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9087A -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9087A
CN113739087A CN202110991154.1A CN202110991154A CN113739087A CN 113739087 A CN113739087 A CN 113739087A CN 202110991154 A CN202110991154 A CN 202110991154A CN 113739087 A CN113739087 A CN 113739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or
spectrum
color temperature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11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9087B (zh
Inventor
戴奇
黄滢滢
李山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911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9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9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9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9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60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 F21K9/64Optical arrang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improving the colour rendering index or the light extraction using wavelength conversion means distinct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 e.g. a remote phosphor lay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10/00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 F21S10/02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producing a varying lighting effect changing col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33/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本发明全光谱LED光源包括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分别用于发出一定强度的光,各种光混合后获得满足可变色温的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出射光;各发光单元可独立控制,发光强度可调;各发光单元光谱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发光单元包括单色光LED,以及一定数量的PCLED;PCLED光源所采用的类型数量与所采用的总的发光单元类型数量有关。本发明可获得具有较好连续性、较高显色性的可变色温全光谱光源,并可有效地减少LED种类数量,降低成本,而且全光谱光源的可控性更强,可以满足不同照明条件下的色温需求,视觉上达到更接近自然日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温可变的全光谱光源及灯具。
背景技术
自然日光光谱在各个波段连续,相对传统人工光光源,可更为真实地还原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彩信息。同时,充足的自然日光可对人体心理情绪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日间充足的光照刺激可对人体昼夜节律进行有效调节,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自然日光也可有利于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一天当中,自然日光色温、视觉色彩上产生明显变化,在晴朗的日间,日出、日落时的自然日光色温偏低,在3500 K以下、呈暖白色;中午时段色温最高,在5500 K以上、呈冷白色;上午、下午时段则为中低色温,大致处于3500 K-5500 K。动态的自然日光色温变化有利于传递时间信息,达到辅助调节人体、动植物节律周期的效果。
由于自然日光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当前,具有日光特征的全光谱LED照明光源的市场需求日益提升,特别是在日照不足的室内空间、高纬度地区以及地下空间照明方面的应用以及农作物照明方面的应用。全光谱LED光源光谱功率密度分布可达到与自然日光光谱高度接近的效果,通常具有较高连续性、显色性,是理想的自然日光替代光源。
基于自然日光的光谱特征,实现全光谱LED光源,最常见的为通过对短波段芯片进行激发荧光粉的方式,例如采用蓝光或紫外芯片激发荧光粉,该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显色指数(Ra)。上述方法需通过荧光粉转换材料,涉及严格比例的荧光粉配比要求或特殊材料的制备,且容易受到材料间相互吸收、环境条件的影响,全光谱方案的实现难度较大,光谱一致性存在一定限制。同时,对于上述通过荧光粉激发获得全光谱的方法,其光谱固定,同一光源所能实现的色温条件固定不可调,无法满足色温可变的应用需求。另一种方法为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波段的单色光LED进行混合,通道足够多的情况下可获得连续性较好、与自然日光光谱日相似度高的全光谱LED光源,但是通道过多会造成成本高、控制复杂。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各波段LED光强的衰减不一致,导致混合光谱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视觉上达到更接近自然日光的效果,且稳定性高,技术成本低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以及该全光谱LED光源的灯具。
本发明提供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为组模),包括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分别用于发出一定强度的光,混合后获得满足可变色温的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出射光;各发光单元可独立控制,发光强度可调;所述各发光单元光谱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所述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具体地,包括单色光LED以及一定数量的蓝光芯片加荧光粉激发实现的LED光源,称为PCLED(phosphor converted LED)光源。所述PCLED光源,其所采用的类型数量与所采用的总的发光单元类型数量有关,具体地:
发光单元类型为四种时,所述各发光单元均为PCLED光源;
发光单元类型为五种时,其中至少三种为PCLED光源;
发光单元类型为六种时,其中至少两种为PCLED光源。
本发明中,优选地,上述多种LED中,至少有一种为具有高显色性的白光光源。本发明中,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光谱分别具有不同的峰值波长,且各发光单元的光谱峰值波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不小于5nm),多个发光单元的光谱之间相对强度分布相似度(光谱特征)R均不高于0.95。
本发明中,通过对四至六种发光单元进行多色混光(计算),获得多种光谱方案。各发光单元的色坐标点通过顺次连接形成色坐标区域,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有效色坐标区域。所述有效色坐标区域,包括需实现的目标全光谱对应的色坐标点。所述多种光谱方案,各光谱方案对应色坐标点均位于有效色坐标区域内,包括多种白光光谱。所述多种光白光光谱,可具有不同的色温,或色温相同但色坐标点位置不同,或具有相同的色坐标点(同色异谱),包括但不限于满足全光谱特征的白光光谱方案。所述全光谱,具体为具有光谱连续,色偏差Duv值较小,显色性Ra > 90等特征的白光光谱,其光谱的相对强度分布可达到与目标全光谱方案高度相似的效果。所述不同的色温,具体为有效色坐标区域内的色坐标点对应的色温,包括低色温(低于3500 K)、中低色温(3500 K-5500 K)、高色温(大于5500 K),相应视觉表现为暖白光、中性白光、冷白光,可实现的色温范围具体包括2700 K-7000 K。
对于有效色坐标区域内的色温或色坐标点,当各发光单元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可获得该色温或色坐标条件下的多个光谱方案,包括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
所述各发光单元,还包括多个子光源。所述子光源,与对应发光单元的特征相一致,即各发光单元对应的多个子光源为光谱峰值波长一致的单色光LED或PCLED光源。由于单个子光源的发光强度有限,子光源的数量根据满足目标全光谱的强度需求进行配置,进而为各发光单元提供足够的出射光强度。
本发明中,所述各发光单元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获得该色温或色坐标条件下的多个光谱方案,其中,多色混光的具体计算方式为:
(1)确定需实现的目标色温范围或具体的色坐标点,其中,色温最大值CCTmax,对应色坐标上的点(x maxy max),色温最小值CCTmin,对应色坐标上的点(x miny min);
(2)选择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各光源在CIE色坐标上的点为(x iy i),各发光单元强度最大条件下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分别为P i(λ),且满足目标色坐标点(x maxy max)、(x miny min)位于上述多种发光单元色坐标点所围合成的有效色坐标区域内;
可选地,先确定四至六种发光单元以及各光源在CIE色坐标上的点(x iy i),各发光单元强度最大条件下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P i(λ),进一步地,根据多种发光单元色坐标点所围合成的有效色坐标区域确定需实现的目标色温范围或具体的色坐标点;
(3)在目标色温范围选择所需实现的目标色温CCTt以及对应光谱功率密度,即目标全光谱方案P (λ),确定对应的目标色坐标(x ty t);对于同一目标色温,可对应一个或多个色坐标点(x ty t),基于所述目标方案色坐标点(x ty t),对发光单元进行混光,基于各发光单元不同混光比例,获得各混光比例组合下的光谱方案P 0(λ),其中包括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
(4)进一步地,将各混光比例组合下获得的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结果P 0(λ)分别与目标方案P(λ)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可选地,通过相关性计算优选其中相关系数较大的光谱方案;
(5)计算获得的相关系数相似度较大的光谱方案的显色指数,满足Ra >90,最终所获得的目标色温下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输入模块、多色混光算法模块、多个光源控制单元。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对各LED单通道的光谱、目标全光谱方案的色温及相应色坐标点进行定义;所述多色混光算法模块,基于输入模块中的信息,对符合全光谱特征要求下的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进行计算;所述光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比,每个光源控制单元可同时控制一种发光单元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子光源,使所述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可实现的多个色温或色坐标下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可根据多色混光算法模块运算结果对各发光单元强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辐射经过混合,得到与目标光谱方案高度相似且具有高显色性的全光谱方案。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所述照明光源模组实现耦接。
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可获得具有较好连续性、较高显色性的可变色温全光谱光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不同于通过多种单色LED实现全光谱效果光源方案,本发明通过采用一定数量的PCLED光源,有效地减少需要的LED种类数量,仅通过四种至六种LED光源实现全光谱方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较少数量的LED使得全光谱光源的可控性更强,更易于实现理想的全光谱方案。通过有针对性的光源类型选择以及光谱特征筛选,本发明的全光谱方案可达到与目标色温或色坐标点位置完全基本一致的效果,并且在光谱功率密度等特征上与目标光谱高度相似。
不同于通过单一LED器件实现单一色温条件的全光谱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对各通道LED光源混光比例进行调整,可提供一定范围内多种不同色温条件下的全光谱方案,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较高灵活性,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照明条件下的色温需求,同时可以与一天中不同时段下的自然日光时律变化相同步,从而视觉上达到更接近自然日光的效果。
不同于现有的LED全光谱技术,本发明无须进行特定的荧光粉配比调整,未涉及特殊荧光材料制备等复杂的工艺处理技术,不易受到荧光粉匹配度、物化性能的影响,所获得的全光谱方案具有较高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技术成本,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关系图。
图2为CIE色品图上常用色温条件下对应有效色温区域。
图3为实施例1对应的发光单元与光源控制单元的结构关系图。
图4为实施例1所选择的四种发光单元的色坐标、光谱功率密度分布以及基于本发明所获得的三种色温条件下的全光谱方案。
图5为实施例2所选择的四种发光单元的色坐标、光谱功率密度分布以及基于本发明所获得的三种色温条件下的全光谱方案。
图6为实施例3对应的发光单元与光源控制单元的结构关系图。
图7为实施例3所选择的五种LED光源的色坐标、光谱功率密度分布以及基于本发明所获得的三种色温条件下的全光谱方案。
图8为实施例4对应的发光单元与光源控制单元的结构关系图。
图9为实施例4所选择的六种LED光源的色坐标、光谱功率密度分布以及基于本发明所获得的三种色温条件下的全光谱方案。
图中标号:10为光源模块,20为控制模块,30为出射光;100为发光单元,101为PCLED光源,102为单色LED光源,201为输入模块,202为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3为光源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的目标色温范围包括低色温、中低色温、高色温,对应日间不同时段下的日然光光色,具体选择常用的4000 K、5000K、6000 K作为不同水平下的目标色温代表,其中,4000K色温接近日出后1-2小时的日然光色温,5000 K接近下午3点左右的色温,6000 K接近晴朗天气下中午时段的色温。上述三种色温对应目标全光谱光源方案为竞品方案,目标全光谱光源方案对应光谱功率分布P(λ)。
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一种全光谱光源,包括光源模块(10)以及控制模块(20)。作为一种示例,各发光单元(100)为选用LED光源,易于选取能够实现目标色温下全光谱方案的光源组合,从而使得光源模块(10)发出符合要求的光。
本实施例中,以4000 K、5000 K、6000 K作为目标色温,即可实现的色温范围为4000 K-6000 K。在上述色温范围内,每一目标色温存在多个可满足色坐标点,即有效色温区域,如图2所示,可选择各有效色温区域内任一色坐标点作为目标色坐标点。优选地,以黑体辐射曲线上的点以及标准日光光谱对应的色坐标点作为目标色坐标点,从而使全光谱方案具有较小的色偏差、与自然日光在光色上更为接近。本实施例中,色温最大值CCTmax 6000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为(0.3221,0.3318),色温最小值CCTmin 4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796,0.3797)。
基于目标光谱色温以及色坐标点,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块(10)具体包括四种发光单元(100):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为实现较好的全光谱效果同时便于控制,四种发光单元(100)均为PCLED光源(101),PCLED光源(101)的特征在于,该类光源光谱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峰值,对于具有一个峰值的PCLED(101),其半波宽通常相对于单色光的半波宽更大,因此,可通过采用PCLED(101)作为发光单元(100)来减少实现目标全光谱方案所需要的LED光源种类数量,便于各控制通道对发光单元的控制,从而对出射光的效果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光谱峰值波长分别为455 nm、635 nm、555nm、430 nm,四种发光单元的峰值波长之间的最小间隔为15 nm,存在较大的差距,光谱之间的相似度不高于0.95,从而保障发光单元在400 nm-750 nm波段范围内均有相当强度的光谱功率分布,有利于保障全光谱方案的连续性,同时有利于高效地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在CIE色坐标上的xy坐标分别为(0.2812,0.2692)、(0.4957,0.3952)、(0.3975,0.4879)、(0.1479,0.1646)。上述四点所围合成的有效色坐标区域可完全包含色温4000 K-6000 K全光谱所对应的坐标点,各PCLED光源及光谱功率密度函数如附图4所示。具体地,四种发光单元(100)均为PCLED光源,其中一种PCLED光源(发光单元2)为白光光源(Duv = 0.008),且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大于90)。
所述各发光单元,还包括多个子光源,由于单个子光源的发光强度有限,子光源的数量根据满足目标全光谱的强度需求进行配置,进而为各发光单元提供足够的出射光强度。
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输入模块(201)、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以及光源控制单元(203)。所述输入模块(201),可对各PCLED光源(101)的光谱、目标全光谱方案的色温进行定义。所述光源控制单元(203)根据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发光单元(100)中各个PCLED光源(101)的强度进行调节。PCLED光源(101)与光源控制单元(203)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四种PCLED(101)组成的发光单元(100),对应四个控制通道,具体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分别对应控制通道1、控制通道2、控制通道3、控制通道4。通过控制通道对发光单元(100)发光强度的调节,获得不同强度比例下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的出射光,经过混合后可得到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出射光,包括具有不同的色温或色坐标,不同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显色指数等光学特征的出射光,也就是说,通过将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以特定的比例进行调节、混光,可输出满足色温或色坐标、显色指数等符合全光谱特征的出射光(30)。
具体地,基于具体目标色温CCTt或对应目标色坐标(x ty t),以及对应光谱功率密度,即目标全光谱方案P (λ),通过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四种PCLED光源(101)的混光强度比进行混光计算,获得不同发光强度比对应的光谱方案。
进一步地,基于目标光谱方案的功率密度分布特征P(λ),在上述光谱方案中筛选出与P(λ)相关性最接近于1的方案P 0(λ),即表明P 0(λ)与P(λ)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高度一致。所述相关性评价,可通过相关系数进行计算获得,具体地,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分子部分表示混光后获得的光谱方案P 0(λ)与目标光谱方案P(λ)的协方差,分子部分表示P 0(λ)与P(λ)的标准差乘积,优选R大于0.95。
进一步地,在上述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光谱方案中,筛选出其中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光谱方案,作为待输出的全光谱方案。
根据上述多色混光算法模块运算(202)中获得的全光谱方案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对应的混光强度比例r 1r 2r 3r 4,由光源控制模块(203)对各发光单元通道强度进行调节,各发光单元的出射光经过混合后的出射光,即为某一目标色温或色坐标点下符合全光谱特征的出射光(30)。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4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0.24:4.24:5.42:1时,获得光谱方案P 4000 K(λ),对应CIE色坐标(0.3796,0.3797),色偏差Duv=0,如附图4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9),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2),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4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5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0.33:2.15:3.97:1时,获得光谱方案P 5000 K(λ),色偏差Duv=0,如附图4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9),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5),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5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6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1.82:1.70:3.49:1时,获得光谱方案P 6000 K(λ),色偏差Duv=0,如附图4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8),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6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上述结果表明,基于一组四种不同的发光光源(100),可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性、在各项光学性能指标方面均与目标光谱方案高度一致的全光谱方案。同时,本发明的灯具可通过控制、调整发光光源的混光比例,获得从低色温到高色温较大范围内均可满足目标特征的多个全光谱方案,从而与自然日光从早晨到傍晚时段光色的时序变化相同步,有效增强与自然日光的相似性、增加光环境对日光模拟的真实感,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因此,本发明光源模块可运用于各类照明灯具、补光灯具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0)和光源模块(10)之间耦接,从而实现对光源模块(10)的控制功能。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20)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例如,电线连接)和无线连接方式(例如,WIFI)中的一种或两种与光源模块(10)实现耦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20)为可触摸显示屏,所述可触摸显示屏上具有多个触摸按钮,从而通过触摸按钮选择工作模式。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触摸按钮与控制模组(20)的功能相对应。例如,触摸按钮包括第一触摸按钮、第二触摸按钮,所述第一触摸按钮用于控制光源模块(10)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触摸按钮用于对目标色温以及对应的色坐标点进行定义,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时段、不同场景下对全光谱光环境的光色需求。
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一种全光谱LED光源,光源模块(10)以及控制模块(20),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所述控制模块(20),其组成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施例中,以4000 K、5000 K、6000 K作为目标色温,即可实现的色温范围为4000 K-6000 K,色温最大值CCTmax为6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221,0.3318),色温最小值CCTmin为4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796,0.3797)。
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光源模块(10)的发光单元(100)的组成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四种发光单元具体包括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各发光单元均为PCLED光源(101),对应CIE色坐标上的点分别为(0.2783,0.2636)、(0.1603,0.2375)、(0.4026,0.4907)、(0.4974,0.3898)。上述四点所围合成的有效色坐标区域可完全包含色温4000 K-6000 K全光谱所对应的坐标点,各通道及光谱功率密度函数如附图5所示。此外,所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光谱峰值波长分别为440nm、480nm、555nm、640nm,四种发光单元(100)的峰值之间的最小间隔为40nm,存在较大的距离,光谱之间的相似度低于0.95,从而保障发光单元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均有相当强度的光谱功率分布,有利于保障全光谱方案的连续性,同时有利于高效地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通过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进行混光计算,获得目标色温下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对于4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5.37:5.53:19.6:1时,获得光谱方案P 4000 K(λ),Duv=0,如附图5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9),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可实现效果优良的4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5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3.3:2.22:6.67:1时,获得光谱方案P 5000 K(λ),Duv=0,如附图5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9),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可实现效果优良的5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6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四种PCLED光源混光比例r 1r 2r 3r 4为2.33:1.21:3.37:1时,获得光谱方案P 6000 K(λ),Duv=0,如附图5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9),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8),该结果表明,通过四种PCLED可实现效果优良的6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本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20)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实施例1,当采用不同的四种均为PCLED(101)的发光单元(100)组合时,所述光源模块(10)均能有效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性、在各项光学性能指标方面均与目标光谱方案高度一致的全光谱方案。同时,可获得从低色温到高色温较大范围内满足目标特征的多个全光谱方案,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
实施例3,如图6所示,一种全光谱LED光源,由光源模块(10)以及控制模块(20)组成,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
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施例中,以4000 K、5000 K、6000 K作为目标色温,即可实现的色温范围为4000 K-6000 K,色温最大值CCTmax为6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221,0.3318),色温最小值CCTmin为4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796,0.3797)。
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五种发光单元(100),具体为三种PCLED光源(101)以及两种单色光LED光源(102)的组合。五种发光单元具体包括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在CIE色坐标上的点分别为(0.2718,0.2825)、(0.3967,0.4861)、(0.1223,0.1179)、(0.5028,0.4094)、(0.0796,0.5129)。上述五个色坐标点所围合成的区域可完全包含色温4000 K-6000 K全光谱所对应的坐标点,各通道及光谱功率密度函数如附图7所示。五种发光单元中,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以及发光单元4为PCLED光源(101),其余发光单元为单色光LED光源(102)。三种PCLED光源(101)中,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4为白光光源。此外,所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的光谱峰值波长分别为444 nm、555 nm、473nm、618nm、498 nm,五种发光单元的峰值之间的最小间隔为25nm,存在较大的距离,光谱之间的相似度低于0.95,从而保障发光单元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均有相当强度的光谱功率分布,有利于保障全光谱方案的连续性,同时有利于高效地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输入模块(201)、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以及光源控制单元(203)。所述输入模块(201),可对各发光单元的光谱、目标全光谱方案的色温进行定义。所述光源控制单元(203)根据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各发光单元的强度进行调节。各发光单元与光源控制单元(203)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五种发光单元,对应五个控制通道,具体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分别对应控制通道1、控制通道2、控制通道3、控制通道4、控制通道5。
进一步地,确定所需实现的具体目标色温CCTt以及对应光谱功率密度,即目标全光谱方案P (λ),对应目标色坐标(x ty t)。基于所述目标方案色坐标点(x ty t),通过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五种发光单元(100)进行混光计算。进一步地,基于相似性评价以及显色指数评价,获得具有全光谱特征的最佳的待输出光谱方案。
根据上述多色混光算法模块运算(202)中获得的全光谱方案对应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的混光强度比例r 1r 2r 3r 4r 5,由光源控制模块(203)对各LED光源通道强度进行调节,最终所获得的目标色温下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光源。对本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实施例1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4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混光比例比值为4.875:5.941:0.365:9.980:1时,获得光谱方案P 4000 K(λ),对应CIE色坐标(0.3796,0.3797),Duv=0,如附图7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8),显色指数接近100(Ra =92),该结果表明,通过五种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4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5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比值为4.339:2.441:0.339:5.094:1时,获得光谱方案P 5000 K(λ),如附图7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7),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3),该结果表明,通过五种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5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6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比值为6.516:6.026:0.775:4.962:1时,获得光谱方案P 6000 K(λ),如附图7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7),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2),该结果表明,通过五通道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6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上述结果表明,由三种PCLED光源(101)以及两种单色光LED光源(102)组成的发光单元(100)可实现从低色温到高色温较大范围内的全光谱光源方案,同时,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光谱方案在各项光学性能指标方面均与目标光源光谱方案高度一致,可获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实施例4,如图8所示,一种全光谱LED光源,由光源模块(10)以及控制模块(20)组成,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
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施例中,以4000 K、5000 K、6000 K作为目标色温,即可实现的色温范围为4000 K-6000 K,色温最大值CCTmax为6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221,0.3318),色温最小值CCTmin为4000 K,对应色坐标上的点(0.3796,0.3797)。
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六种发光单元(100),具体为两种PCLED光源以及四种单色光LED光源的组合。六种发光单元具体包括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发光单元6,在CIE色坐标上的点分别为(0.1223,0.1179)、(0.3967,0.4861)、(0.1733,0.0200)、(0.5028,0.4094)、(0.1568,0.0291)、(0.0796,0.5129)。上述六点所围合成的区域可完全包含色温4000 K-6000 K全光谱所对应的坐标点,各通道及光谱功率密度函数如附图9所示。六种发光单元中,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4为PCLED光源,且发光单元4为白光光源。此外,所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发光单元6的光谱峰值波长分别为473 nm、555 nm、427 nm、618 nm、449nm、498 nm,六种发光单元的峰值之间的最小间隔约为25 nm,存在较大的距离,光谱之间的相似度低于0.95,从而保障发光单元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内均有相当强度的光谱功率分布,有利于保障全光谱方案的连续性,同时有利于高效地实现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输入模块(201)、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以及光源控制单元(203)。所述输入模块(201),可对各发光单元的光谱、目标全光谱方案的色温进行定义。所述光源控制单元(203)根据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各发光单元的强度进行调节。各发光单元与光源控制单元(203)在数量上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六种发光单元,对应六个控制通道,具体地,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发光单元6分别对应控制通道1、控制通道2、控制通道3、控制通道4、控制通道5、控制通道6。
进一步地,确定所需实现的具体目标色温CCTt以及对应光谱功率密度,即目标全光谱方案P (λ),对应目标色坐标(x ty t)。基于所述目标方案色坐标点(x ty t),通过多色混光算法模块(202)对六种发光单元(100)进行混光计算。进一步地,基于相似性评价以及显色指数评价,获得具有全光谱特征的最佳的待输出光谱方案。
根据上述多色混光算法模块运算(202)中获得的全光谱方案对应发光单元1、发光单元2、发光单元3、发光单元4、发光单元5、发光单元6的混光强度比例r 1r 2r 3r 4r 5r 6,由光源控制模块(203)对各LED光源通道强度进行调节,最终所获得的目标色温下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光源。对本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实施例1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4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r 6混光比例比值为0.221:6.051:0.043:6.103:0.078:1时,获得光谱方案P 4000 K(λ),对应CIE色坐标(0.3796,0.3797),Duv=0,如附图9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 0.98),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2.7),该结果表明,通过六种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4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5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r 6比值为0.294:5.379:0.042:3.726:0.100:1时,获得光谱方案P 5000 K(λ),如附图9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0.98),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7.3),该结果表明,通过六种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5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对于6000 K色温条件下的目标光谱,当r 1r 2r 3r 4r 5r 6比值为0.442:5.400:0.052:2.921:0.105:1时,获得光谱方案P 6000 K(λ),如附图9所示。此时相关系数接近于1(R= 0.98),显色指数接近100(Ra = 93),该结果表明,通过六通道LED混光可实现效果优良的6000 K全光谱光源方案。
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六种LED光源,可实现从低色温到高色温较大范围内的全光谱光源方案,同时,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光谱方案在各项光学性能指标方面均与目标光源光谱方案高度一致,可获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Claims (8)

1.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分别用于发出一定强度的光,各种光混合后获得满足可变色温的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出射光;各发光单元可独立控制,发光强度可调;所述各发光单元光谱具有不同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所述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包括单色光LED,以及一定数量的蓝光芯片加荧光粉激发实现的LED光源,称为PCLED;PCLED光源所采用的类型数量与所采用的总的发光单元类型数量有关,具体地:
发光单元类型为四种时,所述各发光单元均为PCLED光源;
发光单元类型为五种时,其中至少三种为PCLED光源;
发光单元类型为六种时,其中至少两种为PCLED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多种LED中至少有一种为具有较高显色性的白光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各发光单元的光谱峰值波长之间的差异不小于5nm,多个发光单元的光谱之间相对强度分布相似度R均不高于0.9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四至六种发光单元进行多色混光,获得多种光谱方案;设各发光单元的色坐标点通过顺次连接形成色坐标区域,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为有效色坐标区域;所述有效色坐标区域,包括需实现的目标全光谱对应的色坐标点;所述多种光谱方案,各光谱方案对应色坐标点均位于有效色坐标区域内,包括多种白光光谱;
所述多种光白光光谱,具有不同的色温,或色温相同但色坐标点位置不同,或具有相同的色坐标点即同色异谱,包括满足全光谱特征的白光光谱方案;
所述全光谱,具体为具有光谱连续,色偏差Duv值较小,显色性Ra > 90等特征的白光光谱,其光谱的相对强度分布可达到与目标全光谱方案高度相似的效果;
所述不同的色温,具体为有效色坐标区域内的色坐标点对应的色温,包括低色温、中低色温、高色温范围,对应的视觉表现为暖白光、中性白光、冷白光;
对于有效色坐标区域内的色温或色坐标点,当各发光单元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可获得该色温或色坐标条件下的多个光谱方案,包括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发光单元中,发光单元包括多个子光源;所述子光源与对应发光单元的特征相一致,即发光单元对应的多个子光源为光谱峰值波长一致的单色光LED或PCLED光源;由于单个子光源的发光强度有限,子光源的数量根据满足目标全光谱的强度需求进行配置,进而为发光单元提供足够的出射光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各发光单元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获得该色温或色坐标条件下的多个光谱方案,其中多色混光计算的流程为:
(1)确定需实现的目标色温范围或具体的色坐标点,其中,设色温最大值CCTmax,对应色坐标上的点(x maxy max),色温最小值CCTmin,对应色坐标上的点(x miny min);
(2)选择四至六种发光单元,各光源在CIE色坐标上的点为(x iy i),各发光单元强度最大条件下的光谱功率密度分布分别为P i(λ),且满足目标色坐标点(x maxy max)、(x miny min)位于上述多种发光单元色坐标点所围合成的有效色坐标区域内;
(3)在目标色温范围选择所需实现的目标色温CCTt以及对应光谱功率密度,即目标全光谱方案P (λ),确定对应的目标色坐标(x ty t);对于同一目标色温,可对应一个或多个色坐标点(x ty t),基于所述目标方案色坐标点(x ty t),对发光单元进行混光,基于各发光单元不同混光比例,获得各混光比例组合下的光谱方案P 0(λ),其中包括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混光计算的流程中,将各混光比例组合下获得的多个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谱方案结果P 0(λ)分别与目标方案P(λ)的相似度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计算优选其中相关系数较大的光谱方案;
计算获得的相关系数相似度较大的光谱方案的显色指数,满足Ra >90,最终所获得的目标色温下具有较高显色指数的全光谱方案。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为光源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包括输入模块、多色混光算法模块、多个光源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对各LED单通道的光谱、目标全光谱方案的色温及相应色坐标点进行定义;
所述多色混光算法模块,基于输入模块中的信息,对符合全光谱特征要求下的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进行计算;
所述光源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比,每个光源控制单元可同时控制一种发光单元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子光源,使所述各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可实现的多个色温或色坐标下具有全光谱特征的光;根据多色混光算法模块运算结果对各发光单元强度进行调节;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辐射经过混合,得到与目标光谱方案高度相似且具有高显色性的全光谱方案;
所述控制模组通过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所述照明模组实现耦接。
CN202110991154.1A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Active CN113739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1154.1A CN1137390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1154.1A CN1137390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9087A true CN113739087A (zh) 2021-12-03
CN113739087B CN113739087B (zh) 2022-10-11

Family

ID=7873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1154.1A Active CN1137390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90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542A (zh) * 2022-06-20 2022-09-27 复旦大学 颜色观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249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惠州元晖光电有限公司 可调白色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40263A (zh) * 2014-11-11 2015-04-22 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日光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96398A (zh) * 2017-11-09 2018-04-10 四川九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led几何混光方法
CN110769541A (zh) * 2019-11-06 2020-02-07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白光源、照明装置
CN112203377A (zh) * 2019-06-21 2021-01-08 四川联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色温调节方法、色温调节装置以及光源组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249A (zh) * 2010-07-01 2012-01-11 惠州元晖光电有限公司 可调白色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540263A (zh) * 2014-11-11 2015-04-22 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日光变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96398A (zh) * 2017-11-09 2018-04-10 四川九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路led几何混光方法
CN112203377A (zh) * 2019-06-21 2021-01-08 四川联恺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色温调节方法、色温调节装置以及光源组件
CN110769541A (zh) * 2019-11-06 2020-02-07 深圳市爱图仕影像器材有限公司 白光源、照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1542A (zh) * 2022-06-20 2022-09-27 复旦大学 颜色观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9087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9466B2 (en) LED lighting system
CN104633499B (zh) 一种高显色指数的led光源模组及led灯具
CN113739087B (zh) 一种可变色温全光谱led光源及灯具
KR100973078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색온도 제어방법
Kozakov et al. Approach to an effective biological spectrum of a light source
KR20120050781A (ko) 발광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색온도 제어방법
KR20040066650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KR101603325B1 (ko) 서카디언 조명 장치
Simonian et al. Illumination Content Player
CN112930915A (zh) 一种带有可调光源的封装碗杯灯具
CN117858300A (zh) 基于健康照明的光谱控制方法、系统、led光源及照明装置
KR20040067757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KR20040067756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KR20040067758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Zhu et al. Multi-Primary Color Temperature-Insensitive Switch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for Human-Centric Lighting
KR20040067759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KR20040067760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