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6611B -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6611B
CN113746611B CN202111013536.3A CN202111013536A CN113746611B CN 113746611 B CN113746611 B CN 113746611B CN 202111013536 A CN202111013536 A CN 202111013536A CN 113746611 B CN113746611 B CN 113746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timing value
value
timing
transmi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35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6611A (zh
Inventor
黄赞海
王丹
步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pu Road Network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pu Road Network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pu Road Network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pu Road Network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35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6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6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6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6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包括根据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获得第一定时值,根据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获得第二定时值;根据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将传输待发送信令所需的定时值配置为第三定时值等步骤。本发明根据通信链路的变化趋势和偶然因素,网络节点的性能,以及通信链路的堵塞概率和程度等因素,计算出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进一步计算出的第三定时值能够综合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各自考虑的方面,更接近网络节点传输信令所需的实际定时值,从而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本发明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信道受干扰以及器件性能和物理限制等影响,通信网络中传输信令会面临时延、丢包和拥塞等的问题。尤其是卫星通信等远距离通信过程中,信令会面临比地面通信更大的传输时延,丢包和拥塞的发生可能性也更高。信令的传输时延、丢包和拥塞等的问题会导致信令无法在合适的时候到达网络节点,因此网络节点需要设置定时值(timer)以应对信令的传输时延等问题,例如在检测到触发事件后开始使用定时器计时,同时等待接收信令,当计时达到定时值后仍未接收到信令,则执行超时操作等。由此可见,如果定时值被配置得过大,那么网络节点的部分资源将被占用过长的时间,容易导致网络节点无法及时响应其他工作;如果定时值被配置得过小,容易导致信令无法获得网络节点的应答。因此,将定时值配置为合适的值,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利用效率和响应速度。但是,如23737.h20等相关技术一般是考虑链路的通信质量最差,以及通信距离最长等极端情况来设置定时值,虽然有利于通信网络的运行稳定,但是对于通信质量较高等情况,这种设置定时值的方法容易产生过大的定时值,导致通信网络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一定时值;
根据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二定时值;
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
将传输待发送信令所需的定时值配置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
用户终端将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封装成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
从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数据文档;
从所述数据文档中解析出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包括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所述第一预测算法为prophet算法。
进一步地,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当前信令发送速率和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所述第二预测算法为排队算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包括:
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一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所述第一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二拟合线;所述第二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线和所述第二拟合线,确定第三拟合线;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所述第三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包括:
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一定时值、所述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四拟合线;所述第一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二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所述第四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拟合线为所述第一拟合线与所述第二拟合线的角平分线。
进一步地,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还包括:
当传输所述待发送信令,记录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更新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根据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预测所得的第一定时值,考虑了通信链路周期性变化趋势、非周期性变化趋势、偶然因素以及误差等的影响;根据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预测所得的第二定时值考虑了网络节点传输信令的性能,以及通信链路的堵塞概率和程度等因素;根据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能够综合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各自考虑的方面,并且降低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运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影响,所获得的第三定时值更接近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节点传输信令所需的实际定时值,使用第三定时值作为传输信令所用的定时值,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中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的原理图;
图4、图5、图6、图7为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这一步骤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设备UE是一个需要配置定时值的网络节点。设置一个独立的硬件设备,或者在用户设备内运行一个程序进程作为定时值timer的动态调整模块。用户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与基站等其他网络节点连接。用户设备采集必要的链路数据,将链路数据处理得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将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打包成为数据文档;生成用于请求动态调整模块执行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从而为用户设备配置定时值的请求,将数据文档和请求发送至动态调整模块。动态调整模块响应用户设备的请求,执行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从而为用户设备配置定时值。
参照图2,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
S2.根据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一定时值;
S3.根据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二定时值;
S4.根据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
S5.将传输待发送信令所需的定时值配置为第三定时值。
本实施例中所称的传输信令,可以包括接收信令和发送信令。
步骤S1-S5的原理如图3所示。
步骤S1中,已传达信令参数可以指用户设备在已传输成功的信令的传输过程中记录的参数,可以用来反映已传输成功的信令的传输情况。例如,已传达信令参数可以包括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其中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用来描述一条已传输成功的信令被用户设备发出时的时间,可以由用户设备发出信令时直接记录当时的时间获得;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用来描述一条已传输成功的信令在链路中遇到的时延,可以由接收信令的那个网络节点测得后向用户设备反馈获得。
步骤S1中,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可以指用户设备准备传输待发送信令时的性能。例如,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可以包括当前信令发送速率和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其中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的单位可以是bit,用于描述用户设备能够传输的数据总量;当前信令发送速率的单位可以是bit/s,用于描述用户设备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步骤S1中,用户终端在获取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后,将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封装成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由动态调整模块从用户终端获取数据文档,从数据文档中解析出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当已传达信令参数包括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当前信令发送速率和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数据文档的格式可以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39139860000041
通过定义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具有这种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仅供动态调整模块读取调用,可以避免向动态调整模块传送无效数据,动态调整模块可以从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中读取得到所需的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避免向动态调整模块发送的数据里面包含碎片化数据,从而避免数据预处理和筛选的过程,有助于动态调整模块运行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高效地调用数据。
当已传达信令参数包括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步骤S2中使用的第一预测算法为prophet算法。当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当前信令发送速率和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第二预测算法为排队算法,步骤S3中使用的第二预测算法为排队算法。
步骤S2中,使用Prophet算法作为第一预测算法。当有多个已传输成功的信令,每个已传输成功的信令都有对应的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那么就有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以对应的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作为时间顺序,排列得到一个时间序列作为Prophet算法的输入。Prophet算法能够解析出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形成的时间序列的周期项、趋势项(与通信链路非周期相关的变化趋势做分析)、节假日项(考虑偶尔的一些节假日会对用户的通信业务有影响)和误差项,然后将周期项、趋势项、节假日项和误差项这四项相加的结果作为输出,即获得第一定时值。第一定时值是根据用户设备所记录的已传达信令参数,应用第一预测算法即Prophet算法进行预测的结果,由于用户设备所记录的已传达信令参数能够反映用户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传输信令所面临的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没有突变,第一预测算法即Prophet算法所输出的第一定时值是一个良好的预测,能够贴近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用户设备传输信令所需的实际定时值。
步骤S3中,使用排队算法作为第二预测算法。排队算法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发送信令的速率和实际的时延数据来模拟链路的拥塞程度和概率,从而输出所预测的第二定时值。
通过步骤S2和S3可知,根据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预测所得的第一定时值考虑了用户设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传输信令所面临的网络环境,具体地考虑了通信链路周期性变化趋势、非周期性变化趋势、偶然因素以及误差等的影响;根据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预测所得的第二定时值考虑了用户设备传输信令的性能,以及通信链路的堵塞概率和程度等因素。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考虑了不同方面的因素。
步骤S4中,根据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能够综合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各自考虑的方面,并且降低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运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影响,相对直接预测得到的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所获得的第三定时值更接近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用户设备传输信令所需的实际定时值。
步骤S4中,具体地,可以计算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的算术平均数作为第三定时值。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降低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运行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影响,获得更准确的第三定时值。
步骤S4中,具体地,还可以采用拟合的方式获得第三定时值。
具体地,步骤S4的一种执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401A.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S402A.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第一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第一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S403A.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二拟合线;第二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S404A.根据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确定第三拟合线;
S405A.根据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第三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第三定时值。
步骤S401A-S405A的原理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步骤S401A中,参照图4,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每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分别对应一个已传达信令,因此每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都对应一个已传达信令对应的发送时间。已传达信令时延值与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的量纲都是时间,而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都是对某个具体的发送时间所要传输的信令的预测,因此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对应一个相同的发送时间,因此可以以发送时间为横轴,以各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本身的时间值为纵轴,建立图4所示的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标出各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对应的点。
步骤S402A中,参照图5,对第一定时值以及各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组成的点集进行拟合,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
步骤S403A中,参照图5,对第二定时值以及各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组成的点集进行拟合,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得第二拟合线。
步骤S402A和S403A中,也可以根据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的点集分布,采用直线以外的其他曲线拟合得到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函数式来进行拟合,例如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基于其他函数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
步骤S404A中,可以参照图6,以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所成角的角平分线作为第三拟合线。当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不是直线时,可以采用第一拟合线和第二拟合线在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对应发送时间点上的切线所成角的角平分线,作为第三拟合线。
步骤S405A中,参照图6,以第三拟合线上对应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的发送时间的点,作为第三定时值。
步骤S4的另一种执行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401B.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S402B.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第一定时值、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四拟合线;
S403B.根据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第四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第三定时值。
步骤S401B-S403B的原理如图7所示。步骤S401B-S403B的原理与步骤S401A-S405A的原理相似,参照图7,步骤S401B-S403B中,把第一定时值、第二定时值与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视为一个点集进行拟合,具体地可以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得第四拟合线。以第四拟合线上对应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的发送时间的点,作为第三定时值。
无论是通过执行步骤S401A-S405A还是通过执行步骤S401B-S403B实现的步骤S4,都能够将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拟合成第三定时值,并且考虑已传达信令时延值的影响,避免仅考虑第一定时值和第二定时值而累积第一预测算法和第二预测算法的误差,获得更接近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用户设备传输信令所需的实际定时值。
步骤S5中,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完步骤S1-S5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S6.当传输待发送信令,记录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
S7.根据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更新已传达信令参数。
步骤S6中,动态调整模块将计算所得的第三定时值返回至用户设备,由用户设备将传输待发送信令所需的定时值,配置为与第三定时值相同的值,从而取得合适的定时值,避免定时值过大或过小,其中避免定时值过大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利用率,避免定时值过小有利于提高网络节点及时应答信令。
可以通过编写执行本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将该计算机程序写入至计算机装置或者存储介质中,当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出来运行时,执行本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从而实现与实施例中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公开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如”等)的使用仅意图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除非另外要求,否则不会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实施例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实施例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
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实施例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6)

1.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使用第一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一定时值;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包括已传达信令发送时间和已传达信令时延值;所述第一预测算法为prophet算法;
根据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使用第二预测算法进行处理,获得第二定时值;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当前信令发送速率和当前数据包发送能力;所述第二预测算法为排队算法;
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
将传输待发送信令所需的定时值配置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包括:
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一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一拟合线;所述第一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二拟合线;所述第二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拟合线和所述第二拟合线,确定第三拟合线;所述第三拟合线为所述第一拟合线与所述第二拟合线的角平分线;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所述第三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包括:
用户终端将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所述当前传输性能参数封装成固定格式的数据文档;
从所述用户终端获取所述数据文档;
从所述数据文档中解析出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和当前传输性能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定时值和所述第二定时值确定第三定时值,包括:
获取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各自对应的已传达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各自对应的发送时间,对所述第一定时值、所述第二定时值与多个已传达信令时延值进行拟合,获得第四拟合线;所述第一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所述第二定时值对应的发送时间为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在所述第四拟合线上确定对应的值作为所述第三定时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传输所述待发送信令,记录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
根据所述待发送信令的发送时间和时延值,更新所述已传达信令参数。
5.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
6.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
CN202111013536.3A 2021-08-31 2021-08-31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46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536.3A CN113746611B (zh) 2021-08-31 2021-08-31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3536.3A CN113746611B (zh) 2021-08-31 2021-08-31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611A CN113746611A (zh) 2021-12-03
CN113746611B true CN11374661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873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3536.3A Active CN113746611B (zh) 2021-08-31 2021-08-31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66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247A (zh) * 2014-09-25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网络中的定时同步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1867037A (zh) * 2019-04-26 2020-10-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73261A (zh) * 2019-01-07 202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定时提前确定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976B (zh) * 2019-04-08 2021-01-1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247A (zh) * 2014-09-25 2017-05-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促进网络中的定时同步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3273261A (zh) * 2019-01-07 202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定时提前确定
CN111867037A (zh) * 2019-04-26 2020-10-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6611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3053A1 (zh) 计算卸载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401903B (zh) 区块链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Gatsis et al. Opportunistic control over shared wireless channels
TWI332330B (en) Quality of service differenti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20108276A1 (en) Cooperative spectrum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86755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acket scheduling for a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30232266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reporting location measurement data,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277511B (zh) 传输速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EP4307634A1 (en) Feature engineering program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563331A (zh) 用于通过流控制来增强设备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Dao et al. Pattern-identified online task scheduling in multitier edge computing for industrial IoT services
EP43763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for deploying application
Eisen et al. Scheduling low latency traffic for wireless control systems in 5G networks
Benedetti et 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licability for resource-based auto-scaling in serverless edge applications
CN113746611B (zh) 通信中信令的定时值配置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975646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服务器、客户端
Avranas et al.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resource constrained multiclass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1835651B (zh) 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acko et al. Maximal flow‐level stability of best‐rate schedulers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systems
US10104571B1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ata using a designated device
Huang et al. Learning-aided stochastic network optimization with state prediction
EP2930617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WO2018045518A1 (zh) 一种VoLTE通信的方法和基站
Gao et al. A feedback approach for QoS-enhanced MAC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9998294B1 (e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audio output using designated audio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