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7626A -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7626A
CN113747626A CN202010476537.0A CN202010476537A CN113747626A CN 113747626 A CN113747626 A CN 113747626A CN 202010476537 A CN202010476537 A CN 202010476537A CN 113747626 A CN113747626 A CN 113747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nsing
sensing unit
ambient ligh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5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7626B (zh
Inventor
虢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65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7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7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7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6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ED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e.g. for opera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其中,应用于包括全面屏的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显示屏具有第一偏光部,第二感应单元与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使用本公开中的方法确定具有全面屏的终端设备的环境光时,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而根据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行后续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高。随着屏占比成为手机的重要卖点,全面屏手机逐渐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主流。
要想做到真正的百分之百屏占比,并且获得较好的屏幕显示效果,必须要解决屏下感光器件容易受到屏幕光干扰的问题,以获得稳定、准确的环境光参数。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应用于包括全面屏的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所述显示屏具有第一偏光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一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包括:
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感应通道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所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可选地,所述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包括:
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
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信息和所述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
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应用于包括全面屏的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所述显示屏具有第一偏光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一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感应通道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所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信息和所述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公开中的方法确定具有全面屏的终端设备的环境光时,能够准确获知屏幕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并得到准确、可靠的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而根据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行后续控制,提升了控制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示出的具有全面屏的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设置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中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中的应用场景中的偏光部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中的应用场景中的偏光部的工作原理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光确定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光线传感器等感光元件通常设置于屏幕下方,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感光元件检测的环境光调节屏幕自动背光、屏幕的亮度或键盘灯显示。但设置在屏幕下感光元件会受到屏幕发光的影响,从而影响感光元件对环境光的感知。
相关技术中,在低光段(指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时,屏幕显示采用PWM(脉宽调制,240Hz)驱动方式,感光元件在低光段工作时,可在屏幕显示的Blanking Time(消隐时间)时采样,并通过ADC(模数转换器)积分得到环境光照度对应的积分值,获得环境光的照度信息。但在高光段(指光照强度较高的情况)时,屏幕显示采用DC驱动(电流驱动)方式,屏幕以60Hz频率刷新,不存在Blanking Time,感光元件采样积分得到的值都是包含环境光和屏幕光两部分,其中,低光段与高光照段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工作的光照环境自行设定的两个光强范围。
在高光段下,由于相关技术中感光元件获得的光信息同时包含了环境光和屏幕光,而无法直接获知屏幕光的大小,也就无法准确获知其中的环境光信息,导致终端设备无法准确依据环境光进行屏幕显示调节。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常使用OLED屏,参照图1所示,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OLED屏的时候出现屏幕反光的问题,在OLED屏的最上层(参照图1中的方位)设置有第一偏光部1’,其下方依次设置有Encap玻璃2’、有机自发光层3’及TFT玻璃基板4’。外界环境中的自然光经过OLED屏的第一偏光部1’后,进入至屏下。
而相关技术中,屏幕的有机层自发光层3’厚度较大,使得蓝波段光从该层的透过率较低。屏幕的透光率不好会影响屏幕显示的调节以及屏幕的发光效率,还会影响全面屏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比如第一,当显示屏的透光率较低,屏下摄像头无法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第二,显示屏自身发光,造成屏下摄像头拍照效果的发白、不清楚。
对于显示屏的透光率较低的问题,相关技术显示可以通过增加屏幕透光率,以及增大感光元件的尺寸、感光量的方式解决。上述措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屏幕的透过率,但是仍然无法准确获知屏幕光及环境光信息。并且若屏幕的透过率不好,还会导致屏幕光被屏幕自身衰减,从而导致预测屏幕光的难度更大(比如60Hz幅值的很难预测),而感光元件获得的光信息同时包含了环境光和屏幕光,屏幕光预测难度增大,导致最终难以获知感光元件检测的环境光,导致终端设备不能根据感光元件的数据为屏幕显示调节提供数据参考。
相关技术中,使用算法消除屏幕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如果使用的算法简单,造成算法的鲁棒性和计算效率较差,无法有效消除OLED显示屏自身发出的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如果使用的算法过于复杂,会降低手机的处理速度。这就要求用于消除屏幕光影响的算法,既需要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获得较佳的效果,同时算法又不会过于复杂。
消除屏幕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感光元件的检测结果,通过算法确定出自然光的照度值,供显示屏显示或屏下摄像头拍摄时使用。然而,由于感光元件自身硬件结构的原因,当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不同内容时,感光元件对于显示屏上显示的不同颜色的光的响应情况不同。这就造成当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不断变换时,感光元件检测到的数据会出现波动,影响最终输出的环境光的照度值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调整或屏下摄像头拍摄出的图形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能够准确获知屏幕光对感光元件的影响,并得到准确、可靠的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而根据环境光照度信息进行后续控制,提升了控制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便于对本公开中的环境光确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公开中的环境光确定方法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公开中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11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12。第一感应单元11和第二感应单元12比如可以是光线传感器;显示屏2比如可以是OLED屏,显示屏2包括第一偏光部21和有机自发光层22。在终端设备的屏幕朝上且处于平置状态下,第一偏光部21位于有机自发光层22的上方。第一感应单元11及第二感应单元12设置在有机自发光层22的下方。第一感应单元11和第二感应单元12所处的环境相同,两者能够接收到的光线也相同。
依旧参照图2,第二感应单元12与显示屏2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13,沿第二感应单元12的光入射方向,第二偏光部13设置于第二感应单元12的上游,参照图2,即第二偏光部13设置在第二感应单元12的上方。第一偏光部21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部13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
第一感应单元11接收显示屏2的屏幕光和透过第一偏光部21的入射的第一偏振环境光,第二感应单元12接收显示屏2的屏幕光、以及透过第一偏光部21和第二偏光部13入射的第二偏振环境光。其中,第一偏光部21可以是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部13可以是第二偏光片,第一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具有预定夹角。预定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具体限定,设置预定夹角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二感光元件12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接收不到自然光,仅接收到屏幕光;或者,第二感应单元12仅接收少量的自然光,接收全部的屏幕光。预定夹角的角度大小可以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保证不影响摄像头1的拍摄效果即可。
以下对第一偏光部21和第二偏光部13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参照图3,设置偏光片P,偏光片P的透振方向是倾斜的,自然光通过偏光片P后沿倾斜方向传播,直至四分之一波片处,四分之一波片则能够将经过偏光片偏振的线偏振光变成圆偏光或椭圆偏光。
进一步的参照图4,设置偏光片P及偏光片Q,两个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具有预定夹角。甲、乙、丙三束相同的自然光,通过偏光片P,偏光片P的透振方向沿竖向方向,甲束光线变为振动方向沿竖向方向的第一竖向偏振光,背景板M上能够接收到光线,是明亮的。乙束光线通过偏光片P和偏光片Q,其中,偏光片P和偏光片Q的透振方向均为竖向方向,乙束光线通过偏光片P后变为振动方向沿竖向方向的第一竖向偏振光,由于偏光片Q的透振方向与第一竖向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相同,因此,第一竖向偏振光经过偏光片Q后变为第二竖向偏振光,背景板M上依然能够接收到光线,是明亮的。丙束光线通过偏振片P和偏光片Q,其中,偏光片P为竖向方向,偏光片Q处于横置状态,其透振方向为横向方向,丙束光线通过偏振片P后变为振动方向沿竖向方向的第一竖向偏振光,由于偏光片Q的透振方向为横向,仅有沿横向方向振动的光波能够透光偏光片Q传播,而第一竖向偏振光是沿竖向振动的,无法透过偏光片Q,因此,第一竖向偏振光经过偏光片Q后全部被过滤,背景板M上无法接收到光线,背景板M是暗的。
依旧参照图4,如果第一偏光部21是偏光片P,第二偏光部13是偏光片Q,当第一偏光部21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部13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时,环境中的环境光依次经过第一偏光部21和第二偏光部13后,理想状态下,仅有很少的环境光能够被第二感应单元12接收到。那么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11接收显示屏2的屏幕光和透过第一偏光部21的入射的第一偏振环境光,第二感应单元12接收显示屏2的屏幕光,以及透过第一偏光部21和第二偏光部13入射的第二偏振环境光,而第二偏振环境光由于光线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第二感光元件12接收到的几乎全部都是屏幕光。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中的环境光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应用于具有全面屏的终端设备上。如图2所示,在一个示例中,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2下设置有一个第一感应单元11和一个第二感应单元12,显示屏2具有第一偏光部21,第二感应单元12与显示屏2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13,第一偏光部21的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部13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步骤S110中,获取影响因素信息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实现,比如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是单通道的光线传感器,或者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是多通道的光线传感器,在不同情况下,影响因素信息的获取采取不同方式,具体可参见下述实施例的描述。
S120、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步骤S120中,在光源经过不同程度的偏振后,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接收的光源均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以光源同时包含屏幕光和环境光时作为检测环境,此时第一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应单元获得的第二感光信息可作为进一步计算环境光照度值的参考。
S130、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和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步骤S130中,根据前述第一偏光部与第二偏光部的透光特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获得的环境光及屏幕光会有所不同,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以及影响因素信息可准确确定环境光信息,而获得准确的环境光信息后,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光信息进行调整屏幕显示或屏下摄像装置拍摄。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还可以设置有两个或三个第一感应单元和两个或三个第二感应单元,此时在应用过程中,第一感光信息包括各第一感应单元测得数据的平均值,第二感光信息包括各第二感应单元测得数据的平均值。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第一感应单元及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单通道的传感器,环境光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S220、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S230、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S240、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本实施例中影响因素信息包括第一影响信息及第二影响信息。
本实施例中,认为第一感应单元及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单通道的传感器(或者只考虑两个感光单元单个通道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进行计算环境光信息。值得说明的是,在理想状况下,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偏光部21及第二偏光部13的设置,可认为第二感应单元12处滤除了环境光、只接收到屏幕光,第一感应单元11处包含环境光及屏幕光两部分,因此环境光照度信息等于第一感应单元11的第一感光信息与第二感应单元12的第二感光信息示数相减。但是实际情况下,到达第二感应单元12的光线不可能完全滤除环境光,比如会有些红外透过,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计算环境光信息的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方式:
假设当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
第一感光信息满足:S1=a1*A+b1*L;
第二感光信息满足:S2=a2*A+b2*L;
其中,S1为第一感应单元采集的数据(或示数),S2为第二感应单元采集的数据(或示数);a1、b1、a2及b2为不同的权重值;A为环境光照度值,L为屏幕光照度值。
则对上述方程进行处理得到:
S1b2=a1*Ab2+b1*Lb2
S2b1=a2*Ab1+b2*Lb1
①-②得:
S1b2-S2b1=a1*Ab2+b1*Lb2-(a2*Ab1+b2*Lb1)=(a1b2-a2b1)A
假设b1=nb2(n为常数),则
Figure BDA0002516046810000091
则在步骤S210中,当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比如将屏幕点亮至预设亮度,并将屏幕置于暗室,此时环境光的照度值A=0,则n=S2’/S1’,其中S1’、S2’分别为此时第一感应单元11采集的数据及第二感应单元12采集的数据。此时n视为第二偏光部13对第一感应单元11和第二感应单元12的第一影响信息;
在步骤S220中,当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比如将屏幕灭屏并分别置于照度A1的环境光下,此时L=0,根据此时第一感应单元采集的数据S1”及第二感应单元采集的数据S2”:S1”=a1*A1,S2”=a2*A1,可以求得a1及a2。此时第二偏光部13对第一感应单元11和第二感应单元12的第二影响信息包括a1及a2
在确定了第一影响信息及第二影响信息后,在步骤S230中,此时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还可以获得此时第一感应单元11的当前第一感光信息S1和第二感应单元12的当前第二感光信息S2
在步骤S240中,根据第一感光信息S1、第二感光信息S2、第一影响信息n、第二影响信息a1及a2,则可以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2516046810000092
准确计算当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环境光的照度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及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多通道的传感器,比如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第一感应通道与第二感应通道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境光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0、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S320、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
S330、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S340、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第一通道信息和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
S350、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其中,在步骤S310中,第一感应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感光通道A1和A2,第二感应单元也包括两个感光单元B1和B2,第一感光元件11和第二感光元件12对应设置是指第一感应单元11和第二感应单元12的感光通道的数量相等。第一感光通道A1与第二感光通道B1形成第一感光通道组,第一感光通道A2与第二感光通道B2形成第二感光通道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示例中仅示出了具有两个感光通道的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除此之外,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还可以分别具有四个感光通道,或者,分别具有五个感光通道,只要保证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的感光通道数相等即可。
在屏幕在预设条件下时,根据第一感光通道A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此条件下的第一通道信息)与第二感应单元B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此条件下的第二通道信息)可以确定一个预设感光参数,同理的,A2与B2也对应有一个预设感光参数,本实施例中影响因素信息包括两个预设感光参数。
在步骤S320中,第一通道信息为检测环境下的环境光通道值,获取第一感应单元11中A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以及A2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
在步骤S330中,第二通道信息为检测环境下的环境光通道值,获取第二感应单元12中B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以及B2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
在步骤S340中,根据第一感应单元每一个第一通道信息、与对应的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通道信息,以及相对应的第一通道信息和第二通道信息确定的预设感光参数,能够确定检测环境下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比如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应通道A1的环境光电信号Ci满足:
Ci=C1-C2*K
其中,C1为检测环境下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通道A1的第一通道信息(通道值),C2为检测环境下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通过B1的第二通道信息;
K为预设条件(比如在暗室下屏幕显示预设颜色)下,根据第一感光通道A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第一通道信息)CA1与第二感应单元B1对应的环境光通道值(第二通道信息)CB1可以确定的预设感光参数:
Figure BDA0002516046810000101
同理的,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求得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应通道A2的环境光电信号Cii
在步骤S350中,根据求得的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应通道A1的环境光电信号Ci,以及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应通道A2的环境光电信号Cii,将Ci与Cii拟合可获得环境光信息,此时获得的环境光信息即为第一感应单元的环境光的照度值信息(光信号),根据该照度值信息则可以实现对屏幕显示的调整及屏下摄像效果的调整。其中,通道值拟合成照度值lux的方式可采用矩阵运算或线性运算。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限定了用于对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340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通道信息和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的方法,包括:
S410、在没有环境光的状态下,控制显示屏分别显示多种单色光。
在该步骤中,为了保证确定出的预设感光参数的准确性,可以将感光装置的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放置在黑暗环境下,比如可以将终端设备置于暗室中,以尽可能的减少感光元件接收到的环境光,在理想情况下,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外界的环境光为零,也即,感光元件仅能够接收到显示屏的光,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影响,以保证能够准确反应出显示屏中分别显示的多种单色光对感光元件的检测出的照度值的影响。
其中,单色光可以是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四种单色光,该四种单色光以及黑屏状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确定屏幕屏显示效果时常用的显示方式。但是由于黑屏状态下,感光装置也无法接收到显示屏显示的内容的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黑屏状态舍弃。
S420、每种单色光下,分别获取每组感光通道组中的第一感光通道的第一通道值(第一通道信息)和第二感光通道的第二通道值(第二通道信息)。
如步骤S410中,单色光共包括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四种。以具有双通道的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为例,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感光通道组,分别为第一感光通道A1与第二感光通道B1形成第一感光通道组,第一感光通道A2与第二感光通道B2形成第二感光通道组。该步骤中,获取第一感光通道A1的第一通道值a1,获取第二感光通道B1的第二通道值b1,以及获取第一感光通道A2的第一通道值a2,获取第二感光通道B2的第二通道值b2。则每一种颜色下,一个感应装置包括两个感光通道组,每个感光通道组又包括两个通道值,因此,每种颜色下共获取到4个通道值。则四种单色光下,共获取16个通道值。
S430、根据每种单色光下每组感光通道组对应的第一通道值和第二通道值,确定每种单色光下每组感光通道的预设感光参数。
该步骤中,每种单色光下,每组感光通道组对应的第一通道值与第二通道值的比值,作为该种单色光下该组感光通道的预设感光参数。
在一个示例中,在红色光下,第一组感光通道组中的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一通道值为Qr1,第二感光元件的第二通道值为Pr1,第二组感光通道组中的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一通道值为Qr2,第二感光元件的第二通道值为Pr2。由于在暗室环境下,第一感光元件能够接收全部的红色光,第二感光元件仅能接收到被偏光后的红色光,因此,第一组感光通道组在红色光下的预设感光参数为Kr1=Qr1/Pr1,第二感光通道组在红色光下的预设感光参数为Kr2=Qr2/Pr2
同理的,在绿色光下,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预设感光参数为Kg1=Qg1/Pg1,第二感光通道组的预设感光参数为Kg2=Qg2/Pg2。在蓝色光下,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预设感光参数为Kb1=Qb1/Pb1,第二感光通道组的预设感光参数为Kb2=Qb2/Pb2。在白光下,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预设感光参数为Kw1=Qw1/Pw1,第二感光通道组的预设感光参数为Kw2=Qw2/Pw2
在一个示例中,对于每一组感光通道组,预设感光参数可以包括多个颜色下的预设感光参数,在检测环境下(同时包含环境光及对应颜色屏幕光),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可理解为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通道A1对应的通道值)时,可以采用将多个颜色下的预设感光参数求得平均值(作为K)的方式,按照Ci=C1-C2*K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
在另一个示例中,在检测环境下(同时包含环境光及对应颜色屏幕光),计算第一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可理解为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通道A1对应的通道值)时,根据每种颜色下的预设感光参数,按照Ci=C1-C2*K计算获得四种颜色下的第一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
Cr1=C1-C2*Kr1
Cg1=C1-C2*Kg1
Cb1=C1-C2*Kb1
Cw1=C1-C2*Kw1
同理,计算第二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可理解为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通道A2对应的通道值)时,根据每种颜色下的预设感光参数,按照Ci=C1-C2*K计算获得四个第二组感光通道组的通道值:
Cr2=C1-C2*Kr2
Cg2=C1-C2*Kg2
Cb2=C1-C2*Kb2
Cw2=C1-C2*Kw2
由上述可知,在同一种单色光下的两个感应通道组可以确定在该种单色光下,第一感应单元两个第一感光通道(A1和A2)的通道值,将对应单色光下的两个通道值(比如红色光下的Cr1和Cr2)拟合确定一个感光装置的检测照度值。拟合的方式可以采用矩阵运算或线性运算计算Lux的方法。以此类推,在每种颜色下,均可以拟合出一个照度值。值得强调的是,上述计算公式中的C1、C2并不一定数值相同,只是代表在相对应的检测环境下,两个感应元件测得的通道值。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感应单元及第二感应单元均是多通道的传感器时,在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通道值),获得环境光信息(当前环境光照度值)后,还可以对感光元件输出的照度值进行更新优化,比如:
获取参考环境光照度值,参考环境光照度值为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相邻的连续N个环境光照度值的第一平均值,其中,N比如可以是16、或者10、或者20等,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当N为10时,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相邻的,沿时间轴往前的连续10个环境光照度值的第一平均值。比如,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为M,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相邻的且位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前的已经输出的第N个环境照度值是第10个,然后是已经输出的第N-1个环境光照度值是第9个,以此类推,已经输出的第N-9个环境光照度值是第1个,将这10个在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前输出的环境光照度值求和后再求平均,获得第一平均值,该第一平均值即为参考环境光照度值。
比如,在输出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前,已经输出了10次环境光照度值,分别为Y1、Y2、Y3、Y4、Y5、Y6、Y7、Y8、Y9、Y10,则第一平均值为Y1、Y2、Y3、Y4、Y5、Y6、Y7、Y8、Y9、Y10求和后取平均值,该第一平均值即为参考环境光照度值。
确定自当前环境光照度值起,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相邻的N-1个环境光照度值的第二平均值。参考上述确定第一平均值时的示例,在确定第二平均值时,对当前环光照度值,以及已经输出在时间轴上位于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前的连续的第10个环境光照度值至第2个环境光照度值求和,并且进一步求平均值计算后得到第二平均值。
比如,在输出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前,已经输出了10次环境光照度值,分别为Y1、Y2、Y3、Y4、Y5、Y6、Y7、Y8、Y9、Y10,输出的当前环境光照度为Y11,则在计算第二平均值时,求取Y2、Y3、Y4、Y5、Y6、Y7、Y8、Y9、Y10、Y11之和后,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第二平均值,也即下一次确定当前环境光照度值时使用的参考环境光照度值。
直接将第二平均值替换掉第一平均值作为参考环境光照度值,供下一次确定当前环境光照度值时作为参考使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环境光照度值之后,当终端设备所处的环境中的环境光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确定当前环境光照度值时。也即,每输出一次当前环境光照度值都需要重新确定一次参考环境光照度值,以供再下一次确定当前环境光照度值时作为参考。保证应用于终端设备控制过程中的环境光的照度值更加稳定、更加准确,保证终端设备的控制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境光的确定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及确定模块300,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实现如图5所示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第二获取模块200,用于在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确定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及确定模块300,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实现如图6所示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及确定模块300,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实现如图6所示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及确定模块300,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实现如图7所示的方法。其中,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第一感应通道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旧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0、第二获取模块200及确定模块300,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用于实现如图7所示的方法。其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第一通道信息和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如图10所示,是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例如,设备5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设备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502,存储器504,电力组件506,多媒体组件508,音频组件5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512,传感器组件514,以及通信组件516。
处理组件502通常控制设备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508和处理组件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设备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506为设备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508包括在设备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504或经由通信组件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512为处理组件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514可以检测到设备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设备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检测设备500或设备5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5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5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5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500的处理器5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应用于包括全面屏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所述显示屏具有第一偏光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一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包括:
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感应通道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所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包括:
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
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信息和所述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
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7.一种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应用于包括全面屏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下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应单元,所述显示屏具有第一偏光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部,所述第一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部的透振方向之间具有预定夹角,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影响因素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光源包括屏幕光和环境光时,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感光信息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感光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光信息、所述第二感光信息和所述影响因素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光源为第一预设照度的屏幕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影响信息;
光源为第二预设照度的环境光时,获取第二偏光部对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影响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光信息、第二感光信息、第一影响信息、第二影响信息,确定环境光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一感应通道,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预设数量的第二感应通道,所述第一感应通道与所述第二感应通道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感应通道和第二感应通道形成感应通道组,每组感应通道组对应一个预设感光参数,所述影响因素信息包括预设数量个预设感光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第一通道信息;获取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二感应通道的第二通道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环境光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道信息、第二感应单元的每一个所述第二通道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信息和所述第二通道信息对应的预设感光参数,确定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根据第一感应单元的每一个第一感应通道的环境光电信号,获得环境光信息。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
1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环境光确定方法。
CN202010476537.0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747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537.0A CN113747626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537.0A CN113747626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626A true CN113747626A (zh) 2021-12-03
CN113747626B CN113747626B (zh) 2023-08-29

Family

ID=7872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537.0A Active CN113747626B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7626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57683A1 (en) * 2011-04-29 2014-02-27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5933550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886926A (zh) * 2017-11-22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600546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33716A (zh) * 2018-06-29 2018-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照强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03616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09257463A (zh) * 2018-08-24 2019-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10833A (zh) * 2018-08-29 2019-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639879A (zh) * 2018-10-30 2019-04-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可折叠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90353520A1 (en) * 2018-05-16 2019-11-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mbient light brightness
CN110673340A (zh) * 2019-09-24 2020-01-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增强现实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57683A1 (en) * 2011-04-29 2014-02-27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5933550A (zh) * 2016-07-08 2016-09-0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006794A1 (zh) * 2016-07-08 2018-01-1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86926A (zh) * 2017-11-22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8600546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检测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90353520A1 (en) * 2018-05-16 2019-11-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mbient light brightness
CN108833716A (zh) * 2018-06-29 2018-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照强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257463A (zh) * 2018-08-24 2019-01-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10833A (zh) * 2018-08-29 2019-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环境光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036163A (zh) * 2018-08-31 2018-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环境光检测方法
CN109639879A (zh) * 2018-10-30 2019-04-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控制方法、可折叠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73340A (zh) * 2019-09-24 2020-01-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增强现实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626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59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mbient light brightness based on the luminance value of the screen of a terminal device
RU2645302C1 (ru) Способ и аппарат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яркости экрана
CN113077738B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1081873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11380609B (zh) 光感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449026B (zh) 一种环境光补偿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262235B2 (en) Light intensity detecting device, screen member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210050487A (ko) 주변 광 검출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및 저장 매체
CN111829654A (zh) 环境光检测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710383A (zh) 光感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6101478A1 (zh) 液晶显示器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1210792A (zh) 环境光亮度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184103B (zh) 显示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05135A (zh) 屏幕亮度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1596B (zh)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3747626B (zh) 一种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3709275A (zh) 环境光确定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91300B2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145662A (zh) 屏幕显示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452813B (zh) 图像采集装置、终端设备、方法、处理装置及介质
CN111243506B (zh) 屏幕亮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87860B (zh) 一种光谱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489603B (zh)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3040B (zh) 一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6935801A (zh) 终端设备的屏幕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