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3891A -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3891A
CN113803891A CN202111014212.1A CN202111014212A CN113803891A CN 113803891 A CN113803891 A CN 113803891A CN 202111014212 A CN202111014212 A CN 202111014212A CN 113803891 A CN113803891 A CN 113803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inclined plate
heat
plat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42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3891B (zh
Inventor
俞明锋
章晓敏
宓霄凌
王伊娜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sin Solar CS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42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3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3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3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70/00Details of absorb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6/00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solar energy
    • F03G6/06Devices for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solar energy with solar energy concentr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3/0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23/70Arrangements for concentrating solar-ray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s with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lind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该颗粒吸热器包括第一吸热部和第二吸热部,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吸热口、第一颗粒幕帘和第一斜板,第二吸热部包括第二吸热口、第二颗粒幕帘,第一吸热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吸热口,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吸热口的底部,流经第一斜板的第一颗粒幕帘形成与第二吸热口对应的第二颗粒幕帘。所述第一斜板用于阻挡颗粒下落的速度。本发明提供的多段颗粒吸热器,通过在吸热器上设置两个吸热口,第一吸热口的底部设置第一斜板,颗粒在下落的过程,碰到第一斜板,然后沿着第一斜板向下滑落,延缓了颗粒下落速度,增加了颗粒升温的可控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颗粒吸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颗粒吸储热技术是一种新型太阳能吸储热技术,是第三代塔式光热发电研究的主流技术之一,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固体颗粒可以同时满足吸热、传热和储热的需求;(2)颗粒的成本较低;(3)颗粒吸热温度高,可达1000℃;(4)颗粒的存储和输送不需要采用价格高昂的金属材料,设备成本较低。
目前,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中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部件是吸热器,其运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光热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颗粒吸热器是吸储热系统的核心设备,是目前颗粒吸储热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当前国际上比较典型的颗粒吸热器类型有自由下落式颗粒吸热器、阻碍流式颗粒吸热器、离心式颗粒吸热器、石英管式颗粒吸热器、单斜板式颗粒吸热器等,下落式颗粒吸热器由美国桑迪亚实验室首先提出,是指固体颗粒因其自身重力下落,接受太阳光辐射后加热固体颗粒,以提高高温固体颗粒,结构简单,吸热效率高,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化应用前景的颗粒吸热技术之一。但是,下落式吸热器的颗粒下落速度快,加热时间短,升温速率快,难以控制颗粒升温,不利于换热系统和发电系统的运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该颗粒吸热器能够控制颗粒下落的速度,减缓颗粒在升温过程中的下落速度,增加颗粒升温速率的可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颗粒进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颗粒出口,还包括第一吸热部和第二吸热部,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吸热口、第一颗粒幕帘和第一斜板,第二吸热部包括第二吸热口和第二颗粒幕帘;第一吸热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吸热口,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吸热口底部,流经第一斜板的第一颗粒幕帘形成与第二吸热口对应的第二颗粒幕帘。
第二吸热部还包括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吸热口的底部。
颗粒吸热器的颗粒进口为狭长的入口,颗粒从颗粒进口处进入颗粒吸热器,形成的颗粒流为颗粒幕帘,由于颗粒用于吸收太阳能的热量,因此颗粒幕帘呈现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的温度分布,导致颗粒吸热不均匀。
因此,所述第一斜板包括沿同一方向倾斜并层叠设置的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所述第一上斜板上设置若干第一上隔板,第一下斜板上设置若干第一下隔板,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隔板分别沿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延伸;
所述第一上斜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颗粒幕帘对应的第一上颗粒收集区和第一颗粒落料口;所述第一下斜板设置有与第一颗粒落料口对应的第一下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隔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大于0。
在第一上斜板上设置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斜板上设置第一下隔板,将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上的空间分割为不同的颗粒流道,第一颗粒幕帘流至第一上斜板或第一下斜板上后,第一颗粒幕帘的两侧颗粒和位于中间颗粒位置发生互换。从而将第一颗粒幕帘两侧低温颗粒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中间,中间颗粒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
具体实现的方式为:
所述第一上颗粒收集区设置在第一颗粒落料口的两侧,颗粒经第一颗粒落料口的进入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第一上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上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第一下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下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上斜板上的第一上隔板形成第一上颗粒流道,第一上颗粒收集区与所述第一上颗粒流道连通,所述第一下斜板上的第一下隔板形成第一下颗粒流道,所述第一下颗粒流道与所述第一下颗粒收集区连通,
所述第一吸热口的第一颗粒幕帘中间颗粒通过所述第一颗粒落料口,下落至第一下颗粒收集区,并经第一下颗粒流道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
所述第一吸热口的第一颗粒幕帘两侧颗粒通过第一上颗粒收集口,经过第一上颗粒流道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中间。
或,所述第一颗粒落料口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的两侧,第一上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上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第一下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下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上斜板上的第一上隔板形成第一上颗粒流道,第一上颗粒流道与第一上颗粒收集区连通,所述第一下斜板上的第一下隔板形成第一下颗粒流道,所述第一下颗粒流道与所述第一下颗粒收集区连通,
所述第一吸热口的第一颗粒幕帘中间颗粒通过所述第一上颗粒收集区,经第一上颗粒流道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
所述第一吸热口的第一颗粒幕帘两侧颗粒通过第一颗粒落料口,掉落至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经过第一下颗粒流道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中间颗粒。
第二颗粒幕帘的颗粒受热温度同样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但是第二吸热口的中间颗粒来自于第一吸热口温度较低的两侧颗粒,需要经过第二吸热口能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后提升温度。第二吸热口的两侧颗粒来自于第一吸热口温度较高的中间颗粒,匹配较低的提升温度即可,因此需要经过第二吸热口能流密度较低的区域,最终流至第二斜板的颗粒温度已经相当均匀,因此最终从第二斜板的中间区域流出即可。
因此,所述第二斜板上设置若干第二隔板,第二隔板沿第二斜板延伸;
所述第二斜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颗粒幕帘对应的第二颗粒收集区,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二颗粒收集区,第二隔板的上端与第二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隔板的下端与第二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第二斜板上设置第二隔板,使颗粒幕帘从第二斜板的中间区域流出。
由于太阳光聚焦于吸热口时,大部分太阳能被颗粒幕帘吸收,但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太阳光透过颗粒幕帘,会损失一部分太阳能,因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吸热口相对的位置,第一吸热口和第一反射板分别位于第一颗粒幕帘的两侧,用于将第一吸热口透过第一颗粒幕帘的太阳能反射至第一上斜板上;
所述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吸热口相对的位置,第二吸热口和第二反射板分别位于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用于将第二吸热口透过第二颗粒幕帘的太阳能反射至第二上斜板上。
设置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透过颗粒幕帘的太阳光反射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继续加热第一上斜板和第二斜板上的颗粒,同时减少吸热器能量损失,提高吸热效率。
所述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分别与吸热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用于调节斜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所述旋转装置具体包括驱动单元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斜板固连,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动轴连接,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从而改变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
根据所述吸热口的朝向,所述颗粒吸热器包括同向吸热布置和异向吸热布置,由于定日镜是布置在吸热塔的周围,吸热器设置在吸热塔上,因此优选将吸热口布置为异向吸热,吸热口分布在吸热器相对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上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段颗粒吸热器,在第一吸热口的底部设置第一斜板,颗粒在下落的过程,碰到第一斜板,然后沿着第一斜板向下滑落,延缓了颗粒下落速度,增加了颗粒升温的可控性。
2、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颗粒幕帘中间和两侧的颗粒通过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上的隔板引流,分别成为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和中间颗粒,减少了腔式吸热器中间能流密度高,两侧能流密度低带来的颗粒温度不均匀。
3、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吸热口处设置的第二斜板上的第二隔板形成的流道,将第二吸热口颗粒幕帘中间和两侧颗粒汇集与第二斜板的中间区域,增加了中间和两侧颗粒的混合,使高温颗粒和低温颗粒相互混合,相互传热,进一步保证颗粒温度的均匀性。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吸热口,相对于单个吸热口,降低了各段吸热口颗粒幕帘中间温度,较小了高温颗粒产生的辐射损失和对流热损失。
5、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能将穿过颗粒幕帘的部分太阳能反射至第一上斜板和第二斜板上流动的颗粒,降低了吸热器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采用异向吸热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同向吸热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中第一上斜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1和图2中第一下斜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第二斜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1和图2中第一上斜板的一种实现方式;
图7为图1和图2中第一下斜板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图8为实施例1的旋转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第一吸热口;3-第一反射板;4-第二吸热口;5-第二反射板;6-第一上斜板;601-第一颗粒落料口;602-第一上颗粒收集口;603-第一上颗粒流道;7-第一下斜板;701-第一下颗粒收集口;702-第一下颗粒流道;8-第二斜板;801-第二颗粒收集区;802-第二颗粒流道;803-颗粒扰流器;9-第二隔板;10-颗粒入口;11-颗粒出口;12-第一上隔板;13-第二下隔板;14-旋转装置;1401-驱动装置;1402-传动轴;1403-第一传动轮;1404-第二传动轮;1405-传动带;1406-紧固肋条,15-第一颗粒幕帘;16-第二颗粒幕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实施例1
参看图1和图2,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吸热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部的空腔,壳体1的上部开设颗粒入口10,壳体1的底部开设颗粒出口11,吸热器还包括第一吸热部和第二吸热部,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吸热口2、第一颗粒幕帘15和第一斜板,第二吸热部包括第二吸热口4、第二颗粒幕帘16和第二斜板8,第一吸热口2的位置高于第二吸热口4,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吸热口2底部,第二斜板8设置在第二吸热口4的底部,第一斜板、第二斜板8位于空腔内,流经第一斜板的第一颗粒幕帘15形成与第二吸热口4对应的第二颗粒幕帘16。第一斜板用于阻挡颗粒下落的速度,第一斜板、第二斜板8的倾斜角度均大于颗粒自然堆积角,保证落到斜板上的颗粒沿斜板向下滑落。颗粒从颗粒入口10进入吸热器的空腔内,颗粒沿空腔下落,从颗粒出口11出去。颗粒遇到第一斜板,减缓颗粒下降的速度,并且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吸热口的底部,因此在减缓颗粒下降的速度的同时,增加颗粒升温速率的可控性。
根据吸热口朝向的不同,可分为同向吸热和异向吸热两种布置结构,同向吸热为吸热口均布置在吸热器轴向的同一侧,异向吸热为吸热口布置在吸热器轴向的不同侧,异向吸热又可分为南北向吸热、东西向吸热、北东向吸热、北西向吸热、南东向吸热、南西向吸热。图1为异向吸热的布置结构,图2为同向吸热的布置结构。
颗粒吸热器的颗粒入口10为狭长的入口,颗粒从颗粒入口10处进入颗粒吸热器,形成的颗粒流为颗粒幕帘,由于颗粒用于吸收太阳能的热量,因此颗粒幕帘呈现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的温度分布,导致颗粒温度不均匀,第一吸热口2的颗粒幕帘即为第一颗粒幕帘15,第二吸热口4的颗粒幕帘即为第二颗粒幕帘16。
第一斜板包括沿同一方向倾斜并层叠设置的第一上斜板6和第一下斜板7,第一上斜板6上设置若干第一上隔板12,和第一下斜板7上均竖直设置若干第一下隔板13,第一上隔板12和第一下隔板13分别沿第一上斜板6和第一下斜板7延伸;
第一上斜板6上设置有与第一颗粒幕帘15对应的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和第一颗粒落料口601;第一下斜板7设置有与第一颗粒落料口601对应的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
第一上隔板12和第一下隔板13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大于0。
为了解决上述的颗粒升温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在第一上斜板6上竖直设置若干第一上隔板12,第二下斜板7上竖直设置若干第一下隔板13,用于改变第一颗粒幕帘15的中间颗粒和两侧颗粒流动的方向,实现第一颗粒幕帘15中间颗粒流至第二吸热口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两侧,第一颗粒幕帘15两侧颗粒流至下一级吸热口颗粒幕帘的中间。因此在第一上斜板6上竖直设置第一上隔板12,第一下斜板7上竖直设置第一下隔板13,将第一上斜板6和第一下斜板7上的空间分割为不同的颗粒流道。
实现上述效果的实现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如图3和4,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设置在第一颗粒落料口601的两侧,第一上隔板12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
第一上隔板12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6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上隔板12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6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13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第一下隔板13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7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下隔板13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7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上斜板6上的第一上隔板12形成第一上颗粒流道603,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与第一上颗粒流道603连通;
第一下斜板7上的第一下隔板13形成第一下颗粒流道702,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与第一下颗粒流道702连通;
第一吸热口2的第一颗粒幕帘15中间颗粒下落到第一颗粒落料口601,经第一颗粒落料口601下落至第一下斜板7上的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并经第一下颗粒流道702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实现第一吸热口2中间颗粒改变为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两侧;
第一吸热口2的第二颗粒幕帘16两侧颗粒下落到第一上斜板6上的两侧区域的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通过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经过第一上颗粒流道603流至第二颗粒幕帘的中间,实现第一颗粒幕帘的两侧颗粒改变为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中间颗粒。
第二种,如图6和7,第一颗粒落料口601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的两侧,第一上隔板12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
第一上隔板12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6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上隔板12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6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13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第一下隔板13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7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下隔板13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7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上斜板6上的第一上隔板12形成第一上颗粒流道602,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与第一上颗粒流道603连通,
第一下斜板7上的第一下隔板13形成第一下颗粒流道702,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与第一下颗粒流道702连通;
第一吸热口2的第一颗粒幕帘15中间颗粒通过第一上颗粒收集区602,经第一上颗粒流道603流至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两侧;
第一吸热口2的第一颗粒幕帘15两侧颗粒通过第一颗粒落料口601,掉落至第一下颗粒收集区701,经过第一下颗粒流道702流至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中间。
在第二吸热口4,第二颗粒幕帘16的颗粒受热温度同样呈现中间高、两侧低的现象,但是第二吸热口4的中间颗粒来自于第一吸热口2温度较低的两侧颗粒,需要经过第二吸热口4能流密度较高的区域后提升温度。第二吸热口4的两侧颗粒来自于第一吸热口2温度较高的中间颗粒,匹配较低的提升温度即可,因此需要经过第二吸热口4能流密度较低的区域,最终流至第二斜板8的颗粒温度已经相当均匀,因此最终从第二斜板8的中间区域流出即可。
即,参看图5,第二斜板8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隔板9,第二隔板9沿第二斜板8延伸;第二斜板8上设置有与第二颗粒幕帘16对应的第二颗粒收集区801,第二斜板8上的第二隔板9形成第二颗粒流道802,第二颗粒收集区801与第二颗粒流道802连通,第二隔板9的上端设置在第二颗粒收集区801,第二隔板9的上端与第二斜板8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隔板9的下端与第二斜板8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因此使落到第二斜板8上的颗粒从第二斜板8的中间区域流出。
在第二斜板8上位于第二颗粒流道802区域内设置若干颗粒扰流器803,进一步使第二颗粒幕帘中间颗粒和两侧颗粒的混合均匀。
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8分别与吸热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在第一下斜板和第二斜板8的下部均设置旋转装置14,用于调节第一斜板、第二斜板8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以第一下斜板7的旋转装置14为例阐述旋转装置14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包括驱动单元1401和传动轴1402,传动轴1402与第一下斜板7固连,驱动单元1401与传动轴1402连接,驱动传动轴1402转动,驱动单元1401与传动轴1402之间通过传动带驱动,驱动单元1401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传动轮1403,传动轴1402上安装第二传动轮1404,第一传动轮1403和第二传动轮1404通过传动带1405连接,驱动单元1401工作,带动第一传动轮1403转动,通过传动带1405带动第二传动轮1404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140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下斜板7转动,驱动单元1401为步进电机,可以将第一下斜板7锁定在某一个倾斜角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动轴1402与第一下斜板7的固定,通过加强肋条1406固定。
由于太阳光聚焦于吸热口时,大部分太阳能被颗粒幕帘吸收,但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太阳光透过颗粒幕帘,会损失一部分太阳能,因此在吸热器上设置反射板,如图1和2,吸热器上设置第一反射板3,第一反射板3设置在与第一吸热口2相对的位置,第一反射板3和第一吸热口2位于第一颗粒幕帘15的两侧,用于将第一吸热口2透过第一颗粒幕帘15的太阳能反射至第一上斜板6上,继续加热第一上斜板6上的颗粒,也能减少吸热器能量损失,提高吸热效率;
吸热器上设置第二反射板5,第二反射板5设置在与第二吸热口4相对的位置,第二反射板5和第二吸热口4位于第二颗粒幕帘16的两侧,用于将第二吸热口4透过第二颗粒幕帘16的太阳能反射至第二斜板8上,继续加热第二斜板8上的颗粒。
实施例2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实施例1的多级下落式颗粒吸热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热部和第二吸热部,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吸热口、第一颗粒幕帘和第一斜板,第二吸热部包括第二吸热口和第二颗粒幕帘;第一吸热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吸热口,第一斜板设置在第一吸热口底部,流经第一斜板的第一颗粒幕帘形成与第二吸热口对应的第二颗粒幕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热部还包括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吸热口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包括沿同一方向倾斜并层叠设置的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所述第一上斜板设置有若干第一上隔板,第一下斜板上设置若干第一下隔板,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隔板分别沿第一上斜板和第一下斜板延伸;
所述第一上斜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颗粒幕帘对应的第一上颗粒收集区和第一颗粒落料口;所述第一下斜板设置有与第一颗粒落料口对应的第一下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和第一下隔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颗粒收集区设置在第一颗粒落料口的两侧,第一上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上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第一下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下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落料口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的两侧,第一上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上颗粒收集区;
第一上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上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上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下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一下颗粒收集区,第一下隔板的上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下隔板的下端与第一下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板上设置若干第二隔板,第二隔板沿第二斜板延伸;
所述第二斜板上设置有与第二颗粒幕帘对应的第二颗粒收集区,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在第二颗粒收集区,第二隔板的上端与第二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隔板的下端与第二斜板沿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部包括第一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吸热口相对的位置,第一吸热口和第一反射板分别位于第一颗粒幕帘的两侧;
所述第二吸热部包括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二反射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吸热口相对的位置,第二吸热口和第二反射板分别位于第二颗粒幕帘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分别与吸热器之间为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热口和第二吸热口布置在所述吸热器相对的两侧。
10.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
CN202111014212.1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Active CN113803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212.1A CN113803891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4212.1A CN113803891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3891A true CN113803891A (zh) 2021-12-17
CN113803891B CN113803891B (zh) 2023-10-27

Family

ID=7889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4212.1A Active CN113803891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38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354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吸热的腔室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54017U (zh) * 2015-07-16 2015-12-09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粒块塔式太阳能光热转换器
CN110057119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浙江大学 颗粒吸热装置及其集热器
CN112443989A (zh) * 2019-09-05 2021-03-05 浙江大学 基于太阳能高温热化学颗粒的吸热储热系统及方法
CN113007911A (zh) * 2021-03-01 2021-06-22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颗粒下落太阳能吸热器的阻碍系统
CN113154707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浙江大学 颗粒吸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854017U (zh) * 2015-07-16 2015-12-09 成都奥能普科技有限公司 固体粒块塔式太阳能光热转换器
CN110057119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浙江大学 颗粒吸热装置及其集热器
CN112443989A (zh) * 2019-09-05 2021-03-05 浙江大学 基于太阳能高温热化学颗粒的吸热储热系统及方法
CN113007911A (zh) * 2021-03-01 2021-06-22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颗粒下落太阳能吸热器的阻碍系统
CN113154707A (zh) * 2021-04-13 2021-07-23 浙江大学 颗粒吸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354A (zh) * 2021-12-28 2022-04-15 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吸热的腔室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CN114353354B (zh) * 2021-12-28 2023-12-26 浙江高晟光热发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向吸热的腔室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3891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9832B2 (en) Ground high-temperature high-efficiency solar steam electricity-generating device
CN108592419B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用延缓下落式固体颗粒吸热器
CN108106018B (zh) 基于纳米流体的太阳能近全光谱利用光伏热电联用系统
WO2022218105A1 (zh) 颗粒吸热器
US11336224B2 (en) Solar receiver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solar energy
CN113803891A (zh) 一种多段下落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1806514A (zh) 建筑复合太阳能光伏热水供冷和采暖系统
CN102135334A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站用石英玻璃管束式空气吸热器
CN111306812B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供热通风系统及其建筑屋顶
CN112728776B (zh) 一种外接式颗粒吸热器及太阳能发电系统
CN108105918A (zh) 双源复合热泵与光伏热管理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18379B (zh) 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固体粒子空气吸热器
CN206976529U (zh) 一种电池包散热结构
CN102419115B (zh) 一种适用于空间辐射器中的固液混合折流板式中间换热器
CN201616446U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752833U (zh) 模块式太阳能光电光热一体化系统实验装置
Niemann et al. Solar process heat generation using an ETC collector field with external parabolic circle concentrator (PCC) to operate an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15143649A (zh)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集热传输装置
CN105805962B (zh) 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内翅片太阳能集热器
US20090301548A1 (en) Condensing Generator
CN110454990A (zh) 一种真空式集热系统及集热方法
CN115930459A (zh) 一种阶梯式颗粒吸热器
CN111174618B (zh) 一种蓄热换热器及新风系统
CN111059007B (zh) 一种二次反射型聚光太阳能热利用系统
CN208365643U (zh) 太阳能取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