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2988B -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2988B CN113852988B CN202111063604.7A CN202111063604A CN113852988B CN 113852988 B CN113852988 B CN 113852988B CN 202111063604 A CN202111063604 A CN 202111063604A CN 113852988 B CN113852988 B CN 1138529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ongestion control
- stability
- control method
- detection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及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再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上述拥塞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的信号稳定度选择不同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实现了一种动态调整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相比于现有使用固定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上述拥塞控制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生活中网络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面对5G时代网络场景下,巨连接、大流量、低延时、高可靠快速演进的应用传输需求也越来越急迫。
拥塞控制是影响数据传输性能表现最为关键的一环,对于吞吐、时延、公平性等众多传输特征有明显的影响。近年来,不断有网络研究者提出新的拥塞控制算法用于优化和提升5G网络场景下传统和特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但是,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目前的拥塞控制方法通常会受到应用场景的限定,存在控制效果不佳导致数据传输吞吐量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数据传输吞吐量和数据传输稳定性的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拥塞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所述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若所述信号稳定度未在所述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为CUBIC拥塞控制方法,所述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为BALIA拥塞控制方法。
第二方面,一种拥塞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上述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及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再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上述拥塞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的信号稳定度选择不同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实现了一种动态调整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相比于现有使用固定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上述拥塞控制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中S1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2实施例中S1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2实施例中S1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2实施例中S103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一个实施例中不同拥塞控制方法的效果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拥塞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用户终端UE102与基站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该应用环境可以是5G架构的网络场景,也可以是4G架构的网络场景,或者是同时应用在4G和5G架构的网络场景。其中的UE102与基站104进行交互,实现业务数据的上下行传输,且当UE102和基站104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发生拥塞时,UE102上预先配置拥塞控制算法,并在检测到数据传输链路发生拥塞时,采用相应的拥塞控制算法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拥塞处理,以解决数据传输链路的拥塞问题,进而提高UE102与基站104之间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其中,拥塞控制算法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拥塞控制算法,此处不限定;用户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基站104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基站,比如微基站、皮基站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应用环境,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应用环境的限定,具体的应用环境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拥塞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用户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其中,检测信号可以为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用于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待传输数据可以为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的上行业务数据,具体可以为视频、语音、文件等任何类型的业务数据。
本实施例中,若用户终端检测到当前需要传输数据的数据链路上发生拥塞现象,需要拥塞控制时,用户终端可以在向基站上传待传输数据之前,通过相应的通讯模块(比如5G通讯模块)收集检测信号。其中的通讯模块安装在用户终端上用于收集检测信号,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收集检测信号,此处不限定。
S102,根据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其中,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包括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中的至少一种。信号距离可以代表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可以为2G、3G、4G、5G中的任意频段,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可以根据用户终端所在的当前通信环境确定。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收集到检测信号后,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用户终端可以进一步的测量该检测信号,得到该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根据该信号强度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即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用户终端可以进一步的测量该检测信号,得到该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并根据该信号距离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即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还存在一种应用场景,用户终端可以先通过测量该检测信号,得到该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根据该信号强度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再根据该信号距离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即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测量该检测信号,得到该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并根据该通信频段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即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还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用户终端可以先通过测量该检测信号,得到该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和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并根据这些信息共同确定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信号传输的稳定度,即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S103,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其中,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可以为CUBIC拥塞控制方法、平衡连接适应(Balancedlinked adaptation,BALIA)拥塞控制方法、Tahoe拥塞控制方法、Reno拥塞控制方法、BBR拥塞控制方法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确定了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时,可以进一步的选择与该信号稳定度对应的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具体的,用户终端可以预先配置信号稳定度与拥塞控制方法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进行存储,然后当确定目标拥塞控制方法时,通过查询上述表格的方式根据信号稳定度查找到对应的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信号稳定度对应不同目标拥塞控制方法,比如,信号稳定度为40%,对应拥塞控制方法A;信号稳定度为80%,对应拥塞控制方法B;可选的,不同信号稳定度也可以对应相同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比如,信号稳定度为20%,或40%时,对应的拥塞控制方法都为A;信号稳定度为70%,或80%时,对应的拥塞控制方法都为B。
S104,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其中,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可以为CUBIC拥塞控制方法、BALIA拥塞控制方法、Tahoe拥塞控制方法、Reno拥塞控制方法、BBR拥塞控制方法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确定了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即确定了适用于当前信号稳定度(网络环境)的一种最优的拥塞控制方法时,用户终端可以先确定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是否与目标拥塞控制方法相同,若相同,则用户终端继续根据当前的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若不相同,则用户终端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之后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上述拥塞控制方法,通过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及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再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上述拥塞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的信号稳定度选择不同的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实现了一种动态调整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相比于现有使用固定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的方法,上述拥塞控制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和数据传输稳定性。
针对上述S102步骤所述的方法,即根据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的方法,本申请提供了三种具体实现方式,下面实施例分别说明三种具体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法为,如图3所示,上述S102,包括:
S201,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其中,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由用户终端确定,并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存储,或者,用户终端可以预先构建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并进行存储,且构建的稳定度计算公式或稳定度计算函数可以反应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确定了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可以通过查询记录有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根据信号强度查找到对应的信号稳定度。或者,用户终端先查找表示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的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然后将信号强度输入到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中进行计算,计算得到与输入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202,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当用户终端按照上述S201的方法得到信号稳定度后,即可将该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便之后根据该信号稳定度进行拥塞控制。
第二种方法为,如图4所示,上述S102,包括:
S301,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其中,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由用户终端确定,并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存储,或者,用户终端可以预先构建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并进行存储,且构建的稳定度计算公式或稳定度计算函数可以反应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确定了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时,可以通过查询记录有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根据信号距离查找到对应的信号稳定度。或者,用户终端先查找代表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的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然后将信号距离输入到信号稳定度计算公式或信号稳定度计算函数中进行计算,计算得到与输入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302,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当用户终端按照上述S301的方法得到信号稳定度后,即可将该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便之后根据该信号稳定度进行拥塞控制。
第三种方法为,如图5所示,上述S102,包括:
S401,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本实施例涉及用户终端确定检测信号的稳定度的初步方法,该步骤所述的方法与前述S301步骤所述的方法基本一致,详细内容请参见前述S301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赘述。
S402,根据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在一般应用环境中,当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距离近时,对应的信号稳定度就高,当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距离远时,对应的信号稳定度就低。但是,也存在一些应用场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比如阴雨天,楼层遮挡等,使得即使在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信号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信号稳定度低的现象。基于此分析,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初步确定出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时,可以进一步的再根据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该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具体在修正时,用户终端可以先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得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稳定度,然后通过比较该参考信号稳定度和上述待修正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并在参考信号稳定度和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之间选择合适的稳定度作为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403,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当用户终端按照上述S401和S402的方法得到信号稳定度后,即可将该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以便之后根据该信号稳定度进行拥塞控制。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信号距离和信号强度共同确定信号稳定度,可以提高信号稳定度的确定准确性,进而提高后期基于该信号稳定度进行拥塞控制的控制准确性,从而提高控制链路上数据传输的吞吐量和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单路拥塞控制方法适用于网络信号不稳定的应用场景,以及多路拥塞控制方法适用于网络信号稳定的应用场景,基于此,上述用户终端在执行上述S103的步骤,即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时,可以具体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或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上述S103“根据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包括:
S501,若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其中,单路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具体为一种CUBIC拥塞控制方法,或其它类型的的单路拥塞控制方法。预设稳定度范围可以由用户终端预先确定,用于衡量网络应用场景的类别,比如,若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的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处于网络信号不稳定的应用场景中;若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的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处于网络信号稳定的应用场景中。
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确定了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时,可以进一步的查看该信号稳定度是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若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的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处于网络信号不稳定的应用场景中,之后选择在此场景下控制效果较好的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可选的,由于单路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多种算法类型的单路拥塞控制方法,因此,当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之后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之前,还可以进一步的根据检测信号的当前的通信频段从诸多种单路控制方法中选择一种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S502,若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其中,多路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具体为一种BALIA拥塞控制方法,或其它类型的的多路拥塞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中,若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说明当前的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处于网络信号稳定的应用场景中,之后选择在此场景下控制效果较好的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可选的,由于多路拥塞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多种算法类型的多路拥塞控制方法,因此,当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之后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之前,还可以进一步的根据检测信号的当前的通信频段从诸多种多路控制方法中选择一种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单路拥塞控制方法和多路拥塞控制方法的切换应用,即针对不同的网络应用环境选择相应最优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处理,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用户终端也可以直接根据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的变更情况,直接确定目标拥塞控制方法,比如,若用户终端之前处于5G通信频段,当因环境原因当前的通信频段变更为3G通信频段时,用户终端可以选择3G通信频段对应的拥塞控制方法确定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上述方法中,不同的通信频段对应不同的拥塞控制方法,通信频段与拥塞控制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由用户终端确定。
综合上述所有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S602,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603,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S604,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605,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S606,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607,根据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S608,将与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S609,确定信号稳定度是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若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执行步骤S610;若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执行步骤S611。
S610,选择CUBIC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S611,选择BALIA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S612,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上述各步骤在前述均有说明,详细内容请参见前述内容,此处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7A示意图,其中,直线L1代表使用BALIA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控制后数据传输吞吐量与信号稳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直线L2代表使用CUBIC拥塞控制方法进行拥塞控制后数据传输吞吐量与信号稳定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见,BALIA拥塞控制方法对于信号距离近的场景,即网络信号稳定的应用场景的拥塞控制效果较好,对应的数据传输吞吐量较高;CUBIC拥塞控制方法对于信号距离远的场景,即网络信号不稳定的应用场景的拥塞控制效果较好,对应的数据传输吞吐量较高,基于该分析,本实施例中,当用户终端检测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时,即网络信号不稳定时,直接选择CUBIC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进行后期拥塞控制;当用户终端检测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未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时,即网络信号稳定时,直接选择BALIA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进行后期拥塞控制,实现了CUBIC拥塞控制方法和BALIA拥塞控制方法的切换使用,使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始终是最优的拥塞控制方法,即始终适用于当前的网络应用场景,使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吞吐量维持较高的值,以及保证了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链路上的数据传输稳定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拥塞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第二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切换控制模块14,用于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所述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21,用于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第二确定单元122,用于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123,用于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第四确定单元124,用于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2,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125,用于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修正单元126,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第六确定单元127,用于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3,包括:
第一选择单元131,用于在所述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的情况下,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第二选择单元132,用于在所述信号稳定度未在所述预设稳定度范围内的情况下,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为CUBIC拥塞控制方法,所述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为BALIA拥塞控制方法。
关于拥塞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拥塞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拥塞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待传输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拥塞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所述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包括:
若所述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若所述信号稳定度未在所述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所述检测信号的通信频段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强度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包括:
根据信号距离和信号稳定度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距离对应的信号稳定度进行修正,得到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
将与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强度对应的信号稳定度,确定为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为CUBIC拥塞控制方法,所述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为BALIA拥塞控制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为所述基站向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所述待传输数据为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业务数据。
8.一种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发送待传输数据之前获取检测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信号稳定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稳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将当前使用的拥塞控制方法切换至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并根据所述目标拥塞控制方法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拥塞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待传输数据发送至基站;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信号稳定度在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单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若所述信号稳定度未在所述预设稳定度范围内,则选择多路拥塞控制方法作为目标拥塞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3604.7A CN11385298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63604.7A CN11385298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2988A CN113852988A (zh) | 2021-12-28 |
CN113852988B true CN113852988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7897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63604.7A Active CN113852988B (zh) | 2021-09-10 | 2021-09-10 |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5298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3706A (zh) * | 2019-12-12 | 2020-03-2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通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WO2020063661A1 (zh) * | 2018-09-30 | 2020-04-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拥塞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1542089A (zh) * | 2020-05-14 | 2020-08-14 | 海南大学 | 一种基于时延和窗口抖动的多路径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
WO2020221070A1 (zh) * | 2019-04-30 | 2020-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12422441A (zh) * | 2020-03-05 | 2021-02-26 |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quic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 |
WO2021093431A1 (zh) * | 2019-11-15 | 2021-05-2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非连接态ue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WO2021143406A1 (zh) * | 2020-01-14 | 2021-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47168B (zh) * | 2015-01-12 | 2020-01-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服务器、用户终端及系统 |
CN111727613B (zh) * | 2018-02-09 | 2022-06-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972102B (zh) * | 2018-09-28 | 2022-02-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资源选择方法及终端 |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11063604.7A patent/CN1138529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63661A1 (zh) * | 2018-09-30 | 2020-04-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拥塞监测方法及装置 |
WO2020221070A1 (zh) * | 2019-04-30 | 2020-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拥塞控制方法及设备 |
WO2021093431A1 (zh) * | 2019-11-15 | 2021-05-2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非连接态ue的数据传输、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CN110933706A (zh) * | 2019-12-12 | 2020-03-2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通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WO2021143406A1 (zh) * | 2020-01-14 | 2021-07-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2422441A (zh) * | 2020-03-05 | 2021-02-26 |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quic传输协议的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1542089A (zh) * | 2020-05-14 | 2020-08-14 | 海南大学 | 一种基于时延和窗口抖动的多路径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2988A (zh) | 2021-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8910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ad-balancing across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 |
US834675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qu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CN103782633A (zh) | 基于回程测量的接入点选择 | |
US20130222519A1 (en) | Mobile device capable of multi-party video conferenc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20190223076A1 (en) | Methods for serving gateway selection based on type-of-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2020502862A (ja) | ビーム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 |
US11212778B2 (en) | Facilitation of channel selection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20230239720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20160309450A1 (en) | Home base station system and data access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271218B2 (en) | Enable access point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 |
US20210195671A1 (en) |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ing Service Identifier in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 |
US20220256371A1 (en) | Network testing determination | |
EP3932115A1 (en) |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3852988B (zh) |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WO2023109950A1 (zh) | 一种跟踪区边界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 |
AU2017411184A1 (en)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30329700A1 (en) | Mobile terminal with a reduced handoff delay time and a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comprising same | |
US11166201B1 (en) | Dynamic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llocation | |
US912516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increasing paging accuracy | |
WO2019095158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
KR101686186B1 (ko) | 핸드오버 대기시간 감소를 위한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모바일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111866968A (zh) |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357564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radio frequency apparatus, and control apparatus | |
US11166199B1 (en) | Dynamic frequency allocation | |
TWI487414B (zh) | Mobile network dynamic selection pag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