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05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054A
CN113766054A CN202111040764.XA CN202111040764A CN113766054A CN 113766054 A CN113766054 A CN 113766054A CN 202111040764 A CN202111040764 A CN 202111040764A CN 113766054 A CN113766054 A CN 113766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hannel
receiver
electronic device
soun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07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国珠
龙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07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1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single handed use or left/right hand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设有导音通道,设备主体上设有多个出音孔,每个出音孔均与导音通道连通;受话器,受话器设于设备主体内,且受话器靠近导音通道第一端位置处的出音孔,受话器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出音孔;发声单元,发声单元设于设备主体内,且发声单元靠近导音通道第二端位置处的出音孔,发声单元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出音孔,以补偿位于远离受话器一端的出音孔导出的声音响度。本申请通过在导音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与受话器相对应的发声单元,补偿受话器远端的出音孔的声音响度。当用户在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会感知到明显的响度差异和通话清晰度的变化,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用户对手机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手机已成为兼顾科技与时尚的载体。因此对手机厚度、造型、拍照也有了较多的关注。
目前的手机通常采用体积较大的前摄单元或模组,造成受话器偏心过大。受话器偏心过大则会导致远离受话器单体的那一侧的出音孔发出的声音过小,靠近受话器一侧的出音孔发出的声音相对较大。当用户左/右手切换时,由于受话器在左右手切换的过程中,受话器靠近人耳的位置不同,造成由出音孔发出的声音具有明显的响度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受话器偏心过大而导致用户左/右手切换时,左右耳响度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有导音通道,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的出音孔,每个所述出音孔均与所述导音通道连通;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且所述受话器靠近所述导音通道第一端位置处的所述出音孔,所述受话器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所述出音孔;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且所述发声单元靠近所述导音通道第二端位置处的所述出音孔,所述发声单元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所述出音孔,以补偿位于远离所述受话器一端的所述出音孔导出的声音响度,其中,所述导音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导音通道的第二端设置与受话器相对应的发声单元,发声单元的声波可以通过导音通道的第二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补偿受话器由导音通道的第一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时,声波到达导音通道第二端的能量降低,而导致响度在各个出音孔的分布不均。当用户在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会感知到明显的响度差异和通话清晰度的变化,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侧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又一个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声单元在设备主体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受话器在设备主体内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本体的导音通道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00;
设备主体10;中框11;主上结构12;屏幕组件13;主板14;摄像模组15;
受话器20;
发声单元30;
导音通道40;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导音槽43;
出音孔50;
密封泡棉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受话器20和发声单元30。
具体而言,设备主体10内设有导音通道40,设备主体10上设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的出音孔50,每个出音孔50均与导音通道40连通。受话器20设于设备主体10内,且受话器20靠近导音通道40第一端位置处的出音孔50,受话器2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发声单元30设于设备主体10内,且发声单元30靠近导音通道40第二端位置处的出音孔50,发声单元3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以补偿位于远离受话器20一端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其中,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主要由设备主体10、受话器20和发声单元30组成。其中,如图6所示,设备主体10内设置有导音通道40,设备主体10上设置有多个出音孔50,多个出音孔5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分布,其中,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大致如图6中箭头方向所示。每个出音孔50均与导音通道40连通。参见图1至图3,受话器20设置在设备主体10内,并且受话器20位于靠近导音通道40第一端位置处的出音孔50。受话器2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受话器20的声波在第一方向上由近及远向多个出音孔50传递的过程中,声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小。因此,靠近受话器2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相比于远离受话器2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会更大。
如图1至图3所示,发声单元30设置在设备主体10内,并且发声单元30设置在靠近导音通道40第二端位置处的出音孔50。同样的道理,发声单元3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即发声单元30的声波在第一方向上由近及远向多个出音孔50传递的过程中,声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小。靠近发声单元30位置处的出音孔50(远离受话器20处的出音孔50)的响度相比于远离发声单元30位置处的出音孔50(靠近受话器20处的出音孔50)的响度会更大,由此补偿位于远离受话器20一端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其中,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通过受话器20和发声单元30在导音通道40两端的相互补偿,可以保证各个出音孔50发出的声音响度基本一致,有效解决了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听感不一致的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等可发声的电子产品。需要说明的是,受话器20在手机中受摄像模组15等结构的影响,受话器20无法位于多个出音孔50的中央位置,造成受话器20偏心较大,使得响度在出音孔50的各个位置分布不均匀,导致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听感不一致。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优化内部通道,使声波尽可能多的导向远离受话器20的一侧。但是,由于电子设备100内部摄像模组10等结构的限制,导音通道40通气性很难进一步改善。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增大受话器20的输出功率。但由于硬件和器件的限制,容易出现超功率现象,并且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同位置的出音孔50存在响度差异而导致听感不一致的问题,依然存在。
而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在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设置与受话器20相对应的发声单元30,发声单元30的声波可以通过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补偿受话器20由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时,声波到达导音通道40第二端的能量降低,而导致响度在各个出音孔50的分布不均。当用户在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会感知到明显的响度差异和通话清晰度的变化,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中,受话器20的声波能量沿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传递方向上逐渐减小,发声单元30的声波能量沿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的传递方向上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受话器20设置靠近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位置处,受话器2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沿其第一端向第二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受话器20的声波在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的过程中,声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小。因此,靠近受话器2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相比于远离受话器2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会更大。同样的道理,发声单元30设置在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位置处,发声单元30的声波通过导音通道40沿其第二端向第一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
发声单元30的声波在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向第一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的过程中,声波的能量会逐渐减小。因此,靠近发声单元3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相比于远离发声单元30位置处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会更大。由此,通过在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设置发声单元30,可以补偿位于远离受话器20一端的出音孔50导出的声音响度,保证位于导音通道40延伸方向上的各个出音孔50发出的声音响度基本一致,有效解决了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听感不一致的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音通道40包括: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和导音槽43,第一通道41与受话器2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通道42与发声单元30的位置相对应,导音槽43沿第一方向延伸,导音槽43与多个出音孔50相对应,导音槽43分别与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连通。
也就是说,如图3和图6所示,导音通道40主要由第一通道41、第二通道42和导音槽43组成,第一通道41与受话器20的位置相对应,受话器20的声音通过第一通道41传出。第二通道42与发声单元30的位置相对应,发声单元30的声音通过第二通道42传出。导音槽43沿第一方向延伸,导音槽43位于多个出音孔50的下方,并且导音槽43与多个出音孔50相对应。导音槽43分别与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连通。受话器20的声音通过第一通道41传递给导音槽43,声音由导音槽43的靠近受话器20的一端朝向发声单元30的一端传递,并依次从多个出音孔50中导出。发声单元30的声音通过第二通道42传递给导音槽43,声音由导音槽43的靠近发声单元30的一端朝向受话器20的一端传递,并依次从多个出音孔50中导出,从而是新年对受话器20的声音传递的补偿,保证用户在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会感知到明显的响度差异和通话清晰度的变化,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设备主体10包括: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的第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通道41,受话器20与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连接。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第二通道42。中框11在第一方向上设有导音槽43。
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设备主体10包括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其中,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的第一端形成第一通道41,第一通道41可以为通过中框11形成的主上开孔。受话器20与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连接。第一通道41可以理解为导音通道40的瓶颈部位,受话器20的声音通过第一通道41传递给导音槽43,并通过导音槽43往远处的出音孔50依次传递声音。参见图4,中框11和主上结构12的第二端形成第二通道42。发声单元30的声音通过第二通道42传递给导音槽43,并通过导音槽43往远处的出音孔50依次传递声音,实现发声单元30和受话器20的声音的相互补偿。中框11在第一方向上设置有导音槽43,以便于传递有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传出的声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设备本体还包括:屏幕组件13和主板14,屏幕组件13设于中框11上,主上结构12设于屏幕组件13的朝向导音通道40的一侧,出音孔50设于屏幕组件13上。主板14设于主上结构12的背向屏幕组件13的一侧,发声单元30设于主板14上。主板14和主上结构12之间设有密封泡棉60,以密封第二通道42。发声单元30与主板14焊接连接。发声单元30为压电陶瓷发声单元30。
也就是说,如图4和图5所示,设备本体还包括屏幕组件13和主板14,其中,屏幕组件13设置在中框11上,主上结构12设置在屏幕组件13的朝向导音通道40的一侧。出音孔50设置在屏幕组件13上。多个出音孔50在屏幕组件13上间隔开均匀分布。主板14设置在主上结构12的背向屏幕组件13的一侧。发声单元30设置在主板14上。
在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0受限于摄像模组15等其他结构的布置。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摄像模组15放置于手机中间,占据整机中心的位置,造成摆在一侧的受话器20偏离整机中心较多,从而使得出音孔50处的声音响度有差异。具体地,越远离受话器20位置的出音孔50声波能量越难传递过去,相应的响度就越小。当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就会有明显的响度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在导音槽43尾部位置(远离受话器20的一端)添加发声单元30,补偿远离受话器20一端的出音孔50处的响度,使得响度在出音孔50各个位置分布均匀,改善左右手持通话时,声音听感不一致的问题。
具体来说,如图4至图6所示,受话器20的声波由主上开孔(第一通道41)往出音孔50发出,大部分能量会集中从靠近受话器20一侧的出音孔50发出,一部分能量经导音槽43传递并由近到远由各个出音孔50发出,从各个出音孔50发出的声音的响度由近到远逐步变小。当用户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会将远端响度较小的出音孔50贴近人耳并听到较小的响度。此时,由于本申请在导音通道40的远离受话器20的一端设置第二通道42和发声单元30,通过第二通道42连接到发声单元30,有效补充远端出音孔50处的声音响度,使得各个出音孔50处响度均衡。发声单元30可以焊接在主板14上,通过主板14上的通孔连入第二通道42,第二通道42由主板14与主上结构12之间的密封泡棉60密封。发声单元30可以在主板14SMT阶段即可焊接上去,并通过密封泡棉60与第二通道42连接,尺寸可实现,装配工艺成熟,易于加工实现其中,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的缩写)是表面组装技术或表面贴装技术。
在本申请中,发声单元30可以采用压电陶瓷发声单元30或MEMS扬声器等发声器件。当然,本申请的受话器20和发声单元30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电子设备100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实现的,在本申请中不再详细赘述。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在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设置与受话器20相对应的发声单元30,发声单元30的声波可以通过导音通道40的第二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补偿受话器20由导音通道40的第一端传递给多个出音孔50时,声波到达导音通道40第二端的能量降低,而导致响度在各个出音孔50的分布不均。当用户在切换左右手手持通话时,不会感知到明显的响度差异和通话清晰度的变化,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内设有导音通道,所述设备主体上设有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分布的出音孔,每个所述出音孔均与所述导音通道连通;
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且所述受话器靠近所述导音通道第一端位置处的所述出音孔,所述受话器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所述出音孔;
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且所述发声单元靠近所述导音通道第二端位置处的所述出音孔,所述发声单元的声波通过所述导音通道传递给多个所述出音孔,以补偿位于远离所述受话器一端的所述出音孔导出的声音响度,其中,所述导音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的声波能量沿所述导音通道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传递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发声单元的声波能量沿所述导音通道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的传递方向上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通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导音槽,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受话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发声单元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导音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导音槽与多个所述出音孔相对应,所述导音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中框和主上结构,所述中框和所述主上结构的第一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受话器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上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上结构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在第一方向上设有所述导音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屏幕组件和主板,所述屏幕组件设于所述中框上,所述主上结构设于所述屏幕组件的朝向所述导音通道的一侧,所述出音孔设于所述屏幕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设于所述主上结构的背向所述屏幕组件的一侧,所述发声单元设于所述主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所述主上结构之间设有密封泡棉,以密封所述第二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为压电陶瓷发声单元。
CN202111040764.XA 2021-09-06 2021-09-06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766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764.XA CN113766054A (zh) 2021-09-06 2021-09-0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764.XA CN113766054A (zh) 2021-09-06 2021-09-0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054A true CN113766054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3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0764.XA Pending CN113766054A (zh) 2021-09-06 2021-09-0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605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39673U (zh) * 2017-08-07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9227997A1 (zh) * 2018-06-02 2019-1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组件、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031163A (zh) * 2019-11-29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469422U (zh) * 2019-11-28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话器安装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2311926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听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39673U (zh) * 2017-08-07 2018-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9227997A1 (zh) * 2018-06-02 2019-1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组件、电子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2311926A (zh) * 2019-07-29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听筒装置
CN210469422U (zh) * 2019-11-28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受话器安装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1031163A (zh) * 2019-11-29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7759C (zh) 带有接收器听筒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CN110913048B (zh) 电子设备
EP1758348B1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internal antenna structure having a sound resonance chamber
EP2238769B1 (en) Acoustic reconfigu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N111031163B (zh) 电子设备
CN110933211B (zh) 电子设备
CN112272250B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944079B (zh) 电子设备
CN111225086B (zh) 电子设备
CN101212838A (zh) 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
CN205081822U (zh) 移动通讯终端
EP2717550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a receiver and two sound holes
CN106162461B (zh) 扬声器模组
CN112188336A (zh) 耳机麦克风
CN113766054A (zh) 电子设备
CN107708000A (zh) 一种无线耳机
US11206477B2 (en) Sound transducer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CN210246994U (zh) 一种无线话筒
CN210639374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KR100543617B1 (ko) 폴더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스피커구조
CN216118275U (zh) 一种眼镜
CN215897984U (zh) 开放式无线耳机
CN213990973U (zh) 一种耳机的麦克风导音结构
CN103780729A (zh) 便携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