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7727A -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7727A
CN113807727A CN202111132223.XA CN202111132223A CN113807727A CN 113807727 A CN113807727 A CN 113807727A CN 202111132223 A CN202111132223 A CN 202111132223A CN 113807727 A CN113807727 A CN 113807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water
risk
groundwater
migration
pol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22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斌彤
雷学勤
王仪春
徐之俊
姚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u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u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u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u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22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7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772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涉及环境评估技术领域;为了解决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方法不够透明直观,风险评价标准较为模糊的问题;该模型包括包括一维模型以及二维模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下水位埋深的范围;确定地下水所处环境的地质土层;根据污染源周围环境对污染因子进行识别;基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地下水位状态以及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本发明将地下水动力学模式中预测各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作以下假定: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对渗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预测区内的地下水是稳定流,这些作用常常会使污染浓度衰减,同时本发明的评价方法透明直观,评价标准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评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产生污染的途径主要是渗透污染,主要渗透污染源可能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项目产生的污水排入周边水体中进而渗入补给地下水含水层中;二是固体废物的渗滤液或雨水产生的淋滤液渗入地下水含水层中;三是由于废水收集及输送埋地管道发生破损进而渗透污染地下水;四是由于废水收集池池体及防渗层出现破损发生泄漏进而污染地下水,所以为了考虑污染物泄露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预测,目前,现有技术中,地下水污染物迁移影响因素众多,且经过计算过的污染物浓度不能直观的评价污染物对环境的风险评价,因此,亟需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100920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价。方法包括:获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结果及污染源危害等级;将区域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结果和污染源危害等级进行耦合,对所述区域污染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将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变化信息叠加到初步评价结果上,得到开采条件下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在开采条件下水源地污染风险的评价结果上,叠加地下水价值信息对所述区域污染风险进行二次评价;并基于二次评价结果对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特征污染物进行迁移模拟,完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上述专利中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上述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方法不够透明直观,风险评价标准较为模糊,影响对周围环境正确的风险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地下水位埋深的范围;
S2:确定地下水所处环境的地质土层;
S3:根据污染源周围环境对污染因子进行识别;
S4:基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地下水位状态以及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
S5:实地考察地下水环境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
S6:确立预测时间段并计算污染物浓度;
S7:通过计算结果制作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绘制污染羽迁徙图;
S8: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污染羽迁徙图评价风险。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分别为泄露污染物的质量以及水文地质。
优选的:所述步骤S6的预测时间段分别为100天、1000天、7300天。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包括最远超标距离以及中心位置的最大浓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步骤S8的评价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污染因子的三个时间段中心浓度与标准浓度作比对,若污染因子三个时间段的中心浓度均低于标准浓度,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至少有一个时间段高于标准浓度,则转入S82;
S82:将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最远超标距离和污水处理距离做比较,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小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只有一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低风险;若仅有两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中风险;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高风险。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所述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包括一维模型以及二维模型。
优选的:所述一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784771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x—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t—时间,d;C(x,t)—t时刻点x处的示踪剂浓度,g/L;M—含水层的厚度,m;mM—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u—水流速度,m/d;n—孔隙度,无量纲;D—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π—圆周率;e—自然常数。
进一步的:所述二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560966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y—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C(x,y,t)—t时刻点x,y处的示踪剂浓度,g/L;Dx—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Dy—y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mM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75124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S—污水收集池的底面积,m2;P—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无量纲;K—渗透系数,m/d;h—水头差,m;ρ—密度,mg/L;
所述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为5%、10%中的一种;根据污水收集池地板所在的粉质黏土选取渗透系数K。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流速度u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470333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I—水力梯度,无量纲;ne—有效孔隙度;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等水位线计算水力梯度 I;根据针对场区的试验推测有效孔隙度ne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地下水动力学模式中预测各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作以下假定: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对渗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预测区内的地下水是稳定流;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按“活塞推挤”方式进行;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如渗透系数、厚度、有效孔隙度等)不变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除对流、弥散作用以外,还存在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这些作用常常会使污染浓度衰减,同时本发明的评价方法透明直观,评价标准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不同时间段的CODMn污染羽迁徙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不同时间段的游离酚污染羽迁徙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限定所指的装置、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地下水位埋深的范围;
S2:确定地下水所处环境的地质土层;
S3:根据污染源周围环境对污染因子进行识别;
S4:基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地下水位状态以及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
S5:实地考察地下水环境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
S6:确立预测时间段并计算污染物浓度;
S7:通过计算结果制作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绘制污染羽迁徙图;
S8: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污染羽迁徙图评价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某一新材料公司的合成树脂生产线为例:
场地地基范围内主要分布孔隙潜水,水位埋深在 0.6~3.1m 之间,其高程在9.46m~12.48m 之间,地下水水位介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交界面附近,本项目调节池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苯酚和 CODcr,厂区地下水流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呈一维流动,地下水位动态稳定,因此污染物在浅层含水层中的迁移,可概化为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污染源为瞬时注入—平面瞬时点源,为便于模型计算,将地下水动力学模式中预测各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作以下假定:
1°污染物进入地下水中对渗流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2°预测区内的地下水是稳定流;
3°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按“活塞推挤”方式进行;
4°预测区内含水层的基本参数(如渗透系数、厚度、有效孔隙度等)不变;
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除对流、弥散作用以外,还存在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这些作用常常会使污染浓度衰减;从保守性角度考虑,假设污染质在运移中不与含水层介质发生反应,可以被认为是保守型污染质,只按保守型污染质来计算,即只考虑运移过程中的对流、弥散作用。
所述步骤S5中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分别为泄露污染物的质量以及水文地质;所述步骤S6的预测时间段分别为100天、1000天、7300天;所述步骤S7中的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包括最远超标距离以及中心位置的最大浓度;所述步骤S8的评价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污染因子的三个时间段中心浓度与标准浓度作比对,若污染因子三个时间段的中心浓度均低于标准浓度,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至少有一个时间段高于标准浓度,则转入S82;
S82:将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最远超标距离和污水处理距离做比较,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小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只有一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低风险;若仅有两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中风险;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高风险。
通过地下水污染物迁移二维模型计算污染物浓度,并制作如图2的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在绘制如图3、图4的污染羽迁徙图,在泄漏 100d、1000d、7300d 时,CODMn污染羽中心点分别距离废水收集池 0.92m、9.2m、67.12m,中心点最大浓度分别为2810.05mg/L、281.00mg/L、38.49mg/L,挥发酚污染羽中心点分别距离废水收集池0.92m、9.2m、67.12m,中心点最大浓度分别为 44.96mg/L、4.496mg/L、0.616mg/L,由于其不断迁移和扩散,污染羽中心点浓度也随着扩散不断降低,而且浓度下降速度比较快,渗漏
液泄漏 100d、1000d 和 7300d 后,在其附近区域的地下水含水层中 CODMn、挥发酚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 CODMn最远超标距离为 150m,游离酚最远超标距离为 195m。根据现场调查,污水站调节池下游 180m 范围仍在厂区内,下游 200m 在园区范围内,所以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为无风险,但是,废水一旦泄漏至地下水中,地下水自然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发生污染物泄漏事故后,必须启动应急预案,分析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测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故事件灾害链,使污染扩散得到有效抑制,最大限度地保护下游地下水水质安全,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实施例2: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所述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包括一维模型以及二维模型。
优选的:所述一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19126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x—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t—时间,d;C(x,t)—t时刻点x处的示踪剂浓度,g/L;M—含水层的厚度,m;mM—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u—水流速度,m/d;n—孔隙度,无量纲;D—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π—圆周率;e—自然常数。
所述二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576010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y—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C(x,y,t)—t时刻点x,y处的示踪剂浓度,g/L;Dx—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Dy—y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
所述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mM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843043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S—污水收集池的底面积,m2;P—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无量纲;K—渗透系数,m/d;h—水头差,m;ρ—密度,mg/L;
所述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为5%、10%中的一种;根据污水收集池地板所在的粉质黏土选取渗透系数K。
所述水流速度u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651730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I—水力梯度,无量纲;ne—有效孔隙度;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等水位线计算水力梯度 I;根据针对场区的试验推测有效孔隙度ne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并非本发明唯一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结合现有技术或公众常识,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地下水位埋深的范围;
S2:确定地下水所处环境的地质土层;
S3:根据污染源周围环境对污染因子进行识别;
S4:基于地下水的总体流向、地下水位状态以及污染物迁移的特点建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
S5:实地考察地下水环境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
S6:确立预测时间段并计算污染物浓度;
S7:通过计算结果制作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绘制污染羽迁徙图;
S8: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以及污染羽迁徙图评价风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选取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中的参数分别为泄露污染物的质量以及水文地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的预测时间段分别为100天、1000天、7300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包括最远超标距离以及中心位置的最大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的风险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的评价风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81:依据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污染因子的三个时间段中心浓度与标准浓度作比对,若污染因子三个时间段的中心浓度均低于标准浓度,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至少有一个时间段高于标准浓度,则转入S82;
S82:将污染物泄露后地下水中污染因子影响范围表中的最远超标距离和污水处理距离做比较,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小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无风险;若只有一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低风险;若仅有两个最远超标距离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中风险;若三个最远超标距离均大于污水处理距离,则风险评价为高风险。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包括一维模型以及二维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576453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x—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t—时间,d;C(x,t)—t时刻点x处的示踪剂浓度,g/L;M—含水层的厚度,m;mM—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u—水流速度,m/d;n—孔隙度,无量纲;D—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π—圆周率;e—自然常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模型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304237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y—计算点到排放点的距离,m;C(x,y,t)—t时刻点x,y处的示踪剂浓度,g/L;Dx—x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Dy—y方向上的弥散系数,m2/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mM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58567DEST_PATH_IMAGE003
式中:S—污水收集池的底面积,m2;P—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无量纲;K—渗透系数,m/d;h—水头差,m;ρ—密度,mg/L;
所述池底面积破裂百分比为5%、10%中的一种;根据污水收集池地板所在的粉质黏土选取渗透系数K。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速度u的取值公式为:
Figure 529999DEST_PATH_IMAGE004
式中:I—水力梯度,无量纲;ne—有效孔隙度;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等水位线计算水力梯度 I;根据针对场区的试验推测有效孔隙度ne
CN202111132223.XA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Withdrawn CN113807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223.XA CN113807727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2223.XA CN113807727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7727A true CN113807727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3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2223.XA Withdrawn CN113807727A (zh) 2021-09-25 2021-09-25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772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254A (zh) * 2022-04-01 2022-06-24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场地地下水污染分层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CN115828508A (zh) * 2022-10-25 2023-03-21 吉林大学 基于gis平台的地下水环评自动预测方法
CN117610939A (zh) * 2024-01-18 2024-02-27 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665240A (zh) * 2023-12-15 2024-03-08 山东水之源水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水质因子运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0254A (zh) * 2022-04-01 2022-06-24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场地地下水污染分层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CN115828508A (zh) * 2022-10-25 2023-03-21 吉林大学 基于gis平台的地下水环评自动预测方法
CN115828508B (zh) * 2022-10-25 2024-06-04 吉林大学 基于gis平台的地下水环评自动预测方法
CN117665240A (zh) * 2023-12-15 2024-03-08 山东水之源水利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水水质因子运移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7610939A (zh) * 2024-01-18 2024-02-27 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7610939B (zh) * 2024-01-18 2024-05-07 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7727A (zh) 一种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型及风险评价方法
Sinan et al. An extension to the DRASTIC model to asses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 to pollution: application to the Haouz aquifer of Marrakech (Morocco)
Spalding et al. Long‐term groundwater monitoring results at large, sudden denatured ethanol releases
US10260212B2 (en) 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reakthrough time of anti-seepage liners in landfill
Dornbush 41 d Natural Renovation of Leachate-Degraded Groundwater in Excavated Ponds at a Refuse Landfill
CN112417711B (zh) 一种基于污染土结构演化的污染物迁移分析方法
Kristensen et al. Soil physical constraints on intrinsic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vapors in a layered subsurface
An et al. Analysis for remedial alternatives of unregul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leachate-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Vrba The impact of aquifer intensive use on groundwater quality
CN111008920A (zh) 一种基于地下水位波动效应的污染场地调查方法
CN107653915B (zh) 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垂直隔离屏障设计方法
Shepelev et 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s a mean to reduce the anthropogenic impact of production on biota
Li et al.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 groundwater of domestic waste landfills in karst regions and its engineering control technologies
CN210595310U (zh) 一种含非水相液体污染地下水原位抽出处理系统
Chen et al. Hydraulic circulation technology remediates the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 Evidence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Alhomair et al. Migration of aqueous benzene through a subsurface concrete utility pipe under saturated soil conditions
Chiang et al. Evaluation of natural attenuation at a 1, 4‐dioxane‐contaminated site
Burlakovs Dumps in Latvia: preliminary research and remediation
Jang et al.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chemistry in a coastal aquifer of Korea: implications for land subsidence
Qasim et al. Advances in Land, Underground, and Ocean Disposal Techniques
Klimas et al. Management of the Wellfield Contaminated by Dens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Vilnius, Lithuania
Zhang et al. Risk assessment for hazardous waste storage site material aging and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Zhang et al.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Leakage from a Sewage Plant in an Aluminum Factory Under the Action of Ocean Tide Support
Zhang et al. Centrifuge study of long term transport behavior and fate of copper in soils at various saturation of water, compaction and clay content
Fu et a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cause analysis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soils-taking a leather factory as an examp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