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54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544A
CN113835544A CN202010585914.4A CN202010585914A CN113835544A CN 113835544 A CN113835544 A CN 113835544A CN 202010585914 A CN202010585914 A CN 202010585914A CN 113835544 A CN113835544 A CN 113835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display device
layer
chromaticity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59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荣
蔡清裕
蔡惠蓉
陈冠仁
陈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59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良好的色度一致性以及良好的视觉舒适度。显示装置具有可视区域与非可视区域。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层叠结构以及第二层叠结构。第一层叠结构位于可视区域中。第二层叠结构位于非可视区域中。可见光经由第一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一色度,可见光经由第二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二色度,且第一色度与第二色度的CIE色度差值小于3。第一层叠结构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平均反射率,第二层叠结构对可见光具有第二平均反射率,第一平均反射率与第二平均反射率小于3%。显示装置对可见光具有平均反射率差值,平均反射率差值小于2%。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区与作为非显示区的边框区域,其边框区域通常由黑色油墨所构成。当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不点亮时,由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及色度有程度上的差异。举例而言,目前现有的显示装置或是包含有触摸模块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之间对可见光的平均反射差值大于3%,且分别经由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可见光的CIE色度差值大于3。因此,现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的反射光谱分布并不具有连续性,因此,在视觉上可以明显分辨显示区与非显示区,而不利于美观。此外,显示装置的反射率若未做到降低反射的处理,一般反射率会偏高,使用者在视觉上较易受到背景环境光源的反射光干扰,而影响对面板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良好的色度一致性以及良好的视觉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具有可视区域与非可视区域。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层叠结构以及第二层叠结构。第一层叠结构位于可视区域中。第二层叠结构位于非可视区域中。可见光经由第一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一色度,可见光经由第二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二色度,且第一色度与第二色度的CIE色度差值小于3。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层叠结构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平均反射率,第二层叠结构对可见光具有第二平均反射率,且第一平均反射率与第二平均反射率小于3%。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对可见光具有平均反射率差值,平均反射率差值小于2%。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盖板、低反射层以及遮蔽层。显示模块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盖板位于显示模块上,具有第一盖板部与第二盖板部。低反射层位于盖板上,具有第一低反射部与第二低反射部。遮蔽层位于显示模块与盖板之间。第一层叠结构包括显示模块的第一区域、第一盖板部以及第一低反射部,且第二层叠结构包括遮蔽层、第二盖板部以及第二低反射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上述的显示装置而反射的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预定的特征值,且遮蔽层的材质是基于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上述的显示模块而反射的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显示色度,且显示色度是基于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低反射层与盖板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具有第一波段范围的光具有大于5%的反射率,且第一波段范围的数值是基于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低反射层的材料包括硅或铝硅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是氮氧化物。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粘着层以及光学匹配结构。粘着层位于显示模块与盖板之间。光学匹配结构位于第一盖板部与粘着层之间,且遮蔽层位于粘着层与第二盖板部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粘着层、第一光学匹配结构、触控层以及第二光学匹配结构。粘着层位于显示模块与盖板之间。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位于第一盖板部与粘着层之间。触控层位于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与粘着层之间。第二光学匹配结构位于触控层与粘着层之间,且遮蔽层位于粘着层与第二盖板部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摸模块、第一粘着层以及第二粘着层。触摸模块包括基板、第一光学匹配结构、触控层、以及第二光学匹配结构。基板位于显示模块与盖板之间。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位于第一盖板部与基板之间。触控层位于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与基板之间。第二光学匹配结构位于触控层与基板之间。第一粘着层位于触摸模块与盖板之间,且遮蔽层位于第一粘着层与第二盖板部之间。第二粘着层位于触摸模块与显示模块之间。
基于上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位于可视区域的第一层叠结构与位于非可视区域的第二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反射特性接近一致,而能使显示装置在屏幕不点亮时,视觉上不易分辨可视区域及非可视区域。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操作显示装置时,可提高了其视觉舒适度,也能进一步减少背景环境光源的反射光干扰。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A是由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与盖板所形成的层叠结构与不同材质的遮蔽层与盖板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分别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
图2B是图2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
图3A是由第一遮蔽材料、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与盖板的组合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
图3B是图3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
图4A是由第二遮蔽材料、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与盖板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
图4B是图4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
图5是图1A的显示装置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具有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其中非可视区域BA环绕所述可视区域VA。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层叠结构VS以及第二层叠结构BS。第一层叠结构VS位于可视区域VA中,而第二层叠结构BS位于非可视区域BA中。更具体而言,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模块110、盖板120、低反射层130以及遮蔽层140。显示模块110具有第一区域111与第二区域112。盖板120位于显示模块110上,具有第一盖板部121与第二盖板部122。低反射层130位于盖板120上,具有第一低反射部131与第二低反射部132。遮蔽层140位于显示模块110与盖板120之间。更进一步而言,如图1A所示,盖板120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其中第一表面S1面向低反射层130,第二表面S2面向遮蔽层140。
具体而言,低反射层130可选用与盖板120具有良好键结的材料,举例而言,当盖板120的材质采用钠钙玻璃或是铝硅酸玻璃时,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接触的表面上可包含与钠钙玻璃或是铝硅酸玻璃键结良好的硅或铝硅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是其氮氧化物,以减少因为使用者的操作而造成的磨损。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低反射层130可包括多个高折射率材料层与多个低折射率材料层,其中各高折射率材料层与各低折射率材料层交错相迭。举例而言,低反射层130的高折射率材料层可为氧化铌(Nb2O5),低反射层130的低折射率材料层可为二氧化硅(SiO2)。如此,低反射层130的设置可有助于整体模块减低反射光量。
进一步而言,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层叠结构BS包括遮蔽层140、第二盖板部122以及第二低反射部132。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遮蔽层140的材质可为油墨以及光阻等材质,以遮蔽位于盖板120下的走线被使用者观察到的可能性,并且遮蔽层140的材质可影响显示装置100的非可视区域BA的色度,并且,低反射层130的设置也可用以适当调整显示装置100的所需色度。以下将对此进行进一步地解说。
图2A是由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与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与盖板12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分别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图2B是图2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图3A是由第一遮蔽材料、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的组合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图3B是图3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图4A是由第二遮蔽材料、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图4B是图4A的各种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色度坐标示意图。图5是图1A的显示装置100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关系图。
如图2A所示,当盖板120上仅有不同材质(如第一遮蔽材料RBM1或是第二遮蔽材料RBM2)的遮蔽层140时,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皆约大于5.5%,而当盖板120设置有不同材质(如第一低反射材料AR1、第二低反射材料AR2、第三低反射材料AR3、第四低反射材料AR4或是第五低反射材料AR5)的低反射层130时,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可见光波段的部分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则可有效地进一步降低。进一步而言,如图3A、图4A所示,当盖板120上同时设有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各种层叠结构时,盖板120、低反射层130以及遮蔽层14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即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波段的部分范围的光的反射率则可有效地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当盖板120上仅有不同材质(如第一遮蔽材料RBM1或是第二遮蔽材料RBM2)的遮蔽层140时,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中具有不同的色度坐标,亦即其具有不同的CIE色度值。
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中,其三个基本坐标分别表示颜色的亮度与色度,其中L*等于0时生成黑色,而L*等于100时是指亮度最大值,a*值意味红色/品红色和绿色之间的色度,a*为负值偏向绿色,而a*为正值偏向品红色,b*值意味在黄色和蓝色之间的色度(b*为负值偏向蓝色而b*为正值偏向黄色。类似地,当盖板120设置有不同材质(如第一低反射材料AR1、第二低反射材料AR2、第三低反射材料AR3、第四低反射材料AR4或是第五低反射材料AR5)的低反射层130时,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也具有不同的CIE色度值。
并且,如图2A所示,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具有可见光波段的大部分波段范围的光具有小于5%的反射率,但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具有可见光波段的一部分波段范围的光具有大于5%的反射率,如此,当可见光经由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传递时将可减少反射光量,并可基于其具有大于5%的反射率的波段范围,使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呈现出不同的CIE色度值。换言之,低反射层130的设置除了有助于整体模块减低反射光量,也可用以适当调整显示装置100的所需色度。
进一步而言,如图3B、图4B以及表一所示,当盖板120上同时设有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各种层叠结构时,这些层叠结构的CIE色度值可经由不同材质的搭配与选择而产生变化,而可满足各种使用环境下的需求,并基于上述需求来选用适当的遮蔽层140的材质与低反射层130的材质,进而决定了位于非可视区域BA中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
以下内容将举出不同材质的遮蔽层14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不同示例,然而,下文中所列举的数据资料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在参照本发明之后,当可对其参数或设定作适当的更动,惟其仍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表一〉
第二层叠结构BS L*值 a*值 b*值 对可见光的平均反射率
140(RBM1)+120+130(AR1) 16.9 1.71 6.12 2.14
140(RBM1)+120+130(AR2) 15.5 -3.63 3.24 2.04
140(RBM1)+120+130(AR3) 15.4 0.52 -2.41 2.11
140(RBM1)+120+130(AR4) 15.5 5.60 1.08 2.35
140(RBM1)+120+130(AR5) 15.3 1.07 2.22 1.95
140(RBM2)+120+130(AR1) 14.2 2.04 8.73 1.60
140(RBM2)+120+130(AR2) 12.4 -4.55 5.23 1.50
140(RBM2)+120+130(AR3) 12.4 0.71 -2.27 1.58
140(RBM2)+120+130(AR4) 12.5 6.8 2.33 1.82
140(RBM2)+120+130(AR5) 12.2 1.26 3.91 1.41
并且,为了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的反射光谱分布的连续性以及良好的色度一致性,位于可视区域VA中的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亦可使其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进行匹配,并藉此决定形成第一层叠结构VS的元件的材质。以下将对此进行进一步地解说。
具体而言,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触摸模块150、第一粘着层160以及第二粘着层170。触摸模块150包括基板151、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触控层153、以及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基板151位于显示模块110与盖板120之间。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位于第一盖板部121与基板151之间。触控层153位于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与基板151之间。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位于触控层153与基板151之间。第一粘着层160位于触摸模块150与盖板120之间,且遮蔽层140位于第一粘着层160与第二盖板部122之间。第二粘着层170位于触摸模块150与显示模块110之间。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10可为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LED)或其他可用以提供显示功能的显示器。并且,盖板120与基板151的材质可为玻璃,换言之,触摸模块150为玻璃式(Glass-Glass)触摸面板结构,如此,显示装置100将能用以提供触摸与显示功能。
进一步而言,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叠结构VS包括显示模块110的第一区域111、第一粘着层160、触摸模块150、第二粘着层170、第一盖板部121以及第一低反射部131。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层叠结构VS也可基于各种使用环境下的需求来选用适当的显示模块110与触摸模块150的材质,决定了位于可视区域VA中的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并使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接近。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显示装置100而反射的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预定的特征值,此预定的特征值可依不同使用环境下的需求而决定。并且,由于遮蔽层140的材质与低反射层130对不同波段范围的可见光的反射率是实际上决定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显示装置100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的因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基于预定的特征值来决定遮蔽层140的材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0与不同材质的低反射层130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具有第一波段范围的光具有大于5%的反射率,且第一波段范围的数值也是基于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进一步而言,当低反射层130中对于某一特定波段的光的反射率稍微偏高一点时,因此,此一某一特定波段的光的颜色对于显示装置100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的贡献也会提高,而能对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进行调整。如此,显示装置100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能基于遮蔽层140的材质与低反射层130对不同波段范围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调整来符合需求。另一方面,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显示模块110与触摸模块150而反射的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显示色度,而显示色度也是基于此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以使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与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能进行匹配。
举例而言,应用在车用领域的显示装置100,其使用环境的需求为使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显示装置100的反射光为偏蓝光,而依据表一的数据,则可选用由第一遮蔽材料RBM1形成的遮蔽层140、第三低反射材料AR3形成的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所形成的第二层叠结构BS,如此,由于此一第二层叠结构BS的a*值与b*值分别为0.52与-2.41,而可符合需求。并且,依据上述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用L*值、a*值与b*值分别为28.37、-0.52与-0.13的显示模块110与L*值、a*值与b*值分别为35.09、0.35与-0.85的触摸模块150,如此,可获得第一层叠结构VS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的L*值、a*值与b*值为14.55、0.87以及-2.83。如此一来,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与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之间的差值ΔE依CIE1931国际色度标准可定义为
Figure BDA0002554640130000091
基于上述数据,可获得ΔE约为1.05。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经由第一层叠结构VS反射后具有第一色度,可见光经由第二层叠结构BS反射后具有第二色度,且第一色度与第二色度之间的CIE色度差值小于一定值。如此,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具有良好的色度一致性。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色度与第二色度之间的CIE色度差值ΔE例如小于3,较佳为第一色度与第二色度之间的CIE色度差值ΔE<1.5。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低反射层130、盖板120、第一粘着层160、触摸模块150、第二粘着层170的相对折射率亦会进行光学匹配,以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的反射光谱分布的连续性。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当依据表一的数据,选用由第一遮蔽材料RBM1形成的遮蔽层140、第三低反射材料AR3形成的低反射层130与盖板120所形成的第二层叠结构BS时,低反射层130的低折射率材料层、低反射层130的高折射率材料层、盖板120、第一粘着层160以及第二粘着层170的相对折射率可分别为1.47、2.35、1.52、1.47以及1.47。并且,触摸模块150的基板151、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触控层153以及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的相对折射率可分别为1.52、1.47~1.86、1.94以及1.48~2.36。
如此,如图5所示,第一层叠结构VS与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反射率皆小于2.5%。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叠结构VS对主发光波长为规定波长的光束具有第一反射率,第二层叠结构BS对主发光波长为所述规定波长的光束具有第二反射率。将基于可见光的不同波长的不同第一反射率进行平均后,可得到第一层叠结构VS对可见光的第一平均反射率,将基于可见光的不同波长的不同第二反射率进行平均后,可得到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的第二平均反射率。基于上述数据,第一层叠结构VS与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的不同波段范围的光的第一平均反射率与第二平均反射率分别为2.03与2.11。如此,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的反射光谱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均反射率与第二平均反射率可小于3%,较佳为小于2.5%。
并且,在主发光波长为所述规定波长的情况下,第一反射率与第二反射率具有一反射率差值,将基于可见光的不同波长的不同反射率差值进行平均后,可得到显示装置100的平均反射率差值,显示装置100的平均反射率差值小于2%,较佳为小于1.0%。如此,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在可见光中的不同特定波段范围的反射光谱的特性也相近,进而使得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在视觉上具有连续性,而可达成光学一体化的设计。
如此一来,通过低反射层130的设置,在显示装置100中,位于可视区域VA的第一层叠结构VS与位于非可视区域BA的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的反射特性接近一致,而能使显示装置100在屏幕不点亮时,视觉上不易分辨可视区域VA及非可视区域BA。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操作显示装置100时,可提高了其视觉舒适度,也能进一步减少背景环境光源的反射光干扰。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虽以采用为玻璃式(Glass-Glass)触摸面板结构的触摸模块150为例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亦采用其他结构的触摸模块,或是任何所属领域中技术人员在参照本发明之后,当可对其形状作适当的更动,惟其仍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内。以下将另举其他实施例作为说明。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600与图1A的显示装置1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触摸模块650为单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触摸面板结构。换言之,触摸模块650可以不设置基板151,并且,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粘着层160与第二粘着层170会被显示装置600的粘着层660取代。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粘着层660位于显示模块110与盖板120之间。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位于第一盖板部121与粘着层660之间。触控层153位于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与粘着层660之间。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位于触控层153与粘着层660之间,且遮蔽层140位于粘着层660与第二盖板部122之间。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600的第一层叠结构VS包括显示模块110的第一区域111、粘着层660、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触控层153、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第一盖板部121以及第一低反射部131,而第二层叠结构BS包括遮蔽层140、第二盖板部122以及第二低反射部132。
如此,由于显示装置600与图1A的显示装置100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显示装置600亦可基于各种使用环境下的需求来选用适当的遮蔽层140的材质与低反射层130的材质,进而决定了位于非可视区域BA中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并且第一层叠结构VS也可来选用适当的显示模块110与触摸模块650的材质,决定了位于可视区域VA中的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并使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接近。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低反射层130、盖板120、粘着层660以及触摸模块650的相对折射率亦可进行光学匹配,以提升显示装置6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的反射光谱分布的连续性。
如此一来,在显示装置600中,位于可视区域VA的第一层叠结构VS与位于非可视区域BA的第二层叠结构BS对可见光的反射特性接近一致,而能使显示装置600在屏幕不点亮时,视觉上不易分辨可视区域VA及非可视区域BA。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操作显示装置600时可提高其视觉舒适度,也能进一步减少背景环境光源的反射光干扰,而可达到显示装置100所提及的优点,在此亦不再赘述。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700与图6的显示装置600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700省略了触摸模块650的设置。并且,显示装置100的第一光学匹配结构152与第二光学匹配结构154会被显示装置700的光学匹配结构770取代。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光学匹配结构770位于第一盖板部121与粘着层660之间,且遮蔽层140位于粘着层660与第二盖板部122之间。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700的第一层叠结构VS包括显示模块110的第一区域111、粘着层660、光学匹配结构770、第一盖板部121以及第一低反射部131,而第二层叠结构BS包括遮蔽层140、第二盖板部122以及第二低反射部132。
如此,由于显示装置700与图6的显示装置600也具有类似的结构,因此,显示装置700亦可基于各种使用环境下的需求来选用适当的遮蔽层140的材质与低反射层130的材质,进而决定了位于非可视区域BA中的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并且第一层叠结构VS也可来选用适当的显示模块110的材质,决定了位于可视区域VA中的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并使第一层叠结构VS的CIE色度值与第二层叠结构BS的CIE色度值接近。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低反射层130、盖板120以及粘着层660的相对折射率亦可进行光学匹配,以提升显示装置700的可视区域VA与非可视区域BA的反射光谱分布的连续性,而可达到前述的显示装置100所提及的优点,在此亦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位于可视区域的第一层叠结构与位于非可视区域的第二层叠结构对可见光的反射特性接近一致,而能使显示装置在屏幕不点亮时,视觉上不易分辨可视区域及非可视区域。如此一来,使用者在操作显示装置时,可提高了其视觉舒适度,也能进一步减少背景环境光源的反射光干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可视区域与非可视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叠结构,位于所述可视区域中;以及
第二层叠结构,位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中,其中可见光经由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一色度,所述可见光经由所述第二层叠结构反射后具有第二色度,且所述第一色度与所述第二色度的CIE色度差值小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对所述可见光具有第一平均反射率,所述第二层叠结构对所述可见光具有第二平均反射率,且所述第一平均反射率与所述第二平均反射率小于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对所述可见光具有平均反射率差值,所述平均反射率差值小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模块,具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具有第一盖板部与第二盖板部;
低反射层,位于所述盖板上,具有第一低反射部与第二低反射部;以及
遮蔽层,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包括所述显示模块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盖板部以及所述第一低反射部,且所述第二层叠结构包括所述遮蔽层、所述第二盖板部以及所述第二低反射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述显示装置而反射的所述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预定的特征值,且所述遮蔽层的材质是基于所述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经由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所述显示模块而反射的所述可见光在CIE 1976(L*,a*,b*)色彩空间具有显示色度,且所述显示色度是基于所述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反射层与所述盖板所形成的层叠结构对具有第一波段范围的光具有大于5%的反射率,且所述第一波段范围的数值是基于所述预定的特征值而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反射层的材料包括硅或铝硅的氧化物、氮化物或是氮氧化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粘着层,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以及
光学匹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盖板部与所述粘着层之间,且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粘着层与所述第二盖板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粘着层,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
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盖板部与所述粘着层之间;
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与所述粘着层之间;以及
第二光学匹配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粘着层之间,且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粘着层与所述第二盖板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摸模块,包括:
基板,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
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盖板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触控层,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匹配结构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
第二光学匹配结构,位于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第一粘着层,位于所述触摸模块与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第一粘着层与所述第二盖板部之间;以及
第二粘着层,位于所述触摸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
CN202010585914.4A 2020-06-24 2020-06-2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835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914.4A CN113835544A (zh) 2020-06-24 2020-06-2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5914.4A CN113835544A (zh) 2020-06-24 2020-06-2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544A true CN113835544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5914.4A Pending CN113835544A (zh) 2020-06-24 2020-06-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554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4968U (en) * 2007-11-29 2008-06-21 Mildex Optical Inc Anti-reflection semi-reflective capacitive flat touch panel display
TW201541301A (zh) * 2014-04-22 2015-11-01 Innolux Corp 觸控面板
CN108021265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202014782A (zh) * 2018-10-05 2020-04-16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調整顯示裝置之光學結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4968U (en) * 2007-11-29 2008-06-21 Mildex Optical Inc Anti-reflection semi-reflective capacitive flat touch panel display
TW201541301A (zh) * 2014-04-22 2015-11-01 Innolux Corp 觸控面板
CN108021265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202014782A (zh) * 2018-10-05 2020-04-16 凌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調整顯示裝置之光學結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97957B2 (en) Display device
JP4666397B2 (ja) 反射透過両用型の表示装置
US20090058250A1 (en) Filter for display apparatus
KR102144895B1 (ko) 전기광학 요소용 ir 투과 코팅
EP3242342B1 (en) Oled device having optical resonance lay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JPWO2007108195A1 (ja) 表示装置
CN10844789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90039065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87858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EP1598878B1 (en) Organic EL display
JP4124684B2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1023317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7622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258046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052067A (ja) 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チップ
KR102280883B1 (ko) 표시장치
KR101736880B1 (ko) 양자점층 및 광학필터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30250209A1 (en) High Color Expressio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splayed Color
CN113835544A (zh) 显示装置
US20140313441A1 (en) Display device
TWI768385B (zh) 顯示裝置
CN201112409Y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侧边入光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
US7821195B2 (en) High color expression display device
KR1010944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색보상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필터
US11892667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