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032A -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3032A
CN113853032A CN202110971371.4A CN202110971371A CN113853032A CN 113853032 A CN113853032 A CN 113853032A CN 202110971371 A CN202110971371 A CN 202110971371A CN 113853032 A CN113853032 A CN 113853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rrc
assistance information
prese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13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3032B (zh
Inventor
赵庆元
陈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13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将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发送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UE时将UE转变为非激活态。通过上述方法决策频繁接入网络的UE进入RRC_INACTIVE态,使得该UE在下次接入网络时可以快速恢复连接,而对于不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将其转变为空闲态,也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3GPP协议R13版本中,LTE 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引入了一个新的RRC状态,即RRC_INACTIVE态(非激活态),而在5G的R15规范中延续了R13引入的RRC_INACTIVE态。在该状态下,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Uu接口连接断开,但是跟CN(Core Net,核心网)之间保持连接,UE和网络仍然保持上下文信息,这样UE在恢复到连接态时速度很快。因此,对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能够从其他状态下快速恢复到连接态会有较好的体验感,而且,在RRC_INACTIVE态的UE的Uu接口连接是断开的,只需要监听寻呼信号即可进入连接态,可以大幅度地节省电。然而,协议引入RRC_INACTIVE态的目的主要是快速恢复连接,并不适用所有的UE。对于需要频繁接入网络的UE,确实可以提高接入速度而从中受益,反之,对于很长时间才接入一次网络的UE若进入RRC_INACTIVE态只会浪费网络资源。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决策UE能否进入RRC_INACTIVE态,以使得对于有需要的UE快速恢复连接且不浪费网络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决策UE能否进入RRC_INACTIVE态,以使得对于需要的UE快速恢复连接且不浪费网络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协助信息态信元;
发送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N个时间差按照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运算,所得的算数平均值为第一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进一步包括:
所述预设门限为预设时间门限,将所述N个时间差的算数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时间门限比较,如果所述算数平均值小于预设时间门限,表征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N个时间差按照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进一步包括:
统计所述N个时间差中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计算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与N的比例值以得到第一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进一步包括:
所述预设门限为预设比例门限,将M与N的比例值与所述预设比例门限比较,如果所述M与N的比例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门限,表征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为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信元进一步包括:
在NG接口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上下文修改请求、切换请求或者路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协助信息态信元之后进一步包括:
基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空闲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RRC状态转移的装置,包括: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数据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信元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时,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还用于在如果在所述UE不是频繁进入连接态时,则不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协助信息态信元;
信元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RRC状态转移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多个时间差,通过统计多个时间差并对多个时间进行运算得到表征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的第一数值,通过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从而使得基站在收到该信元后,在释放该UE时将其转变为非激活态,否则转换为空闲态。通过该方法,对UE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络的时间差进行统计,若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在网络侧的NG接口配置RRC_INACTIVE协助信息信元,从而使得基站可以在释放该UE时使其进入RRC_INACTIVE态,使得该UE在下次接入网络时可以快速恢复连接,而对于不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将其转变为空闲态,也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执行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方法的存储介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NR系统中,RRC有三种状态:Idle、Inactive、Connected。其中,影响手机耗电的主要原因是与网络的连接,5G要面向万物互联,在速率要求高的情况下RRC是耗电的关键,此外,大量的设备零星传送少量的数据,又会带来过高的信令开销,因此为了减少信令和功耗一级快速接入,引入了RRC Inactive状态。Connected状态下,UE和基站连接,无线基站与核心网连接。而Idle状态下,UE和基站之间断开连接,无线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也被断开。Inactive状态下,UE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连接被挂起,但RRC和NAS上下文仍然部分保留在终端、基站和核心网中,因此可以快速从Inactive转移到Connected态,以此减少信令开销。
在本申请中,提供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可在核心网侧实现,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 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基站对于UE的RRC状态是根据收到的来自核心网NG接口的信元进行决策的。因此本申请RRC状态转移的方法需要在核心网层面进行实现。UE的RRC状态有三种,因此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即从另外两种状态下转变到连接态。例如, UE从空闲态到连接态或者UE从非激活态到连接态。
核心网记录一段时间内UE的下述状态转移的N个时间差:1、从UE的NG接口信令连接释放到UE再次建立NG接口信令连接的时间差,即UE从进入空闲态的时刻起到转变为连接态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2、从UE进入到RRC Inactive态的时刻起到UE恢复到连接态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
S11: 将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上述记录得到的UE的N个时间差分别为ΔT1,ΔT2,……,ΔTN,其中,时间差ΔTN的值越小,说明UE接入到连接态的时间越短。因此,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对N个时间差进行统计得到第一数值,来表征UE在这段时间内接入到连接态的时间的长短,若UE这段时间内整体接入的时间短,则说明UE接入网络的频繁程度高,而若UE这段时间内整体接入的时间长,则说明UE接入网络频繁程度低。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的方法可为统计N个时间差的平均值,则第一数值δ=(ΔT1+ΔT2+……+ΔTN)÷N,根据算数平均值来表征UE接入网络的频繁程度,若平均值越小,则接入越频繁。
在另一实施例中,预设的方法可以为统计N个时间差中小于第一时间差ΔT的概率,则统计上述时间差ΔTi(i=1,2,……,N)小于ΔT的个数M,则第一数值δ=M÷N,根据M和N之间的比例值来表征UE接入网络的频繁程度,若比例值越大,则说明接入越频繁。
S12: 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预设门限值根据采用的预设方法不同而不一样。例如,采用的预设方法为平均值法,则第一数值为时间差的平均值,则预设门限也应该为一个预设时间差门限。若采用的预设方法为概率法,则第一数值M与N的比例值,则预设门限应该为一个预设比例值。根据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进行比较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可进一步包括:
预设门限为预设时间门限,将N个时间差的算数平均值与预设时间门限比较,如果算数平均值小于预设时间门限,表征UE频繁进入连接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可进一步包括:
预设门限为预设比例门限,将M与N的比例值与预设比例门限比较,如果M与N的比例值大于预设比例门限,表征UE频繁进入连接态。
S13: 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其中NG接口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接口,从逻辑角度来看,NG是RAN(RadioAccess Net, 无线接入网)节点和5GC节点之间的点对点接口。NG接口支持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信息交换。
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即为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是核心网的AMF(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认证管理功能)给NG-RAN提供的,以供NG-RAN用于决定UE是否可以进入RRC_INACTIVE状态;这个RRC Inactive AssistanceInformation信息包括:配置给UE的注册区、UE特定的DRX、周期注册定时器、MICO指示、UEid index值等。UE的注册区参数用于给gNB配置UE的RAN-based notification area(RNA)时参考,UE特性的DRX和UE id index值用于寻呼UE,周期性注册定时器用于给gNB配置RNA更新定时器时参考。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判断UE属于频繁进入连接态,核心网将在NG接口配置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若判断UE不属于频繁接入连接态,将不配置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
当然NG接口配置该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上下文修改请求、切换请求或者路径切换请求等消息中携带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
S14: 发送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UE时将UE转变为非激活态。
核心网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通过NG接口发送给基站,基站在收到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信元后,则在释放UE时将该UE转入为RRCInactive态。若基站收到不携带RRC Inactive Assistance Information的信令,则在释放该UE时将UE转变为空闲态。
本申请的RRC状态转移的方法,通过对UE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络的时间差进行统计,若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在网络侧的NG接口配置RRC_INACTIVE协助信息信元,从而使得基站可以在释放该UE时使其进入RRC_INACTIVE态,使得该UE在下次接入网络时可以快速恢复连接,而对于不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将其转变为空闲态,也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RRC状态转移装置,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数据记录模块20、数据运算模块21、数据比较模块22、信元配置模块23以及信元发送模块24。
其中,数据记录模块20用于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数据运算模块21用于将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数据比较模块22用于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信元配置模块23用于在UE频繁进入连接态时,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还用于在如果在UE不是频繁进入连接态时,则不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信元发送模块24用于发送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在一实施例中,数据运算模块21还用于将N个时间差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运算,所得的算数平均值为第一数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数据运算模块21还用于统计N个时间差中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计算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与N的比例值以得到第一数值。
在又一实施例中,数据比较模块22用于预设门限为预设时间门限,将N个时间差的算数平均值与预设时间门限比较,如果算数平均值小于预设时间门限,表征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
在又一实施例中,数据比较模块22用于预设门限为预设比例门限,将M与N的比例值与预设比例门限比较,如果M与N的比例值大于预设比例门限,表征UE频繁进入连接态。
本申请的RRC状态转移装置,通过对UE一段时间内接入网络的时间差进行统计,若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在网络侧的NG接口配置RRC_INACTIVE协助信息信元,从而使得基站可以在释放该UE时使其进入RRC_INACTIVE态,使得该UE在下次接入网络时可以快速恢复连接,而对于不属于频繁接入网络的UE,则将其转变为空闲态,也不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RRC状态转移方法的存储介质结构示意图。可读存储介质30上存储有指令31,该指令3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发送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发送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N个时间差按照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运算,所得的算数平均值为第一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进一步包括:
所述预设门限为预设时间门限,将所述N个时间差的算数平均值与所述预设时间门限比较,如果所述算数平均值小于预设时间门限,表征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N个时间差按照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进一步包括:
统计所述N个时间差中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计算小于第一时间差的个数M与N的比例值以得到第一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进一步包括:
所述预设门限为预设比例门限,将M与N的比例值与所述预设比例门限比较,如果所述M与N的比例值大于所述预设比例门限,表征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空闲态或非激活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是,则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进一步包括:
在NG接口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上下文修改请求、切换请求或者路径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否,则NG接口不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之后进一步包括:
基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空闲态。
9.一种RRC状态转移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记录模块,用于记录预设时间内UE从第一状态转变到连接态的N个时间差;
数据运算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时间差采用预设方法得到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表征所述UE进入连接态的频繁程度;
数据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与预设门限比较以判断所述UE是否频繁进入连接态;
信元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UE频繁进入连接态时,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还用于在如果在所述UE不是频繁进入连接态时,则不配置NG接口携带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
信元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使得基站收到所述RRC非激活态协助信息信元后,则在释放所述UE时将所述UE转变为非激活态。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71371.4A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53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371.4A CN113853032B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371.4A CN113853032B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32A true CN113853032A (zh) 2021-12-28
CN113853032B CN113853032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97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1371.4A Active CN113853032B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30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758A (zh) * 2017-02-10 2017-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状态转换方法、状态保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249221A (zh) * 2017-08-02 2017-10-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CN109475011A (zh) * 2018-12-12 2019-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190191483A1 (en) * 2016-08-11 2019-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power rrc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10112621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91483A1 (en) * 2016-08-11 2019-06-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w power rrc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6658758A (zh) * 2017-02-10 2017-05-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状态转换方法、状态保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7249221A (zh) * 2017-08-02 2017-10-13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Ue上报信息辅助基站进行ue rrc状态转换的方法及用户终端、基站
CN109475011A (zh) * 2018-12-12 2019-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10112621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2-1813187 was S2-1812722 LS_OUT_Signalling optimization for RRC Inactive N3 path switch_v3"", 3GPP TSG_SA\\WG2_AR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32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06952A1 (en) Sleep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apparatus
WO2018082598A1 (zh) 一种寻呼方法、基站及终端
JP7128897B2 (ja) Rrc接続の回復方法、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EP367232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non-matching between ue and network state
US9532359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475011B (zh) Ue rrc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AU2018366793B2 (en)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ntity
CN112788085A (zh)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和装置
WO2018001281A1 (zh) 传输方式的转换方法和装置
CN107078925A (zh) 一种心跳周期的设置方法及终端
WO2018170911A1 (zh) 一种功耗参数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20208570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ype of data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WO2015109669A1 (zh) 一种终端优化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89701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R102012028349B1 (pt) Método para gerenciar recursos de rádio móvel para aperfeiçoamento de recepção de pacotes
WO2022000216A1 (zh) 通信方法及设备、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4101508A1 (zh) 预警消息发送处理方法、接收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3853032B (zh) 一种rrc状态转移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00128608A1 (en) Context release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R112019025298A2 (pt) Método de mudança de estado, dispositivo de rede e dispositivo terminal
CN103781124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7155222B (zh) 一种基于保活的上下文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3302984B (zh) 信息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RU2462837C2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ьного сообщения, которое относится к ограничениям по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CN112954795A (zh) 寻呼周期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and 19th floors of Building 1, Jinxinnuo, No. 50 Baolong Second Road, Baolong Community, Baolo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26 / F, block B, building 10, Shenzhen B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ical park, No.10, Gaoxin South 9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INGSIGN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