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6008B -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6008B
CN113736008B CN202111040700.XA CN202111040700A CN113736008B CN 113736008 B CN113736008 B CN 113736008B CN 202111040700 A CN202111040700 A CN 202111040700A CN 113736008 B CN113736008 B CN 113736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core
disposable
foam
pad
galactorrh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07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6008A (zh
Inventor
尉晓丽
刘岩
潘世伟
孙娟
纪学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07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6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6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6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6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6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8C8-(meth)acrylate, e.g. isooctyl (meth)acrylate or 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61F13/01029
    • A61F13/01034
    • A61F13/0104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4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breast or abdomen
    • A61F13/141Milk breast pa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1C10or C11-(Meth)acrylate, e.g. isodecyl (meth)acrylate, isobornyl (meth)acrylate or 2-naph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2C12-(meth)acrylate, e.g. laur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18C13or longer chain (meth)acrylate, e.g. stearyl (meth)acryla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所述吸收芯由HIPE乳液聚合而成,可一次成型。该吸收芯较传统吸收芯具有厚度更薄、反渗更低、与身体贴合度更好、触感更舒适等优势。本发明的一次性防溢乳垫与身体贴合度好,其突出的贴合性与极薄的厚度保证了使用时的私密性及美观,且HIPE泡沫的回弹性比传统吸收芯更好,决定了其使用更为舒适。

Description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婴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泡沫材料、制备方法和一次性防溢乳垫,
背景技术
防溢乳垫是一种妇女在哺乳期内使用的、用来吸收渗出的乳汁,以防止弄脏衣物避免尴尬的卫生用品,使用时将其固定在内衣内侧;现在为了使用方便和卫生,市面上的防溢乳垫大多为一次性制品,通常包含面层、吸收芯和防渗底膜等部分。
目前防溢乳垫所用的吸收芯都是采用木浆纤维、绒毛浆、木浆纤维内混入超吸水树脂、无尘纸或无纺布等材料,这类材料虽然吸收乳汁等流体迅速,但吸收芯体比较厚重。目前市售的普通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厚度一般在2.5毫米-8毫米左右,厚度为3-5毫米之间的吸收芯较为常见,有的厚度甚至超过1厘米,导致透气性不佳,长时间使用或在夏季使用会出现湿热潮闷的不适感;而且使用木浆、无尘纸和吸水树脂作为吸收芯,由其本质特性决定了在液体量大时易出现结块、鼓起、变形的现象,既会导致舒适感下降,又会造成后续释放的流体发生渗漏现象。
另外,为了贴合乳房的形状,一次性防溢乳垫多设计为圆形罩杯状,而传统的防溢乳垫为了做出圆锥体形状,通常是通过在局部打褶或者在防溢乳垫四周加上弹性橡筋等材料的方式来实现。这种在局部打褶的方式形成的立体结构褶皱较多,导致与身体的贴合性差,易对皮肤产生摩擦,舒适感不佳;且其褶皱状外形易通过内衣凸显出轮廓,隐私性差;另外,褶皱处吸收性不好易产生渗漏。而通过在周边加上弹性材料,通过弹性材料的拉缩力来形成立体弧形,这种方式会产生周边弹性材料对乳房处柔弱皮肤的摩擦,降低了使用舒适感,而且这种方式形成的罩杯状立体构型与实际身体部位的贴合度也并不好。
高内相乳液(HIPE)是一种分散相体积分数超过74%的超浓乳液,当分散相是水相液滴,而连续相是可聚合单体时,在发生固化反应后,单体聚合成泡孔壁,经脱水干燥后即可得到多孔结构材料。由HIPE制备的多孔泡沫材料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方向,例如隔音材料、绝缘绝热体、纸尿裤、卫生巾、过滤器和医药载体等。
目前所公开的HIPE泡沫材料相关专利文献中,虽然有应用于妇女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相关专利,比如CN1228016A、CN1177359A、CN1183728A等,但目前尚没有对专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HIPE泡沫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作深入和详细研究的相关报道。一次性防溢乳垫相比于卫生巾、纸尿裤等吸收制品,其吸收的液体和应用场合及应用方式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决定了其对吸收性能、材料性能、结构构造,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性能特点。比如乳汁的粘度比尿液要高,但比血液等粘稠流体的粘度低很多,且乳汁中含有的蛋白质分子相比红细胞的体积小很多,这决定了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泡沫吸收材料与用于纸尿裤(片)和月经垫等卫生制品的泡沫吸收材料在泡沫的泡孔径大小方面是有区别的。在实际使用时,释液方向多是垂直于重力方向的防溢乳垫,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这与现有技术中的纸尿裤(片)和月经垫等一次性卫生制品的使用场景也不同。另外,相比于月经垫与纸尿裤,一次性防溢乳垫所必需的液体吸收量要小很多,而对使用的舒适性和隐秘性要求更高,吸收液体的不同和应用场景的不同以及应用性能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泡沫材料有其独特的性能需求。在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设计中,如何保证在吸收芯厚度很薄、柔软性好的同时,能对乳汁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和流体处理性能是关键。
因此,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制备出一种专门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HIPE泡沫材料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这种吸收芯泡沫材料由高内相乳液制备而成,具有超薄、反渗低、与身体贴合性佳、吸收快、扩散好等优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防溢乳垫,其与身体贴合度好,加上突出的贴合性与极薄的厚度保证了使用时的私密性及美观,且回弹性比传统吸收芯更好,使用起来更为舒适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具有以下性能特征:
A)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2-5mm,每平方米克重为150g/m2-300g/m2
B)所述吸收芯对(36±1)℃牛乳的吸收速度小于5秒,反渗低于0.1g,垂直扩散高度大于15m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2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芯的数均泡孔直径为10-100μm,优选为10-80μm。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3-3mm,优选为0.5-2mm;更优选地,所述吸收芯吸收牛乳后的滑渗值为0g,反渗低于0.1g,进一步优选地,反渗低于0.08g。
另一方面,前述的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制备方法,采用高内相乳液在预先设计好形状、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一体成型制得,或在任意形状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形成泡沫材料,再通过后期加工形成任意的几何形状。
再一方面,一种一次性防溢乳垫,包括面层、吸收芯和防渗底膜,其中,所述吸收芯为前述的吸收芯或前述方法制备的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具有任意部位、任意形状的图案,所述图案为完全镂空、非完全镂空或压花的图案,优选地,在吸收芯中心点处或使用时的乳头接触处具有凹槽;更优选地,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表面具有规则分布的凸起状花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在任意部位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地,所述吸收芯的外围部分隆起厚度更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泡沫结构为单层、双层或多层结构,所述双层或多层结构的每层泡沫材料的组分可以相同或不同,但每层的数均泡孔孔径不同;优选的,所述吸收芯为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结构的泡孔孔径大,下层泡孔孔径小;更优选地,吸收芯使用时位于中心处的上方部位泡孔孔径比下方部位泡孔孔径更小,或以乳头接触处部分为中心点,吸收芯的泡孔径以此中心点向外泡孔径呈梯度分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具有亲水性、香味、抗菌性或特定的色彩;或,所述吸收芯与木浆、超吸水树脂、无尘纸、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常规吸收芯材组合形成吸收芯体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具有厚度很薄、可一体成型、与身体贴合度好、透气性佳、回弹性好、使用柔软舒适,且吸收快、反渗低等优势,具有很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
2)本发明采用高内相乳液(HIPE)制备出具有开孔结构的泡沫材料,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可满足哺乳期女性对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迅速、无渗漏、使用舒适、与身体贴合性好(隐私性好、外观易遮蔽)等的所有要求。
3)本发明的一种利用HIPE乳液制备的泡沫吸收芯材料,吸收芯可一次成型,也可以聚合后再切割加工,用泡沫材料制备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厚度更薄更轻盈,在厚度很薄的前提下,对模拟实际使用的牛乳测试液体的反渗依然很低,与身体贴合度好,突出的贴合性与厚度保证了在使用时置于内衣中外观不会像其他传统乳垫能显示出来,影响私密性及美观,HIPE泡沫的柔软度和回弹性比传统吸收芯更佳,决定了其在使用时触感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泡沫材料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泡沫材料的SEM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的横截剖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泡沫吸收芯结构示意图;
图9是垂直扩散高度的测试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泡沫吸收芯;2—压花或凸起状花纹;3—中心处凹槽;4—吸收芯边缘;5—切缝或条形打孔;6—打孔;7—吸收芯主体;8—中心处下方凸起部分;9—中心处上方部分;10—泡沫吸收芯中心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列出的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任何公知的改变。
一种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制备方法,采用高内相乳液聚合得到作为吸收芯的泡沫材料,所述吸收芯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泡沫材料经后期加工成型。例如可以通过在预先设计好形状、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一体成型制得,或在任意形状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形成泡沫材料,再通过后期加工形成任意的几何形状,所述后期加工包括但不限于模压、冲切、粘接、切割中的任一种或这些处理工艺的组合,可以加工成任意想要的几何形状,没有任何的限制。
经研究发现,所述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只要达到以下性能指标,就能满足广大哺乳期妇女对防溢乳垫需超薄、反渗低、与身体贴合性佳、私密性强、吸收快、扩散好等的殷切期待。具体性能指标为:A)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2-5mm,例如包括但不限于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5mm,优选为0.3-3mm,更优选为0.5-2mm,这远比市售较为常见的防溢乳垫(一般为3-5mm)要薄得多。在该厚度基础上,所述吸收芯每平方米克重为150g/m2-300g/m2,例如包括但不限于150g/m2、160g/m2、180g/m2、200g/m2、220g/m2、240g/m2、260g/m2、280g/m2、300g/m2,优选为160-250g/m2
在满足上述厚度等指标的前提下,同时还满足:B)所述吸收芯对(36±1)℃牛乳的吸收速度小于5秒,优选小于3秒,更优选低于2秒;反渗低于0.1g,优选低于0.08g,更优选低于0.06g;垂直扩散高度大于15mm,优选大于18mm,更优选大于20mm。
为实现上述性能指标,本发明的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泡沫吸收材料通过选择合适的聚合单体、交联剂与乳化剂,控制HIPE聚合工艺条件来得到适合的聚合物Tg、泡沫亲水性与泡孔径大小,最终得到厚度很薄、对牛乳吸收性好、柔韧性和回弹性较好的泡沫吸收材料,具体的高内相乳液体系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能实现上述泡沫材料的性能指标即可。
具体地,例如本发明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1)在室温到85℃温度条件下,混合含有单体、交联剂、乳化剂作为连续相的油相,与含有去离子水、电解质的作为分散相的水相,加入油溶性或水溶性的引发剂,形成稳定的高内相含量的油包水乳液。
(2)将所形成的高内相乳液置于一定形状的固化容器中,将固化容器在温度为80℃到150℃的烘箱或水浴或者蒸汽中,或在UV光照条件下固化30s-5分钟。
(3)将固化后的泡沫进行洗涤、挤压脱水,最后放入80℃,0.06MPA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时,得到高内相乳液泡沫材料。
具体地,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泡沫材料的具体工艺没有特别的限制,完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油相与水相的混合剪切速度为100转每分钟到2000转每分钟,更优选地,混合剪切速度为200到1000转每分钟;水相体积与油相质量比在10:1到100:1,更优选地,水相体积与油相质量比在20:1到65:1之间。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以油相中所含单体的总重量计,油相中包含占单体总重量60%至95%的基本上不溶于水的单官能团共聚单体,所述单体包含至少一种水不溶性的单官能团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含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异癸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单体组分也可以包含苯乙烯,氯乙烯,异戊二烯和氯丁二烯等水不溶性共聚单体。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以油相中所含单体的总重量计,油相中包含占单体总重量5%至40%的至少一种基本上不溶于水的多官能团交联剂,交联剂包含优选地,所述多官能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芳香类、烷基丙烯酰胺类、多元醇的二丙烯酸酯或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更优选地,10%至30%重量百分比的多官能交联剂,所述多官能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二甲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异丁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基二甲基丙烯酸酯,1,14-十四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这些组分的混合物,交联剂组分能够提供泡沫所需要的弹性和强度。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油相中包含5%-30%占油相重量百分比的能溶于油相并能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液的乳化剂,所述油溶性主乳化剂选自支链或直链的C16-C24脂肪酸甘油酯、支链或直链的C16-C24脂肪酸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烷基酚乙氧基化合物中或他们的混合物,例如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甘油(异)硬脂酸酯、(聚)甘油(多)油酸酯、(聚)甘油琥珀酸酯、蔗糖硬脂酸酯等。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高内相乳液体系中还包含占单体总重量百分比的0.1%-10%的引发剂,该引发剂可以是溶于油相的,也可以是溶于水相的,可以是自由基热引发剂,如过硫酸盐类,包括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或偶氮类,包括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偶氮二咪唑啉基丙烷二盐酸盐,或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如过硫酸盐-亚硫酸氢钠、过硫酸盐-抗坏血酸、过硫酸盐-硫代硫酸钠等;所述引发剂也可以是光引发剂,包括二苯甲酮、α-羟烷基丙酮(商品名1173)、苄基缩酮、α-氨基烷基苯酮和酰基膦氧化物等,没有任何的限制。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水相包含0.5%-20%重量百分比的水溶性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为无机水溶性盐,选自氯化钙、硫酸钙或氯化镁、硫酸镁。水溶性电解质可以使单体、交联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降到最低,可以通过调节电解质的加入量来控制泡沫中孔的大小和数量。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乳化温度在30℃到80℃,优选地,乳化温度选择在50℃到70℃,乳化时间不低于5分钟。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由步骤(1)制备的乳化好的高内相乳液以一定厚度(比如1mm-10mm之间)放入到PC材质或PE材质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或玻璃材质的固化容器中,将固化容器置于烘箱或水浴或UV光固化箱或蒸汽箱中,固化时间在2分钟到60分钟,固化完成后,油相中单体转化率不低于85%。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固化后的泡沫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再进行挤压脱水,洗涤和挤压脱水过程可重复几次来完成,挤压脱水后的泡沫其含水量不高于泡沫聚合物重量的5倍。
例如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经过一次或多次洗涤挤压脱水后的泡沫,优选在烘箱中60℃到100℃条件下干燥1-4小时,干燥后的泡沫含水量不高于聚合物重量的15%。
采用上述的方法,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在干燥后、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2mm到5mm,优选地,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3-3mm,更优选地,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5-2mm;在所述厚度范围内,泡沫每平方米克重在150g/m2—300g/m2,更优选地,每平方米克重在160g/m2—250g/m2
此外,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按照本发明中所述的测试方法,吸收牛乳后滑渗是0克,反渗低于0.1克,更优选地,反渗低于0.08克;吸收速度小于5秒,更优选地,吸收速度低于3秒,垂直扩散高度大于15mm,更优选地,垂直扩散高度大于20mm。其中,所述吸收芯吸收牛乳后的滑渗值为0g,反渗很低,说明本发明的吸收芯吸收与母乳类似的牛乳后不发生滑渗,且有很好的保液能力,而普通相似厚度的防溢乳垫通常反渗较高,同时由于吸收芯厚度的降低还可能导致出现滑渗。这主要是因为本发明由高内相乳液制成的泡沫材料对亲水性流体具有较高的吸收速度和储液能力,有效防止了滑渗的出现,降低了反渗量。
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材料有很好的回弹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30℃~20℃范围内,优选地,Tg在-10℃~15℃范围内,更有选地,Tg在-6℃~12℃范围内;在该玻璃化转变温度指标下,吸收芯的回弹性能好,使用起来更为舒适。
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开孔式泡沫材料其数均泡孔直径在10-100μm之间,所述开孔式泡沫是指80%以上的泡孔与至少一个相邻泡孔相通、每个泡孔上都有数个窗孔、泡孔相连式结构泡沫;优选地,数均泡孔直径在10-80μm,更优选地,数均泡孔直径在20-60μm。
通常吸收芯的厚度越薄,吸收性能会出现下降,尤其是反渗、吸收倍率等。对于传统结构的防溢乳垫,如果要做到厚度很薄,但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吸收性能是一项难度很高的挑战。基于以上背景事实,本发明制备的HIPE泡沫材料厚度可做到低至0.2毫米,远低于市售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厚度,且反渗依然能维持在很低水平,远低于市售普通一次性防溢乳垫;而且无需像传统吸收芯结构那样由木浆或超吸水树脂或吸水纸等多种材料来复合制成,避免了吸收芯中热熔胶的使用,单由HIPE泡沫形成的吸收芯即可获得预期理想的吸收性能和舒适感;而木浆与超吸水树脂复合的吸收芯在吸液后平整性变差,出现凹凸不平,但本发明泡沫吸收芯吸液后依然能够维持原来形态,不会发生变形。此外,吸收芯厚度的大大降低,既提高了使用舒适感和透气性,也改善了使用时的私密性。加上HIPE泡沫的开孔式微孔结构,孔孔相连,每个泡孔又布满了很多窗孔,这种结构保证了乳汁中蛋白质大分子的吸收和在吸收芯内部的流通,使得吸收芯拥有良好的液体扩散性。虽然近些年来出现对木浆、无纺布、超吸水树脂的化学性能或物料形态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使得传统型卫生用品的吸收芯的性能有很大改善,但是相比于HIPE泡沫吸收体,其吸收性、使用舒适性和私密性,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相比于使用传统木浆或超吸水树脂或无纺布材料制成的吸收芯,本发明利用高内相乳液制备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泡沫材料,可一体固化成型,自然与人体轮廓外形吻合,无需后期的打褶或加弹性材料来形成立体结构,即可与身体的贴合度极佳,可完美遮盖乳房部位。这种一体成型的立体结构保证了在活动量和活动幅度大时也能够保持与身体良好的贴合性,防止了由于贴合度不好导致的乳汁渗漏的情况发生。HIPE泡沫材料非常柔软且有回弹性,触感相比于木浆类材料舒适度要好得多,在使用前可保持折叠状态,而在使用时其泡沫回弹性可保证在拆开包装后恢复到立体造型,不会变形。无论是木浆还是超吸水树脂在吸收液体后都会变得厚重,平整性变差,透气性变差,而HIPE泡沫吸收液体后,泡沫厚度变化很小,保持吸液前后吸收芯不变形。
除了厚度更薄、反渗更低、与身体贴合性更好,HIPE泡沫材料还可在固化前进行泡孔的结构和性能设计,例如多层结构,或者泡孔的梯度分布,使其同时具备吸收速度快、储液能力高、保水能力强,对乳汁等亲水流体可迅速吸收并储存,不发生渗漏,反渗低;此外,HIPE泡沫的垂直芯吸能力好,乳汁释放时由于受重力作用,下方的吸收芯吸收更多液体,而HIPE泡沫材料能在捕获液体后,将吸收后的液体芯吸至泡沫材料的更高位置,从而保证了释液点处的皮肤干爽,也极大提高了吸收芯的利用率。
在吸收芯泡沫材料聚合成型方面,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可在特定固化模具中固化成型,为了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可对固化模具的构型进行设计,使固化后的泡沫有一定的造型,比如把吸收芯边缘加厚,使吸收芯对乳房有一定的托举效果且使吸收芯更好的固定在乳房防止滑动;还可以在吸收芯中心点处,或使用时的乳头接触处,进行凹槽设计,可以达到于身体有更好的贴合性的目的;还可以在泡沫吸收芯加入凸起状花纹设计,起到按摩或固定作用;还可以对吸收芯进行切割或打孔,比如在乳头接触处的打孔,比如在吸收芯四周进行切缝设计,这样可以使得吸收芯在使用时,对突然溢出的液体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受限于乳汁受重力作用向下溢淌,泡沫吸收芯中心点上方部分的厚度可以更薄,而中心点处下方部分处了吸收液体更多,也起到托举作用,可以使此部分泡沫厚度更高,这样一方面起到储液作用,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托举作用,使用更舒适。
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除了可以对泡沫材料本身的外观构型进行设计外(包含所有的压花、打孔、切割或厚度外观的设计等处理),还可以对泡沫本身的物料性质进行设计,比如泡沫吸收芯不同部位的泡孔径的大小或泡沫的亲水性不同;比如吸收芯做成双层结构,上层结构的泡孔孔径大,下层泡孔孔径小,使用时液体经大泡孔径的上层快速吸收,到达储液能力更好的下层,达到既快速吸收又保液能力好的目的。还可以使吸收芯使用时的上方部分泡沫孔径更小,相比于中心处的下方部分,这样可以在液体吸收时,上方泡孔径小的部分有更好的芯吸能力,使吸收后的液体可以转移至释液点处以外的其他部分,达到保持释液点处干爽的目的;还可以以乳头接触处部分为中心点,泡沫的泡孔径以此中心点向外泡孔径呈梯度分布,这样同样是可以达到快速吸收、降低反渗、提高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还可以在制备过程中或制备完成后,通过加入润湿剂或表面活性剂来达到一定亲水性的效果,或加入除味剂或脱味剂或芳香剂来达到除味或脱味或芳香的效果,或加入除菌剂或抗菌剂来达到除菌或抗菌的目的,或加入有色助剂来达到所需的色彩。或者加入其他任何类型的助剂来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
所述的步骤(1)到(3)制备的泡沫材料,还可以与木浆、超吸水树脂、无尘纸、无纺布等其他任何常用的吸收芯材料组合来形成吸收芯体使用。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一次性防溢乳垫,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包括面层、吸收芯和防渗底膜,其中所述吸收芯为前述的吸收芯及其泡沫材料的结构和构型设计。此外,还可以将前述吸收芯与木浆、超吸水树脂、无尘纸、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常规吸收芯材组合形成吸收芯体使用。
本发明的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的吸收性能好坏,通常采用如下的性能指标进行表征:
防溢乳垫的吸收性能用吸收速度、滑渗、反渗与垂直扩散高度等指标来表征,吸收速度快决定了在突然释放液体时吸收芯能够快速将液体捕捉吸收,减少液体在皮肤表面的停留时间,提高舒适度。
滑渗是指当一定量的测试液体流经斜置的样品表面时未被吸收的液体量。一次性防溢乳垫使用时基本都处于倾斜状态,所以有必要对滑渗量进行测试。
反渗则表征了样品吸收一定量液体后,在一定压力下,返回表面的测试液体的量,它反应了材料的保水能力,反渗高则吸收芯使用时潮感严重,干爽度下降。
而垂直扩散高度则表征了在实际使用时,当乳汁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后,吸收芯能够快速吸收并将液体传导至更高位置,减少液体在释液处的储存,从而改善了释液处皮肤的潮湿感。
在本发明中制备的泡沫材料的吸收性能,采用以下所述的方法来测试和表征:
A)测试液体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能够更接近客观实际使用效果,在本发明中采用36±1℃温度条件下的新鲜牛乳作为测试液体。为了在测试中易于观察辨识,可以在测试液体中加入少量食用色素。
B)样品厚度的测量
样品厚度的测量采用海绵材料厚度测量仪(上海六菱仪器厂,型号CH-12.7-SX)在室温下测量。
C)每平方米克重的测定
用卡尺测量切割成矩形的样品的长宽L*D(精确至0.1mm),用精度为0.0001克的分析天平称量样品克重M,样品的每平方米克重即:M*106/(L*D)(单位g/m2)。
D)吸收速度和反渗的测定
参考标准QB/T 5049-2017乳垫中的测试方法,用移液枪吸取5毫升测试液体注入到漏斗中,并置于测试样品的上方,使漏斗下口中心点距测试样表面中心点的垂直距离为5mm-10mm,漏斗下口开口面向操作者,迅速打开漏斗阀门至最大,使测试液体自由流到试样表面,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液体完全吸干的时间,即为吸收速度;5分钟后,再次重复以上步骤,注入5ml测试液体后,10分钟时迅速将事先称量好的一定质量的Φ110mm的滤纸(G1),放到测试样品表面,同时用500g的标准压块压于滤纸上,并开始计时1min,然后将标准压块移去,称量滤纸吸液后的重量(G2),滤纸的重量差值即反渗。
E)垂直扩散高度和滑渗的测定
一次性防溢乳垫的滑渗和扩散高度的测试方法与指标要求目前并没有相对应的国标或行标可以作为参考,为模拟真实使用场景,在本发明中将制备好的泡沫样品以与垂直方向15°夹角方向固定,样品正下方放置事先称量好重量的滤纸若干张(M1),使用容积为10毫升的注射器吸取2毫升染色后的测试液体,对准样品中心位置在1-2秒时间内匀速注射测试液,注射完成后,样品保持垂直形态2分钟,之后用直尺测量液体在泡沫样品上扩散的最高点到最低点处的长度,即垂直扩散高度(单位mm),观察滤纸上是否有测试液体,并称量滤纸重量(M2),测试方法请参考图9,滑渗值即(M2-M1)。
F)手感评定
在保持双手干燥洁净状态下盲测样品手感并评分,依次按手感非常柔软舒适——5分,手感较柔软舒适——4分,手感柔软舒适度一般——3分,手感较硬无弹性、舒适度较差——2分,手感硬且粗糙毫无弹性、舒适度差——1分。每个样品由3个不同人盲测取平均值。
G)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试
玻璃化转变温度表征了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本发明中HIPE泡沫的TG采用热机械分析(TMA)测试,使用METTLER TMA/SDTA仪器(压缩模式),将泡沫样品裁剪成10mm×5mm×3mm的长方体样片,确保上下表面平整。将样品放于仪器内支架上,在样品上表面放一石英垫片,降下探头,开始测试。
本发明利用高内相乳液制备泡沫吸收材料,作为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相比与木浆类或木浆与SAP等材料组合的传统型防溢乳吸收芯,具有可一体成型与身体贴合性好,柔软舒适,吸收速度快,流体处理性能(通液能力,垂直芯吸能力)好,且可以做出超薄吸收芯结构等优势。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钙(8.0克)溶解到8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丙烯酸异辛酯(14.0克)、苯乙烯(2.0克)、二乙烯基苯(55%,4.0克)与Span 80(3.5克)搅拌成均匀油相。将过硫酸钾(0.6克)加入到20ml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在乳化后期现配现用。
将所得油相置于1.2升容积的带循环水保温的不锈钢分散罐中,循环水温设定在75℃,使用搅拌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约10厘米,起始用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缓慢加入全部水相,水相需提前预热至75℃,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800-1000转/分钟左右。在乳化完成后,加入引发剂溶液,再搅拌分散至无水油分离、完全乳化状态。
B)高内相乳液的固化与成型
将制备的高内相乳液迅速倒入具有罩杯形状的石英玻璃材质的固化模具中,固化模具分为两部分,底座部分是直径11.3厘米,中心点处深度4厘米的半椭球形,在合上顶上部分后,倒入的乳液形成罩杯状构型,乳液厚度均匀均为1.6毫米,将固化模具放入到90℃烘箱中,固化30分钟后取出。固化后的泡沫吸收芯的结构外型如图1所示,泡沫吸收芯1呈现罩杯形状。
C)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将固化后的泡沫取出直接用常温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再进行挤压脱水。将脱水后的泡沫放入温度为80℃,真空度为0.08MPA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时后即可取出。干燥后实施例1制备的泡沫样品厚度为1mm。
图1是实施例1制备的泡沫样品外观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泡沫材料的SEM图,由SEM图可以看到实施例1的数均泡孔直径在40μm左右。
实施例2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钠(40.0克)在550毫升去离子水中溶解制得水相;混合丙烯酸月桂酯(18.0克)、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0克)与Cithrol DPHS(PEG-30二聚羟基硬脂酸酯,购于CRODA,1.8克)制得油相,搅拌成均匀稳定油相。将V50(购于日本和光,0.1克)加入到15ml去离子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在乳化后期现配现用。
将所得油相置于1升容积的带循环水保温的不锈钢分散罐中,循环水温设定在80℃,使用搅拌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约10厘米,起始用1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缓慢加入全部水相,水相需提前预热至80℃,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300-500转/分钟左右。水相加入完成后,迅速加入引发相,提高搅速以促进引发剂在乳液中的均匀分布,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B)高内相乳液的固化与成型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固化模具中,模具分为两部分,底座部分是直径11.3厘米,中心点处深度4厘米的半椭球形,在合上顶上部分后,倒入的乳液形成罩杯状构型,直径11.3厘米,中心点处有凹槽3,凹槽3处的圆弧深度为8毫米,中心点深度4厘米(不含凹槽深度),模具边缘向下2厘米左右处有椭圆形凹槽设计,凹槽的长径长1厘米,短径长0.5厘米,这样可以使固化后的泡沫有凸起状花纹2,将固化模具放入100℃烘箱中固化30分钟。
C)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
固化后实施例2的泡沫吸收芯的外型如图3所示,泡沫吸收芯1靠近吸收芯边缘4的部位具有凸起状花纹2高于周边部分泡沫1毫米,在泡沫吸收芯内表面呈对称分布,除凸起状花纹2外其他部分泡沫各处的厚度均为2.5毫米,参考图3所示,罩杯状泡沫吸收芯1的中心处还设有中心处凹槽3。
实施例3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镁(30.0克)溶解到10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丙烯酸十八烷基酯(15.0克)、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5.0克)与蔗糖脂肪酸酯S-370(购于三菱化学,5.0克)制得油相,搅拌至成均匀稳定油相。称量VA-044(购于日本和光,1.0克)于20毫升去离子水中溶解制得引发剂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在乳化后期现配现用。
将所得油相置于1.2升容积的带循环水保温的不锈钢分散罐中,循环水温设定在60℃,使用搅拌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约10厘米,起始用1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在5分钟时间内缓慢加入剩余的全部水相,水相需提前预热至60℃,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600-800转/分钟左右,在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后,加入引发剂溶液后再搅拌分散均匀。
B)高内相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固化模具中,模具分为两部分,底座部分是直径11.3厘米的半椭球形,中心点处有凹槽,中心点处深度3厘米(不包含凹槽深度),在合上顶上部分后,倒入的乳液形成罩杯状构型,90℃烘箱中固化30分钟。
C)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
实施例3制备的泡沫吸收芯干燥后,吸收芯边缘4的部位厚度为1.5毫米,其余部位厚度均匀均为0.7毫米,中心处凹槽3的圆弧深度8毫米,图4是实施例3固化后的泡沫吸收芯的横截面示图。
实施例4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硫酸钙(6.0克)、亚硫酸氢钠(0.1克)溶解到13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丙烯酸异癸酯(12.0克)、苯乙烯(2.0克)、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6.0克)与Span 60(2.0克)、Span 80(6.0克)搅拌分散制得均一油相。将过硫酸钠(1.5克)加入到20ml去离子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引发相可在乳化后期现配。
将所得油相置于1.5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1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70℃,水相需提前预热至70℃,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1000-1500转/分钟左右,水相加入完成后,迅速倒入引发相,此时提高搅速以促进引发剂在乳液中的均匀分布,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B)高内相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实施例4的固化模具中,模具分为两部分,底座部分是直径11.3厘米的半椭球形,中心点处有凹槽,中心点处深度3厘米(不包含凹槽深度),在合上顶上部分后,倒入的乳液形成罩杯状构型,将固化模具放入80℃烘箱中固化60分钟。
C)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
实施例4制备的泡沫吸收芯干燥后,吸收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吸收芯边缘4部位的厚度为2毫米,其余吸收芯主体7部位的厚度均匀,均为1.5毫米,中心处凹槽3的圆弧深度为8毫米。吸收芯主体7上还具有切缝或条形打孔5,其为在泡沫吸收芯上切割的长2厘米,宽0.8毫米的切缝;以及打孔6,其是在中心处凹槽3上打孔后形成的直径为0.1毫米的圆形孔洞。
实施例5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硫酸钠(40.0克)溶解到3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甲基丙烯酸异辛酯基酯(19.0克)、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克)与聚甘油硬脂酸酯(购自麦克林,3.2克)、SPAN 65(0.8克)搅拌分散均匀制得油相。将过硫酸钾(2.0克)加入到25ml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引发相在乳化完成后现配。
将所得油相置于1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1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80℃,水相需提前预热至80℃,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50-500转/分钟左右,水相加入完成后,迅速倒入引发相,提高搅速以促进引发剂在乳液中的均匀分布,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B)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PC材质的实施例5的固化模具中,模具分为两部分,底座部分是直径11.3厘米的半椭球形,模具内表面分区域以形成不同厚度的泡沫,中心点处深度2.5厘米,在合上顶上部分后,倒入的乳液形成罩杯状构型,将固化模具放入85℃烘箱中固化45分钟。
C)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
实施例5制备的泡沫吸收芯干燥后的结构外型示意图如图6所示。固化后以泡沫吸收芯中心点10为圆心直径2.5厘米的圆形区域为界,圆形区域下方有不规则半椭圆形的中心处下方凸起部分8,8的泡沫厚度为3.5毫米,而圆形区域上方部分有不规则半椭圆形区域的中心处上方部分9,中心处上方部分9的泡沫厚度为1.2毫米,泡沫芯的其余部分厚度均匀,均为2毫米。
实施例6
A)制备上层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钾(60.0克)溶解到14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15.0克)、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0克)与聚甘油琥珀酸酯(购自麦克林,2.5克)搅拌分散均匀制得油相。将V50(购于日本和光,0.7克)加入到20ml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引发相在乳化完成后现配。
将所得油相置于1.5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1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72℃,水相需提前预热至72℃,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150-500转/分钟左右,水相加入完成后,迅速倒入引发相,提高搅速以促进引发剂在乳液中的均匀分布,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B)制备下层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钙(100.0克)溶解到85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混合甲基丙烯酸异辛酯(15.0克)、苯乙烯(2.5克)、二乙烯基苯(2.5克)与Span 85(4.1克)制得均一油相。将V50(购于日本和光,1.6克)加入到20ml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引发相在乳化完成后现配。
将所得油相置于1.5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10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72℃,水相需提前预热至72℃,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200-800转/分钟左右,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C)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上层与下层高内相乳液倒入实施例1的固化模具中,制备成双层乳液涂层,上层乳液厚度为1.8毫米,下层乳液厚2.5毫米,100℃烘箱中固化25分钟。
D)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实施例6固化后的泡沫材料呈下层泡孔径小,上层泡孔径大的双层结构,干泡沫总厚度为3.9毫米。泡沫结构的SEM图如图7所示。
实施例7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钙(60.0克)溶解到9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水相维持在55℃;混合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3.5克)、α-甲基苯乙烯(6.0克)、二乙烯基苯(5.0克)、光引发剂1173(购于BASF,0.5克)与Span 80(3.5克)、Span 20(2.0克)搅拌分散均匀制得油相。
将所得油相置于1.5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25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60℃,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1000-1200转/分钟左右,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C)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石英玻璃材质的固化模具中,固化容器长24厘米,宽15厘米,乳液厚度为0.8毫米,在UV箱中光照2分钟后取出。
D)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
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实施例7制备的泡沫干燥后的厚度为0.5毫米。
E)泡沫的外型加工
将干燥后的片状泡沫材料进行切割,在切口处用热熔胶进行粘接,形成直径为11.3厘米,深度约3厘米左右的圆锥体结构。如图8(1)和(2)所示。
实施例8
A)制备高内相乳液
将氯化钠(150.0克)溶解到800毫升去离子水中制得水相,水相维持在85℃;混合甲基丙烯酸月桂酯(13.5克)、α-乙基苯乙烯(6.0克)、二乙烯基苯(5.0克)与双甘油油酸酯(购自麦克林,1.8克)、Span 20(0.3克)搅拌分散均匀制得油相。将VA-044(购于日本和光,0.3克)加入到15ml水中溶解制得引发相,引发相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引发相在乳化完成后现配。
将所得油相置于1.5升容积的不锈钢带夹层的保温分散罐中,使用分散机将油相搅拌,分散盘直径8厘米,起始用20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油相,同时在5分钟时间内加入全部水相,水相加入期间分散罐内一直保温在85℃,随着水相的加入搅拌速度逐渐提高,在在全部水相加入后转速在1200-1500转/分钟左右,水相加入完成后,迅速倒入引发相,提高搅速以促进引发剂在乳液中的均匀分布,形成稳定无分层的高内相乳液。
B)乳液的固化
将制备好的高内相乳液倒入PC材质的固化模具中,固化容器长24厘米,宽23厘米,内高为3.5毫米,在90℃度烘箱中固化30分钟后取出。
C)泡沫的切割与外型加工
将固化后的泡沫取出,用往复式刀锯进行切割,注意切割中避开泡沫表面有特别大的孔洞或裂缝或凹凸的部分,切割后的湿泡沫厚度为长宽高是12*12*4厘米。再用不锈钢模具冲切成需要的罩杯形状,外观尺寸为直径11.3,内表面中心点深度为1.5厘米,湿泡沫厚为7.5毫米;
D)泡沫的洗涤、脱水与干燥处理
条件与实施例1中完全一致。实施例8最终得到的干泡沫平均厚度为2.9毫米,泡沫吸收芯外观结构与图1相似。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HIPE泡沫吸收材料制备方法,可以在乳液固化时一体成型,即固化干燥后的泡沫即为最终防溢乳垫吸收芯的构型,固化后的泡沫吸收芯各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实施例1~实施例5,也可以将乳液固化成更容易收放的片状或其他任意形状,再经切割或粘接或冲切或模压或这些工艺的组合等处理手段,最终形成所需要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构型,如实施例6~实施例8;还可以对泡沫进行打孔、切割、压花、镂空、蚀刻或其他任意可以形成任意图案或形状的处理,从而达到吸收性能或使用体验或视觉效果等方面上的改善,如实施例2~实施例5;还可以对HIPE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进行设计,比如改变吸收芯不同部位的泡孔径大小、厚度、亲疏水性,或做成多层结构,从而达到更好的吸收性能或其他目的,如实施例5~6。
实施例1~实施例8制得的泡沫吸收芯的吸收性能检测表征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相比于市售传统型木浆吸收芯或木浆/SAP吸收芯型一次性防溢乳垫,HIPE泡沫吸收芯的手感舒适度突出,即使是在泡沫厚度相对很厚时(3.9毫米)也能保持良好的回弹性和柔软度,而且本发明还可以做到低于1mm的超薄吸收芯,反渗远低于传统型一次性防溢乳垫吸收芯的反渗值。
表1实施例泡沫吸收芯的吸收性能检测表征结果
Figure BDA000324911661000027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由HIPE泡沫制备的吸收芯材料比传统吸收芯材料,有更好的吸收性能,吸收速度快且反渗低,不会发生滑渗现象,垂直扩散高度优异则表示吸收材料扩散液体性好,这保证了吸收芯的反渗低;同时,本发明实施例HIPE泡沫吸收芯厚度可以做到更薄,由于其开孔式泡孔结构,使得每平方米的克重要大大小于传统木浆型或木浆/SAP或吸水纸型吸收芯材料,即使厚度在做到与市售吸水纸型吸收芯一样时,其单位面积克重也要小得多,这使得吸收芯更轻盈,使用更舒适;良好的泡沫回弹性也保障了触感相比于传统吸收芯更为舒适柔软。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之下,可对本发明做出一些修改或调整。这些修改或调整也应当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一次性防溢乳垫,包括面层、吸收芯和防渗底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为采用高内相乳液聚合制备而成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并且:
A)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2-5mm,每平方米克重为150g/m2-300g/m2
B)所述吸收芯对(36±1)℃牛乳的吸收速度小于5秒,反渗低于0.1g,垂直扩散高度大于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的数均泡孔直径为10-100µ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的数均泡孔直径为10-80µ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3-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在干燥、未压缩状态下的厚度为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吸收牛乳后的滑渗值为0g,反渗低于0.1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吸收牛乳后的反渗低于0.08g。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的制备方法为:采用高内相乳液在预先设计好形状、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一体成型制得,或在任意形状的模具中完成固化反应形成泡沫材料,再通过后期加工形成任意的几何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具有任意部位、任意形状的图案,所述图案为完全镂空、非完全镂空的图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具有任意部位、任意形状的图案,所述图案为压花的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在吸收芯中心点处或使用时的乳头接触处具有凹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表面具有规则分布的凸起状花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在任意部位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的外围部分隆起厚度更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的泡沫结构为单层或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的每层泡沫材料的组分可以相同或不同,但每层的数均泡孔孔径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的吸收芯为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结构的泡孔孔径大,下层泡孔孔径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使用时位于中心处的上方部位泡孔孔径比下方部位泡孔孔径更小,或以乳头接触处部分为中心点,吸收芯的泡孔径以此中心点向外泡孔径呈梯度分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防溢乳垫的聚丙烯酸酯泡沫吸收芯具有亲水性、香味、抗菌性或特定的色彩。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次性防溢乳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与木浆、超吸水树脂、无尘纸、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常规吸收芯材组合形成吸收芯体使用。
CN202111040700.XA 2021-09-07 2021-09-07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Active CN113736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700.XA CN113736008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700.XA CN113736008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6008A CN113736008A (zh) 2021-12-03
CN113736008B true CN113736008B (zh) 2022-11-08

Family

ID=7873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0700.XA Active CN113736008B (zh) 2021-09-07 2021-09-07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60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2862B2 (en) * 2007-08-03 2012-10-2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Dynamic fitting body adhering absorbent article
CN104720980B (zh) * 2014-12-22 2021-01-12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品
GB201610184D0 (en) * 2016-06-10 2016-07-27 Eumar Tech Ltd Product
CN106618865A (zh) * 2016-12-20 2017-05-10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性防溢乳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6008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46393B (en) Heterogeneous foam materials
JP3432828B2 (ja) 月経パッド吸収性部材として有用な高内部相エマルジョンから製造される発泡体
KR100257434B1 (ko) 월경패드용흡수부재로서유용한고분산상유화액으로부터제조된포움
EP3370669B1 (en) Thin and flexible absorbent articles
FI112493B (fi) Kuivana ohuita absorboivia vaahtomateriaaleja vettä sisältäviä kehon nesteitä varten sekä menetelmä niiden valmistamiseksi
EP3370666B1 (en) Thin and flexible absorbent articles
US20170119597A1 (en) Thin and flexible absorbent articles
EP3370670B1 (en) Foam absorbent core structure comprising heterogeneous mass
MXPA98007309A (es) Materiales de espuma heterogeneos
CZ218397A3 (en) Absorption foams prepared from water-in-oil emulsion with a high ratio of water amount to oil, suitable for absorption of aqueous liquids
CA2624276A1 (en)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primary aqueous-liquid-absorbing agent
CN111902116B (zh) 包含纳米多孔超吸收颗粒的女性护理吸收制品
CN113736008B (zh) 用于一次性防溢乳垫的吸收芯、制备方法及一次性防溢乳垫
SE514898C2 (sv) Absorberande struktur innefattande ett komprimerat skummaterial av regenererad cellulosa, metod för dess framställning samt absorberande alster såsom en blöja, innefattande strukturen
CN112218665A (zh) 包含纳米多孔超吸收颗粒的吸收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