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728B -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10728B CN113810728B CN202111012370.3A CN202111012370A CN113810728B CN 113810728 B CN113810728 B CN 113810728B CN 202111012370 A CN202111012370 A CN 202111012370A CN 113810728 B CN113810728 B CN 1138107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control
- control coefficient
- packet loss
- loss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1—Server components or server architectures
- H04N21/218—Source of audio or video content, e.g. local disk arrays
- H04N21/2187—Live fe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4—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monitoring of server load, available bandwidth, upstream requests
- H04N21/2402—Monitoring of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bandwidth avail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 H04N21/26208—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under constraints
- H04N21/26216—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the scheduling operation being performed under constraints involving the channel capacity, e.g. network bandwid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6—Channel or content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keys and entitlement messages in a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 merging a VOD unicast channel into a multicast channel
- H04N21/2662—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video stream, e.g.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45—Monitoring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its availability, bandwid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management, e.g. creating a master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from data receiv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a Head-end, 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a video stream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04N21/4621—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content stream or additional data, e.g. lower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for a mobile client with a small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通过获取t时刻的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得到t时刻的三个控制系数;根据t时刻的三个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传输码率,可以动态地改变发送码率,有效地缓解了网络拥塞情况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从而改善了直播数据传输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络视频直播为保证视频的实时性,常采用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或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来传输数据流。但是由于UDP并没有拥塞控制、丢包检测、丢包重传等机制,导致网络出现波动时,丢包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目前可以采用分梯度降低发送码率的方法,即在网络出现波动时,减少发送的数据量,具体的,可以设置预设区间范围,只要网络质量处于预设区间范围内,就立马减少相同的发送数据量,但在区间范围内并不是都需要减少相同的发送数据量,这样就会导致带宽利用率较低,使得直播数据传输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用以改善直播数据传输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所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
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所述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包括:
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包括:
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
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
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
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包括:
将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
将t-1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
将t-1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包括:
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通过下述公式得到:
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
其中,ΔU(t)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Kp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e(t)为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e(t-1)为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Ki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Kd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e(t-2)为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
可选的,所述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包括:
将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包括:
将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之和,作为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所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将t-1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将t-1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下述公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
其中,ΔU(t)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Kp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e(t)为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e(t-1)为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Ki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Kd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e(t-2)为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
可选的,所述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将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可选的,所述第五获取模块,用于将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之和,作为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直播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根据第四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通过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可以动态地改变发送码率,有效地缓解了网络拥塞情况,明显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从而改善了直播数据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种直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糊控制模块实现模糊控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种三角型隶属函数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计算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由于现有技术中,在网络出现波动时,减少发送的数据量,具体的,可以设置预设区间范围,只要网络质量处于预设区间范围内,就立马减少相同的发送数据量,但在区间范围内并不是都需要减少相同的发送数据量,这样就会导致带宽利用率较低,使得直播数据传输效果较差。为了改善直播数据传输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S101,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具有处理能力的直播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电脑等其他终端设备。图2为一种直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以一个主播端(发送端)210、一个服务器220和一个用户端(接收端)230为例进行说明。主播端210将视频数据发送给服务器220,服务器220将进行视频数据的分发,即将视频数据分发给用户端(接收端)230。当主播端210与服务器220之间的网络出现波动时,将会影响下面的用户端230,因此,如何保证主播端210的视频数据进行良好的传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主播端上传视频数据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也适用于服务器的视频下发过程。
为量化网络情况,当直播设备在第i个单位时间发送完一定的数据包数量M(i)后,服务器要返回数据包的确认数N(i),那么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残差:E(i)=L(i)-LE(i),其中,LE(i)为丢包率的期望值,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i)=dE(i)/dt。
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可以通过下图3所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得到,后面将会做具体介绍。
S102,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其中,上述第一控制系数可以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上述第二控制系数可以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上述第三控制变量可以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
具体实现时,可以预先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可以通过下图3所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得到,后面将会做具体介绍。然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具体的,可以将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可以将t-1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可以将t-1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
S103,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S104,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具体的,可以将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S105,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具体的,可以将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之和,作为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通过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动态地改变发送码率,有效地缓解了网络拥塞情况,明显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从而改善了直播数据传输效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的期望值LE(i)和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L(i),得到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残差E(i)和第i个单位时间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i);将丢包率残差E(i)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i)作为模糊控制模块的输入,得到模糊控制模块的输出为第i个单位时间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p、第i个单位时间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i和第i个单位时间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d;将ΔKp、ΔKi、ΔKd和丢包率残差E(i)作为自适应计算模块的输入,得到自适应计算模块的输出为第i个单位时间的码率控制量U(i);根据码率控制量U(i)和当前发送码率f(第i个单位时间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调整后的发送码率(第i+1个单位时间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通过上述图3所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可以得到t为1和t为2时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码率控制量和下一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通过上述图3所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将模糊控制应用于自适应算法的参数自整定上,使得自适应算法可以自动调整参数,并且上述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可以快速响应变化,使得整个动态调整过程十分平滑,抗干扰性强。
图4为上述图3中模糊控制模块所实现的模糊控制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模糊控制主要由模糊化、模糊推理和解模糊三部分组成。具体的输入量先通过输入隶属函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具体的输入值变为输入模糊值;将得到的模糊值通过制定的规则库进行模糊推理得到输出模糊值;输出模糊值经过输出隶属函数转变为具体的输出值。通过图4所示的模糊控制流程,可以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可以包括:
S501,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
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均可以用“很大PB”、“大PM”、“较大PS”、“中ZO”、“较小NS”、“小NM”和“很小NM”,7个语言变量{PB,PM,PS,ZO,NS,NM,NM}进行表示;丢包率残差的基本论域可以设置为{-m...0...m},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基本论域可以设置为{-n...0...n},并且可以通过比例因子kE=a/m与将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变换到各自的模糊论域中。
S502,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
具体实现时,如图4所示,通过输入隶属函数,可以将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先通过输入隶属函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将他们的具体值变为输入模糊值,即将他们转换到各自的模糊论域当中。隶属函数一般采用正态分布型、三角形和梯形隶属函数,而三角型隶属函数更为常见且具有灵敏度高、在论域范围内均匀分布等优点,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三角型隶属函数对输入量进行模糊化,三角型隶属函数如图6所示。
S503,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
上述预设模糊规则可以为根据以往实际经验所制定的若干条推理规则,具体实现时,可以按照“IF...is...AND...is...THEN...is...”的形式进行表达。具体的,对照制定好的规则库可以对输入模糊量(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进行推理,通过推理得到输出模糊量(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如下述表1、表2和表3所示,表1为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p的模糊控制规则表,表2为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i的模糊控制规则表,表3为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d的模糊控制规则表。
表1
例如,在上述表1中,当丢包率残差E的模糊量为“NB”,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的模糊量为“NB”,ΔKp的模糊量为“PB”。
表2
例如,在上述表2中,当丢包率残差E的模糊量为“NB”,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的模糊量为“NB”,ΔKi的模糊量为“ZO”。
表3
例如,在上述表3中,当丢包率残差E的模糊量为“NB”,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的模糊量为“NB”,ΔKd的模糊量为“PB”。
S504,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下述公式,将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表推理出来的模糊量变为具体值:
其中,Z0为解模糊后的具体值,zi为模糊输出论域的值,u(zi)为zi的隶属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图7为上述图3中自适应计算模块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自适应计算模块包括残差快速跟踪单元、历史累计残差单元和残差变化率单元。自适应计算模块的目的是根据输入量丢包率残差E(t)(也可以为上文中的E(i),本文不做限定),经过运算得到一个输出量U(t)(码率控制量),而输出量U(t)在下一时刻反作用于输入量E(t),最终目的使得输入量E(t)为0,则停止计算。
其中,残差快速跟踪单元:可以根据输入量E(t)快速成比例的调节输出量U(t),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对于输入量的响应速度,使其快速接近规定值。具体的,残差快速跟踪单元的输出为:Up(t)=KpE(t)。
历史累计残差单元:可以计算历史的输入量累计值,由于输入量有正负之分,整个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就会存在静差,历史累计残差单元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系统静差,使得输入量累计和为0。具体的,历史累计残差单元的输出为:
残差变化率单元:可以利用当前输入值与上一时刻的输入值,表征输入量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地希望输入量不再变化,即曲线斜率为0。通过变化率可进行下一时刻的预测。具体的,残差变化率单元的输出为:Ud(t)=Kd(E(t)-E(t-1))。
那么,在t时刻的输出量U(t)为: 在t-1时刻的输出量U(t-1)为:所以ΔU(t)=U(t)-U(t-1)=Kp(E(t)-E(t-1)+KiE(t)+Kd(E(t)-2E(t-1)+E(t-2))。由此可知,只需通过最近三次的输入即可得到ΔU(t)。所以,无需通过上述复杂的残差快速跟踪单元、历史累计残差单元和残差变化率单元求解U(t),而只需通过U(t)=U(t-1)+ΔU(t)即可得到t时刻的输出量U(t)。
具体实现时,通过图3所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得到t为1和t为2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码率控制量和下一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而从t为3开始,只需通过模糊控制模块得到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p、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i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ΔKd(无需通过自适应计算模块计算下一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再通过t为2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得到t为3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再根据t为1、t为2和t为3的丢包率残差,就可以通过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得到t为3的码率控制变量ΔU(t),然后根据t为2的码率控制量,以及t为3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从而得到下一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其他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80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810,可以用于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820,可以用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
第三获取模块830,可以用于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第四获取模块840,可以用于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第五获取模块850,可以用于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通过第二获取模块,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第三控制变量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通过第三获取模块,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通过第四获取模块,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通过第五获取模块,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可以动态地改变发送码率,有效地缓解了网络拥塞情况,明显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从而改善了直播数据传输效果。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810,还可以用于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此时,第二获取模块820,可以具体用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820,可以具体用于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820,可以具体用于将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将t-1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将t-1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
可选的,第三获取模块830,可以具体用于通过下述公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
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
其中,ΔU(t)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Kp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e(t)为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e(t-1)为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Ki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Kd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e(t-2)为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
可选的,第四获取模块840,可以具体用于将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可选的,第五获取模块850,可以用于将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之和,作为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另外,相应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播设备,该直播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所有步骤。
另外,相应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所有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光盘、硬盘等,通过计算机执行该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例如,将程序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程序,即可实现上述全部或部分功能。另外,当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实现时,该程序也可以存储在服务器、另一计算机、磁盘、光盘、闪存盘或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中,通过下载或复制保存到本地设备的存储器中,或对本地设备的系统进行版本更新,当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即可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全部或部分功能。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7)
1.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所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三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所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为E(i)=L(i)-LE(i),其中,LE(i)为丢包率的期望值,L(i)为丢包率,M(i)为直播设备在第i个单位时间发送完一定的数据包数量,N(i)为服务器要返回数据包的确认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i)=dE(i)/dt;其中,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包括:
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
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
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
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其中,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通过下述公式得到:
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
其中,ΔU(t)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Kp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e(t)为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e(t-1)为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Ki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Kd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e(t-2)为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
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包括:
将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
将t-1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
将t-1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与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包括:
将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之和,作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包括:
将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与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之和,作为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5.一种直播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码率控制量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所述第一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二控制系数用于调整初始时刻至t时刻的累积丢包率残差,所述第三控制系数用于调整t时刻与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差值,所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为E(i)=L(i)-LE(i),其中,LE(i)为丢包率的期望值,L(i)为丢包率,M(i)为直播设备在第i个单位时间发送完一定的数据包数量,N(i)为服务器要返回数据包的确认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Ec(i)=dE(i)/dt;其中,根据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通过预设自适应模糊规则,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包括:
获取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分别设置丢包率残差、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
根据丢包率残差和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预设模糊论域,确定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和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
根据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预设模糊论域、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的模糊量与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变化率的模糊量,通过预设模糊规则,确定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控制变量的模糊量;
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的模糊量,通过预设解模糊函数,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
根据t-1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以及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第二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和第三控制系数的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和第三控制系数;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第二控制系数、第三控制系数、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以及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其中,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通过下述公式得到:
ΔU(t)=Kp(e(t)-e(t-1))+Kie(t)+Kd(e(t)-2e(t-1)+e(t-2))
其中,ΔU(t)为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Kp为t时刻的第一控制系数,e(t)为t时刻的丢包率残差,e(t-1)为t-1时刻的丢包率残差,Ki为t时刻的第二控制系数,Kd为t时刻的第三控制系数,e(t-2)为t-2时刻的丢包率残差;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1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码率控制变量,得到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根据t时刻的码率控制量和t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得到t+1时刻的直播数据传输码率。
6.一种直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能够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2370.3A CN11381072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2370.3A CN11381072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0728A CN113810728A (zh) | 2021-12-17 |
CN113810728B true CN113810728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78894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2370.3A Active CN113810728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1072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359A (zh) * | 2008-02-27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码率分配方法、分组域流媒体服务器 |
CN101990087A (zh) * | 2010-09-28 | 2011-03-23 |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整码流的方法 |
JP5600774B1 (ja) * | 2013-06-06 | 2014-10-0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
CN105357536A (zh) * | 2015-10-14 | 2016-02-24 | 太原科技大学 | 基于残差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视频软组播方法 |
CN109040855A (zh) * | 2018-09-03 | 2018-12-1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无线dash流媒体码率平滑自适应传输方法 |
CN109587073A (zh) * | 2019-01-07 | 2019-04-05 | 北京三体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1935441A (zh) * | 2020-07-30 | 2020-11-13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2370.3A patent/CN1138107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2359A (zh) * | 2008-02-27 | 2008-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码率分配方法、分组域流媒体服务器 |
WO2009106015A1 (zh) * | 2008-02-27 | 2009-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码率分配方法、分组域流媒体服务器 |
CN101990087A (zh) * | 2010-09-28 | 2011-03-23 |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及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整码流的方法 |
JP5600774B1 (ja) * | 2013-06-06 | 2014-10-0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
CN105357536A (zh) * | 2015-10-14 | 2016-02-24 | 太原科技大学 | 基于残差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视频软组播方法 |
CN109040855A (zh) * | 2018-09-03 | 2018-12-18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无线dash流媒体码率平滑自适应传输方法 |
CN109587073A (zh) * | 2019-01-07 | 2019-04-05 | 北京三体云联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1935441A (zh) * | 2020-07-30 | 2020-11-13 |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Fault detection of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subject to random packet dropout and multi-rate sample data》;Feng Xiaoxue等;《2017 36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第7454-7458页 * |
《基于残差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视频软组播研究》;刘珊珊 等;《太原科技大学学报》(第01期);第18-23页 * |
《网络控制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张捷;《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第I140-41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0728A (zh) | 2021-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isoy et al. | Design of feedback controller for TCP/AQM networks | |
CN102355425B (zh) | 一种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和设备 | |
Liberzon | Hybrid feedback stabilization of systems with quantized signals | |
Cucuzzella et al. | Event-trigger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 |
Xing et al. | Robust adaptive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for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with quantized input | |
Wang et al. | Fully distributed event-triggered bipartite consensus of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quantized communication | |
Quwaider et al. | Neural network model as Internet of Things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PID controller and immune-hill-climbing algorithm | |
Yesmin et al. | Design of event-base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ith logarithmic quantized state measurement and delayed control update | |
CN113810728B (zh) | 直播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直播设备 | |
Yuan et al. | Distributed containment control of fractional‐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using neural networks | |
Fang et al. | Extended dissipative filtering for Markov jump BAM inertial neural networks under weighted try-once-discard protocol | |
Sahoo et al. | Event-based neural network approximation and control of uncertain nonlinear continuous-time systems | |
Fan et al. | Distributed prescribed performance pinning synchronization for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event-trigger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
Lin et al. | An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protocol for quantized second-orde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network delay and process noise | |
Li et al. | Truncated prediction-based distributed consensus control of linear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dis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and input delay | |
Kahe et al. | AQM controller design for TCP networks based on a new control strategy | |
Yu et al. | Command-filtered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backstepping quantized control for fractional-order nonlinear systems with asymmetric actuator dead-zone via disturbance observer | |
Jabbar et al. | A proposed adaptive bitrate scheme based on bandwidth prediction algorithm for smoothly video streaming | |
Khoshnevisan et al. | Stability and Hopf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a TCP/RAQM network with ISMC procedure | |
Meng et al. | Bounded real lemmas and exponential H∞ control for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unbounded time-varying delays | |
Liu et al. | No-regret learning for repeated non-cooperative games with lossy bandits | |
Xie et al. | Adaptive fuzzy practical prescribed time H∞ congestion control for network systems with input saturation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 |
Yang et al. | Mixed event/time‐triggered static output feedback L2‐gain control for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 |
Qi et al. | Mean square stabiliz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with weighted try once discard protocol and state observer | |
Cho et al. | Adaptive neural queue management for TCP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