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647A -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647A
CN113824647A CN202110931979.4A CN202110931979A CN113824647A CN 113824647 A CN113824647 A CN 113824647A CN 202110931979 A CN202110931979 A CN 202110931979A CN 113824647 A CN113824647 A CN 113824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cast
bandwidth
link
ratio
eth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19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毅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19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6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6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forward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1Centralis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2Collecting or measu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2012/4629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using multilayer switching, e.g. layer 3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04L45/7453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using hashing

Abstract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在EVPN场景中,CE设备双归属或多归属连接到多个PE设备。第一PE设备为所述多个PE设备中的任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链路连接的CE设备加入到组播流的组播组后,确定所述以太网链路所属的ES包括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然后,根据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的组播流带宽占用情况,将组播流带宽占用最少的以太网链路对应的PE设备确定为所述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Description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是于2018年10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222225.6、发明名称为“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组播(multicast)是一种通过使用一个组播地址将数据在同一时间以高效的方式发往处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上的多个接收者的数据传输方式。组播源经由网络中的链路向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发送组播流,该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均可以接收到该组播流。组播传输方式实现了组播源和组播组成员之间的点对多点的数据连接。由于组播流在每条网络链路上只需传递一次,且只有在链路出现支路时,组播流才会被复制。因此,组播传输方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和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是一种二层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EVPN通过跨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承载网将不同地域的客户站点(customer site)连接起来,相当于这些客户站点位于同一个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
在EVPN场景中,用户边缘(customer edge,CE)设备可以经由多个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接收来自远端组播源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通过多条以太网链路与所述多个PE设备连接,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以太网段(Ethernet segment,ES)。为了避免所述CE设备从所述多个PE设备收到重复的流量而造成的网络资源浪费,指定转发者(designated forwarder,DF)的选举机制被引入到EVPN中。在EVPN场景中,所述多个PE设备基于哈希(Hash)算法选举DF。然而,基于哈希的DF选举机制可能导致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中的部分以太网链路超负荷和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中的部分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不足,从而导致负载分担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在EVPN中,PE设备根据属于同一ES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确定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所述EVPN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C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个ES。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所述第一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然后,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并且,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第一PE设备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EVPN场景中,PE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链路连接的CE设备加入到组播流的组播组后,所述PE设备确定所述以太网链路所属的ES包括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然后,所述PE设备根据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的组播流带宽占用情况,将组播流带宽占用最少的以太网链路对应的PE设备确定为所述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EVPN还包括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小于第三比率,其中,所述第三比率是第三分配带宽和第三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三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三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非指定转发者(non-designatedforwarder,non-DF)。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第一PE设备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大于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二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一链路带宽。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PE设备可以自动的获取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CE设备发送的组播组加入报文。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加入同步路由。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的撤销消息,确定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其中,所述撤销消息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确定作为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之前,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第二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当ES中的以太网链路退出ES时,退出ES的以太网链路上的组播流可以被及时的转移到其他以太网链路上,确保组播流的转发不中断。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第一PE设备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四PE设备的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确定第四以太网链路加入所述ES,所述C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四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PE设备将作为第三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由所述第一PE设备变更为所述第四PE设备,所述第三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四PE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组播流对应的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所述第四PE设备的IP地址。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当新的以太网链路加入ES时,ES中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以太网链路上的组播流可以被迁移到新的以太网链路上,从而提高ES中各个以太网链路的均衡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PE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基于硬件实现,也可以基于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E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第一PE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接口用于支持第一PE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或发话端设备或收听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向第二网络设备或发话端设备或收听端设备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或者从第二网络设备或发话端设备或收听端设备接收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者指令。所述第一PE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第一PE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发送器、接收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主控板和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控制器和第一转发子设备。所述第一转发子设备包括:接口板,进一步,还可以包括交换网板。所述第一转发子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中的接口板的功能,进一步,还可以执行第三方面中交换网板的功能。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以及总线。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接收器、发送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控制器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控制器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使得该处理器执行第三方面中主控板的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PE设备所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当处理器或硬件设备执行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时可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中第一PE络设备的功能或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EVPN系统,所述EVPN系统包括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第一PE设备。
通过上述方案,在EVPN场景中,PE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链路连接的CE设备加入到组播流的组播组后,所述PE设备确定所述以太网链路所属的ES包括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然后,所述PE设备根据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的组播流带宽占用情况,将组播流带宽占用最少的以太网链路对应的PE设备确定为所述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EVPN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EVPN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第一PE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所涉及的EVPN技术可以参见因特网工程任务组(英文: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缩写:IETF)请求注解(英文:Request For Comments,缩写:RFC)7432的说明,所述RFC7432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reference)本申请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EVPN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EVPN包括接入侧和网络侧。所述接入侧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侧的组播流,所述接入侧通过IP网络与网络侧通信。其中,所述IP网络可以是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或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网络或移动承载网(mobile bearer network)或固网(fixed network)。其中,典型的移动承载网是互联网协议化无线接入网(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network,IP RAN)。
所述接入侧包括CE设备11、PE设备11和PE设备12。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与PE设备11连接,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2与PE设备12连接,以太网链路11和以太网链路12属于同一个ES,如图1中的ES01。如此这样,CE设备11经由2条以太网链路双归属到PE设备11和PE设备12。以太网段标识(Ethernet segment identifier,ESI)可以用于标识ES01。以图1为例,以太网链路11和以太网链路12的ES01的ESI值为同一个值,并且该值为非零值。ESI包括类型(Type)域和ESI值域,其中Type域用于指示ESI的生成方式。常用的两种生成方式是Type0和Type1,其中Type0表示通过手工配置生成,Type1表示通过PE设备和CE设备之间运行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生成,所述ESI值域的取值范围为0至0xFF,其中“0x”表示16进制。ES和ESI的生成及设置可以参见RFC7432中的第5章的说明。可选的,PE设备11通过框间链路与PE设备12连接。PE设备11和PE设备12可以是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CE设备11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或主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E设备11、PE设备12和CE设备11可以是RFC7432中定义的相应设备。当CE设备11是路由器或交换机时,可以连接一台或多台主机。其中,主机可以是物理设备或虚拟机(virtualmachine,VM)。
在EVPN中,PE设备11和PE设备12是一对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protocol,BGP)对等体(BGP peer)。BGP peer也可以被称为EVPN peer。其中,“一对BGPpeer”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设备是另一个设备的BGP peer。例如,PE设备11与PE设备12是一对BGP peer可以被理解为指PE设备11是PE设备12的BGP peer,或者被理解为PE设备12是PE11设备的BGP peer。所述BGP peer也可以被称为BGP邻居;相应的,EVPN peer也可以被称为EVPN邻居。在本申请中,为了说明方便,后续实施例中统一使用BGP peer。所述BGP peer通过BGP中规定的OPEN消息建立,并通过KEEPALIVE消息维持建立的BGP peer。所述OPEN消息和KEEPALIVE消息的实现可以参见IETF RFC2858和IETF RFC1771的相关说明。另外,建立BGP peer的两端设备中可以部署路由反射器(英文:route reflector,缩写:RR),从而利用RR完成BGP peer的建立。
所述网络侧包括PE设备21和CE设备21。PE设备21与CE设备21连接,PE设备21通过第一通信链路与PE设备11通信和PE设备21通过第二通信链路与PE设备12通信。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EVPN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EVPN与图1所示的EVPN结构类似。图2所示的EVPN结构可以理解为在图1所示的EVPN结构基础上,增加PE设备13而获得的EVPN。下面针对图2与图1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图2与图1相同之处不进行赘述。
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3与PE设备13连接,以太网链路13属于ES01。因此,以太网链路11、以太网链路12和以太网13属于同一个ES。如此这样,CE设备11经由3条以太网链路多归属到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PE设备13通过框间链路与PE设备11连接,PE设备13还通过框间链路与PE设备12连接。PE设备13通过第三通信链路与PE设备21通信。根据前述,在图2中,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中的任意两个PE设备是一对BGP peer。具体的,PE设备11和PE设备12是一对BGP peer,PE设备11和PE设备13是一对BGP peer,以及PE设备12和PE设备13是一对BGP peer。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CE设备21作为发送组播流的组播源设备,CE设备11可以作为组播流的接收设备。例如,CE设备21发送组播流01,PE设备21负责向IP网络转发组播流01。在图1中,PE设备11和PE设备12均接收组播流01。如果CE设备11是组播流01对应的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PE设备11用于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PE设备12用于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在图2中,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均接收组播流01。如果CE设备11是组播流01对应的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PE设备11用于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PE设备12用于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以及PE设备13用于经由以太网链路13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
在图1中,如果PE设备11和PE设备12均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将导致CE设备11重复接收流量。在EVPN场景中,通过使用DF机制,可以避免CE设备11重复接收流量。如图1所示,以太网链路11和以太网链路12属于同一个ES。假设PE设备11为组播流01的DF,PE设备12为组播流01的非指定转发者(non-designated forwarder,non-DF)。这样,作为组播流01的DF的PE设备11负责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作为组播流01的non-DF的PE设备12不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
同样道理,在图2中,以太网链路11,以太网链路12和以太网链路13属于同一个ES。对于同一条组播流,属于同一ES的以太网链路中仅有一条以太网链路连接的PE设备作为DF。如图1所示,假设PE设备11为组播流01的DF,PE设备12和PE设备13为组播流01的non-DF。这样,作为组播流01的DF的PE设备11负责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作为组播流01的non-DF的PE设备12和PE设备13不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01。
在确定组播流的DF的实现方式中,RFC 7432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即,根据属于同一个ES的PE设备的IP地址和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标识符(identifier,ID),选举确定对应VLAN的DF和non-DF。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RFC 7432的解释和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实现确定组播流的DF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可以基于最高随机权重(Highest Random Weight,HRW)算法确定组播流的DF,其中,HRW算法属于Hash算法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IETF的工作组草案draft-ietf-bess-evpn-df-election-framework-03(Framework for EVPN Designated Forwarder ElectionExtensibility)。所述工作组草案draft-ietf-bess-evpn-df-election-framework-03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本申请中,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实现确定组播流的DF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可以基于扩展的HRW算法确定组播流的DF。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IETF的工作组草案draft-sajassi-bess-evpn-per-mcast-flow-df-election-01(Per multicast flow Designated ForwarderElection for EVPN)。所述工作组草案draft-sajassi-bess-evpn-per-mcast-flow-df-election-01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本申请中,此处不进行赘述。
然而,基于Hash算法的DF选举机制(例如,前述的HRW和扩展的HRW)可能导致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中的部分以太网链路超负荷和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中的部分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不足,从而导致负载分担性能下降。以图1为例,假设组播流G1-G9,共计9条组播流的组播源是CE设备21,并且CE设备11作为各组播流的组播组成员。根据HRW算法计算,PE设备11作为组播流G1-G7,共计7条组播流的DF;PE设备12作为组播流G8-G9,共计2条组播流的DF。假设每条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是100Mbps,那么以太网链路11的传输带宽负荷是700Mbps,而太网链路12的传输带宽负荷是200Mbps。从而,以太网链路11可能因为超负荷而导致拥塞,以太网链路12可能导致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不足。其中,Mbps表示Mbit/s,即兆比特每秒(megabit per second)。
通过本申请的实现方式,在EVPN中,PE设备不再依靠Hash算法的DF选举机制,PE设备根据属于同一ES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确定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流程图。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EVPN中。所述EVPN包括第一PE设备、第二PE设备和C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个ES。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PE设备是图1或图2中的PE设备11,所述第二PE设备是图1或图2中的PE设备12,所述CE设备是图1或图2中的CE设备11,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是图1或图2中的以太网链路11,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是图1或图2中的以太网链路12,所述ES是ES0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上述特征可以按照相应的对应特征等同。图3所示的方法包括S101至S104。
S101、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所述第一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
S102、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
如图1所示,位于EVPN网络侧的CE设备21可以通过IP网络向EVPN接入侧发送组播流。具体的,CE设备21是EVPN网络侧的组播源,例如,CE设备21是为用户提供视频业务的运营商的服务器。CE设备21向PE设备21发送第一组播流。所述第一组播流可以表示为(S1,G1),其中,S1表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源IP地址,即CE设备21的IP地址;G1表示第一组播组的IP地址。PE设备21可以经由IP网络向PE设备11和PE设备12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所述第一组播流可以经由PE设备11和以太网链路11到达CE设备11,或者所述第一组播流可以经由PE设备12和以太网链路12到达CE设备11。
CE设备11为了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一组播流,CE设备11需要请求加入所述第一组播的所述第一组播组。具体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PE设备11发送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是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CE设备11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后,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如此这样,PE设备11可以确认CE设备11成为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1接收PE设备11转发的第一组播流。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后,PE设备11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生成第一加入同步路由(join synch route),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用于指示CE设备11请求加入到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PE设备11向PE设备12发送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PE设备12接收到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后,根据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如此这样,PE设备12可以确认CE设备11成为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2接收PE设备12转发的第一组播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PE设备12发送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PE设备12接收到所述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后,根据所述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如此这样,PE设备12可以确认CE设备11成为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2接收PE设备12转发的第一组播流。PE设备12接收到所述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后,PE设备12根据所述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生成第二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二加入同步路由是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CE设备11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PE设备12向PE设备11发送所述第二加入同步路由。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二加入同步路由后,根据所述第二加入同步路由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如此这样,PE设备11可以确认CE设备11成为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1接收PE设备11转发的第一组播流。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和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可以是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报文。相应的,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和第二加入同步路由可以是IGMP加入同步路由(IGMP join synch route)。其中,所述IGMP加入同步路由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IETF的工作组草案draft-ietf-bess-evpn-igmp-mld-proxy-02(IGMP and MLD Proxy for EVPN)。所述工作组草案draft-ietf-bess-evpn-igmp-mld-proxy-02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reference)本申请中,此处不进行赘述。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和第二组播组加入报文可以是协议无关组播(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报文。相应的,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和第二加入同步路由可以是PIM加入同步路由(PIM join synch route)。其中,所述PIM加入同步路由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IETF的工作组草案draft-skr-bess-evpn-pim-proxy-01(PIMProxy in EVPN Networks)。所述工作组草案draft-skr-bess-evpn-pim-proxy-01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本申请中,此处不进行赘述。
上述以图1为例,说明了CE设备11加入到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的实现方式。EVPN中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PE设备与CE设备11连接,例如图3。在图3所示的网络场景中,CE设备11可以按照上述实现方式加入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例如,CE设备11向PE设备11发送组播组加入报文,PE设备11向PE设备12和PE设备13通告加入同步路由。从而,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均可以确认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CE设备11为例说明接收组播流的网络设备。在实际场景中,EVPN可以包括多个CE设备11,每个CE设备11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实现组播组的加入和组播流的接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组播流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EVPN可以传输多条组播流。CE设备11在加入每条组播流对应的组播组中时,均可以按照上述实现方式实现。
S103、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S104、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S105、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第一PE设备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根据S101和S102,参见图1,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1接收PE设备11转发的第一组播流,或者,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2接收PE设备12转发的第一组播流。在实际场景中,如果CE设备11同时接收到来自PE设备11和PE设备12的所述第一组播流,将导致CE设备11的流量双收,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因此,EVPN中的DF选举机制将避免这种流量双收。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是否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从而确定PE设备11是否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同样道理,PE设备12确定PE设备12是否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从而确定PE设备12是否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CE设备11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下面以PE设备11为例说明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实现过程。
PE设备11在执行S103之前,需要获知ES01中所有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如图1所示,PE设备11需要获知属于ES01的以太网链路11和以太网链路12的链路带宽。由于PE设备11连接以太网链路11,因此,PE设备11可以确定以太网链路11的第一链路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1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是P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业务的总带宽。具体的,PE设备11可能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多种类型业务,例如单播业务、组播业务和广播业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是指P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业务的可分配带宽,即,P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所述第一链路带宽的具体数值可以由PE设备11根据PE设备11的线卡的转发能力确定。例如,PE设备11的线卡的转发能力被表示为带宽2000Mbps,其中,500Mbps被分配给单播业务使用、1000Mbps被分配给组播业务使用和500Mbps被分配给广播业务使用,那么,1000Mbps是所述第一链路带宽的具体数值。所述第一链路带宽的具体数值也可以由PE设备11根据以太网链路11的物理带宽确定。例如,太网链路11的物理带宽被表示为2000Mbps,其中,500Mbps被分配给单播业务使用、1000Mbps被分配给组播业务使用和500Mbps被分配给广播业务使用,那么,1000Mbps是所述第一链路带宽的具体数值。同样道理,PE设备12可以通过上述实现方式确定以太网链路12的第二链路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PE设备12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业务的可分配带宽,即,PE设备12经由以太网链路12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因此,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是指用于转发组播业务的带宽。
PE设备11还需要获知以太网链路12的第二链路带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11可以通过静态配置的方式获知所述第二链路带宽。具体的,网络管理员在PE设备11中直接配置ES01包括的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EVPN可能包括网管设备,所述网管设备向PE设备11发送ES01包括的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11接收PE设备12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二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link bandwidth extended community)属性,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二链路带宽。PE设备11根据所述第二以太网段路由可以获取所述第二链路带宽。其中,所述第二以太网段路由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RFC7432中的相应解释,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IETF的工作组草案draft-ietf-idr-link-bandwidth-07(BGP Link Bandwidth Extended Community)。所述工作组草案draft-ietf-idr-link-bandwidth-07的内容好像整体复制一般以引用的方式并入(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本申请中,此处不进行赘述。同样道理,PE设备11还可以向PE设备12发送第一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一链路带宽。PE设备12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可以获取所述第一链路带宽。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PE设备11可以获得ES01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同样的方式,PE设备12也可以获得ES01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的链路带宽。如图1所示,PE设备11在获取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后,可以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确定第一比率和第二比率。
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1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1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2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2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其中,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是指:在以太网链路11上可以被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经分配给组播业务的带宽。例如,所述第一链路带宽的值为1000Mbps。组播流G1和组播流G2的DF是PE设备11,并且,组播流G1对应的组播组包括CE设备11和组播流G2对应的组播组包括CE设备11。其中,组播流G1和组播流G2均不包括前述的第一组播流。PE设备11为组播流G1分配的组播业务的带宽是100Mbps,PE设备11为组播流G2分配的组播业务的带宽是200Mbps。因此,在上述1000Mbps中,已分配的带宽为300Mbps,剩余的已分配的带宽为700Mbps。
结合上述描述,所述第一比率和所述第二比率还可以按照下面描述进行理解。所述第一比率是以PE设备11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与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比率是以PE设备12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与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其中,以PE设备11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具体是指:CE设备11已经加入的组播组对应的组播流,并且这些组播流是以PE设备11作为DF向CE设备11进行转发,PE设备11确定这些组播流的需求带宽的总和。以PE设备12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具体是指:CE设备11已经加入的组播组对应的组播流,并且这些组播流是以PE设备12作为DF向CE设备11进行转发,PE设备11确定这些组播流的需求带宽的总和。其中,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及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等同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两者仅仅是表述方式不同。
举例说明,假设CE设备11已经加入到组播流G1的组播组、组播流G2的组播组、组播流G3的组播组和组播流G4的组播组,也就是说,CE设备11分别成为G1的组播组成员、G2的组播组成员、G3的组播组成员和G4的组播组成员。并且,PE设备11是向CE设备11转发G1和G2的DF,PE设备12是向CE设备11转发G3和G4的DF。其中,传输G1的需求带宽是100Mbps,传输G2的需求带宽是50Mbps,传输G3的需求带宽是150Mbps,传输G4的需求带宽是150Mbps。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是2000Mbps,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是1000Mbps。当PE设备11确定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后,PE设备11确定第一比率为:(G1的需求带宽+G2的需求带宽)/第一链路带宽,即第一比率=(100Mbps+50Mbps)/2000Mbps=0.075;PE设备11确定第二比率为:(G3的需求带宽+G4的需求带宽)/第二链路带宽,即第二比率=(150Mbps+150Mbps)/1000Mbps=0.3。
PE设备11在确定第一比率和第二比率后,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比率和第二比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例如,第一比率为0.075,第二比率为0.3。PE设备11确定第一比率小于第二比率,从而,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另外,PE设备11还确定PE设备12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PE设备11存储所述第一组播流的表项信息,并且,PE设备11将所述第一组播流的表项信息对应的DF标记为PE设备11,将所述第一组播流的表项信息对应的non-DF标记为PE设备12。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后,PE设备11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组播业务的带宽。相应的,PE设备11更新所述第一分配带宽的值。如此这样,PE设备11在后续接收到组播流是可以根据最新的带宽占用情况确定第一比率的值和第二比率的值。PE设备11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组播流的表项信息对应的DF标记为P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CE设备11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在EVPN场景中,PE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链路连接的CE设备加入到组播流的组播组后,所述PE设备确定所述以太网链路所属的ES包括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然后,所述PE设备根据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的组播流带宽占用情况,将组播流带宽占用最少的以太网链路对应的PE设备确定为所述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以PE设备11作为示例说明ES中以太网链路连接的PE设备确定DF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场景中,ES中以太网链路连接的PE设备均可以按照PE设备11的实现方式实现DF的确定过程。
可选的,所述EVPN还包括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小于第三比率,其中,所述第三比率是第三分配带宽和第三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三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三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结合前述,图3示出了EVPN中的ES包括两条以太网链路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图3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在所述ES包括多于两条的以太网链路的场景中,也就是说,图3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所述EVPN还包括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其中,所述第三PE设备是图2中的PE设备13,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是图2中的以太网链路1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上述特征可以按照相应的对应特征等同。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CE设备11经由以太网链路11向PE设备11发送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后,根据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一组播组加入报文后,PE设备11还向PE设备13发送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PE设备13接收到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后,根据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将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如此这样,PE设备13可以确认CE设备11成为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CE设备11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3接收PE设备13转发的第一组播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E设备11也可以经由以太网链路13向PE设备13发送组播组加入报文,再由PE设备13根据所述组播组加入报文生成相应的加入同步路由,并向PE设备11和PE设备12发送所述加入同步路由。从而,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均可以确认CE设备11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
PE设备11在确定所述第三比率之前,PE设备11可以根据前述实施方式获取以太网链路13的第三链路带宽。所述第三链路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3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也就是说,所述第三链路带宽指示PE设备13经由以太网链路13向CE设备11转发组播业务的总带宽。然后,PE设备11在确定所述第三比率。所述第三比率是第三分配带宽和第三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三分配带宽指示以太网链路13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也就是说,所述第三比率是以PE设备13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与所述第三链路带宽的比率。PE设备13获取所述第三链路带宽和确定所述第三比率的实现方式,参见本申请前述实施方式,此处不进行赘述。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PE设备11在确定ES01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例如,前述中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后,PE设备11确定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从而,PE设备11能够根据确定的最小比率确定出负责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在具体实现中,PE设备11可以在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任意取出两个比率进行比较,获取较小的比率。PE设备11再从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取出没有参与比较的比率,将该比率与较小的比率进行比较,直到获得ES01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如图3所示,PE设备11首先确定所述第一比率是否小于所述第三比率。当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三比率时,PE设备11再确定所述第一比率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比率。如果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比率,PE设备11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为ES01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从而,PE设备11作为向CE设备11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其中,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三比率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本申请前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
应当理解,图3中的PE设备12和PE设备13均可以按照PE设备11的实现方式确定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例如,结合前述实现方式,PE设备11将PE设备11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将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相应的,PE设备12将PE设备11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将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PE设备13将PE设备11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将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如此这样,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出的DF结果一致,从而保证PE设备11负责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避免CE设备11的流量双收或流量多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第一PE设备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结合前述,在图1所示的场景中,如果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PE设备11将PE设备11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和将PE设备12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相应的,PE设备12也会按照前述的实现方式将PE设备11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和将PE设备12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从而,所述PE设备11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也就是说,PE设备11用于不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PE设备12用于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相应的,由于PE设备11将PE设备12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PE设备11更新PE设备11存储的所述第二分配带宽的值,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分配带宽的值包括所述第一组播流的需求带宽。在图2所示的场景中,如果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并且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三比率,PE设备11将PE设备11和PE设备13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和将PE设备12确定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相应的,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的结果与PE设备11确定的结果一致。
其中,PE设备11用于不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11在确定自身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后,向PE设备21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指示PE设备11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PE设备21根据所述通告消息不再向PE设备11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11在确定自身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后,继续接收PE设备21转发的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PE设备11收到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后,直接丢弃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或者等待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老化后在进行丢弃。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大于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结合前述,如果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PE设备11进一步确定PE设备11的IP地址的值是否大于PE设备12的IP地址的值。其中,PE设备11的IP地址和PE设备12的IP地址是建立BGP peer时使用的IP地址,具体的,可以是PE设备11的设备IP地址和PE设备12的设备IP地址。当PE设备11的IP地址的值大于PE设备12的IP地址的值时,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PE设备11负责向CE设备11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结合前述,如果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PE设备11进一步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当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PE设备11负责向CE设备11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第一PE设备用于经由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向所述CE设备转发属于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结合前述,如果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PE设备11进一步根据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下面以图2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实现过程。
假设图2所示的EVPN场景包括组播流G1-组播流G9,共计9条组播流。其中,组播流G1-组播流G5的需求带宽均为90Mbps,组播流G6-组播流G9的需求带宽均为150Mbps。组播流G1-组播流G9均可以由图2所示的EVPN的网络侧传输到EVPN的接入侧。第一链路带宽为1000Mbps,第二链路带宽为2000Mbps,第三链路带宽为1000Mbps。PE设备13的IP地址最大。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均可以按照表1依次确定各个组播流的DF。本实施方式在进行说明时,以PE设备11执行表1所示的DF选举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并且,根据前述实施方式,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之间已经相互同步了第一链路带宽、第二链路带宽和第3链路带宽。
组播流 第一比率 第二比率 第三比率 确定的DF
G1 0/1000 0/2000 0/1000 PE3
G2 0/1000 0/2000 90/1000 PE2
G7 0/1000 90/2000 90/1000 PE1
G8 150/1000 90/2000 90/1000 PE2
G3 150/1000 240/2000 90/1000 PE3
G6 150/1000 240/2000 180/1000 PE2
G5 150/1000 390/2000 180/1000 PE1
G4 240/1000 390/2000 180/1000 PE3
G9 240/1000 390/2000 270/1000 PE2
/ 240/1000 540/2000 270/1000 /
表1
参见表1,其中,第一列表示CE设备11依次加入的组播组对应的组播流;第二列、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表示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实现方法确定的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第五列表示PE设备11确定出的对应组播流的DF。
参见表1的第1条表项,组播流G1是CE设备11请求接收的第一个组播流,因此,以PE设备11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为0,以PE设备12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为0,以PE设备13作为DF并且以CE设备11作为组播组成员的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为0。当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G1的组播组时,PE设备11确定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相等,均为0。进一步,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3的IP地址的值最大。从而,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3为组播流G1的DF。
参见表1的第2条表项,PE设备11在为组播流G1确定了DF之后,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G2的组播组。PE设备11根据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G2的组播组,重新确定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PE设备11确定第一比率和第二比率均小于第三比率,并且,第一比率等于第二比率。进一步,PE设备11确定第二链路带宽大于第一链路带宽。从而,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2为组播流G2的DF。
参见表1的第2条表项,PE设备11在为组播流G2确定了DF之后,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G7的组播组。PE设备11根据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G7的组播组,重新确定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PE设备11确定第一比率为最小比率。从而,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为组播流G7的DF。
表1中的组播流G8、组播流G3、组播流G6、组播流G5、组播流G4和组播流G9可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规则依次进行DF选举。此处不再进行赘述。表1的最后一条表项表示:PE设备11在完成组播流G9的DF选举后,将组播流G9的表项存储到PE设备11中,以便后续再有CE设备11加入组播流的组播组时,重新确定第一比率、第二比率和第三比率。PE设备11在按照表1所示的实现方式完成DF选举之后,以太网链路11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7和组播流G5,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240Mbps;以太网链路12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2、组播流G8、组播流G6和组播流G9,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540Mbps;以太网链路13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1、组播流G3和组播流G4,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270Mbps。另外,PE设备12和PE设备13也可以按照上述实现过程实现DF选举,此处不进行赘述。
表1示出的实现方式中,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是实际带宽值。组播流G1-组播流G9的实际带宽值被预先配置到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中。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可能无法获知各个组播流的实际带宽值。因此,组播流的需求带宽还可以是带宽权值,如表2所示,各个组播流的带宽权值均被确定为1。
组播流 第一比率 第二比率 第三比率 确定的DF
G1 0/1000 0/2000 0/1000 PE3
G2 0/1000 0/2000 1/1000 PE2
G7 0/1000 1/2000 1/1000 PE1
G8 1/1000 1/2000 1/1000 PE2
G3 1/1000 2/2000 1/1000 PE3
G6 1/1000 2/2000 2/1000 PE2
G5 1/1000 3/2000 2/1000 PE1
G4 2/1000 3/2000 2/1000 PE2
G9 2/1000 4/2000 2/1000 PE3
/ 2/1000 4/2000 3/1000 /
表2
PE设备11按照表2实现DF选举的过程可以参见前述PE设备11按照表1实现DF选举的过程的说明,此处不进行赘述。PE设备11在按照表2所示的实现方式完成DF选举之后,以太网链路11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7和组播流G5,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2;以太网链路12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2、组播流G8、组播流G6和组播流G4,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4;以太网链路13负责传输的组播流为组播流G1、组播流G3和组播流G8,组播流的需求带宽总和为3。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图1中的PE设备11和PE设备12可以分别进行DF的确定,PE设备11和PE设备12确定的结果是一致的;图2中的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可以分别进行DF的确定,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确定的结果是一致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DF的确定过程可以由ES中的以太网链路连接的一个PE设备实现,ES中的以太网链路连接的其他PE设备不进行DF的确定。例如,PE设备11按照前述的实现方式确定第一组播流的DF,并且,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PE设备11生成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multicast DF extended community)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IP地址,也就是说,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PE设备11的IP地址。PE设备11可以将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封装在前述实施方式提及的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中。然后,PE设备11向PE设备12或者向PE设备12和PE设备13发送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PE设备12和PE设备13接收到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后,不仅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确定CE设备11加入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组,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中的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的PE设备11的IP地址获知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被确定为PE设备11。PE设备12和PE设备13直接记录所述第一组播流表项和DF的映射关系,并且,PE设备12和PE设备13不再进行针对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确定过程。从而,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确定过程只由PE设备11完成,进一步确保了CE设备11连接的多归PE设备之间的时序一致性。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的撤销消息,确定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其中,所述撤销消息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确定作为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之前,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第二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如图2所示,ES01中的某条以太网链路可能请求退出ES01,退出的原因可以包括:该条以太网链路发生故障或者该条以太网链路不再承担转发组播业务。举例说明,以太网链路13请求退出ES01,相应的,PE设备13向PE设备11和PE设备12发送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Ethernet A-D per ES)路由的撤销消息,所述撤销消息指示PE设备13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撤销消息后,根据PE设备11存储的组播流表项与DF映射关系,确定第二组播流的DF是PE设备13。其中,所述第二组播流是从所述EVPN的网络侧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CE设备11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的IP地址的值是否大于PE设备12的IP地址的值。当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或者当PE设备11的IP地址的值大于PE设备12的IP地址的值时,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1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PE设备11更新PE设备11存储的所述第二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PE设备11还向PE设备12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PE设备11的IP地址。如此这样,PE设备12根据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更新PE设备12存储的所述第二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相应的,当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小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或者当PE设备11的IP地址的值小于PE设备12的IP地址的值时,PE设备11确定PE设备12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PE设备11更新PE设备11存储的所述第二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PE设备11还向PE设备12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PE设备12的IP地址。如此这样,PE设备12根据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更新PE设备12存储的所述第二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当ES中的以太网链路退出ES时,退出ES的以太网链路上的组播流可以被及时的转移到其他以太网链路上,确保组播流的转发不中断。上述实现中使用的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可以参见RFC 7432中的相应解释,此处不进行赘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响应于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第一PE设备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四PE设备的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确定第四以太网链路加入所述ES,所述C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四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PE设备将作为第三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由所述第一PE设备变更为所述第四PE设备,所述第三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四PE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组播流对应的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所述第四PE设备的IP地址。
结合前述,当有新的以太网链路加入到ES中时,可以将ES中已经确定DF的组播流迁移到新的以太网链路上。举例说明,在图1所示的网络场景基础上,新的以太网链路13加入ES01,得到图2所示的网络场景。其中,PE设备13对应上述第四PE设备,以太网链路13对应上述第四以太网链路。
PE设备13生成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并且,PE设备13向PE设备11和PE设备12发送所述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用于指示以太网链路13请求加入ES01。PE设备11接收到所述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根据所述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确定以太网链路13加入ES01。根据前述实施方式,PE设备11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PE设备11可以将作为第三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由PE设备11变更为PE设备13。具体的,PE设备11更新PE设备11存储的所述第三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三组播流的DF由PE设备11更新为PE设备13。然后,PE设备11向PE设备12和PE设备13发送所述第三组播流对应的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PE设备13的IP地址。PE设备12接收到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根据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中的PE设备13的IP地址将所述第三组播流的DF由PE设备11更新为PE设备13。PE设备12接收到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根据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中的PE设备13的IP地址存储所述第三组播流表项与DF的对应关系。
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当新的以太网链路加入ES时,ES中带宽占用率较高的以太网链路上的组播流可以被迁移到新的以太网链路上,从而提高ES中各个以太网链路的均衡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的第一PE设备10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所述第一PE设备被部署在EVPN中,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和C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和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同一个ES。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2和处理单元1004。
所述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所述第一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
所述处理单元10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
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响应于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可选的,所述EVPN还包括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第一比率小于第三比率,其中,所述第三比率是第三分配带宽和第三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三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三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响应于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大于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并且,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根据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可选的,所述第一PE设备还包括发送单元1006,在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之前,所述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二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二链路带宽。以及,所述发送单元1006,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一链路带宽。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CE设备发送的组播组加入报文。进一步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1002,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加入同步路由。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三PE设备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的撤销消息,确定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其中,所述撤销消息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确定作为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之前,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第二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发送单元1006,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可选的,当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比率不小于所述第二比率,以及所述第一比率大于所述第二比率时,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响应于所述处理单元1004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non-DF,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不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来自所述第四PE设备的第二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确定第四以太网链路加入所述ES,所述CE设备经由所述第四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四PE设备连接。所述处理单元1004还用于将作为第三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由所述第一PE设备变更为所述第四PE设备,所述第三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三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所述发送单元1006,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和所述第四PE设备发送所述第三组播流对应的第四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四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三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所述第四PE设备的IP地址。
图4所示的第一PE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在EVPN场景中,PE设备在确定以太网链路连接的CE设备加入到组播流的组播组后,所述PE设备确定所述以太网链路所属的ES包括的多条以太网链路的带宽占用情况。然后,所述PE设备根据所述多条以太网链路的组播流带宽占用情况,将组播流带宽占用最少的以太网链路对应的PE设备确定为所述组播流的DF。从而,有助于提高在EVPN中传输组播流的负载分担的均衡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的第一PE设备11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PE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接口1103和总线1104。其中接口1103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实现,具体来讲可以是网卡。上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接口1103通过总线1104连接。
所述接口1103具体可以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用于第一PE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PE设备、第三PE设备、第四PE设备以及CE设备之间收发信息。例如,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接收所述CE设备或者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又例如,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段路由。再例如,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以太网段路由或加入同步路由。作为举例,所述接口1103用于支持图3中的过程S101。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第一PE设备进行的处理。例如,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所述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作为举例,所述处理器1101用于支持图3中的过程S102、S103、S104和S105。存储器1102包括操作系统11021和应用程序1102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当处理器或硬件设备执行这些程序、代码或指令时可以完成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PE设备的处理过程。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缩写: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缩写:RAM)。其中,所述ROM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英文: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缩写:BIOS)或嵌入式系统;所述RAM包括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当需要运行第一PE设备1100时,通过固化在ROM中的BIOS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第一PE设备11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第一PE设备1100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运行在RAM中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而,完成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第一PE设备的处理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图5仅仅示出了第一PE设备1100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第一PE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接口,处理器或者存储器。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一PE设备12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第一PE设备1200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中第一PE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
如图6所述,第一PE设备1200包括: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交换网板1220和接口板1240。主控板1210、接口板1230和1240,以及交换网板1220之间通过系统总线与系统背板相连实现互通。其中,主控板1210用于完成系统管理、设备维护、协议处理等功能。交换网板1220用于完成各接口板(接口板也称为线卡或业务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板1230和1240用于提供各种业务接口(例如,POS接口、GE接口、ATM接口等),并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接口板123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1231、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物理接口卡1233和网络处理器1232。其中,中央处理器1231用于对接口板进行控制管理并与主控板上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用于保存转发表项。物理接口卡1233用于完成流量的接收和发送。网络存储器1232用于根据所述转发表项控制物理接口卡1233收发流量。
具体的,物理接口卡1233用于接收所述CE设备或者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或者物理接口卡123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段路由。
物理接口卡1233接收到所述CE设备或者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加入报文后,或者,物理接口卡1233接收到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以太网段路由后,将所述加入报文或所述以太网段路由经由中央处理器1231发送到中央处理器1211,中央处理器1211处理所述加入报文或所述以太网段路由。
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根据所述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确定第一比率是否小于第二比率。当中央处理器1211确定所述第一比率小于所述第二比率时,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响应于所述中央处理器1211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所述中央处理器1211还用于为所述第一组播流分配带宽。
中央处理器1231还用于控制网络存储器1232获取转发表项存储器1234中的转发表项,并且,中央处理器1231还用于控制网络存储器1232经由物理接口卡1233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以太网段路由或加入同步路由。中央处理器1231还用于控制网络存储器1232经由物理接口卡1233向所述CE设备转发所述第一组播流的组播报文。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板1240上的操作与所述接口板1230的操作一致,为了简洁,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PE设备1200可对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主控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包括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接口板可能有一块或多块,第一PE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强,提供的接口板越多。接口板上的物理接口卡也可以有一块或多块。交换网板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块或多块,有多块的时候可以共同实现负荷分担冗余备份。在集中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不需要交换网板,接口板承担整个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功能。在分布式转发架构下,第一PE设备可以有至少一块交换网板,通过交换网板实现多块接口板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大容量的数据交换和处理能力。所以,分布式架构的第一PE设备的数据接入和处理能力要大于集中式架构的设备。具体采用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组网部署场景,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第一PE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EVPN系统,所述EVPN系统包括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前述图4或图5或图6中的第一PE设备。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或者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实现时,可以将这些软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Claims (27)

1.一种确定组播流的指定转发者DF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所述EVPN包括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和用户边缘C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属于以太网段ES,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接收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所述第一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
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指定转发者D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二比率不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二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非指定转发者non-DF。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值大于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指定转发者DF,包括: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哈希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PE设备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一链路带宽。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CE设备发送的组播组加入报文。
8.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加入同步路由。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带宽包括实际带宽值。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带宽包括带宽权值。
13.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接收的、来自第三PE设备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的撤销消息,确定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其中,所述撤销消息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EVPN还包括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
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确定作为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之前,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第二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
所述第一PE设备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14.一种第一运营商边缘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设备应用在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所述EVPN还包括用户边缘C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一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一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属于以太网段ES,所述第一PE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加入报文,所述第一加入报文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第一组播流的第一组播组中,所述第一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所述第一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加入报文将所述CE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一组播组;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其中,所述第一比率是第一分配带宽和第一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一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一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指定转发者DF。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第二比率不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非指定转发者non-DF。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值大于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确定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大于所述第二链路带宽。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还包括第二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第二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二PE设备连接,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在所述处理器确定第一比率是所述ES包括的所有以太网链路对应的比率中的最小比率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比率等于所述第二比率,其中,所述第二比率是第二分配带宽和第二链路带宽的比率,所述第二分配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中已分配的带宽,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指示所述第二以太网链路上可分配给组播业务的总带宽;
在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指定转发者DF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哈希Hash算法确定所述第一PE设备是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
19.如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以太网段路由,所述第一以太网段路由包括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链路带宽扩展团体属性用于携带所述第一链路带宽。
20.如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CE设备发送的组播组加入报文。
21.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第一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用于指示所述CE设备请求加入到接收所述第一组播流的所述第一组播组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一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一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23.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入报文是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的第二加入同步路由。
24.如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带宽包括实际带宽值。
25.如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带宽包括带宽权值。
26.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设备还包括发送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接收的、来自第三PE设备的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的撤销消息,确定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其中,所述撤销消息指示所述第三PE设备撤销所述第一以太网自动发现每以太网段路由,所述EVPN还包括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CE设备经由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与所述第三PE设备连接,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属于所述ES;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链路带宽和所述第二链路带宽,或者所述第一PE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和所述第二PE设备的IP地址的值,确定作为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三以太网链路退出所述ES之前,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是所述第三PE设备,所述第二组播流是所述EVPN的组播源向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传输的组播流,所述CE设备是所述第二组播组中的组播组成员;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PE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组播流对应的第三加入同步路由,所述第三加入同步路由包括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所述第二组播DF扩展团体属性携带作为所述第二组播流的DF的PE设备的IP地址。
27.一种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VPN系统包括第一PE设备,所述第一PE设备为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所述的第一PE设备。
CN202110931979.4A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38246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1979.4A CN113824647A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2225.6A CN111083061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2110931979.4A CN113824647A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2225.6A Division CN111083061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647A true CN113824647A (zh) 2021-12-21

Family

ID=7028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1979.4A Pending CN113824647A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1811222225.6A Active CN111083061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2225.6A Active CN111083061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6267B2 (zh)
EP (1) EP3866408A4 (zh)
CN (2) CN113824647A (zh)
WO (1) WO2020078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4632B2 (en) * 2019-05-03 2022-07-1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network component scores using bandwidth capacity
CN113285862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定转发器的选举方法及设备
CN114070793A (zh) * 2020-07-29 2022-0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速方法、相关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33741B1 (en) * 2020-09-02 2022-01-25 Juniper Networks, Inc. Replication mode selection for EVPN multicas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1070B2 (en) * 2011-02-18 2015-05-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lections in a multicast network
CN103326940B (zh) * 2012-03-22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网络中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3338153B (zh) * 2013-06-08 2017-04-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报文传输方法和pe设备
CN103685040B (zh) * 2013-12-02 2017-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d的组播vpn流量优化方法和设备
US9825878B2 (en) * 2014-09-26 2017-1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framework for prioritizing network traffic using application priority awareness
US9923781B2 (en) * 2015-11-18 2018-03-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signated forwarder (DF) election and re-election on provider edge (PE) failure in all-active redundancy topology
US10326701B2 (en) * 2016-08-17 2019-06-18 Arris Enterprises Llc Intelligent selection of a designated forwarder and a master router for router redundancy
US10506037B2 (en) * 2016-12-13 2019-12-10 Alcatel Lucent Discovery of ingress provider edge devices in egress peering networks
CN108234357B (zh) * 2016-12-15 2021-07-16 鼎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组播流量分配方法和系统
US10193812B2 (en) * 2017-03-31 2019-01-29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cast load balancing in multihoming EVPN networks
US10681425B2 (en) * 2017-11-30 2020-06-09 Cisco Technology, Inc. Dynamic designated forwarder election per multicast stream for EVPN all-active homing
CN108199947B (zh) * 2018-01-31 2020-10-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指定转发者df选举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3061B (zh) 2021-08-20
EP3866408A1 (en) 2021-08-18
US20210328936A1 (en) 2021-10-21
EP3866408A4 (en) 2021-09-22
CN111083061A (zh) 2020-04-28
US11546267B2 (en) 2023-01-03
WO2020078043A1 (zh)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4616B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041179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network management
CN111083061B (zh) 一种确定组播流的df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181977B2 (en) Cross-stratum optimization protocol
US11349687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9197583B2 (en) Signaling of attachment circuit status and automatic discovery of inter-chassis communication peers
US11381883B2 (en) Dynamic designated forwarder election per multicast stream for EVPN all-active homing
CN111970137B (zh) Tsn中控制器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10378A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070206618A1 (en) High capacity r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7364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and packet re-sequencing on network
WO2014127629A1 (zh) 报文转发系统、方法及装置
WO2009082905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commutateur permettant l'établissement dynamique de réseau local virtuel de multidiffusion
CN113037883B (zh) 一种mac地址表项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WO2021219049A1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595915A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985002B2 (en)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PIM) designated router (DR) election
CN111565141B (zh) 数据传输方法、第一pe和第二pe
CN117294713A (zh) 一种应用在云平台针对vlan网络实现多活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14726795A (zh) 负载分担的方法、根节点设备、叶子节点设备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