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1003A -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1003A
CN113811003A CN202010809416.3A CN202010809416A CN113811003A CN 113811003 A CN113811003 A CN 113811003A CN 202010809416 A CN202010809416 A CN 202010809416A CN 113811003 A CN113811003 A CN 1138110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uplink
message
secondary cell
supplemen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94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洲
薛丽霞
徐海博
薛祎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2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254166A1/zh
Priority to EP21825714.5A priority patent/EP4152864A4/en
Priority to US18/008,51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4456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811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10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8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7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配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电子设备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其中,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灵活使用支持SUL操作和CA操作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或者第4代移动通信(the 4thgeneration,4G)网络中,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把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频谱聚合使用来保证移动通信对于大带宽的需求,提高通信速率。在新空口(NewRadio,NR)网络或者第5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提出了补充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技术,通过提供一个补充的上行链路来保证高频时上行信号的覆盖。
在LTE网络或者4G网络中,CA为一个电子设备(或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过多个小区(Cell)和网络设备进行连接通信的技术。其中,一个小区作为电子设备的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其他小区作为电子设备的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网络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配置DL(下行)CA,基于DL CA的状态所在的小区为SCell。在NR网络或者5G网络中,UE配置的1个小区中,对于1个下行载波可以配置2个上行载波,其中1个上行载波作为补充SUL,该SUL可以配置给PCell或SCell。
在支持SUL操作的载波上如何处理SUL操作与CA操作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灵活使用支持SUL操作和CA操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上述目标和其他目标将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达成。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体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该方法可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辅小区至少包括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电子设备可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其中,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可包括如下几种情况: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在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时,电子设备可灵活使用第二载波的资源,可将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提升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体验。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为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电子设备根据第三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定义了SUL激活和去激活机制,可以更加灵活使用SUL传输,在不需要使用SUL时将其去激活,可以节省电子设备的能耗。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可以复用和保留SUL的覆盖优势。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包括: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网络设备为电子设备配置第一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可以根据网络的需要进行配置,使得配置更加灵活。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波配置装置,所述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激活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保留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重新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第四接收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所述第四接收配置单元,具体用于: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为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输出,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UL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UL状态的示意图;
图3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UL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隙/符号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5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LiT指示的上行操作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LiT指示的上行操作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UL active MAC CE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设备100以及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设备100中的每个网络设备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200(图1仅示出一个电子设备200)。图1示意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电子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适用场景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是支持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也可以是支持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也可以是支持第三代(third generation,3G)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接入技术;或者,该通信系统还可以是支持多种无线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LTE技术和NR技术的通信系统。另外,该通信系统也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100可以是接入网侧用于支持电子设备接入通信系统的设备,例如,可以是2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和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3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node 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4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5G接入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B,gN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中继节点(relay node)、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0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站台(station)等。电子设备可以为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平板电脑(pad)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统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电子设备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请参见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11、至少一个存储器1112、至少一个收发器1113、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11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115。处理器1111、存储器1112、收发器1113和网络接口1114相连,例如通过总线相连。天线1115与收发器1113相连。网络接口1114用于使得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相连,例如网络设备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网元相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可包括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例如处理器1111,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11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或多核(multi-CPU)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1111可以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或位于多个不同的芯片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112,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类型: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nlymemory,EEPROM)。在某些场景下,存储器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112可以是独立存在,与处理器1111相连。可选的,存储器1112也可以和处理器1111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一个芯片之内。其中,存储器1112能够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111来控制执行,被执行的各类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被视为是处理器1111的驱动程序。例如,处理器1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1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收发器1113可以用于支持网络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射频信号的接收或者发送,收发器1113可以与天线1115相连。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1115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1113可以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1111,以便处理器1111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1113可以用于从处理器1111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1115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收发器1113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收发器1113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收发器可以称为收发电路、收发单元、收发器件、发送电路、发送单元或者发送器件等等。
请参见图1B,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1、至少一个收发器1212和至少一个存储器1213。处理器1211、存储器1213和收发器1212相连。可选的,电子设备121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216。天线1216与收发器1212相连,输出设备1214、输入设备1215与处理器1211相连。
收发器1212、存储器1213以及天线1216可以参考图1A中的相关描述,实现类似功能。
处理器1211可以是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CPU,基带处理器和CPU可以集成在一起,或者分开。
处理器1211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例如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或者用于对整个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或者用于协助完成计算处理任务,例如对图形图像处理或者音频处理等等;或者处理器1211用于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输出设备1214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121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 e,LE 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1215和处理器12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121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术语进行简单的介绍。
1、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eplux,TDD):通信系统的一种双工通信技术,用于分离接收和发送的信道,即上下行链路。采用TDD模式的通信系统中,上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频域资源,通过不同时域资源来区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LTE中,TDD有7种配置。一个帧有10个子帧,如果用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在每一种配置中,D和U的排布顺序是固定好的。一个小区内,TDD配置可以半静态配置,或者静态配置。在NR中,TDD也可以称为动态TDD。时隙作为可调度的最小时间单元,为了更加灵活地调度,每个帧内的不同时隙类型的配比可动态变化,并且随着子载波间隔的变化,每个帧内包含的时隙数也不同。按照时隙类型的不同,一个时隙可以是纯上行时隙、纯下行时隙、上行为主(uplink dominated)的时隙或下行为主(downlink dominated)的时隙等。其中,纯上行时隙中的符号全用为上行符号;纯下行时隙中的符号全为下行符号;上行为主的时隙中上行符号的数量大于下行符号的数量;下行为主的时隙中下行符号的数量大于上行符号的数量;此外,上下行符号之间可设置有保护带。
2、频分双工(time division depluxing,FDD):通信系统的一种双工通信技术,用于分离接收和发送的信道,即上下行链路。采用FDD模式的通信系统中,上下行链路使用相同的时域资源,通过不同频域资源来区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例如上行频率范围与下行频率范围不同。
3、时域资源:时域上的资源,时域资源可以是上行时域资源、下行时域资源或者灵活时域资源。在NR中,时域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包括至少3种,例如小区级半静态配置方式、用户级半静态配置方式和用户级动态配置方式。
4、灵活时域资源:可以理解为未配置为上行时域资源或者下行时域资源的时域资源,灵活时域资源可以用作为上行时域资源和下行时域资源之间的保护间隔(guardperiod,GP)。灵活时域资源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上行时域资源或者下行时域资源。在NR中,小区级半静态配置方式可以通过小区级RRC消息为小区中的电子设备配置上行时域资源、下行时域资源和灵活时域资源;对于小区级半静态配置方式配置出来的灵活时域资源,用户级半静态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级RRC消息为一电子设备将该灵活时域资源配置为上行时域资源或者下行时域资源,或者不对该灵活时域资源进行配置(或者此时可以理解为用户级半静态方式仍然将该灵活时域资源配置为了灵活时域资源);对于小区级半静态配置方式或者用户级半静态配置方式配置出来的灵活时域资源,用户级动态配置方式可以以DCI的方式为一电子设备将该灵活时域资源配置为上行时域资源或者下行时域资源,或者不对该灵活时域资源进行配置(或者此时可以理解为用户级动态方式仍然将该灵活时域资源配置为了灵活时域资源)。灵活时域资源可以称为未知(unknown)时域资源。
5、传输时域资源:可以理解为配置用于传输的时域资源,这里传输可以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例如上行传输可以包括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当一时域资源被配置为上行时域资源或者灵活时域资源后,可以进一步将该上行时域资源或者灵活时域资源配置用于上行传输。例如,可以将一上行传输时域资源配置为PUSCH时域资源、SRS时域资源或者PUCCH时域资源,可以将一灵活时域资源配置为SRS时域资源等。
6、时隙(slot):时域资源的最小调度单位,在NR中,一种时隙的格式可以为包含14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的CP为正常CP;或者,一种时隙的格式可以为包含12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的CP为扩展CP;或者,一种时隙的格式可以为包含7个OFDM符号,每个OFDM符号的CP为正常CP。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可以全用于上行传输;可以全用于下行传输;也可以一部分用于下行传输,一部分用于上行传输,一部分预留不进行传输。应理解,以上举例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出于系统前向兼容性考虑,时隙格式不限于以上示例。NR中,根据不同的子载波间隔,1ms中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时隙(slot),例如,当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1ms包括1个时隙,该时隙占用1ms;当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1ms包括2个时隙,每个时隙占用0.5ms。
7、符号(symbol):时域资源的最小单位,本申请实施例对一个符号的时间长度不做限制。针对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一个符号的长度可以有所不同。符号可以包括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上行符号例如可以称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或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下行符号例如可以称为OFDM符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TDD传输方式进行通信,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使用不同的时域资源;网络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同样可以通过FDD传输方式进行通信,上下行传输使用相同的时域资源,通过不同频域资源来区分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本申请实施例后续均以网络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通过TDD传输方式进行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支持辅助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场景,图2是一种SUL场景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100可以为电子设备200提供两种上行载波,分别是常规上行链路(normal uplink,NUL)载波和辅助上行链路SUL载波,通常情况下,SUL采用的频段比NUL采用的频段低,SUL覆盖范围比NUL覆盖范围大,或者,SUL采用的频段比NUL采用的频段高,SUL覆盖范围比NUL覆盖范围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随机接入流程接入SUL。具体如下:
S1、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监听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block,SIB),可选地,系统消息SIB包括SUL的常规配置信息。其中,SUL的常规配置信息包括SUL的频点信息、时间对齐定时器(time alignment timer,TAT)、部分带宽(bandwidthpart,BWP)初始配置信息等中的一项或多项。部分带宽BWP初始配置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基本配置信息,以及如果SUL频带支持TDD传输模式,系统消息SIB中应包含其对应的上下行子帧配比,如果SUL频带支持FDD传输方式,系统消息中应包含其对应的上下行频带带宽分配。其中RACH配置中的根序列号用于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时频信息用于指示PRACH占用的时频资源。
S2、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1。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根序列号确定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在系统消息中的PRACH时频信息指示的时频资源上发送Msg1,以发起随机接入。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1,认为电子设备在SUL上发起随机接入。
S3、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Msg2。
具体地,Msg2可以是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Msg2包括网络设备为电子设备计算的上行定时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
S4、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根据TA确定上行定时,向网络设备发送Msg3可以是firstscheduled UL transmission on UL-SCH,即电子设备首次通过上行共享信道发送的数据。
S5、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Msg4。
具体地,网络设备和电子设备最终可以通过Msg4完成竞争解决。另外,Msg4中可以携带SUL的专用(dedicated)配置信息,dedicated配置信息可以指示SUL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的具体配置,比如PUCCH不同format的配置,PUSCH的扰码、导频、码本等的配置,SRS的配置。
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SUL的常规配置信息以及SUL的专用配置信息通过SUL进行上行传输,因为在SUL的常规配置信息中包含上下行子帧配比(如果SUL频带支持TDD传输方式)或者上下行频带带宽分配(如果SUL频带支持FDD传输方式),所以可以灵活使用SUL采用的频段中的频谱,所以这个SUL频带并不是所有时隙均用于上行传输,可以针对部分符号/时隙引入SUL配置并支持SUL操作。可选的,SUL的常规配置信息、SUL的专用配置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在SUL进行上行传输的两个必不可少的信息,电子设备只有从网络设备获取到SUL的常规配置信息、SUL的专用配置信息,才能通过SUL进行上行传输。
Msg4可以是RRC建立消息。
S6、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5。
具体地,电子设备还可以与网络设备建立RRC连接,并向网络设备发送RRC建立完成消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Msg5。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接入SUL。示例的,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中,电子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Msg1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电子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Msg2,可以认为电子设备完成了随机接入。
上面结合S1-S6的步骤描述了电子设备在空闲态随机接入的过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态的电子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消息,RRC消息中可以携带SUL的常规配置信息。连接态的电子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RRC消息之后,需要重新发起随机接入,随机接入的流程可以如上面S1-S5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参照图3所示流程进行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从网络设备接收到Msg4,认为电子设备在SUL上完成了随机接入。或者,电子设备完成了Msg5的发送,认为电子设备完成了随机接入。
图2所示的场景中,现有技术中,被定义为SUL的带宽一般只用于SUL。即,该带宽的所有时隙均用于上行传输。参考图3A,第二载波为支持SUL的载波,其所有时隙被配置为SUL。第一载波中的时隙0、时隙1、时隙2和时隙3用于常规下行(normal downlink,NDL)传输,时隙4用于NUL传输。
然而,为了灵活使用SUL,也可以配置TDD频带为支持SUL的操作。同时,该TDD频带也可以同时配置下行资源,或者其他用于正常上行的资源。例如,参考图3B,支持SUL的第二载波上的时域资源中的时域3用于进行SUL传输,时域0、时域1和时域2的资源可以用于下行传输,时域4的资源可以用于上行传输。可以看出,电子设备可以灵活使用支持SUL的第二载波的时域资源,也即在TDD频带内,针对其TDD上下行配置的全部或部分UL符号/时隙slot资源,引入SUL配置并支持SUL操作。在另一些情况下,参考图5B所示,载波2还可以被配置与载波1进行载波聚合。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消息,或者其他消息,可以让基站灵活配置支持SUL的载波。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例举几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选方案。
方案一
下面结合图4介绍方案一,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401: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地,在电子设备初始接入时确定的小区作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电子设备在PCell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在PCell上进行初始呼叫建立、RRC重新配置置、小区切换等。PCell所对应的载波为第一载波,网络设备与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载波进行通信。为了提高上行覆盖增益,通过广播信息为第一载波配置第二载波,配置的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SUL载波。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包括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的配置信息在内的第一消息。其中,SCell至少包括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SCell的配置信息包括载波聚合下行配置信令和激活信令。
步骤S402: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
步骤S403: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SCell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电子设备根据SCell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的下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能力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支持上行载波聚合(UL CA)。若电子设备支持UL CA,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除了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还可能包含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若电子设备不支持UL CA,则在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只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在上述情况下,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电子设备保留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和操作。
因此,不论电子设备支持或者不支持UL CA,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对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进行配置时,将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配置为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第二载波的上行作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进行传输。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4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4B所示。从图4A可以看出,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以NUL/SUL方式进行上行传输。需要说明的,在电子设备接收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之前,第二载波上的时域资源用于SUL操作。当电子设备接收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之后,在第二载波上被配置为用于SUL传输的资源进行SUL操作。SUL操作是指存储有SUL配置的前提下,在SUL载波上做数据调度传输。SUL配置是指SUL上的相关配置,包括SUL的PUSCH、PUCCH、PRACH和SRS等配置。
从图4B可以看出,第一载波上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与第二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和1时域2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3用于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4用于进行上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3是用来进行SUL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4为灵活时域资源。
举例来说,第二载波的时隙/符号配置示意图如图4C所示,第二载波的SCell配置中,可以携带第二载波的DL行时隙/符号和SUL时隙/符号的配置。从图4C可以看出SCell共有10个时隙,其中前7个时隙,即时隙0、时隙1、时隙2、时隙3、时隙4、时隙5、时隙6为全D符号/时隙;第8个时隙,即时隙7的前6个符号/时隙为下行符号/时隙,时隙7的后4个符号/时隙为SUL符号/时隙,时隙7的中间4个符号/时隙为灵活符号/时隙,时隙7的中间4个符号/时隙用于GP;最后两个时隙,即时隙8和时隙9为全SUL符号/时隙。
在第二载波的下行传输配置为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第二载波上被配置为进行SUL进行传输的资源被保留时,SUL有对应的下行链路频带,因此电子设备可以在第二载波的下行信道接收第二载波的同步信号和数据信息,并作为第二载波上SUL发送时的下行定时参考,且为第二载波上SUL计算和配置独立的上行发送时间提前(TA);电子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二载波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来计算第二载波的上行SUL的路径损耗,为第二载波上SUL计算和配置独立的发送功率控制;电子设备同样可以接收第二载波的下行beam的SSB或CSI-RS的RSRP并对其进行排序,利用波束一致性,对第二载波的SUL的发送beam进行调整。
步骤S404: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的信息或者去激活辅小区的信息。
步骤S405: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或者去激活辅小区的信息。
步骤S406:电子设备根据第三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具体地,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释放SCell,关于释放SCell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3GPP TS36.331 V11.1.0(2019-09)的章节5.3.10.3a;或者,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SCell。不论是去激活SCell还是释放SCell,都表明电子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不进行聚合操作。也即,电子设备不通过第二载波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来进行下行传输时,电子设备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就是电子设备保留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B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从如图4A所示的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4B所示回退到如图3B所示。
方案二
下面结合图5介绍方案二,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501: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1。
步骤S502: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2。
步骤S503: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SCell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的下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能力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支持上行载波聚合(UL CA)。
若电子设备支持UL CA,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除了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还包含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因此,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并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也即,第二载波从被配置为第一载波的SUL转化为去激活SUL,并且与第一载波的上行以聚合方式进行传输。
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5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5B所示。从图5A可以看出,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以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在第一载波上还进行常规上行传输,第二载波上被配置为SUL去激活的资源还与第一载波以聚合的方式进行上行传输。图5B可以看出,第一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与第二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3用于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4用于进行上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3为SUL去激活且与第一载波的上行以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4为灵活时域资源。
若电子设备不支持UL CA,则在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只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因此,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不进行传输。也即,第二载波从作为第一载波的SUL转化为去激活SUL,且不通过第二载波的上行进行传输。
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5C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5D所示。从图5C可以看出,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以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在第一载波上还进行常规上行传输,第二载波的部分时隙为第一载波的去激活SUL。从图5D可以看出,第一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与第二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3用于下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3为SUL去激活,第一载波上的时域4为上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4为灵活时域资源。当SUL去激活时,电子设备不在SUL上进行PRACH发送、SRS发送、PUCCH发送和PUSCH(UL-SCH)发送。当第二载波的上行传输配置为SUL去激活时,则正在SUL上进行的随机接入流程终止,但是不影响NUL的传输。
步骤S504: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3。
步骤S505: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5。
步骤S506:电子设备根据第三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具体地,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释放SCell,关于释放SCell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3GPP TS36.331 V11.1.0(2019-09)的章节5.3.10.3a;或者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SCell。不论是去激活SCell还是释放SCell,都表明电子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不再聚合。也即,电子设备不通过第二载波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时,电子设备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就是激活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将第二载波从SUL去激活状态转换为SUL激活状态。
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从如图5A或者图5C所示的方式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方式;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5B或者图5D所示的状态回退到如图3B所示的状态。
方案三
下面结合图6介绍方案三,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601: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1。
步骤S602: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2。
步骤S603: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具体地,SCell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电子设备根据SCell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的下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能力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支持上行载波聚合(UL CA)。若电子设备支持UL CA,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除了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还包含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因此,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6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6B所示。从图6A可以看出,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以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通过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以聚合方法还进行上行传输。从图6B可以看出,第一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与第二载波上的时域0、时域1和时域2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3和第二载波上的时域3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上行传输,第一载波上的时域4用于上行传输,第二载波上的时域4为灵活时域资源。
步骤S604: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3。
步骤S605: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5。
步骤S606:电子设备释放辅小区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具体地,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释放SCell,关于释放SCell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3GPP TS36.331 V11.1.0(2019-09)的章节5.3.10.3a;或者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SCell。不论是去激活SCell还是释放SCell,都表明电子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不再聚合。也即,电子设备不通过第二载波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时,电子设备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就是将第二载波上关于载波聚合的上行配置重新配置为SUL配置。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B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从如图6A所示的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方式;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6B所示的状态回退到如图3B所示的状态。
方案四
下面结合图7介绍方案四,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701: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1。
步骤S702: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2。
步骤S703: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下行操作。
具体地,SCell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的下行聚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能力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能力信息判断电子设备是否支持上行载波聚合(UL CA)。若电子设备支持UL CA,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除了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还包含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若电子设备不支持UL CA,则在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只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无论电子设备接收到的辅小区的配置信息中是否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下行操作为与第一载波的下行聚合。
步骤S704: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具体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可包括: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或,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第二消息包括第一MAC CE信令或者第一DCI信令。第一MAC CE信令和第一DCI信令都包含2bit的上行操作参数;2bit的上行操作参数具体取值为00或者01或者10或者11。
步骤S705: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MAC CE信令或者第一DCI信令。
步骤S706: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消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括第一MAC CE信令或者第一DCI信令,根据第一MAC CE信令或者第一DCI信令中参数的具体取值可以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括第一MAC CE信令,在第一MAC CE信令中包含2bit的上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元素(UL transmission MAC CE,ULiT),i取正整数,表示载波的数量。ULiT的取值用于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其中,2bit的ULiT可以取值为00、01、10、11。举例来说,ULiT取值为0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配置为不传输;ULiT取值为01可以用于指示保留SUL传输的资源;ULiT取值为10可以用于指示去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ULiT取值为11可以用于指示去配置SUL,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需要说明的是,ULiT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
如图7A所示是ULiT指示的上行操作的示意图,UL2T的取值用于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传输方式。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包括第一MAC CE信令。
当在第一MAC CE信令中包含的UL2T的取值为01时,电子设备将保留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和操作,也即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4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4B所示。
当在第一MAC CE信令中包含的UL2T的取值为10时,电子设备将去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5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5B所示。
当在第一MAC CE信令中包含的UL2T的取值为11时,电子设备去配置SUL,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6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6B所示。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消息包括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信令,在DCI format0_0和0_1中包含2bit上行传输参数(ULtransmission indicator),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用来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传输方式。其中,2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00、01、10、11。当没有配置SUL时,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为0bit;当有SUL配置时,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为2bit,需要说明的是,UL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
当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01时,电子设备将保留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和操作,也即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4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4B所示。
当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10时,电子设备将去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5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5B所示。
当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11时,电子设备去配置SUL,并且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6A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6B所示。
可选地,在第二MAC CE信令中定义1bit的上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元素(ULtransmission MAC CE,ULiC),i取正整数,表示载波的数量。如图7B所示是ULiC指示的上行操作的指示示意图,ULiC的取值用于指示载波的上行操作,ULiC可以指示多个载波的传输。其中,1bit的ULiC可以取值为0或者1。
1bit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具体可包括如下几种情况:情况一,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情况二,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情况三,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需要说明的是,ULiC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比如对于情况一来说,ULiC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二DCI信令,在DCI format0_0和0_1中包含1bit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用来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操作。其中,1bit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0或者1。当没有配置SUL时,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为0bit;当有SUL配置时,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transmission indicator为1bit。
1bit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具体可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
情况二,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情况三,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
需要说明的是,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比如对于情况一来说,UL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去激活。
步骤S707,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3。
步骤S708,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605。
步骤S709,电子设备释放辅小区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606。
方案五
下面结合图8介绍方案五,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S801: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401。
步骤S802: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2。
步骤S803:电子设备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下行操作。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703。
步骤S804: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704。
步骤S805: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705。
步骤S806:根据第二消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706。
步骤S807:网络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404。
步骤S808: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
具体地,详细描述请参考步骤S708。
步骤S809:电子设备根据第三消息释放辅小区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具体地,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释放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释放SCell,关于释放SCell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3GPP TS36.331V11.1.0(2019-09)的章节5.3.10.3a;或者若电子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包括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则根据去激活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去激活SCell。不论是去激活SCell还是释放SCell,都表明电子设备的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不再下行聚合。也即,电子设备不通过第二载波与第一载波以载波聚合的方式进行下行传输。
步骤S810,电子设备接收第四消息,根据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括第二MAC CE信令或者第二DCI信令,根据第二MAC CE信令或者第二DCI信令中包含的参数的具体取值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操作。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括第二MAC CE信令,在第二MAC CE信令中包含2bit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i取正整数,表示载波的数量。UL transmission MACCE的取值用于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其中,2bit的UL transmissionMAC CE可以取值为00、01、10、11。举例来说,UL transmission MAC CE取值为0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配置为不传输;UL transmission MAC CE取值为01可以用于指示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 transmission MAC CE取值为10可以用于指示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 transmission MAC CE取值为11可以用于指示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需要说明的是,UL transmissionMAC CE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
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之前,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的UL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为01,电子设备将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保留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从如图4A所示的方式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方式;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4B所示回退到如图3A所示。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去激活SUL,且与第一载波进行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为10,电子设备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激活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将第二载波从去激活SUL且通过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进行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转换为第一载波的SUL。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从如图5A所示的方式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方式;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5B所示回退到如图3A所示。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为11,电子设备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将第二载波上关于载波聚合的上行配置重新配置为SUL配置。此时,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从如图6A所示的方式回退到如图2所示的方式;对应的,电子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工作状态从如图6B所示回退到如图3A所示。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第四消息包括第二DCI信令,在DCI format0_0和0_1中包含2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用来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传输方式。其中,2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为00、01、10、11。举例来说,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00可以用于指示第二载波的上行被配置为不传输;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indicator取值为01可以用于指示保留SUL传输的资源;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10可以用于指示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取值为11可以用于指示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需要说明的是,DCI format0_0和0_1中的UL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
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之前,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DCI信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去激活SUL,且与第一载波进行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二DCI信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二消息包含的第二DCI信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括第二MAC CE信令,在第二MAC CE信令中包含1bit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ULiC),i取正整数,表示载波的数量。UL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用于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操作。其中,1bit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可以取值为0或者1。
1bit的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具体可包括如几种情况:
情况一,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情况二,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情况三,ULiC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需要说明的是,ULiC的取值所对应的上行操作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可以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列举的。比如对于情况一来说,ULiC取值为1可以用于指示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ULiC的取值为0可以用于指示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之前,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的UL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是情况一中的0,或者情况二中的0。电子设备将保留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包括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去激活SUL,且与第一载波进行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是情况一中的1,或者情况三中的1。电子设备将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激活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将第二载波从去激活SUL且通过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进行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转换为第一载波的SUL。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ULtransmission MAC CE可以称为SUL active MAC CE(Sai),i表示SUL的数量。如图8A所示是SUL active MAC CE的示意图,从图8A可以看出,Sai表示SUL的激活状态,Sai取值为1时表示激活SUL,当Sa2的取值为1时,表示激活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其中,图8A中的R表示灵活配置区域。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的第二MAC CE信令中UL 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可以是情况二中的1,或者情况三中的0。电子设备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将第二载波上关于载波聚合的上行配置重新配置为SUL配置。
可选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第四消息包括第二DCI信令,在DCI format0_0和0_1中包含1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用来指示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传输方式。
1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所包含的情况可参考1bit的ULtransmission MAC CE的取值所包含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举例来说,在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消息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之前,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第二DCI信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第四消息包含第二MAC CE信令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为去激活SUL,且与第一载波进行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第二DCI信令,在DCI format0_0和0_1中包含1bit UL transmissionindicator,1bit 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的取值可以是情况一中的1,或者情况三中的1。电子设备将激活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也即,激活第二载波上关于SUL的配置信息,将第二载波从去激活SUL且通过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进行聚合的方式进行传输,转换为第一载波的SUL。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UL transmission indicator可以称为SUL active indicator。
若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则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四消息包含第二DCI信令的具体描述可参考第四消息包含第二MAC CE信令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配置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00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该装置90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01、第一配置单元902。该装置900用于实现前述载波配置方法,例如图4、图5、图6、图7或图8所示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载波配置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个装置实施例中,对多个单元或者模块的划分仅示一种根据功能的逻辑划分,不作为对装置具体的结构的限定。在具体实现中,其中部分功能模块可能被细分为更多细小的功能模块,部分能模块也可能组合成一个功能模块,但无论这些功能模块是进行了细分还是组合,装置900在载波配置的过程中所执行的大致流程是相同的。通常,每个单元都对应有各自的程序代码(或者说程序指令),这些单元各自对应的程序代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该单元执行相应的流程从而实现相应功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载波配置装置可以为图4、图5、图6、图7或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其中,各个单元的描述如下:
第一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一消息,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辅小区至少包括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配置单元902,用于根据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配置单元902具体用于:
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第一配置单元902,具体用于:
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第一配置单元902,具体用于:
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第二载波的下行与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激活单元904,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激活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保留单元905,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保留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重新配置单元906,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第一配置单元901,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907,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并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第二配置单元907,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908,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909,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909,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第一配置单元902,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与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907,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907,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90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908,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909,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909,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图4、图5、图6、图7或图8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图4、图5、图6、图7或图8所示的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所述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所示接口电路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输出,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图4、图5、图6、图7或图8所示的任意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芯片系统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还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中,电子设备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第二载波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至实施例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包括: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包括: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10所述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10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3、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7、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18、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19、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9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20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20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其中,还包括:
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3、一种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当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24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当所述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23至实施例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激活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7、根据实施例23至实施例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保留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8、根据实施例23至实施例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重新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29、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30、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1、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四接收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2、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33、根据实施例32所述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4、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四接收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5、一种载波配置装置,其中,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36、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7、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8、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39、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40、根据实施例39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41、根据实施例39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网络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42、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43、根据实施例42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44、根据实施例42所述的载波配置装置,其中,还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45、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包括电子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包括:
网络设备,用于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一消息;
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47、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具体用于: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实施例48、根据实施例45至实施例4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49、根据实施例45至实施例4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0、根据实施例45至实施例4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1、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网络设备,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电子设备,用于接收第二消息,
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52、根据实施例5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3、根据实施例5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三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4、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网络设备,用于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
电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实施例55、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6、根据实施例5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第三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网络设备,还用于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电子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四消息;
电子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实施例57、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所述通信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实施例58、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所述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所述通信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实施例13至实施例22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实施例5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22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实施例6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22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实施例61、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示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为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输出,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22中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Claims (28)

1.一种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包括: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具体包括: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所述电子设备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接收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四消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包括: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13.一种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辅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辅小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二载波所对应的服务小区;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或,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信息只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配置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对应不同的服务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小区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配置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且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其中,所述第二载波的下行与所述第一载波属于不同的服务小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被去激活,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激活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保持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保留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保留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重新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配置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去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四接收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激活所述第二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包括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指示配置所述第二载波对应的服务小区的上行;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与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聚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并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释放或者去激活所述辅小区;
第四接收配置单元,用于接收第四消息,配置第二载波的上行;
所述第四接收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保持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或,重新配置所述第二载波的上行为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
25.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所述通信装置配置有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第一载波的补充上行链路载波,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载波配置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示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为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信息输入/输出,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809416.3A 2020-06-15 2020-08-12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38110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98214 WO2021254166A1 (zh) 2020-06-15 2021-06-03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EP21825714.5A EP4152864A4 (en) 2020-06-15 2021-06-03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DEVICE
US18/008,513 US20230344566A1 (en) 2020-06-15 2021-06-03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35823 2020-06-15
CN202010543582 2020-06-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1003A true CN113811003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9416.3A Pending CN113811003A (zh) 2020-06-15 2020-08-12 载波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4566A1 (zh)
EP (1) EP4152864A4 (zh)
CN (1) CN113811003A (zh)
WO (1) WO20212541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516A1 (en) * 2022-04-19 2023-10-26 Zte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8887A (zh) * 2017-10-27 2019-05-07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的载波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09787726B (zh) * 2017-11-10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载波状态的控制方法和设备
KR102456001B1 (ko) * 2017-11-16 2022-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캐리어를 통해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96691A1 (en) * 2017-11-16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headrom operation for supplementary uplink carrie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516A1 (en) * 2022-04-19 2023-10-26 Zte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 of asymmetric carrier aggreg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4566A1 (en) 2023-10-26
WO2021254166A1 (zh) 2021-12-23
EP4152864A4 (en) 2023-11-08
EP4152864A1 (en) 202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0873B (zh)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5468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KR20230141923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상에서의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25470A1 (en) Wake-up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2017459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66129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03434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O202202748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950856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US20240155580A1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initial bandwidth part configur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1167060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116090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4152864A1 (en) Carri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20230354415A1 (en)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238991A1 (zh) 一种状态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US20230156624A1 (en) Power allocation or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ode device
CN114071745A (zh) 一种无线接入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19096273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EP434432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06635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6941322A (zh) 多usim暂停和优化恢复
CN114520987A (zh) Iab节点的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10979B (zh) 接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61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152875A1 (en)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