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709A -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709A
CN113824709A CN202111081962.0A CN202111081962A CN113824709A CN 113824709 A CN113824709 A CN 113824709A CN 202111081962 A CN202111081962 A CN 202111081962A CN 113824709 A CN113824709 A CN 113824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afety
secu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19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4709B (zh
Inventor
刘惠颖
郗波
左晓军
郭禹伶
王颖
侯波涛
常杰
刘硕
史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110819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4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5Combinations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91Revocation or update of secret information, e.g. encryption key update or rekey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20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e.g. CAD, simulation, modelling, system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若干电力设备,若干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大数据平台包括第三安全解析部,数据服务器;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通过第二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基于互联网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监控,提高电力设备互联网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远程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对电网电力设备的智能程度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接入互联网,使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地监测数据、调度控制。但是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源性特点,电力设备监控的安全性问题愈发严峻。
电网电力数据不但牵涉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调度控制中心的决策判断,影响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现有的电力监控系统,由于接入互联网,时常会受到网络攻击而可能会出现数据纂改、数据伪造、数据删除等不安全事件。因此亟需提高电力监控数据的来源的安全性。
同时,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远端通过终端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对终端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导致无权限人员和无权限终端容易获取数据的检测和控制权限,导致数据泄露。
此外,在工作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远程操控时,由于操作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一,时常因为误操作而导致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与操作动作不符,即产生了不符合当前工作状态的操作动作,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了电力设备的安全性降低。
而现有的监控系统的安全机制过于简单,无法保证电力监控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设备,至少一个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
所述大数据云平台包括第三安全解析部,数据服务器;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通过第二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输入部、时间监控部、数据监测部、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输出部;
第一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一计时部、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第一安全性判定部、第一输入部、第一输出部;
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二计时部、请求信息解析部、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第二安全性判定部、第二输入部、第二输出部;
第三安全解析部包括控制指令解析部、第三安全性判定部、第三输入部、第三输出部。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电力监控设备、变送器设备。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包括:智能电表获取用电信息数据,电力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视频监控数据,变送器设备获取电网电变量数据。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对加密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判断请求信息中是否包含调度控制指令,若不包含调度控制指令,则获取请求信息对应的监控数据返回智能终端;若请求信息包括调度控制指令,则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三安全性判定,则依据调度控制指令对电力设备进行调度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获取监控数据;
步骤s2、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安全加密过程包括:
步骤s21、输入部接收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
步骤s22、更新加密秘钥,包括:时间监控部记录当前时刻T1,数据监测部记录当前监控数据长度LEN1;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将T1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LEN1的值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加密秘钥;
步骤s23、使用第一加密秘钥对监控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
步骤s24、输出部发送加密数据至第一安全解析部;
步骤s3、第一安全解析部对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31、第一计时部记录接收数据的时刻J1,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记录接收的第一加密数据的长度LEN2,根据当前加密数据的长度确定监控数据的类型值TYPE1;
步骤s32、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根据类型值TYPE1确定监控数据处理时间t1、数据传输时间t2、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其中,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用于调节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将J1-t1-t2作为第一字节,LEN2*c1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解密秘钥;
步骤s33、第一安全性判定部使用第一解密秘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34;否则,结束;
步骤s34、第一输出部将解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4、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
步骤s41、记录当前时刻T2,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
步骤s42、将T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43、将请求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打包压缩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
步骤s5、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51、第二输入部接收数据后,请求信息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请求信息解析部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第二计时部记录当前时刻J2;
步骤s52、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将J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二校验信息;
步骤s53、第二安全性判定部比较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若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54;否则,结束;
步骤s54、第二输出部将请求信息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6、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61、第三安全性判定部与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获取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将电力设备状态信息与调度控制指令输入电网安全信息模型,预测调度控制指令是否会降低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步骤s62、若调度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会造成当前状态下的安全性等级降低,则在智能终端界面提示该操作为风险行为,需要操作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进行二次确认;否则,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
步骤s63、若二次确认通过,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否则,结束。
其中,步骤s4中智能终端包括工控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其中,步骤s6中的调度控制指令包括解锁指令、锁止指令、合闸指令、分闸指令、切断指令。
其中,步骤s61中的电网安全信息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优选CNN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输入量为电力设备状态与调度控制指令,模型输出量为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方法,能够保证电力监控信息的安全性,通过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生成加密秘钥,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生成解密秘钥,从而形成可更新的非对称秘钥,在对数据解密成功时,才认定通过安全性判定,才将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安全性。
2、本发明利用时间信息和数据长度信息生成第一加密秘钥,保证了秘钥的安全等级;并且,在第一解密秘钥的生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数据传输时间、数据处理时间以及加密处理因子,即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能够生成更加准确的解密秘钥,避免解密秘钥无效而导致的监控数据丢失。因此,能够避免由于受到互联网攻击而导致的数据纂改、数据伪造、数据删除等不安全事件,提高电力监控数据来源的安全性。
3、本发明的智能终端根据时间信息、智能终端编号、请求信息类型,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在第二安全解析部根据时间信息、智能终端编号、请求信息类型,生成第二校验信息,通过比较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来判断是否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由此,提高了对智能终端的安全性等级,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无权限人员容易获取数据的检测和控制权限的现象,避免数据泄露。
并且,由于智能终端的请求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时隙间隔以及数据处理损耗,导致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设置预设范围,只有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才认定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进而提高了第二安全性判定的准确性,防止误判。
4、本发明的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设置有第三安全解析部,对智能终端发出的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通过与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获取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将电力设备状态信息与调度控制指令输入电网安全信息模型,预测调度控制指令是否为风险行为。从而避免操作人员因为误操作而导致电力设备的工作状态与操作动作不符带来安全隐患,提高了调度控制指令的安全性。
并且,对于风险行为并非完全禁止,而是需要上级管理人员进行二次确认,保证了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操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此外,本申请中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获取的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并根据监控数据,利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电力设备的故障情况,制定维修周期,并发送至区域级管理中心,从而降低故障率,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安全解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安全解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应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设备,至少一个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
所述大数据云平台包括第三安全解析部,数据服务器;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通过第二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输入部、时间监控部、数据监测部、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输出部;
第一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一计时部、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第一安全性判定部、第一输入部、第一输出部;
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二计时部、请求信息解析部、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第二安全性判定部、第二输入部、第二输出部;
第三安全解析部包括控制指令解析部、第三安全性判定部、第三输入部、第三输出部。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电力监控设备、变送器设备。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包括:智能电表获取用电信息数据,电力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视频监控数据,变送器设备获取电网电变量数据。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对加密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判断请求信息中是否包含调度控制指令,若不包含调度控制指令,则获取请求信息对应的监控数据返回智能终端;若请求信息包括调度控制指令,则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三安全性判定,则依据调度控制指令对电力设备进行调度控制。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获取的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发送的监控数据,并根据监控数据,利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电力设备的故障情况,制定维修周期,并发送至区域级管理中心。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设备,至少一个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
所述大数据云平台包括第三安全解析部,数据服务器;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输入部、时间监控部、数据监测部、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输出部;
第一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一计时部、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第一安全性判定部、第一输入部、第一输出部;
第三安全解析部包括控制指令解析部、第三安全性判定部、第三输入部、第三输出部。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电力监控设备、变送器设备。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包括:智能电表获取用电信息数据,电力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视频监控数据,变送器设备获取电网电变量数据。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对加密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智能终端将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判断请求信息中是否包含调度控制指令,若不包含调度控制指令,则获取请求信息对应的监控数据返回智能终端;若请求信息包括调度控制指令,则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三安全性判定,则依据调度控制指令对电力设备进行调度控制。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设备,至少一个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通过第二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
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输入部、时间监控部、数据监测部、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输出部;
第一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一计时部、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第一安全性判定部、第一输入部、第一输出部;
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二计时部、请求信息解析部、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第二安全性判定部、第二输入部、第二输出部;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电力监控设备、变送器设备。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包括:智能电表获取用电信息数据,电力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视频监控数据,变送器设备获取电网电变量数据。
其中,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对加密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其中,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获取监控数据;
步骤s2、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安全加密过程包括:
步骤s21、输入部接收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
步骤s22、更新加密秘钥,包括:时间监控部记录当前时刻T1,数据监测部记录当前监控数据长度LEN1;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将T1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LEN1的值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加密秘钥;
步骤s23、使用第一加密秘钥对监控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
步骤s24、输出部发送加密数据至第一安全解析部;
步骤s3、第一安全解析部对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31、第一计时部记录接收数据的时刻J1,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记录接收的第一加密数据的长度LEN2,根据当前加密数据的长度确定监控数据的类型值TYPE1;
步骤s32、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根据类型值TYPE1确定监控数据处理时间t1、数据传输时间t2、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其中,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用于调节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将J1-t1-t2作为第一字节,LEN2*c1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解密秘钥;
步骤s33、第一安全性判定部使用第一解密秘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34;否则,结束;
步骤s34、第一输出部将解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4、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
步骤s41、记录当前时刻T2,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
步骤s42、将T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43、将请求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打包压缩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
步骤s5、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51、第二输入部接收数据后,请求信息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请求信息解析部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第二计时部记录当前时刻J2;
步骤s52、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将J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二校验信息;
步骤s53、第二安全性判定部比较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若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54;否则,结束;
步骤s54、第二输出部将请求信息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6、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61、第三安全性判定部与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获取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将电力设备状态信息与调度控制指令输入电网安全信息模型,预测调度控制指令是否会降低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步骤s62、若调度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会造成当前状态下的安全性等级降低,则在智能终端界面提示该操作为风险行为,需要操作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进行二次确认;否则,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
步骤s63、若二次确认通过,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否则,结束。
其中,步骤s4中智能终端包括工控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其中,步骤s6中的调度控制指令包括解锁指令、锁止指令、合闸指令、分闸指令、切断指令。
其中,步骤s61中的电网安全信息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优选CNN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输入量为电力设备状态与调度控制指令,模型输出量为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实施例五: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获取监控数据;
步骤s2、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安全加密过程包括:
步骤s21、输入部接收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
步骤s22、更新加密秘钥,包括:时间监控部记录当前时刻T1,数据监测部记录当前监控数据长度LEN1;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将T1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LEN1的值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加密秘钥;
步骤s23、使用第一加密秘钥对监控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
步骤s24、输出部发送加密数据至第一安全解析部;
步骤s3、第一安全解析部对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31、第一计时部记录接收数据的时刻J1,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记录接收的第一加密数据的长度LEN2,根据当前加密数据的长度确定监控数据的类型值TYPE1;
步骤s32、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根据类型值TYPE1确定监控数据处理时间t1、数据传输时间t2、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其中,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用于调节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将J1-t1-t2作为第一字节,LEN2*c1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解密秘钥;
步骤s33、第一安全性判定部使用第一解密秘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34;否则,结束;
步骤s34、第一输出部将解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4、智能终端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5、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51、第三安全性判定部与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获取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将电力设备状态信息与调度控制指令输入电网安全信息模型,预测调度控制指令是否会降低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步骤s52、若调度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会造成当前状态下的安全性等级降低,则在智能终端界面提示该操作为风险行为,需要操作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进行二次确认;否则,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
步骤s53、若二次确认通过,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否则,结束。
其中,步骤s6中的调度控制指令包括解锁指令、锁止指令、合闸指令、分闸指令、切断指令。
其中,步骤s61中的电网安全信息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优选CNN神经网络模型,模型输入量为电力设备状态与调度控制指令,模型输出量为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实施例六: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获取监控数据;
步骤s2、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安全加密过程包括:
步骤s21、输入部接收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
步骤s22、更新加密秘钥,包括:时间监控部记录当前时刻T1,数据监测部记录当前监控数据长度LEN1;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将T1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LEN1的值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加密秘钥;
步骤s23、使用第一加密秘钥对监控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
步骤s24、输出部发送加密数据至第一安全解析部;
步骤s3、第一安全解析部对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31、第一计时部记录接收数据的时刻J1,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记录接收的第一加密数据的长度LEN2,根据当前加密数据的长度确定监控数据的类型值TYPE1;
步骤s32、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根据类型值TYPE1确定监控数据处理时间t1、数据传输时间t2、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其中,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用于调节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将J1-t1-t2作为第一字节,LEN2*c1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解密秘钥;
步骤s33、第一安全性判定部使用第一解密秘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34;否则,结束;
步骤s34、第一输出部将解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4、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
步骤s41、记录当前时刻T2,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
步骤s42、将T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43、将请求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打包压缩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
步骤s5、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51、第二输入部接收数据后,请求信息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请求信息解析部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第二计时部记录当前时刻J2;
步骤s52、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将J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二校验信息;
步骤s53、第二安全性判定部比较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若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54;否则,结束;
步骤s54、第二输出部将请求信息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6、执行调度控制指令。
其中,步骤s4中智能终端包括工控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力设备,至少一个电力信息监控设备,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智能终端;所述大数据云平台包括第三安全解析部,数据服务器;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电力信息监控设备通过第一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智能终端通过第二安全解析部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信连接;
其特征在于,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输入部、时间监控部、数据监测部、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输出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一计时部、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第一安全性判定部、第一输入部、第一输出部;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第二计时部、请求信息解析部、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第二安全性判定部、第二输入部、第二输出部;第三安全解析部包括控制指令解析部、第三安全性判定部、第三输入部、第三输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包括智能电表、电力监控设备、变送器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力信息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包括:智能电表获取用电信息数据,电力监控设备获取电力视频监控数据,变送器设备获取电网电变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一安全解析部,第一安全解析部对加密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则发送请求信息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判断请求信息中是否包含调度控制指令,若不包含调度控制指令,则获取请求信息对应的监控数据返回智能终端;若请求信息包括调度控制指令,则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若通过第三安全性判定,则依据调度控制指令对电力设备进行调度控制。
7.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监控,获取监控数据;
步骤s2、电力信息监控设备将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安全加密过程包括:
步骤s21、输入部接收电力设备的监控数据;
步骤s22、更新加密秘钥,包括:时间监控部记录当前时刻T1,数据监测部记录当前监控数据长度LEN1;第一加密秘钥生成部将T1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LEN1的值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加密秘钥;
步骤s23、使用第一加密秘钥对监控数据进行加密,生成监控数据的加密数据;
步骤s24、输出部发送加密数据至第一安全解析部;
步骤s3、第一安全解析部对数据进行第一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31、第一计时部记录接收数据的时刻J1,第一数据长度监测部记录接收的第一加密数据的长度LEN2,根据当前加密数据的长度确定监控数据的类型值TYPE1;
步骤s32、第一解密秘钥生成部根据类型值TYPE1确定监控数据处理时间t1、数据传输时间t2、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其中,数据加密处理因子c1用于调节加密处理导致的数据长度变化;将J1-t1-t2作为第一字节,LEN2*c1作为第二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两字节的第一解密秘钥;
步骤s33、第一安全性判定部使用第一解密秘钥对第一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则通过第一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34;否则,结束;
步骤s34、第一输出部将解密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4、智能终端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一校验信息,并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包括:
步骤s41、记录当前时刻T2,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
步骤s42、将T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一校验信息;
步骤s43、将请求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打包压缩发送至第二安全解析部;
步骤s5、第二安全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第二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51、第二输入部接收数据后,请求信息解析部对请求信息进行解析,请求信息解析部记录智能终端编号CODE’,记录请求信息类型TYEP2’,第二计时部记录当前时刻J2;
步骤s52、第二校验信息生成部将J2的值作为第一字节,将CODE’的值作为第二字节,将TYEP2’的值作为第三字节,从而生成长度为三字节的第二校验信息;
步骤s53、第二安全性判定部比较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若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通过第二安全性判定,进入步骤s54;否则,结束;
步骤s54、第二输出部将请求信息发送至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步骤s6、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中的第三安全解析部对调度控制指令进行第三安全性判定,包括:
步骤s61、第三安全性判定部与大数据平台中的数据服务器通信连接,获取电网中的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将电力设备状态信息与调度控制指令输入电网安全信息模型,预测调度控制指令是否会降低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步骤s62、若调度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会造成当前状态下的安全性等级降低,则在智能终端界面提示该操作为风险行为,需要操作人员上级管理人员进行二次确认;否则,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
步骤s63、若二次确认通过,则执行调度控制指令;否则,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智能终端包括工控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的调度控制指令包括解锁指令、锁止指令、合闸指令、分闸指令、切断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的电网安全信息模型为深度学习模型,优选CNN神经网络模型,CNN神经网络模型输入量为电力设备状态与调度控制指令,模型输出量为当前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的安全性等级。
CN202111081962.0A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824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962.0A CN113824709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1962.0A CN113824709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709A true CN113824709A (zh) 2021-12-21
CN113824709B CN11382470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922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1962.0A Active CN113824709B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7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8742A (zh) * 2024-01-17 2024-02-20 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力调度系统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7439A (zh) * 2018-10-10 2019-01-08 武汉华飞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无功功率实时监控系统
US20190149402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CN110381145A (zh) * 2019-07-22 2019-10-25 长沙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2653728A (zh) * 2020-12-07 2021-04-1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边云协同的温室环境控制物联网系统
CN112799908A (zh) * 2021-01-26 2021-05-14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终端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3298342A (zh) * 2021-03-25 2021-08-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调度指令安全状态的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49402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ing gateway management console
CN109167439A (zh) * 2018-10-10 2019-01-08 武汉华飞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无功功率实时监控系统
CN110381145A (zh) * 2019-07-22 2019-10-25 长沙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2653728A (zh) * 2020-12-07 2021-04-13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边云协同的温室环境控制物联网系统
CN112799908A (zh) * 2021-01-26 2021-05-14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终端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3298342A (zh) * 2021-03-25 2021-08-2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调度指令安全状态的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志高: "计量自动化系统多维度信息安全防护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高志等: "设备监控信息大数据与设备模型的互校验及实用化事件分析", 《电力大数据》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8742A (zh) * 2024-01-17 2024-02-20 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力调度系统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7578742B (zh) * 2024-01-17 2024-05-28 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力调度系统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70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ridhar et al. Cyber–physical system security for the electric power grid
CN112616124B (zh) 一种基于5g网络切片的电力物联网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824709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监控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1986351A (zh)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联网型门禁控制装置和门禁控制方法
CN112101595A (zh) 一种钻机电控的远程监控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25339B (zh) 一种输电物联网感知终端安全接入及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6230869B (zh) 基于配电自动化无线维护安全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08599932A (zh)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身份认证方法
CN112508384B (zh) 一种电力调度操作票可视化自动监控设备及方法
CN111212105A (zh) 一种风光储数据远程安全传输方法及系统
Behdadnia et al. Leveraging deep learning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DOS attacks in PMU-based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systems
CN114123487A (zh) 基于电力物联网的分布式电源在线集中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488872A (zh) 一种电力运行数据监控系统
CN210864848U (zh) 一种电箱的蓝牙智能锁装置及系统
KR102613714B1 (ko) 통신암호화 및 사이버 탐지엔진을 적용한 원자력발전소 안전계통연계 계측제어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EP3821303B1 (en) Cogen-mom integration using tabulated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CN104821879A (zh) 一种电力系统数据调动中的加密方法
CN115001822B (zh) 一种基于时延判断的配电网安全认证方法及网关
CN111770100B (zh) 校验外部设备安全接入物联网终端的方法及其系统
CN212677204U (zh) 一种用于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装置的远程控制系统
Wang Smart grid, automation, and scada systems security
CN114007197A (zh) 一种基于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指令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73261A (zh) 基于物联网的预应力工程施工监控系统及方法
KR102617625B1 (ko) 전기차 충전기의 계량 위변조 방지를 위한 소프트웨어 전자봉인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9951293A (zh) 水质监测终端用户验证方法、系统及水质监测物联终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