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2213A -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2213A
CN113742213A CN202110787219.0A CN202110787219A CN113742213A CN 113742213 A CN113742213 A CN 113742213A CN 202110787219 A CN202110787219 A CN 202110787219A CN 113742213 A CN113742213 A CN 113742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nalysis
test
external
use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72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梦晖
张会普
刘鑫
张冠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y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y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y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y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72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22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2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2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92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results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分析方法、系统和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步骤S2、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步骤S3、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步骤S4、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所述方法能够实现各类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并能够通过分析获取分析过程中的缺陷数据,从而提高软件项目测试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分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其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复杂、数据价值高。基于数据预处理技术的测试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主要特点是,通过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规约、数据变换等方法实现对软件全生命周期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并向测试人员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图表展示,从而为预测项目趋势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一般都是由人工来完成。首先,记录测试过程中各类型数据,然后再人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在大量测试数据录入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测试数据完整、无误地录入,一旦出现数据录入错误,很难发现,从而导致所有已录入的测试数据无效。然而,海量数据下,一次错误的录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纠错,或重新进行录入。
测试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关键是,如何在软件的全生命周期测试过程中系统自动监控采集测试过程中所有产生的相关数据,例如,所述其中包括测试需求数据、测试用例数据、测试项目、测试工具调用信息、测试时间、测试执行人、测试报告、测试发现的缺陷等;以及如何实现支持外部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测试数据信息通过数据预处理将数据进行过滤、规约等操作来获取关键词数据从而进行导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步骤S2、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步骤S3、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步骤S4、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所述步骤S1,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所述步骤S2,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所述步骤S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外部数据:
调用SQL命令将所述外部数据库中的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或者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提取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综合解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可视化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系统,所述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系统,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系统,所述数据分析系统还包括外部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外部数据:调用SQL命令将所述外部数据库中的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或者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提取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中的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各类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并能够通过分析获取分析过程中的缺陷数据,同时提高软件项目测试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的流程的示意图;以及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其能够在软件测试的过程中对各类与测试相关的信息实现自动采集和入库,同时可针对外部数据进行导入处理,并为测试人员提供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结果。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的流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流程100始于步骤S1,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其中在所述步骤S1,可以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软件测试的准备阶段,可以由测试人员来设置或输入需求数据,即测试需求信息,从而针对不同的需求划分出对应的测试项;也可以采用测试平台的各种配置选项来获取需求数据。所述需求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需求名称、需求标识、测试级别、需求内容、需求摘要、测试依据文档名称、测试依据文档版本、测试依据追踪章节号、测试依据追踪章节名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时还针对待测试的软件项目来获取不同类型的用例数据,即测试用例;同样地,也可以由测试人员来设置或输入需求数据,或者采用测试平台的各种配置选项来获取。所述用例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例名称、用例标识、用例追踪、测试需求、测试级别、测试轮次、测试优先级、用例设计方法、测试类型、用例初始化、测试环境配置、测试输入及操作、预期结果、评价准则、备注、假设和约束、测试终止条件、结果分析规程、结果评估准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测试数据采集接口对测试准备阶段产生的需求数据、用例数据进行采集和入库。
接下来,在步骤S2,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其中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所述方法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发现、提取、记录所述缺陷数据(记录在所述分析报告中);所述缺陷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等级、测试级别、测试项名称、测试项标识、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标识、缺陷或故障描述、缺陷描述、备注及修改建议、缺陷报告时间、缺陷报告人、缺陷验证人、缺陷处理人、缺陷审核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报告还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即对用例数据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用例名称、用例标识、用例追踪、测试需求、测试级别、测试优先级、用例设计方法、测试类型、用例初始化、测试环境配置、测试输入及操作、预期结果、评价准则、备注、假设和约束、测试终止条件、结果分析规程、结果评估准则、执行结果、测试结论、用例执行状态、测试执行人、用例执行日期、缺陷标识、缺陷数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测试数据采集接口对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数据进行采集和入库。
随后,在步骤S3,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其中所述外部数据可以通过调用SQL命令从所述外部数据库中获取,也可以通过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来提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首先在测试平台的静态测试执行过程中,对静态测试所选择的上传的被测对象信息、开发语言、编译环境、测试工具、报告格式等数据进行采集。随后在测试执行结果后,对静态测试工具产生的HTML/JSON格式的分析报告进行分析,从分析报告中提取相关数据,例如缺陷数据和结论数据,并将提取到的缺陷数据和结论数据保存到测试数据库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数据库同步和文件导入形式完成外部测试数据的接入。例如,可以通过配置外部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连接地址等信息,调用SQL命令将外部测试库中的需求数据、用例数据、用例执行记录、缺陷数据等同步到测试平台的测试数据库中。例如,还可以通过上传DOC/DOCX格式的测试数据文件,通过ASPOSE对数据文件进行解析,提取其中包含的需求数据(需求名称、需求标识、测试级别、需求内容、需求摘要、测试依据文档名称、测试依据文档版本、测试依据追踪章节号、测试依据追踪章节名称)、用例数据、用例执行记录(用例名称、用例标识、用例追踪、测试需求、测试级别、测试优先级、用例设计方法、测试类型、用例初始化、测试环境配置、测试输入及操作、预期结果、评价准则、备注、假设和约束、测试终止条件、结果分析规程、结果评估准则、执行结果、测试结论、用例执行状态、测试执行人、用例执行日期、缺陷标识、缺陷数量)、缺陷数据(缺陷标识、缺陷类型、缺陷等级、测试级别、测试项名称、测试项标识、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标识、缺陷或故障描述、缺陷描述、备注及修改建议、缺陷报告时间、缺陷报告人、缺陷验证人、缺陷处理人、缺陷审核人)等,并将提取到的各类数据入库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在软件项目测试结果后,根据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用例数据、用例执行记录、缺陷数据等进行各类型测试用例的多方面分析,包括数量、时间趋势、测试用例的执行通过率、各类型(接口、文字、功能、性能等)测试缺陷的数量、时间趋势、各类严重程度(轻微、一般、严重)的缺陷分布、各测试类型(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的用例数、缺陷数等。
最后,在步骤S4,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ECharts、Highcharts、FineBI等工具来执行可视化分析并提供可视化演示。
综上,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各类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并能够通过分析获取分析过程中的缺陷数据,同时提高软件项目测试的准确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综合解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可视化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分析系统还包括外部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外部数据:调用SQL命令将所述外部数据库中的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或者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提取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中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
步骤S2、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
步骤S3、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
步骤S4、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外部数据:
调用SQL命令将所述外部数据库中的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或者
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提取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
5.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用于测试软件项目的需求数据和用例数据;
分析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执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报告;
综合解析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分析报告和外部数据对所述软件项目执行综合解析;以及
可视化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综合解析生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或测试平台的配置来获取所述需求数据和所述用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分析报告包括所述用例数据的执行记录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提取处的缺陷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系统还包括外部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所述外部数据:
调用SQL命令将所述外部数据库中的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或者
利用ASPOSE对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提取用于测试所述软件项目的所述外部数据。
9.一种存储有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0787219.0A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Pending CN1137422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7219.0A CN113742213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7219.0A CN113742213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2213A true CN113742213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8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7219.0A Pending CN113742213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22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7912A (zh) * 2023-07-19 2023-08-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多类型文档多模态内容的整合提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609A1 (en) * 2011-11-03 2013-05-09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nd Analyses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s
CN107622014A (zh) * 2017-09-22 2018-01-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报告生成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858354A (zh) * 2020-07-23 2020-10-3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生成测试报告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609A1 (en) * 2011-11-03 2013-05-09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and Analyses of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s
CN107622014A (zh) * 2017-09-22 2018-01-23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报告生成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858354A (zh) * 2020-07-23 2020-10-30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生成测试报告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7912A (zh) * 2023-07-19 2023-08-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一种多类型文档多模态内容的整合提取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3562B (zh) 异常检测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08890A (zh) 一种接口的自动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8628748B (zh) 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和自动化测试管理系统
US20160217055A1 (en) Automatic correlation accelerator
CN106294128B (zh) 一种导出报表数据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757150A (zh) 一种生产环境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1554B (zh) 一种实现异构数据库数据采集的方法
CN113742213A (zh) 一种用于数据分析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US8850407B2 (en) Test script generation
CN114090582A (zh) 生成领域模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3010208A (zh) 一种版本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67213A (zh) 数据库检查点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48782B (zh)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5576831A (zh) 一种测试案例推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68456A (zh) 一种基于3d-gis的前端性能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13868137A (zh) 埋点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服务器
KR102217092B1 (ko) 애플리케이션의 품질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12363944A (zh) 一种用于多环境接口返回值对比的方法及设备
Mohacsi et al. AI-based enhancement of test models in an industrial model-based testing tool
CN117077592B (zh) 回归数据监控方法、监控装置及监控系统
CN114116729B (zh) 一种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4398378B (zh) 确定索引代价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62665B (zh) 一种实时指标的相关实时数据回溯方法及系统
CN102789406B (zh) 主板测试辅助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17234907A (zh) 一种图形用户界面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