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281B -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281B
CN113810281B CN202010548368.7A CN202010548368A CN113810281B CN 113810281 B CN113810281 B CN 113810281B CN 202010548368 A CN202010548368 A CN 202010548368A CN 113810281 B CN113810281 B CN 113810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transmission path
network
domain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83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281A (zh
Inventor
闫志勇
夏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83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新的倒换机制,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Description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双归保护技术能够在传输路径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通过主传输路径和保护传输路径的切换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地,数据通过主传输路径进行传输,当主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可以将数据切换至保护传输路径进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以客户端设备通过主传输路径和保护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为例,设备A和设备B可以组成通向目标网络域的主传输路径,设备A和设备C组成通向目标网络域的保护传输路径。相关技术中,客户端设备通过主传输路径将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若设备B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发生故障,设备B可以将来自设备A的业务通过设备C传输至目标网络域。
鉴于设备B、设备C通常挂接多个设备A,采用上述路径倒换方式传输流量大、带宽占用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能够在传输路径故障时,减小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带宽占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归保护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连。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未发生故障时,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其中,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应注意,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倒换报文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报文,判断是否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也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以使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也就是说,在第三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倒换报文时,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新的倒换机制,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之间通过光纤建立连接,但是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之间并未连通。据此,在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时,需要连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进而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之间连通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倒换报文。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倒换端口的方式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具体见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四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也就是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应理解,在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执行上述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以及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的动作。
在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对应目标网络域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如第四网络设备),即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均可以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发送至第四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网络域中还包括第五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具体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对应目标网络域中的第五网络设备。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网络架构,相较于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网络架构,在因为第四网络设备的故障引起的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该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仍能够实现客户端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因为第四网络设备故障,且目标网络域中仅有该一个网络设备,便不能能够实现客户端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也就是说,该种实现方式中的网络架构能够保障业务的顺利传输。
下述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的方式进行说明:第一种方式: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光信号的功率小于功率阈值,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第二种方式:若接收到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故障信息,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第三种方式:若确定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业务的误码率大于误码率阈值,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后。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且将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其中,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则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可以将业务通过第二网络设备绕行至第三网络设备发送至目标网络域,能够保障业务的顺利传输。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所述第一报文指示光信号的丢失/劣化,所述第二报文指示手动倒换。其中,第二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与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置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能够在不影响其他优先级较高的业务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顺利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其中该第二方面的双归保护方法为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在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未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确定是否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是否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方式为: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应理解,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则可以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从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其中,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检测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其中该第三方面的双归保护方法为第三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其中,在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未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
其中,所述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五网络设备时,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即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连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目标网络域,以使在第二传输路径故障时,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五网络设备发送业务,以实现客户端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
上述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归保护系统,该双归保护系统系统可以包括:客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四网络设备、第五网络设备。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相连,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相连,第二网络设备和第四网络设备相连,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相连。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第一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双归保护方法,第二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双归保护方法,第三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双归保护方法,以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第二网络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第二网络设备的处理操作,在此不做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第一网络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处理操作,在此不做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三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第三网络设备的收发操作,处理模块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中第三网络设备的处理操作,在此不做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的收发动作。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芯片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增加新的倒换机制,在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避免业务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绕行后传输至目标网络域,进而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种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传输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传输的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1对应的接口设置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与上述图13对应的业务传输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应用于通信网络中,该通信网络中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客户端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与第一网络设备相连,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相连,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相连,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通过双节点互联伪线(dual node interconnection pseudo wire,DNI-PW)建立连接。图1中的第一传输路径以实线表示,第二传输路径以虚线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第二网络设备相连的第一网络设备为至少一个,图1中以第一网络设备为多个为例进行说明。客户端设备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如图1所示。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信网络中接入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网络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可以为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可以是任一接入通信网络中进行业务传输的设备。例如,无线接入网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这里所说的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无线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网络侧NodeB、演进型网络侧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设备也可以描述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设备,或者,位于用户侧的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可以组成一个网络域,如图1中所示的网络域1,也就是说,客户端设备通过网络域1与目标网络域连接。上述所述的目标网络域可以为核心网网络域、或者另一客户端侧对应的网络域。应理解,其中,当目标网络域为核心网网络域时,客户端设备通过网络域1可以与核心网进行业务传输。当目标网络域为另一客户端侧对应的网络域时,客户端设备通过网络域1可以与另一客户端设备进行业务传输。其中,当目标网络域为另一客户端侧对应的网络域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另一客户端侧对应的网络域的数量不做限制。
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使用一个硬件模块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第二网络设备的一个硬件模块连接,同理的,第一网络设备使用该硬件模块(或者另一个硬件模块)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第二网络设备的同一个硬件模块(或者另一个硬件模块)连接。这里所说的硬件模块是指网络设备上用于对信号进行复用、解复用、映射等处理的模块。该硬件模块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上的单板实现,例如线路单板、支路单板或者支线路合一单板等。
上述所说的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可以是针对同一传输方向的路径,应注意,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是双向传输的。示例性的,客户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传输路径向目标网络域传输业务,目标网络域也可以通过第一传输路径向客户端设备传输业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传输路径与第二传输路径互为保护传输路径。
应理解,上述所述的第一传输路径与第二传输路径为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的统称。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之间如何通过实际的物理链路实现上述第一传输路径与第二传输路径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光纤直连,以通过该光纤实现上述第一传输路径,同理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光纤直连,以通过该光纤实现上述第二传输路径。或者,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网络设备跳转,实现上述第一传输路径,即,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并非是直连,而是经由其他网络设备跳转实现连接。同理的,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之间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网络设备跳转,实现上述第二传输路径,即,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并非是直连,而是经由其他网络设备跳转实现连接。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图2为一种业务传输示意图。如图2中的A所示,第一传输路径作为主传输路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即客户端设备依次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如图2中的B所示,在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为了保障业务客户端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发送给第三网络设备,进而使得第三网络设备将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该种双归保护方法虽然能够保障客户端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但由于业务从第二网络设备、DNI-PW绕行至第三网络设备后传输至目标网络域,造成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大、占用带宽高。
图3为另一种业务传输示意图。如图3中的A所示,上述的第二传输路径也可以作为主传输路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如图3中的B所示,在第三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为了保障业务客户端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进而使得第二网络设备将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该种双归保护方法中主传输路径与上述不同,但采用的业务传输方式与上述类似,均通过第二网络设备、DNI-PW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绕行,将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
应理解,在图2、图3,以及下述实施例描述的附图中,实线为传输业务的传输路径,虚线为网络设备之间已建立连接但并未连通的传输路径。应注意,已建立连接但并未连通的传输路径不能进行业务的传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可以直接采用双归保护的另一传输路径,即第二传输路径,直接将来自客户端的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避免了业务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绕行的问题,进而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下面以图1所示的场景为例,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加赘述。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S402、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S4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S404、第一网络设备根据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确定是否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S405、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
上述S401中,在通信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均正常时,即传输路径未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如图4A所示,客户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业务,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业务后,可以通过第一传输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业务,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目标网络域发送业务,以实现客户端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应理解,图4A中以一个步骤S401表征上述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的过程。
上述S402中,对于采用光纤连接的两个网络设备来说,该两个网络设备可以实时检测光纤传输路径是否故障。对于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来说,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也能够实时检测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是否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存在两个光纤,该两根光纤分别作为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的上行传输路径(也可以称为上行链路)和下行传输路径(也可以称为下行链路)。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的故障可以为上行传输路径和/或下行传输路径的故障,或者,还可以是目标网络域中的网络设备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其中,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与上述图2和图3不同的是,图2和图3所示的方法在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第一网络设备不进行传输路径的倒换。
上述S403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业务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绕行,上述S402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以指示第一网络设备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相对应的,为了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第三网络设备也需要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该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进而使得第三网络设备也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
如上述图1所示,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通过DNI-PW建立连接,但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未故障时,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建立了光纤连接,但是并未连通,即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光纤不能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业务,如图1中的虚线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先连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进而通过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之间连通的传输路径,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如下述图5中的B所示。
上述S404中,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倒换报文后,可以根据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确定是否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其中,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第一传输路径,不进行传输路径的倒换。
下述表一为目前已有的倒换事件的优先级排布,应注意,表一中的事件的优先级从1111至0000依次降低:
表一
Figure BDA0002541572010000081
如上述表一所示,每个倒换事件均能够触发对应的报文。示例性的,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该事件为光信号丢失(signal fail forworking,SF)事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SF事件触发的对应的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SF事件触发的对应的报文成为第一报文。或者,若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该事件为SF事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接收到SF事件触发的对应的报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述表一的基础上,增加建议倒换(advice switch,AS)事件,当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该事件作为AS事件,进而触发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以及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其中,第一倒换报文和第二倒换报文均为AS事件触发的报文,二者的优先级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区分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接收到的AS事件触发的报文,便用“第一倒换报文”和“第二倒换报文”进行区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报文指示光信号的丢失/劣化,即上述表一中的SF事件或者光信号劣化(signal degrade,SD)事件触发的报文,第二报文指示手动倒换,即上述表一中的手动倒换(manual switch,MS)事件触发的报文。应理解,鉴于第一倒换报文和第二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相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倒换事件的优先级排布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2541572010000091
示例性的,若第一网络设备若只接收到第一倒换报文,或者,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倒换报文和第二报文,则根据上述表二,可以确定该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相应的,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示例性的,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一倒换报文和第一报文,则根据上述表二,可以确定存在第一报文的优先级高于该第一倒换报文,则第一网络设备维持第一传输路径,不进行传输路径的倒换。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可如图4B所示,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应理解,第二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与该第一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第二倒换报文的数据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4B所示,该第一倒换报文中可以包括4个字节,每个字节包括8个比特。其中,第一个字节的前4个比特指示第一倒换报文对应的事件,如1000。第一个字节的后4个比特指示保护类型(protection type),比特中可以携带保护类型的标识,具体见下述表三。另外,第一个字节中还可以包括预留比特,如图4B所示的第一个字节的后4个比特的预留比特。
表三
Figure BDA0002541572010000092
第二个字节中的比特表征第一倒换报文的信号类型(requested signal),第一倒换报文的信号类型的标识和释义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Figure BDA0002541572010000101
第三个字节的比特指示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信号的类型,连接信号的类型的标识和释义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Figure BDA0002541572010000102
第四个字节中为预留比特。
上述S405中,本实施例中第三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倒换报文后,可以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则通过第二传输路径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业务,以使第三网络设备将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传输的示意图一。图5中的A如上图2中的A所示,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图2中的A的相关描述。如图5中的B所示,在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以及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进而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其中,应注意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S402和上述S403可以同时执行。
或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执行上述S402和上述S403时,可以先执行上述S402。
在该种场景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S404中的步骤。其中,上述S404可以替换为S404':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可以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且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倒换成功消息。其中,在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倒换成功消息之后,可以执行上述S403,对应的,第三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倒换报文后,可以执行上述S405。
其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图6的基础上,上述S404还可以替换为S404”: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第一传输路径,且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倒换失败消息。在该种场景下,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倒换失败消息后,可以不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以避免第三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倒换报文进行倒换后,又得重新倒换回来的问题。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客户端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业务传输,可以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该业务为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发送至第三网络设备,进而采用上述图2中的B中的方式传输业务。也就是说,在执行上述S404”之后,还可以执行S405':第二网络设备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发送至第三网络设备。相对应的,第三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后,可以向目标网络域发送业务。也就是说,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406:第三网络设备将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发送至目标网络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包括: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增加新的倒换机制,可以使得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避免业务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之间的绕行后传输至目标网络域,进而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四网络设备。在该种场景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即可替换为“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进行业务传输”。同理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即可替换为“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进行业务传输”。
相对应的,上述S402可以替换为S402':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在该种场景下,如图8所示,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路径的倒换之后,客户端设备发送的业务依次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到达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用户-网络(user-to-network interface,UNI)接口对接,第三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也通过UNI接口对接。
下面针对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的方式,以及可能的故障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方式: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光信号的功率小于功率阈值,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因为光纤上传输的信号为光信号,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实时检测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光信号的功率,光信号的功率越小,光信号的质量越差。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功率阈值,在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光信号的功率小于该功率阈值时,可以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该种方式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检测上行传输路径的故障和下行传输路径的故障。
第二种方式:若接收到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故障信息,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在进行业务传输时,可以允许误码,在可以允许误码的情况下,第四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业务进行正确解码,进而得到业务。但若业务在传输过程中的误码超过了可以允许误码的前提,则第四网络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业务不能正确解码,进而影响业务的传输。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误码率(symbolerror rate,SER)阈值,在第四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业务计算误码率,若误码率小于或等于该误码率阈值,则确定可以准确解码得到业务;若误码率大于该误码率阈值,则确定不能解码,则第四网络设备可以确定上行传输路径故障,便可以通过下行传输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发发送故障信息,该故障信息用于表征上行传输路径故障。
相应的,在第二接收到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故障信息时,便可以确定上行传输路径,即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第三种方式:若确定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业务的误码率大于误码率阈值,则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第二网络设备通过下行传输路径可以接收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业务。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与上述第二种方式中相同的方式,根据接收到的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业务的误码率,确定下行传输路径是否故障,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第二种方式中的相关描述。其中,在第二网络设备确定来自第四网络设备的业务的误码率大于误码率阈值,则可以确定下行传输路径故障,即确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应理解,S402'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S402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图8的基础上,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应用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三。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网络域中还包括第五网络设备,在该种场景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即可替换为“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进行业务传输”。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即可替换为“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中的第五网络设备进行业务传输”。
在该种场景下,如图9所示,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传输路径的倒换之后,客户端设备发送的业务依次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到达目标网络域中的第五网络设备。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通过UNI接口对接,第三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之间也通过UNI接口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均进行倒换之后的场景进行说明。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01、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S1002、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
S1003、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
S1004、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S1005、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
S1006、若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
S1007、若第三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1001-S1005中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S401-S405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S1006和S1007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且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后,若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即客户端设备无法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或目标网络域中的第四网络设备或第五网络设备)进行业务传输。为了客户端设备的业务能够顺利传输至目标网络域,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述图2中B的方式传输业务。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且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
应理解,根据如上实施例中三种检测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的方式,类似的,在第二传输路径故障时,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也均能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进而在第二传输路径故障时,执行上述S1006和S1007。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1006和S1007可以同时执行,二者没有先后顺序的区分。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传输的示意图二。图11中的A如上图5中的B所示,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图5中的B的相关描述。如图11中的B所示,在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时,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且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应注意,该图11中的B可入上述图5中的A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传输路径故障时,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二传输路径切换至第一传输路径,且第三网络设备还能够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具体是目标网络域中的第五网络设备),进而达到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第三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传输业务的目的。
图12为图11对应的接口设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为第一网络设备配置快速保护倒换的自动保护开关(automatic protect switch,APS)状态机,且第一网络设备中包括第一客户侧接口C1、工作接口W和保护接口P。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为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预先配置MC-PWAPS状态机,且第二网络设备中包括第一线路侧接口L1、第二线路侧接口L2和第二客户侧接口C2,第三网络设备中包括第三线路侧接口L3、第四线路侧接口L4和第三客户侧接口C3。
其中,工作接口W与第一线路侧接口L1通过光纤连接,保护接口P与第三线路侧接口L3通过光纤连接、第二线路侧接口L2和第四线路侧接口L4通过DNI-PW连接,第二客户侧接口C2和第三客户侧接口C3均为UNI接口,第二客户侧接口C2与第四网络设备中的UNI接口通过光纤连接,第三客户侧接口C3与第五网络设备中的UNI接口通过光纤连接。
应理解,APS状态机可以控制C1与W连通,以连通第一传输路径,或者,APS状态机控制C1与P连通,以实现和第二传输路径的连通。即APS状态机通过控制第一网络设备中的接口的连接,可以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在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之间的倒换。同理的,第二网络设备中设置的MC-PWAPS状态机可以控制L1与C2连通,以连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四网络设备,以实现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或者,第二网络设备中设置的MC-PWAPS状态机可以控制L1与L2连通,以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进而实现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传输至第三网络设备。同理的,第三网络设备中设置的MC-PWAPS状态机可以控制L4与C3连通,以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以实现将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或者,第三网络设备中设置的MC-PWAPS状态机可以控制L3与C3连通,以连通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以实现将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传输至目标网络域,即实现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传输业务。
下面针对图11中所示的场景,结合图12中的接口设置,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网络设备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倒换过程进行说明。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归保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应注意,图13为对上述图10中所示的步骤对应的接口倒换的说明。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
S1301、第一网络设备中的C1与W连通,第二网络设备中的L1与C2连通,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S1302、若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
S1303、第二网络设备中的MC-PWAPS状态机控制L1与L2连通,以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而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
S1304、若第一网络设备确定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第一网络设备中的APS状态机控制C1与P连通,以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S1305、第三网络设备中的MC-PWAPS状态机控制L3与C3连通,以连通第一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
S1306、若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第一网络设备中的APS状态机控制C1与W连通,以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
S1307、若第三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第三网络设备中的MC-PWAPS状态机控制L4与C3连通,以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
图14为与上述图13对应的业务传输示意图。如图14中的A所示的为上述图13中的S1301中的接口连接状态示意,图14中的B所示的为上述图13中的S1302-1305中的接口连接状态示意,图14中的C所示的为上述图13中的S1306-1307中的接口连接状态示意。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在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中设置状态机,且在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中通过接口实现路径的倒换,因此在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中的接口的倒换达到了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传输业务的目的。另外,在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网络设备中的接口的倒换后,若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还可以通过接口倒换的方式实现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第三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传输业务的目的。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5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设备。如图15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501和收发模块1502。
其中,通信网络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相连,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相连,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处理模块1501,用于检测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是否故障。
收发模块1502,用于若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收发模块1502,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四网络设备,处理模块1501,具体用于检测到第二网络设备与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网络域中还包括第五网络设备,第二倒换报文具体指示第三网络设备分别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连通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相应的,收发模块1502,具体用于通过第二网络设备与第三网络设备之间连通的传输路径,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502,还用于接收到来自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则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第一报文指示光信号的丢失/劣化,第二报文指示手动倒换。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6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如图16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601和处理模块1602。
收发模块1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倒换报文,第一倒换报文指示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处理模块1602,用于根据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确定是否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602,具体用于若确定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若确定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第一传输路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模块1601,还用于若接收到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则通过第二传输路径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602,还用于若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从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一传输路径。相应的,收发模块1601,还用于通过第一传输路径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来自客户端设备的业务。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图17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网络设备。如图17所示,该第三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收发模块1701和处理模块1702。
收发模块17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倒换报文,第二倒换报文指示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
处理模块1702,用于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五网络设备,处理模块1702,具体用于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五网络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若第三网络设备检测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连通第二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接收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接收器或通信接口、发送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发送器或通信接口。而处理模块、定位管理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图18所示的网络设备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如图18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801(例如CPU)、存储器1802、收发器1803;收发器1803耦合至处理器1801,处理器1801控制收发器1803的18收发动作;存储器180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80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1804、通信总线1805以及通信端口1806。收发器1803可以集成在网络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1805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1806用于实现网络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180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180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网络设备的处理器18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收发器180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收发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归保护系统系统,该双归保护系统系统可以包括:客户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四网络设备、第五网络设备。具体可如图9所示的网络架构所示。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相连,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相连,第二网络设备和第四网络设备相连,第三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相连。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一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该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以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倒换,进而连通第一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和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使得客户端设备通过第二传输路径与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减小了业务传输所需的流量、节省了带宽占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双归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是否在接收到的报文中为最高,若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以使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域中还包括第五网络设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具体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之间连通的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倒换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业务,则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业务。
6.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所述第一报文指示光信号的丢失/劣化,所述第二报文指示手动倒换;
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
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业务,则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所述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从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来自所述客户端设备的业务。
9.一种双归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是否在接收到的报文中为最高,若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域中包括第五网络设备,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包括:
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五网络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检测到所述第二传输路径故障,则连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和所述目标网络域。
12.一种双归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第三网络设备、第一传输路径、第二传输路径和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三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所述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检测第二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是否故障;
收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则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是否在接收到的报文中为最高,若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三网络设备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以使客户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二传输路径与所述目标网络域进行业务传输。
14.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低于第一报文的优先级、且高于第二报文的优先级,所述第一报文指示光信号的丢失/劣化,所述第二报文指示手动倒换;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在接收到的报文中的优先级最高,则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报文中存在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报文,则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1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倒换报文,所述第二倒换报文指示第三网络设备连通第一网络设备与目标网络域;其中,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之间的传输路径故障时,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倒换报文,所述第一倒换报文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第二传输路径,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倒换报文的优先级是否在接收到的报文中为最高,若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从所述第一传输路径倒换至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否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维持所述第一传输路径;
处理模块,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网络域。
16.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48368.7A 2020-06-16 2020-06-16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Active CN113810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8368.7A CN113810281B (zh) 2020-06-16 2020-06-16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8368.7A CN113810281B (zh) 2020-06-16 2020-06-16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281A CN113810281A (zh) 2021-12-17
CN113810281B true CN113810281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944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8368.7A Active CN113810281B (zh) 2020-06-16 2020-06-16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28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88A (zh) * 2007-10-11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789521A (zh) * 2016-12-29 2017-05-3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网故障倒换方法及环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4711B1 (en) * 2002-07-15 2012-03-27 Rockstar Bidco, LP Hitless switchover and bandwidth shar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964718B (zh) * 2009-07-23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双归链路保护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2006222B (zh) * 2010-11-16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023683B (zh) * 2011-09-26 2017-08-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572905A (zh) * 2012-01-09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和系统
KR101522005B1 (ko) * 2012-09-06 2015-05-2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보호 절체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809189B2 (ja) * 2013-04-26 2015-11-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経路切替装置、通信経路切替方法、および通信経路切替プログラム
MX356522B (es) * 2014-03-05 2018-05-31 Huawei Tech Co Ltd Me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de conmutacion de enlace.
CN105227332B (zh) * 2014-05-28 2019-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w双归保护倒换方法及系统
US10382341B2 (en) * 2015-03-20 2019-08-13 Juniper Networks, Inc. Label switched path preemption avoidance
CN110391841A (zh) * 2018-04-16 2019-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装置及双归保护网络
CN115987754A (zh) * 2018-06-08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787895B (zh) * 2019-03-29 2020-10-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归保护方法、接入节点、设备及通信网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588A (zh) * 2007-10-11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789521A (zh) * 2016-12-29 2017-05-3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网故障倒换方法及环节点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lexE线性保护的设计与实现;余理等;《网络新媒体技术》;20181115(第06期);全文 *
Ming-Hung Tao ; Ser Wah Oh ; Yugang Ma.Dynamic path switching routing protocol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2015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2015, *
OTN保护倒换机制的技术研究与实现;王令侃;《CNKI》;2015052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281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710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688754B (zh)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EP401298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rvice packet transmission
CN109672513B (zh) 传输路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00074121A1 (en)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wireless device
JP2022544798A (ja) ル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WO2018108149A1 (zh) 数据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链路切换设备
US2021027382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2022029466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177010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490933A (zh) 双向转发检测切换方法及边缘设备
CA3213458A1 (en) Equalization tra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80498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4084406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sending interface message
EP3764610A1 (en) Data traffic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810281B (zh) 双归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4760165A (zh) 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865908B (zh) 对以太网帧的发送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5152192B (zh) Pce受控网络可靠性
EP3319249A1 (en) Transmission checking method, node,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9150747B (zh) 一种变更业务带宽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74826A (zh) 交互时钟同步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US11863446B2 (en) User group-based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20103519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Packet Traffic and Apparatus
EP4344147A1 (en) Time slot negot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