准中的物理层,在NR之后的标准中,层1可以是其它标准定义的、用于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的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根据不同的信号质量,上报不同个数的BFI,相对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的方案,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触发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可以设置有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用于判断当前使用的波束是否适合传输信号。即当前波束适合传输信号的条件为使用该波束传输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物理层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需要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表示当前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不符合条件,不适合传输信号,所述物理层需要向所述MAC层上报波束失败实例指示。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可以快速地,根据所述第一阈值,判断当前使用的波束是否适合传输信号,是否需要向MAC层上传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内的第一层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物理层的,或者为所述物理层自行确定的,又或者为协议或通信标准中规定的。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可以维护多个信号质量范围,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不同数量的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个数;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范围,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意取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即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均在[0,第一阈值]范围内,且任意两个信号质量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信号质量范围内的取值越小,该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BFI的数量越大。
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具体取值,快速地确定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个数,从而可以提高物理层上报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个数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MAC层上报L1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其中,L1为大于0的整数,L2为大于L1的整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一取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的所有取值。
通过该设计可知,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取值越小,所述物理层向MAC层上报的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越多,这样可以在网络状态较差的场景中,使所述波束失败实例指示计数值尽快地达到预设的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最大计数值,减少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通过该设计,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在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较低的情况下,无需经过MAC层而是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物理层将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目标值,所述目标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
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也可以在本地维护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后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所述物理层未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所述物理层将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清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可以将自身维护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通知给第二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来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本地维护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由于无需经过MAC层触发而是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通过该设计,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本地维护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以及第二通信设备的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来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由于无需经过MAC层触发而是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因此,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设计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层通过信令发送给所述物理层的;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
通过该设计,所述第一层可以实现对所述物理层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进行配置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物理层通过以下任一项或任意组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SDCH。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中的物理层,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
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进行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范围,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L1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其中,L1为大于0的整数,L2为大于L1的整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一取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的所有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之后,将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目标值,所述目标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后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将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清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层通过信令发送给所述物理层的;
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单元通过以下任一项或任意组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SDCH。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该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和发射的射线方向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赋形算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持波束赋形的sidelink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delink通信系统需要进行波束恢复的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用于降低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保证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效率。其中,方法和设备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设备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通过该方案,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上报多个BFI,相对于传统的方案中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终端设备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所述基站作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网络设备,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
目前,一些基站的举例为:新一代节点B(generated node 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接入点(access point,AP)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或基带单元(base bandunit,BBU),企业LTE离散窄带聚合(Enterprise LTE Discrete Spectrum Aggregation,eLTE-DSA)基站等。
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所述基站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这种结构将基站的协议层拆分开,部分协议层的功能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的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
2)、终端设备,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等。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为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各种车载设备、路侧单元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智能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POS)、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 display,HMD)、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各类智能仪表(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eLTE-DSA UE、具有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能力的设备、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 unit,ECU)等、车载电脑、车载巡航系统、远程信息处理器(telematics box,T-BOX)等。
3)、通信设备,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在本申请中,所述通信设备为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设备。示例性的,在sidelink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为sidelink设备;而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所述通信设备可以为基站、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4)、信号质量,可以但不限于包含以下信号质量参数中的一项或多项:
信号幅值、信号强度、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信噪比(signalto noise ratio,SNR)、信干燥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
5)、“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行具体说明。
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适用的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参阅图1A所示,在该通信系统中包括:基站,以及终端设备(如图1A中的终端设备a-终端设备g)。
所述基站,是网络侧能够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实体,负责为在其管理的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有关的服务,实现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
所述终端设备,为用户侧能够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实体,需要通过所述基站接入网络。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各种为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图1A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车载设备、VR眼镜、AR眼镜、智能手机、HMD等。
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支持sidelink通信技术。sidelink通信技术是一种终端设备之间能够直连的近场通信技术,又称为近距离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通信技术,或D2D通信技术。在该通信系统中,所处地理位置较近、且支持sidelink通信的多个终端设备可以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还可以称为sidelink通信子系统,sidelink系统等)。在该sidelink通信系统中,两个终端设备(又称为sidelink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链路进行sidelink通信。sidelink通信技术可以支持基站覆盖范围内、基站覆盖范围外和基站部分覆盖场景下的广播、组播和单播传输。
在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组成不同的sidelink通信系统。例如,在用户驾驶汽车的场景中,用户的智能手机可以与安装在汽车上的车载设备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又例如,在用户使用VR眼镜和/或AR眼镜观看影片的场景中,用户的智能手机可以与VR眼镜和/或VR眼镜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再例如,在用户使用HMD观看影片的场景中,用户的智能手机可以与HMD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在其他场景中,还可以不同汽车之间的车载设备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或者,不同汽车上的手机组成一个sidelink通信系统。
基于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架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架构,如图1B所示。其中,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空中接口(即Uu接口)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基站之间的通信(这种通信可以简称Uu通信,或者蜂窝网通信)。邻近的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近距业务通信接口5(ProSe communication 5,PC5)接口,建立直连链路进行sidelink数据传输。
其中,PC5接口均包含控制面协议栈和用户面协议栈。其中,用户面协议栈中均至少包含以下协议层:物理(physical,PHY)层、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控制面协议栈中至少包含以下协议层: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
还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作为一个示例,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的通信系统构成限定。总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制式的通信系统中的sidelink通信系统和各种场景下的sidelink通信系统。
随着大规模天线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用户对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的需求,在sidelink通信系统中可以引入波束赋形(beam forming)技术。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源的加权系统,以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能够得到明显的传输增益。
下面先对波束赋形技术和波束管理进行介绍:
大多数情况下,根据无线波的自然物理特性,当通信设备使用中低频段的信号时候,就能够在所有方向上发射信号(如图1C中(a)所示的情况)或者可以在相对宽的角度上发射信号(如图1C中的(b)所示的情况)。然而,当使用非常高的频段的情况下,通信设备除了使用大天线阵列外可能没有多少其他选择,而作为使用大天线阵列的结果,导致的射线将成为波束(如图1C中的(c)所示的情况)。
波束赋形是一种使用传感器阵列(即天线阵列)定向发送和接收信号的信号处理技术。波束赋形技术通过调整相位阵列的基本单元的参数,使得某些角度的信号获得相长干涉,而另一些角度的信号获得相消干涉,从而实现某些角度和方向的信号增强。
波束赋形从硬件实现上可以分为数字波束赋形、模拟波束赋形和混合波束赋形三种实现方式。三种方式分别从数字硬件。模拟硬件和混合方式实现对数据先加权再发送,以产生具有方向性的波束,波束对准目标用户,同时多天线的发射信号在目标UE相干叠加,从而提高用户的解调信噪比,改善小区边缘用户体验。权值随无线信道环境变化而变化,以保证波束时刻对准目标用户。
Beamforming获取下行加权向量的方式一般是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测量上行信道,通过特征波束赋形(Eigen Beamforming,EBF),等增益传输(Equal Gain Transmission,EGT),最大比率传输(Maximal RatioTransmission,MRT)等算法进行加权计算,参阅图1D所示。
3GPP 38.101协议的规定,5G NR主要使用两段频率:FR1频段和FR2频段。FR1频段的频率范围是450MHz——6GHz,又叫sub 6GHz频段;FR2频段的频率范围是24.25GHz——52.6GHz,即mmWave频段。5GNR协议规定,beam forming适用于sub 6GHz频段和mmWave频段。
波束赋形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合适的波束对(beam pair)。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下行传输的最优波束对,对上行传输而言也是最优的波束对,称之为波束一致性(beam correspondence)。
一般来讲波束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初始波束建立(initial beam establishment)。
(2)波束调整(beam adjustment),主要用来适应终端的移动和旋转,以及环境中的缓慢变化。
(3)波束恢复(beam recovery),用于处理快速变化的环境破坏当前波束对的情况。
A)现有的初始波束建立流程如下:
(1)波束建立发起方向网络中发送多个SSB,这些SSB依次发送并且每个SSB承载在不同的发送波束上;
(2)所发送的SSB和下行波束相关联,也和上行随机接入时机、前导码等资源相联系,这样接收端可以通过随机接入流程获取发送波束,从而建立起初始的波束对。
(3)在随后的通信中,终端会保持接入波束对所使用的SSB,并将之作为最优的波束对进行发送。除非有其他机制,触发终端选择更优的波束对。
根据现有的提案R1-164372,TRP发送16个Beams且UE选择1-3个最强的Beams进行留存。
B)波束调整(beam adjustment)流程如下:
波束对建立起来以后,终端由于移动旋转和环境等原因,需要定期重新评估接收端波束和发送端波束的选择是否依旧合理。波束调整还包括优化波束的形状,波束越窄,天线的方向性越好,能量越集中。
利用波束一致性,可以只在一个方向即上行/下行进行波束调整。
进行下行发送端波束调整的流程如下。
(1)基站按顺序依次发送不同的下行波束,终端设备测量其中的参考信号,这个过程称为波束扫描beam sweeping。
(2)测量结果上报基站,基站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调整当前波束。这个调整可以是选择某一波束,也可以是选择一个介于上报波束方向之间的波束。NR网络中采用了一种基于测量报告配置的上报框架,以L1-RSRP为上报量。所测量的参考信号集由NZP-CSI-RS资源组定义,测量可以是基于CSI-RS的,也可以是基于SSB的。
(3)在进行发送端波束扫描时,接收端的波束需保持不变。
(4)NR协议规定,终端设备可以最多针对4个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上报,上报内容包括:
指示该上报所针对的参考信号,最强波束的L1-RSRP,剩余波束与最强波束差值。
C)波束恢复(beam recovery)流程如下:
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会导致原有的波束对失败,此时会启动波束恢复流程。
NR标准中波束恢复与LTE中无限链路失败(Radio-Link Failure,RLF)概念相近,区别在于波束恢复的发生频次可能高于RLF,同时波束恢复一般MAC层进行操作即可,不需要经过RRC层,避免了RLF恢复所耗费的时间。然而,波束恢复由MAC层进行操作的方案中,MAC层的处理速度不足以满足高速的场景(例如在高速驾驶的汽车中)的低延时需求。
参阅图2所示,在sidelink通信系统中,任意两个sidelink设备可以通过波束来传输信号。为了保证通信效率,通信双方需要进行波束管理,从而建立和维护一个合适的波束对(beam pair)。
由于波束一致性(beam correspondence),不同传输方向的波束对中波束相同的。继续以图2为例说明,在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方向(简称第一传输方向)的最优波束对,对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方向(简称第二传输方向)而言也是最优的波束对。如图2所示,在第一传输方向上的波束对包含:终端设备1的发送波束B1#2,终端设备2的接收波束B2#2;在第二传输方向上的波束对包含:终端设备2的发送波束为B2#2,和终端设备1的接收波束B1#2。
通信双方的波束管理过程可以包括:初始波束建立(initial beamestablishment)、波束调整(beam adjustment),以及波束恢复(beam recovery)。
下面对传统的Uu口的波束恢复过程进行简单介绍。目前,波束恢复一般在通信设备的MAC层实现,不需要经过RRC层,避免通过RRC层等高层进行波束恢复所耗费的时间。
一种通信设备执行波束恢复流程如下:
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对第二通信设备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后,确定测量到的信号质量低于设定阈值,则向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一个BFI;
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每次接收到物理层发送的BFI后执行以下步骤:
启动或重启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beam failure detection timer);
将维护的BFI计数器(BFI counter)的取值加一;并判断更新后的BFI计数器的取值是否大于或等于BFI最大计数值(BFI max count);若是,则启动波束恢复流程;否则继续通过更新BFI计数器的取值,统计物理层发送的BFI的个数。
其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在统计物理层发送的BFI的个数的过程中,如果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超时的情况下,或者在波束失败检测计数器、BFI最大计数值或者其他用于进行波束失败检测的参考信号等被高层重配的情况下,所述MAC层将所述BFI计数器复位为0。
如果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成功完成波束恢复流程,则所述MAC层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所述MAC层将所述BFI计数器复位为0;
如果MAC层配置有波束失败发现计时器(beam failure recovery timer)的情况下,所述MAC层停止所述波束失败发现计时器的计时;
确定波束失败发现流程(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成功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移动通信系统场景中,第一通信设备通过随机接入流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实现波束恢复流程。所述随机接入流程的具体步骤可以参考传统的随机接入流程的几种方式中过程,本申请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2所示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由于通信双方都具有移动性,因此通信设备发生波束恢复的频率更高。尤其是在sidelink通信系统使用高频的频谱资源等波束方向性较强的情况下,如果依然由通信设备的MAC层采用上述传统的波束恢复流程时,会有较大的时间延迟和信令开销,不利于对数据传输效率有较高要求的高速场景。如图1A中所示车载设备与智能手机组成sidelink通信系统的场景中,若车载设备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波束对不适用当前场景,并且波束恢复流程存在较大时延,这会导致在波束恢复过程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可能会对导致车辆行驶安全。同样的,在图1A中所示的由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组成sidelink通信系统的场景中,若二者之间的波束对不适用当前场景,并波束恢复流程存在较大时延,这会导致在波束恢复过程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可能会导致智能手机中的影片数据无法正常传输到可穿戴设备中,导致可穿戴设备无法正常播放,最终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
例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使用波束对——B1#2和B2#2进行信号传输,然而在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移动后,上述波束对不再适用于当前场景,若依然使用该波束对,则影响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效率,因此所述终端设备1和所述终端设备2需要通过波束恢复流程,重新确定波束对,即图3中所示的B1#3和B2#1。
为了解决sidelink通信系统中波束恢复流程时延较长和信令开销较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2所示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在该方法中涉及的通信设备即为sidelink设备,并使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来区分通信双方。下面参阅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401: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二通信设备的信号,后续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简称为第一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通过维护的波束传输所述第一信号,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使用第二传输方向的发送波束(例如B2#2)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号,而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第二传输方向的接收波束(例如B1#2)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在多个波束中选择一个波束作为发送波束,并使用该发送波束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也可以在多个波束中选择一个波束作为接收波束,并使用该接收波束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可以为在sidelink通信系统中信道估计、波束管理过程中发送的各类信号。示例性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B),sidelink参考信号(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SL-RS)、广播信号等。
S402: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测量后,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然后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例如BFI)。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物理层可以设置有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用于判断当前使用的波束是否适合传输信号。换而言之,当前波束适合传输信号的条件为使用该波束传输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表示当前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不符合条件,不适合传输信号,所述物理层需要向所述MAC层上报BFI。
当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表示当前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符合上述条件,适合传输信号,可以作为候选波束(candidate beam)或者继续使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内的第一层(物理层的上层)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物理层的,或者为所述物理层自行确定的,又或者为协议或通信标准中规定的。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等。
其中,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当前应用场景和网络状态动态调整所述第一阈值。以下为所述第一层或物理层动态调整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的几个具体示例。
例如,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平均值或在设定时刻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来调整所述第一阈值。具体的,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平均值或在设定时刻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调整门限时,则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减少所述第一阈值,以便在网络状态不好的场景下,增加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的次数,从而尽快进行波束恢复流程;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平均值或在设定时刻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二阈值调整门限时,则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增加所述第一阈值,以便在网络状态较好的场景下,降低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效率。其中,所述第一阈值调整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调整门限。
又例如,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变化量来调整所述第一阈值。具体的,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变化量大于第一变化量门限,则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减少所述第一阈值,以便在网络状态不稳定的场景下,增加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的次数,从而尽快进行波束恢复流程;若在设定时间段内所述变化量小于第二变化量门限,则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增加所述第一阈值,以便在网络状态比较稳定的场景下,降低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的次数,从而降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效率。其中,所述第一变化量门限大于所述第二变化量门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具体取值,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一个或多个BFI。
可选的,所述物理层可以维护多个信号质量范围,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不同数量的BFI个数。例如,信号质量范围1对应S1个BFI;信号质量范围2对应S2个BFI;……信号质量范围n对应Sn个BFI。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Si为大于0的整数,i为1至n中的任一整数。这样,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确定需要上报的BFI个数,并向所述MAC层上报相应个数的BFI。所述物理层对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分范围进行比较或区分,可以更好地识别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更差时,上报更多的BFI个数,可以更快地识别出需要进行波束调整的情况,以快速触发波束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意取值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即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均在[0,第一阈值]范围内,且任意两个信号质量范围之间不存在交集。信号质量范围内的取值越小,该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BFI的数量越大。例如,信号质量范围1内的任一取值大于信号质量范围2内的所有取值,S2大于S1。例如,S1可以为1、2、3……,而S2为S1+x,x为正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的个数,以及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BFI的个数。其中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BFI的个数可以为第一层配置的,或者为所述物理层自行确定。可选的,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信号质量范围的个数,和/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FI最大计数值来具体设置每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BFI的个数。
可选的,所述物理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确定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
方式一: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阈值,和至少一个上报等级门限值,确定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上报等级门限值为所述第一层配置给所述物理层的,或者为协议规定的,或者为所述物理层自行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上报等级门限值可以是物理层或所述第一层根据该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或计算方法确定的,而该计算参数或计算方法可以但不限于是所述第一层配置的,或协议规定的。
例如,所述第一层配置给物理层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阈值*50%,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阈值*10%。那么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确定三个信号质量范围:
信号质量范围1=[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阈值);
信号质量范围2=[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
信号质量范围3=[0,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
又例如,所述第一层配置给物理层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50%,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10%。那么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以及所述第一阈值,确定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阈值*50%,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第一阈值*10%。进一步的,所述物理层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两个上报等级门限值,确定三个信号质量范围,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以上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方式二:所述第一层配置给物理层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所述第一层确定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上方式一种物理层确定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下通过S403a和S403b,分别对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不同取值的情况进行说明。即所述物理层确定测量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位于哪个信号质量范围内,然后所述物理层向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该信号质量范围对应个数的BFI。
S403a: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L1个BFI。
S403b: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BFI。
通过以上S403a和S403b所示的步骤,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由于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在测量到的信号的信号质量较低的情况下上报多个BFI,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 max count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层具有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的功能。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层还设置有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用于判断当前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其中,与所述第一阈值类似的,所述第二阈值也可以为所述第一层通过信令配置给所述物理层的,或者为所述物理层自行确定的,又或者为协议或通信标准中规定的。并且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也可以根据当前应用场景和网络状态动态调整所述第二阈值,具体可以参考调整所述第一阈值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总之,所述第一层或所述物理层可以在网络状态较好或网络状态较稳定时,直接增加所述第二阈值,以便降低所述物理层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而在网络状态较差或网络状态不稳定时,直接降低所述第二阈值,以便提高所述物理层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最终可以降低波束恢复的时延。
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的步骤可以参考S403c:
S403c: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可选的,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物理层还可以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所在的信号质量范围,从而确定需要向MAC层上报的BFI的个数Sj,然后向所述MAC层上报Sj个BFI。其中,Sj为大于0的整数,j为1至n中的任一整数。
在本步骤中,当所述物理层具有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功能时,所述物理层则可以自行实现该波束恢复流程,例如物理层触发随机接入流程,通过所述随机接入流程实现波束恢复;或者所述物理层可以向所述MAC层发送波束恢复指示信息,以指示MAC层执行波束恢复流程,例如指示MAC层触发随机接入流程,通过所述随机接入流程实现波束恢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该步骤,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在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较低的情况下,无需经过MAC层而是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需要向所述MAC层发送多个BFI时,所述物理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式向所述MAC层发送所述多个BFI。
第一种方式:所述物理层可以向所述MAC层发送多个第一消息,每个第一消息用于指示或携带一个BFI。
例如,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用于承载一个BFI的字段。
又例如,所述第一消息中包含用于承载一个BFI指示的字段。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消息中存在一个比特(bit),该bit的取值为1或0时,用于指示一个BFI。
第二种方式:所述物理层可以向所述MAC层发送一个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用于指示或携带所述多个BFI。
例如,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一个用于承载多个BFI的字段;或者包含多个BFI字段,每个BFI字段承载一个BFI。
再例如,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用于承载多个BFI指示的字段。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多个bit,每个bit用于指示一个BFI。以所述物理层需要发送3个BFI为例,所述物理层发送的第二消息中承载BFI指示的字段取值为111或000,每个bit代表一个BFI。
又例如,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用于指示BFI数量的字段,该字段包含的bit数可以根据所述物理层一次上报的BFI最大数量确定。假设物理层一次上报的BFI最大数量为5,那么所述字段包含3个bit。继续以所述物理层需要发送3个BFI为例,所述物理层发送的第二消息中用于指示BFI数量的字段取值为011(代表3个BFI)。
另外,除上述S403c中描述的波束恢复流程的触发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触发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流程。
第一种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根据本地维护的BFI计数值,来执行波束恢复流程,如步骤S404a所示。
S404a:所述MAC层接收到物理层发送的至少一个BFI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BFI,更新本地的第一BFI计数值,并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BFI计数值,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AC层可以在所述第一BFI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一BFI最大计数值时,启动所述波束恢复流程,具体可以参考以上对传统的波束恢复流程的过程介绍,此处不存在赘述。另外,若所述MAC层更新所述第一BFI计数值之后的第一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再次接收到物理层上报的至少一个BFI,那么所述MAC层将所述第一BFI计数值清零或复位为例。可选的,所述MAC层可以通过设置第一BFI计数器,来维护所述第一BFI计数值;通过设置第一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维护所述第一波束失败检测时长。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AC层可以在接收到物理层上报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BFI计数值的情况下,当所述第一BFI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BFI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一BFI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第二种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本地维护BFI计数值,并通过维护的BFI计数值,来执行波束恢复流程,如S404b1-S404b223所示。
S404b1:所述物理层根据发送的至少一个BFI,更新本地的第二BFI计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与传统的MAC层维护BFI计数值类似的,所述物理层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二BFI计数值后的第二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若所述物理层未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BFI,则所述物理层将所述第二BFI计数值清零或复位为0。
示例性的,所述物理层可以通过设置第二BFI计数器维护所述第二BFI计数值;通过设置第二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维护所述第二波束失败检测时长。
在本方法内,所述物理层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波束恢复流程。
方式一:所述物理层通过S404b21实现波束恢复流程。
S404b21:所述物理层根据本地维护的第二BFI计数值,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具体的,所述物理层可以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二BFI计数值之后,判断更新后的所述第二BFI计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二BFI最大计数值。当所述物理层判定所述第二BFI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二BFI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方式二:所述物理层通过S404b221-S404b223,来实现波束恢复流程。
S404b221: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或MAC层维护本地的第三BFI计数值。
可选的,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或MAC层维护其相应的BFI计数值相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或MAC层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维护所述第三BFI计数值,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以上步骤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04b222: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将维护的所述第三BFI计数值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三BFI计数值。
其中,所述第三BFI计数值可以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物理层或MAC层维护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与所述S401类似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信号(简称为第二信号),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物理层也可以采用S402-S403c所示的步骤,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之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MAC层或物理层可以根据物理层上报的至少一个BFI计数值,更新本地维护的第三BFI计数值,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以上相应步骤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三BFI计数值之后,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更新后的所述第三BFI计数值,或者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周期性的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三BFI计数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三BFI计数值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三BFI计数值转发给MAC层,以使所述MAC层可以根据本地维护的第一BFI计数值和所述第三BFI计数值,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S404b223: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根据本地维护的第二BFI计数值和接收的第三BFI计数值,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在本步骤中,所述物理层可以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二BFI计数值之后,或每次接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BFI计数值之后,判断所述第二BFI计数值和所述第三BFI是否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二BFI最大计数值。当所述物理层判定所述第二BFI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三BFI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本地保存的第二BFI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所述波束恢复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物理层可以分别对所述第二BFI计数值和所述第三BFI计数值设置不同的优先级,然后优先使用高优先级的BFI计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在判断高优先级的BFI计数值小于所述第二BFI最大计数值的情况下,再使用低优先级的BFI计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通过该方案,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上报多个BFI,相对于传统的方案中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另外,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4051和S4052,将自身维护的BFI计数值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以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和/或MAC层,可以根据其本地维护的第三BFI计数值,以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BFI计数值,来执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流程。
S4051: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MAC层将本地维护的第一BFI计数值通过物理层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MAC层可以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一BFI计数值之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FI计数值。或者所述MAC层可以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BFI计数值。
S4052: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将本地维护的第二BFI计数值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的,所述物理层可以在每次更新所述第二BFI计数值之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FI计数值。或者所述物理层可以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BFI计数值。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即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的物理层或MAC层)在接收到所述第一BFI计数值/所述第二BFI计数值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一BFI计数值/所述第二BFI计数值,以及本地保存的第三BFI计数值,执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流程,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以上S404a中的方案,以及S404b221-S404b223中的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通信设备的不同协议层维护的BFI最大计数值、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通信设备的相同协议层维护的BFI最大计数值、波束失败检测时长也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另外,每个通信设备的每个协议层的BFI最大计数值、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均可以根据当前应用场景和网络状态动态调整。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二阈值的调整原理类似的,总之,当网络状态较好或网络状态较稳定时,可以直接增加该层的BFI最大计数值和波束失败监测时长,以降低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而当网络状态较差或网络状态不稳定时,可以减小该层的BFI最大计数值和波束失败监测时长,以提高执行波束恢复流程的概率。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一项或组合进行通信交互: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channel,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hysical sidelink discovery channel,PSDCH)。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过该方法,在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通过该方案,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上报多个BFI,相对于传统的方案中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显然通过该方法,在使用高频的频谱资源等波束方向性较强的情况下,sidelink通信系统依然可以快速地实现波束恢复,降低波束恢复的时延和信令开销。继续以图1A中的各个sidelink通信系统为例,在车载设备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波束对不适用当前场景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恢复车载设备与智能手机的波束对,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最终可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在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波束对不适用当前场景时,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快速地恢复二者之间的波束对,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智能手机中的影片数据可以正常传输到所述可穿戴设备中,最终保证用户的观看效果。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些实例,下面分别对每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例一:
第一通信设备中的PHY层(即物理层)设置一个参数L1-RSRP Strength(即第一阈值)用于快速的波束恢复。
PHY层通过L1-RSRP(即物理层检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与L1-RSRP Strength的幅值对比进行动态的BFI上报,甚至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若所述L1-RSRP满足以下条件,则进行对应的操作:
(1)如果L1-RSRP Strength<=L1-RSRP,认为所选波束(例如传输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符合条件,该波束可以作为候选波束(candidate beam)。
(2)如果50%*L1-RSRP Strength<=L1-RSRP<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L个beam failure instance(L=1,2,3,…)。L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50%*L1-RSRP Strength,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1;50%*L1-RSRP Strength为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50%为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3)如果10%*L1-RSRP Strength<=L1-RSRP<50%*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严重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M个beam failure instance(M=2,3,…)其中M>L。M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10%*L1-RSRP Strength,50%*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2;10%*L1-RSRP Strength为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10%为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4)如果L1-RSRP<10%*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极度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N个beam failure instance(M=3,…)其中N>M>L。可选的,此种情况下PHY层可以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N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0,10%*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3;10%*L1-RSRP Strength还可以作为第二阈值,用于PHY层判断是否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其中,L1-RSRP Strength可根据当前网络状态进行灵活调度,作为波束鲁棒性的调整,具体调整过程可以参考以上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例二:
第一通信设备中的PHY层(即物理层)设置三个参数L1-RSRP Strength(即第一阈值。)和PHY_BFI_COUNTER(物理层维护的BFI计数值,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BFI计数值)、PHY_BFI_MaxCount(物理层维护的BFI最大计数值,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BFI最大计数值)用于快速的波束恢复。
PHY层通过L1-RSRP(即物理层检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与L1-RSRP Strength的幅值对比进行动态的BFI上报,甚至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另外PHY层还根据上报的BFI个数更新本地维护的PHY_BFI_COUNTER,并通过PHY_BFI_COUNTER与PHY_BFI_MaxCount的比较,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若所述L1-RSRP满足以下条件,则进行对应的操作:
(1)如果L1-RSRP Strength<=L1-RSRP,认为所选波束(例如传输所述第一信号使用的波束)符合条件,该波束可以作为候选波束(candidate beam)。
(2)如果50%*L1-RSRP Strength<=L1-RSRP<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L个beam failure instance(L=1,2,3,…),并将本地维护的PHY_BFI_COUNTER增加L。L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50%*L1-RSRP Strength,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1;50%*L1-RSRP Strength为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50%为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第一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3)如果10%*L1-RSRP Strength<=L1-RSRP<50%*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严重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M个beam failure instance(M=2,3,…)其中M>L,PHY_BFI_COUNTER增加M。M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10%*L1-RSRP Strength,50%*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2;10%*L1-RSRP Strength为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10%为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第二上报等级门限值对应的计算参数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4)如果L1-RSRP<10%*L1-RSRP Strength,认为所述波束极度不符合条件,向MAC层上报N个beam failure instance(M=3,…)其中N>M>L,PHY_BFI_COUNTER增加N。可选的,此种情况下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N的值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MAC层或RRC层等更高的层进行配置。
其中,[0,10%*L1-RSRP Strength)即为信号质量范围3;10%*L1-RSRP Strength还可以作为第二阈值,用于PHY层判断是否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L1-RSRP Strength、PHY_BFI_COUNTER、PHY_BFI_MaxCount可根据当前网络状态进行灵活调度。
另外,可选的,当PHY_BFI_COUNTER大于PHY_BFI_MaxCount时,PHY层直接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个实例均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PHY_BFI_MaxCount的取值由第一层(例如MAC层、RRC层等比PHY层更高的协议层,即PHY层的上层)通过信令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具体调整过程可以参考以上实施例中的相应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2、可选的,PHY_BFI_COUNTER可以由组成sidelink通信系统的两个通信设备中的通信设备A进行计数,或通信设备B进行计数,或者通信设备A和通信设备B均进行计数。
3、若只有一个通信设备进行PHY_BFI_COUNTER的计数时,该通信设备的PHY层可以使用PSCCH or/and PSSCH进行PHY_BFI_COUNTER的承载发送。若两个通信设备均进行计数,则需要通过配置使二者均进行计数。
4、在两个通信设备均进行PHY_BFI_COUNTER计数的场景中,按照优先级(如优先使用通信设备A的PHY_BFI_COUNTER)或只要其中任一个PHY_BFI_COUNTER达到相应的PHY_BFI_MaxCount便进行新的波束接入(即进行波束恢复流程)。
5、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可以使用PSCCH or/and PSSCH进行PHY_BFI_COUNTER的承载发送;PHY_beamFailureDetectionTimer(物理层维护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波束失败检测时长)由PHY_BFI_COUNTER触发计数。
基于以上通信方法和实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具有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功能。对所述通信设备的功能进行逻辑划分,所述通信设备的结构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下面参阅图5所示的通信设备500,对所述通信设备内的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所述通信设备500按照协议栈的划分为,可以分为物理层51和MAC层52,以及第二层53。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53为比MAC层更高的协议层,例如层3或层4等,具体的可以包括RLC层、PDCP层、RRC层等。
如图5中所示,所述物理层51中包含:信号处理模块511,信号测量模块512,物理层控制模块513,至少一个物理层计数器514,和至少一个物理层计时器515。
所述通信设备500还包括天线501,所述天线501用于收发信号。具体的,所述天线501可以将来自物理层51的信号处理模块511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辐射出去;所述天线501还可以将接收来自外界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发送给信号处理模块511进行进一步处理。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11,用于对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信号放大处理,以及调制解调处理,基带信号处理等。其中,可以具体包含滤波器、信号放大器、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功能模块。
所述信号测量模块512,用于对通过天线501和信号处理模块511接收的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进行信号测量,生成该信号的信号质量。
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作为所述物理层51中具有计算、控制管理和处理能力的模块,其可以根据信号测量模块512发送的信号的信号质量,确定是否需要向MAC层52上报BFI,以及确定需要上报的BFI的数量;在确定需要向MAC层52上报至少一个BFI时,生成携带或指示至少一个BFI的BFI上报消息,并将该BFI上报消息发送给MAC层52。
以所述通信设备500为图4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为例说明。所述天线501和信号处理模块511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所述信号测量模块512可以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测量,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根据所述信号测量模块512测量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具体的,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确定需要向所述MAC层上报BFI。另外,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维护多个信号质量范围,这样,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具体取值,以及所述多个信号质量范围,确定需要上报的MAC层的BFI的数量。换而言之,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位于哪个信号质量范围内,然后向MAC层上报该信号质量范围对应数量的BFI。
当所述物理层51具有触发波束恢复功能时,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根据信号测量模块512发送的信号质量,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4还可以在本地维护物理层BFI计数值,来通过物理层BFI计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另外,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在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时,可以无需通过MAC层52指示,而是自行指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11生成参考信号并通过管理的波束发送所述参考信号,实现波束恢复;或者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在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时,可以向所述MAC层52发送波束恢复指示信息,以指示所述MAC层52执行波束恢复流程。
可选的,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还可以将本地维护的物理层BFI计数值通过信号处理模块511和天线501,发送给其他通信设备;以及通过所述天线501和信号处理模块511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设备的BFI计数值,这样,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根据所述物理层BFI计数值和其他通信设备的BFI计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可以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层计数器514中一个物理层计数器514作为物理层BFI计数器,来维护的物理层BFI计数值。
由于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在维护所述物理层BFI计数值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物理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当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每次更新所述物理层BFI计数值之后的所述物理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再次向所述MAC层52上报BFI,则对所述物理层BFI计数值进行清零复位。因此,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还可以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层计时器515中的一个物理层计时器515作为物理层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来维护所述物理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
如图5中所示,所述MAC层52中包含:MAC层控制模块521、至少一个MAC层计数器522,和至少一个MAC层计时器523。
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为MAC层52中具有计算、控制管理和处理能力的模块。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在接收到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513发送的至少一个BFI后,更新维护的MAC层BFI计数值;并根据本地维护的MAC层BFI计数值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可以设置所述至少一个MAC层计数器522中的一个MAC层计数器522作为MAC层BFI计数器,来维护所述MAC层BFI计数值。
另外,由于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在维护所述MAC层BFI计数值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MAC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当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每次更新所述MAC层BFI计数值之后的所述MAC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再次接收到物理层51上报的BFI,则对所述MAC层BFI计数值进行清零复位。因此,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还可以设置所述至少一个MAC层计时器523中的一个MAC层计时器523作为MAC层波束失败检测计时器,来维护所述MAC层波束失败检测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不涉及通信设备的高层,因此,图5中仅示意性画出第二层的第二层控制模块531。所述第二层控制模块531与所述MAC层控制模块521相连,用于进行信令和数据交互。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中的物理层,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为组成sidelink通信系统中的任一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和实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参阅图6所示,通信装置600中包含通信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下面对所述通信装置600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通信单元601,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进行通信;
处理单元602,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范围,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L1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其中,L1为大于0的整数,L2为大于L1的整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一取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的所有取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之后,将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目标值,所述目标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后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将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清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601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层通过信令发送给所述物理层的;
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单元601通过以下任一项或任意组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SDCH。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可以应用于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并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具有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600的功能。参阅图7所示,所述通信设备700包括:收发器701、至少一个处理器702。可选的,所述通信设备700还包括存储器703。其中,所述收发器701、所述处理器702以及所述存储器7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701、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2以及所述存储器703之间通过总线704相互连接。所述总线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收发器701,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实现与sidelink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选的,所述收发器701可以通过射频装置和天线实现。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702中包含物理层处理单元和MAC层处理单元。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MAC层处理单元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所述处理器702所述物理层处理单元和所述MAC层处理单元的具体功能可以参照以上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7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等等。处理器7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702在实现上述功能时,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所述存储器7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70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702执行存储器7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同步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以上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支持波束赋形技术的sidelink通信系统中,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根据与其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MAC层上报至少一个BFI。通过该方案,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在一次信号测量后,可以上报多个BFI,相对于传统的方案中物理层每次信号测量后只能上报一个BFI,本方案可以加快物理层上报的BFI的个数达到BFI最大计数值的速度,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尽快执行波束恢复流程,显然,该方法可以降低第一通信设备的波束恢复时延,最终保证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层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
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包括:
所述物理层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包括:
所述物理层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范围,向所述MAC层上报不同个数的所述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包括: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MAC层上报L1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或者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其中,L1为大于0的整数,L2为大于L1的整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一取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的所有取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物理层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理层将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目标值,所述目标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后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所述物理层未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所述物理层将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清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理层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10.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物理层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当所述物理层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所述物理层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层通过信令发送给所述物理层的;
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通过以下任一项或任意组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SDCH。
13.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中的物理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进行通信;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信号;以及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设置的多个信号质量范围,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不同个数的所述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16.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时,具体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L1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或者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L2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
其中,L1为大于0的整数,L2为大于L1的整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内的任一取值大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范围内的所有取值。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8.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MAC层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之后,将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目标值,所述目标值为所述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的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增加后的波束失败检测时长内,未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再次向所述MAC上报至少一个波束失败实例指示,将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清零。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21.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22.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
当确定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和/或,所述第二波束失败实例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物理层保存的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时,触发波束恢复流程。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失败实例最大计数值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一层通过信令发送给所述物理层的;
其中,所述第一层为以下中的任一项:所述MAC层、RLC层、PDCP层、RRC层。
24.如权利要求13-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通过以下任一项或任意组合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SCCH、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SSCH、物理直连发现信道PSDCH。
2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8223.XA CN113873559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18223.XA CN113873559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3559A true CN113873559A (zh) | 2021-12-31 |
Family
ID=7898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18223.XA Pending CN113873559A (zh) | 2020-06-30 | 2020-06-30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355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6595A (zh) * | 2022-05-17 | 2022-08-30 |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天线系统 |
WO2023142016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2020
- 2020-06-30 CN CN202010618223.XA patent/CN11387355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016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4976595A (zh) * | 2022-05-17 | 2022-08-30 |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天线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8580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CN109150362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0893566B2 (en) | Method for receiving beam recovery request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0034832B (zh) | 监控信道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18141272A1 (zh) |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 |
US20190326976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08605198B (zh) |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11034162A (zh) | 一种降低电磁辐射比吸收率的方法及设备 | |
WO2018095305A1 (zh) |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 |
CN108347766B (zh) | 一种上行移动性下的寻呼传输方法、通信站点及通信节点 | |
US11290199B2 (en) | Link recovery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2035295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1190271A1 (zh) | 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KR2016005489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파라미터를 최적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240172104A1 (en) | Handling Transmit and Receive Blanking for Multi-RAT and DSDA Capable Wireless Devices | |
CN113873559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2351451B (zh) | 波束失败恢复方法及装置 | |
CN116250267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 |
WO2020125635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34682A1 (zh) | 一种定向测量方法及设备 | |
WO2021253422A1 (en) | Beam-switching for user equipment in inactive state with configured grants | |
CN114667770B (zh) | 具有全双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波束确定 | |
CN108347274A (zh) | 一种指示反馈的波束数量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340699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ie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WO2023241457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