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0863A -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0863A
CN113760863A CN202110086452.6A CN202110086452A CN113760863A CN 113760863 A CN113760863 A CN 113760863A CN 202110086452 A CN202110086452 A CN 202110086452A CN 113760863 A CN113760863 A CN 113760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el
models
configuration item
fiel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64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帅卫
陈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Wodong Tianju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64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0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0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0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1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 G06F16/212Schema design and management with details for data modelling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3Query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根据字段,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根据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多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共同的字段,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组装之后的第二数据模型中的该字段涵盖有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该字段的信息,用户通过查询第二数据模型中的该字段,即可实现快速的查找多个相关联的资产的数据信息,提高对资产的查询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个体或集体的资产信息也变得更加的庞大,需要对这些资产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为了让资产信息的收集更加简单化、自动化,出现了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CMDB是一个逻辑数据库,包含了配置项全生命周期的信息以及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它与所有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流程都紧密相联,支持这些流程的运转、发挥配置信息的价值,同时依赖于相关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CMDB主要用于存储与管理企业IT架构中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但是当企业IT架构中的设备出现相关问题时,需要人工对各个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逐一排查,才能够确定出哪些设备存在问题以进行维护,这种排查方式无法快速的对问题设备进行定位,排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数据库无法快速排查问题设备,排查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包括:
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所述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
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所述字段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数据;
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包括:
获取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所述模型类别包括漏洞模型、网络模型、风险模型和应用模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模型内容包括模型的名称信息和使用描述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确定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包括:
将所述字段存储至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预设模型库;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自动化生成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用于包括数据添加、数据查询和数据删除;
根据所述接口,自动化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预设模型库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单向关联关系和双向关联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建立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配置项数据的导入和配置项数据的检索中的至少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配置项数据的修改记录,存储至预设历史数据集合中,所述修改记录包括配置项数据的更新和删除。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获取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将所述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
获取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的键值对,根据所述键值对,将所述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存储至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获取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将所述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中,所述配置项关联记录包括配置项在关联之前的ID标识、关联之前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关联之后的ID标识和关联之后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
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前,还包括:
获取资产的属性数据,将所述属性数据存入至预设模型库的属性列表中;
根据所述属性列表,自动化将属性列表的属性数据填充至新建模型中;
自动化生成所述新建模型的接口信息,将所述新建模型作为数据模型存储至预设模型库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的配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所述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
字段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所述字段用于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信息;
组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模型;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可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系统,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数据模型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确定多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共同的字段,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组装之后的第二数据模型中的该字段涵盖有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该字段的信息,用户通过查询第二数据模型中的该字段,即可实现快速的查找多个相关联的资产的数据信息,提高对资产的查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装置;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企业所需要管理维护的资产也越来越多,资产具体可以是互联网技术(IT,Internet Technology)资产或IT资源,对于小型企业,其资产有限,例如只有一些电脑主机等IT资源,在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时只需要通过数据表建立字段并记录相关信息即可,而对于中大型企业,往往面对有很多的IT资源,有物理形态的,例如机房、机柜、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物理服务器,也有数字形态的,例如云平台、云主机、网际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这些IT资源往往都是存在有关联关系的,例如归属关系、运行关系和依赖关系等等,其中一个资源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业务的稳定运行,现有技术主要采用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来对这些IT资源进行管理维护。
现有技术中,采用CMDB对IT资源进行管理时,会将各个资源对象(即IT资源)采用数据模型来定义,每一个数据模型可以对应一种IT资源,数据模型中包括有该IT资源所必要的信息,例如配置项信息、属性信息、关联信息和字段信息等等,不同的数据模型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以及类别,例如网络模型、风险模型、应用模型等等,现有技术采用CMDB只需要对这些数据模型进行管理维护即可对应的维护管理资产,但是采用CMDB对各个数据模型进行管理维护时,由于各个数据模型之间存在有各种关联关系,当其中一种资产出现问题时,无法将该问题资产快速的抽离出来,需要人工确定出与该资产有关联的其他资产,并通知其他资产的部门进行查找,确定出其它受影响的资产,最终才可以进行资产的抽离,而这个查找过程由于需要人工查找且涉及多个部门,查找效率很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其发明构思如下:通过确定出两个或者多个数据模型中所共同的字段,然后这些数据模型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第二数据模型,使得第二数据模型中的字段涵盖有每一个数据模型中该字段所包含的信息,从而可以快速的从该字段中查找到所需的信息,以及确定与该字段关联的数据模型,避免人工进行查找和部门间的沟通流程,提高信息的查找效率,方便进行资产的快速定位和抽离。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库的配置主要涉及有五个部分,即基础设施11、资产接入12、数据配置13、服务模型14和应用场景15,其中,基础设施11主要包括有大数据、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MongoDB)和缓存,资产接入12主要包括有自动化发现引擎、采集标准计划、批量数据导入、自动化采集引擎、流量接入、数据过滤和第三方系统对接,数据配置13主要包括有对数据模型、属性绑定、CI关系、CI图层和版本变更,服务模型14则主要包括有漏洞模型、风险模型、网络模型、应用模型和组装模型等,应用场景15主要包括有应急事件、监控响应、影响分析和合规审计等。
其中,基础设施11主要用于进行数据的存储,资产接入12用于实现数据的对接,将数据导入到CMDB中,数据配置13则用于新建模型,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配置得到各种数据模型,服务模型14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进行分类之后,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模型实现对资产的管理维护,即可以应用于应用场景15中的应急事件、监控响应、影响分析和合规审计等。
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数据配置13新建模型时,新建的模型可以自动化生成对外接口,这样方便后续进行接口管理服务、统一查询服务、统一接口标准和更新服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处理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以计算机作为执行主体,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
其中,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
示例性的,可以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这两个第一数据模型分别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两个以上的第一数据模型。
具体的,资产可以是上述的IT资源,包括有物理形态的IT资源和数字形态的IT资源,预设模型库中的数据模型可以是预先建立好的,资产的数据信息包括有管理维护该资产所必要的信息,例如该资产的配置项信息和属性数据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资产的形态,将资产分为不同的类型,示例性的,其中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表征主机的数据信息,包括主机IP,主机IP下对应有负责管理的人员信息等等,另外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表征漏洞库的数据信息,包括IP信息。
S202、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其中,字段为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数据。
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为例,两个第一数据模型分别表征的是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中包括有该资产的配置项信息、属性数据等,每一个属性数据都有对应的字段以及字段所涵盖的信息。
具体的,关联的字段可以是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共同的字段,示例性的,其中的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是表征主机的数据信息,包括有主机IP,以及该主机IP下对应的负责管理人员的姓名等信息,其中,IP可以是主机数据模型的一个字段,该字段下涵盖有管理该IP的人员信息,另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是表征漏洞库的数据信息,包括有IP信息,其中,IP信息可以是漏洞库的一个字段,此时,这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就具有相同的字段,即IP。
S203、根据字段,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具体的,两个第一数据模型都具有相同的字段,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相同的字段下所包含的信息可以不一样,通过将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组装之后,得到的第二数据模型后,第二数据模型中的该字段就包含了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该字段所包含的信息。
示例性的,其中的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是表征主机的数据信息,其中具有一个IP的字段,该字段中包含有负责管理该IP的人员信息(例如姓名),另一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是表征漏洞库的数据信息,也具有一个IP的字段,但是该字段中可能只包含有漏洞信息,而没有包含负责管理该IP的人员信息,此时,将这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第二数据模型中的IP字段就既包括有漏洞信息,也包括有负责管理该IP的人员信息。
S204、根据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具体的,在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通过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使得数据库的用户在需要查找某一个字段所包含的信息时,可以直接从第二数据模型中进行查找,快速的查找到相关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确定出关联该字段的第一数据模型有哪些,可以方便对不同的资产进行管理维护。
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找到多个不同第一数据模型的共同字段,将多个不同的第一数据模型绑定,组成一个新的第二数据模型,通过该第二数据模型中的字段,能够快速的查询到目标资产,提高查找效率,方便快速的对资产进行抽离,同时整个过程可以自动化进行,相对人工查找能够更加快速的提高查找效率。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不同的第一数据模型具有不同的模型类型和模型内容,上述步骤S202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获取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根据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确定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其中,模型类别包括漏洞模型、网络模型、风险模型和应用模型中的至少一种,模型内容包括模型的名称信息和使用描述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若第一数据模型是表征漏洞库的数据信息,则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为漏洞模型,模型内容可以是该模型的名称信息和使用描述,例如名称为安全数据模型,用于安全保护;若第一数据模型是表征的主机的数据信息,则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为网络模型,模型内容包括模型名称为主机模型,使用描述为用于数据处理。
具体的,通过确定多个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型和模型内容之后,就可以知道要使用的字段,其中要使用的字段可以多个,具体可以是一个范围,然后根据要使用的字段,从多个第一数据模型中确定是否具有关联的要使用的字段,即从该范围中确定出关联的字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型和模型内容,可以确定出要使用的字段有哪些,然后再从这些字段中确定出各个数据模型之间共同的字段,能够实现不同类别的模型之间的关联,增强资产减的逻辑关系,方便后续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查找。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上述步骤S203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根据字段,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具体的,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绑定是指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中相同的字段所包含的信息共享,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组成得到的第二数据模型中,该共同的字段中包括有各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该字段所包含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形成一个第二数据模型,该第二数据模型中包含有各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共同字段,且该共同字段中包含有各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字段所包含的信息,能够通过该共同的字段,实现不同资产之间的信息查找。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将字段存储至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存储位置,并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预设模型库,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其中,存储位置包括预设模型库。
具体的,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可以存储在同一个存储位置,例如预设模型库中的预设存储区域,然后将字段也存入到该预设存储区域中,最后再将关联记录存储到该预设存储区域中即可。
关联记录时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与字段的关联关系,通过该关联关系,可以查找到每一个数据模型中该字段内包含的信息。
示例性的,字段可以是IP、EIP、姓名等等,字段所包含的信息具体可以是该IP的管理人员信息、该EIP的管理人员信息、姓名的姓氏和名字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多个数据模型中共同的字段以及关联记录存储到预设模型库,得到第二数据模型,能够快速的对数据模型进行动态属性操作,方柏霓后续快速的对各个资产进行维护管理。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在得到第二数据模组之后,可以自动化生成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并根据接口,自动化写入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用于数据添加、数据查询和数据删除。
具体的,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可以用于对第二数据模型中的属性数据进行修改,即可以进行数据添加和数据删除,同时,也可以通过该接口,进行数据查询,查询第二数据模型中相关的属性数据。
示例性的,以主机的数据信息作为第二数据模型为例,属性数据可以是主机的性能参数、使用人员的信息以及编号标识等。
可选的,可以为预设模型库中的所有数据模型设置统一标准的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当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可以按照统一标准的接口,自动化生成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
示例性的,通过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还可以对第二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更新等等。
本实施例通过自动化生成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自动化的写入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等,提高数据模型的组装效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可以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关联关系存储到预设模型库中。
其中,关联关系包括单向关联关系和双向关联关系。
具体的,为便于区分,将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称为模型A和模型B,模型A与模型B之间存在有单向关联关系,例如模型A关联模型B或者模型B关联模型A,模型A与模型B之间也可以存在双向关联关系,例如模型A与模型B关联,并且模型B也与模型A关联。
示例性的,关联关系包括有归属关系、运行关系、组成关系和依赖关系等等。
本实施例通过记录多个数据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能够更进一步的增强资产间的逻辑关系,后续可以通过关联关系更快速方便的对各个数据模型对应的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在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可以获取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根据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建立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MongoDB),并根据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其中,数据处理操作包括配置项数据的导入和配置项数据的检索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资产的数据信息中包括有配置项数据,配置项数据即配置项的相关信息,配置项数据可以包括属性数据等等,配置项数据可以具有多种数据类型,示例性的,以漏洞库作为一种资产,漏洞库中包括有至少一个漏洞,该漏洞可以称为一种配置项,该漏洞的配置项数据包括有漏洞对应的链接、漏洞的创建时间等等,其中,漏洞对应的链接的数据类型为连接类型,而漏洞的创建时间的数据类型为时间类型。
可选的,配置项数据的数据类型还包括有整数类型、小数类型和文本类型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建立MongoDB,对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存储,能够提高第二数据模型的数据导入效率以及对第二数据模型的检索查询效率,可以实现快速的对资产进行查找以及抽离。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时,还可以获取配置项数据的修改记录,存储至预设历史数据集合中。
其中,修改记录包括配置项数据的更新和删除。
具体的,预设历史数据集合可以预先创建,预设历史数据集合的名称可以根据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创建,例如在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后面添加英文“history”作为预设历史数据集合的名称。
示例性的,配置项数据的更新可以是对时间的更新,例如对漏洞的创建时间进行更新,配置项数据的删除可以是对链接的删除,例如将漏洞对应的链接删除。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预设历史数据集合记录下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的修改记录,在后续可以通过该预设历史数据集合进行分析校验,方便后续进行安全业务审计。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有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需要导入时,可以获取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将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并获取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的键值对,根据键值对,将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存储至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具体的,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可以是对象简谱(JSON,JavaScript ObjectNotation)数据列表或者EXCEL文件等,其中包含有键值对key-value,key可以为属性,例如字段,value则对应该属性中所包含的信息,可以根据配置项数据的不同(例如JSON数据列表或EXCEL文件),来对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然后确定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中是否有该key对应的属性,如果有,则将value填入至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中的该条属性下。
示例性的,漏洞的创建时间可以为一条属性,创建时间需要填写年份、月份和日子,这些年份、月份和日子就为该属性中所包含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并根据键值对确定配置项数据是否在第二数据模型的属性中,能够实现分批次的将配置项数据准确的导入至MongoDB中。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数据模型可以包括有多个配置项,不同配置项之间可以具有关联关系,上述“根据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将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存储至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中。
其中,配置项关联记录包括配置项在关联之前的ID标识、关联之前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关联之后的ID标识和关联之后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
具体的,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即关联关系,例如第二数据模型中包括有两个不同类型的配置项,关联记录即这两个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配置项的ID标识可以是自动化生成的ID,可以用于对每一个配置项进行标识,关联类型的ID标识可以是配置项的类型对应的ID。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各个配置项的关联记录进行存储,能够了解各个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单个配置项即可获取与其关联的其他配置项,可以快速的实现数据的关联查询。
示例性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示例,上述步骤S201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资产的属性数据,将属性数据存入至预设模型库的属性列表中;根据属性列表,自动化将属性列表的属性数据填充至新建模型中;自动化生成新建模型的接口信息,将新建模型作为数据模型存储至预设模型库中。
具体的,预设模型库中的数据模型都需要事先新建好,在新建模型的过程中,通过将属性列表中的属性数据自动化填充到新建模型中,即可完成该新建模型的数据导入,同时后续生成该新建模型的接口信息,通过该接口信息可以继续对新建模型进行数据添加、数据删除以及数据更新等操作,最终得到数据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整理资产的属性信息,可以自动化实现对新建模型的属性填充,能够避免使用人工操作,提高模型的创建效率,为后续的数据模型组装提供基础数据模型。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数据模型对应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通过将多个数据模型绑定共同的关联字段,形成组装后新的数据模型,通过该组装后的数据模型可以加强资产间的逻辑关系,当有资产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找到其他的可能存在问题的资产,实现对资产的快速抽离,并且多个数据模型的组装过程简单便捷,能够快速的实现数据组装。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建立属性数据表,能够方便后续在新建模型时,通过该属性数据表实现属性数据的自动化填充,本实施例具体包括有步骤S301至S305,其中,在步骤S301中,可以根据配置项的不同来新建对应的属性信息,在步骤S302中需要填写好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包括有属性(即字段)以及相关的信息,属性信息的填写可以自动化化操作,在步骤S303中需要计算机对属性信息进行校验,避免出现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则会进入到步骤S304,重新发起新建属性的提示,提示用户填写有效的属性信息,若没有重复,则进入到步骤S305将属性信息写入到MySQL属性数据表中,后续在新建模型时,就可以直接根据属性数据表来自动化填充属性数据。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步骤S401至S412,其中步骤S401为模型操作选择,其具体包括有组装模型和新建模型,当为新建模型时,则进入到步骤S402,获取属性列表;S403,从属性列表中批量选择属性填充至新建模型;S404,将新建模型保存;S405,自动化生成该新建模型的API接口;S413,将该新建模型存储到预设模型库中进行展示。
当步骤S401的模型操作选择为组装模型时,则进入到步骤S406,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模型列表;S407,选择多个模型;S408,建立多个模型之间的共同字段关系,将多个模型关联绑定;S409,填写组装模型的信息,例如名称信息等;S410,保存组装模型;S411,自动化组装模型数据,将多个模型的数据组装;S412,自动化写入数据,具体可以写入相关的配置项数据等,最后通过该组装模型配置数据库,展示该组装模型。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库的配置装置,该配置装置50包括获取模块51、字段模块52、组装模型53和配置模块54,其中,
获取模块51,用于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
字段模块52,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组装模块53,用于根据字段,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模型;
配置模块54,用于根据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其中,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字段用于为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信息。
可选的,字段模块52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根据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确定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其中,模型类别包括漏洞模型、网络模型、风险模型和应用模型中的至少一种,模型内容包括模型的名称信息和使用描述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组装模块5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字段,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可选的,组装模块53可以用于将字段存储至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存储位置,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预设模型库,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其中,存储位置包括预设模型库。
可选的,该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自动化配置模块,用于自动化生成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根据接口,自动化写入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
其中,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用于数据添加、数据查询和数据删除。
可选的,该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关联关系存储到预设模型库中。
其中,关联关系包括单向关联关系和双向关联关系。
可选的,该配置装置还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根据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建立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并根据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
其中,数据处理操作包括配置项数据的导入和配置项数据的检索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该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历史记录模块,用于获取配置项数据的修改记录,存储至预设历史数据集合中,修改记录包括配置项数据的更新和删除。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将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并获取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的键值对,根据键值对,将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存储至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将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存储至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中。
其中,配置项关联记录包括配置项在关联之前的ID标识、关联之前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关联之后的ID标识和关联之后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
可选的,该配置装置还可以包括模型建立模块,用于获取资产的属性数据,将属性数据存入至预设模型库的属性列表中,并根据属性列表,自动化将属性列表的属性数据填充至新建模型中,以及自动化生成新建模型的接口信息,将新建模型作为数据模型存储至预设模型库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获取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获取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可选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有存储器601和至少一个处理器602,存储器601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设备还包括有总线601,其中,存储器601通过总线603与处理器602连接。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602执行存储器60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602执行如上的数据库的配置方法。
处理器602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库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所述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
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所述字段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数据;
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包括:
获取每一个第一数据模型的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所述模型类别包括漏洞模型、网络模型、风险模型和应用模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模型内容包括模型的名称信息和使用描述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模型类别和模型内容,确定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绑定,得到第二数据模型,包括:
将所述字段存储至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预设模型库;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自动化生成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接口用于数据添加、数据查询和数据删除;
根据所述接口,自动化写入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与所述字段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预设模型库,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关联关系存储到预设模型库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单向关联关系和双向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名称,建立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配置项数据的导入和配置项数据的检索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之后,还包括:
获取配置项数据的修改记录,存储至预设历史数据集合中,所述修改记录包括配置项数据的更新和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获取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将所述待导入的配置项数据进行分流;
获取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的键值对,根据所述键值对,将所述分流之后的配置项数据存储至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对所述第二数据模型的配置项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获取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将所述配置项的关联记录存储至所述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中,所述配置项关联记录包括配置项在关联之前的ID标识、关联之前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关联之后的ID标识和关联之后的关联类型的ID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前,还包括:
获取资产的属性数据,将所述属性数据存入至预设模型库的属性列表中;
根据所述属性列表,自动化将属性列表的属性数据填充至新建模型中;
自动化生成所述新建模型的接口信息,将所述新建模型作为数据模型存储至预设模型库中。
12.一种数据库的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所述预设模型库中包括有多个数据模型,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表征不同类型的资产的数据信息;
字段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之间关联的字段,所述字段用于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中资产的数据信息中相同的属性信息;
组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字段,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数据模型进行组装,得到第二数据模型模型;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模型,对数据库进行配置。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86452.6A 2021-01-22 2021-01-22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60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6452.6A CN113760863A (zh) 2021-01-22 2021-01-22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6452.6A CN113760863A (zh) 2021-01-22 2021-01-22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0863A true CN113760863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6452.6A Pending CN113760863A (zh) 2021-01-22 2021-01-22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086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6565B2 (en) Managing an index of a table of a database
US87754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ssive structured data management over cloud aware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US10169417B2 (en) Detecting logical relationships based on structured query statements
US9996596B2 (en) Managing a table of a database
CN112434015B (zh) 数据存储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084486B (zh)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56269A (zh) 数据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32446B (zh) 一种配置项信息的搜索方法及计算设备
CN111414410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0948B (zh) 基于多租户SaaS架构的元数据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US11847120B2 (en) Performance of SQL execution sequence in production database instance
CN112199426B (zh) 微服务架构下的接口调用管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3760863A (zh) 数据库的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1868349B2 (en) Row secure table plan generation
CN114157662A (zh) 一种云平台参数适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储存介质
US10303579B2 (en) Debug session analysis for related work item discovery
US11561979B2 (en) Dynam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errors in queries
US20240028408A1 (en) Reference implement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s
US20240037079A1 (en) Automated validation of database deployments
US20230010147A1 (en) 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accurate data schema
CN112559331A (zh) 测试方法和装置
US20190220536A1 (en) Software discovery based on metadata analysis
CN115718631A (zh) 数据挂载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5438113A (zh) 参数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1721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