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402B -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4402B
CN113784402B CN202110919609.9A CN202110919609A CN113784402B CN 113784402 B CN113784402 B CN 113784402B CN 202110919609 A CN202110919609 A CN 202110919609A CN 113784402 B CN113784402 B CN 113784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obile terminal
switching
signal quality
i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96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4402A (zh
Inventor
周兰林
李欣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96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44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4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该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该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Description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SA网络,SA网络指的一种一对一的组网模式,一个5G核心网配一种基站。
目前,支持SA网络的移动终端,一般都支持VoWiFi业务。VoWiFi业务指的是基于WiFi(无线通信技术)网络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业务,用户可以利用WiFi网络注册至IMS,以拨打接听语音电话或视频电话。
然而,支持SA网络的移动终端在开启VoWiFi业务时,则需要关闭SA网络,导致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无法兼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基于WiFi网络和SA网络的IMS业务,所述方法包括:
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
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一种切换注册IMS的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的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包括: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由于通过LTE网络实现了SA网络和WiFi网络的互切,避免了公共数据网未支持SA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导致移动终端无法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步骤210的细化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2中步骤210的细化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细化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网络称为第二网络,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网络称为第一网络。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两者都是网络,但其不是同一网络。“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
参考图1,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移动终端110、无线路由器120和蜂窝网路的接入设备130。其中:
移动终端110通过无线路由器120接入WiFi网络,通过WiFi网络注册至IMS,从而实现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此外,移动终端110还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接入设备130接入SA网络,通过SA网络切换至IMS,从而实现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可选的,移动终端110还可以通过蜂窝网络的接入设备130接入LTE网络。具体的,IMS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通过注册在IMS中,移动终端110在接入的网络中使用为控制层面(Controlplane)和语音服务的媒体层面(Media plane)特制的配置文件(这使语音服务(控制和媒体层面)作为数据流在移动终端110的承载网络中传输,而不再需维护和依赖传统的电路交换语音网络。一般的,IMS业务为IMS语音通话业务、IMS视频通话业务等,此处不作限定。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指的是通过WiFi网络注册至IMS中,从而使得移动终端110的语音服务作为数据流在WiFi网络中传输。例如,移动终端110的VoWiFi(voice over WiFi)功能以及ViWiFi业务(video over WiFi)就是其中一些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指的是通过SA网络注册至IMS中,从而使得移动终端110的语音服务作为数据流在SA网络中传输。例如,移动终端110的VoNR功能(voice over NR)以及ViNR业务(vide over NR)就是其中一些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然而,虽然目前移动终端110基本都支持基于WiFi网络和SA网络的IMS业务,但由于公共数据网未支持SA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导致移动终端110无法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示例性的,在一些场景中,当移动终端110接入SA网络,且开启VoWiFi业务时,若移动终端110需要使用VoWiFi业务时,由于公共数据网未支持SA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导致VoWiFi业务无法正常使用。在另一些场景中,当移动终端110在使用VoWiFi业务时,若移动终端110离开了WiFi网络的覆盖区域,进入SA网络和LTE网络的蜂窝网区域,由于WiFi网络和SA网络不能切换,则移动终端110只能切换至LTE网络中,从而使用VoLTE业务,而无法使用VoNR业务。
以下实施例以如何使移动终端110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进行说明。
参考图2,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切换注册IMS的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移动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包括步骤210至步骤230。
步骤210、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
其中,切换条件指的是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条件。在本步骤中,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从而使用基于第一网络的IMS业务,则移动终端的语音服务作为数据流在第一网络中传输。若第一网络为SA网络,则确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若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则确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切换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220。
步骤22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在本步骤中,虽然公共数据网未支持SA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但支持LTE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以及支持LTE网络和SA网络之间的切换,即LTE网络可以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中转网络。因此,可以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从而在LTE网络中将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
步骤23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在本步骤中,将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网络注册到IMS,从而使用基于第二网络的IMS业务,则移动终端的语音服务作为数据流在第二网络中传输。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公共数据网支持LTE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以及支持LTE网络和SA网络之间的切换,通过LTE网络实现了SA网络和WiFi网络的互切,避免了公共数据网未支持SA网络和WiFi网络之间的切换导致移动终端无法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使得移动终端可以兼容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和基于SA网络的IMS业务。
举例来说,当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从而基于第一网络使用IMS业务,当移动终端确定满足将IMS业务由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时,通过LTE网络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从而通过第二网络注册到IMS,基于第二网络使用IMS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若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由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移动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中,从而保持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的状态。
可选的,该切换条件与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信号质量信息有关。其中,信号质量信息表征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通话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信息越强,则表示通话质量越好。
以下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确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进行说明。
参考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2中步骤210的细化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20。
步骤310、确定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其中,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指的是移动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中的信号质量信息,用于表征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至IMS中的通话质量的好坏。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指的是移动终端在第二网络中的信号质量信息,用于表征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网络注册至IMS中的通话质量的好坏。目标信号质量信息越强,则表征移动终端的通话质量越好。
可选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和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是信号质量等级,例如“好”、“中”、“差”等级,也可以是信号质量分数,例如“50分”、“70分”等,本实施例对于信号质量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作限定,只要其能表征移动终端的通话质量的好坏即可。
步骤320、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本步骤中,若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表示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强于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因此移动终端满足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移动终端在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以及确定移动终端在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目标质量信息,若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时才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即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强于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时才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保证移动终端的通话质量保持在一个最佳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移动终端不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移动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中。
参考图4,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图2中步骤210的细化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如何确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包括步骤410至步骤450。
步骤410、确定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步骤420、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步骤430、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
在本步骤中,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与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一致,则表示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与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至IMS的通话质量相差不大,因此需要确定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
可选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可以由用户设定的优先策略决定。具体的,若用户设定第一网络优先,则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若用户设定第二网络优先,则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示例性的,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第二网络为SA网络,若用户设定为WiFi网络优先,则WiFi网络的优先级高于SA网络。
步骤440、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将移动终端驻留在第一网络中。
步骤450、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中。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与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一致时,将移动终端接入至优先级较高的网络中,而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可以由用户设定,则可以在保证通话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示例性的,以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信号质量等级为例,说明是否需要将IMS业务由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
若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参考下表:
第一网络–好 第一网络–中 第一网络–差
第二网络–好 第一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中 第一网络 第一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差 第一网络 第一网络 第一网络
其中,表格中显示第一网络的即为不需要切换,显示第二网络的即为需要切换。
若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是否需要切换可以参考下表:
第一网络–好 第一网络–中 第一网络–差
第二网络–好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中 第一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
第二网络–差 第一网络 第一网络 第二网络
其中,表格中显示第一网络的即为不需要切换,显示第二网络的即为需要切换。
参考图5,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细化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步骤510至步骤540。
步骤510、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所述网络为SA网络或WiFi网络。
其中,信号参数指的是表征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信号质量的参数。示例性的,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SI(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信号和S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号,则本步骤获取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RSSI值和SNR值。示例性的,若网络为SA网络,则移动终端在SA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信号、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信号和SINR(信号与干扰加信噪比)信号,则本步骤获取移动终端的SA网络中的RSRP值、RSRQ值和SINR值。
步骤520、确定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在本步骤中,信号质量分数指的是参数值对应的质量分数。可选的,信号质量分数越高的参数值,对应的信号参数的信号质量越好。示例性的,若获取的是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RSSI值和SNR值,则确定RSSI值的信号质量分数,以及确定SNR值的信号质量分数。示例性的,若获取的是移动终端在SA网络中的RSRP值、RSRQ值和SINR值,则确定RSRP值的信号质量分数、RSRQ值的信号质量分数和SINR值的信号质量分数。
步骤530、根据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
其中,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指的是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信号质量分数,根据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每个参数值对应的质量分数确定。
可选的,可以通过将每个信号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作为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也可以将每个信号质量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此处不作限定。
步骤540、根据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在本步骤中,可选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越高,目标信号质量信息越强。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从而根据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来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即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确定是利用网络中的信号参数完成的,确定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过程简单易行。此外,若通过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两个以上信号参数的参数值来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可以更准确地比较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的通话质量的好坏,进一步提高了切换注册IMS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包括:
获取每个信号参数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每个参数值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分数,不同参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不同;将每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参数值区间进行比较,得到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信号参数,都预先划分有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而每个参数值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分数,则根据信号参数的参数值所在的参数值区间,可以确定出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示例性的,若需要确定SNR值的信号质量分数,则获取SNR信号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根据SNR值所在的参数值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作为SNR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示例性的,若需要确定RSRP值的信号质量分数,则获取RSRP信号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根据RSRP值所在的参数值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作为RSRP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可选的,多个参数值区间可以为连续的多个参数值区间。例如,连续的多个参数值区间可以是(1,3)、[3,5]、(5,9)等。
需要说明的是,参数值区间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定。此外,每个参数值区间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可以理解的是,参数值区间的数量越多,且每个参数值区间越小,则确定出的信号质量分数则越准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预先确定出信号参数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从而在需要确定出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时,获取参数值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根据参数值所在的参数值区间确定出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直接通过参数值与参数值区间比对的方式即可确定出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确定出信号质量分数的方式简单易行,缩短了移动终端确定出信号质量分数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时间。
示例性的,以下实施例以三个参数值区间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参数值区间包括第一参数值区间、第二参数值区间和第三参数值区间,其中第一参数值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一参数阈值的区间,第二参数值区间为大于第一参数阈值且小于第二参数阈值的区间、第三参数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参数阈值的区间。若参数值处于第一参数值区间,则参数值对应第一信号质量分数;若参数值处于第二参数值区间,则参数值对应第二信号质量分数;若参数值处于第三参数值区间,则参数值对应第三信号质量分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分数小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分数,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分数小于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分数。
在本实施例中,参数值越大,信号质量分数越高。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信号参数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可以不同。可选的,信号参数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验得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定第一参数阈值和第二参数阈值来划分参数值区间,从而划分为三个参数值区间,即通过三个参数值区间来确定出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在保证确定信号质量分数准确性的基础上缩短时间。
示例性的,RSRP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RSRP1=-116dBm,RSRP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RSRP2=-106dBm;RSRQ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RSRQ1=-15dBm,RSRQ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RSRP2=-10dBm;SINR信号对应的的第一参数阈值为SINR1=-5dBm,SINR信号对应的的第二参数阈值为SINR2=0dBm;RSSI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RSSI1=-85dBm,RSSI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RSSI2=-75dBm;SNR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SNR1=-5dBm,SNR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SNR2=0dBm。
可选的,同一网络下的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网络下的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若小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则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对应的第一信号质量分数相同;同一网络下的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若大于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且小于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则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对应的第二信号质量分数相同;同一网络下的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若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则不同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对应的第三信号质量分数相同。
示例性的,参数值与信号质量分数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所示:
其中,Para指的是信号参数的参数值,Threshold1指的是信号参数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Threshold1指的是信号参数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表格中的具体分数仅仅是一个示例,具体的信号质量分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于具体的信号质量分数不作限定。
参考上表,以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信号参数包括RSSI信号和SNR信号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RSSI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RSSI1=-85dBm,RSSI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RSSI2=-75dBm;SNR信号对应的第一参数阈值为SNR1=-5dBm,SNR信号对应的第二参数阈值为SNR2=0dBm。若RSSI值为-80dBm,则RSSI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2,若RSSI值为-70dBm,则RSSI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3;若RSSI值为-90dBm,则RSSI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1。同理,若SNR值为-3dBm,则SNR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2;若SNR值为2dBm,则SNR至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3,若SNR值为-7dBm,则SNR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为1。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包括:
获取每个网络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每个分数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等级,不同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不同;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与所述多个分数区间进行比较,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作为所述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WiFi网络和SA网络,都预先划分有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而每个分数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等级,则根据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信号质量等级,从而将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信号质量等级作为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同理,根据移动终端在SA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在SA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可选的,多个分数区间可以为连续的多个分数区间。例如,连续的多个分数区间可以是(1/2,3)、[3,5]、(5,9)等。
需要说明的是,分数区间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定。此外,每个分数区间可以通过实验确定。具体的,分别实验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和SA网络下的通话质量,从而得到每个网络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分数区间的数量越多,且每个分数区间越小,则确定出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越准确。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预先确定出WiFi网络和SA网络分别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从而在需要确定出WiFi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以及在需要确定出WiFi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时,获取每个网络对应的分数区间,根据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直接通过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与分数区间确定出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方式简单易行,缩短了移动终端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时间,相应的减少了移动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时间。
示例性的,以下实施例以三个分数区间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分数区间包括第一分数区间、第二分数区间和第三分数区间,其中第一分数区间为小于或等于第一分数阈值的区间,第二分数区间为大于第一分数阈值且小于第二分数阈值的区间,第三分数区间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分数阈值的区间,第一分数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分数阈值。若目标信号质量分数处于第一分数区间,则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第一质量等级;若目标信号质量分数处于第二分数区间,则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第二质量等级;若目标信号质量分数处于第三分数区间,则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第三质量等级,所述第一质量等级低于所述第二质量等级,所述第二质量等级低于所述第三质量等级。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信号质量分数越高,则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越,则目标信号质量信息越强,则通话质量越好。需要说明的是,WiFi网络和SA网络对应的第一分数阈值和第二分数阈值可以不同。可选的,WiFi网络的第一分数阈值和SA网络的第二分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验得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定第一分数阈值和第二分数阈值来划分分数区间,从而划分出三个分数区间,即通过三个分数区间来确定出目标信号质量分数对应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在保证确定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基础上缩短时间。
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的分数区间与第一目标信号质量等级的第一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所示:
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在SA网络的分数区间与第一目标信号质量等级的第二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表所示:
以下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以第一网络为SA网络、第二网络为WiFi网络为例,对于如何切换注册IMS进行说明。
当移动终端通过SA网络注册到IMS时,分别获取移动终端驻留在SA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分别为RSRP值=-100dBm,RSRQ值=-8dBm,SINR值=-2dBm。并获取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分别为RSSI值=-70dBm,SNR值=2dBm。此时,RSRP信号得分为3分,RSRQ信号得分为3分,SINR信号得分为2分,则SA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为8/3分,则SA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好。同理,RSSI信号得分为3分,SNR信号得分为3分,WiFi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为3分,则WiFi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为好。此时,若用户选择的模式为WiFi优先,则移动终端将IMS业务通过LTE网络从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从而将移动终端通过WiFi网络注册到IMS,从而使用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例如使用VoWiFi业务等。
以下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场景,以及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场景进行分别说明
参考图6,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流程包括步骤610至步骤650。
步骤610、当移动终端通过SA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作赘述。若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620。
步骤620、禁用所述SA网络。
在本步骤中,禁用SA网络,即移动终端无法接入至SA网络,从而保证IMS业务能够正常切换至WiFi网络中。
步骤63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SA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在本步骤中,由于SA网络禁用,则移动终端可以顺利地从SA网络切换至LTE网络中。
步骤64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到IMS。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步骤650、重新启用所述SA网络。
在本步骤中,在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后完成后,重新启用SA网络,从而在需要将移动终端的IMS业务从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时,保证IMS业务可以正常切换至SA网络中。
需要说明的是,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完成,可以是将IMS业务成功切换至WiFi网络,也可以是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失败。可选的,从禁用SA网络开始计时,若超出第一预设时间还未成功切换至WiFi网络,则说明切换至WiFi网络失败。具体的,切换成功的标志事件为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到IMS。在一个实施例中,不管切换成功还是切换失败,都需要重新启用SA网络。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SA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禁用SA网络,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可以顺利地从SA网络切换至LTE网络中。此外,通过在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后完成后,重新启用SA网络,从而在需要将移动终端的IMS业务从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时,保证IMS业务可以正常切换至SA网络中。
参考图7,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将IMS业务由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流程包括步骤710至步骤760。:
步骤710、当移动终端通过WiFi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WiFi网络切换至SA网络的切换条件。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步骤,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步骤72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本步骤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步骤,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步骤73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SA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SA网络注册到IMS。
本步骤中,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SA网络,可能存在切换成功或切换失败的情况。若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SA网络成功,则移动终端可以通过SA网络注册到IMS。若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SA网络失败,则执行步骤740。
步骤740、若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SA网络失败,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LTE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本步骤中,由于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SA网络失败,则移动终端会驻留在LTE网络上,此时确定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LTE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从LET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750;若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执行步骤760。可选的,从切换至LTE网络开始计时,若超出第二预设时间还未成功切换至SA网络,则说明切换至SA网络失败。
步骤750、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至IMS。
步骤760、所述终端驻留在所述LTE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LTE网络注册至IMS。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移动终端从LTE网络切换至SA网络失败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LTE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从而通过WiFi网络注册至IMS或通过LTE网络注册至IMS,则即使无法接入至SA网络,也能保证IMS业务在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之间的切换,在满足移动终端兼容基于WiFi网络和SA网络的IMS业务的基础上,提高IMS业务的使用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参考图8,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切换注册IMS的装置,以运行于图1中的移动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8所示,一实施例的切换注册IMS的装置包括确定模块810、第一切换模块820和第二切换模块830。其中:
确定模块810,用于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第一切换模块820,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第二切换模块830,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810包括:质量信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切换条件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810还包括:优先级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切换条件确定单元还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信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所述网络为SA网络或WiFi网络;确定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根据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根据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信息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获取每个信号参数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每个参数值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分数,不同参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不同;将每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参数值区间进行比较,得到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质量信息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获取每个网络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每个分数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等级,不同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不同;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与所述多个分数区间进行比较,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作为所述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网络为SA网络,则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SA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RP信号、RSRQ信号和SINR信号;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所述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SI信号和SNR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WiFi网络,该装置还包括:禁用模块,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禁用所述SA网络;启用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到IMS之后,重新启用所述SA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该确定模块810还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SA网络失败,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LTE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该第二切换模块830还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至IMS;若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所述终端驻留在所述LTE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LTE网络注册至IMS。
上述切换注册IMS的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切换注册IMS的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切换注册IMS的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切换注册IMS的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切换注册IMS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移动终端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切换注册IMS的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切换注册IMS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切换注册IMS的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切换注册IM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基于WiFi网络和SA网络的IMS业务,所述方法包括:
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
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驻留在所述第一网络中的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强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与所述第一目标信号质量信息一致,则确定所述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的优先级;
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若所述第一网络的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网络的优先级,则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所述网络为SA网络或WiFi网络;
确定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根据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分数;
根据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包括:
获取每个信号参数对应的多个参数值区间,每个参数值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分数,不同参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不同;
将每个信号参数的参数值与所述多个参数值区间进行比较,得到每个参数值对应的信号质量分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确定网络的目标信号质量信息,包括:
获取每个网络对应的多个分数区间,每个分数区间对应一个信号质量等级,不同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不同;
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与所述多个分数区间进行比较,将所述目标信号质量分数所在的分数区间对应的信号质量等级作为所述目标信号质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网络为SA网络,则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SA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RP信号、RSRQ信号和SINR信号;
若网络为WiFi网络,则所述移动终端在WiFi网络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参数包括RSSI信号和SNR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禁用所述SA网络;
在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到IMS之后,重新启用所述SA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在所述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之后,包括:
若所述移动终端切换至所述SA网络失败,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LTE网络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
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WiFi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WiFi网络注册至IMS;
若所述移动终端不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WiFi网络的切换条件,则所述终端驻留在所述LTE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LTE网络注册至IMS。
10.一种切换注册IMS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支持基于WiFi网络的IMS业务,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注册到IMS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满足将IMS业务由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所述第一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网络为SA网络和WiFi网络的其中另一个;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移动终端满足将IMS业务切换至第二网络的切换条件,则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网络切换至LTE网络;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LTE网络切换至所述第二网络,并将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网络注册到IMS。
1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19609.9A 2021-08-11 2021-08-11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844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9609.9A CN113784402B (zh) 2021-08-11 2021-08-11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9609.9A CN113784402B (zh) 2021-08-11 2021-08-11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402A CN113784402A (zh) 2021-12-10
CN113784402B true CN113784402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837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9609.9A Active CN113784402B (zh) 2021-08-11 2021-08-11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4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9605A (zh) * 2022-01-25 2022-05-06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8125A (zh) * 2022-05-20 2022-07-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业务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6530A (zh) * 2020-02-06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2616165A (zh) * 2019-10-03 2021-04-06 苹果公司 用于语音呼叫的wlan至蜂窝切换技术
CN113055856A (zh) * 2021-03-05 2021-06-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VoWIFI的5G终端的网络驻留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136645A1 (en) * 2019-10-31 2021-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ments of VoWi-Fi Handover From ePDG to LTE When VoNR is Not Supporte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6165A (zh) * 2019-10-03 2021-04-06 苹果公司 用于语音呼叫的wlan至蜂窝切换技术
CN111246530A (zh) * 2020-02-06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055856A (zh) * 2021-03-05 2021-06-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支持VoWIFI的5G终端的网络驻留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T-Mobile USA INC.S2-171261 "IMS for 5G, Principles to be adopted, TS 23.501".3GPP tsg_sa\WG2_Arch.2017,(TSGS2_119_Dubrovnik),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402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6588B (zh) 小区重选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263415B (zh) 小区驻留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A2747284C (en) Method for base station to obtain radio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US9131475B2 (en) Fast acquisition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IM) devices
CN113784402B (zh) 切换注册ims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41711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130235740A1 (e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managin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procedure and network registration
CN110691387B (zh) 语音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124594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1060964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and smart card
US20210306974A1 (en) Network search method,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476468B (zh) 语音呼叫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JP7407207B2 (ja) セル選択の方法、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CN115243247B (zh) 搜网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70188225A1 (en) Determining a service leakage rate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262559A1 (en)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control, terminal,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889316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865692B (zh) 一种终端固件升级方法和装置
CN111263434B (zh) 网络注册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135480B (zh) 一种基于特定区域的业务锚定方法
US9504011B1 (en) Methods for improved single radio long term evolution (SRLTE) mobile termination (MT) call success rate for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MSC)-sub paging scenarios
US20220322237A1 (en) Trigger discovery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4206436A1 (en) Shortened call setup for multimode wireless access terminals
CN113785620B (zh) 用户设备基于plmn/信道的组合利用lte/5g网络中的服务
CN105323740A (zh) 电路域回落的实现方法和双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