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937A -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 Google Patents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937A
CN113810937A CN202011140963.3A CN202011140963A CN113810937A CN 113810937 A CN113810937 A CN 113810937A CN 202011140963 A CN202011140963 A CN 202011140963A CN 113810937 A CN113810937 A CN 113810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registration
failure
preset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09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937B (zh
Inventor
王祝琳
睢菲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09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37B/zh
Priority to CN202210744526.5A priority patent/CN115396926A/zh
Priority to US17/760,47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37166A1/en
Priority to EP21881748.4A priority patent/EP408733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6901 priority patent/WO2022083329A1/zh
Priority to MX2022011999A priority patent/MX2022011999A/es
Publication of CN11381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在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中,当某次注册发生异常时,终端设备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满足条件,则提前结束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不必按协议规定重试5次,进而可以快速回落到LTE网络恢复业务。因此,本申请方案可以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提前结束异常注册并到其他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从而解决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Description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存储介质和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终端设备注册某一网络时,由于终端设备与该网络交互发生异常而导致终端设备注册该网络失败。在终端设备注册网络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常会等待预设时长后重新向该网络发起注册请求,若重新注册该网络时仍然失败,则终端设备会再等待该预设时长后重试;如此终端设备会尝试多次(例如最大尝试注册次数为5),并且在达到最大尝试注册次数均失败后,终端设备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向该网络发起注册请求,而向其他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以恢复业务。由此可见,在终端设备注册某一网络一直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多次尝试,注册流程耗时长,无法快速恢复业务,影响用户业务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能够解决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独立网络(standalone,SA)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M为小于N的正整数,N为预设整数;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执行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该第一处理策略包括停止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且向与5G 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任一项: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由于链路在建立后被释放导致注册失败、由于5G SA网络无响应导致注册失败、由于5G SA网络拒绝注册导致注册失败。
通过上述方案,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满足条件,则提前结束注册流程,不必按协议规定重试多次,此时可以到其他网络注册以快速恢复业务。因此,本申请方案可以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提前结束异常注册并到其他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从而解决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为长期演进LTE网络,在手机向5G SA网络连续多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在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及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出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手机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此时可以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由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手机在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回落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其中,M可以取1,也可以取2,还可以取3,或者可以取4。其中,当M为1时,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1次(即首次)注册请求。当M大于1且小于5时,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例如,当M为2时,终端设备在向5G SA网络第1次注册失败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2次注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M大于1且小于N时,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每当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计数一次,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累计得到累计失败次数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获取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或者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第M+1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1;
当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1大于或等于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执行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终端设备禁止在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该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大于第一等待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禁止在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经过所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5G SA网络或第二网络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上述指示信息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次注册失败且第M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禁止在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预先存储至少一项对应关系,所述至少一项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第一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第二预设原因信息、第二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向与5G 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终端设备搜索到除5G SA网络之外的至少一个可用网络,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包括第二网络,且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最优;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第一方面中的方法被执行。
例如,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装置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装置包括的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装置中还可以包括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可选地,该装置包括的存储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分离设置。
可选地,该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收发器。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
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中的方法。该计算机可以为通信装置。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电路或电线与存储器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称为指令或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进行交互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系统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6是终端设备与网络建立无线链路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与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具有能够为终端设备提供随机接入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等,还可以为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系统,例如,新空口(newradio,NR)中的5G基站(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例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5G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SA组网:独立组网,指的是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SA网络引入了全新网元与接口的同时,还将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并与5G NR结合,同时其协议开发、网络规划部署及互通互操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将超越3G和4G系统。
相对于SA组网,还存在一种非独立组网,即5G NSA(non-standalone),指的是使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基于NSA架构的5G载波仅承载用户数据,其控制信令仍通过4G网络传输。
2)网络注册
终端设备要获取网络提供的服务,首先需要向网络进行注册,即注册入网。通常网络注册可以划分为下述两种类型:
(a)初始注册:当终端设备开机时会触发初始注册。例如,假设终端设备当前处于5G SA网络中,当终端设备开机时,终端设备会发起向5G SA网络注册,实现初始注册。
(b)移动更新注册(也称为移动注册):当终端设备离开当前注册区域进入一个新的跟踪小区(tracking area,TA)时,就会触发移动更新注册。例如,当终端设备从当前注册的LTE网络移动到5G SA网络中时,终端设备会发起向5G SA网络注册,实现移动更新注册。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例性的列举了两种类型的网络注册,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网络注册的类型,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网络注册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能的网络注册,例如周期性注册。周期性注册可以由网络侧下发的周期性计时器T3512触发,即周期注册定时器超时,就会触发周期性注册,这种注册类似于心跳机制,就是让网络知道终端设备还开机在服务区。
参见图1,图1中的(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01和SA网络02。示例性的,SA网络0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例如gNB)和核心网设备(例如5G核心网设备,记为5GC),相应地SA网络可称为5G SA网络。终端设备01与5G SA网络02之间可以建立无线连接,SA网络可以为终端设备01提供通信服务。其中,终端设备01需要先向5G SA网络02发起注册请求,在注册成功后才能获得授权接受5GSA网络02提供的服务。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以一个终端设备、一个接入网设备和一个核心网设备为例示意说明的,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的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应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通信系统中,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01向5G SA网络02发起注册请求,具体是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02中的网元设备(例如RAN设备,比如gNB)发送注册请求消息。网元设备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之后,可以向终端设备01发送注册接受(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或者注册拒绝(REGISTRATION REJECT)消息。网络在接收到注册请求消息之后各个网元设备之间信令交互的描述具体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对网络注册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其中,在终端设备进行网络注册的过程中,注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若终端设备接收到SA网络返回的注册接受消息,则终端设备注册SA网络成功。这种属于网络注册正常的场景。
再示例性的,例如,若终端设备接收到SA网络返回的注册拒绝消息,或者,终端设备在向SA网络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的预设时长(协议中采用定时器T3510计时,定时15秒)内未接收到注册响应消息(不管是注册接受消息还是注册拒绝消息),或者底层链路发生异常,均会导致终端设备注册失败。这种属于网络注册异常的场景。
参见图1中的(a),终端设备01向SA网络02发起注册(初始注册或移动更新注册),参见图1中的(b),终端设备01向SA网络02发起注册失败,即出现网络注册异常的情况。针对这种网络注册异常的情况,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异常处理策略:当网络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会累加注册尝试次数(registration attempt counter)。当注册尝试次数小于5次时,终端设备起定时器T3511(10秒),并且在定时器T3511超时后,终端设备重新向SA网络发起注册(也可以简称为发起SA注册)。当注册尝试次数等于5次时,终端设备起定时器T3502(默认12分钟),在这一段时间内终端设备不会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异常处理策略具体可参考协议24.501 5.5.1.2.7和5.5.1.3.7章节的描述内容,其详细描述了在SA网络初始注册和移动注册过程中,发生核心网不响应注册请求或底层链路异常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侧的处理方式。
示例性的,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20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200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参见图3,方法200可以包括下述的步骤S201-S21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注册尝试次数用counter表示。
S201,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称为第一次注册)。
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出注册请求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起定时器T3510,例如设定时长为15秒,并根据在该设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响应消息来判定是否注册成功。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每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时,都会起定时器T3510。
一方面,当终端设备在发出注册请求后的15秒内收到SA网络反馈的注册接受消息时,终端设备注册成功。另一方面,当终端设备在发出注册请求后的15秒内未收到对该注册请求的响应消息时(例如SA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不响应注册请求,相应地T3510超时),终端设备注册失败,因此将该注册失败场景称为T3510超时场景。当然,注册失败还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由于底层链路异常而引起注册失败,可以将由于底层链路异常而引起注册失败称为底层链路异常场景。
S202,当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加计数counter=1,并启用定时器T3511。
其中,定时器T3511的设定时长为10秒。
S203,当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称为第二次注册)。
S204,当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加计数counter=2,并启用定时器T3511。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在定时器T3511的设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响应消息来判定是否注册成功。一方面,当终端设备在发出注册请求后的10秒内收到SA网络反馈的注册接受消息时,终端设备注册成功。另一方面,当终端设备在发出注册请求后的10秒内未收到对该注册请求的响应消息时(例如SA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不响应注册请求),终端设备注册失败。
S205,当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称为第三次注册)。
S206,当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加计数counter=3,并启用定时器T3511。
对于终端设备是注册成功还是注册失败的描述请参见上述S204中对于注册成功和注册失败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7,当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称为第四次注册)。
S208,当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加计数counter=4,并启用定时器T3511。
对于终端设备是注册成功还是注册失败的描述请参见上述S204中对于注册成功和注册失败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9,当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称为第五次注册)。
S210,当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加计数counter=5,并启用定时器T3502。
对于终端设备是注册成功还是注册失败的描述请参见上述S204中对于注册成功和注册失败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定时器T3502对应的时长默认为12分钟。终端设备在这一段时间内不重新进行SA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以向其他网络发起注册。在定时器T3502超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若终端设备再次向SA网络发起注册,则具体注册流程仍然按照上述的S201-S210注册程序执行。
上述网络注册异常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在SA网络初始注册或移动注册过程中发生T3510超时(例如核心网设备不响应注册请求)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底层链路异常而引起的。示例性的,下述的表1示出在注册异常时相关技术的处理方式。参见表1,上述相关技术的方案中,终端设备在向SA网络注册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按协议需要等待10秒后再次重新发起注册,若重新注册时仍发生异常,终端设备需再等待10秒后重试;最大尝试5次,5次失败后才能结束SA注册流程,耗时40秒以上,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上处于等待状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注册过程中不管注册失败原因,只要注册失败,则在SA网络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尝试注册。因此,在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时一直存在异常情况下,注册流程耗时长,无法快速恢复业务。
表1
Figure BDA0002738252180000081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可以解决SA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前逃生回落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中,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当某次注册发生异常时,终端设备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满足条件,则提前结束SA注册流程,不必按协议规定重试5次,此时可以快速回落到LTE恢复业务。其中,提前结束注册条件为本次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为预设原因信息(cause),且当前注册尝试次数(也称为累计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与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预设次数(n)。其中,参数cause和n可灵活定制。预设原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注册流程中建链失败、随机接入失败、网络释放RRC链路、T3510超时、网络下发注册拒绝。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体统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下述的步骤S310-S350。
S310,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
其中,M可以为小于N的正整数,N可以为预设整数。可选地,N可以是终端设备与5GSA网络协商好的或者协议规定的(例如N可以取5),本申请不予限制。为了便于说明,以下以N取5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假设N=5,那么M可以取1,也可以取2,还可以取3,或者可以取4。当M为1时,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1次(即首次)注册请求。当M大于1且小于5时,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例如,当M为2时,终端设备在向5G SA网络第1次注册失败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2次注册请求。当M为3时,终端设备在向5G SA网络连续两次注册失败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3次注册请求。当M为4时,终端设备在向5G SA网络连续三次注册失败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4次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在实际实现时是通过向5G SA网络中的网元设备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实现的,也就是说,网络注册流程涉及终端设备与网络中的网元设备(例如gNB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之间的信令交互,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对于终端设备与网络中的网元之间的具体信令交互的描述有所省略。
S320,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累计失败次数M是在终端设备连续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对失败次数进行累加得到的次数。可以理解,每当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计数一次,在第1次注册失败后累计得到累计失败次数1;以此类推,在第M-1次注册失败后累计得到累计失败次数M-1;在第M次注册失败后累计得到累计失败次数M。其中,累计失败次数也可以称为注册尝试计数。
示例性的,当M为1时,在第1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1。
再示例性的,当M为2时,在第1次注册失败且第2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2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2。
又示例性的,当M为3时,在连续3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3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3。
再示例性的,当M为4时,在连续4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4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4。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注册5G SA网络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某些场景下将当前的累计失败次数更新为零。具体累计失败次数清零可能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述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终端设备注册5G SA网络成功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将当前的累计失败次数更新为零。
方式二,在终端设备关机或打开飞行模式时,终端设备可以将当前的累计失败次数更新为零。
可选的,上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5G SA网络(例如核心网)不响应注册请求而引起注册失败,也可能是由于5G SA网络(例如核心网)反馈注册拒绝消息而引起注册失败,还可能是由于终端设备的底层链路异常而引起注册失败,或者可能是其他任意可能的原因,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由于终端设备的底层链路异常引起注册失败也可能存在多种情况,例如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由于链路在建立后被释放导致注册失败,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情况,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5示出了系统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其中仅示出了与本方案相关的多个层。如图5所示,该系统协议栈架构中从上到下依次为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层)、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为了便于描述,将NAS层称为上层,将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统称为底层。如上下文提到的底层链路失败或底层异常可以指RRC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等底层中的某个层发生异常,也可能是这些底层中的多个层发生异常。
示例性的,下述的表2列举了几种可能引起终端设备注册网络失败的相关原因以及各个原因对应的协议规定场景。如表2所示,注册失败相关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四项:(1)建链失败相关原因(即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例如链路失败、异系统挂起、随机接入失败、丢网等;(2)链路释放相关原因(即由于链路释放导致注册失败),例如恢复失败、链路释放、其他原因、NR到LTE重定向、上层异常、RRC异常、底层异常等;(3)核心网无响应,即由于网络无响应导致注册失败;(4)初始注册时核心网拒绝,即由于网络拒绝注册导致注册失败。其中,建链失败和链路释放对应于协议规定中的底层链路异常(Lower layerfailure)场景中的情况,核心网无响应对应于协议规定中的T3510超时(T3510 timeout)场景中的情况。
表2
Figure BDA0002738252180000101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还列举了协议未描述的注册失败原因:核心网拒绝(#9原因值),尽管协议没有描述初始注册流程中被网络拒绝(#9原因值)的这一场景,但是该场景在实际实现时可以参照T3510超时场景和底层链路异常场景的处理方式。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终端设备与网络建立无线链路(可简称为建链)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向网络发送RRC设置请求,网络向终端设备发送RRC设置参数,进而终端设备根据RRC设置参数进行RRC设置,在RRC设置完成后,终端设备与网络建立无线链路。
参考图2、图5和图6,终端设备能将注册请求消息成功发送给网络的提前条件是: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RAN之间成功建立无线链路且链路正常,主要是终端设备RRC层信令交互。也就是说,在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需先与网络建立好无线链路,才能将注册请求发送给网络。若RRC层发生异常,则可能会出现建链失败,进而会导致注册失败。另外,在网络回复注册接受消息之前,若无线接入网释放了无线链路也会导致注册失败。
此外,由于随机接入是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络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必经过程,只有在随机接入完成之后,接入网设备(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才能正常进行数据互操作。在随机接入成功后,终端设备才能向无线接入网RAN发送RRC设置请求。此过程主要表现为RRC层及RRC层以下层相关交互。因此,若随机接入失败,则会导致建链失败,从而会导致注册失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的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可以是能够指示上述任一种原因的空口信令或者日志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注册失败原因,则终端设备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下面结合上述的表2,针对每项注册失败原因进行详细说明,并且说明终端设备获取注册对应的失败原因信息的可能实现方式。
第一、建链失败相关原因,包括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无线链路建立失败的相关原因。
1)链路失败:指RRC层内部发生异常,导致建链失败。此异常可能发生在图6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任何时候。
在此情况下,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可体现于注册流程中生成的日志(log)内容中。例如,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若终端设备未建链成功,则RRC层会向NAS层回复建链失败消息,这些交互消息被记录生成日志内容,由此可以获知由于RRC链路失败导致建链失败。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日志内容中获取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
2)异系统挂起:指在建链过程中终端设备从SA网络系统切换到异系统(如LTE网络),注册SA网络的流程被打断,RRC需挂起,导致建链失败。
在此情况下,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可体现于注册流程中生成的日志内容中。例如,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未建链成功,且随后驻留到其他制式(如LTE网络),这些现象被记录生成日志内容,由此可以获知由于异系统挂起导致建链失败。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该日志内容中获取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
3)随机接入失败:指建链过程中随机接入失败,导致建链失败。
在此情况下,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可体现于注册流程中生成的日志内容中。例如,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建立链路时的随机接入相关消息可以指示随机接入失败,或者随机接入流程消息不完整,这些消息或现象被记录生成日志内容,由此可以获知由于随机接入失败导致建链失败。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日志内容中获取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
4)丢网:指建链过程中网络信号质量不满足驻留条件,发生丢网,导致建链失败。
在此情况下,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可体现于注册流程中生成的日志内容中。例如,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未建链成功,并且SA网络信号质量低于阈值,不满足驻留准则,这些被记录生成日志内容,由此可以获知由于发生丢网导致建链失败。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从日志内容中获取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
第二、链路释放相关原因,包括注册SA网络的过程中RRC无线链路建立成功后被释放的相关原因。
5)恢复失败:指RRC链路从非活动态(RRC_INACTIVE)到连接态(RRC_CONNECTED)时恢复链路失败,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可从空口信令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在RRC链接处于非活动态时,终端设备未发送RRC恢复请求(RRC resume request)消息,或者RRC恢复完成(RRC resumecomplete)消息。
6)链路释放:RRC链路连接失败,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无直观空口信令观察,可从log或现象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若RRC层以下的底层(例如RLC层、MAC层或PHY层)发生失步或接入失败,则会向RRC层上报链路异常。
7)其他原因:指在链路建链成功后网络未回复注册接受或注册拒绝消息前就主动释放了链路。
该场景可从空口信令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网络下发RRC释放(RRC Release)消息,未携带挂起或重定向等信息,直接释放RRC链接。
8)NR到LTE重定向:指由于NR到LTE重定向,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可观察空口信令,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网络下发RRCRelease消息,携带重定向到LTE相关信息。
9)上层异常:NAS层发生异常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无直观空口信令观察,可从log或现象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NAS层发生异常,指示RRC层释放RRC链接。
10)RRC异常:RRC层发生异常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无直观空口信令观察,可从log或现象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RRC层发生异常,直接释放RRC链接。
11)底层异常:指底层(例如MAC、PDCP、PHY等)发生异常,导致链路释放。
该场景无直观空口信令观察,可从log或现象观察: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RRC链接建立完成后,底层发生异常,上报给RRC层,导致RRC链接释放。
第三、T3510超时:终端设备向网络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网络未回复注册接受(REGISTRATION ACCEPT)或注册拒绝(REGISTRATION REJECT)。
第四、核心网拒绝:终端设备发起的初始注册请求没有被网络正确接收,网络会发送注册拒绝消息给终端设备,该消息会包含拒绝的原因值。终端设备向网络发送注册请求消息后,网络会发送注册拒绝消息给终端设备,该消息中会包含拒绝的原因值,例如原因值为#9原因值。
S330,终端设备判断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是否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
其中,上述“符合”可以理解为信息完全等同或者部分等同。示例性的,若信息1和信息2对比后得到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例如80%),则可认为这两项信息符合;若信息1和信息2对比后得到的相似度小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可认为这两项信息不符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可以指示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或者指示建链失败),也可以指示由于链路在建立后被释放导致注册失败(或者指示链路释放),还可以指示由于5G SA网络无响应导致注册失败,或者可以指示由于5GSA网络拒绝注册导致注册失败。或者,上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可以指示上述表2中列举的13种注册失败原因中的任一种原因,以下为了便于描述,仅采用其中一部分注册失败原因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存储有至少一项对应关系,每一项对应关系为预设原因信息、预设次数与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示例性的,至少一项对应关系包括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第一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预设原因信息、第二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处理策略可以为终端设备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示例性的,参见下述的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列表或者预设原因信息列表,该关系列表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三项对应关系:预设原因信息指示链路失败,对应的预设次数为2,对应的处理策略为第一处理策略;预设原因信息指示随机接入失败,对应的预设次数为2,对应的处理策略为第一处理策略;预设原因信息指示链路释放,对应的预设次数为1,对应的处理策略为第一处理策略。
表3
Figure BDA000273825218000012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上述表3仅列举了三种不同预设原因信息及对应预设次数的情况,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这三种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且与这三种预设原因信息不同的其他预设原因信息及对应预设次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这些可以由终端设备与网络协商或者由协议规定,本申请不予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以三种不同预设原因信息均对应同一处理策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实现方式:不同预设原因信息分别可以对应不同的处理策略。例如,预设原因信息指示随机接入失败,对应的处理策略可以为终端设备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预设原因信息指示链路释放,对应的处理策略可以为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如此通过向两个网络均发起注册请求实现竞速注册,以先注册成功的网络作为驻留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原因信息与对应预设次数及处理策略的关系可以结合网络情况、终端设备表现和业务影响等因素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网络情况变化而进行调整。可选的,该关系的具体设置还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相关问题日志,并考虑不同地点、不同设备商网络情况、终端设备业务影响等进行综合考量。
在上述S330中,在终端设备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将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分别与上述预先存储的关系列表中的预设原因信息和预设次数进行比对,判断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是否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即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符合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判断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是否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然后,终端设备将累计失败次数M与第一预设次数进行比对,判断累计失败次数M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次数。
若终端设备判断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即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则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S340;否则,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S350。
S340,终端设备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与5G 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与该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多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在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及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出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暂时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此时可以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表4示出了不同原因导致注册失败场景下本申请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技术的处理方式。其中,C表示累计失败次数,例如C=2表示累计失败次数为2。
由表4可以看出,在相关技术的处理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向SA网络注册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按协议需要等待10秒后再次重新发起注册,若重新注册时仍发生异常,终端设备需再等待10秒后重试;最大尝试5次,5次失败后才能结束SA注册流程,耗时40秒以上,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上处于等待状态,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注册过程中不管注册失败原因,只要注册失败,则在SA网络等待一段时间后继续尝试注册。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的处理方式是终端设备在向SA网络注册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条件满足则可以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到其他网络(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表4
Figure BDA0002738252180000141
由此可见,本申请方案可以解决SA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前逃生回落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可选的,上述S340中的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的步骤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中任一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对于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注册失败后提前结束注册并到第二网络注册的情况,第二网络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与5G SA网络协商好的。示例性的,以协议规定第二网络为LET网络为例,在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注册失败并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协议规定,此时到LET网络注册。
方式二,终端设备搜索到除5G SA网络之外的至少一个可用网络,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包括第二网络;并获取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中每个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当至少一个可用网络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指示的信号质量最优时,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在搜索到的多个可用网络中选择网络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发起注册。
可选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至少一项参数: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接收的参考信号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信号与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终端设备搜索到的上述至少一个可用网络,即使网络信号质量比5G SA网络差,只要网络信号质量满足网络给出的最低接入质量,也可以选择注册。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网络可以为LTE网络。示例性的,在手机向5GSA网络连续多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在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及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出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手机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此时可以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由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手机在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回落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S350,终端设备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或者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
其中,第一等待时长可以是终端设备与网络协商好的或者协议规定的,本申请不予限制。例如,第一等待时长可以为10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SA网络进行惩罚,例如关闭SA能力,即在一段时间内不发起SA注册。并且可以采用递进式惩罚方式,首次惩罚T1时长,第二次惩罚T2时长,第三次惩罚T3时长,……,以此类推。其中,T3>T2>T1,参数T1、T2、T3等可根据需求定制。在惩罚时间超时后,可以恢复SA能力,由终端设备定制参数决定是否立即发起SA注册。
具体的,针对预设原因信息可以预设对应的惩罚时长,相应地,当终端设备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在此预设惩罚时长内暂停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示例性的,针对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可以对应设置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具体的,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时,即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禁止在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其中,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可以是终端设备与网络协商好的或者协议规定的,本申请不予限制。协议可以规定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大于上述的第一等待时长。例如,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可以为12分钟。
可选的,不同的预设原因信息可以对应设置不同的预设惩罚时长。例如,预设原因信息指示由于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对应的预设惩罚时长可以为12分钟;预设原因信息指示由于链路释放导致注册失败,对应的预设惩罚时长可以为15分钟,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不予限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满足条件,则提前结束注册流程,不必按协议规定重试多次,此时可以到其他网络注册以快速恢复业务。因此,本申请方案可以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提前结束异常注册并到其他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从而解决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如图7所示,在S350之后,方法300还可以包括下述的步骤S360-S380。
S360,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第M+1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获取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1。
这里,对于终端设备如何获取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1的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步骤S320中对终端设备获取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70,终端设备判断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1是否大于或等于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
若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1大于或等于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则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步骤S380。否则,终端设备可以等待继续注册5G SA网络,例如可以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S380,终端设备执行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
对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以及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对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以及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与上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相同情况下,第二预设次数即为第一预设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注册成功之后,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若满足一定条件,则终端设备可以返回到5G SA网络注册,下面示例性地描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返回到5G SA网络。例如,协议可以规定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终端设备可以自主返回到5G SA网络注册。
方式二,5G SA网络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
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5G SA网络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终端设备在接收到5G SA网络发送的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指示信息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方式三,第二网络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
例如,假设终端设备当前驻留于第二网络,终端设备实时采集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以及其他网络(包括5G SA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并上报给第二网络,第二网络根据各个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参数判断各个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进而确定终端设备适合驻留的网络。协议可以规定在第二网络确定5G SA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优于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的情况下,第二网络指示终端设备返回到5GSA网络注册。
再例如,协议可以规定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第二网络指示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进行注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注册的情况下,若因为同一原因导致注册失败,则终端设备可以增大惩罚时长。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次注册失败且第M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禁止在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可选的,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可以是终端设备与5G SA网络协商好的或者协议规定的,本申请不予限制。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预设次数为2,那么在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2次注册失败且第2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禁止在12分钟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此时到LTE网络注册。进一步的,在终端设备返回到5G SA网络注册时,若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2次注册失败且第2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仍然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则终端设备禁止在2小时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惩罚时长从12分钟增大为2小时,可减少用户业务影响时间。
针对上面提到的注册异常场景下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实际用户体验,下文针对建链失败、随机接入失败或链路释放等原因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设计了对应的处理策略,具体实现参见下述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描述,下述实施例均以第二网络为LTE网络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前产品实现的场景为整个发明方案的子集,当然还可以针对其他场景定制不同的策略,下述具体实施例不代表本方案的全部方案。
第一实施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
在第一实施例中,针对注册流程中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进行逃生设计(即在5G SA网络注册不成功时,则向第二网络注册),假设预设原因信息指示由于链路失败引起注册失败,对应的预设次数为2;并且假设递进式惩罚策略为:第一轮对SA网络惩罚12分钟(即上述的第一预设惩罚时长),第二轮及以后每一轮均惩罚2小时(即上述的第二预设惩罚时长)。示例性的,在第一轮注册流程中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为链路失败,终端设备判断当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进行惩罚,首次惩罚12分钟。超时后(12分钟后),终端设备可恢复SA能力,并在SA网络重新发起注册。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若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仍然为链路失败,则终端设备提前结束SA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惩罚2小时。为了便于描述,下面采用C代表累计失败次数的取值。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400包括下述的步骤S411-S422。
S411,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当终端设备开机(假设终端设备默认开机后接入SA网络)或从异系统切换到SA网络时,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以接入SA网络。
S412,在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计失败次数C=1,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并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示例性的,若确定链路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可以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S413。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起定时器(例如T3511),在SA网络等待,超时后继续尝试注册。
其中,在注册流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但是当前注册异常场景可能并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这是因为导致本次注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预设原因信息列表中没有的原因,也可能是预设原因信息列表中有的原因(例如可能是建链异常、网络不响应或网络拒绝等原因)但是累计失败次数没有达到对应的预设次数,因此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尝试向SA网络注册。
S413,在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启动定时器。
示例性的,在注册失败且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对应于上述的第一等待时长),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10秒后可继续尝试向SA网络注册。
S414,当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示例性的,经过10秒后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重新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S415,在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计失败次数C=2,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并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示例性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指示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2,可以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S416,在链路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禁止在12分钟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由于导致本次注册失败的链路失败符合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因此可以快速逃生到其他网络注册。
从相关技术方案看,终端设备在连续两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2,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继续尝试注册。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在连续两次注册失败时由于链路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12分钟,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如此,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当第二次异常原因为链路失败场景时,终端设备可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回落到LTE网络进行注册,减少用户业务影响时间。
在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之后,对SA网络的惩罚时间结束,即12分钟之后,终端设备恢复SA能力,可重新返回SA网络注册,执行步骤S417至S422。对于S417至S422的描述参见上述对S411至S416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S411至S416可认为是第一轮注册流程,S417至S422可认为是第二轮注册流程,当然还可能出现更多轮注册流程。其中,与第一轮注册流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轮注册流程的惩罚时长增加,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具体参见S422,在链路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禁止在2小时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惩罚时长由12分钟增加到2小时。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在第二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2,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此时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2小时,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通过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可以在注册流程中第二次失败原因为链路失败时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不必继续累加注册尝试计数(对应于上述的累计失败次数)。同时,对SA网络进行渐进式惩罚,首轮惩罚时间为12分钟;第二轮及以后均惩罚2小时,与相关技术中注册尝试5次均失败后禁止12分钟相比,惩罚时长增加到2小时,从而通过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来降低对用户业务的影响。因此,本申请在5G SA注册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第二实施例: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
在第二实施例中,针对注册流程中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进行逃生设计(即在5G SA网络注册不成功时,则向第二网络注册),假设预设原因信息指示由于随机接入失败引起注册失败,对应的预设次数为2;并且假设递进式惩罚策略为:第一轮对SA网络惩罚12分钟(即第一预设惩罚时长),第二轮及以后每一轮均惩罚2小时(即第二预设惩罚时长)。示例性的,在第一轮注册流程中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为随机接入失败,终端设备判断当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进行惩罚,首次惩罚12分钟。惩罚超时后(12分钟后),终端设备可恢复SA能力,并在SA网络重新发起注册请求。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若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仍然为随机接入失败,则终端设备提前结束SA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惩罚2小时。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500包括下述的步骤S511-S522。
S511,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当终端设备开机或从异系统切换到SA网络时,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以接入SA网络。
S512,在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计失败次数C=1,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并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示例性的,若确定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可以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S513。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起定时器(例如T3511),在SA网络等待,超时后继续尝试注册。
其中,在注册流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但是当前注册异常场景并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这是因为导致本次注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预设原因信息列表中没有的原因,也可能是预设原因信息列表中有的原因(例如可能是建链异常、网络不响应或网络拒绝等原因)但是累计失败次数没有达到对应的预设次数,因此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尝试向SA网络注册。
S513,在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启动定时器。
示例性的,在注册失败且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对应于上述的第一等待时长),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
S514,当定时器超时,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示例性的,经过10秒后定时器T3511超时,终端设备重新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S515,在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计失败次数C=2,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并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示例性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指示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2,可以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S516,在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禁止在12分钟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由于导致本次注册失败的随机接入失败符合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因此可以快速逃生到其他网络注册。
从相关技术方案看,终端设备在连续两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2,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超时后继续尝试注册,注册耗时较长。再看本申请方案,终端设备在连续两次注册失败时由于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12分钟,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相比而言,本申请方案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当第二次异常原因为随机接入失败场景时,可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终端设备回落到LTE网络进行注册,减少用户业务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之后,对SA网络的惩罚时间结束,即12分钟之后,终端设备恢复SA能力,可重新返回SA网络注册,执行步骤S517至S522。对于S517至S522的描述参见上述对S511至S516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S511至S516可认为是第一轮注册流程,S517至S522可认为是第二轮注册流程,当然还可能出现更多轮注册流程。其中,与第一轮注册流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轮注册流程的惩罚时长增加,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具体参见S422,在随机接入失败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2时,禁止在2小时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惩罚时长由12分钟增加到2小时。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在第二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2,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此时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2小时,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在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本申请可以在注册流程中第二次失败原因为随机接入失败时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不必继续累加注册尝试计数(对应于上述的累计失败次数)。同时,对SA网络进行渐进式惩罚,首轮惩罚时间为12分钟;第二轮及以后均惩罚2小时,与相关技术中注册尝试5次均失败后禁止12分钟相比,惩罚时长增加到2小时,从而通过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来降低对用户业务的影响。因此,本申请在5G SA注册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第三实施例: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
在第三实施例中,针对注册流程中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进行逃生设计(即在5G SA网络注册不成功时,则向第二网络注册),假设预设原因信息指示由于网络释放链路引起注册失败,对应的预设次数为1;并且假设递进式惩罚策略为:第一轮对SA网络惩罚12分钟(即第一预设惩罚时长),第二轮及以后每一轮均惩罚12小时(即第二预设惩罚时长)。示例性的,在第一轮注册流程中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为网络释放链路,终端设备判断当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进行惩罚,首次惩罚12分钟。惩罚超时后(12分钟后),终端设备可恢复SA能力,并在SA网络重新发起注册请求。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若第二次注册失败原因仍然为网络释放链路,则终端设备提前结束SA注册流程,并对SA网络惩罚12小时。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应用于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注册失败的场景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600包括下述的步骤S611-S616。
S611,终端设备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如图11中的(a)所示,当终端设备01开机或从异系统切换到SA网络02时,终端设备向SA网络02发起注册请求,以接入SA网络02。
S612,在注册失败时,终端设备累计失败次数C=1,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并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示例性的,若确定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1时,则可以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继续执行下述的S613。当确定当前注册异常场景不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起定时器(例如T3511),在SA网络等待,超时后继续尝试注册。
S613,在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C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1时,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终端设备禁止在12分钟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由于导致本次注册失败的网络释放链路符合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1,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因此如图11中的(b)所示,终端设备01可以快速逃生到LTE网络03注册。
从相关技术方案看,终端设备在第一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1,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继续尝试注册,注册耗时较长。再看本申请方案,终端设备在第一次注册失败时由于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注册失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12分钟,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相比而言,本申请方案在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当第二次异常原因为网络释放链路场景时,可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终端设备回落到LTE网络进行注册,减少用户业务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终端设备注册到LTE网络之后,对SA网络的惩罚时间结束,即12分钟之后,终端设备恢复SA能力,可重新返回SA网络注册,执行步骤S614至S616。对于S614至S616的描述参见上述对S611至S61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S611至S613可认为是第一轮注册流程,S614至S616可认为是第二轮注册流程,当然还可能出现更多轮注册流程。其中,与第一轮注册流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轮注册流程的惩罚时长增加,减少了注册异常影响时间。具体参见S616,在网络释放链路导致本次注册失败且累计失败次数等于对应的预设次数1时,禁止在12小时内向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惩罚时长由12分钟增加到12小时。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次注册失败时会累计失败次数C=1,并起定时器T3511,时长为10秒,在此期间终端设备在SA网络等待。与相关技术不同的是,本申请在第二轮注册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以此时提前结束本轮SA网络注册,并对SA进行惩罚12小时,关闭SA能力,不在SA网络上发起注册;此时终端设备可回落LTE网络注册进行业务,实现快速逃生。
在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本申请可以在注册流程中第一次失败原因为网络释放链路时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不必继续累加注册尝试计数(对应于上述的累计失败次数)。同时,对SA网络进行渐进式惩罚,首轮惩罚时间为12分钟;第二轮及以后均惩罚12小时,与相关技术中注册尝试5次均失败后禁止12分钟相比,惩罚时长增加到12小时,从而通过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来降低对用户业务的影响。因此,本申请在5G SA注册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前仅列出了13种异常原因,并给出了3个实施例,但是对于注册异常原因,可以理解为可变的方案输入参数,其他原因也可使用本申请方案的实现逻辑进行实施,因此当前列出的异常原因可持续扩展。此外,对于实施例中的配置参数可根据网络情况灵活修改定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可以在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时快速逃生,在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终端设备能够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流程,快速逃生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本申请方案可以按不同异常原因值(即上述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定制最大注册尝试次数(协议规定为5次),以便发生异常时提前结束SA网络注册,其中,不同异常原因值定制最大注册尝试次数具体如何设计可能有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其次,本申请方案可以定制惩罚时间,设计渐进式惩罚策略,例如第二轮注册流程的惩罚时长大于第一轮注册流程的惩罚时长,其中,渐进式惩罚策略具体如何设计可能有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再次,本申请方案可以根据异常原因值,起定时器时长不固定,其中,异常原因值对应的定时器时长具体如何设计可能有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大于”可以替换为“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者,“大于或等于”可以替换为“大于”,“小于”可以替换为“小于或等于”。
本文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为独立的方案,也可以根据内在逻辑进行组合,这些方案都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核心网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用于核心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实施例,下文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见上文方法实施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主要从设备与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例如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发射端设备或者接收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其它可行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装置7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该装置700包括收发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收发单元7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收发单元7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处理单元720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单元7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收发单元710用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M为小于N的正整数,N为预设整数。
处理单元720用于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并且,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时,执行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该第一处理策略包括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且向与5G 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N可以为5。示例性的,M可以取1,也可以取2,还可以取3,或者可以取4。其中,当M为1时,收发单元710向5G SA网络发起第1次(即首次)注册请求。当M大于1且小于5时,在收发单元710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装置700向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例如,当M为2时,装置700在向5G SA网络第1次注册失败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2次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网络可以为LTE网络。示例性的,在手机向5G SA网络连续多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在根据注册失败原因信息及累计失败次数判断出当前注册异常场景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时,手机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此时可以向LTE网络发起注册请求。由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手机在5G SA网络注册流程中发生异常时可以快速逃生,回落到LTE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M大于1且小于N时,在收发单元710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装置700向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计数单元,该计数单元用于每当装置700向5G SA网络注册失败时计数一次,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累计得到累计失败次数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以下任一项: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由于链路在建立后被释放导致注册失败、由于5G SA网络无响应导致注册失败、由于5G SA网络拒绝注册导致注册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不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或者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在装置700向5G SA网络第M+1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获取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1;并且,当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且累计失败次数M+1大于或等于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时,执行与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720具体用于禁止在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该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大于第一等待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710还用于在经过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710具体用于接收5G SA网络或第二网络发送的指示信息,并根据该指示信息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在收发单元710向5G SA网络连续M次注册失败且第M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的情况下,禁止在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可以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预先存储至少一项对应关系,该至少一项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该第一对应关系为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第一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为第二预设原因信息、第二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720还用于当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单元710具体用于在装置700搜索到除5G SA网络之外的至少一个可用网络(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包括第二网络)且该至少一个可用网络中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最优的情况下,向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终端设备可以获取注册失败原因信息以及累计失败次数,以此判断是否满足提前结束注册条件,若满足条件,则提前结束注册流程,不必按协议规定重试多次,此时可以到其他网络注册以快速恢复业务。因此,本申请方案可以在网络注册发生异常时提前结束异常注册并到其他网络注册,减少注册异常影响时间,从而解决网络注册流程中因网络异常或环境信号差等原因导致频繁注册失败的问题,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700可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并且装置700中的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900的结构性示意性图。所述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通信接口930、总线94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13所示的装置900中的处理器910可以对应于图12中的装置700中的处理单元720。图13所示的装置900中的通信接口930可以对应于图12中的装置700中的收发单元710。
其中,该处理器910可以与存储器920连接。该存储器920可以用于存储该程序代码和数据。因此,该存储器920可以是处理器910内部的存储单元,也可以是与处理器910独立的外部存储单元,还可以是包括处理器910内部的存储单元和与处理器910独立的外部存储单元的部件。
可选的,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总线940。其中,存储器920、通信接口930可以通过总线940与处理器910连接。总线9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9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910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或者该处理器810采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该存储器9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910提供指令和数据。处理器91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处理器91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装置90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910执行所述存储器920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通过所述装置700执行上述方法的操作步骤。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90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700,并且装置7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其中,硬件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操作系统层的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可以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制品”可以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包括若干指令,该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五代独立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M为小于5的正整数;
在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
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所述累计失败次数M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次数时,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处理策略,所述第一处理策略包括停止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并向与所述5G 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任一项:由于建立链路失败导致注册失败、由于链路在建立后被释放导致注册失败、由于所述5G SA网络无响应导致注册失败、由于所述5G SA网络拒绝注册导致注册失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或者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所述累计失败次数M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时,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等待时长后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第M+1次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第M+1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和累计失败次数M+1;
当所述第M+1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第二预设原因信息,且所述累计失败次数M+1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二预设次数时,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处理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或者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且所述累计失败次数M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时,所述终端设备启用定时器T3511;
其中,所述定时器T3511的预设时长等于所述第一等待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等待时长为1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禁止在与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所述5G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大于第一等待时长。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在所述终端设备禁止在第一预设惩罚时长内向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经过所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在经过所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5G SA网络或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连续M次注册失败且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注册失败原因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禁止在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内向所述5G SA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惩罚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惩罚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预先存储至少一项对应关系,所述至少一项对应关系包括第一对应关系和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第一预设原因信息、第一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第二预设原因信息、第二预设次数与第一处理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第M次注册失败的原因信息符合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原因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预设次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与所述5GSA网络不同的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搜索到除所述5G SA网络之外的至少一个可用网络,所述至少一个可用网络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且所述至少一个可用网络中所述第二网络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最优;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网络发起注册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M大于1且小于N时,在所述终端设备向5G SA网络发起第M次注册请求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连续M-1次注册失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当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5G SA网络注册失败时,所述终端设备计数一次,在第M次注册失败的情况下累计得到所述累计失败次数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长期演进LTE网络。
16.一种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方法的单元。
17.一种处理注册异常的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发器。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芯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140963.3A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Active CN113810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963.3A CN113810937B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210744526.5A CN115396926A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US17/760,478 US20230337166A1 (en) 2020-10-22 2021-09-07 Method for Processing Network Registration Anomaly,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Chip
EP21881748.4A EP4087337A4 (en) 2020-10-22 2021-09-07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OMALITY OF NETWORK RECORDING, STORAGE MEDIA AND CHIP
PCT/CN2021/116901 WO2022083329A1 (zh) 2020-10-22 2021-09-07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MX2022011999A MX2022011999A (es) 2020-10-22 2021-09-07 Metodo para procesar anomalia de registro, aparato,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y chi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963.3A CN113810937B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4526.5A Division CN115396926A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937A true CN113810937A (zh) 2021-12-17
CN113810937B CN113810937B (zh) 2022-08-23

Family

ID=7894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0963.3A Active CN113810937B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CN202210744526.5A Pending CN115396926A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4526.5A Pending CN115396926A (zh) 2020-10-22 2020-10-22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37166A1 (zh)
EP (1) EP4087337A4 (zh)
CN (2) CN113810937B (zh)
MX (1) MX2022011999A (zh)
WO (1) WO202208332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0912A (zh) * 2022-06-30 2022-10-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568011A (zh) * 2022-02-07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用户设备发起ims注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CN116744403A (zh) * 2022-11-10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998570A (zh) * 2024-04-03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533A (zh) * 2009-04-10 201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失败通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241709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不支持4g网络的usim卡的方法
CN109379779A (zh) * 2018-09-06 2019-02-2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拨号联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221495A1 (en) * 2019-01-09 2020-07-09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bt failure de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923B (zh) * 2009-06-26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的用户注册方法及业务实现系统
CN105376773B (zh) * 2015-11-24 2018-09-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应用处理器和移动终端
CN108684054B (zh) * 2015-11-24 2021-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功能异常的处理方法、调制解调器和移动终端
CN106487883A (zh) * 2016-09-28 2017-03-0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处理方法及模块
EP3777370B1 (en) * 2018-03-28 2024-03-06 NEC Corporation Handling of temporary non access stratum parameters during registration procedure for the ue supporting registration to the network using 3gpp network access and non-3gpp network access
CN111436071B (zh) * 2019-01-14 2023-06-2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选网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3692A (zh) * 2019-12-30 2020-04-28 瓴盛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不支持移动通信网络的sim/usim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372327B (zh) * 2020-02-18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5g sa网络的呼叫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533A (zh) * 2009-04-10 201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失败通知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7241709A (zh) * 2016-03-29 2017-10-10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不支持4g网络的usim卡的方法
CN109379779A (zh) * 2018-09-06 2019-02-22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拨号联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221495A1 (en) * 2019-01-09 2020-07-09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bt failure detectio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8011A (zh) * 2022-02-07 2023-01-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用户设备发起ims注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CN115568011B (zh) * 2022-02-07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用户设备发起ims注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CN115150912A (zh) * 2022-06-30 2022-10-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150912B (zh) * 2022-06-30 2024-04-1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744403A (zh) * 2022-11-10 2023-09-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998570A (zh) * 2024-04-03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926A (zh) 2022-11-25
CN113810937B (zh) 2022-08-23
MX2022011999A (es) 2022-10-20
US20230337166A1 (en) 2023-10-19
WO2022083329A1 (zh) 2022-04-28
EP4087337A1 (en) 2022-11-09
EP4087337A4 (en)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10937B (zh) 处理网络注册异常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
US20230247479A1 (en) User equipment (ue) and core network for managing network slice conges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343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an adaptive access procedure on a multi-SI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1869265B (zh)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EP2475213A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mobility magement (MM) back-offs
CN107615819B (zh) 用于无线设备的数据速度提升的系统和方法
US10219132B2 (en) Voice rat selection in multi-SIM devices
US117439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ervice continuity by user equipment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91452B (zh) 双卡终端异常场景下的频段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003812B1 (ko)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JP641824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637866B1 (en) Pag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405965B2 (en) Signal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056168A (zh) 在转移失败期间保留紧急呼叫
TW202005459A (zh) 用於處理行動通訊中的問題小區的方法
CN114401537B (zh) 一种网络重定向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1118368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066938A (zh) 用于寻呼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1357493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60237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4830731A (zh) 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CN114339922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CN1150669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系统
RU2802818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аномалий при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в сети связ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носитель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RU2786947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аномалий при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в сети связ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носитель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интегральная схем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