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2040A -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2040A
CN113732040A CN202010476944.1A CN202010476944A CN113732040A CN 113732040 A CN113732040 A CN 113732040A CN 202010476944 A CN202010476944 A CN 202010476944A CN 113732040 A CN113732040 A CN 113732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minated site
catalyst
remediation
soil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69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迈克·贝拉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Weiai Quantum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Weiai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Weiai Quantum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Weiai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Weiai Quantum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Weiai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Weiai Quantum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69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2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2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2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8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chem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2101/00In situ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用第一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次修复,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在污染场地约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用第一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二次修复,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在污染场地约20%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用第一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三次处理,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在污染场地约7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污染场地具有过酸/碱度和钠质污染度;初次、二次和三次修复每个过程至少实施一次;修复的结果提高了污染场地土壤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改善了污染场地过高的酸度、碱度和钠质污染物。

Description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有过量酸、碱和/或钠质污染度的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养分的耗竭、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或土壤的碱度会对土壤和水体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从而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构成潜在威胁。过度耕作、侵蚀、淋洗或养分补充不足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耗竭、酸碱化。养分的耗竭、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或碱度常见于农田、稻田、果园等地的土壤中。土壤的进一步污染,尤其是金属污染,可能导致营养成分的枯竭和/或金属的累积,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生物累积。
在自然形成的土壤中,养分主要存在于腐殖质中。腐殖质是一种动态生成的物质,具有肥沃土壤的特性,对污染物的初始吸附和随后的消散起主要作用。腐殖质也是土壤水分的主要贮存库。因此,全球土壤的耗竭是一种做法和过程简单的作用,其耗竭了腐殖质的储备量,打破了腐殖质动态维持的自然机制。耗竭土壤的一个主要征兆是干燥--土壤中储存的水分随时间流失,最终导致沙漠化。在土壤中自然储存养分的系统也储存水。蓄水能力一旦下降,蒸发蒸腾作用将会导致土壤干燥。此外,负责生产和维持土壤中腐殖质储备量的系统同样负责着水的生物生成或者水合成。可以理解的是,“水合成”一词是指生物制造水以及协助维持土壤水分的过程。一旦出现土壤退化的迹象,随之而来的则是干旱和沙漠化。此外,枯竭的土壤也经常出现酸度、碱度和/或钠质污染物含量过高的情况。
传统上,我们采用向营养贫乏的土壤中施用化肥的方法,用以保证农作物的营养供应。然而,在贫瘠的土壤中添加肥料会加速土壤的耗竭,而且并不会有助于土壤养分储备的重建。此外关键的营养物质,例如磷,是有限的资源,并且处理和运输都很昂贵。每年周期性地向贫瘠的土壤中添加磷,会使施用的养分以一种植物生长不能利用的方式被锁定住。发挥磷的有效性需要水的参与,当土壤产生营养枯竭和干燥的问题时,磷的锁定作用就会加强。此外,随着全球变暖和天气模式的变化,人们担心更严重、更持久的干旱将加速土壤干燥,并进一步降低全球农业生产力。传统上,常采用在土壤表面添加石膏、保持土壤表面足够的植被覆盖、落叶层、留茬以及选择作物品种等方法将钠质土壤中的钠元素替换为钙元素。传统上,常采用添加石灰、硫磺和有机物质等方法控制土壤的过高酸碱度。
任何生物制造或衍生的物质都完全依赖于直接或间接捕获的太阳能。任何生产生物结构中有机分子的过程的效率都是捕获和储存太阳能机制的效率水平函数,太阳能是有机分子形成的基础。于是出现了用于生产腐殖质和维持土壤中腐殖质储量的有机分子的制造过程,该过程会产生依赖于持续捕获、储存和转移的太阳能的水合成作用。
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将是有利的,该方法不仅可以补充污染场地中的营养储备、提高土壤水分整体水平和提高储水容量,还可以改善污染场地土壤捕获、储存和转移太阳能的持续能力并平衡氢化合物,氢化合物是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含钠物质的基础。
将清楚地理解,如果在本文中引用现有技术出版物,并不意味着承认该出版物构成了澳大利亚或任何其他国家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或为消费者提供有用的或商业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一种形式广泛地存在于一种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b)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二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20%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c)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三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7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其中污染场地中具有过度酸性、碱性和/或钠质污染物;
并且,所述针对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均至少进行一次。
本文使用的术语“催化剂”广泛定义为一种能够进行或者引发反应的物质,不管其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本文使用的术语“修复”广泛定义为能够使土地状况发生改变的过程或活动,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及其适当的组合。
此处使用的“场地”一词(参照图1)广泛定义为一个三维空间,包括土壤表面、地表上方相邻大气和地表下的土壤的三维空间。优选的,可以将所述场地定义为一个区域,其包括土壤表面、紧邻地表至上方高度约1米的连续的大气以及地表下100mm深度的土壤的三维空间。
任何适宜类型的场地都可以被修复。优选的,被修复的场地可能是污染场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受污染的场地可能具有过量的酸、碱和钠质污染物。例如,受污染的场地可能是耕地、非耕地、牧场用地、草地、草原、农业用地、农田、果园、种植园、森林、灌木、灌木丛林地、公园土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建筑用地、高尔夫球场、运动场、赛马场、湿地、河道及水体、陆基水产养殖设施、恢复区(rehabilitationsites,remediationsites,restorationsite)、植被恢复区、火灾受灾区、矿区、垃圾填埋地、废料堆、商业堆肥设施、农业堆肥设施等设施。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污染场地的修复实质上是对土壤表面、地表上方与之相邻的大气和地表以下土壤的三维空间的修复。例如,农田的修复实质上是对土壤表面(特征物包括但不限于形成的土地、河道及水体、堆肥桩、麦垛、植被等)、地表以下土壤的三维空间(特征物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河道及水体、压实层、粘土层等)和地表上方与之相邻的大气这一三维空间的修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持续平衡氢化合物能力的方法。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以促进土壤持续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优选地,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以促进生物能量产生机制转移至污染场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生物能量产生机制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光合细菌捕获植物吸收光谱范围之外的太阳能,然后将吸收的能量以有机分子的形式储存起来。我们知道太阳能最初以化学能量转移化合物(如ATP和NADPH)进行存储,随后被光合生物使用并制造生成富含氢的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水),所述含氢化合物可以作为能量储存化合物和营养储存化合物。
应当说明的是生物能量产生过程可以引起营养物质的积累,包括但不限于氮和碳的固定,随后形成腐殖化的土壤,腐殖化土壤可以作为一种储存能量和营养的化合物,其不会因为过多或过少的自由氢离子或钠质污染物而受到不良影响。在使用中,设想由于腐殖质土壤的产生提升了土壤的营养储存和储水能力,进而有助于污染物的吸收和管理,包括由于氢离子不平衡和/或钠质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
优选地,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可以提高土壤持续平衡含氢化合物的能力。在此情况下,需要理解的是,土壤平衡含氢化合物的能力指的是其平衡生物源和非生物源之间氢循环和氢交换的能力。
在使用中,设想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能够促进当地微生物群或者生态系统的发展,使其拥有足够多的能量储存来支持健康微生物群(如细菌、古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的架构,随后生物体(如人类、植物、动物、蚯蚓、昆虫等)与微生物群产生交互作用。在使用中,设想持续产生的生物能源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群从病害中恢复和抵御病害的能力。有利的是,这种自然修复可能会使当地植物群和/或动物群再生,因为上述二者依赖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群的特异性而生存。
在使用中,设想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可以促进生物水合成,随之产生充足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的储水能力并增加蒸腾作用。在此情况下,过量的土壤水分可能导致水流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地下水位的移动。在使用中,设想大规模实施该方法具有增加降水的可能性并增加污染场地中的总降水量。在使用中,设想因本发明中方法而激发的微生物群包括繁荣的假单胞杆菌和其他能够在污染场地大气中传播和繁殖的菌类。在使用中,设想水循环可以作为氢和盐的缓冲,促进所寻求的氢平衡机制。
在使用中,设想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有助于土壤的修复。土壤的修复可以用合适的土壤肥力指标来表示。例如,土壤肥力指标包括化学指标(如阳离子交换能力、导电性、磷和氮的水平及可用性、酸度等),物理指标(如土壤质地和结构、湿聚合稳定性、有效水容量、持水能力、硬度、渗透速率等)或生物指标(如蚯蚓、有机物、有机碳、土壤呼吸、土壤蛋白、土壤酶等)。优选地,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有效磷、总磷、钙的有效性、持水能力、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中蚯蚓的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中方法也可以平衡土壤中的酸碱水平,降低高的钠质污染物水平;还可以有助于固定土壤中的氮和碳,降低受污染土壤中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及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优选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可以在其建设之前使用。例如,可以在将混凝土板放置在污染的场地上之前使用该方法,来减少土壤中的酸性污染物。
优选地,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可以用来平衡土壤的酸度或碱度。在使用中,设想可通过平衡氢循环、缓冲土壤pH、促进阳离子交换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平衡土壤的酸度或碱度,从而实现污染场地的修复。
优选地,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钠质污染度。要理解的是,术语“钠质污染度”指的是土壤中的钠含量,钠质土壤指的是钠含量占土壤中所有阳离子含量的5%以上的土壤。
一种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次修复。优选的,将所述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土壤和催化剂之间的接触处构建了一个生物能量生成点的矩阵。在此情况下,要理解的是本方法促进了使一个或多个原核生物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其底物的转移,并引发了腐殖质土壤的生成、生物水合成和随后每个矩阵点中水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想生物能量产生点矩阵的构建将促进污染场地的修复,并且提高已被修复土壤的持续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在使用中,设想本方法会致使自然养分的积累,包括氮和碳的固定,酸度或碱度的平衡并减少任何过量钠质污染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式。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设想该些催化剂可包括液体、肥料(特别是生物肥料)或其他高价值的有机材料、腐殖质或腐殖质土壤、培养物、用于产生能量的收集底物等。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催化剂,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以是相同的催化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催化剂可包括使一个或多个活性原核生物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例如,原核生物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古生菌,一个或多个菌种,及其任意适当的组合。原核生物可以是无氧的、需氧的、自养的、异养的、光养的、化学营养的、光合的及其任意适当的组合。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原核生物可以包括紫色的不产硫异养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放线菌、诺卡氏菌、射线真菌、浮游生物、化学营养细菌及其适当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包括有机底物,该有机底物包括通常可在腐殖质土壤中发现的特性和元素。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腐殖质土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的腐殖质土壤,其中,连续发酵过程包括低温发酵微生物的来源和为其提供持续活性的栖息地。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腐殖质土壤,其中,腐殖质土壤包括使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和光合微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优选地,第一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的腐殖质土壤,其中腐殖质土壤包括使异养光合细菌和/或原核生物(包括古生菌或细菌中的任何一种)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得到的底物。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可以是按照第2014250680号澳大利亚专利中所述的方法和/或系统生产的产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包括液体肥料。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液体肥料。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液体肥料,其中液体肥料可以是重组的微生物底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液体肥料,其中连续发酵过程包括低温发酵微生物活性的来源和能够保证其活性的栖息地。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液体肥料,其中,所述液体肥料包括使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异养微生物和光合微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优选地,第二催化剂包括由有机材料的连续发酵制备得到的液体肥料,其中,液体肥料包括使异养光合细菌和/或原核生物(包括古生菌或细菌中的任何一种)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活性产生的底物。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种催化剂可以是按照第2012283757号澳大利亚专利中描述的方法和/或系统生产的产品。
优选的,本发明中方法步骤包括针对污染场地进行的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其中,所述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在一定的时间内实施。修复方案可在任何适当的时间内实施。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的每个过程至少实施一次。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成,修复方案至少需要实施一次。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每年至少实施一次。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成,修复方案至少需要每年实施一次。然而,需要了解的是,为了在能够持续生成能量的污染场地中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和能量储存化合物(如腐殖质土壤),方案可以在任何合适的时间点实施修复方案。
所述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实施的时间间隔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
可以采用任何适宜次数的修复方案。然而,需要理解的是,修复方案的次数会随着一些因素变化,比如待处理场地的条件、现在和将来的使用情况。可以使初次修复和二次修复的间隔间隔开任意适宜的长度。例如,二次修复的时间可以开始于作物的生长季结束时,也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的检测指标来开始,亦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后开始,及其适宜的组合后开始。
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例如,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能是一同存储及应用,可能是分别储存一同应用,亦可能是分别储存并独立使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以按顺序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即可以将它们彼此独立地施加到污染场地。然而,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的施加方法因许多因素而变化,例如第一和第二催化剂的组成和特性、应用的方法,要处理的污染场地的类型和大小以及处理方案。
污染场地的修复可以以任何适宜的方式进行。例如,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施加到污染场地的方法可以是:喷洒、滴灌、沟灌、空中施用、撒播(broadcastedorspread)及其合适的组合。然而,需要理解的是,催化剂的施加方法因诸多因素而变化,例如第一和第二催化剂的组成和特性、应用的方法,要处理的污染场地的类型和大小以及处理方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施加到污染场地之前,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与其他物质进行混合。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物质。例如,该物质可以是催化剂储存和运输的加工助剂,促进土壤对催化剂吸收的物质,维持催化剂中有机体活性的物质,提高土壤中营养成分的物质,促进营养积累中目标响应的物质等。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物质。例如,添加剂包括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矿物、营养物等。例如,可以向催化剂中添加钙源以增加土壤中可用的钙。例如,可以向催化剂中添加糖,以提高土壤的发酵能力。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土壤表面、土壤上方相邻的大气和地表下的土壤的三维区域。可以修复污染场地的任意部分。例如,可以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约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1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1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2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2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3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3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4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4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5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5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6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6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7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7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8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8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90%的面积,污染场地约95%的面积,污染场地约100%的面积。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的污染场地的面积大小可以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然而,污染场地修复的面积大小可能根据初次、二次或三次修复而不同。
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污染场地的待修复部分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土地上相间隔的离散区,其中两个及以上的离散区至少沿着一个边缘是连续的,以及任何适宜的连接方式。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随机选取污染场地的待修复部分。在此情况下,污染场地的待修复部分包括两个及以上的土地上相间隔的离散区的组合,其中两个及以上的离散区至少沿着一个边缘是连续的,以及任何适宜的连接方式的结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土地上相间隔的离散区所占比例随着待修复区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初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可以在初次修复中随机选择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二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20%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污染场地的二次修复可以包括初次修复已经修复过的区域,也可以不包括初次修复已经处理过的或者与之重叠的部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污染场地的二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初次修复过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三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7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污染场地的三次修复可以包括初次修复和/或二次修复已经修复过的区域,也可以不包括初次修复和/或二次修复已经修复过或者与之重叠的部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污染场地的三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初次修复和二次修复修复过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随机选择污染场地的待修复的部分,或根据预定的标准选择。优选地,随机选择污染场地的待修复的部分。污染场地的待修复的部分可以是与先前修复过的部分相同或者是在先未被修复的部分。
修复方案使得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在污染场地内和/或其上构建,矩阵的构建足以促进污染场地内持续和有效的产生并储存能源。优选的,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稀疏地随机撒播至污染场地,使得刺激污染场地中原核生物的活性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随机分布,其中催化剂和土壤的每个接触点成为了生物能量的发生点。在使用中,随着每个接触点上生物活性的增加,构建了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随着进一步的修复,进一步建立了额外的接触点,并且生物能量产生点矩阵扩展至更大的区域,密度也相应增加增加,直至生物能量的生产过程变得自给自足。过一段时间,持续的能量生产过程将有助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并提高受污染地区土壤持续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
可以以任何合适的计量率将第一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例如,第一催化剂应用至污染场地的剂量率可以是每年每公顷1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2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5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7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10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12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15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17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20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22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25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27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30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32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350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3750千克,每年每公顷约4000千克。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催化剂每年施加到污染场地的量包括了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第一催化剂用量的总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施加的第一催化剂的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外,可以设想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修复过程中第一催化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而不同。
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剂量率将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例如,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使用量可以每年每公顷约5公升,每年每公顷约50升,每年每公顷约100升,每年每公顷约150升,每年每公顷约200升,每年每公顷约250升,每年每公顷约300升,每年每公顷约350升,每年每公顷约400升,每年每公顷约450升,每年每公顷约500升,每年每公顷约550升,每年每公顷约600升,每年每公顷约650升,每年每公顷约700升,每年每公顷约750升,每年每公顷约800升,每年每公顷约850升,每年每公顷约900升,每年每公顷约950升,每年每公顷约1000升。在此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催化剂每年施加到污染场地的量包括了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第二催化剂用量的总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施加的第二催化剂的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外,可以设想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修复过程中第二催化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而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在对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的每次修复方案中的使用量可以基本相同,其中在修复方案中的每个阶段所修复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的面积大小可以实质上不同。在此情况下,初次、二次和三次修复中的有效剂量率实质上是不同的。
所述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比例应用。例如,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的比例可以是5:95、10:90、15:85、20:80、25:75、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5:35、70:30、75:25、80:20、85:15、95:5。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的比例会随着修复阶段、催化剂的成分以及污染场地的类型而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随机地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择污染场地的部分,并随机使用催化剂,以便产生大于30%变异系数的扩散。或者,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都可以施加到污染场地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将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待处理部分,以致其产生变异系数小于25%的扩散。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均可作为追肥使用。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施加到土中并与污染场地上的土壤混合。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初次处理、二次处理和三次处理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还可能包括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施加到污染场地,并将催化剂和污染场地上的土壤进行混合。在使用中,将催化剂与污染场地上的土壤混合有助于在土壤中和/或土壤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三维矩阵。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修复方案包括对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上述修复可以采用第一催化剂、第二种催化剂和第三催化剂。第三催化剂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式,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催化剂可能包括液体、肥料(特别是一种生物肥料)或其他高价值的有机材料、腐殖质或腐殖质土壤、培养物、用于能量产生的收集底物等。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三催化剂可以是与第一催化剂和/或第二催化剂相同类型的催化剂,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催化剂和第一催化剂和/或第二催化剂可以是同一种催化剂。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三种催化剂可以包括由生物水合成产生的液体。例如,生物水合成生成的液体可以随着蒸腾作用上升并通过降水返回。其中,降水包括降雨、降露和气候变化时产生的湿气(如一天结束后的自然循环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催化剂可以通过蒸腾和降水循环来循环利用。生物水合成所产生的液体可以通过任何适当方法在污染场地循环。例如,液体可能通过毛细管作用、对流、蒸腾、降水或任何适当的组合在污染场地内循环。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由生物水合成产生的液体可以包括使一个或多个原核生物的活性受到刺激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生物水合成产生的液体可以促进上述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的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液体通过毛细作用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或蒸腾作用可以促进刺激一个或多个原核生物活性的来源和/或产生的底物的转移。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催化剂通过蒸腾和降雨的循环可以在污染场地中和/或污染场地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该矩阵能够促进污染场地的持续能量产生和储能化合物的生成,比如腐殖质土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许多优点。例如,催化剂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实现为污染场地上捕获能量的储存,并使生物能量发生机制转移至污染场地。其中,随着时间的增长,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的构建提高了污染场地中的土的壤持续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此外,该方法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群的发展和健康,并通过平衡土壤的酸度或碱度和/或减少钠质污染物过多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来协助土壤的恢复。
本发明所述的任何特征都可以与本发明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在一起。
本发明中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承认现有技术是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特征、实施例和改变可从以下详细描述中识别出来,这些描述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执行本发明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概述的范围。详细描述将参考以下图片: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三维空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解释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定义的场地100的三维空间。可以将场地100定义为包括土壤表面10、土壤上方相邻的大气12和地表下的土壤14的三维空间的三维空间。在使用中,可以将第一催化剂(未示出)和第二催化剂(未示出)施加到场地100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场地10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土壤表面10,土壤上方相邻的大气12和地表下的土壤14的三维空间。例如,可以将催化剂(未示出)作为喷雾施加到场地100,其中液滴可以分散在土壤上方的连续大气12中,并散布于土壤表面10上,随后迁移进或耕作进地表下的土壤14中。按照这种方式,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场地的一部分而在场地上或场地中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修复污染场地200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20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在初次修复中,污染场地20的该至少一部分可以随机选择。在初次修复中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将以稀疏和随机的方式撒播至污染场地中,从而使催化剂在污染场地随机分布,其中,催化剂和土壤之间的每个接触点变成了生物能量生成点。优选的,在初次修复中,在污染场地上施用催化剂,在污染场地的大约5%的面积上构建了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在污染场地的二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30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二次修复中的污染场地的该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中修复过的污染场地的部分。催化剂和土壤之间的每个接触点变成了生物能量生成点。优选的,在二次修复中,在污染场地上施用催化剂,在污染场地的大约20%的面积上构建了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在污染场地的三次修复过程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污染场地40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三次修复中的污染场地的该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和二次修复中修复过的污染场地的部分。优选的,催化剂和土壤之间的每个接触点变成了生物能量生成点。优选的,在三次修复中,在污染场地上施用催化剂,在污染场地的大约75%的面积上构建了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包括”及其衍生词包括所述的每个整数,但不排除包括一个或更多的整数。
贯穿说明书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引用是指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记载了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因此,说明书中多处记载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一短语并不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此外,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或多个组合。
按照规定,本发明已用或多或少具体到结构或方法特征的语言进行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或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因为本发明也记载了其用于实践产生效果的具体形式。因此,本发明的任何形式或修改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适当范围内,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适当的解释。
引用文献
KennethBellamy,‘Photosynthesis:Fixingcarbonandmakingwater’(2009)<https://nanopdf.com/download/photosynthesis-fixing-carbon-and-making-water-6co2-12h2o_pdf>.

Claims (8)

1.一种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包括:
(a)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初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b)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二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染场地的大约20%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c)采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对污染场地进行三次修复,其中将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施加到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在污染场地的大约75%的面积上构建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
其中,所述污染场地是具有过量酸度、碱度和/或钠质污染度的场地;
其中,所述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每个过程至少实施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在污染场地的二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在污染场地的三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污染场地的初次修复和二次修复中修复的污染场地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第一催化剂包括有机材料连续发酵得到的腐殖质土壤,第二催化剂包括有机材料连续发酵得到的液体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第一催化剂的总施加量是每年至少400kg/公顷,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第二催化剂的总施加量是每年至少5L/公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修复的污染场地中构建了生物能量生成点矩阵,其中,所述矩阵足以促进土壤持续平衡氢化合物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初次修复、二次修复和三次修复中的一个或多个还包括在污染场地的至少一部分施加第三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污染场地的方法,其中,污染场地的三次修复还包括在修复后的污染场地中进行生物水合成产生的液体的循环。
CN202010476944.1A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Pending CN113732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944.1A CN113732040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6944.1A CN113732040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2040A true CN113732040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6944.1A Pending CN113732040A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204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738A (zh) * 1997-09-08 2000-10-11 科尼斯德国有限公司 一种对受基于矿物油污染物长期污染的土地简便生物恢复的方法
CN106914484A (zh) * 2017-03-31 2017-07-0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841313A (zh) * 2017-11-02 2018-03-27 内蒙古蒙草土壤修复与盐碱地改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方法
CN110125169A (zh) * 2019-06-25 2019-08-16 重庆桂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改良芬顿氧化法联合固体微生物药剂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0252798A (zh) * 2019-07-23 2019-09-20 北京南科大蓝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复合修复药剂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9738A (zh) * 1997-09-08 2000-10-11 科尼斯德国有限公司 一种对受基于矿物油污染物长期污染的土地简便生物恢复的方法
CN106914484A (zh) * 2017-03-31 2017-07-0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7841313A (zh) * 2017-11-02 2018-03-27 内蒙古蒙草土壤修复与盐碱地改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方法
CN110125169A (zh) * 2019-06-25 2019-08-16 重庆桂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改良芬顿氧化法联合固体微生物药剂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0252798A (zh) * 2019-07-23 2019-09-20 北京南科大蓝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复合修复药剂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实用新技术选编》", 31 December 2017,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张静等: "《现代园林植物生态设计》", 31 August 2018,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李立欣等: "《环境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hra et al. A review of tillage practice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impact the soil carbon dynamics
Usharani et al. Role of soi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for soil health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rivedi et al. Effect of organic amendments and microbial application on sodic soil properties and growth of an aromatic crop
Lamb et al. Understanding nitrogen in soils
Arriaga et al.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and soil functions
Du Preez et al. Threats to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in South Africa
Sevostianova et al. Subsurface‐applied tailored water: Combining nutrient benefits with efficient turfgrass irrigation
RU2599555C1 (ru)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лодородия почв черноземов
Vasbieva Effect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mineral fertilizers on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nitrogen regime of soddy-podzolic soil
Channarayappa et al. Soil basics, management and rhizosphere engineering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US20210370367A1 (en) Method for large scale biological hydrosynthesis,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and/or topsoil restoration
Barnwal et al. Soil fertility management in organic farming
CN117204288B (zh) 一种汞/镉复合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方法
Grover et al. Soil Management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Robertson et al. Soil system management in temperate regions
US20210370368A1 (en) Method for restoring acidic or sodic alkali soils in a contaminated site
Kelbesa Effect of compost in improving soil properties and its consequent effect on crop production–A review
Zhou et al. Nitrate leaching i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of soil calcium and magnesium leaching loss in intensive plastic-shed vegetable production systems
Brindle Use of native vegetation and biostimulants for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on steep terrain
Ryszkowski et al. Control of diffuse pollution by mid-field shelterbelts and meadow strips
CN113728747A (zh) 用于大规模生物水合成、能量产生与贮存和/或表层土修复的方法
CN113732040A (zh) 一种修复污染场地中酸性或钠质碱性土壤的方法
AU2020203537B2 (en) A method for restoring acidic or sodic alkali soils in a contaminated site
AU2020203535B2 (en) A method for large scale biological hydrosynthesis,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and/or topsoil restoration
Evanylo Land application of biosol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