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2954A -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2954A
CN113832954A CN202111347305.6A CN202111347305A CN113832954A CN 113832954 A CN113832954 A CN 113832954A CN 202111347305 A CN202111347305 A CN 202111347305A CN 113832954 A CN113832954 A CN 113832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positioning
main
soil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73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2954B (zh
Inventor
曾金燕
崔凯磊
渠曼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Yaoqi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Yaoqi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Yaoqi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SEISM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1113473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涉及自然灾害防护技术领域,包括主防御装置、土壤固化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加固装置,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拐角处。本发明防护主板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对防护主板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起到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使得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山体、堤坝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既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也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灾害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背景技术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应对山体滑坡和水位上涨等自然灾害的方法是在种植防护林或在其周围筑造堤坝等措施,并通常配合采用固化周围土壤的方式,来达到防御山体滑坡和水位快速上涨灾害的效果,其中防护林对地形的破坏较小且不会造成污染,可以长时间起到防御的作用,但是种植防护林方式的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受到土壤的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起到防御的效果,且会被偷砍木材人员所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筑造堤坝可以快速起到防御的效果,同时防御性能更好,但是其工程量较大,在建造好堤坝之后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各种白蚁等昆虫的干扰,导致其表面看不出明显问题,但是内部存在较多的隐患,长时间以后防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种植防护林方式的过程耗时较长,容易受到土壤的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起到防御的效果,且会被偷砍木材人员所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筑造堤坝的工程量较大,在建造好堤坝之后容易受到水流冲刷或各种白蚁等昆虫的干扰,导致其表面看不出明显问题,但是内部存在较多的隐患,长时间以后防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包括主防御装置、土壤固化装置、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加固装置,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安装在主防御装置的拐角处,所述主防御装置包括防护主板、防护侧板、引导突触和加固面板,所述防护主板设置为倾斜的L型,所述防护主板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缓冲凹槽,所述防护侧板的一侧连接在防护主板的内壁上,所述引导突触位于防护侧板与防护主板的交接处,所述加固面板安装在防护主板的中心部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土壤固化装置包括注入端口、扩散管道、旋转端口和渗透通孔,所述注入端口的一端连接在扩散管道的内部,所述旋转端口安装在扩散管道的两端,所述渗透通孔安装在扩散管道的端口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后续在进行维护时随时注入土壤固化剂,使其流入到此装置周围的土壤深处,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初始转杆、延伸扩展支点、变向支杆、传动内杆和定位抓斗,所述变向支杆的一端连接在初始转杆的一端,所述延伸扩展支点安装在变向支杆与初始转杆的交接处,所述传动内杆安装在变向支杆的内部,所述定位抓斗安装在传动内杆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延伸扩展支点与防护侧板使得此结构可以在填埋完成之后通过防护侧板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进一步提升此装置与周围土壤的连接紧密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接收底座、收缩压杆、扩散面板和加固倒钩,所述收缩压杆的一端连接在接收底座的内部,所述收缩压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扩散面板的内部,所述加固倒钩安装在扩散面板的边缘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此装置处于土壤内部时,可以让土壤进入到扩散面板与防护主板之间,减少此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抓斗包括保护外壳、活动副齿、定位主齿和压制杆,所述活动副齿安装在保护外壳的两侧,所述定位主齿安装在保护外壳的顶部,所述压制杆安装在保护外壳的底部,所述压制杆通过设置的保护外壳与活动副齿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外壳配合竖直状态的变向支杆限制了此结构的纵向位置,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扩散管道安装在加固面板的内部,所述注入端口安装在防护主板的顶部,所述防护侧板位于扩散管道和旋转端口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初始转杆的一端连接在旋转端口的内部,所述防护主板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变向支杆位于定位凹槽的内部,所述防护侧板安装在延伸扩展支点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接收底座安装在防护主板的拐角处,所述加固倒钩的两侧均设置有钩取倒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固倒钩和钩取倒刺的组合使用可以将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制杆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内杆的一端,所述定位抓斗位于防护主板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传动内杆推动压制杆带动活动副齿进行转动,使其与定位主齿之间形成了类似锯齿状的结构,增大了此定位抓斗与土壤之间的横向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防护主板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对防护主板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起到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使得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山体、堤坝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防护侧板能够顺着引导突触进行移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既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也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直接对内部其他装置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2、本发明中,土壤固化装置将注入端口设置在了防护主板的顶部,渗透通孔设置在防护主板的两侧,方便后续在进行维护时随时注入土壤固化剂,使其流入到此装置周围的土壤深处,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使得部署了此防御结构的堤坝或山体可以进行多次的土壤加固处理,降低了出现山体滑落或河水冲刷堤坝导致坍塌等灾害的几率。
3、本发明中,第一定位装置利用初始转杆围绕旋转端口进行转动,将底部的定位抓斗深入到土壤深处,并且利用延伸扩展支点与防护侧板使得此结构可以在填埋完成之后通过防护侧板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进一步提升此装置与周围土壤的连接紧密性,同时拐角处的第二加固装置利用扩散面板周围的加固倒钩和钩取倒刺的组合使用,当此装置处于土壤内部时,可以让土壤进入到扩散面板与防护主板之间,并利用加固倒钩将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减少此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主防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土壤固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第一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定位抓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的第二加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主防御装置;2、土壤固化装置;3、第一定位装置;4、第二加固装置;
11、防护主板;12、防护侧板;13、定位凹槽;14、引导突触;15、加固面板;
21、注入端口;22、扩散管道;23、旋转端口;24、渗透通孔;
31、初始转杆;32、延伸扩展支点;33、变向支杆;34、传动内杆;35、定位抓斗;
351、保护外壳;352、活动副齿;353、定位主齿;354、压制杆;
41、接收底座;42、收缩压杆;43、扩散面板;44、加固倒钩;45、钩取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包括主防御装置1、土壤固化装置2、第一定位装置3和第二加固装置4,土壤固化装置2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内部,第一定位装置3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底部,第二加固装置4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拐角处,主防御装置1包括防护主板11、防护侧板12、引导突触14和加固面板15,防护主板11设置为倾斜的L型,防护主板11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缓冲凹槽,防护侧板12的一侧连接在防护主板11的内壁上,引导突触14位于防护侧板12与防护主板11的交接处,加固面板15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中心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前将主防御装置1埋入土壤内部,只将防护主板11暴露在土壤的上方,在灾害发生时防护主板11主要应对各种水流冲刷和防止土壤发生位移的情况,利用弧形缓冲凹槽来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防护主板11设置为内外两层的结构,以便扩大此防护主板11的防御面积,同时防护主板11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15对防护主板11进行加固处理,使得此防护主板11能够承受强大的冲击力,达到了加固整体结构强度以及提升抗冲击性能的效果,使得此结构可以运用在山体、堤坝等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而防护侧板12能够顺着引导突触14进行转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既起到将此结构固定在土壤内部的目的,也可以方便后期在此结构的顶部通过防护侧板12直接内部的第一定位装置3和第二加固装置4进行二次加固处理。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土壤固化装置2包括注入端口21、扩散管道22、旋转端口23和渗透通孔24,注入端口21的一端连接在扩散管道22的内部,旋转端口23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两端,渗透通孔24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端口处,扩散管道22安装在加固面板15的内部,注入端口21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顶部,防护侧板12位于扩散管道22和旋转端口23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扩散管道22和旋转端口23以及渗透通孔24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可以有效地避免白蚁等昆虫类生物的危害,并且整个土壤固化装置2埋在土壤的内部,锈蚀速度较慢可以进行长时间使用,即使整个结构出现锈蚀的状况,也不会影响到其正常的使用,当将此结构埋入土壤内部并固定好之后,通过顶部的注入端口21通入土壤固化剂,使其顺着扩散管道22从渗透通孔24流入到此结构周围的土壤当中,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使得部署了此防御结构的堤坝或山体可以进行多次的土壤加固处理,降低了出现山体滑落或河水冲刷堤坝导致坍塌等灾害的几率,而旋转端口23则用于配合第一定位装置3进行使用。
实施例3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定位装置3包括初始转杆31、延伸扩展支点32、变向支杆33、传动内杆34和定位抓斗35,变向支杆33的一端连接在初始转杆31的一端,延伸扩展支点32安装在变向支杆33与初始转杆31的交接处,传动内杆34安装在变向支杆33的内部,定位抓斗35安装在传动内杆34的另一端,定位抓斗35包括保护外壳351、活动副齿352、定位主齿353和压制杆354,活动副齿352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两侧,定位主齿353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顶部,压制杆354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底部,压制杆354通过设置的保护外壳351与活动副齿352相连接,初始转杆31的一端连接在旋转端口23的内部,防护主板1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13,变向支杆33位于定位凹槽13的内部,防护侧板12安装在延伸扩展支点32的顶部,压制杆354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内杆34的一端,定位抓斗35位于防护主板11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3通过初始转杆31围绕旋转端口23进行转动,完成整体的角度调节,而此初始转杆31通过节点处的延伸扩展支点32与防护侧板12相连接,变向支杆33将定位抓斗35限制在了防护主板11的下方,因此在初步的掩埋完成之后,下压顶部的防护侧板12带动初始转杆31进行转动,此时变向支杆33就会带动定位抓斗35进行同步移动,使得定位抓斗35能够插入到土壤的更深处,完成初步的固定,其中定位抓斗35在转动插入过程中,传动内杆34推动压制杆354带动活动副齿352进行转动,使其与定位主齿353之间形成了类似锯齿状的结构,增大了此定位抓斗35与土壤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同时保护外壳351配合竖直状态的变向支杆33限制了此结构的纵向位置,因此组合使用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在后期进行加固时,可以移除防护侧板12上方的土壤,重复下压防护侧板12的操作,来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进一步提升此装置与周围土壤的连接紧密性。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加固装置4包括接收底座41、收缩压杆42、扩散面板43和加固倒钩44,收缩压杆42的一端连接在接收底座41的内部,收缩压杆42的另一端连接在扩散面板43的内部,加固倒钩44安装在扩散面板43的边缘处,接收底座41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拐角处,加固倒钩44的两侧均设置有钩取倒刺45。
在本实施例中,在填埋此结构时,位于拐角处的第二加固装置4在其扩散面板43周围的设置有加固倒钩44和钩取倒刺45,当此装置处于土壤内部时,可以让土壤进入到扩散面板43与防护主板11之间,随后在下压防护侧板12来调节第一定位装置3的同时会利用土壤的阻力同步压缩扩散面板43,使收缩压杆42之间靠近接收底座41,缩小了扩散面板43与防护主板11之间的距离,使得加固倒钩44和钩取倒刺45将扩散面板43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减少此结构出现位移的情况。
工作原理:
如图1-6所示,使用前将主防御装置1埋入土壤内部,只将防护主板11暴露在土壤的上方,在灾害发生时防护主板11主要应对各种水流冲刷和防止土壤发生位移的情况,利用弧形缓冲凹槽来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防护主板11设置为内外两层的结构,以便扩大此防护主板11的防御面积,同时防护主板11采用倾斜式的L型结构,并在内部的夹角处添加加固面板15对防护主板11进行加固处理,使得此防护主板11能够承受强大的冲击力,而防护侧板12能够顺着引导突触14进行转动,完成对于此结构顶部的覆盖,在初步的掩埋完成之后,下压顶部的防护侧板12带动初始转杆31进行转动,此时变向支杆33就会带动定位抓斗35进行同步移动,使得定位抓斗35能够插入到土壤的更深处,在定位抓斗35在转动插入过程中,传动内杆34推动压制杆354带动活动副齿352进行转动,使其与定位主齿353之间形成了类似锯齿状的结构,增大了此定位抓斗35与土壤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同时保护外壳351配合竖直状态的变向支杆33限制了此结构的纵向位置,因此组合使用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在后期进行加固时,可以移除防护侧板12上方的土壤,重复下压防护侧板12的操作,来对其进行二次加固,而在填埋此结构时,土壤会进入到扩散面板43与防护主板11之间,随后在下压防护侧板12来调节第一定位装置3的同时会利用土壤的阻力同步压缩扩散面板43,使收缩压杆42逐渐靠近接收底座41,缩小了扩散面板43与防护主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加固倒钩44和钩取倒刺45将扩散面板43此结构稳定的限制在土壤内部,最后在将此结构埋入土壤内部并固定好之后,通过顶部的注入端口21通入土壤固化剂,使其顺着扩散管道22从渗透通孔24流入到此结构周围的土壤当中,达到二次固化土壤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包括主防御装置(1)、土壤固化装置(2)、第一定位装置(3)和第二加固装置(4),所述土壤固化装置(2)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底部,所述第二加固装置(4)安装在主防御装置(1)的拐角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防御装置(1)包括防护主板(11)、防护侧板(12)、引导突触(14)和加固面板(15),所述防护主板(11)设置为倾斜的L型,所述防护主板(11)的表面开设有弧形缓冲凹槽,所述防护侧板(12)的一侧连接在防护主板(11)的内壁上,所述引导突触(14)位于防护侧板(12)与防护主板(11)的交接处,所述加固面板(15)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中心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固化装置(2)包括注入端口(21)、扩散管道(22)、旋转端口(23)和渗透通孔(24),所述注入端口(21)的一端连接在扩散管道(22)的内部,所述旋转端口(23)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两端,所述渗透通孔(24)安装在扩散管道(22)的端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包括初始转杆(31)、延伸扩展支点(32)、变向支杆(33)、传动内杆(34)和定位抓斗(35),所述变向支杆(33)的一端连接在初始转杆(31)的一端,所述延伸扩展支点(32)安装在变向支杆(33)与初始转杆(31)的交接处,所述传动内杆(34)安装在变向支杆(33)的内部,所述定位抓斗(35)安装在传动内杆(34)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装置(4)包括接收底座(41)、收缩压杆(42)、扩散面板(43)和加固倒钩(44),所述收缩压杆(42)的一端连接在接收底座(41)的内部,所述收缩压杆(42)的另一端连接在扩散面板(43)的内部,所述加固倒钩(44)安装在扩散面板(43)的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抓斗(35)包括保护外壳(351)、活动副齿(352)、定位主齿(353)和压制杆(354),所述活动副齿(352)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两侧,所述定位主齿(353)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顶部,所述压制杆(354)安装在保护外壳(351)的底部,所述压制杆(354)通过设置的保护外壳(351)与活动副齿(35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道(22)安装在加固面板(15)的内部,所述注入端口(21)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顶部,所述防护侧板(12)位于扩散管道(22)和旋转端口(23)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转杆(31)的一端连接在旋转端口(23)的内部,所述防护主板(1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凹槽(13),所述变向支杆(33)位于定位凹槽(13)的内部,所述防护侧板(12)安装在延伸扩展支点(32)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底座(41)安装在防护主板(11)的拐角处,所述加固倒钩(44)的两侧均设置有钩取倒刺(4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杆(354)的一端连接在传动内杆(34)的一端,所述定位抓斗(35)位于防护主板(11)的下方。
CN202111347305.6A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Active CN113832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7305.6A CN113832954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7305.6A CN113832954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54A true CN113832954A (zh) 2021-12-24
CN113832954B CN113832954B (zh) 2022-08-23

Family

ID=7897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7305.6A Active CN113832954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295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725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Jakiel Robert L. Earth support and permanent structural foundation wall
CN109958140A (zh) * 2019-04-15 2019-07-02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112095543A (zh) * 2020-08-08 2020-12-18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边岸挡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223912U (zh) * 2020-03-28 2020-12-25 史伍建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修复的绿植护坡结构
CN213741141U (zh) * 2020-11-16 2021-07-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坝坡加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725A1 (en) * 2000-12-07 2002-06-13 Jakiel Robert L. Earth support and permanent structural foundation wall
CN109958140A (zh) * 2019-04-15 2019-07-02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212223912U (zh) * 2020-03-28 2020-12-25 史伍建 一种用于地质灾害修复的绿植护坡结构
CN112095543A (zh) * 2020-08-08 2020-12-18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边岸挡浪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741141U (zh) * 2020-11-16 2021-07-2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坝坡加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54B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3044A (zh) 一种流塑状冲填土软弱地层放坡组合支护方法
CN104179150A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CN211690386U (zh) 一种用于基础建筑工程的边坡加固装置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113832954B (zh) 一种多灾害防御结构
CN208777256U (zh) 一种绿色生态河道护坡结构
CN106638633A (zh) 一种坡积土路堑边坡的原位稳定系统
CN1296735A (zh) 一种大树、古树名木迁移的方法
CN112868312A (zh) 用于干旱区尾矿库生态修复的植物栽种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8219672U (zh) 一种基于矿山复垦的雨水边坡
CN215518827U (zh) 用于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08934654A (zh) 一种河道整治中的古树原地保护方法
CN208685622U (zh) 一种岩质边坡防落石绿化装置
CN210122706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淤地坝结构
CN208933915U (zh) 一种防脱落的园林设计用生态护坡
CN106012972A (zh) 一种高坝岸坡安全防护设施布置施工方法
CN208634542U (zh) 一种减胀排水管
CN109853596B (zh) 一种高速公路护坡绿化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209652901U (zh) 一种用于石料矿区的生态修复结构
CN206418460U (zh) 生态型护坡结构
CN213508506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生态护坡
CN216075179U (zh) 一种护坡支架
CN216017613U (zh) 一种手持型互花米草拔除辅助工具
CN220598469U (zh) 一种用于绿色矿山复垦修复防护装置
CN21100654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eng Jinyan

Inventor after: Canal man man

Inventor after: Other inventors ask not to disclose names

Inventor before: Zeng Jinyan

Inventor before: Cui Kailei

Inventor before: Canal man m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