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470B -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470B
CN113726470B CN202010431066.1A CN202010431066A CN113726470B CN 113726470 B CN113726470 B CN 113726470B CN 202010431066 A CN202010431066 A CN 202010431066A CN 113726470 B CN113726470 B CN 113726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side
demultiplexer
far
multiplexer
lwd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10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470A (zh
Inventor
王伟
陈明华
陈帅
管佩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ianjin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ianjin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ianjin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ianjin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4310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以及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采用LWDM技术,实现高速业务的复用和传输,解决了5G前传应用场景的光缆资源不足的问题;LWDM技术的波道主要集中1310nm工作窗口,其良好的色散特性,解决了5G前传高速eCPRI/CPRI信号长距离传输问题。与CWDM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色散影响传输距离的问题,能传输更远的距离并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同时1310nm波段的LWDM还可以使用SOA进行光放大,从而获得更远传输距离。本发明通过LWDM技术实现高速光信号的复用和传输,其复用比包括并不限于3波复用,6波复用,以及9波复用,其复用的波道及其分配方案可根据需求在LWDM的9个波长中任意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以及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进入4G时代后,运营商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逐渐采用了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的网络架构,而C-RAN的网络架构在移动基站前传网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光纤,由于基站站址多,且位于接入段,光缆资源以及管道资源严重不足。波分复用技术则能完美的解决移动前传网络中光纤资源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无源波分产品在4G网络的移动前传网络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4G时代,综合考虑成本、复用比、器件成熟度等因素,移动前传市场主要应用基于CWDM技术的无源波分方案。进入5G时代后,由于移动前传速率的提高(4G前传接口速率以10G为主,5G前传接口速率将以25G/100G为主),CWDM技术局限于其色散问题难以在25G速率下传输较远的距离,无法满足5G的长距、多复用比的应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以及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在5G移动前传的应用场景中,满足5G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建设需求,且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将1310nm工作窗口划分为若干波道,每个波道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相邻波道对应的中心波长间隔大于1.6nm、小于20nm;分别选择1310nm工作窗口内的一个波道对应的波长范围内的波长,作为每路光信号的波长;发射时,从5G分布式单元D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接收时,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分布式单元DU。
作为优选,1310nm工作窗口以固定的波道间隔进行划分。
作为优选,1310nm工作窗口以0.8THz的波道间隔,划分为9个波道。
作为优选,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不同波长。
作为优选,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作为优选,还包括4G移动前传和/或3G移动前传;发射时,从4G基带处理单元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射频拉远单元RRU;从3G基带处理单元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射频拉远单元RRU;
接收时,从4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基带处理单元BBU;从3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基带处理单元BBU。
作为优选,同一个4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和/或,同一个3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包括5G分布式单元DU、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5G分布式单元D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分别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光通信连接,局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局端解复器与远端复用器分别光通信连接;利用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完成5G移动前传。
作为优选,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为同一个局端复用解复器,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局端复用解复器与远端复用解复器通过单光纤进行双向传送。
作为优选,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分别通过一条光纤与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每条光纤进行单向传送。
作为优选,还包括4G基带处理单元BBU、4G射频拉远单元RRU、3G基带处理单元BBU、3G射频拉远单元RRU;4G基带处理单元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4G射频拉远单元RRU光通信连接;3G基带处理单元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3G射频拉远单元RRU光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5G分布式单元DU、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4G基带处理单元BBU、4G射频拉远单元RRU、3G基带处理单元BBU、3G射频拉远单元RRU均设置有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分别通过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或局端复用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或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采用LWDM技术,实现高速业务的复用和传输,解决了5G前传应用场景的光缆资源不足的问题;LWDM技术的波道主要集中1310nm工作窗口,其良好的色散特性,解决了5G前传高速eCPRI/CPRI信号长距离传输问题。与CWDM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色散影响传输距离的问题,能传输更远的距离并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同时1310nm波段的LWDM还可以使用SOA进行光放大,从而获得更远传输距离。
本发明通过LWDM技术实现高速光信号的复用和传输,其复用比包括并不限于3波复用,6波复用,以及9波复用,其复用的波道及其分配方案可根据需求在LWDM的9个波长中任意选择。
在传输距离为大于10KM的应用场景上,本发明采用LWDM技术具有最优的性价比,可满足5G基站大规模建设的需求。同时可实施为无源或半无源的方案,与传统的有源OTN方案相比,大幅节约了用电等运行成本。
本发明采用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实现即插即用,不需配置,且体积小巧,可根据应用场景需求灵活布局,简便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局端多波道复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局端多波道解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是局端带通滤波片,12是局端反射滤波片,13是局端玻璃支架,14是远端带通滤波片,15是远端反射滤波片,16是远端玻璃支架,21是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2是局端复用反射滤波片,23是局端复用玻璃支架,24是局端解复带通滤波片,25是局端解复反射滤波片,26是局端解复玻璃支架,27是远端带通滤波片,28是远端反射滤波片,29是远端玻璃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满足5G的长距、多复用比的应用场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采用LWDM(Local Area Network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局域网波分复用技术,也缩写为LAN-WDM)技术,实现高速业务的复用和传输,解决了5G前传应用场景的光缆资源不足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色散特性、更低的成本、安装更简易。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中,采用LWDM技术,LWDM技术的波道主要集中于1310nm工作窗口;本发明将1310nm工作窗口划分为若干波道,每个波道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相邻波道对应的中心波长间隔大于1.6nm、小于20nm;分别选择1310nm工作窗口内的一个波道对应的波长范围内的波长,作为每路光信号的波长。发射时,从5G分布式单元D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接收时,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分布式单元DU。
本实施例中,1310nm工作窗口以固定的波道间隔进行划分。为了平衡色散影响与波长控制,1310nm工作窗口以0.8THz的波道间隔,划分为9个波道,相邻波道对应的中心波长间隔约为4.5nm。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波道划分方案
波道 波道标识号 中心频率(THz) 中心波长(nm) 波长范围(nm)
1 LW1 235.4 1273.54 1272.55~1274.54
2 LW2 234.6 1277.89 1276.89~1278.89
3 LW3 233.8 1282.26 1281.25~1283.27
4 LW4 233.0 1286.66 1285.65~1287.68
5 LW5 232.2 1291.11 1290.09~1292.14
6 LW6 231.4 1295.56 1294.53~1296.59
7 LW7 230.6 1300.05 1299.92~1301.09
8 LW8 229.8 1304.58 1303.54~1305.63
9 LW9 229.0 1309.14 1308.09~1310.19
即,1310nm工作窗口包括9个波长,与CWDM(≥20nm)技术相比,其波道间隔更小,波道集中在1310nm波段的零色散窗口,其传输性能受色散影响较小,从而能传输到更远的距离,更好的满足了5G前传的市场需求;与DWDM(≤1.6nm)技术相比,其波道数虽然较少,复用比低,但1:9的复用比完全能满足5G基站全周期的建设需求,同时,由于其波道间隔比DWDM技术宽,所以无需精确控制波长,且生产成本低、可靠性高。
在5G移动前传的应用场景中,LDWM技术的波道数能满足5G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建设需求,价格又远低于DWDM技术,并具有CWDM技术不具备的良好色散特性,因此,从波道复用数、速率、色散、功耗、传输距离、成本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LWDM技术是未来5G移动前传应用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采用LWDM技术实现高速光信号的复用和传输,实际实施时,为了延长信号传输距离,可配备SOA模块进行使用,以实现远距离传输。
基于所述的移动前传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包括5G分布式单元DU、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5G分布式单元D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分别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光通信连接,局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局端解复器与远端复用器分别光通信连接;利用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完成5G移动前传。发射时,局端复用器用于将从5G分布式单元D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远端解复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局端光信号进行解复用以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接收时,远端复用器用于将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局端解复器用于将接收到的远端光信号进行解复用以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
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可采用TFF薄膜滤波片技术或其它技术(包括平面波导技术等)来实现,本实施例采用薄膜滤波片级联的结构。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现场应用环境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应用方案,本发明提供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单纤双向模式、双纤双向模式。
实施例一
单纤双向模式下,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为同一个局端复用解复器(也可称为分合波器),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也可称为分合波器),局端复用解复器与远端复用解复器通过单光纤进行双向传送。本实施例中,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不同波长。即,5G分布式单元DU的同一个光口发出与接收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不同波长,同一个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与接收的远端出射光信号与远端入射光信号为不同波长。
局端复用解复器与远端复用解复器可根据局端设备、远端设备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工艺、设计及不同的产品形态。如:
(1)在大部分场景中,局端设备为室内设备,其温度工作范围需求为商业级;远端设备为室外设备,其温度工作范围需求为工业级;
(2)局端产品(室内设备)通常有上架需求或挂墙需求;远端设备(室外设备)通常需要防尘防水,且有灵活安装、室外挂杆等需求;
(3)如采用薄膜滤波片级联的技术,其依次级联的波道插损也呈梯度变化,可将远端设备的带通滤波片级联顺序与局端设备的带通滤波片级联顺序反转,即在局端设备的第一级带通滤波片,在远端设备中则放在最后一级,局端设备的第二级带通滤波片,在远端设备中放在倒数第二级,从而实现整体方案的通道插入损耗优化。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6波无源LWDM的合分波器,实现3路双向25G业务的单纤复用传输,实际实施时,可在LWDM的9个波道中任意选择,本实施例的波道分配方案如表2所示:
表2:波道分配方案
Figure BDA0002500542710000071
局端复用解复器包括若干局端第一准直器、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一个局端第二准直器,如图2所示,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波长的若干局端带通滤波片11、局端反射滤波片12,局端带通滤波片11设置于一侧,局端反射滤波片12与局端带通滤波片11平行设置;依次排列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在光路上形成级联。为了便于局端带通滤波片11、局端反射滤波片12的固定,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还包括局端玻璃支架13,局端带通滤波片11与局端反射滤波片12分别设置于局端玻璃支架13的两侧。
复用时(发射),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局端入射光信号)从对应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入射,除其中一个局端带通滤波片11外的其他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光,经局端反射滤波片12与局端带通滤波片11之间的反射(局端带通滤波片11对于不适配的波长的光形成反射),与所述的其中一个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光耦合,得到包含所有不同波长的局端输出光(局端光信号),即级联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光耦合为一路光信号。
具体实施时,入射光(局端入射光信号)斜向入射,局端反射滤波片12对位于端部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方向不遮挡或不完全遮挡;其他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光与位于一端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出射光耦合。
解复用时(接收),级联的局端带通滤波片11将一路光信号解复用为对应波长的多路出射光,工作原理与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解复用过程同理。
远端复用解复器包括一个远端第一准直器、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若干远端第二准直器,如图3所示,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波长的若干远端带通滤波片14、远端反射滤波片15,远端带通滤波片14设置于一侧,远端反射滤波片15与远端带通滤波片14平行设置;依次排列的远端带通滤波片14在光路上形成级联。为了便于远端带通滤波片14、远端反射滤波片15的固定,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还包括远端玻璃支架16,远端带通滤波片14与远端反射滤波片15分别设置于远端玻璃支架16的两侧。
解复用时(发射),局端输出光(局端光信号)从其中一个远端带通滤波片14入射,透射对应波长的出射光,反射其余波长的光至远端反射滤波片15,经远端反射滤波片15与远端带通滤波片14之间的反射,在远端带通滤波片14透射得到相应波长的出射光,即级联的远端带通滤波片14将局端输出光(局端光信号)解复用成多路出射光。
具体实施时,局端输出光(局端光信号)斜向入射,远端反射滤波片15对位于端部的远端带通滤波片14的入射方向不遮挡或不完全遮挡。其他远端带通滤波片14分别透射对应波长的出射光,反射其余波长的光,直至所有波长的光从对应的远端带通滤波片14透射出。
复用时(接收),将不同波长的入射光耦合为一路远端输出光(远端光信号),工作原理与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复用过程同理。
为了实现整体方案的通道插入损耗优化,远端带通滤波片14与局端带通滤波片11的排列顺序,按对应的波长设置为反序排列,即在局端设备(即,局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的第一级局端带通滤波片,对应波长,在远端设备(即,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中则放在最后一级,局端设备的第二级局端带通滤波片,在远端设备中放在倒数第二级;以此类推。
实施例二
双纤双向模式下,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均可独立设置,局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相连,远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相连,不同波长的LWDM信号(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复用到一根光纤中传输,传输到远端解复器后再经过远端解复器将各个波长的LWDM信号解复用出来。
本实施例中,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分别独立设置,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分别通过一条光纤与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每条光纤进行单向传送。本实施例中,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即,5G分布式单元DU的同一个光口发出与接收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同一个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与接收的远端出射光信号与远端入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本发明采用LWDM技术实现光的复用和传输,包括无源LWDM方案,以及集成了LWDM技术的有源方案;本发明实现高速业务的复用传输,可适用于任意高速业务,如25G业务或100G业务,包括并不限于4G/5G前传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中,可实现5G/4G/3G移动前传,即所述的移动前传方法还包括4G移动前传和/或3G移动前传;发射时,从4G基带处理单元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射频拉远单元RRU;从3G基带处理单元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射频拉远单元RRU;
接收时,从4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基带处理单元BBU;从3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基带处理单元BBU。
4G移动前传与3G移动前传的复用与解复用原理与5G移动前传相同。
其中,同一个4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和/或,同一个3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即,4G基带处理单元BBU的同一个光口发出与接收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同一个4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与接收的远端出射光信号与远端入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3G基带处理单元BBU的同一个光口发出与接收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同一个3G射频拉远单元RRU发出与接收的远端出射光信号与远端入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对应于具体结构,所述的移动前传系统还包括4G基带处理单元BBU、4G射频拉远单元RRU、3G基带处理单元BBU、3G射频拉远单元RRU;4G基带处理单元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4G射频拉远单元RRU光通信连接;3G基带处理单元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3G射频拉远单元RRU光通信连接。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9波无源LWDM的复用/解复用器,实现9路双向eCPRI/CPRI业务的复用传输,实际实施时,可根据需要自由调整波道分配方案,本实施例的波道分配方案如表3所示:
表3:波道分配方案
Figure BDA0002500542710000101
Figure BDA0002500542710000111
本实施例中,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解复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局端复用解复器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波道数量的不同。
如图5所示,局端多波道复用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波长的若干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1、局端复用反射滤波片22、局端复用玻璃支架23,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1设置于局端复用玻璃支架23的一侧,局端复用反射滤波片22设置于局端复用玻璃支架23的另一侧,局端复用反射滤波片22与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1平行设置。
如图6所示,局端多波道解复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波长的若干局端解复带通滤波片24、局端解复反射滤波片25、局端解复玻璃支架26,局端解复带通滤波片24设置于局端解复玻璃支架26的一侧,局端解复反射滤波片25设置于局端解复玻璃支架26的另一侧,局端解复反射滤波片25与局端解复带通滤波片24平行设置。
如图7所示,远端多波道复用解复模块包括对应不同波长的若干远端带通滤波片27、远端反射滤波片28、远端玻璃支架29,远端带通滤波片27设置于远端玻璃支架29的一侧,远端反射滤波片28设置于远端玻璃支架29的另一侧,远端反射滤波片28与远端带通滤波片27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局端解复带通滤波片24与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1的排列顺序,按对应的波长设置为同序排列;远端带通滤波片27与局端复用带通滤波片21的排列顺序,按对应的波长设置为同序排列。
为了方便插拔操作,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5G分布式单元DU、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4G基带处理单元BBU、4G射频拉远单元RRU、3G基带处理单元BBU、3G射频拉远单元RRU均设置有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分别通过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或局端复用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或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310nm工作窗口划分为若干波道,每个波道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相邻波道对应的中心波长间隔大于1.6nm、小于20nm;分别选择1310nm工作窗口内的一个波道对应的波长范围内的波长,作为每路光信号的波长;发射时,从5G分布式单元D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接收时,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5G分布式单元D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1310nm工作窗口以固定的波道间隔进行划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1310nm工作窗口以0.8THz的波道间隔,划分为9个波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不同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业务或同一个5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4G移动前传和/或3G移动前传;发射时,从4G基带处理单元4G 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射频拉远单元4G RRU;从3G基带处理单元3G BBU发出的多路局端入射光信号通过局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局端光信号,并发送至远端解复器;经远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远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射频拉远单元3G RRU;
接收时,从4G射频拉远单元4G 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4G基带处理单元4G BBU;从3G射频拉远单元3G RRU发出的多路远端入射光信号通过远端复用器耦合为一路远端光信号,并发送至局端解复器;经局端解复器解复用得到对应的多路局端出射光信号,并发送至3G基带处理单元3G BBU。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个4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和/或,同一个3G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扇区业务,对应的局端入射光信号与局端出射光信号为相同波长。
8.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5G分布式单元DU、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5G分布式单元D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分别与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光通信连接,局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局端解复器与远端复用器分别光通信连接;利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完成5G移动前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为同一个局端复用解复器,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局端复用解复器与远端复用解复器通过单光纤进行双向传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端复用器与远端解复器为同一个远端复用解复器,局端复用器与局端解复器分别通过一条光纤与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每条光纤进行单向传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4G基带处理单元4G BBU、4G射频拉远单元4G RRU、3G基带处理单元3G BBU、3G射频拉远单元3GRRU;4G基带处理单元4G 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4G射频拉远单元4G RRU光通信连接;3G基带处理单元3G BBU分别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光通信连接,远端复用解复器与3G射频拉远单元3G RRU光通信连接。
12.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5G分布式单元DU、5G有源天线处理单元AAU、4G基带处理单元4G BBU、4G射频拉远单元4G RRU、3G基带处理单元3G BBU、3G射频拉远单元3G RRU均设置有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分别通过小型可插拔光模块SFP与局端复用器、局端解复器或局端复用解复器、远端复用器、远端解复器或远端复用解复器连接。
CN202010431066.1A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3726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1066.1A CN113726470B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1066.1A CN113726470B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470A CN113726470A (zh) 2021-11-30
CN113726470B true CN113726470B (zh) 2022-11-25

Family

ID=78671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1066.1A Active CN113726470B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47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979B1 (en) * 2000-11-29 2010-01-12 Netapp, Inc.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gigabit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4066018A (zh) * 2014-06-16 2014-09-2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源光网络无线前传的基带迁移系统
CN109613654A (zh) * 2018-11-27 2019-04-12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并行波分复用/解复用分光组件及其光器件
CN109672475A (zh) * 2019-01-09 2019-04-23 杭州芯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调节波长的双向传输光模块
CN110224755A (zh) * 2019-05-23 2019-09-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5g前传的低时延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6979B1 (en) * 2000-11-29 2010-01-12 Netapp, Inc.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system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multi-gigabit optical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4066018A (zh) * 2014-06-16 2014-09-2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源光网络无线前传的基带迁移系统
CN109613654A (zh) * 2018-11-27 2019-04-12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多通道并行波分复用/解复用分光组件及其光器件
CN109672475A (zh) * 2019-01-09 2019-04-23 杭州芯耘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远程调节波长的双向传输光模块
CN110224755A (zh) * 2019-05-23 2019-09-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5g前传的低时延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无源有保护的O-band CWDM型5G前传创新方案;徐荣,邓春胜;《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0930(第9期);全文 *
面向5G前传的LWDM技术方案和产业进展;唐建军等;《5G前传》;202005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470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7638B (zh) 混合型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12399283B (zh) 一种波分复用系统、局端装置及远端装置
JPH08256115A (ja) 光ファイバ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212435711U (zh) 一种单纤双向的无源光传输网络与5g移动前传系统
CN112564803A (zh) 一种5g前传网络传输系统
CN113726470B (zh) 一种基于lwdm技术的移动前传方法与系统
CN201114095Y (zh) 波分复用单纤双向器件结构
EP4155793A1 (e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ructure
WO2023103590A1 (zh) 一种光模块、插芯及光纤连接器
CN104518831A (zh) 一种支持两种无源光网络共存的光组件及方法
CN107204802B (zh) 一种基于光子灯笼的模式交换节点及其在线监控方法
CN212785692U (zh) 一种解决5g基站与宽带融合承载的新型pon网络架构
CN212435710U (zh) 一种双纤双向的无源光传输网络与移动前传系统
CN210536642U (zh) 光模块组件及光通讯传输系统
CN212572577U (zh) 一种移动前传系统
CN102104814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
CN103916206A (zh) 具有互保护机制的双wdm-pon网络体系结构和方法
CN114124222A (zh) 光处理单元、光传送系统及光传送方法
KR200386964Y1 (ko) 단일 파장다중화기를 사용한 광가입자망 구성방식
CN220545100U (zh) 一种光信息交换矩阵
CN2636503Y (zh) 单纤双波四向传输转换器
KR100602951B1 (ko) 광 순환기를 채용한 wdm pon 시스템
CN103281603A (zh)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
CN2636504Y (zh) 双环行耦合单纤双波四向传输转换器
US11303378B2 (en) Optical forwar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7

Address after: 300450 Eco City Science Park, No. 2018, Zhongtian Avenue, Zhongxin Tianjin eco city,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FO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IANJIN,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2206 unit 1514, 15th floor, building 7, courtyard 1,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JHB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