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638A -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638A
CN113726638A CN202111296689.3A CN202111296689A CN113726638A CN 113726638 A CN113726638 A CN 113726638A CN 202111296689 A CN202111296689 A CN 202111296689A CN 113726638 A CN113726638 A CN 113726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s
data
cloud
gateway
different clus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6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638B (zh
Inventor
舒成
邢玥
白若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ige Big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ige Big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ige Big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ige Big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66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9Managing data history or versio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2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management centres cooperatively managing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6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network management agents or mobile ag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实现不同虚拟云及物理机纳管以及多集群节点的通信连接,支持将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平滑迁移到国有化云环境,从而实现信创国产化。

Description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云计算日益成为许多公司业务和技术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通常需要云的灵活性来满足业务不断变化的需求,但也需要传统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来保障大量特殊和重要数据汇集存储利用,因此,多云、混合云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即在公共云中运行其开发和测试环境,之后在自己的私有数据中心中运行这些工作负载以进行生产。
企业根据不同工作负载的特点,将不同业务落地在不同类型的云平台,导致企业传统的管理架构中同时存在多个服务商和多种类型的云平台。为了保证数据安全,确保业务不中断,企业多采用异地建设数据中心的方式。因此,多云纳管平台在实现多云管理的同时,还要面临统一纳管多芯异地机房。
多云、混合云平台提供了优于传统单一云厂商策略的许多优点,其一是在任何给定时间利用来自多个不同提供商的独特云服务的能力,避免企业被某一云厂商捆绑,从而降低企业IT整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其二是在多机房云平台之间数据流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的可能,随时转移云服务中的进程到其他系统或云中,提高系统容灾能力。
企业使用多云后,在系统与数据需要跨云迁移时,多云异构提高了迁移操作的复杂性,管理云服务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在企业没有丰富经验团队的情况下,实现异构云迁移的难度将非常大。在异构的云、数据中心之间进行数据迁移时,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低时延,又成为了新的挑战。
企业选择云管理平台对单一的某种架构的云资源进行管理,例如对只对基于X86服务器的虚拟主机的创建、资源分配、用户权限管理等等。此方法在企业只使用单一云厂商的云服务时具备可行性,当企业因业务需求采用不同提供商的云服务时,将迫使企业采用多套基于不同服务架构的云资源管理平台,效率低下的同时,将需要付出更多人力及资源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包括:
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网络管理组件包括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所述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包括:
在每个集群的所有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网关节点,其余的节点作为工作节点;
在所述网关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
在各所述工作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
在同一集群的工作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建立局域网通道,在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建立互联网通道,使得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均与网关节点通信连接,而且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相互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集群通过对物理机以及虚拟云进行容器化处理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的数据汇集至所述网关节点的数据库;
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所述集群包括应用层、消息队列层和数据库层,所述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包括:
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以及数据层的数据库数据保持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通过容器镜像实现,所述使不同集群的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保持一致采用异步回调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各所述集群的数据层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各所述集群的数据库呈分布式部署,以在多个集群的数据库之间实现多地多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包括:
通信建立模块,其用于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数据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应用本发明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及装置,实现不同集群的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支持将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平滑迁移到国有化云环境,支持信创国产化;
2. 应用本发明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及装置,使用户在不改变原有编译方式的情况下,实现应用系统在不同云平台之间平滑迁移及异构漂移,实现零代码改动。
3. 应用本发明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及装置,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完成对于云的管理和运维操作,以免为每一个云平台配置一个管理装置,降低运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网络管理组件可以为pod容器,所述集群通过对物理机或虚拟云进行容器化处理得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可以是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的多个节点通过网络管理组件pod容器实现的通信连接。
S2,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来自不同集群的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不同集群的统一管理。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所述网络管理组件包括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所述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包括:
S21,在每个集群的所有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网关节点,其余的节点作为工作节点;
S22,在所述网关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
S23,在各所述工作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
S24,在同一集群的工作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建立局域网通道,在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建立互联网通道,使得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均与网关节点通信连接,而且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相互通信连接。
如图3所示,当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两个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所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
第一,将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Pod部署到已有的Kubernetes集群中,其中,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Pod包括多云网络管理组件路由代理和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引擎;
第二,使用互联网安全协议隧道实现加密的网络连接;
第三,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Pod在带有网关标签的节点上运行,并在它们之间进行leader选举,以选择活动的互联网安全协议端点作为活动网关节点;
第四,当在活动网关节点上运行时,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的路由代理通过活动网关节点直接与终端连接的设备建立虚拟扩展局域网隧道,创建一个虚拟扩展局域网接口,其他工作节点上运行的多云网络管理组件路由代理实例将连接到该接口;
第五,被选为leader的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 pod将执行协调过程,以确保它是该群集的唯一端点;
第六,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网关 pod使用活动网关节点促进信息交换并在群集之间同步资源。
如图3所示,通过etcd存储系统对不同的集群的云数据库进行存储,适合高可用、强一致要求较高、数据规模较大等各种应用场景,为多云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图3所示,活动网关节点上部署多云管理组件路由代理和多云管理组件网关引擎,在其他工作节点上部署多云管理组件路由代理,使得同一集群的工作节点将流量传输至活动网关引擎,不同集群的网关引擎通过以下方式负责跨集群的通信:当前集群的网关引擎通过kubernetes接口访问其他集群的代理服务器,从而读取其他集群的数据库,以通过代理服务器促进网关引擎之间元数据的交换。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所述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S41,将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的数据汇集至所述网关节点的数据库;
S42,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2中,各所述平台包括应用层、消息队列层和数据库层,所述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包括:
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以及数据层的数据库数据保持一致,其中,所述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通过容器镜像实现,所述使不同集群的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保持一致采用异步回调方式实现,各所述平台的数据层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各所述平台的数据库呈分布式部署,以在多个集群的数据库之间实现多地多活。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通过容器镜像实现,能够在多个不同的集群之间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平滑迁移,基本上无需业务变动代码。
在实际应用中,各所述平台的数据层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云数据库以及缓存型云数据库,具有无限水平扩展和高可用性的特点,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新节点即可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扩展,解决了多地多中心数据迁移时迁入数据的问题。
如图5所示,以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三个不同的集群为例,通过以下步骤说明跨平台的管理方法:
第一,对于三个不同的集群的网络层,实现分布式集群跨平台pod通信;
第二,对于三个不同的集群的应用层,通过多云管理平台实现的三个平台的网关节点的通信连接,联邦管理多集群,统一部署、升级,实现多地应用版本保持一致;
第三,对于三个不同的集群的消息队列层,消息队列实时同步数据,采用异步回调方式处理确认信息,保证数据一致性;
第四,对于三个不同的集群的数据层,数据库采用关系型云数据MySQL,分布式部署多个集群数据库,多个数据库之间实现多地多活,数据之间实时同步保持一致性;
第五,对于三个不同的集群的节点容器、微服务、数据库、消息队列、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网关、负载均衡等的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指平台即服务)层服务统一纳管。
如图5所示,三个平台对应三个互联网数据中心IDC-1、IDC-2和IDC-3,各互联网数据中心通过用户登录和智能DNS解析获取用户数据,通过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使得各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消息队列MQ保持一致,云数据库之间呈分布式多活的关系,因此,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在多云集群中的应用,实现了多集群纳管、统一应用编排、统一镜像服务、统一持续集成、统一监控运维和多活灾备。
如图6所述,当三个平台分别为国产架构1、X86和国产架构2三种架构时,通过容器镜像在多个不同的集群之间实现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平滑迁移,从而实现信创国产化。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使用多云网络管理组件设计成与网络插件无关,使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中的Pod(Pod是一组容器的集合,在Kubernetes集群中,Pod是最小的可被调度的原子单位)和服务器直接联网,能够基于多云网络管理组件的集中式架构,收集集群配置的信息并发回使用参数。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应用轻量级工具容器,能够实现应用快速部署,可以通过将一些工作负载移至云中,或在云中或本地快速扩展来帮助机构快速进行枢纽,而且容器化策略不仅允许一致的环境管理,而且还使开发和运行应用程序更加方便和灵活。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基于容器技术、云数据库,构建异构纳管适配平台,实现企业多云平台以及数据中心和物理设备的统一纳管,屏蔽接口差异,使企业只需开发构建一次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运行与开发而不必担心兼容性。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对多个集群的所有节点之间构建通信路径并且对所有节点进行统一管理,使得不同集群之间实现低延时的网络连接,并且对不同集群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因此,至少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当企业有两个应用程序或服务在同一云平台中交换数据时,根据数据中心的地理空间位置,网络带宽和延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同一云平台中的网络传输的数据的移动速度都比必须通过全球互联网从一个云平台传输到另一个云平台的数据移动的速度快得多,这意味着跨机房云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高延时成为多云体系结构的严重性能瓶颈;第二,通常云管理平台只能对一种架构的云资源进行管理,但是往往客户的数据中心应用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个不同的云环境,如果每个云环境都配置一套云管理平台,那么管理起来将非常复杂,需要同时运维多个云管理平台,成本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包括通信建立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建立模块,其用于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管理组件包括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所述通信建立模块,还用于:
在每个集群的所有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网关节点,其余的节点作为工作节点;
在所述网关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
在各所述工作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
在同一集群的工作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建立局域网通道,在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建立互联网通道,使得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均与网关节点通信连接,而且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相互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建立模块中,所述集群通过对物理机和虚拟云进行容器化处理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的数据汇集至所述网关节点的数据库;
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平台包括应用层、消息队列层和数据库层,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
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以及数据层的数据库数据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中,所述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通过容器镜像实现,所述使不同集群的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保持一致采用异步回调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中,各所述平台的数据层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各所述平台的数据库呈分布式部署,以在多个集群的数据库之间实现多地多活。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相当于如图5所示的多云容器云平台。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能够实现多云纳管,纳管物理机、虚拟机等未云化的基础设施以及私有云、公有云等不同的云环境平台,以降低对不同集群的管理成本。
本实施例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能够实现多芯漂移,支持异构环境下相互漂移,能够解决多重环境中的异构迁移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的各个步骤。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可读存储介质,例如量子存储器、石墨烯存储器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线段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程序,以执行上述的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中的全部步骤。
上述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用于将上述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设备、系统、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发明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管理组件包括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所述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包括:
在每个集群的所有节点中选取一个作为网关节点,其余的节点作为工作节点;
在所述网关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和网关引擎;
在各所述工作节点中部署路由代理;
在同一集群的工作节点与网关节点之间建立局域网通道,在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建立互联网通道,使得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均与网关节点通信连接,而且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之间相互通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通过对物理机以及虚拟云进行容器化处理得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将同一集群的各工作节点的数据汇集至所述网关节点的数据库;
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集群包括应用层、消息队列层和数据库层,所述同步不同集群的网关节点数据库的数据,包括:
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以及数据层的数据库数据保持一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不同集群的应用层的应用版本保持一致通过容器镜像实现,所述使不同集群的消息队列层的消息队列数据保持一致采用异步回调方式实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集群的数据层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各所述集群的数据库呈分布式部署,以在多个集群的数据库之间实现多地多活。
8.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建立模块,其用于利用部署在多个节点中的网络管理组件,实现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个节点来自不同集群;
数据处理模块,其用于基于多个节点的通信连接,对多个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
CN202111296689.3A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26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689.3A CN113726638B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6689.3A CN113726638B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638A true CN113726638A (zh) 2021-11-30
CN113726638B CN113726638B (zh) 2022-04-01

Family

ID=7868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6689.3A Active CN113726638B (zh) 2021-11-04 2021-11-04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6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5137A1 (zh) * 2022-03-02 2023-09-07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集群的网络通信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3879A (zh) * 2013-06-11 2016-01-27 思科技术公司 在多个公共云中提供存储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11800468A (zh) * 2020-06-05 2020-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的多集群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87888A (zh) * 2020-09-15 2021-01-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Kubernetes集群纳管方法、纳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51913A (zh) * 2020-12-22 2021-05-04 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948091A (zh) * 2021-03-24 2021-06-1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应用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89846A1 (zh) * 2020-09-22 2021-09-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联网的通信方法、中心服务器、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3879A (zh) * 2013-06-11 2016-01-27 思科技术公司 在多个公共云中提供存储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11800468A (zh) * 2020-06-05 2020-10-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的多集群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87888A (zh) * 2020-09-15 2021-01-0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Kubernetes集群纳管方法、纳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89846A1 (zh) * 2020-09-22 2021-09-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物联网的通信方法、中心服务器、设备及介质
CN112751913A (zh) * 2020-12-22 2021-05-04 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2948091A (zh) * 2021-03-24 2021-06-1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应用系统的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5137A1 (zh) * 2022-03-02 2023-09-07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集群的网络通信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638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9374B (zh) 使用替代服务器名称选择性地提供相互传输层安全
US10298678B2 (en) Omnichannel approach to application sharing across different devices
CN105593817B (zh) 本地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上的柔性节点组成的方法和系统
US11645582B2 (en) Parameter sharing in federated learning
CN113783922A (zh) 负载均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0552217B2 (en) Workload placement in a hybrid cloud environment
US10855757B2 (en) High availability and high utilization cloud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Gogouvitis et al. Seamless computing in industrial systems using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US11055108B2 (en) Network booting in a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ing dynamic magnet links
CN102917012A (zh) 存储与通信去重复
CN113726638B (zh) 一种多云多芯容器管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
US11816469B2 (en) Resolving the version mismatch problem when implementing a rolling update in an open-source platform for container orchestration
JP2022069420A (ja) コンピュータ実装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エッジ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環境における障害管理)
US1159547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ing a master in a cloud based distributed system using a serverless framework
US10231269B2 (en) Dynamic generation of geographically bound manet IDs
CN103425707A (zh) 数据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12328184B (zh) 一种集群扩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2988B (zh) 用于异步nbmp请求处理的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US11537445B2 (en) Dynamic integration flows in hybrid cloud environments
CN115349117A (zh) 用于多租户无服务器环境的多级高速缓存网格系统
US11875202B2 (en) Visualizing API invocation flows in containerized environments
Distefano et al. An openstack-based implementation of a volunteer cloud
US20230403643A1 (en) Deploying containers on a 5g slice network
WO2017105898A1 (en) Disaster recovery of cloud resources
Savale Trends in Cloud Opera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