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197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197A
CN113835197A CN202111152742.2A CN202111152742A CN113835197A CN 113835197 A CN113835197 A CN 113835197A CN 202111152742 A CN202111152742 A CN 202111152742A CN 113835197 A CN113835197 A CN 113835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optical imaging
image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27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5197B (zh
Inventor
方铮
姚嘉诚
何旦
吕赛锋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27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1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5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4.5mm<ImgH<5.5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8<TTL/ImgH*fno<2.2。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小型化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用户对智能手机等的拍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性,对搭载于智能手机上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手机厚度越来越薄,限制了成像镜头的总长,增加了手机镜头的设计难度。
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智能手机的成像镜头的F数均在1.8或以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手机等小型化电子产品生厂商对光学成像镜头的规格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手机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光学成像镜头满足超薄、大孔径、大像面和高质量的多种要求,已经成为了目前诸多镜头生产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4.5mm<ImgH<5.5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8<TTL/ImgH*fno<2.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1.4<TTL/ImgH<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fno*tan(Semi-FOV)<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光阑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SD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满足:0.8<SD/TD<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满足:0.8<f/TD<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光阑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SL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满足:0.7<(TTL-SL)/BFL<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与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2<(f2+f7)/f3<-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焦距f6满足:0.8<f6/f<0.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0.8<ET1/ET3<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SAG11+SAG12)/CT1<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8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满足:0.6<SAG62/SAG81<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满足:1<SAG41/SAG42<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满足:0.8<CT4/ET4<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以及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满足:0≤(CT8/ET8)-(ET6/CT6)<0.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分别在光轴上具有中心厚度,并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中心厚度的最大值CTMAX与空气间隔的最大值ATMAX满足:0.5<ATMAX/CTMAX<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空气间隔的最大值ATMAX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满足:0.8<ATMAX/BFL<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和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满足:0.9<DT11/DT42<1.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满足:0.4<DT42/DT82<0.6。
本申请采用八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像面、小型化、高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这八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以及第八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4.5mm<ImgH<5.5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8<TTL/ImgH*fno<2.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可以使得系统满足大像面和超薄特性的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光圈,从而可以增加系统的光通量,增加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4<TTL/ImgH<1.6,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满足1.4<TTL/ImgH<1.6,有利于通过控制系统成像系统光学总长和像高的比值,可以实现光学系统超薄化和高像素的特点。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以在具有大像面的情况下,具有较小的光学总长度,例如TTL可以满足7.0mm<TTL<7.7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fno*tan(Semi-FOV)<1.4,其中,fno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Semi-FOV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1<fno*tan(Semi-FOV)<1.4,既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具有大光圈,又有利于控制全视场角来有效地控制系统的成像范围。示例性地,Semi-FOV可以满足37°<Semi-FOV<4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SD/TD<0.9,其中,SD是光阑至第八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满足0.8<SD/TD<0.9,有利于合理设置光阑的位置,可以有效的矫正与光阑有关的彗差、象散、畸变和轴向色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f/TD<1,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TD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满足0.8<f/TD<1,有利于合理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的比值,能够贡献合理的正三阶球差和负五阶球差,平衡后光学元件所产生的负三阶球差和正五阶球差,使系统具有较小的球差,保证轴上视场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7<(TTL-SL)/BFL<1,其中,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SL是光阑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是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满足0.7<(TTL-SL)/BFL<1,有利于使得光学系统在满足超薄特性的同时合理的控制场曲和彗差的表现,使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f2+f7)/f3<-1,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焦距。更具体地,f2、f3和f7进一步可满足:-1.8<(f2+f7)/f3<-1.3。满足-2<(f2+f7)/f3<-1,有利于合理约束光学系统的场曲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f6/f<0.9,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6是第六透镜的焦距。满足0.8<f6/f<0.9,既有利于约束第六透镜的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的比例,又有利于合理的控制约束系统的场曲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ET1/ET3<1,其中,ET1是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是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满足0.8<ET1/ET3<1,既有利于约束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之比,又有利于控制各视场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SAG11+SAG12)/CT1<1.1,其中,SAG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满足1<(SAG11+SAG12)/CT1<1.1,既有利于有效的减小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主光线的入射角,又有利于提高镜头与芯片的匹配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6<SAG62/SAG81<0.8,其中,SAG81是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6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满足0.6<SAG62/SAG81<0.8,既有利于有效的控制第六透镜与第八透镜的中厚大小,又有利于提高该透镜的可塑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SAG41/SAG42<1.3,其中,SAG41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2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满足1<SAG41/SAG42<1.3,既有利于有效的控制第四透镜的中厚大小,又有利于提高该透镜的可塑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CT4/ET4<1,其中,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4是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满足0.8<CT4/ET4<1,有利于提高第四透镜加工工艺性,降低成型制造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CT8/ET8)-(ET6/CT6)<0.3,其中,CT8是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是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8是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6是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满足0≤(CT8/ET8)-(ET6/CT6)<0.3,有利于提高第六与第八透镜加工工艺性,降低成型制造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ATMAX/CTMAX<0.7,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分别在光轴上具有中心厚度,并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CTMAX是中心厚度的最大值,ATMAX是空气间隔的最大值。满足0.5<ATMAX/CTMAX<0.7,既有利于控制所有透镜在光轴上的最大中心厚度与所有透镜中任意相邻两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最大空气间隔的比值,又有利于控制光学系统各视场的场曲和轴向色差,并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8<ATMAX/BFL<1,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具有空气间隔,ATMAX是空气间隔的最大值,BFL是第八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0.8<ATMAX/BFL<1,既有利于控制所有透镜中任意相邻两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最大空气间隔与光学成像系统第八透镜像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的比值,又有利于控制光学系统各视场的场曲和轴向色差,并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9<DT11/DT42<1.1,其中,DT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42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满足0.9<DT11/DT42<1.1,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值,有利于平衡系统实现模组小型化与大像面的特点,并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4<DT42/DT82<0.6,其中,DT42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是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满足0.4<DT42/DT82<0.6,有利于控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值,有利于平衡系统实现模组小型化与大像面的特点,并提升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可以例如在5.40mm到5.70mm的范围内,第一透镜的焦距f1可以例如在6.10mm至7.40mm的范围内,第二透镜的焦距f2可以例如在-23.60mm至-16.50mm的范围内,第三透镜的焦距f3可以例如在26.30mm至36.00mm的范围内,第四透镜的焦距f4可以例如在-99.00mm至-22.00mm的范围内,第五透镜的焦距f5可以例如在-263.00mm至-50.00mm的范围内,第六透镜的焦距f6可以例如在4.60mm至5.00mm的范围内,第七透镜的焦距f7可以例如在-35.00mm至-19.00mm的范围内,第八透镜的焦距f8可以例如在-6.10mm至-4.90mm的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大像面、高像素、小型化以及高成像质量等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汇聚入射光线、降低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进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081
表1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为5.63mm,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7.33mm,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23.57mm,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29.81mm,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98.69mm,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50.95mm,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4.85mm,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为-19.23mm,第八透镜的焦距f8为-6.07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为7.6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34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26°。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091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0360E-03 1.8961E-03 -4.3809E-03 4.5078E-03 -2.7516E-03 1.0123E-03 -2.2467E-04 2.7826E-05 -1.5585E-06
S2 -1.9510E-02 1.4030E-02 -1.2594E-02 1.0226E-02 -5.9305E-03 2.2206E-03 -5.1161E-04 6.5818E-05 -3.6315E-06
S3 -3.4699E-02 9.2866E-03 1.2348E-02 -1.7078E-02 1.1574E-02 -4.8035E-03 1.2253E-03 -1.7509E-04 1.0811E-05
S4 -2.4552E-02 1.2128E-02 3.1321E-03 -7.6306E-03 7.2022E-03 -4.4464E-03 1.7566E-03 -3.9232E-04 3.8105E-05
S5 -1.6889E-02 1.1490E-02 -2.9592E-02 3.7462E-02 -3.2184E-02 1.7896E-02 -6.2063E-03 1.2134E-03 -1.0128E-04
S6 -2.2264E-02 -7.5128E-03 1.4436E-02 -2.1449E-02 1.5629E-02 -6.2874E-03 1.3761E-03 -1.4100E-04 3.7042E-06
S7 -2.4917E-02 -2.8984E-02 5.2004E-02 -6.5155E-02 4.8933E-02 -2.2924E-02 6.7237E-03 -1.1504E-03 8.8045E-05
S8 -1.6160E-02 -2.4929E-02 3.8752E-02 -3.6248E-02 2.0270E-02 -6.9824E-03 1.4641E-03 -1.7389E-04 9.2026E-06
S9 -2.7876E-02 -3.0818E-03 6.6972E-03 -2.2643E-03 -4.1952E-04 4.7840E-04 -1.2553E-04 1.4326E-05 -6.2149E-07
S10 -3.0962E-02 1.9396E-02 -1.7822E-02 1.0681E-02 -4.0653E-03 9.7514E-04 -1.3989E-04 1.0877E-05 -3.5229E-07
S11 -1.6078E-02 3.2710E-02 -2.7233E-02 1.2386E-02 -3.5677E-03 6.8101E-04 -8.2790E-05 5.7277E-06 -1.6997E-07
S12 2.8844E-02 -1.1731E-02 4.8526E-03 -1.7145E-03 4.0456E-04 -5.1187E-05 3.0815E-06 -7.1116E-08 5.9181E-10
S13 5.6514E-03 -1.0231E-02 3.9510E-03 -1.2776E-03 2.9872E-04 -4.6439E-05 4.4086E-06 -2.2716E-07 4.8366E-09
S14 -1.5109E-02 1.8328E-03 -9.4417E-04 2.8802E-04 -5.2963E-05 5.9955E-06 -4.0604E-07 1.5060E-08 -2.3486E-10
S15 -6.2453E-02 6.5726E-03 3.4549E-04 -1.1247E-04 8.2455E-06 -1.8864E-07 -5.9800E-09 3.9667E-10 -5.9507E-12
S16 -3.7960E-02 7.7028E-03 -1.3798E-03 1.9476E-04 -1.8506E-05 1.1174E-06 -4.1252E-08 8.5279E-10 -7.5883E-12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为5.46mm,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6.40,,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17.93mm,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26.33mm,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27.47mm,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80.03mm,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4.77mm,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为-26.73mm,第八透镜的焦距f8为-5.41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为7.1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02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1.78°。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01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11
表3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2.2685E-03 8.3833E-04 -2.2876E-03 2.5992E-03 -1.8850E-03 8.5710E-04 -2.4277E-04 3.9131E-05 -2.8302E-06
S2 -1.9247E-02 1.0632E-02 -3.0703E-03 -9.3339E-04 1.6102E-03 -9.0177E-04 2.7185E-04 -4.3566E-05 2.8955E-06
S3 -4.2791E-02 2.1326E-02 1.9600E-04 -7.8525E-03 6.6170E-03 -3.0965E-03 8.9225E-04 -1.4524E-04 1.0265E-05
S4 -2.9057E-02 1.4099E-02 1.0608E-02 -2.3220E-02 2.2588E-02 -1.3558E-02 5.0779E-03 -1.0802E-03 1.0142E-04
S5 -1.4318E-02 -2.4967E-03 -6.4877E-03 8.9039E-03 -1.0208E-02 7.4142E-03 -3.3483E-03 8.6725E-04 -9.5516E-05
S6 -1.7707E-02 -9.3628E-03 3.5379E-03 -1.8366E-03 -2.2190E-03 3.0383E-03 -1.5154E-03 3.8806E-04 -4.2980E-05
S7 -2.9614E-02 -3.3207E-02 5.5477E-02 -7.2994E-02 6.3897E-02 -3.7088E-02 1.3675E-02 -2.8672E-03 2.5694E-04
S8 -1.5169E-02 -3.8656E-02 4.7018E-02 -3.7664E-02 1.9820E-02 -6.9767E-03 1.6189E-03 -2.2819E-04 1.4946E-05
S9 -1.4180E-02 -2.4447E-02 1.7600E-02 -3.0356E-03 -1.8619E-03 1.1258E-03 -2.5040E-04 2.6057E-05 -1.0588E-06
S10 -3.1142E-02 7.5959E-03 -1.0332E-02 9.4234E-03 -4.4434E-03 1.2054E-03 -1.8842E-04 1.5732E-05 -5.4394E-07
S11 -1.5257E-02 2.7103E-02 -1.9353E-02 6.6871E-03 -1.2388E-03 1.2358E-04 -5.7624E-06 5.7778E-08 1.7949E-09
S12 2.4366E-02 -6.4644E-03 4.5348E-03 -2.5766E-03 6.5224E-04 -5.2503E-05 -5.0446E-06 1.0849E-06 -4.9511E-08
S13 3.9565E-03 -9.4809E-03 3.8029E-03 -1.4923E-03 3.5819E-04 -4.5931E-05 2.5107E-06 9.9527E-09 -4.1471E-09
S14 -1.9747E-02 2.5555E-03 -7.1021E-04 -1.6195E-04 1.1428E-04 -2.4500E-05 2.6991E-06 -1.5609E-07 3.7725E-09
S15 -1.0934E-01 2.9445E-02 -6.6777E-03 1.4173E-03 -2.1268E-04 2.0037E-05 -1.1312E-06 3.5137E-08 -4.6328E-10
S16 -5.7555E-02 1.7827E-02 -4.8767E-03 9.6379E-04 -1.2162E-04 9.5160E-06 -4.4799E-07 1.1649E-08 -1.2878E-10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为5.43mm,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6.25mm,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18.20mm,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30.98mm,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22.26mm,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189.58mm,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4.67mm,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为-30.06mm,第八透镜的焦距f8为-5.29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为7.1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0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1.78°。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21
表5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22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31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为5.54mm,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6.28mm,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19.72mm,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35.21mm,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23.35mm,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262.44mm,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4.74mm,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为-29.17mm,第八透镜的焦距f8为-5.00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为7.1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8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5.1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1.78°。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41
表7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42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51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为5.52mm,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为6.17mm,第二透镜的焦距f2为-16.59mm,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为30.97mm,第四透镜的焦距f4为-26.60mm,第五透镜的焦距f5为-137.57mm,第六透镜的焦距f6为4.90mm,第七透镜的焦距f7为-34.23mm,第八透镜的焦距f8为-4.94m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为7.1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8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4.5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38.32°。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有效半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52
Figure BDA0003287730670000161
表9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3.1013E-03 3.5303E-03 -7.6983E-03 8.5254E-03 -5.7756E-03 2.4049E-03 -6.0603E-04 8.4930E-05 -5.1547E-06
S2 -2.6275E-02 2.3690E-02 -1.7596E-02 1.0534E-02 -4.8152E-03 1.5513E-03 -3.2747E-04 4.0307E-05 -2.1923E-06
S3 -4.3119E-02 2.8428E-02 -1.3040E-02 5.0859E-03 -1.7713E-03 5.9274E-04 -1.5646E-04 2.6088E-05 -1.8878E-06
S4 -2.6016E-02 1.1580E-02 9.0427E-03 -1.9534E-02 1.8882E-02 -1.1002E-02 3.9768E-03 -8.2016E-04 7.5485E-05
S5 -1.5875E-02 1.7443E-03 -1.8317E-02 2.5654E-02 -2.3642E-02 1.3698E-02 -4.8398E-03 9.6950E-04 -8.4354E-05
S6 -2.1113E-02 3.3578E-03 -2.0955E-02 2.7093E-02 -2.3704E-02 1.2999E-02 -4.2413E-03 7.7167E-04 -6.1985E-05
S7 -3.5308E-02 -1.6579E-02 2.6340E-02 -3.3477E-02 2.7158E-02 -1.5093E-02 5.5442E-03 -1.1770E-03 1.0639E-04
S8 -2.4194E-02 -2.2951E-02 2.9278E-02 -2.2889E-02 1.1022E-02 -3.5082E-03 7.6701E-04 -1.0980E-04 7.7940E-06
S9 -1.9178E-02 -1.0599E-02 2.3295E-03 6.2503E-03 -5.4979E-03 2.0744E-03 -4.0797E-04 4.0903E-05 -1.6559E-06
S10 -3.8065E-02 2.1118E-02 -1.9737E-02 1.1616E-02 -4.0364E-03 8.7001E-04 -1.1382E-04 8.2442E-06 -2.5404E-07
S11 -2.4077E-02 3.7130E-02 -2.3659E-02 6.5476E-03 -4.0176E-04 -2.0705E-04 5.4091E-05 -5.2522E-06 1.8831E-07
S12 2.8870E-02 -1.3344E-02 8.0604E-03 -3.2676E-03 5.5223E-04 3.4866E-05 -2.4603E-05 3.0378E-06 -1.2371E-07
S13 8.6891E-03 -1.5188E-02 6.9556E-03 -3.0425E-03 8.8346E-04 -1.5638E-04 1.6197E-05 -9.0366E-07 2.1264E-08
S14 -2.2772E-02 6.9676E-03 -4.5870E-03 1.4287E-03 -2.8253E-04 3.9284E-05 -3.7025E-06 2.0376E-07 -4.7649E-09
S15 -1.7509E-01 8.0419E-02 -2.7116E-02 6.5188E-03 -1.0318E-03 1.0418E-04 -6.4621E-06 2.2472E-07 -3.3576E-09
S16 -8.6511E-02 3.7061E-02 -1.1619E-02 2.4846E-03 -3.4441E-04 3.0252E-05 -1.6230E-06 4.8497E-08 -6.1832E-10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5分别满足表11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1 2 3 4 5
TTL/ImgH*fno 2.08 2.07 1.98 1.91 2.15
TTL/ImgH 1.43 1.43 1.43 1.40 1.58
fno*tan(Semi-FOV) 1.37 1.30 1.23 1.22 1.08
SD/TD 0.88 0.87 0.85 0.84 0.84
f/TD 0.85 0.88 0.88 0.90 0.90
(TTL-SL)/BFL 0.75 0.82 0.92 0.99 0.99
(f2+f7)/f3 -1.44 -1.70 -1.56 -1.39 -1.64
f6/f 0.86 0.87 0.86 0.85 0.89
ET1/ET3 0.96 0.95 0.93 0.92 0.88
(SAG11+SAG12)/CT1 1.05 1.07 1.05 1.04 1.01
SAG62/SAG81 0.76 0.65 0.65 0.64 0.62
SAG41/SAG42 1.20 1.08 1.10 1.14 1.20
CT4/ET4 0.82 0.92 0.90 0.85 0.81
(CT8/ET8)-(ET6/CT6) 0.25 0.08 0.16 0.18 0.00
AT<sub>MAX</sub>/CT<sub>MAX</sub> 0.57 0.62 0.55 0.53 0.53
AT<sub>MAX</sub>/BFL 0.94 0.86 0.92 0.92 0.91
DT11/DT42 0.96 0.96 0.99 1.03 1.02
DT42/DT82 0.41 0.46 0.45 0.45 0.52
表11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
具有光焦度的第八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4.5mm<ImgH<5.5mm,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满足:1.8<TTL/ImgH*fno<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1.4<TTL/ImgH<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满足:1<fno*tan(Semi-FOV)<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八透镜像侧面的轴上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满足:0.8<SD/TD<0.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满足:0.8<f/TD<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光阑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SL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BFL满足:0.7<(TTL-SL)/BFL<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3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f7满足:-2<(f2+f7)/f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f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6满足:0.8<f6/f<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满足:0.8<ET1/ET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12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1<(SAG11+SAG12)/CT1<1.1。
CN202111152742.2A 2021-09-29 2021-09-29 光学成像镜头 Active CN1138351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742.2A CN113835197B (zh) 2021-09-29 2021-09-29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742.2A CN113835197B (zh) 2021-09-29 2021-09-29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197A true CN113835197A (zh) 2021-12-24
CN113835197B CN113835197B (zh) 2023-08-08

Family

ID=78967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2742.2A Active CN113835197B (zh) 2021-09-29 2021-09-29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51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6475A (zh) * 2023-06-19 2023-07-21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1630A (zh) * 2017-11-22 2018-02-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831588A (zh) * 2017-11-29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965800A (zh) * 2020-10-21 2020-11-20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327456A (zh) * 2020-11-24 2021-02-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4588A (zh) * 2021-01-14 2021-04-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156618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56619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1630A (zh) * 2017-11-22 2018-02-2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831588A (zh) * 2017-11-29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965800A (zh) * 2020-10-21 2020-11-20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327456A (zh) * 2020-11-24 2021-02-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84588A (zh) * 2021-01-14 2021-04-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156618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56619A (zh) * 2021-04-29 2021-07-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6475A (zh) * 2023-06-19 2023-07-21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CN116466475B (zh) * 2023-06-19 2023-09-26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197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448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490587B (zh) 成像镜头
CN21108675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3366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009121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12119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11356814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722368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22110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26787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74855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3986996U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43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98640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383519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99182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08662A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125803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484991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26588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66942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905835U (zh)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1589508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9863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781710A (zh) 光学成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