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314A -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314A
CN113810314A CN202010544387.2A CN202010544387A CN113810314A CN 113810314 A CN113810314 A CN 113810314A CN 202010544387 A CN202010544387 A CN 202010544387A CN 113810314 A CN113810314 A CN 1138103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cheduling
tunnel
scheduling nod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43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443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314A/zh
Priority to BR112022020001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0001A2/pt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666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20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3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 H04L47/627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based on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15Individual queue per QOS, rate or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9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using multiple queues, one for each individual QoS, connection, flow or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分层流量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该数据调度方法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同时,降低了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分层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技术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
目前的QoS技术只能根据报文中的优先级字段,将报文映射到不同的发送队列,再通过发送队列之间不同的调度算法实现发送队列调度和带宽分配。
但是,上述的QoS技术的调度依据是报文的不同优先级,其依据的因素较为单一,这导致目前的QoS技术的应用场景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实现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单独的带宽控制,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将所述待调度数据放入所述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所述目标端口为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数据调度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的数据总线,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出的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对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该数据调度方法可以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待调度数据所在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再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由于目标隧道是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的,从而,可以实现结合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以及用户指示信息调度该待调度数据,即,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同时,降低了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中的业务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中的分层调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调度节点为空节点时的带宽分配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伪线调度节点为空节点时的带宽分配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图8对应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图12对应的原理示意图;
图1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图14对应的原理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有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参数、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参数、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企业用户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提供的服务,并希望运营商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专线,例如,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以及视频电话会议等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个人用户也已经不再满足于进行网上冲浪或文件下载等简单业务,而是希望通过网络获取更好的体验,比如高质量的视频聊天,实时游戏等服务。而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技术的建设,也要求运营商为用户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服务体验。
如何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用到QoS技术。但是目前的QoS技术只能依据报文的优先级字段进行调度,依据的因素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包括: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该数据调度方法可以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待调度数据所在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再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由于目标隧道是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的,从而,可以实现结合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以及用户指示信息调度该待调度数据,即,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同时,降低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适用于对数据进行调度的场景。本实施例可以由数据调度装置来执行,该数据调度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数据调度装置可以集成于具有分组交换功能的通信设备中,该具有分组交换功能的通信设备可以设置在分组交换系统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一实施例中,具有分组交换功能的通信设备可以为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Network,OTN)设备。该OTN设备可以通过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与交换机连接。从上游交换机处接收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调度,再传送给下游交换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待调度数据可以为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 Switching,MPLS)系统中的数据。
用户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该待调度数据的设备端口(port)和/或该调度数据所在的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的编号。接收该待调度数据的设备端口指的是具有分组交换功能的通信设备接收该待调度数据的端口。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指示信息可以封装在该待调度数据中,也可以不封装在该待调度数据中,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一实施例中,不同的隧道上传送不同用户的待调度数据。即,隧道与用户对应。
数据调度装置可以根据待调度数据中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该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本实施例中的待调度数据可以为多个,在步骤101中,数据调度装置可以根据每个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示例性地,用户指示信息可以为设备端口的标识,例如,“端口1”。
步骤102: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一实施例中,待调度数据本身封装有优先级字段,可选地,该优先级字段的长度可以为3比特。根据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可以确定出其对应的优先级,优先级与优先级子队列对应,因此,可以根据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确定该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
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属于目标优先级队列。本实施例中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在内的多个优先级子队列。可选地,优先级队列可以与隧道具有映射关系。在步骤101中确定出了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之后,在步骤102中,可以先根据优先级队列与隧道的映射关系以及目标隧道,确定出该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再根据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确定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
举例来说,假设目标优先级队列包括8个优先级子队列:子队列0、子队列1、子队列2、子队列3、……、子队列7,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为110,根据优先级字段确定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为6,对应的子队列为子队列6。因此,在步骤102中,将该待调度数据放入子队列6中。
在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之后,将该待调度数据放入该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等待调度。
步骤103: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一实施例中,目标隧道对应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用于调度目标优先级队列中的数据。
一实施例中,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优先级队列为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即,目标优先级队列为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在内的多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每个优先级子队列均对应第三最小需求带宽。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在优先级子队列为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时,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与第三最小需求带宽表示相同的概念。
一实现方式中,在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之和小于或者等于该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多个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该目标隧道。
另一实现方式中,在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之和大于该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说明目标隧道出现拥塞。在该实现方式中,需要根据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根据该第三实际带宽发送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
可选地,确定第三实际带宽的过程可以为: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中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第三最小需求带宽之和,将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第三最小需求带宽之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三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三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该分配方式可以保证在目标隧道出现拥塞时,优先保证每个优先级子队列的最小需求带宽。
这里的预设的第三带宽分配规则可以为将剩余的带宽全部分配给优先级较高的若干个优先级子队列,或者按照某个预设比例分配各优先级子队列。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之和指的是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的流量之和。本实施例中的流量或者带宽均是指的数据的传输速率。
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队列中的数据后,数据会流入到目标隧道中。由于目标隧道与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因而,也可以说数据会流入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
步骤104: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在某些场景中,企业用户的VoIP通话需要保证低时延、高实时性。而个人用户浏览网页对浏览网络速率并不敏感。因此,需要对不同用户的数据进行单独的带宽控制。
一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带宽控制,设置有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可以连接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该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包括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即,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包括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在内的多个隧道调度节点。基于前面的描述,可知,每个隧道对应一个用户的数据,因而,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可以对多个隧道,即多个用户的数据进行调度,实现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
一实施例中,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对应目标总带宽。
一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多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小于或者等于目标总带宽时,多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数据可以同时从该目标端口发出。
另一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流量的总和大于目标总带宽时,确定目标端口拥塞;在目标端口拥塞时,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根据第一实际带宽发送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更具体地,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每个隧道调度节点均对应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第一实际带宽的过程可以为:确定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将目标总带宽减去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一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一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
这里的预设的第一带宽分配规则可以为将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中剩余的带宽全部分配给第一最小需求带宽较高的若干个隧道调度节点,或者按照某个预设比例分配给各隧道调度节点。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第三最小需求带宽、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第一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目标总带宽均可以是预先配置的。示例性地,可以是用户预先为该数据调度装置配置的,也可以是其他设备为该数据调度装置配置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包括: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该数据调度方法可以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待调度数据所在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再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由于目标隧道是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的,从而,可以实现结合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以及用户指示信息调度该待调度数据,即,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了QoS技术的调度灵活性,同时,降低了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图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图1所示实施例及各种可选的方案的基础上,对数据调度方法包括的其他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步骤202: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步骤203:根据待调度数据的业务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基于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之外,还可以基于待调度数据的业务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Pseudo Wire,PW)。
目标伪线与目标隧道连接。目标隧道可以连接至少两个伪线,该至少两个伪线包括目标伪线。示例性地,该至少两个伪线可以为伪线1及伪线2,其中,伪线1可以为目标伪线。
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业务指示信息可以为接收该待调度数据的设备端口和/或该调度数据所在的VLAN的编号。在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之后,可以根据伪线与隧道的映射关系以及该目标伪线,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可以看出,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指示信息可以为伪线与隧道的映射关系。
换句话说,在该实现方式中,多个伪线与目标隧道连接,目标隧道与用户对应,不同的伪线对应该用户的不同业务的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不仅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数据进行调度,还可以对同一用户的不同业务的数据实现调度,进一步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
在某些场景中,同一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的网络速率不一样,例如,个人用户的VoIP业务需要保证低时延、高实时性,而浏览网页时对网络速率并不敏感。本实施例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的不同业务进行单独的带宽控制,降低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业务接入单元31和业务分层调度单元32。
用户业务通过业务接入单元31封装到不同的隧道和伪线上。在业务分层调度单元32,隧道对应隧道调度节点,伪线对应伪线调度节点,端口对应端口调度节点。每个报文又根据不同的优先级对应到不同的优先级子队列中。对每个调度节点节点进行带宽分配,即,设置最大需求带宽和最小需求带宽,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的流量控制。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中的业务接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经过同一个端口下的用户划分到不同的隧道上,用户的不同业务划分到不同的伪线上。比如企业用户1在隧道1上,企业用户1的voip业务在伪线PW11上,网络传输业务在伪线PW12上,……,企业用户1的业务n在伪线PW1n上;个人用户2在隧道2上,个人用户2的通话在伪线PW23上,网络传输业务在伪线PW24上;……;用户n在隧道n上,用户n的业务1在伪线PWn1上,业务2在伪线PWn2上,……,业务n在伪线PWnn上。这样通过归类方法,可以把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业务区分开来。之后,再将这些归类划分后的数据对应到分层调度单元的不同调度节点上进入分层流量控制。图4中的隧道1、隧道2、……以及隧道n连接端口。这里的端口指的是数据调度装置中发出数据的端口。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中的分层调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个端口下分成四个调度层次:第一级调度是端口级别的调度,即,端口调度节点,所有调度会汇总到端口调度节点,可以对端口进行整形分配流量控制;第二级调度是隧道调度节点,业务接入单元将不同的用户分配到不同的隧道下,这在隧道调度节点上就反映出不同的用户,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通过配置最大最小带宽的方式分配流量控制;第三级调度是PW调度节点,同一用户的不同业务映射到不同的PW上,在这个调度节点上就反映出不同的业务,可以针对业务的需求,通过配置最大最小带宽的方式分配流量控制;最后一级调度是队列调度节点,这一级按照报文的优先级分为多个优先级调度子队列,示例性地,可以为8个优先级调度子队列,可以对每一个队列的带宽进行控制,同时按照优先级调度报文。
步骤204:通过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其中,目标优先级队列、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以及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伪线调度节点调度优先级队列中的数据,隧道调度节点调度其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端口调度节点调度其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在数据调度装置接收到待调度数据后,通过步骤201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通过步骤203确定出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通过步骤202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与步骤203之间没有时序关系。
之后,执行步骤204,通过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目标优先级队列为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在内的多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每个优先级子队列均对应第三最小需求带宽。
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4具体的调度过程可以为:当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的总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多个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该目标伪线。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4具体的调度过程可以为:当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的总和,大于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目标伪线拥塞;在目标伪线拥塞时,通过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通过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第三实际带宽发送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
可选地,确定第三实际带宽的过程可以为: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连接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中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第三最小需求带宽之和,将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第三最小需求带宽之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三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三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该分配方式可以保证在目标伪线出现拥塞时,优先保证每个优先级子队列的最小需求带宽。
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队列中的数据后,数据会流入到目标伪线中。由于目标伪线与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因而,也可以说数据会流入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
步骤205: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数据流入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之后,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可选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包括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即,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包括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在内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
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5具体的调度过程可以为:当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多个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可以同时通过该目标隧道。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步骤205具体的调度过程可以为:当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大于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目标隧道拥塞;在目标隧道拥塞时,通过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通过目标隧道调度节点,根据第二实际带宽发送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可选地,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每个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第二实际带宽的过程可以为: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将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二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二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
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伪线中的数据后,数据会流入到目标隧道中。由于目标隧道与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因而,也可以说数据会流入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
步骤206: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一实施例中,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对应目标总带宽。
一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小于或者等于目标总带宽时,该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数据可以同时从该目标端口发出。
另一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流量的总和,大于目标总带宽时,确定目标端口拥塞;在目标端口拥塞时,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根据第一实际带宽发送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更具体地,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每个隧道调度节点均对应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第一实际带宽的过程可以为:确定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将目标总带宽减去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一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一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带宽分配规则、第二带宽分配规则以及第四带宽分配规则的具体内容已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进行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在调度节点拥塞时,确定第一实际带宽、确定第二实际带宽以及确定第三实际带宽的带宽的实现过程,可以保证前一级调度节点的最小需求带宽,不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目标隧道对应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在步骤201中确定出目标隧道之后,在步骤205之前,一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为: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目标隧道,确定目标隧道在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第二映射关系中,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目标隧道,确定目标隧道在第二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其中,空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为目标端口调度节点的目标总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上述过程中,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在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该第二映射关系中,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第二映射关系中的隧道调度节点已经预先配置了最大最小带宽。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第二映射关系中不存在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需要将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空隧道调度节点没有预先配置最大最小带宽,因此,需要将目标端口节点的目标总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确定为该空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
目标伪线对应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在步骤203中确定出目标伪线之后,在步骤204之前,一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具体的确定过程可以为: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目标伪线,确定目标伪线在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第一映射关系中,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目标伪线,确定目标伪线在第一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其中,空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上述过程中,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在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该第一映射关系中,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第一映射关系中的伪线调度节点已经预先配置了最大最小带宽。如果在预先设置的第一映射关系中不存在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需要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空伪线调度节点没有预先配置最大最小带宽,因此,需要将目标隧道节点的目标总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确定为该空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空伪线调度节点指的是没有与伪线绑定的伪线调度节点。空隧道调度节点指的是没有与隧道绑定的隧道调度节点。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调度节点为空节点时的带宽分配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层隧道调度节点有空节点的情况,这里端口分配总带宽是100Mbps,隧道调度节点1分配带宽为20Mbps,隧道调度节点2分配带宽为30Mbps,那么在此端口下的其他业务都走空隧道调度节点。空隧道调度节点分配的带宽是端口带宽减去分配给隧道调度节点1和隧道调度节点2的节点带宽的剩余值,即100-20-30=50Mbps。这里的20Mbps指的是隧道调度节点1的最大需求带宽,30Mbps指的是隧道调度节点2的最大需求带宽。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伪线调度节点为空节点时的带宽分配的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第三层PW调度节点有空节点的情况,这里隧道分配带宽是80Mbps,PW1分配带宽为40Mbps,PW2分配带宽为10Mbps,那么在此隧道下的其他PW业务都走空伪线调度节点。空伪线调度节点分配的带宽是隧道带宽减去分配给PW1和PW2的节点带宽的剩余值,即80-40-10=30Mbps。
上述为空调度节点分配带宽的方式,能够保证没有分配带宽控制的业务也有适当的带宽可以使用,满足其他业务的带宽需求,同时保证低层次节点的带宽不会超过高层次节点,保证带宽分配的合理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通过除了基于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之外,还可以基于待调度数据的业务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通过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从而,不仅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还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
以下以几个具体的场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过程进行描述。
第一个场景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为空伪线调度节点的场景。该场景中,可以在隧道调度节点上配置最大、最小带宽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图8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获取用户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配置隧道调度节点的承诺信息率(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CIR)和最高信息率(Peak Information Rate,PIR),根据需求创建调度层次树。
其中,调度层次树指的是调度的层级:分配四层调度层次,第一层是端口调度,第二层是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第三层分配空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第四层是队列调度。
步骤802:根据待调度的数据的port或port+vlan,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步骤803:根据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目标伪线在内的多个伪线对应的目标隧道。
步骤804:将目标隧道绑定到分配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上。
步骤805:待调度数据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进入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中。
步骤806:在目标优先级队列中,按照优先级进行调度,汇入上级调度节点。
步骤807:经过空伪线调度节点,汇入上级调度节点。
步骤808:目标隧道调度节点根据分配的流量控制待调度数据出口速率,汇入目标端口调度节点。
步骤809: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将流量汇总后发送待调度数据。
图9为图8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优先级队列包括8个优先级子队列,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为空伪线调度节点。
第二个场景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为空隧道调度节点的场景。该场景中,可以在伪线调度节点上配置最大、最小带宽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图10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获取用户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配置伪线调度节点的CIR和PIR,根据需求创建调度层次树。
其中,调度层次树指的是调度的层级:分配四层调度层次,第一层是端口调度,第二层是空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第三层分配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第四层是队列调度。
步骤1002:根据待调度的数据的port或port+vlan,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步骤1003:根据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目标伪线在内的多个伪线对应的目标隧道。
步骤1004:将目标伪线绑定到分配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上。
步骤1005:待调度数据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进入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中。
步骤1006:在目标优先级队列中,按照优先级进行调度,汇入上级调度节点。
步骤1007: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分配的流量控制待调度数据出口速率,汇入上级调度节点。
步骤1008:经过空隧道调度节点,汇入目标端口调度节点。
步骤1009: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将流量汇总后发送待调度数据。
图11为图10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优先级队列包括8个优先级子队列,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为空隧道调度节点。
第三种场景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及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均不为空调度节点的场景。该场景中,可以在隧道调度节点上配置最大、最小带宽,在伪线调度节点上配置最大、最小带宽来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图12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该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获取用户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配置隧道调度节点的CIR和PIR,配置伪线调度节点的CIR和PIR,根据需求创建调度层次树。
其中,调度层次树指的是调度的层级:分配四层调度层次,第一层是端口调度,第二层是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第三层分配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第四层是队列调度。
步骤1202:根据待调度的数据的port或port+vlan,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步骤1203:根据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目标伪线在内的多个伪线对应的目标隧道。
步骤1204:将目标伪线绑定到分配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上。
步骤1205:待调度数据根据不同的优先级进入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中。
步骤1206:在目标优先级队列上,如果上级调度节点(即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的带宽拥塞,报文会按照优先级队列调度,保证高优先级报文优先调度。
步骤1207:队列调度后的报文汇入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按照分配的流量控制报文出口速率后,汇入上级调度节点(即目标隧道调度节点)。
步骤1208: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后的报文汇入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目标隧道调度节点按照分配的流量控制报文出口速率后,汇入上级调度节点(即目标端口调度节点)。
步骤1209: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将流量汇总后发送待调度数据。
图13为图12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3所示,优先级队列包括8个优先级子队列。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及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均不为空调度节点。
第四种场景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和/或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为空调度节点的场景。在该场景中,为各种情况的组合。
图1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图15为图14对应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数据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1:获取用户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配置隧道调度节点的CIR和PIR,配置伪线调度节点的CIR和PIR,根据需求创建调度层次树。
如图15所示,图中调度一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端口调度节点,第二层是隧道调度节点,第三层是伪线调度节点,第四层是队列调度节点。第一部分,伪线调度节点1和伪线调度节点2公用隧道调度节点1,用户配置隧道调度节点1的带宽控制,同时配置伪线调度节点1的带宽控制,伪线调度节点2不配置带宽控制。伪线调度节点2分配在空伪线调度节点上,为其分配剩余带宽,剩余带宽是隧道调度节点1的带宽减去伪线调度节点1分配的带宽。第二部分,对于隧道调度节点2,用户配置隧道调度节点2的带宽控制,其下的伪线调度节点不配置带宽控制,给第三层分配空伪线调度节点,隧道调度节点2下所有伪线中的数据都走该调度节点。第三部分,伪线调度节点3属于隧道调度节点3,用户只配置伪线调度节点3的带宽控制,隧道调度节点3分配空隧道调度节点,带宽为端口带宽减去隧道调度节点1和隧道调度节点2分配的带宽后的剩余带宽。第四部分,属于端口默认分配的4层调度,在这个端口下其他没有分配调度节点的业务全部走该调度层次。
步骤1402:根据待调度的数据的port或port+vlan,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步骤1403:根据配置的伪线和隧道的对应关系,确定包括目标伪线在内的多个伪线对应的目标隧道。
步骤1404:伪线调度节点1中的数据按照第三种场景的处理流程处理。
步骤1405:伪线调度节点2中的业务不限速,流量汇入隧道调度节点1,隧道调度节点1将伪线调度节点1和伪线调度节点2的流量统一按照CIR和PIR进行流量控制。
步骤1406:隧道调度节点2中的数据按照第一种场景的处理流程处理。
步骤1407:伪线调度节点3中的数据按照第二种场景的处理流程处理。
步骤1408:其他本端口业务走端口对应的四层调度,按照剩余带宽处理。
上述四种场景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还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流量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包括如下模块:第一确定模块161、放入模块162、第一调度模块163以及第二调度模块164。
第一确定模块161,被配置为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放入模块162,被配置为将待调度数据放入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第一调度模块163,被配置为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第二调度模块164,被配置为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其中,目标端口为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以及第三调度模块。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待调度数据的业务指示信息,确定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第三调度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其中,目标优先级队列、目标伪线调度节点、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以及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依次连接。
第一调度模块163具体是配置为:通过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可选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对应目标总带宽。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包括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即,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包括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在内的多个隧道调度节点。
可选地,第二调度模块164具体用于:当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大于目标总带宽时,确定目标端口拥塞;在目标端口拥塞时,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根据第一实际带宽发送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更具体地,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每个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最小需求带宽。在通过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的方面,第二调度模块164具体用于:确定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将目标总带宽减去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一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一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
可选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包括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即,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包括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在内的多个伪线调度节点。第一调度模块163具体用于:当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大于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目标隧道拥塞;在目标隧道拥塞时,通过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通过目标隧道调度节点,根据第二实际带宽发送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更具体地,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每个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最小需求带宽。在通过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并根据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的方面,第一调度模块163具体用于:确定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将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二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分配带宽;将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第二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
可选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目标优先级队列为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即,目标优先级队列为包括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在内的多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每个优先级子队列均对应第三最小需求带宽。第三调度模块具体用于:当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的总和,大于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目标伪线拥塞;在目标伪线拥塞时,通过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通过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第三实际带宽发送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第三确定模块以及第四确定模块。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目标伪线,确定目标伪线在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第一映射关系中,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目标伪线,确定目标伪线在第一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伪线调度节点。
其中,空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可选地,装置还包括:第五确定模块以及第六确定模块。
第五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目标隧道,确定目标隧道在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第二映射关系中,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
第六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目标隧道,确定目标隧道在第二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目标隧道调度节点。
其中,空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为目标端口调度节点的目标总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数据调度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装置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调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数据调度设备包括处理器171和存储器172;数据调度设备中处理器17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17中以一个处理器171为例;数据调度设备中的处理器171和存储器172;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1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7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调度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数据调度装置中的第一确定模块161、放入模块162、第一调度模块163以及第二调度模块164)。处理器17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7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数据调度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数据调度方法。
存储器17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数据调度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7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数据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将所述待调度数据放入所述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所述目标端口为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当然,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调度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设备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实施例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和实质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调度数据的用户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隧道;
将所述待调度数据放入所述待调度数据的优先级字段对应的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
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
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其中,所述目标端口为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调度数据的业务指示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数据对应的目标伪线;
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其中,所述目标优先级队列、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以及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对应目标总带宽;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包括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
所述通过目标端口对应的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包括:
当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流量的总和,大于所述目标总带宽时,确定所述目标端口拥塞;
在所述目标端口拥塞时,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
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实际带宽发送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每个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最小需求带宽;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
将所述目标总带宽减去所述第一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一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分配带宽;
将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一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所述第一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一实际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对应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包括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包括:
当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所述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所有数据的流量的总和,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所述目标隧道拥塞;
在所述目标隧道拥塞时,通过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
通过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实际带宽发送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每个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最小需求带宽;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连接的所有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
将所述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所述第二最小需求带宽的和后剩余的带宽,按照预设的第二带宽分配规则进行分配,确定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分配带宽;
将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的第二目标最小需求带宽以及所述第二目标分配带宽的和,确定为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对应的第二实际带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对应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所述目标优先级队列为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的集合,所述至少两个优先级子队列包括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每个优先级子队列均对应第三最小需求带宽;
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包括:
当所述目标优先级队列中包括的所有优先级子队列的流量的总和,大于所述第二目标最大需求带宽时,确定所述目标伪线拥塞;
在所述目标伪线拥塞时,通过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目标最小需求带宽,确定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对应的第三实际带宽;
通过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根据所述第三实际带宽发送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中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伪线对应的目标伪线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优先级子队列所属的目标优先级队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伪线,确定所述目标伪线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所述目标伪线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
若根据预设的伪线及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伪线,确定所述目标伪线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伪线调度节点,则将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伪线调度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其中,所述空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为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目标最大需求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伪线调度节点的第二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目标隧道调度节点,调度所述目标伪线调度节点中的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隧道,确定所述目标隧道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所述目标隧道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
若根据预设的隧道及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二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目标隧道,确定所述目标隧道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不存在对应的隧道调度节点,则将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下连接的空隧道调度节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隧道调度节点;其中,所述空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为所述目标端口调度节点的目标总带宽减去连接的其他隧道调度节点的第一最大需求带宽后剩余的带宽。
11.一种数据调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的数据总线,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调度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44387.2A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103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387.2A CN113810314A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BR112022020001A BR112022020001A2 (pt) 2020-06-15 2021-06-07 Método para agendamento de dados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PCT/CN2021/098666 WO2021254202A1 (zh) 2020-06-15 2021-06-07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4387.2A CN113810314A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314A true CN113810314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4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4387.2A Pending CN113810314A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314A (zh)
BR (1) BR112022020001A2 (zh)
WO (1) WO20212542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6602A1 (en) * 2006-03-01 2007-09-06 Tellabs San Jos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ifferentiated service classes
CN102546395B (zh) * 2011-12-14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vpn网络的业务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6330710B (zh) * 2015-07-01 2019-09-13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流调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22020001A2 (pt) 2022-12-27
WO2021254202A1 (zh)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7597B2 (en) Provid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for various classes of service for transfer of electronic data packets
US7782776B2 (en) Shared weighted fair queuing (WFQ) shaper
EP2575329B1 (en) Proportional bandwidth sharing of the excess part in a MEF Traffic Profile
US11394646B2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system
US9667570B2 (en) Fabric extra traffic
US8031603B1 (en) Technique for reducing resources allocated to an existing reservation in a data network
CN107454015B (zh) 一种基于OF-DiffServ模型的QoS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17024824A1 (zh) 基于聚合链路的流量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82029B (zh) 外层标签编码方法、流量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6513612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における資源配分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581942B2 (en) Allocating capacity of a network connection to data streams based on type
WO2021147368A1 (zh) 调整服务等级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615051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system employing network slicing
CN111917662A (zh) 一种带宽预留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786468B (zh) 基于HQoS的MPLS网络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2135202A1 (zh) 业务流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810314A (zh) 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05788A (zh) 基于分段路由的业务流量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912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data flows in an access network
WO2022237860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hen QoS and Over-subscription for IP/MPLS Networks
CN115941621A (zh) 报文处理方法、资源分配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Yip Traffic engineering prioritized IP packets over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works
EP2667554B1 (en) Hierarchal maximum information rate enforcement
CN11450154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