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971A -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3971A CN113783971A CN202010525782.6A CN202010525782A CN113783971A CN 113783971 A CN113783971 A CN 113783971A CN 202010525782 A CN202010525782 A CN 202010525782A CN 113783971 A CN113783971 A CN 113783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information
- networking
- initial
- ipv4
- initial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1000465502 Tobacco latent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30—Managing network names, e.g. use of aliases or nickn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接收所述组网设备基于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根据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该方案通过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自适应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以适应与不同地址需求的组网设备之间的交互,避免了人工确认并手动调整,提高了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的效率,以及提高了对地址管理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是一种链路层发现方式的协议标准,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在网络中基于LLDP相互发现并交互信息。随着互联网协议第六通信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IPv6)的推广,各不同设备的LLDP协议在交互地址信息时,将会面临有的设备只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通信版(InternetProtocol Version,IPv4)地址信息,有的设备只支持IPv6地址信息,或者有的设备会支持IPv4和IPv6地址信息的双栈管理。其中,LLDP地址管理通常是由用户手动进行配置,例如,支持IPv6设备上用户会配置LLDP管理地址为IPv6地址信息。
现有的通信网络中参与组网的设备可能来自不同厂商,实现的LLDP配置方式可能不一样,有些设备配置了IPv4管理地址,仅支持IPv4协议且不识别IPv6协议的任何信息。而在组网场景中难免会出现,有的端口需要配置IPv4地址信息与组网的设备对接,有的端口需要配置IPv6地址信息与组网的设备对接。目前全靠人工确认并手动配置,增加了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且以后组网维护变动扩容增加设备,都要再次去人工确认组网并变动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的效率,以及提高对地址管理的便捷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址管理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
接收所述组网设备基于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
根据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所述初始地址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地址管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所述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地址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然后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该方案通过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自适应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以适应与不同地址需求的组网设备之间的交互,避免了人工确认并手动调整,提高了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的效率,以及提高了对地址管理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地址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以及中继器等设备。
请参阅图1,图1是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一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网络设备可以与组网设备之间进行交互,该组网设备可以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电视等终端。例如,该组网设备可以通过网线与网络设备的端口连接,并生成组网请求,当网络设备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该端口预设配置好的初始地址信息(例如IP地址信息)。然后,组网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可以向网络设备返回携带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的预设报文(例如LLDP报文),此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以便进行组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实现了通过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自适应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以适应与不同地址需求的组网设备之间的交互,避免了人工确认并手动调整,提高了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的效率,以及提高了对地址管理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地址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地址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至步骤S30等,具体可以如下:
S10、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
其中,组网请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生成,例如,可以是组网设备通过网线接入网络设备时生成组网请求,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组网请求,此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又例如,当组网设备需要使用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进行组网时,可以基于无线连接生成组网请求,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组网请求,此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该组网请求的具体内容及格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处不做限定。然后,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该初始地址信息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地址信息,该初始地址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之前,地址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0和步骤S50等,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40、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
步骤S50、将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初始地址信息。
为了网络设备和组网设备之间交互的可靠性,可以预先为网络设备配置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可以是IP地址,其中,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的配置方式可以是用户手动配置,或者是网络设备根据自身的特性自动配置。具体地,可以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协议的IPv4地址信息,将IPv4地址信息设置为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或者,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协议的IPv6地址信息,将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或者,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协议的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将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等等。
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若网络设备配置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IPv4地址信息;若网络设备配置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6,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IPv6地址信息;若网络设备配置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则网络设备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可以称为双栈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可以包括:根据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的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地址信息配置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为网络设备配置地址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例如总IP地址),为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均配置基于LLDP的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地址信息配置的准确性,在为网络设备配置地址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端口的管理地址(例如各个端口的IP地址)为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分别配置地址信息。例如,根据网络设备的端口1的管理地址1,为网络设备的端口1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端口2的管理地址2,为网络设备的端口2配置基于LLDP的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端口3的管理地址3,为网络设备的端口3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端口4的管理地址4,为网络设备的端口4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端口5的管理地址5,为网络设备的端口5配置基于LLDP的IPv6地址信息;等等。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50之后,地址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0,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60、接收修改指令,根据修改指令对初始地址信息进行修改;
步骤S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11、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修改后的初始地址信息。
在完成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的配置后,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进行修改,以提高初始地址信息配置的灵活性,以及提高对网络设备的易用和易维护性等。其中,修改指令可以包括删除、增加或替换等,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对接收初始地址信息的修改指令,根据修改指令对初始地址信息进行修改。例如,当网络设备的端口1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修改指令增加初始地址信息IPv6,此时网络设备的端口1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又例如,当网络设备的端口2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时IPv6,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修改指令删除初始地址信息IPv4,此时网络设备的端口2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6;又例如,当网络设备的端口3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修改指令将初始地址信息IPv4替换为IPv6,此时网络设备的端口3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6;等等。当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被修改后,可以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修改后的初始地址信息。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2、S13和S14等,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12、基于组网请求确定网络设备中被激活的端口;
步骤S13、获取端口配置的基于LLDP的初始地址信息;
步骤S14、将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组网设备。
为了提高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基于组网请求确定网络设备中被激活的端口,即确定处于Link up状态的端口,然后,可以加载该端口对应的LLDP配置的初始地址信息,将该端口的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组网设备。例如,当连接网络设备和组网设备的网线插入网络设备的端口1时,确定网络设备的端口1被激活,若端口1对应的IPv4和IPv6地址信息均已配置,则双栈自动适应状态机开始工作,此时加载该端口1对应的初始地址信息IPv4和IPv6,将初始地址信息IPv4和IPv6发送给组网设备,并默认工作在双栈状态。
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41、S142和S143等,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141、将初始地址信息封装成三元组TLV格式;
步骤S142、根据TLV格式的初始地址信息生成LLDP报文;
步骤S143、将携带初始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发送给组网设备。
为了提高初始地址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将将初始地址信息封装成LLDP报文进行发送。例如,可以获取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对应的端口号和对象标识符(Object Identifier,OID)等设备信息,将端口号和对象标识符等设备信息,以及初始地址信息封装成三元组TLV格式,然后由若干个TLV格式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链路层发现协议数据单元(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Data Unit,LLDPDU)封装在LLDP报文的数据部分进行传送,即可以根据TLV格式的初始地址信息等数据生成LLDP报文,将携带初始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发送给组网设备。
其中,TLV是组成LLDPDU的单元,每个TLV都代表一个设备信息。地址信息(也可以称为管理地址(Management Address))TLV,是LLDP协议规定的一个基本的TLV类型。该类TLV中主要包含地址信息,以及该地址信息所对应的端口号和对象标识符。LLDP报文可以用于网络管理系统以及工程维护人员等查询及判断链路的通信状况,以及查看组网设备信息,查看组网设备信息包括系统描述、管理地址、设备标识、以及端口标识(即端口号)等。
S20、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
其中,预设报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当使用的是LLDP协议时,该预设报文可以是LLDP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可以包括: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携带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
例如,当组网设备支持或配置的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返回的携带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的LLDP报文;又例如,当组网设备支持或配置的地址信息为IPv4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返回的携带地址信息为IPv4的LLDP报文;又例如,当组网设备支持或配置的地址信息为IPv6时,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组网设备返回的携带地址信息为IPv6的LLDP报文。
S30、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
以预设报文为LLDP报文为例,在接收到组网设备返回的LLDP报文后,可以对LLDP报文进行解析,得到TLV格式的数据,并从TLV格式的数据中提取出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然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自身的初始地址信息。
例如,若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则网络设备可以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和IPv6;若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则网络设备可以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若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则网络设备可以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实现了对基于LLDP协议的网络设备的地址信息IPv4与IPv6双栈的自适应调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全靠人工配置的问题,提升了网络设备易用易维护性。
以地址信息为IP地址、以及预设报文为LLDP报文为例,在一实施例中,当网络设备有新的端口加入组网时,LLDP管理地址的自适应方式可以包括:首先,网络设备的端口最初处于down状态,该端口与组网设备对接后处于link up状态,然后开始加载当前该端口基于LLDP协议的地址信息的配置,并判断是否是IPv4和IPv6双栈地址都有配置;如果配置的地址信息是192.168.0.1和192::168:0:1,则开启双栈自适应状态机,由状态机决定LLDP报文发送地址信息为192.168.0.1和192::168:0:1,即向组网设备发送携带192.168.0.1和192::168:0:1的LLDP报文,当地址信息发生配置变更后需要重新加载配置。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192.168.0.1的IPv4地址信息。如果配置的地址信息是192.168.0.1,则关闭双栈自适应状态机,由配置192.168.0.1决定LLDP报文只发送该地址信息,即向组网设备发送携带192.168.0.1的LLDP报文,当地址信息发生配置变更后需要重新加载配置。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LLDP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维持在192.168.0.1的IPv4地址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端口处于发双栈地址信息状态遇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单栈时,双栈自适应状态机具体流程可以包含:首先,网络设备的该端口状态机初始处于发送LLDP双栈地址信息状态,比如192.168.0.1和192::168:0:1两个地址信息,然后某个时刻遇到连续三次收到组网设备的LLDP报文中只有一种地址信息,比如是192::168:0:2的IPv6地址信息,则网络设备切换端口LLDP报文仅发送192::168:0:1地址信息,即向组网设备发送携带192::168:0:1的LLDP报文。如果连续三次收到组网设备的LLDP报文中只有192.168.0.2的IPv4地址信息,则切换端口LLDP报文仅发送192.168.0.1地址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端口已启动双栈自适应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是仅发送IPv4地址信息的状态遇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变更包含IPv6地址,双栈自适应状态机具体流程可以包括:首先网络设备的端口的LLDP报文仅发送IPv4地址信息,比如192.168.0.1,与组网设备交互信息。然后某个时刻遇到对接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中出现了IPv6的地址,比如192::168:0:2,网络设备的该端口状态机切换回发送LLDP双栈地址信息状态,即192.168.0.1和192::168:0:1两个地址信息,与组网设备进行交互。同理,若网络设备的该端口原本仅发送地址信息IPv6地址,则遇到对接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包含IPv4地址,会切换回发送LLDP双栈地址信息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可以包括:
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
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均为达到预设次数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为了提高地址信息调整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以在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一致时,才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进行调整,该预设次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将预设次数设置为3次或5次等。例如,当连续3次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4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仅支持IPv4,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又例如,当连续3次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6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仅使用IPv6,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又例如,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均达到3次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使用IPv4和IPv6,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和IPv6(例如,如果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则维持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的状态;如果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则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修改为IPv4和IPv6)。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时,已经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此时,若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则需要重新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可以先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和IPv6,进入双栈状态,当间隔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或IPv6时,可以维持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状态;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则需要重新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即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可以包括:
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为了提高地址信息调整的及时性,可以实时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例如,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仅使用IPv4,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又例如,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仅使用IPv6,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又例如,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时,说明组网设备可能使用IPv4和IPv6,此时可以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和IPv6(例如,如果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则维持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和IPv6的状态;如果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为IPv4,则将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修改为IPv4和IPv6)。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然后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该方案通过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自适应调整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以适应与不同地址需求的组网设备之间的交互,避免了人工确认并手动调整,提高了对网络设备的初始地址信息调整的效率,以及提高了对地址管理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如图7所示,该网络设备300可以包括通过系统总线301连接的处理器302、存储器303和通信接口304,其中,存储器303可以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
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地址管理方法。
处理器302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
存储器303为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02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302执行任意一种地址管理方法。
该通信接口304用于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网络设备300的限定,具体的网络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应当理解的是,该总线301比如为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存储器303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磁盘、光盘、U盘或移动硬盘等,处理器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302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302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3中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下步骤:
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之前,处理器302还执行: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将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初始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时,处理器302还执行:根据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的管理地址,为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初始地址信息之后,处理器302还执行:接收修改指令,根据修改指令对初始地址信息进行修改;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包括: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修改后的初始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时,处理器302还执行:基于组网请求确定网络设备中被激活的端口;获取端口配置的基于LLDP的初始地址信息;将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组网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在将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组网设备时,处理器302还执行:将初始地址信息封装成三元组TLV格式;根据TLV格式的初始地址信息生成LLDP报文;将携带初始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发送给组网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时,处理器302还执行: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携带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时,处理器302还执行: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均为达到预设次数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时,处理器302还执行: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当接收到的组网设备返回的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时,将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地址管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地址管理方法。例如,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组网请求向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接收组网设备基于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根据预设报文中携带的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初始地址信息。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移动终端的硬盘或内存。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移动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由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地址管理方法,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地址管理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管理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地址管理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组网设备的组网请求时,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
接收所述组网设备基于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
根据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所述初始地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之前,所述地址管理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
将所述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初始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的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Pv4地址信息和/或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Pv6地址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总管理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或者,
根据所述网络设备的各个端口的管理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配置基于LLDP的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IPv4地址信息和/或IPv6地址信息设置为初始地址信息之后,所述地址管理方法还包括:
接收修改指令,根据所述修改指令对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进行修改;
所述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修改后的初始地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组网请求向所述组网设备发送初始地址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组网请求确定所述网络设备中被激活的端口;
获取所述端口配置的基于LLDP的初始地址信息;
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组网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组网设备包括:
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封装成三元组TLV格式;
根据所述TLV格式的初始地址信息生成LLDP报文;
将携带所述初始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发送给所述组网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组网设备基于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预设报文包括:
接收所述组网设备基于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返回的携带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的LLDP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所述初始地址信息包括:
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
当连续预设次数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均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均为达到预设次数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调整所述初始地址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6地址信息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6地址信息;或者,
当接收到的所述组网设备返回的所述预设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组网设备的地址信息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时,将所述初始地址信息调整为IPv4地址信息和IPv6地址信息。
10.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
11.一种存储介质,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地址管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25782.6A CN113783971A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25782.6A CN113783971A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3971A true CN113783971A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883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25782.6A Pending CN113783971A (zh) | 2020-06-10 | 2020-06-10 |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8397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99842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北京中科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块阵列系统管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76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转换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混合地址转换路由器 |
US20080307079A1 (en) * | 2004-07-30 | 2008-1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ddresses of Network Elements |
CN106850869A (zh) * | 2016-12-16 | 2017-06-1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p地址的配置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CN108234217A (zh) * | 2018-01-23 | 2018-06-29 | 深圳市天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组网设备自动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429822A (zh) * | 2018-02-12 | 2018-08-2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IPv6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分布式网关 |
CN110995886A (zh) * | 2019-12-12 | 2020-04-10 |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地址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2020
- 2020-06-10 CN CN202010525782.6A patent/CN11378397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85376A (zh) * | 2003-08-20 | 2005-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地址转换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混合地址转换路由器 |
US20080307079A1 (en) * | 2004-07-30 | 2008-1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ddresses of Network Elements |
CN106850869A (zh) * | 2016-12-16 | 2017-06-1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ip地址的配置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
CN108234217A (zh) * | 2018-01-23 | 2018-06-29 | 深圳市天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组网设备自动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429822A (zh) * | 2018-02-12 | 2018-08-2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IPv6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分布式网关 |
CN110995886A (zh) * | 2019-12-12 | 2020-04-10 |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地址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XUEBIN MA ET AL.: "An Enhanced Dynamic and Distributed Domain-Based Handoff Scheme for Mobile IPv6", 21 November 2007 (2007-11-21) * |
郑建宝: "矿山物联网自主组网模型与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July 2015 (2015-07-15)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99842A (zh) * | 2023-07-17 | 2023-08-15 | 北京中科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块阵列系统管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
CN116599842B (zh) * | 2023-07-17 | 2023-09-19 | 北京中科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模块阵列系统管理方法、设备及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95244B1 (en) |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method, unit and system | |
US10855576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3419815B (zh) | 一种预启动运行环境装机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09040207B (zh) | 一种访问用户态网络文件系统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4753697A (zh) | 一种控制网络设备自动开局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6713420B (zh) | 监控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74943A1 (zh) | 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2217845B (zh) | 一种基于Netconf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2202877A (zh) |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 |
US11929851B2 (en) | Gateway sel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9379239B (zh) | 一种OpenStack环境中配置接入交换机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150327A (zh) | 一种接口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09462537B (zh) | 一种跨网络互通方法和装置 | |
US20210274020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lient device, and server device | |
US1109551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pagating anima network objective changes | |
CN113783971A (zh) | 地址管理方法、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765800B (zh) | 传输报文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US11973824B2 (en) |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of audio and video in end-to-end system | |
EP3503484A1 (en) |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 |
EP2421291A1 (en) | Terminal for device management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management session thereof | |
CN106169982B (zh) | 扩展端口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468367A (zh) | 一种数据采集与交互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14189485A (zh) | 一种交换机的网口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11802A (zh) | 拨号报文处理方法、网元、系统及网络设备 | |
CN116017581B (zh) | 5g流量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