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4949A -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4949A
CN113864949A CN202111184737.XA CN202111184737A CN113864949A CN 113864949 A CN113864949 A CN 113864949A CN 202111184737 A CN202111184737 A CN 202111184737A CN 113864949 A CN113864949 A CN 113864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indoor
val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847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晓春
万俊
杨劲
林波荣
罗敏杰
孙曙
张德银
魏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Binshui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Binshui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Binshui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Binshui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847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4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4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4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8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perforated walls, ceilings or flo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楼板、设于所述楼板下方的架空层、设于地面下方的补风装置,所述架空层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补风装置与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连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湿热气候地区的典型特征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阴冷潮湿,过渡季节尤为潮湿。我国川渝地区属于典型湿热气候地区。
当降水量和空气湿度增加时,此类地区的滨水建筑群常常出现“回潮”现象,微生物繁殖加速,墙壁表面发霉,破坏室内环境。在《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明确要求室内不能出现结露与发霉现象,应该避免与消除这种情况的出现。
此外,滨水建筑群密集,人为生活排热、空气污染及人工构筑物等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使居住区局部温度过高,造成了室外热环境恶化。现阶段国家推行的《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对于室外热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现有建筑架空防潮做法均有弊端:
1、地上一层抬高形成地上架空层,在建筑外立面增加自然通风口,无法保证架空层的通风效果,防潮效果打折扣,无法有效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同时建筑标高上抬,侧面开洞,对总图规划、建筑外立面影响巨大。
2、架空层不做任何通风措施,外立面不开通风孔,形成封闭架空层。由于空气无法流通,无法充分做到防潮、防结露。
3、无法做到室内热环境与室外热环境结合,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楼板、设于所述楼板下方的架空层、设于地面下方的补风装置,所述架空层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补风装置与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连通。
架空层可达到保温隔热,还可充分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实现空气循环和热量交换。补风装置取新风,并进一步促进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中空气的循环和热量交换。所述架空层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避免了建筑标高上抬、侧面开洞等对地面上建筑结构布局的影响,还确保了密闭防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风装置包括风机房、设于所述风机房外的与地面上方大气连通的出风装置,所述风机房与所述架空层通过所述送风通道连通,所述风机房与所述架空层还通过所述回风通道连通,所述回风通道还与所述出风装置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上设有回风阀。
风机房用以通过送风通道向架空层送风,空气还能通过回风通道回到架空层,出风装置用以向外界排出空气,从而实现较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回风阀控制回风通道的通断,便于控制回风的流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房包括与风机房外部连通的新风口、通风阀、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依次连通并通过通风阀隔开,所述送风室内设有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的送风机,所述回风室内设有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的回风机,所述回风室与所述出风装置通过回风通道连通。
送风机用以通过送风通道向架空层送风,回风机用以使空气能通过回风通道回到架空层,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依次连通,为空气的流动和换热提供了工作空间;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通过通风阀隔开,这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空气的流动和换热的节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口、出风阀,所述出风阀与所述回风通道连接。
出风阀用以控制风口的开闭,以便于根据不同工况开通或断开出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风阀、所述通风阀、所述出风阀均为电动阀。
电动阀便于电气化控制,占用空间较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风室内设有除湿机。
除湿机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从而达到更好的通风换热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房内还设有集中管理控制箱,所述集中管理控制箱与送风机、回风机、回风阀、通风阀、出风阀分别电相连。
集中管理控制箱便于对电气元件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即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方便操作;又节省了占用空间。优选的,集中管理控制箱内安装有PLC等控制系统。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夏季工况时,使用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S1,开启送风机,从新风口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送至架空层内进行循环、换气;
S2,关闭回风阀,开启出风装置,使已完成冷却的冷空气不经过回风通道。
这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夏季室内凉爽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冬季工况和/或过渡季节工况时,使用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K1,开启送风机,从新风口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送至架空层内进行循环、换气;
K2,关闭出风装置,开启回风阀、回风机。
这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冬季和/或过渡季节室内保温防潮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架空层可达到保温隔热,还可充分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实现空气循环和热量交换。补风装置取新风,并进一步促进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中空气的循环和热量交换。所述架空层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避免了建筑标高上抬、侧面开洞等对地面上建筑结构布局的影响,还确保了密闭防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
(2)风机房用以通过送风通道向架空层送风,空气还能通过回风通道回到架空层,出风装置用以向外界排出空气,从而实现较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回风阀控制回风通道的通断,便于控制回风的流动;
(3)送风机用以通过送风通道向架空层送风,回风机用以使空气能通过回风通道回到架空层,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依次连通,为空气的流动和换热提供了工作空间;送风室、混风室、回风室通过通风阀隔开,这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空气的流动和换热的节拍;
(4)出风阀用以控制风口的开闭,以便于根据不同工况开通或断开出风口;
(5)电动阀便于电气化控制,占用空间较少;
(6)除湿机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从而达到更好的通风换热效果;
(7)集中管理控制箱便于对电气元件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即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方便操作;又节省了占用空间;
(8)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夏季室内凉爽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9)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冬季和/或过渡季节室内保温防潮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夏季工况时的空气流向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冬季工况和/或过渡季节工况时的空气流向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回风通道,2、地坪,3、垫层,4、架空层,5、送风通道,6、预制板,7、楼板,31、风机房,32、送风机,33、混风室,34、回风机,35、集中管理控制箱,36、除湿机,37、新风口,38、通风阀,39、回风室电动阀,42、回风阀,43、出风装置,44、出风口,45、出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楼板7、设于所述楼板7下方的架空层4、设于地面下方的补风装置,所述架空层4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4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所述补风装置与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连通。
架空层4可达到保温隔热,还可充分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实现空气循环和热量交换。补风装置取新风,并进一步促进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中空气的循环和热量交换。所述架空层4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避免了建筑标高上抬、侧面开洞等对地面上建筑结构布局的影响,还确保了密闭防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通风防潮效果不佳、建筑结构布局不便等问题。优选的,另外在地面下设置一放置空间放置补风装置,该放置空间与架空层4通过地下的土壤隔离,土壤还起到了进一步通风换热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补风装置包括风机房31、设于所述风机房31外的与地面上方大气连通的出风装置43,所述风机房31与所述架空层4通过所述送风通道5连通,所述风机房31与所述架空层4还通过所述回风通道1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还与所述出风装置43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上设有回风阀42。
风机房31用以通过送风通道5向架空层4送风,空气还能通过回风通道1回到架空层4,出风装置43用以向外界排出空气,从而实现较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回风阀42控制回风通道1的通断,便于控制回风的流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房31包括与风机房31外部连通的新风口37、通风阀38、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依次连通并通过通风阀38隔开,所述送风室46内设有与所述送风通道5连通的送风机32,所述回风室47内设有与所述回风通道1连通的回风机34,所述回风室47与所述出风装置43通过回风通道1连通。
送风机32用以通过送风通道5向架空层4送风,回风机34用以使空气能通过回风通道1回到架空层4,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依次连通,为空气的流动和换热提供了工作空间;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通过通风阀38隔开,这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空气的流动和换热的节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风装置43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口44、出风阀45,所述出风阀45与所述回风通道1连接。
出风阀45用以控制出风口44的开闭,以便于根据不同工况开通或断开出风口44。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回风阀42、所述通风阀38、所述出风阀45均为电动阀。
电动阀便于电气化控制,占用空间较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风室33内设有除湿机36。
除湿机36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等杂质,从而达到更好的通风换热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风机房31内还设有集中管理控制箱35,所述集中管理控制箱35与送风机32、回风机34、回风阀42、通风阀38、出风阀45分别电相连。
集中管理控制箱35便于对电气元件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即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方便操作;又节省了占用空间。优选的,集中管理控制箱35内安装有PLC等控制系统。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包含了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夏季工况时,使用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S1,开启送风机32,从新风口37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5送至架空层4内进行循环、换气;
S2,关闭回风阀42,开启出风装置43,使已完成冷却的冷空气不经过回风通道1。
这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夏季室内凉爽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冬季工况和/或过渡季节工况时,使用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K1,开启送风机32,从新风口37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5送至架空层4内进行循环、换气;
K2,关闭出风装置43,开启回风阀42、回风机34。
这起到了很好的通风换热效果,实现了冬季和/或过渡季节室内保温防潮的作用,且节约了能源。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实施例1、实施例2的全部技术特征,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实施例2的基础上,提供更细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室内外热环境调控系统,采用后不仅可有效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同时可缓解居住区室外热岛效应及局地气候,达到综合调控室内外热环境的目的,改善居住区室内外热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运营效率。
本发明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包括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包括以下组部分:
800mmx800mm独立回风通道1、100厚刚性地坪2、100mm厚C15素砼垫层3、800mm~1200mm高地下架空层4、800mmx800mm独立送风通道5、100mm厚预制板6、传热系数不大于1.9W/(㎡·K)的分户楼板7等。
本发明的建筑结构,既可保证架空层4的封闭,还能实现有效通风换气。
通过设计地下架空层4,使房间地板和地基脱离,地面水份不会通过毛细作用直接浸入房间。架空层4提供换热通风的空间,可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与传统抬高建筑做地上架空层相比,地下的架空层4可充分利用地下冬暖夏凉的优势。同时做地下的架空层4,可确保地上建筑的±0标高不变,对总平建筑规划无影响。地下架空层4底部采用100厚刚性地坪2、100mm厚C15素砼垫层3,确保密闭防水且实现有效换热。
在地下架空层4两端分别设置送风通道5、回风通道1,利用地下架空层4作为通风空气层,设计机械补风装置进行主动调控,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可实现地下架空层4的空气充分流通,达到防潮降温目的。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顶部铺设100mm厚预制板6,再采用400mm厚敷土,达到密闭架空层4的作用,保证后续维护方便。
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中,集中管理控制箱35内设PLC等控制系统,通风阀38采用常开型。
本发明可针对夏季、冬季、过渡季节不同季节,通过集中控制各设备,实现室内外热环境改善的目的。
一、夏季工况
送风机32开启,从室外取风后,经混风室33内除湿机36除湿,通过暗埋的送风通道5送至建筑物地下架空层4内进行循环、换气,可保证架空层4内干燥、防止结露。同时室外空气从新风口37进入、经送风通道5和地下架空层4后同土壤进行大面积换热,回风通道1内空气已完成冷却。
此时通过集中管理控制箱35,自动关闭回风通道1上电动阀(回风阀42)、回风室电动阀39、回风机34,自动开启室外出风阀45(优选电动阀)、出风口44,保证已完成冷却的冷空气不经过回风通道1,仅送至室外出风口44。
其中室外一体化出风装置43可针对不同节点,定制造型及出风口44。
综上,通过架空层4密闭通风防潮、同时地道风对室外降温,从而达到综合改善室内外热环境的目的。
二、冬季及过度季节工况
由于冬季及过渡季节不需要对室外热环境进行改善,此时空气温度低于送风通道5及地下架空层4壁面温度,随着空气沿程与土壤的不断换热,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相对湿度降低。
通过集中管理控制箱35,自动关闭室外出风阀45、出风口44,自动开启回风阀42、回风室电动阀39、回风机34,此时整个调控系统的室外通风口全部关闭,回风通道1全部打开,仅内部进行循环通风,整个控制系统已形成封闭地下架空通风空间,可以增强地面的蓄热性,利用地下温度的夏凉冬暖的优点改善室内热环境,达到室内防潮目的。由于增强了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还可以减少空调采暖的能耗损失,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
本说明书中所有实施例公开的所有特征,或隐含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和/或扩展、替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7)、设于所述楼板(7)下方的架空层(4)、设于地面下方的补风装置,所述架空层(4)至少存在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所述架空层(4)位于地面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连通地面上方大气的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所述补风装置与送风通道(5)和回风通道(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装置包括风机房(31)、设于所述风机房(31)外的与地面上方大气连通的出风装置(43),所述风机房(31)与所述架空层(4)通过所述送风通道(5)连通,所述风机房(31)与所述架空层(4)还通过所述回风通道(1)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还与所述出风装置(43)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上设有回风阀(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房(31)包括与风机房(31)外部连通的新风口(37)、通风阀(38)、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送风室(46)、混风室(33)、回风室(47)依次连通并通过通风阀(38)隔开,所述送风室(46)内设有与所述送风通道(5)连通的送风机(32),所述回风室(47)内设有与所述回风通道(1)连通的回风机(34),所述回风室(47)与所述出风装置(43)通过回风通道(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43)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口(44)、出风阀(45),所述出风阀(45)与所述回风通道(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阀(42)、所述通风阀(38)、所述出风阀(45)均为电动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室(33)内设有除湿机(3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房(31)内还设有集中管理控制箱(35),所述集中管理控制箱(35)与送风机(32)、回风机(34)、回风阀(42)、通风阀(38)、出风阀(45)分别电相连。
8.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夏季工况时,使用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S1,开启送风机(32),从新风口(37)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5)送至架空层(4)内进行循环、换气;
S2,关闭回风阀(42),开启出风装置(43),使已完成冷却的冷空气不经过回风通道(1)。
9.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冬季工况和/或过渡季节工况时,使用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步骤:
K1,开启送风机(32),从新风口(37)取风,然后将风经送风通道(5)送至架空层(4)内进行循环、换气;
K2,关闭出风装置(43),开启回风阀(42)、回风机(34)。
CN202111184737.XA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3864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4737.XA CN113864949A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84737.XA CN113864949A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4949A true CN113864949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84737.XA Pending CN113864949A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49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4021B2 (en) Fabricated air conditioner wal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091164B (zh) 适用于单体建筑的一体化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203980561U (zh) 一种机房用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202303758U (zh) 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CN206648221U (zh) 通信基站环保式机房
CN206539079U (zh) 一种节能通信基站机房
CN110946076A (zh) 封闭式通风保温生猪养殖车间
CN201225720Y (zh) 地板新风及地板冷暖空调集成系统
CN107449119B (zh) 一种适用于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诱导增强系统
CN216481417U (zh)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
CN108895579B (zh) 一种五恒生态空调系统及调温度湿度方法
CN216592024U (zh) 一种室内外热环境调控建筑结构
CN113864949A (zh) 一种室内外通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5939484U (zh) 一种新型无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211482364U (zh) 封闭式通风保温生猪养殖车间
Braha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fabric thermal storage
CN102141277B (zh) 空气循环地源空调系统
CN210463336U (zh) 水电站调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12057636U (zh) 一种用于大空间办公室的送风系统
CN209910087U (zh) 轻钢别墅的地下储能相变新风装置
EP3842697B1 (en) New-type air conditioning terminal system for high and large spaces
CN206669941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CN112212429A (zh) 一种基于蒸发冷却与季节性储冷的低能耗空调冷却系统
CN205536362U (zh) 减少热压作用的进风系统
JP3727229B2 (ja) 空気循環式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