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496A -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496A
CN113766496A CN202111006010.2A CN202111006010A CN113766496A CN 113766496 A CN113766496 A CN 113766496A CN 202111006010 A CN202111006010 A CN 202111006010A CN 113766496 A CN113766496 A CN 113766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platform
intelligent
access token
user account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60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6496B (zh
Inventor
井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60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3019 priority patent/WO202303000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6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4Access security using delegated authorisation, e.g. open authorisation [OAuth]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通过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将不同厂商的智能家居设备配置至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云平台时,智能终端的用户账户与智能家居设备绑定的问题无法解决,无法实现跨平台访问。
由此可知,亟需一种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跨平台访问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跨平台访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第二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可选的,所述验证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的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APP和所述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所述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所述摘要由所述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所述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
利用所述预置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可选的,在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所述APP,使所述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用户凭证后,将配网信息和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所述配网信息至少包括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密码。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包括:
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
根据所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应用程序APP,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可选的,在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所述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所述摘要由所述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所述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
将所述摘要和所述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由所述第一云平台将所述摘要和所述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利用所述预置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可选的,还包括:
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所述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第一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由所述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利用所述访问令牌使所述智能设备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第二云平台,所述第二云平台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绑定与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APP,所述APP包括:
接入模块,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公开了一种第一云平台,所述第一云平台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由所述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访问令牌使所述智能设备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七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包括:智能设备、应用程序APP、第一云平台和第二云平台;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开启配网模式,扫描所述APP开启的所述访问接入点接入所述APP;
所述APP,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并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凭证;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
所述第二云平台,用于验证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并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所述APP,接收所述APP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
所述第一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访问令牌,并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第八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中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九方面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中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密与验证摘要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密用户凭证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程序APP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程序APP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程序APP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6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可知,智能终端将不同厂商的智能家居设备配置至智能家居设备对应的云平台时,智能终端的用户账户与智能家居设备绑定的问题无法解决,无法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跨平台访问。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其中,智能家居设备属于智能设备。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第二云平台,该第二云平台为智能设备所属的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设备与第二云平台属于同一产商。
智能设备接入第二云平台。
第二云平台为智能设备所属的云平台。
智能设备可以为空调,也可以为冰箱等其他智能设备,本发明不作限定。
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在步骤S101中,用户凭证为加密后的用户凭证,用户凭证由应用程序APP获取,并由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凭证是第二云平台用于验证用户身份或生成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的依据。如果用户在第二云平台上有第二用户账号,则用户凭证中包含第二用户账号和密码的相关信息,如果用户在第二云平台上没有有第二用户账号,则用户凭证中只包含第二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云平台公钥与第二云平台私钥是一对,如果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在后续进行解密操作时,需要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云平台公钥与第二云平台私钥是一对,如果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在后续进行解密操作时,需要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
需要说明的是,APP2的访问接入点可以为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热点,也可以为蓝牙,还可以为WiFi,本发明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访问接入点为特定名称的访问接入点,其中,特定名称可以为特定格式的名称,或者,特定字符的名称,该名称事先已与智能设备产商约定好。
例如,访问接入点为Tenda_100。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中,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第二云平台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
第二云平台接收到用户凭证之后,由于用户凭证是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进行加密得到的,因此,可以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用户凭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然后,根据得到的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生成第二云平台用户账号。
步骤S102: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2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将智能设备与所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进行绑定,在完成绑定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将所生成的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进行绑定。
步骤S103: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在步骤S103中,第一云平台为APP所属的云平台。
APP与第一云平台属于同一产商。
APP接入第一云平台。
第一云平台与第二云平台已实现互联互通。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完成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之后,生成设备绑定成功信息,第二云平台将设备绑定成功信息和生成的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当用户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下的设备时,第一云平台可以使用访问通行证访问第二云平台,而不需要使用用户的第二用户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避免第二用户账号泄露给第一云平台,也就是说,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可选的,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执行步骤S101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的过程,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智能设备通过APP和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
在步骤S201中,摘要至少包含智能设备信息,摘要由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
其中,预置密钥为预先设置的密钥。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1的过程中,智能设备将创建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APP,APP将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第一云平台将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换而言之,第二云平台接收智能设备通过APP和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
步骤S202: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2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接收到智能设备通过APP和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之后,需要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因此,可以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摘要,并对解密后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可选的,执行步骤S202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的过程,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密与验证摘要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摘要。
在步骤S301中,摘要至少包括智能设备信息。
其中,智能设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标识、设备产商和设备类型。
在具体实现步骤S301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接收到智能设备通过APP和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之后,需要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因此,得到解密后的摘要。
步骤S302:将解密后的摘要与摘要进行对比。
在具体实现步骤S302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将解密后的摘要与接收到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进行对比,以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步骤S303:判断解密后的摘要与接收到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对比是否一致,若对比一致,执行步骤S304,若对比不一致,执行步骤S305。
在具体实现步骤S303的过程中,判断解密后的摘要与接收到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对比是否一致,若对比不一致,说明加密后的摘要与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被篡改了,执行步骤S304,若对比一致,说明加密后的摘要与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没有被篡改,执行步骤S305。
步骤S304:确定智能设备未通过合法性验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304的过程中,已知解密后的摘要与接收到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对比不一致,则确定智能设备未通过合法性验证。
步骤S305:确定智能设备通过合法性验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305的过程中,已知解密后的摘要与接收到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对比一致,则确定智能设备通过合法性验证。
可选的,执行步骤S305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之后,还包括:
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APP,使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用户凭证后,将配网信息和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使用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配网信息至少包括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密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通过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可选的,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执行步骤S101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的过程,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密用户凭证的流程示意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4001的过程中,第二云平台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步骤S402: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402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接收到APP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之后,由于加密后的用户凭证是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进行加密得到的,因此,需要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进而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
步骤S403:根据解密后的的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在具体实现步骤S403的过程中,在第二云平台中,第二云平台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之后,根据得到的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通过解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而确保用户凭证没有被篡改过,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应用程序APP,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在具体实现步骤S501的过程中,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基于开启的访问接入点接入智能设备。
步骤S502: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在步骤SS502中,第二云平台为智能设备所属的云平台。
在具体实现步骤S502的过程中,在APP上,APP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从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步骤S503:将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在具体实现步骤S503的过程中,在APP上,APP获取用户凭证之后,将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应用程序APP,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步骤S602: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上述步骤S601至步骤S602的执行原理和过程与图5中公开的步骤S501至步骤S502的执行原理和过程相同,可参见,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603: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603的过程中,在APP上,APP获取到用户凭证之后,需要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因此,可以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步骤S604: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使用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在具体实现步骤S604的过程中,在APP上,APP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之后,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进行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进行绑定,向第一云平台发送设备绑定成功信息和访问令牌,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通过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执行步骤S502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
在步骤S11中,摘要至少包含智能设备信息,摘要由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进行加密。
需要说明的是,APP通过访问接入点接入智能设备之后,APP、智能设备、第一云平台以及第二云平台之间实现互相通讯。
在具体实现步骤SS11的过程中,APP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智能设备创建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
步骤S12:将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由第一云平台将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在具体实现步骤SS12的过程中,APP将接收到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由第一云平台将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利用预置密钥解密加密后的摘要,得到解密后的摘要,并对解密后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通过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应用于第一云平台,该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
在步骤S701中,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第二用户账号由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在具体实现步骤S701的过程中,第一云平台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
步骤S702:将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在具体实现步骤S702的过程中,第一云平台将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步骤S703:利用访问令牌使智能设备访问第二云平台。
在具体实现步骤S703的过程中,第一云平台利用访问令牌使智能设备访问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通过将接收到的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从而能够利用访问令牌使智能设备访问第二云平台,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801: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
步骤S802:智能设备接入APP开启的访问接入点,并创建摘要,利用预置密钥加密摘要,得到解密后的摘要,向APP发送摘要和解密后的摘要。
步骤S803:APP向第一云平台发送摘要和解密后的摘要。
步骤S804:第一云平台向第二云平台发送摘要和解密后的摘要。
步骤S805:第二云平台利用预置密钥解密加密后的摘要,得到解密后的摘要,将解密后的摘要与摘要进行对比,若对比一致,确定智能设备通过合法性验证,若对比不一致,确定智能设备未通过合法性验证,通过合法性验证之后,向第一云平台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
步骤S806:第一云平台向APP发送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
步骤S807: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并向智能设备发送配网信息和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步骤S808:智能设备向第二云平台发送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步骤S809:第二云平台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根据得到的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向第一云平台发送设备绑定成功信息和访问令牌。
步骤S810:第一云平台将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与访问令牌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第二云平台,如图9所示,该第二云平台包括:接收模块91、绑定与生成模块92和发送模块93。
接收模块91,用于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用户凭证由应用程序APP获取,并由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
绑定与生成模块92,用于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发送模块93,用于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云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本发明实施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云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可选的,基于上述图9示出的第二云平台,结合图9,如图10所示,该第二云平台还进一步设置了验证模块94。
验证模块94,用于接收智能设备通过APP和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摘要由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云平台,通过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可选的,基于上述图9示出的第二云平台,所述发送模块93还具体用于:
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APP,使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用户凭证后,将配网信息和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使用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配网信息至少包括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密码。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云平台,通过将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APP,为后续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可选的,基于上述图9示出的第二云平台,所述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的接收模块91具体用于:
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根据解密后的的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云平台,通过解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而确保用户凭证没有被篡改过,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5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APP,如图11所示,该应用程序APP包括:接入模块111、第一处理模块112和发送模块113。
接入模块111,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第一处理模块112,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发送模块113,用于将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APP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本发明实施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P,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
可选的,基于上述图11示出的APP,结合图11,如图12所示,该智能终端还进一步设置了验证模块114。
验证模块114,用于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摘要由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将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由第一云平台将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利用预置密钥对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将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P,通过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避免用户信息的泄露,从而为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提供前提条件。
可选的,基于上述图12示出的APP,结合图12,如图13所示,该智能终端还进一步设置了第二处理模块115。
第二处理模块115,用于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使用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P,通过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使智能设备将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使第二云平台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7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第一云平台,如图14所示,该第一云平台包括:接收模块141、绑定模块142和处理模块143。
接收模块141,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第二用户账号由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绑定模块142,用于将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处理模块143,用于利用访问令牌使智能设备访问第二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云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本发明实施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云平台,通过将接收到的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从而能够利用访问令牌使智能设备访问第二云平台,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如图15所示,该智能设备的绑定系统包括:智能设备151、应用程序APP152、第一云平台153和第二云平台154。
智能设备151,用于开启配网模式,扫描APP开启的访问接入点接入APP。
APP152,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并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将用户凭证发送至第二云平台。
第二云平台154,用于验证智能设备的合法性,并将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APP,接收APP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
第一云平台153,用于接收访问令牌,并将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云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图1至图4实施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图1至图4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应用程序APP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图5至图6实施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图5至图6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云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具体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上述图7实施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相同,可参见上述图7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中相应的部分,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在本方案中,在绑定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之后,生成访问令牌,并基于访问令牌将第二用户账号和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进行绑定,使智能设备利用访问令牌实现通过第一云平台的账号访问第二云平台,即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与访问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上述各个模块可以通过一种由处理器和存储器构成的硬件设备实现。具体为上述各个模块作为程序单元存储于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单元来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
其中,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单元。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智能设备的绑定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图1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图5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图7公开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60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PC、PAD、手机等。
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1602,以及总线1603。
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通过总线16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1601,用于执行存储器1602中存储的程序。
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至少用于: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
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用户凭证生成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将智能设备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访问令牌与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智能设备在第一云平台构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智能设备使用访问令牌通过第一云平台访问第二云平台。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存储器和总线。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等。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的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设备通过所述APP和所述第一云平台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所述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所述摘要由所述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所述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
利用所述预置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所述APP,使所述APP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加密用户凭证后,将配网信息和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所述配网信息至少包括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SSID和密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包括:
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利用第二云平台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
根据所述解密后的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5.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应用程序APP,所述方法包括:
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摘要和加密后的摘要,其中,所述摘要至少包含设备信息,所述摘要由所述智能设备创建,并由所述智能设备利用预置密钥加密;
将所述摘要和所述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第一云平台,由所述第一云平台将所述摘要和所述加密后的摘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利用所述预置密钥对所述加密后的摘要进行解密,并对得到的摘要进行合法性验证,确定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第二云平台公钥对所述用户凭证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
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和配网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设备,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配网信息完成配网,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
8.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由所述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利用所述访问令牌使所述智能设备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9.一种第二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云平台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绑定与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10.一种应用程序APP,其特征在于,所述APP包括:
接入模块,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智能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用户凭证;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使所述第二云平台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并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11.一种第一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云平台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访问令牌,所述访问令牌与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生成的第二用户账号绑定,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由所述第二云平台在应用程序APP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之后,接收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
绑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访问令牌使所述智能设备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12.一种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设备、应用程序APP、第一云平台和第二云平台;
所述智能设备,用于开启配网模式,扫描所述APP开启的所述访问接入点接入所述APP;
所述APP,用于预先开启访问接入点并接入所述智能设备,并接收第二云平台发送的通过合法性验证的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并在所述设备合法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凭证;将所述用户凭证发送至所述第二云平台;
所述第二云平台,用于验证所述智能设备的合法性,并将所述智能设备的设备合法信息发送至所述APP,接收所述APP发送的用户凭证,根据所述用户凭证生成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二云平台的第二用户账号,并将所述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并生成访问令牌,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第二用户账号绑定,将所述访问令牌发送至第一云平台;
所述第一云平台,用于接收所述访问令牌,并将所述访问令牌与所述智能设备在所述第一云平台创建的第一用户账号绑定,使所述智能设备使用所述访问令牌通过所述第一云平台访问所述第二云平台。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14.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或者,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
CN202111006010.2A 2021-08-30 2021-08-30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3766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010.2A CN113766496B (zh) 2021-08-30 2021-08-30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CT/CN2022/113019 WO2023030009A1 (zh) 2021-08-30 2022-08-17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010.2A CN113766496B (zh) 2021-08-30 2021-08-30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496A true CN113766496A (zh) 2021-12-07
CN113766496B CN113766496B (zh) 2024-01-26

Family

ID=78791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6010.2A Active CN113766496B (zh) 2021-08-30 2021-08-30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6496B (zh)
WO (1) WO20230300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014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WO202303000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708A (zh) * 2011-04-07 2012-10-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访问第三方应用的系统及方法
WO2015103972A1 (en) * 2014-01-10 2015-07-16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llaboration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CN105825101A (zh) * 2016-05-11 2016-08-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于智能家居平台的账号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5897668A (zh) * 2015-10-22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方账号授权方法、设备、服务器及其系统
CN109525605A (zh) * 2019-01-03 2019-03-26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9224A (zh) * 2021-03-19 2021-07-0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绑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115B (zh) * 2013-03-18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一种面向云电视终端跨云应用的云服务访问控制方法
CN108476226B (zh) * 2016-12-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授权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9600223B (zh) * 2017-09-30 2021-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激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995215B (zh) * 2017-12-20 2020-09-01 青岛海信智慧家居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云平台服务器
CN113766496B (zh) * 2021-08-30 2024-01-26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9708A (zh) * 2011-04-07 2012-10-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访问第三方应用的系统及方法
WO2015103972A1 (en) * 2014-01-10 2015-07-16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collaboration across multiple platforms
CN105897668A (zh) * 2015-10-22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方账号授权方法、设备、服务器及其系统
CN105825101A (zh) * 2016-05-11 2016-08-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应用于智能家居平台的账号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9525605A (zh) * 2019-01-03 2019-03-26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79224A (zh) * 2021-03-19 2021-07-06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绑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009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WO2023030014A1 (zh) * 2021-08-31 2023-03-0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496B (zh) 2024-01-26
WO2023030009A1 (zh)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2278B2 (ja) アクセス制御クライアントの記憶及び演算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1355718B (zh) 区块链智能合约云化部署系统及方法
CN112559993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EP4068834A1 (en) Initial security configuration method, security module, and terminal
CN109086596B (zh) 应用程序的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30009A1 (zh) 智能设备的跨平台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1901285B (zh) 一种可信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11625A1 (en) Certificat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30014A1 (zh) 智能设备的绑定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702673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53018A (zh) 登录认证方法及系统
JP6199712B2 (ja)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端末関連付け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3048553A1 (en)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pplets, and entities for distributing applets
CN105743651A (zh) 芯片安全域的卡应用使用方法、装置和应用终端
CN112601218B (zh) 无线网络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118209B (zh) 车辆设备的账号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7241341B (zh) 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22475B (zh) 一种服务鉴权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223176A (zh) 一种证书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5996126B (zh) 信息交互方法、应用设备、辅助平台及电子设备
CN112448928B (zh) 一种获取凭据的方法及装置
TWI673621B (zh) 資訊註冊、認證方法及裝置
CN115967561A (zh) 系统的登录方法及装置、处理器和电子设备
WO2015176364A1 (zh) 支付方法、移动终端及用户识别卡、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176367A (zh) 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共享方法、文件共享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