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0302A -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0302A
CN113750302A CN202111070930.0A CN202111070930A CN113750302A CN 113750302 A CN113750302 A CN 113750302A CN 202111070930 A CN202111070930 A CN 202111070930A CN 113750302 A CN113750302 A CN 113750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port
interfa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09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红
刘岳
石佳
周程辉
李倩
陈宇业
胡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1110709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0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0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0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容器,设有引流接口、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胸腔引流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患者的胸腔连通,其第二端与引流接口连通;负压吸引器,与负压接口连通,用于维持引流容器的内部呈负压状态;负压调节器,与负压调节接口连通,用于调节引流容器的内部压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无需水封结构,减小了胸腔引流装置的整体体积;其次,在使用时无需将引流容器维持垂直状态,无需担心引流容器侧倾而导致水封结构倾斜造成引流失败,并且引流容器可以保证较好的引流效果,减少了医者和患者的负担;最后,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无需水封结构,也避免了水封结构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胸腔闭式引流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自发性气胸或者是外伤引起的张力性气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肺部手术或者心脏手术后常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而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体积较大且需要水封结构帮助保持胸膜腔内负压。
由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体积比较大,且都需要具有水封瓶的结构保证胸腔引流瓶的正常工作。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的作用非常很重要,关系到胸腔闭式引流的成败。而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胸膜腔内的负压:将引流管的管口放置在水封瓶的液面下3-4cm,当胸腔内压力增加时,保证了只能由胸腔内的气体或者液体向外排出,不能逆流进入胸腔内,保证了胸腔内的负压状态。胸腔内的负压对于维持肺的复张和静脉血的心脏回流意义重大。同时,需要保证水封瓶内的液体相对无菌,以保持胸腔内相对无菌的状态,减少胸腔感染。另外,还可以很直观地动态观察胸腔内的压力、气体和液体的变化,以利于观察病情进展。
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单一水封瓶或者三瓶式用于同时引流气体和液体,并需要外接负压吸引。这种装置不但笨重,而且还必须有水,且需要保证水的无菌状态才能确保胸腔引流瓶的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水封瓶不倒,有很多设计是针对外固定装置。
具体地,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单纯气胸可以不接负压吸引,但是临床上往往伴随着胸腔内的液体引流,需保持持续负压引流。当前的装置是采用水封瓶原理保持胸腔负压,同时为避免感染,必须保持水封瓶的水是无菌状态。
现在多数采用以下两种装置进行胸腔引流:
引流袋引流装置:适用于引流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个密封的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
负压引流瓶:可以产生一定的负压,但是不能持续产生负压,需不断的反复挤压才能产生足够的负压,不适于张力性气胸或持续有肺漏气的患者。
然而上述两种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体积大。目前采用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体积大,不利于术后患者下床自由活动。
2.需保证装置处于垂直状态,增加患者的负担。由于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核心工作原理是水封瓶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水封瓶处于垂直状态,且引流瓶的位置低于患者的胸腔,需要不断低头观察,增加患者的负担。
3.可能造成感染。由于水封瓶需要液体密封引流管,因此必须保证水是无菌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否则极易造成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装置体积大、需要垂直放置以及感染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
引流容器,设有引流接口、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
胸腔引流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患者的胸腔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引流接口连通;
负压吸引器,与所述负压接口连通,用于维持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呈负压状态;
负压调节器,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压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首先,通过负压吸引器和负压调节器即可维持引流容器的负压状态,并且将负压状态维持在预设值,因此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无需水封结构,使得引流容器无需预留水封结构的空间,减小了胸腔引流装置的整体体积;
其次,由于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无需水封结构,因此在使用时,无需将引流容器维持垂直状态,即将引流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维持朝上放置,无需担心引流容器侧倾而导致水封结构倾斜造成引流失败,并且负压调节器使得引流容器始终维持负压状态,因此引流容器无需垂直放置相比于放置于患者胸腔较低的位置也可以保证较好的引流效果,减少了医者和患者的负担;
最后,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无需水封结构,也避免了水封结构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接口、所述负压接口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均位于所述引流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胸腔积液流入引流容器时,积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会沉积在引流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而将引流接口、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均维持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可以减少胸腔积液溅射至引流接口、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进而造成污染或者堵塞,提高了胸腔引流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接口、所述负压接口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依次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胸腔积液从引流接口接入时,由于与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间隔预设距离,减少了胸腔积液溅射至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的可能,进而避免造成污染和堵塞,同样提高了胸腔引流装置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接口上设有排气方向从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朝外部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使得气流只能从引流容器的内部流向外部,而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引流容器的内部,因此即便在断开负压吸引器后,由于压差原因,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引流容器的内部,引流容器的内部仍然能维持负压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为鸭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断开负压吸引器后,外部压力大于引流容器内部压力,而压力作用在鸭嘴装置上,使得鸭嘴装置闭合;而当负压吸引器接通负压接口时,负压吸引器抽取引流容器的内部空气,使得引流容器的内部维持负压状态,由于鸭嘴装置的不再受大气压力的作用,鸭嘴装置打开,使得引流容器可以正常抽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引器与所述负压接口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需要下床自由活动时,可以将负压吸引器从负压接口拔出,外部的大气压力作用在鸭嘴装置上,使得鸭嘴装置闭合,防止外部空气从负压接口进入引流容器的内部,而造成污染引流容器内部污染;同时患者可以携带引流容器自由活动,由于引流容器在负压调节器的作用下维持负压状态,即便脱离了负压吸引器也不会影响胸腔积液的引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调节器包括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螺纹连接的负压调节帽、设于所述负压调节帽的内部的阀门球,以及与所述阀门球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抵顶的调压弹性件,所述负压调节帽调整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之间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调压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阀门球以不同压力封闭所述负压调节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压调节器将引流容器内部压力维持在预设值,保证引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调节帽上沿周向设有对应不同压力值的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调压弹性件的弹力代表阀门球更容易被大气压力顶开,泄压更容易,引流容器的内部压力更小;而减小调压弹性件的弹力代表阀门球更难被大气压力顶开,泄压更难,引流容器的内部压力更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调节器还设有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连通的哨声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负压调节器泄压时,可以有提示音,可以辅助判断负压调节器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容器上设有容量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医者获知当前胸腔积液的容量,以作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胸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调节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调节帽的俯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胸腔引流装置;
1-引流容器;2-胸腔引流管;3-负压吸引器;4-负压调节器;5-单向阀;
11-引流接口;12-负压接口;13-负压调节接口;41-负压调节帽;42-阀门球;43-调压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100,包括:引流容器1、胸腔引流管2、负压吸引器3和负压调节器4;引流容器1设有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胸腔引流管2,其第一端用于与患者的胸腔连通,其第二端与引流接口11连通;负压吸引器3与负压接口12连通,用于维持引流容器1的内部呈负压状态;负压调节器4与负压调节接口13连通,用于调节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胸腔引流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胸腔引流管2的第一端用于插入患者的胸腔,胸腔引流管2的第二端与引流接口11连通,负压吸引器3与负压接口12连通,用于将引流容器1的内部维持负压状态,并且该负压状态刚好可以使得患者的胸腔积液从胸腔引流管2引流至引流容器1中,例如将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维持在-5mmHg(毫米汞柱),当患者的胸腔开始积液,造成压力大于-5mmHg时,患者的胸腔积液从胸腔引流管2的第一端排出至引流容器1中,此时只要维持引流容器1中的压力始终小于患者胸腔的压力,那么胸腔积液就会不断地流动至引流容器1的内部,医者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调整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并且让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维持在预设值。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首先,通过负压吸引器3和负压调节器4即可维持引流容器1的负压状态,并且将负压状态维持在预设值,因此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100无需水封结构,使得引流容器1无需预留水封结构的空间,减小了胸腔引流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其次,由于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100无需水封结构,因此在使用时,无需将引流容器1维持垂直状态,即将引流容器1在竖直方向上维持朝上放置,无需担心引流容器1侧倾而导致水封结构倾斜造成引流失败,并且负压调节器4使得引流容器1始终维持负压状态,因此引流容器1无需垂直放置相比于放置患者胸腔较低的位置也可以保证较好的引流效果,减少了医者和患者的负担;
最后,本实施例的胸腔引流装置100无需水封结构,也避免了水封结构造成患者感染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均位于引流容器1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具体地,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均位于引流容器1的同一侧,且当引流容器1朝上放置时,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均位于引流容器1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胸腔积液流入引流容器1时,积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会沉积在引流容器1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部,而将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均维持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可以减少胸腔积液溅射至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进而造成污染或者堵塞,提高了胸腔引流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依次间隔设置。
具体地,引流接口11、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彼此相隔预设距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胸腔积液从引流接口11接入时,由于与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间隔预设距离,减少了胸腔积液溅射至负压接口12和负压调节接口13的可能,进而避免造成污染和堵塞,同样提高了胸腔引流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接口12上设有排气方向从引流容器1的内部朝外部的单向阀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5使得气流只能从引流容器1的内部流向外部,而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引流容器1的内部,因此即便在断开负压吸引器3后,由于压差原因,外部的空气无法进入引流容器1的内部,引流容器1的内部仍然能维持负压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5为鸭嘴装置。
具体地,鸭嘴装置为单向阀5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断开负压吸引器3后,外部压力大于引流容器1内部压力,而压力作用在鸭嘴装置上,使得鸭嘴装置闭合;而当负压吸引器3接通负压接口12时,负压吸引器3抽取引流容器1的内部空气,使得引流容器1的内部维持负压状态,由于鸭嘴装置的不再受大气压力的作用,鸭嘴装置打开,使得引流容器1可以正常抽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吸引器3与负压接口12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患者需要下床自由活动时,可以将负压吸引器3从负压接口12拔出,外部的大气压力作用在鸭嘴装置上,使得鸭嘴装置闭合,防止外部空气从负压接口12进入引流容器1的内部,而造成污染引流容器1内部污染;同时患者可以携带引流容器1自由活动,由于引流容器1在负压调节器4的作用下维持负压状态,即便脱离了负压吸引器3也不会影响胸腔积液的引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调节器4包括与负压调节接口13螺纹连接的负压调节帽41、设于负压调节帽41的内部的阀门球42,以及与阀门球42和负压调节接口13抵顶的调压弹性件43,负压调节帽41调整与负压调节接口13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使阀门球42以不同压力封闭负压调节接口13。
具体地,负压调节帽41与负压调节接口13螺纹连接,医者转动负压调节帽41以调整与负压调节接口13之间的距离,进而压缩或者放松调压弹性件43,而调压弹性件43用于将阀门球42抵顶于负压调节帽41上的泄压口,泄压口用于与外部空气连通,当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比预设值小时,负压调节器4就会通过自动漏气,导致内部压力调整至预设值,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当大气压力值大于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和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时,大气压力克服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顶开阀门球42,使得外部空气通过负压调节帽41上的泄压口进入引流容器1,使得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增大,进而调节至预设值,而此时外部的大气压力的作用力会小于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和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从而阀门球42重新抵于泄压口,进而封闭负压调节接口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压调节器4将引流容器1内部压力维持在预设值,保证引流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调节帽41上沿周向设有对应不同压力值的刻度。
具体地,医者通过沿周向转动负压调节帽41,进而调整负压调节帽41与负压调节接口13之间的距离,改变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代表阀门球42更容易被大气压力顶开,泄压更容易,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更小;而减小调压弹性件43的弹力代表阀门球42更难被大气压力顶开,泄压更难,引流容器1的内部压力更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负压调节器4还设有与负压调节接口13连通的哨声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负压调节器4泄压时,可以有提示音,可以辅助判断负压调节器4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流容器1上设有容量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医者获知当前胸腔积液的容量,以作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流容器,设有引流接口、负压接口和负压调节接口;
胸腔引流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患者的胸腔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引流接口连通;
负压吸引器,与所述负压接口连通,用于维持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呈负压状态;
负压调节器,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接口、所述负压接口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均位于所述引流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接口、所述负压接口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依次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接口上设有排气方向从所述引流容器的内部朝外部的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鸭嘴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引器与所述负压接口之间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器包括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螺纹连接的负压调节帽、设于所述负压调节帽的内部的阀门球,以及与所述阀门球和所述负压调节接口抵顶的调压弹性件,所述负压调节帽调整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之间的距离以调整所述调压弹性件的弹力,使所述阀门球以不同压力封闭所述负压调节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帽上沿周向设有对应不同压力值的刻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器还设有与所述负压调节接口连通的哨声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上设有容量刻度。
CN202111070930.0A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Pending CN113750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0930.0A CN113750302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0930.0A CN113750302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0302A true CN113750302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95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0930.0A Pending CN113750302A (zh) 2021-09-13 2021-09-13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03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31821A (en) Chest drainage unit with controlled automatic excess negativity relief feature
US5154712A (en) Fluid recovery system
CA2429797C (en) Vacuum setting and indication system for a drainage device
US20130226114A1 (en) Drainage system
US4911697A (en) Chest drainage unit having increased airflow capacity with capability to dampon noise
AU649128B2 (en) Vacuum system for autotransfusion device
AU2002227340A1 (en) Vacuum setting and indication system for a drainage device
CA2079446A1 (en) Stand alone control module
US4425125A (en) Two-chamber underwater drainage apparatus with oneway outflow valve
US4261362A (en) Underwater drainage apparatus with reduced dead air space
CN216703055U (zh)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US4738672A (en) Thorax drainage apparatus
CN113750302A (zh)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WO2010026458A1 (en) Chest drain
US20210093754A1 (en) Mediastinal drainage system
US6659987B2 (en) Fill spout for a drainage device
EP0837702B1 (en) Drainage unit with controlled negativity relief feature
AU2002228908A1 (en) Fill spout for a drainage device
JP5629155B2 (ja) 陰圧治療装置
CN108888811A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18685433U (zh) 胸腔闭式引流瓶
CN215134268U (zh) 一种负压肠胃减压器
KR200355712Y1 (ko) 두개의 흉관연결부를 갖는 흉관배액통
CA2425865C (en) Drainage unit with controlled negativity relief feature
GB2228414A (en) Thorax drainag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