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5034A -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5034A
CN113865034A CN202111057266.6A CN202111057266A CN113865034A CN 113865034 A CN113865034 A CN 113865034A CN 202111057266 A CN202111057266 A CN 202111057266A CN 113865034 A CN113865034 A CN 113865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ser side
authority
user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72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晶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572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50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5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5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设备控制方法包括:首先当接收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最后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通过云服务器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本发明根据用户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是否具备对智能设备的有效控制权限,明确了用户端的控制范围,避免不在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对智能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物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用户端与智能设备形成网络连接,在手机上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无线远程控制。
但是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容易出现控制混乱的情况。例如,用户A在家中可通过手机控制空调的温度,而另一个用户B不在家中,但是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空调的温度,这样用户B对空调的控制就影响了用户A的正常使用,造成了控制混乱。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位置信息管理用户端的控制权限,实现对智能设备有效有序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首先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端,设备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端及云服务器,用户端通过云服务器与智能设备网络连接;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智能设备的。
可选地,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端的识别标识;
根据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控制权限类别包括限制权限和非限制权限;
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时,获取用户端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在根据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非限制权限时,向用户端赋予许可指令,使用户端具备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
可选地,在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时,禁止用户端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每隔一端时间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判断用户端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可选地,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用户端设置并存储在云服务器的;
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有效控制范围,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
可选地,获取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的步骤,包括:
根据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的类别,用户端的类别包括第一用户端和第二用户端;
根据用户端的类别确定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包括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第一有效控制范围,及第二用户端对应的第二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第一用户端设置并存储在云服务器的。
可选地,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设定轮询时间;
根据轮询时间,连续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在轮询时间内具备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
在轮询时间结束后,再次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判断用户端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端,设备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端和云服务器,用户端通过云服务器与智能设备网络连接;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当接收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用于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控制权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控制权限许可模块,用于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通过云服务器发送至智能设备的。
本发明还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首先当接收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当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向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本发明根据用户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是否具备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权限,明确了用户端的控制范围,避免不在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对智能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控制装置的模块连接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模块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设备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端1、用户端2及云服务器3,用户端2通过云服务器3与智能设备4网络连接。智能设备4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扫地机等智能家居。用户端2可以包括智能设备4对应的控制APP、小程序、插件或网页等,其物理载体可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在用户终端上发送控制指令,然后控制指令经云服务器3再发送至智能设备4,智能设备4根据控制指令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控制端1可以是控制页,例如NR(ReactNative)控制页,一种前端开发框架,也可以部署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上。云服务器3可以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控制端1,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当接收到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用户通过用户端2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时,首先接收用户端2发送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然后向用户终端发送定位请求,获取用户终端返回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110,获取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
其中,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或局域网地址)、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MEID(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移动设备识别码)。
步骤120,根据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控制权限类别包括限制权限和非限制权限。
其中,限制权限可以为只有当用户端2满足位置条件时,才具备对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例如,只有当用户端2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才具有控制权限;或者,管理员设定了白名单,白名单中包括了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只有在白名单中的用户端2才具备控制权限,不在白名单范围中的用户端2无法控制智能设备4。非限制权限是一种较高的控制权限,可以不受条件约束,直接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而不用经过控制权限的审核流程。
步骤130,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时,获取用户端2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时,表明该用户端2不能直接向智能设备4直接发送控制指令,需要对其控制权限进行进一步的审核,需要通过其当前的位置信息,判断其是否具备控制权限,因此再向此用户端2发送定位请求,然后接受用户端2返回的位置信息。
一种实施例中,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非限制权限时,向用户端2赋予许可指令,使用户端2具备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
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非限制权限时,表明该用户端2可以直接向智能设备4发送指令,不需对其控制权限作进一步审核。
步骤200,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在上述步骤中,当用户端2的位置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时,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当用户端2的位置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外时,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有效控制范围可以是以某个智能设备4为中心的局部范围,或者以家庭房屋面积为有效控制范围。
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200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210,获取用户端2的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用户端2设置并存储在云服务器3的。
上述步骤中,从云端服务器调取用户端2的有效控制范围数据,例如,有效范围数据可以是以家庭房屋中心为圆心,半径为30m的圆形范围。也可以将房屋的实际形状映射到坐标系中,有效控制范围以坐标数据的形式展现。
步骤220,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有效控制范围,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当用户端2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时,其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当用户端2不在有效控制范围内时,其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
步骤300,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2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通过云服务器3发送至智能设备4的。
本实施例根据用户端2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是否具备对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明确了用户端2的控制范围,避免不在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2对智能设备4进行误操作控制,对智能设备4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种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首先,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时,禁止用户端2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当用户端2处于较远的距离时,无法直接掌握智能设备4的实施工作状态,因此容易出现对智能设备4的误操作。本实施例可以避免不在有效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2对智能设备4进行控制,对智能设备4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然后,每隔一端时间获取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判断用户端2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间隔时间可以设置为2分钟至5分钟。当检测到用户端2的实时位置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时,即判断用户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一种实施例中,获取用户端2的有效控制范围的步骤可以具体包括:
首先,根据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2的类别,用户端2的类别包括第一用户端21和第二用户端22。
在上述步骤中,第一用户端21可以为主用户端,即主用户所使用的用户端,主用户为智能设备4的所有者;第二用户端22可以为从用户使用的用户端,从用户是被主用户分享控制权限,或者是被主用户许可控制权限的普通用户。
根据用户端2的类别确定用户端2的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包括第一用户端21对应的第一有效控制范围,及第二用户端22对应的第二有效控制范围,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第一用户端21设置并存储在云服务器3的。
在上述步骤中,当用户端2为第一用户端21时,其有效控制范围为第一有效控制范围。当用户端2为第二用户端22时,其有效控制范围为第二有效控制范围。通常第一有效控制范围是大于第二有效控制范围的。或者,用户端2为第一用户端21时,第一有效控制范围可以为无限大,第一用户端21对应的是主用户,其拥有最高的控制权限,即,第一用户端21可以在任意位置对智能设备4进行控制。
一种实施例中,步骤100可以具体包括:
首先,设定轮询时间。可以通过定时器设定轮询时间,轮询时间可以为2分钟至5分钟。
然后,根据轮询时间,连续获取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例如,通过定时器,每隔2分钟像用户端2发送定位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端2返回的当前位置信息。
因为用户端2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用户端2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时调整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
一种实施例中,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步骤300可以具体包括:
首先,确认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2在轮询时间内具备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当用户端2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时,则该用户端2在当前的轮询时间内(例如2分钟)具有控制权限,可以正常的通过云服务器3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
然后,在轮询时间结束后,再次获取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判断用户端2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例如,2分钟之后,再次向用户端2发送定位信息获取请求,在接收到用户端2返回的位置信息后,再判断该用户端2是否在有效控制范围内,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控制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主用户在第一用户端21上定义第一用户端21和第二用户端22的控制权限和有效控制范围,也可以定义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例如某个智能设备4只能被指定的用户端2控制。用户端2和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及有效控制范围上传到云服务器3进行记录和存储。
(2)当用户需要对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时,控制端1先获取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再根据用户端2的识别标识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
(3)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时,再获取用户端2的位置信息,通过定时器,每隔2分钟像用户端2发送定位信息获取请求,获得用户端2返回的当前位置信息。
(4)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非限制权限时,可以直接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
(5)当判断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后,控制端1从云服务器3获取用户端2的有效控制范围。
(6)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有效控制范围,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当用户端2当前出于有效控制范围内时,确定其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时,用户端2则提示用户当前处于无效控制范围。
(7a)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
(7b)用户端2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该用户端2在当前2分钟内可以直接向智能设备4发送指令。
(8a)在2分钟之后,控制端1再次向用户端2发送定位信息获取请求。
(8b)在接收到用户端2返回的位置信息后,再次判断其是否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
本实施例设备控制方法,根据用户端2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是否具备对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明确了用户端2的控制范围,避免不在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2对智能设备4进行误操作控制,对智能设备4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4无法正常工作,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4无法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端1,设备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端2和云服务器3,用户端2通过云服务器3与智能设备4网络连接。
如图6所示,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400,当接收到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用于获取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
控制权限确定模块500,用于根据用户端2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控制权限许可模块600,用于当用户端2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用户端2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用户端2向智能设备4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是通过云服务器3发送至智能设备4的。
本实施例设备控制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根据用户端2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端2是否具备对智能设备4的控制权限,明确了用户端2的控制范围,避免不在控制范围内的用户端2对智能设备4进行误操作控制,对智能设备4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良影响,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4无法正常工作,防止控制权限不清晰,造成控制逻辑混乱,导致智能设备4无法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计算机程序)来完成,或通过指令(计算机程序)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该指令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控制方法中任一实施例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如图所示,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者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电性连接,如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实现数据访问控制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介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介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介质(ReadOnly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介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介质(Electric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等。其中,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程序。进一步地,上述存储介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信,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所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流程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设备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端,所述设备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端及云服务器,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与智能设备网络连接;所述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当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所述用户端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端的识别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所述控制权限类别包括限制权限和非限制权限;
当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为限制权限时,获取所述用户端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类别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非限制权限时,向所述用户端赋予许可指令,使所述用户端具备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无效控制权限时,禁止所述用户端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每隔一端时间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用户端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所述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用户端设置并存储在所述云服务器的;
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有效控制范围,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端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端的类别,所述用户端的类别包括第一用户端和第二用户端;
根据所述用户端的类别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有效控制范围,所述有效控制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第一有效控制范围,及所述第二用户端对应的第二有效控制范围,所述有效控制范围是通过所述第一用户端设置并存储在所述云服务器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设定轮询时间;
根据所述轮询时间,连续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所述用户端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包括:
确认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所述用户端在所述轮询时间内具备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权限;
在所述轮询时间结束后,再次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并判断所述用户端是否具备有效控制权限。
9.一种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端,所述设备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端和云服务器,所述用户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与智能设备网络连接;所述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时,获取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
控制权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端当前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或无效控制权限;
控制权限许可模块,用于当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权限为有效控制权限时,确认所述用户端的控制指令发送请求,使所述用户端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通过所述云服务器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的。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57266.6A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8650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7266.6A CN113865034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7266.6A CN113865034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5034A true CN113865034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5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7266.6A Pending CN113865034A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503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487A (zh) * 2016-07-11 2016-09-28 邦奇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移动终端定位信息配置办公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CN108809775A (zh) * 2018-06-01 2018-11-1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8954661A (zh) * 2018-08-01 2018-12-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权限共享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714333A (zh) * 2018-12-25 2019-05-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及其控制权限的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129174A (ja) * 2020-02-12 2021-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487A (zh) * 2016-07-11 2016-09-28 邦奇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移动终端定位信息配置办公分区的方法和系统
CN108809775A (zh) * 2018-06-01 2018-11-13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8954661A (zh) * 2018-08-01 2018-12-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权限共享控制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714333A (zh) * 2018-12-25 2019-05-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及其控制权限的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129174A (ja) * 2020-02-12 2021-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5215B (zh)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
US99485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ccess inform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device in smart home service
CN109714333B (zh) 家电设备及其控制权限的管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US11366885B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and vehicle security method
CN110762775B (zh) 一种空调器的升级方法及空调器
CN106793007B (zh) 云端与蓝牙设备的交互通信方法、系统和无线路由器
WO2013141764A1 (en) Methods, device and social network manager for enabling interaction with another device
JP2007251637A (ja) 無線通信装置、個体情報書込装置及び個体情報設定方法
CN106453670B (zh) 智能电表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229972A (zh) 增强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方法
CN108737440B (zh) 一种设备管理的方法、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48737A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云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5635104A (zh) 经由持久经认证设备网络提供对受限资源的访问
CN112689316A (zh)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591541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616966B (zh) 空调系统的无线组网方法和装置
CN113865034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531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25417B (zh) 基于网口的家电设备接入方法、家电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09802886B (zh) 一种绑定第三方公众号的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0704198B (zh) 数据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处理器
US2016014225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erifying installation of a device
EP3694151A1 (en) Terminal network sharing method, apparatus, air conditioning adjustment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790269B (zh) 应用程序超时登录的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1642031B (zh) 多设备间的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