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379A -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379A
CN113810379A CN202110967294.5A CN202110967294A CN113810379A CN 113810379 A CN113810379 A CN 113810379A CN 202110967294 A CN202110967294 A CN 202110967294A CN 113810379 A CN113810379 A CN 113810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request
service node
node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7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379B (zh
Inventor
马英峰
王璐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alue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alue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alue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alue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72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2Network monitoring prob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该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参数;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运维人员工作负荷繁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流行,服务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拆分,一次请求往往需要涉及到多个服务。这些服务,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团队开发,也有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还有可能布在了多台服务器,甚至横跨多个不同的数据中心。
当某个服务出现异常而导致整个链路中断时,运维人员需要对各个服务的日志信息进行解析,并针对解析的结果对异常的服务进行人工修复,如此一来,加重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可以解决运维人员工作负荷繁重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参数;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得到第二参数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向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第一请求的请求类型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异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异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正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将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所述第一响应用于表示参数正常;所述第二响应用于表示参数异常。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一异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信息用于表示两次请求均失败;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异常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到第一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二异常信息,所述第二异常信息用于表示第一次请求失败、且第二次请求成功;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异常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服务系统,所述多服务系统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和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由第一服务节点向异常监控节点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参数;其次,异常监控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请求后,对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最后,异常监控节点在检验到第一校验结果的状态为校验异常时,对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进行修复,获得第二参数。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对请求中的异常参数信息的自愈修复处理,从而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可能不是按比例的。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中提出的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多服务系统,其中,多服务系统包括各种类型的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其中,异常监控节点可以是多服务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组件,用于在系统底层实时监测服务节点间的请求关系、请求参数、请求结果等信息。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此处以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作为示例对本申请的完整方案进行说明,其中,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是多服务系统中的服务节点,并且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位于同一个业务链路中,第二服务节点是第一服务节点预请求的服务节点。
第一服务节点在请求第二服务节点之前,第一服务节点会将待传输至第二服务节点的请求参数发送给异常监控节点,异常监控节点在接收到请求参数后,会对请求参数进行校验,以确定该请求参数是否是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服务节点的请求时所需要的输入参数,此处的请求参数即为下文中的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其中,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包括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服务节点的第一请求时所需要的输入参数,还包括第一服务节点连接第二服务节点的关键字,作为示例,假设第一参数中包括了A、B、C和connectionID,其中,A、B、C可能是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服务节点的请求时所需要的输入参数,connectionID则是用于连接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以形成链路的关键字。当然,上述示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的唯一限定。
当异常监控节点接收到携带第一参数的第一请求后,异常监控节点会将第一参数与异常监控节点中预存储的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进行比对,获得校验结果,若检验结果为异常,则异常监控节点会对异常的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处理获得第二参数,并将第二参数发送至第一服务节点,第一服务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参数后,会以第二请求来请求第二服务节点,其中第二请求中携带有第二参数,并且第二请求和第一请求的请求类别是完全相同的。
在第一服务节点以第二请求来请求第二服务节点后,异常监控节点会实时记载第一服务节点请求第二服务节点所用的时间,若在异常监控节点预设的时间范围内,第二服务节点并未向第一服务节点返回请求失败或者请求成功的信息,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自动默认此次请求失败。同时,异常监控节点会控制第一服务节点再次以第二请求来请求第二服务节点,若异常监控节点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仍然未检测到第二服务节点发送至第一服务节点的返回参数,则异常监控节点会控制第一服务节点在自己的日志中生成请求失败的异常信息,与此同时,第一服务节点在生成异常信息后,也会将生成的上述异常信息发送给异常监控节点进行记录,从而方便开发人员通过异常监控节点记录的异常信息对异常进行解决处理。
若第一服务节点再次以第二请求来请求第二服务节点后,异常监控节点监测到第二服务节点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向第一服务节点返回了请求成功的信息,则异常监控节点会控制第一服务节点在自己的日志中生成第一次请求失败、第二次请求成功的异常信息。第一服务节点在生成上述异常信息后,会将生成的异常信息发送给异常监控节点进行记录。与此同时,异常监控节点会对第二服务节点返回至第一服务节点的参数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记录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之间形成的链路。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清楚完整的说明,具体如下:
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常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异常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第一服务节点向异常监控节点发送第一请求。
其中,第一请求包括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位于多服务系统中,第二服务节点是指被第一服务节点调用的服务节点,第一请求是第一服务节点请求第二服务节点时,向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的请求信息。其中,第一请求中包含了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第二服务节点的参数。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第一请求中包含的参数定义为第一参数。
S12,异常监控节点基于第一请求,对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在预请求第二服务节点之前,先将预发送至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请求发送至异常监控节点,由异常监控节点对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进行校验,以检验第一参数中是否存在异常信息。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异常监控节点基于第一请求,对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的校验结果定义为第一校验结果。
参见图2,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异常监控节点基于第一请求,对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S1201,异常监控节点确定第一参数的格式是否满足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异常监控节点将第一参数与预先存储的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所需的输入参数进行对比,以确定第一参数是否与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格式一致。
S1202,异常监控节点确定第一参数是否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假设第一参数中包含了参数A、B、C,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需要的输入参数为A、B,则说明第一参数中包含了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A和B。
作为另一示例,若第一参数中包含了参数A、B、C,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需要的输入参数为D和E,则说明第一参数中未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D和E。
作为另一示例,若第一参数是中包含了参数A、B、C,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需要的输入参数为C和F,则说明第一参数中未完全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C和F。
S1203,在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和/或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异常的第一校验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校验结果包括异常和成功两种状态。当第一参数的参数格式不满足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输入参数的格式、或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或第一参数既不满足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输入参数的格式也未完全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则得到的第一校验结果就为校验异常。
S1204,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正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参数的参数格式既满足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输入参数的格式,也完全包含第二服务节点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则得到的第一校验结果就为校验正常。
S13,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出现S1203中描述的任意一种异常时,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对第一参数中校验异常的参数进行修复处理。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异常监控节点在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后获得的参数定义为第二参数。
参见图3,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异常监控节点在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包括:
S1301,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将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客户管理系统为第一服务节点,舆情接口为第二服务节点,监控节点会在客户管理系统请求调用舆情接口之前,对客户管理系统的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进行格式校验,在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舆情系统处理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格式时,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第一参数中的异常格式转换为舆情系统能接收并处理的合法参数格式,从而获得修复后的第二参数。
S1302,在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客户管理系统调用舆情接口之前,异常监控节点检测到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舆情系统处理第一请求时需要的输入参数时,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舆情系统需要而第一参数中未包含的参数进行补充修复,作为示例,若第一参数中缺少有效期,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当前时间作为开始时间,使用时限设定一个月;若第一参数中缺少关键信息如公司代码等信息,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异常原因反馈给客户管理系统自行处理,获得修复后的第二参数。
S1303,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将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客户管理系统调用舆情接口之前,异常监控节点检测到第一请求中的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舆情系统处理第一请求时需要的输入参数、且第一参数的参数格式也不满足舆情系统处理第一请求时输入参数的格式时,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舆情系统需要而第一参数中未完全包含的参数以舆情系统的输入参数格式进行补充,并将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舆情系统的输入参数格式,获得修复后的第二参数。
参见图4,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二参数之后,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S24,异常监控节点向第一服务节点发送第二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异常监控节点在对客户管理系统第一请求中异常的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处理获得第二参数后,会将第二参数发送给客户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在接收到第二参数后,会以携带第二参数的请求来请求舆情系统。
S25,第一服务节点向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携带第二参数,第二请求和第一请求的请求类型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管理系统会向舆情系统发送第二请求,其中第二请求和第一请求都是请求舆情系统,使得舆情系统基于第一请求或第二请求完成相同的数据处理操作。
其中,第二请求中携带的参数为第二参数,第二参数是异常监控节点对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处理后得到的参数。
参见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服务节点向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之后,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S36,若在第一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所述第一响应用于表示参数正常,所述第二响应用于表示参数异常。
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管理系统向舆情系统发送携带第二参数的第二请求后,异常监控节点监控到舆情系统并未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对客户管理系统的请求进行响应,即舆情系统没有返回客户管理系统请求中的第二参数异常的信息,也没有返回客户管理系统请求舆情系统成功的信息,此时客户管理系统会再次以携带第二参数的第二请求对舆情系统进行请求。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是异常监控节点中预设的时间范围,该时间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客户管理系统向舆情系统发送第二请求后,舆情系统未向客户管理系统返回的异常信息定义为第一响应,舆情系统未向客户管理返回的请求成功信息定义为第二响应。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解决第一服务节点调用第二服务节点的过程中,因为暂时的网络异常导致请求失败的问题。
参见图5,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服务节点向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第二请求之后,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S37,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一异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信息用于表示两次请求均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客户管理系统再次向舆情系统发送第二请求后,异常监控节点监测到舆情系统仍然未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向客户管理系统返回响应信息,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控制客户管理系统在日志中生成两次调用舆情系统失败的信息。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是异常监控节点中预设的时间范围,该时间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该第二预设时间和S36中的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间范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此处将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的第一服务节点两次请求第二服务节点均失败的异常信息,定义为第一异常信息。
S38,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异常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管理系统在S37中生成两次调用舆情系统失败的第一异常信息后,会将第一异常信息发送给异常监控节点进行记录,从而方便开发人员通过异常监控节点记录的异常信息对异常进行查看处理。
参见图6,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服务节点向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之后,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S47,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到第一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二异常信息,所述第二异常信息用于表示第一次请求失败、且第二次请求成功。
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客户管理系统再次向舆情系统发送第二请求后,异常监控节点检测到舆情系统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向客户管理系统返回了第二次请求成功的响应信息,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控制客户管理系统在日志中生成第一次请求失败,第二次请求成功的信息。
S48,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异常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服务节点在生成第二异常信息后,会将第二异常信息发送给异常监控节点进行记录。此外,异常监控节点会对第二服务节点返回至第一服务节点的响应信息中的参数进行校验,以校验返回的参数格式是否合法,返回的参数是否齐全。若异常监控节点经过检验后确定返回的参数格式合法,参数齐全,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记录第一服务节点和第二服务节点之间形成的链路。若异常监控节点经过校验后确定返回的参数存在异常,即参数格式不合法、和/或参数不齐全,则异常监控节点就会将第二服务节点返回至第一服务节点的异常参数进行记录,并返回给开发人员对异常原因进行查看和修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服务系统,该多服务系统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可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异常处理方法。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均可以作为独立的电子设备存在。
以任一服务节点作为电子设备为例。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7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700、存储器71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0。所述处理器7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0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至S13。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72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71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70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720在所述电子设备7中的执行过程。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0、存储器7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电子设备7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7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7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0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0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电子设备7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71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异常处理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基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应用于多服务系统,所述多服务系统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第一请求,其中,所述第一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待传输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的第一参数;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第二参数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向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参数;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所述第二参数,所述第二请求和所述第一请求的请求类型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异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所述异常监控节点确定所述第一参数是否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异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基于所述第一请求,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校验,获得第一校验结果,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获得为校验正常的所述第一校验结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为校验异常时,对所述第一参数进行修复,得到第二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将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在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不满足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且所述第一参数未完全包含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参数时,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将所述第一参数的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的输入格式,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在所述第一参数中增加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处理所述第一请求时所述第一参数中缺少的参数,获得所述第二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发送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一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所述第一响应用于表示参数正常,所述第二响应用于表示参数异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未接收到第一响应或接收到第二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一异常信息,所述第一异常信息用于表示两次请求均失败;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异常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再次发送所述第二请求之后,所述异常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在第二预设时间之内,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接收到第一响应,则所述第一服务节点生成第二异常信息,所述第二异常信息用于表示第一次请求失败、且第二次请求成功;
所述第一服务节点向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异常信息。
10.一种多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服务节点、第二服务节点和异常监控节点,所述第一服务节点、所述第二服务节点和所述异常监控节点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异常处理方法。
CN202110967294.5A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Active CN113810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7294.5A CN113810379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7294.5A CN113810379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379A true CN113810379A (zh) 2021-12-17
CN113810379B CN113810379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89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7294.5A Active CN113810379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3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262A (zh) * 2022-06-20 2022-09-20 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 异构即时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8031A1 (zh) * 2019-07-16 2021-01-21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实现监控智能化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363935A (zh) * 2020-11-11 2021-02-12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联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2499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8031A1 (zh) * 2019-07-16 2021-01-21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实现监控智能化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2363935A (zh) * 2020-11-11 2021-02-12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联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2499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广州品唯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262A (zh) * 2022-06-20 2022-09-20 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 异构即时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086262B (zh) * 2022-06-20 2023-09-26 深圳证券通信有限公司 异构即时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37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0029B (zh) 一种配置文件更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44786B2 (en) Policy based auditing of workflows
WO2022016847A1 (zh) 一种适用于云平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9460223A (zh) 一种api网关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10088744A (zh) 一种数据库维护方法及其系统
CN114979103A (zh) 开放api集成整合及管理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0063042A (zh) 一种数据库故障的响应方法及其终端
CN113810379B (zh) 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多服务系统
CN111586022A (zh) 防火墙开墙验证方法、电子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13288B (zh) 结算单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24591A (zh) 一种镜像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57764A (zh) 一种账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273A (zh) 云处理系统及基于云处理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5080449A (zh) 测试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0618943B (zh) 安防服务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4309B (zh) 一种合同管理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
CN114356786B (zh) 一种基于接口自动生成的iam接口权限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4691395A (zh)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668325B1 (ko) 인터페이스 관리 방법, 인터페이스 거버넌스 시스템, 및 인터페이스를 관리하는, 컴퓨터로 실행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저장매체
KR102669665B1 (ko) 인터페이스 관리 방법, 인터페이스 거버넌스 시스템, 및 인터페이스를 관리하는, 컴퓨터로 실행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저장매체
KR102668343B1 (ko) 인터페이스 관리 방법, 인터페이스 거버넌스 시스템, 및 인터페이스를 관리하는, 컴퓨터로 실행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저장매체
KR102668324B1 (ko) 인터페이스 관리 방법, 인터페이스 거버넌스 시스템, 및 인터페이스를 관리하는, 컴퓨터로 실행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저장매체
KR102668329B1 (ko) 인터페이스 관리 방법, 인터페이스 거버넌스 시스템, 및 인터페이스를 관리하는, 컴퓨터로 실행가능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저장매체
CN114416585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778793A (zh) 一种信息监控方法、终端设备及多服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