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9337A -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9337A
CN113729337A CN202110882930.4A CN202110882930A CN113729337A CN 113729337 A CN113729337 A CN 113729337A CN 202110882930 A CN202110882930 A CN 202110882930A CN 113729337 A CN113729337 A CN 113729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connection
pressing column
night 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2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彬
严昊
邢希达
张燕莉
徐博
贺慧婷
赵俊霞
阚进吉
单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th Optical &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29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9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9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9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24Hats; Caps; Hoods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articles thereto, e.g. memorandum tablets or mirr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04Soft caps; Ho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 A42B3/042Optical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10)、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的变位架装置,通过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实现了对外部件的连接接口,通过变位架装置,实现了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头盔夜视仪用于夜间驾驶车辆,还可以装备徒步士兵、轻型空降突击部队,用于夜间巡逻、察看地形地图、维修设备、战地作业等,同时也可供直升机驾驶员配用,软帽式头盔连接架与夜视仪的快速连接锁紧、翻转和调整,直接影响使用人员的战术完成效率和佩戴使用的舒适度和可靠性,因此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仪器,在现有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中,现有的头盔采用燕尾与夜视仪配合,用螺钉进行锁紧,通过轴孔配合、螺纹锁紧实现夜视仪的翻转和前后位置调整,在使用时操作繁琐,并且压紧方式和固定方式均不能自锁,使用过程中会因螺钉或螺母松动,降低产品使用中的舒适度和可靠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之间的变位架装置。
由于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第二接口装置和变位架装置,通过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实现了对外部件的连接接口,通过变位架装置,实现了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方式把第一接口装置、第二接口装置和变位架装置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变位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竖向位移装置、横向位移装置和角度制动板。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夜视仪的空间位置的调节,满足夜视仪的观察视场的需要。
本发明设计了,在竖向位移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接口装置,在横向位移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竖向位移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并且在横向位移装置与第二接口装置之间设置有角度制动板。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接口装置、竖向位移装置、横向位移装置、角度制动板和第二接口装置,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锥形弹簧、第一座部和卡板并且在第一座部的横部上设置有滑动槽体,在卡板的横条部上分别设置有舌块和窜动杆并且舌块设置为与滑动槽体滑动式联接,窜动杆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滑动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设置为与窜动杆套装式联接,锥形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条部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接触式联接,第一座部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联接并且第一座部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 滑动槽体设置为中字形槽状体并且横条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舌块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窜动杆设置为T字形柱状体,窜动杆的盘头体设置为与第一座部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座部的竖向中心线、舌块的竖向中心线和窜动杆的竖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卡板的弹性蓄能的作用力,实现了对夜视仪的嵌入连接,提高了与夜视仪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第二接口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定位轴、制动爪、第三回位弹簧和第四座部并且第四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定位轴与横向位移装置联接,在制动爪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制动爪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定位轴的中间部联接,在制动爪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体并且第三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容纳腔体联接,定位轴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定位轴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摩擦式联接,制动爪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制动爪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夜视仪接触式联接,第三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四座部设置为燕尾块状体,第四座部设置为与夜视仪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设置为圆形盲孔。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制动爪的弹性蓄能的作用,由定位轴带动制动爪的摆动,实现了对软帽装置的插入式联接,提高了与软帽装置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竖向位移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齿轴、第一导杆、第一按动柱、第一回位弹簧、第二座部和第一挡螺杆并且在第二座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体,第一容纳腔体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和第一回位弹簧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回位弹簧贯串式联接,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二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和第一导杆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一按动柱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一缺口体,在第一按动柱的第一缺口体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一缺口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容纳式联接,第二座部设置为与第一接口装置联接并且第一齿轴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联接,第一齿轴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挡螺杆联接,第一齿轴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一齿轴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一缺口体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一导杆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按动柱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缺口体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二座部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二座部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导杆联接,第二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联接并且第二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一容纳腔体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腔体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的T字端头联接,第一容纳腔体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的外端头联接,第一挡螺杆设置为圆头螺钉。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按照设定运动轨迹的位移运动,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能和运动轨迹的精度。
本发明设计了,横向位移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齿轴、第二导杆、横杆、第二按动柱、第二回位弹簧、第三座部和第二挡螺杆并且在第三座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和第二回位弹簧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二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回位弹簧贯串式联接,第二回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三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齿轴和第二导杆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二按动柱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缺口体,在第二按动柱的第二缺口体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二缺口体设置为与第二齿轴容纳式联接,第三座部分别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和第二接口装置联接并且第二齿轴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联接,第二齿轴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挡螺杆联接并且横杆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联接,第二齿轴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二齿轴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二缺口体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二导杆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二按动柱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二缺口体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二回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三座部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三座部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导杆联接,第三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齿轴联接并且第三座部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二容纳腔体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二容纳腔体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的T字端头联接,第二容纳腔体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的外端头联接,第二挡螺杆设置为圆头螺钉并且横杆设置为矩形棒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按照设定运动轨迹的位移运动,实现了角度转动调节,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能和运动轨迹的精度,。
本发明设计了,角度制动板设置为L字形弹性片并且角度制动板的竖部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联接,角度制动板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接口装置摩擦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摩擦压紧定位,满足了在全方位360°上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制动静止。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和第二接口装置与竖向位移装置、横向位移装置和角度制动板设置为按照摆动臂和移动座结合的方式分布并且定位轴设置为与第三座部联接,横杆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和第一导杆联接,第二座部设置为与第一座部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包含有护额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护脸颊垫、支座、螺杆轴和三槽卡扣并且在支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支座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杆轴并且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护额垫、护脸颊垫和三槽卡扣。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护额垫、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护脸颊垫、支座、螺杆轴和三槽卡扣,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支座设置为包含有块部、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和挂钩并且块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联接,块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联接并且块部外端端面上侧部设置为与挂钩联接,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转动式联接并且块部设置为块状体,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分别设置为具有转动孔的条状体并且第一耳板的转动孔和第二耳板转动孔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联接,挂钩设置为具有孔体的L字形钩状体并且挂钩设置为沿块部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挂钩设置为与软帽的连接装置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夜视仪的咬合搭接连接,提高了与夜视仪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架的上横部端头和第二支架的上横部端头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第一支架的螺纹孔体和第二支架的螺纹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联接并且第一支架的中间部和第二支架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三槽卡扣联接,第一支架的上横部和第二支架的上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额垫联接并且第一支架的下横部和第二支架的下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脸颊垫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护额垫和护脸颊垫分别设置为矩形垫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护额垫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一个护脸颊垫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联接,其中另一个护额垫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另一个护脸颊垫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支架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脸部进行支撑,形成了稳定支架。
本发明设计了,螺杆轴设置为内六角螺栓并且螺杆轴设置为与支座贯串式联接,螺杆轴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螺纹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支座的铰接连接。
本发明设计了,三槽卡扣分别设置为通过纺织带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与纺织带的连接。
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支座和螺杆轴与三槽卡扣设置为按照门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支座、螺杆轴和三槽卡扣与护额垫和护脸颊垫设置为按照内置缓冲垫的方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还包含有包箍、侧束带、头顶束带和额套并且包箍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侧束带的内端头联接,包箍的后端面部设置为与头顶束带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包箍的前端面侧部设置为与额套的内端头联接,头顶束带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支座挂接式联接并且额套设置为与三槽卡扣接触式联接,包箍设置为弧形网状体并且侧束带和头顶束带设置为外端头具有插接扣的带状体,额套设置为P字形垫状体并且两个侧束带和两个额套设置在包箍上。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操作人员头部进行固定连接,增大了对夜视仪的托接面积。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其步骤是:把包箍放到操作人员的头顶上,把支座放到操作人员的额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上的护额垫和护脸颊垫放到操作人员的脸部上,把两个侧束带进行插接在一起后放到操作人员的下巴上,把头顶束带的外端头与挂钩连接,把额套放到操作人员的太阳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上的三槽卡扣和位于第二支架上的三槽卡扣对接在一起,把位于三槽卡扣上的纺织带分别压在额套上,从而把块部安装在操作人员的额头上,
操作人员按压制动爪的外端头,制动爪在定位轴上进行转动,使第三回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把夜视仪的底座与第四座部连接,操作人员松开制动爪,在第三回位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制动爪的外端头作用在夜视仪的底座上,从而把夜视仪安装在第四座部上,操作人员按压横条部,使窜动杆在第一座部的竖部上进行滑动,使锥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舌块在滑动槽体进行回缩,把第一座部安装在挂钩之间,操作人员松开横条部,在锥形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窜动杆在第一座部的竖部上进行滑动,舌块在滑动槽体进行伸出,舌块进入到挂钩的孔体中,从而把第一座部安装在块部上,当第三座部在定位轴上进行摆动时,角度制动板的横部作用在定位轴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上,对第三座部进行摆动制动,实现对夜视仪的角度调节,操作人员按压第二按动柱,使第二按动柱在第二容纳腔体中向内移动,使第二回位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齿轴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二齿轴和第二导杆在第三座部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二按动柱,使第二按动柱在第二容纳腔体中向外移动,在第二回位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二齿轴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的齿牙啮合,对第二齿轴进行固定,操作人员按压第一按动柱,使第一按动柱在第一容纳腔体中向内移动,使第一回位弹簧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齿轴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一齿轴和第一导杆在第二座部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按动柱,使第一按动柱在第一容纳腔体中向外移动,在第一回位弹簧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一齿轴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的齿牙啮合,对第一齿轴进行固定,通过制动爪的外端头与夜视仪的底座分开,把夜视仪从第四座部上取出,通过舌块从挂钩的孔体中拔出,把第一座部从块部上取出,把两个侧束带分开,把头顶束带的外端头与挂钩分开,把位于第一支架上的三槽卡扣和位于第二支架上的三槽卡扣分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的第一接口装置、第二接口装置和变位架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第一接口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接口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的示意图,
第一接口装置-10、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角度制动板-40、第二接口装置-50、锥形弹簧-101、第一座部-102、卡板-103、滑动槽体-1021、横条部-1031、舌块-1032、窜动杆-1033、第一齿轴-201、第一导杆-202、第一按动柱-203、第一回位弹簧-204、第二座部-205、第一容纳腔体-2051、第一挡螺杆-206、第一缺口体-2031、第二齿轴-302、第二导杆-303、横杆-304、第二按动柱-305、第二回位弹簧-306、第三座部-301、第二挡螺杆-307、第二容纳腔体-3011、第二缺口体-3051、定位轴-501、制动爪-502、第三回位弹簧-503、第四座部-504、第三容纳腔体-505、护额垫-5、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护脸颊垫-7、支座-8、螺杆轴-9、三槽卡扣-10、块部-81、第一耳板-82、第二耳板-83、挂钩-84、包箍-1、侧束带-2、头顶束带-3、额套-4。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接口装置10、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角度制动板4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并且在竖向位移装置20上设置有第一接口装置10,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上分别设置有竖向位移装置2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并且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与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设置有角度制动板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装置10设置为包含有锥形弹簧101、第一座部102和卡板103并且在第一座部102的横部上设置有滑动槽体1021,在卡板103的横条部1031上分别设置有舌块1032和窜动杆1033并且舌块1032设置为与滑动槽体1021滑动式联接,窜动杆1033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滑动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设置为与窜动杆1033套装式联接,锥形弹簧1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条部1031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第一座部102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 滑动槽体1021设置为中字形槽状体并且横条部103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舌块103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窜动杆1033设置为T字形柱状体,窜动杆1033的盘头体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的竖向中心线、舌块1032的竖向中心线和窜动杆1033的竖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第一接口装置10,形成了对竖向位移装置2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座部102,实现了与竖向位移装置20的连接,由锥形弹簧101和卡板103,实现了作为连接头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竖向位移装置20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齿轴201、第一导杆202、第一按动柱203、第一回位弹簧204、第二座部205和第一挡螺杆206并且在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体2051,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和第一回位弹簧204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回位弹簧204贯串式联接,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二座部205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一缺口体2031,在第一按动柱203的第一缺口体203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容纳式联接,第二座部205设置为与第一接口装置10联接并且第一齿轴20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第一齿轴2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挡螺杆206联接,第一齿轴201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一齿轴201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一导杆202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按动柱2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二座部205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导杆202联接,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联接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联接,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联接,第一挡螺杆206设置为圆头螺钉。
通过竖向位移装置20,形成了对第一接口装置10和横向位移装置3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座部205,实现了与第一接口装置10的连接,由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实现了与横向位移装置30的连接,由第一按动柱203、第一回位弹簧204、第一容纳腔体2051和第一缺口体2031,实现了第二座部205在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进行静置固定的处理,由第一挡螺杆206,实现了第二座部205在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进行防止脱离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夜视仪竖向位移进行调节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横向位移装置30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齿轴302、第二导杆303、横杆304、第二按动柱305、第二回位弹簧306、第三座部301和第二挡螺杆307并且在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3011,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和第二回位弹簧306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回位弹簧306贯串式联接,第二回位弹簧30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缺口体3051,在第二按动柱305的第二缺口体305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容纳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40和第二接口装置50联接并且第二齿轴302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304联接,第二齿轴3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挡螺杆307联接并且横杆304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第二齿轴302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二齿轴302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二导杆3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二按动柱305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二回位弹簧306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三座部301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导杆303联接,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联接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联接,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联接,第二挡螺杆307设置为圆头螺钉并且横杆304设置为矩形棒状体。
通过横向位移装置30,形成了对竖向位移装置20、角度制动板40和第二接口装置50的支撑连接点,由横杆304,实现了与竖向位移装置20的连接,由第三座部301,实现了与角度制动板4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接口装置50的连接,由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实现了对第三座部301的连接处理,由第二按动柱305、第二回位弹簧306、第二容纳腔体3011和第二缺口体3051,实现了第三座部301在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进行静置固定的处理,由第一挡螺杆206,实现了第三座部301在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进行防止脱离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夜视仪横向位移进行调节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角度制动板40设置为L字形弹性片并且角度制动板40的竖部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角度制动板40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接口装置50摩擦式联接。
通过角度制动板40,形成了对横向位移装置30和第二接口装置50的支撑连接点,由角度制动板40,实现了与横向位移装置30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接口装置5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夜视仪摆动角度进行调节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为包含有定位轴501、制动爪502、第三回位弹簧503和第四座部504并且第四座部50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定位轴501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在制动爪502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制动爪502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定位轴501的中间部联接,在制动爪502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体505并且第三回位弹簧50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容纳腔体505联接,定位轴501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定位轴501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40摩擦式联接,制动爪502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制动爪50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夜视仪接触式联接,第三回位弹簧503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四座部504设置为燕尾块状体,第四座部504设置为与夜视仪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505设置为圆形盲孔。
通过第二接口装置50,形成了对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的支撑连接点,由定位轴501,实现了与横向位移装置30的连接,实现了与角度制动板40的连接,由制动爪502、第三回位弹簧503、第四座部504和第三容纳腔体505,实现了作为连接头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与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设置为按照摆动臂和移动座结合的方式分布并且定位轴501设置为与第三座部301联接,横杆30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联接,第二座部205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联接。
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护额垫5、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护脸颊垫7、支座8、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并且在支座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在支座8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杆轴9并且在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上分别设置有护额垫5、护脸颊垫7和三槽卡扣10。
在本实施例中,支座8设置为包含有块部81、第一耳板82、第二耳板83和挂钩84并且块部8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82联接,块部8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83联接并且块部81外端端面上侧部设置为与挂钩84联接,第一耳板82和第二耳板83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转动式联接并且块部81设置为块状体,第一耳板82和第二耳板83分别设置为具有转动孔的条状体并且第一耳板82的转动孔和第二耳板83转动孔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联接,挂钩84设置为具有孔体的L字形钩状体并且挂钩84设置为沿块部8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挂钩84设置为与软帽的连接装置联接。
通过支座8,形成了对螺杆轴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耳板82和第二耳板83,实现了与螺杆轴9的连接,由块部81和挂钩84,实现了作为连接头的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软帽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分别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架61的上横部端头和第二支架62的上横部端头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第一支架61的螺纹孔体和第二支架62的螺纹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联接并且第一支架61的中间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三槽卡扣10联接,第一支架61的上横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上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额垫5联接并且第一支架61的下横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下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脸颊垫7联接。
通过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形成了对护额垫5、护脸颊垫7、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实现了与护额垫5的连接,实现了与护脸颊垫7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杆轴9的连接,实现了与三槽卡扣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护额垫5、护脸颊垫7、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螺杆轴9设置为内六角螺栓并且螺杆轴9设置为与支座8贯串式联接,螺杆轴9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螺纹式联接。
通过螺杆轴9,形成了对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和支座8的支撑连接点,由螺杆轴9,实现了与第一支架6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架62的连接,实现了与支座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与支座8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分别设置为矩形垫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护额垫5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一个护脸颊垫7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61联接,其中另一个护额垫5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另一个护脸颊垫7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支架62联接。
通过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形成了对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的支撑连接点,由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实现了与第一支架6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架6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操作人员脸部进行保护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三槽卡扣10分别设置为通过纺织带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联接。
通过三槽卡扣10,形成了对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的支撑连接点,由三槽卡扣10,实现了与第一支架6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支架6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安装在操作人员脸部上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支座8和螺杆轴9与三槽卡扣10设置为按照门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支座8、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与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设置为按照内置缓冲垫的方式分布。
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包箍1、侧束带2、头顶束带3和额套4并且包箍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侧束带2的内端头联接,包箍1的后端面部设置为与头顶束带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包箍1的前端面侧部设置为与额套4的内端头联接,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支座8挂接式联接并且额套4设置为与三槽卡扣10接触式联接,包箍1设置为弧形网状体并且侧束带2和头顶束带3设置为外端头具有插接扣的带状体,额套4设置为P字形垫状体并且两个侧束带2和两个额套4设置在包箍1上。
由头顶束带3,实现了与支座8的连接,由额套4,实现了与三槽卡扣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安装在操作人员脸部上的部件之二。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其步骤是:把包箍1放到操作人员的头顶上,把支座8放到操作人员的额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放到操作人员的脸部上,把两个侧束带2进行插接在一起后放到操作人员的下巴上,把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与挂钩84连接,把额套4放到操作人员的太阳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三槽卡扣10和位于第二支架62上的三槽卡扣10对接在一起,把位于三槽卡扣10上的纺织带分别压在额套4上,从而把块部81安装在操作人员的额头上,
操作人员按压制动爪502的外端头,制动爪502在定位轴501上进行转动,使第三回位弹簧503处于压缩状态,把夜视仪的底座与第四座部504连接,操作人员松开制动爪502,在第三回位弹簧503的弹性蓄能作用下,制动爪502的外端头作用在夜视仪的底座上,从而把夜视仪安装在第四座部504上,
操作人员按压横条部1031,使窜动杆1033在第一座部102的竖部上进行滑动,使锥形弹簧101处于压缩状态,舌块1032在滑动槽体1021进行回缩,把第一座部102安装在挂钩84之间,操作人员松开横条部1031,在锥形弹簧101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窜动杆1033在第一座部102的竖部上进行滑动,舌块1032在滑动槽体1021进行伸出,舌块1032进入到挂钩84的孔体中,从而把第一座部102安装在块部81上,
当第三座部301在定位轴501上进行摆动时,角度制动板40的横部作用在定位轴501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上,对第三座部301进行摆动制动,实现对夜视仪的角度调节,
操作人员按压第二按动柱305,使第二按动柱305在第二容纳腔体3011中向内移动,使第二回位弹簧306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齿轴302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在第三座部301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二按动柱305,使第二按动柱305在第二容纳腔体3011中向外移动,在第二回位弹簧306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二齿轴302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啮合,对第二齿轴302进行固定,
操作人员按压第一按动柱203,使第一按动柱203在第一容纳腔体2051中向内移动,使第一回位弹簧204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齿轴201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在第二座部205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按动柱203,使第一按动柱203在第一容纳腔体2051中向外移动,在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一齿轴201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啮合,对第一齿轴201进行固定,
通过制动爪502的外端头与夜视仪的底座分开,把夜视仪从第四座部504上取出,通过舌块1032从挂钩84的孔体中拔出,把第一座部102从块部81上取出,把两个侧束带2分开,把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与挂钩84分开,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三槽卡扣10和位于第二支架62上的三槽卡扣10分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方式把第一接口装置10、第二接口装置50和变位架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变位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第一接口装置10、第二接口装置50和变位架装置,通过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实现了对外部件的连接接口,通过变位架装置,实现了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因此提高了夜视仪的调节可靠性能。
2、由于设计了竖向位移装置20和横向位移装置30,实现了位移的调节。
3、由于设计了角度制动板40,实现了角度的调节。
4、由于设计了护额垫5、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护脸颊垫7、支座8、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实现了门架的支撑。
5、由于设计了包箍1、侧束带2、头顶束带3和额套4,实现了头顶支撑。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的第一接口装置10、第二接口装置50和变位架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作为与软帽装置联接的第一接口装置(10)、用于作为与夜视仪联接的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在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的变位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夜视仪进行位移和角度的调节方式把第一接口装置(10)、第二接口装置(50)和变位架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变位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在竖向位移装置(20)上设置有第一接口装置(10),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上分别设置有竖向位移装置(20)和第二接口装置(50)并且在横向位移装置(30)与第二接口装置(50)之间设置有角度制动板(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接口装置(10)设置为包含有锥形弹簧(101)、第一座部(102)和卡板(103)并且在第一座部(102)的横部上设置有滑动槽体(1021),在卡板(103)的横条部(1031)上分别设置有舌块(1032)和窜动杆(1033)并且舌块(1032)设置为与滑动槽体(1021)滑动式联接,窜动杆(1033)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滑动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设置为与窜动杆(1033)套装式联接,锥形弹簧(10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横条部(1031)接触式联接并且锥形弹簧(1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第一座部(102)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设置为L字形块状体, 滑动槽体(1021)设置为中字形槽状体并且横条部(1031)设置为矩形条状体,舌块(103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窜动杆(1033)设置为T字形柱状体,窜动杆(1033)的盘头体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的竖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座部(102)的竖向中心线、舌块(1032)的竖向中心线和窜动杆(1033)的竖向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或,竖向位移装置(20)设置为包含有第一齿轴(201)、第一导杆(202)、第一按动柱(203)、第一回位弹簧(204)、第二座部(205)和第一挡螺杆(206)并且在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体(2051),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和第一回位弹簧(204)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回位弹簧(204)贯串式联接,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二座部(205)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一缺口体(2031),在第一按动柱(203)的第一缺口体(203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容纳式联接,第二座部(205)设置为与第一接口装置(10)联接并且第一齿轴(201)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第一齿轴(20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一导杆(2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挡螺杆(206)联接,第一齿轴(201)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一齿轴(201)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一导杆(202)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按动柱(2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一缺口体(203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二座部(205)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导杆(202)联接,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联接并且第二座部(205)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一容纳腔体(205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一容纳腔体(205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T字端头联接,第一容纳腔体(205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一按动柱(203)的外端头联接,第一挡螺杆(206)设置为圆头螺钉,
或,横向位移装置(30)设置为包含有第二齿轴(302)、第二导杆(303)、横杆(304)、第二按动柱(305)、第二回位弹簧(306)、第三座部(301)和第二挡螺杆(307)并且在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有第二容纳腔体(3011),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和第二回位弹簧(306)容纳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内端头设置为T字端头,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滑动式联接并且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回位弹簧(306)贯串式联接,第二回位弹簧(30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底壁接触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套装式联接并且在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设置有第二缺口体(3051),在第二按动柱(305)的第二缺口体(3051)侧壁上设置有齿牙并且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容纳式联接,第三座部(301)分别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40)和第二接口装置(50)联接并且第二齿轴(302)的其中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横杆(304)联接,第二齿轴(30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和第二导杆(30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挡螺杆(307)联接并且横杆(304)设置为与竖向位移装置(20)联接,第二齿轴(302)设置为具有齿牙的圆形杆并且第二齿轴(302)的齿牙设置为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啮合式联接,第二导杆(303)设置为圆形棒状体并且第二按动柱(305)设置为圆形棒状体,第二缺口体(3051)设置为矩形开口体并且第二回位弹簧(306)设置为柱式弹簧,第三座部(301)设置为具有两个通孔体的矩形块状体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导杆(303)联接,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齿轴(302)联接并且第三座部(301)的其中另一个通孔体设置为与第二容纳腔体(3011)呈连通式排列分布,第二容纳腔体(3011)设置为哑铃式孔状体并且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内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T字端头联接,第二容纳腔体(3011)的外孔部设置为与第二按动柱(305)的外端头联接,第二挡螺杆(307)设置为圆头螺钉并且横杆(304)设置为矩形棒状体,
或,角度制动板(40)设置为L字形弹性片并且角度制动板(40)的竖部设置为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角度制动板(40)的横部设置为与第二接口装置(50)摩擦式联接,
或,第二接口装置(50)设置为包含有定位轴(501)、制动爪(502)、第三回位弹簧(503)和第四座部(504)并且第四座部(50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定位轴(501)与横向位移装置(30)联接,在制动爪(502)的中间部设置有通孔体并且制动爪(502)的通孔体设置为与定位轴(501)的中间部联接,在制动爪(502)的内端头设置有第三容纳腔体(505)并且第三回位弹簧(50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容纳腔体(505)联接,定位轴(501)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定位轴(501)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角度制动板(40)摩擦式联接,制动爪(502)设置为Z字形板状体并且制动爪(502)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夜视仪接触式联接,第三回位弹簧(503)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第四座部(504)设置为燕尾块状体,第四座部(504)设置为与夜视仪嵌入式联接并且第三容纳腔体(505)设置为圆形盲孔。
6.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接口装置(10)和第二接口装置(50)与竖向位移装置(20)、横向位移装置(30)和角度制动板(40)设置为按照摆动臂和移动座结合的方式分布并且定位轴(501)设置为与第三座部(301)联接,横杆(304)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联接,第二座部(205)设置为与第一座部(102)联接。
7.一种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护额垫(5)、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护脸颊垫(7)、支座(8)、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并且在支座(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在支座(8)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之间分别设置有螺杆轴(9)并且在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上分别设置有护额垫(5)、护脸颊垫(7)和三槽卡扣(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其特征是:支座(8)设置为包含有块部(81)、第一耳板(82)、第二耳板(83)和挂钩(84)并且块部(8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82)联接,块部(8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83)联接并且块部(81)外端端面上侧部设置为与挂钩(84)联接,第一耳板(82)和第二耳板(83)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转动式联接并且块部(81)设置为块状体,第一耳板(82)和第二耳板(83)分别设置为具有转动孔的条状体并且第一耳板(82)的转动孔和第二耳板(83)转动孔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联接,挂钩(84)设置为具有孔体的L字形钩状体并且挂钩(84)设置为沿块部(8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挂钩(84)设置为与软帽的连接装置联接,
或,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分别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在第一支架(61)的上横部端头和第二支架(62)的上横部端头分别设置有螺纹孔体,第一支架(61)的螺纹孔体和第二支架(62)的螺纹孔体分别设置为与螺杆轴(9)联接并且第一支架(61)的中间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三槽卡扣(10)联接,第一支架(61)的上横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上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额垫(5)联接并且第一支架(61)的下横部和第二支架(62)的下横部分别设置为与护脸颊垫(7)联接,
或,螺杆轴(9)设置为内六角螺栓并且螺杆轴(9)设置为与支座(8)贯串式联接,螺杆轴(9)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螺纹式联接,
或,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分别设置为矩形垫状体并且其中一个护额垫(5)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一个护脸颊垫(7)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支架(61)联接,其中另一个护额垫(5)的外端端面部和其中另一个护脸颊垫(7)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支架(62)联接,
或,三槽卡扣(10)分别设置为通过纺织带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联接,
或,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支座(8)和螺杆轴(9)与三槽卡扣(10)设置为按照门架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2)、支座(8)、螺杆轴(9)和三槽卡扣(10)与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设置为按照内置缓冲垫的方式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夜视仪的软帽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包箍(1)、侧束带(2)、头顶束带(3)和额套(4)并且包箍(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侧束带(2)的内端头联接,包箍(1)的后端面部设置为与头顶束带(3)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包箍(1)的前端面侧部设置为与额套(4)的内端头联接,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支座(8)挂接式联接并且额套(4)设置为与三槽卡扣(10)接触式联接,包箍(1)设置为弧形网状体并且侧束带(2)和头顶束带(3)设置为外端头具有插接扣的带状体,额套(4)设置为P字形垫状体并且两个侧束带(2)和两个额套(4)设置在包箍(1)上。
10.一种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把包箍(1)放到操作人员的头顶上,把支座(8)放到操作人员的额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护额垫(5)和护脸颊垫(7)放到操作人员的脸部上,把两个侧束带(2)进行插接在一起后放到操作人员的下巴上,把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与挂钩(84)连接,把额套(4)放到操作人员的太阳穴上,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三槽卡扣(10)和位于第二支架(62)上的三槽卡扣(10)对接在一起,把位于三槽卡扣(10)上的纺织带分别压在额套(4)上,从而把块部(81)安装在操作人员的额头上,操作人员按压制动爪(502)的外端头,制动爪(502)在定位轴(501)上进行转动,使第三回位弹簧(503)处于压缩状态,把夜视仪的底座与第四座部(504)连接,操作人员松开制动爪(502),在第三回位弹簧(503)的弹性蓄能作用下,制动爪(502)的外端头作用在夜视仪的底座上,从而把夜视仪安装在第四座部(504)上,操作人员按压横条部(1031),使窜动杆(1033)在第一座部(102)的竖部上进行滑动,使锥形弹簧(101)处于压缩状态,舌块(1032)在滑动槽体(1021)进行回缩,把第一座部(102)安装在挂钩(84)之间,操作人员松开横条部(1031),在锥形弹簧(101)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窜动杆(1033)在第一座部(102)的竖部上进行滑动,舌块(1032)在滑动槽体(1021)进行伸出,舌块(1032)进入到挂钩(84)的孔体中,从而把第一座部(102)安装在块部(81)上,当第三座部(301)在定位轴(501)上进行摆动时,角度制动板(40)的横部作用在定位轴(501)的盘缘体的外端端面部上,对第三座部(301)进行摆动制动,实现对夜视仪的角度调节,操作人员按压第二按动柱(305),使第二按动柱(305)在第二容纳腔体(3011)中向内移动,使第二回位弹簧(306)处于收缩状态,第二齿轴(302)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二齿轴(302)和第二导杆(303)在第三座部(301)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横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二按动柱(305),使第二按动柱(305)在第二容纳腔体(3011)中向外移动,在第二回位弹簧(306)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二齿轴(302)的齿牙与第二缺口体(3051)的齿牙啮合,对第二齿轴(302)进行固定,操作人员按压第一按动柱(203),使第一按动柱(203)在第一容纳腔体(2051)中向内移动,使第一回位弹簧(204)处于收缩状态,第一齿轴(201)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分开,操作人员使第一齿轴(201)和第一导杆(202)在第二座部(205)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当完成对夜视仪的竖向位置调节后,操作人员松开第一按动柱(203),使第一按动柱(203)在第一容纳腔体(2051)中向外移动,在第一回位弹簧(204)的弹性蓄能作用下,第一齿轴(201)的齿牙与第一缺口体(2031)的齿牙啮合,对第一齿轴(201)进行固定,通过制动爪(502)的外端头与夜视仪的底座分开,把夜视仪从第四座部(504)上取出,通过舌块(1032)从挂钩(84)的孔体中拔出,把第一座部(102)从块部(81)上取出,把两个侧束带(2)分开,把头顶束带(3)的外端头与挂钩(84)分开,把位于第一支架(61)上的三槽卡扣(10)和位于第二支架(62)上的三槽卡扣(10)分开。
CN202110882930.4A 2021-08-02 2021-08-02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3729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930.4A CN113729337A (zh) 2021-08-02 2021-08-02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2930.4A CN113729337A (zh) 2021-08-02 2021-08-02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9337A true CN113729337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9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2930.4A Pending CN113729337A (zh) 2021-08-02 2021-08-02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933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0979A1 (en) * 2001-01-05 2002-09-05 Prendergast Jonathan R. Helmet mount for night vision device
US20060007562A1 (en) * 2004-07-12 2006-01-12 Willey Charles D Mounting/adjusting mechanism for vision enhancement system
EP1787538A1 (de) * 2005-11-18 2007-05-23 Vectronix AG Helmhalterung für ein Sicht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 Nachtsichtgerät
CN102913725A (zh) * 2012-11-13 2013-02-06 江苏百弘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挂架
CN202904195U (zh) * 2012-09-29 2013-04-24 严文骏 一种立体影像拍摄机的万向调节装置
KR20140001398U (ko) * 2012-08-29 2014-03-1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안전모와 보호안경의 연결장치
US20140084120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Kenneth Solinsk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Vision System
CN106980179A (zh) * 2017-05-15 2017-07-25 中山目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夜视头盔连接器
CN206592736U (zh) * 2017-03-30 2017-10-27 北京蓝数工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双自由度悬挂连接装置
CN107906771A (zh) * 2017-11-09 2018-04-13 安徽锦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太阳能用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装置
CN207854018U (zh) * 2017-01-05 2018-09-11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头戴装置的安装装置及头戴装置
CN110557609A (zh) * 2019-08-27 2019-12-10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式的实验过程多角度自动记录设备
US20200301152A1 (en) * 2016-04-01 2020-09-24 Thales Aircraft head-mounted visualization system with hasps compatible with audio headphon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0979A1 (en) * 2001-01-05 2002-09-05 Prendergast Jonathan R. Helmet mount for night vision device
US20060007562A1 (en) * 2004-07-12 2006-01-12 Willey Charles D Mounting/adjusting mechanism for vision enhancement system
EP1787538A1 (de) * 2005-11-18 2007-05-23 Vectronix AG Helmhalterung für ein Sicht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 Nachtsichtgerät
KR20140001398U (ko) * 2012-08-29 2014-03-10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안전모와 보호안경의 연결장치
US20140084120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Kenneth Solinsk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Vision System
CN202904195U (zh) * 2012-09-29 2013-04-24 严文骏 一种立体影像拍摄机的万向调节装置
CN102913725A (zh) * 2012-11-13 2013-02-06 江苏百弘视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挂架
US20200301152A1 (en) * 2016-04-01 2020-09-24 Thales Aircraft head-mounted visualization system with hasps compatible with audio headphones
CN207854018U (zh) * 2017-01-05 2018-09-11 杭州美盛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头戴装置的安装装置及头戴装置
CN206592736U (zh) * 2017-03-30 2017-10-27 北京蓝数工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仪双自由度悬挂连接装置
CN106980179A (zh) * 2017-05-15 2017-07-25 中山目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夜视头盔连接器
CN107906771A (zh) * 2017-11-09 2018-04-13 安徽锦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太阳能用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装置
CN110557609A (zh) * 2019-08-27 2019-12-10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跟踪式的实验过程多角度自动记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83413A1 (en) Adaptor platform for helmet
KR970010404B1 (ko) 야간 관측 시스템용 플립-업 마운트(flip-up mount)
US20100012692A1 (en) Helmet Attachment Platform
EP0783843B1 (fr) Casque à dispositif de vision nocturne à sécurité et ergonomie optimisées
US8984665B2 (en) Helmet mounting system and mounting shoe interface
US10966331B2 (en) Mounting system, devices,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EP0551781A1 (en) Goggle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215984582U (zh) 一种车辆测量设备
CN113729337A (zh) 用于夜视仪与软帽的连接和软帽装置和使用方法
US5857599A (en)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a night vision device
AU2008202674B2 (en) Universal insert
CN106950657B (zh) 光模块
US6081094A (en) Clip-on power source for an aviator's night vision imaging system
US20070103638A1 (en) Cartridge assembly for a retractable eyewear retainer strap
WO2007070449A9 (en) Width adjustable spring-loaded dovetail socket assembly
CN209788615U (zh) 头围调节装置及头盔
CN208639703U (zh) 一种护目镜收纳结构和头盔
DE102005063198B4 (de) Kopf- und Helmkamera
CN204654136U (zh) 手持终端用背夹
CN210445818U (zh)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设备
GB2251747B (en) Battery pack for night vision goggles
EP0383355A3 (de) Fahrzeug-Aussenspiegel mit Rastvorrichtung
CN219564961U (zh) 一种车载智能终端
CN217506276U (zh) 光学调整结构及虚拟显示设备
CN219533526U (zh) 视距调节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