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3134A -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3134A
CN113723134A CN202111280141.XA CN202111280141A CN113723134A CN 113723134 A CN113723134 A CN 113723134A CN 202111280141 A CN202111280141 A CN 202111280141A CN 113723134 A CN113723134 A CN 113723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message
preset
phase adjustmen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01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3134B (zh
Inventor
何至军
曹丽娜
彭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uoha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Zhuojian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uoha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Zhuojianzhi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uo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01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3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3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3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3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3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1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06K7/103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using at least one antenna particularly designed for interrogating the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e.g.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means to resolv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lurality of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本公开实施例可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唤醒目标RFID标签,并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这样,即使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保证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依然可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

Description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是利用电磁场自动识别附着在物体上的RFID标签,RFID标签包含电子存储的信息。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应用于智能钥匙柜。由于现有的智能钥匙柜均为单孔插入式的钥匙柜,每把钥匙上都绑定一个RFID标签,且每个柜子对应一个天线,因此,现有的智能钥匙柜中每把钥匙需要单独放置在一个位置,而不能多个钥匙堆叠在同一个位置,否则无法读取堆叠在一起的多个钥匙上的RFID标签。可见,现有的钥匙柜由于不能将多个钥匙堆叠在同一个位置,导致钥匙柜的空间利用率低、成本高。故此,亟需一种新的读取RFID标签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读取堆叠在一起的多个钥匙上的RFID标签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阵列和目标RFID标签;
所述读写器,用于响应于标签读取指令,确定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以及,获取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所述天线阵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及,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返回的标签内容;
所述目标RFID标签,用于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先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然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接着,可以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唤醒目标RFID标签,并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这样,即使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保证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读取目标RFID 的标签内容,相应地,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将带有RFID标签的钥匙在有限空间内堆叠放置,从而使得钥匙柜空间的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以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中唤醒报文的相位信号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中多个唤醒报文的信号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中唤醒报文的时间延迟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方法中多个唤醒报文的空间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公开。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公开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和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智能钥匙柜均为单孔插入式的钥匙柜,每把钥匙上都绑定一个RFID标签,且每个柜子对应一个天线,因此,现有的智能钥匙柜中每把钥匙需要单独放置在一个位置,而不能多个钥匙堆叠在同一个位置,否则无法读取堆叠在一起的多个钥匙上的RFID标签。可见,现有的钥匙柜由于不能将多个钥匙堆叠在同一个位置,存在钥匙柜的空间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故此,亟需一种新的读取RFID标签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在本方法中,先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然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接着,可以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唤醒目标RFID标签,并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这样,即使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保证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读取目标RFID 的标签内容,相应地,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将带有RFID标签的钥匙在有限空间内堆叠放置,从而使得钥匙柜空间的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以及降低成本。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的流程图。RFID标签读取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钥匙柜,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比如封闭式储物柜。如图2所示,该RFID标签读取方法包括:
S101: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RFID标签可以理解为需要读取标签内容的RFID标签。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提供一RFID标签选择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输入一标签读取指令,其中,该标签读取指令包括用户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希望读取标签内容的RFID标签,从而可以响应于该标签读取指令,将用户所选择的RFID标签作为目标RFID标签。
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可以理解为能够唤醒该目标RFID标签的电磁波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可以为一个波长长度和正弦量初相位均固定的正弦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针对每一个RFID标签均预先设置了与其对应的一个预设唤醒报文,且,每一个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均是不相同的。因此,在获取到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后,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RFID标签与预设唤醒报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S102: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由于多个仅正弦量初相位不相同但振幅、振荡频率均相同的唤醒报文可以唤醒同一个RFID标签,且,仅正弦量初相位不同的多个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因此,为了提高利用唤醒报文唤醒目标RFID标签的概率,在确定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之后,可以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延迟时长不相同,其中,若唤醒报文的延迟时长越长,则该唤醒报文的信号长度(即波长)越长;具体地,如图2所示,由于唤醒报文A与唤醒报文B的正弦量初相位相差θ,使得唤醒报文B的延迟时长比唤醒报文A的延迟时长更长,唤醒报文B的信号长度比唤醒报文A的信号长度更长。由于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延时时长、信号长度不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例如,如图3所示,唤醒报文sin A、唤醒报文sin B和唤醒报文sin C是延时时长、信号长度不同的三个波形,且三者在同一空间中的传播路径是不相同的,从而使得在同一时刻下三者的波形在空间中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这样,可以利用多个路径的唤醒报文在空间中通过不同角度穿透堆栈缝隙,以保证堆叠在多个RFID标签中的目标RFID标签可以接收到至少一个唤醒报文,从而可以激活目标RFID,进而可以读取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其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的相位均不相同,即各个唤醒报文之间的相位均不相同,这样,可以保证目标RFID标签的唤醒报文在目标空间中的不同的传播路径更加多样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堆叠在多个RFID标签中的目标RFID标签被唤醒激活的概率。
S103: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在确定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后,可以利用发射天线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对于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而言,可视为目标空间中多个不同角度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RFID标签对于唤醒报文的唤醒是遵循第一时间原则的,即第一个接触到目标RFID标签的唤醒报文(即预设唤醒报文或任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目标RFID标签便被该唤醒报文唤醒,并响应于该唤醒报文返回该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可以理解为RFID标签中所包含的电子存储信息,例如可以为多干字符。
S104: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在目标RFID标签被唤醒,并返回该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之后,可以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RFID标签所返回的标签内容,从而完成了对于目标RFID标签的信息读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可以为同一收发一体天线。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先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然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接着,可以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唤醒目标RFID标签,并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这样,即使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保证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读取目标RFID 的标签内容,相应地,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将带有RFID标签的钥匙在有限空间内堆叠放置,从而使得钥匙柜空间的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以及降低成本。
接下来,将介绍S102,即“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2可以包括:分别对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进行N次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实现方式中,可以先将预设唤醒报文复制N次,得到N个预设唤醒报文,再分别对这N个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增加不同的相位差,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需要说明的是,N的具体取值以及相位差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在一种实现方式中,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各自分别所增加的相位差可以均不相同。
举例来说,假设预设唤醒报文y可以如下公式所示:
y=A sin(ωt+j0)+τt•ε;
其中,ω为角速度,t为时间,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角速度的变量差异可以改变空间中对于激发RFID标签的方向性,角速度的控制变量与时间t有关;j0为正弦量初相位;τt为时间变化下的相位跳变;ε为控制因子对跳变的排列顺序进行控制前置量与延迟量;A为振幅。当需要对该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增加不同的相位差时,可以在j0的基础上直接增加相位差,便可以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还需要说明的,当需要同时唤醒多个目标RFID标签时,多个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和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会将占用更多的信道空间,因此,当同时需要唤醒多个不同的目标RFID标签时,各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会产生更多的时间延迟,其中延伸的延迟时间量可表示为:τt=(τ010203+…+τn)t。如图4所示,当τ增加时,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时间延迟会增加。
接下来,将介绍S103中的“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3中的“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可以包括:
若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接收到一唤醒报文,且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满足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则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唤醒报文,根据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生成正弦反馈信号;以及,通过唤醒报文对应的信道返回正弦反馈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被动的RFID标签接收到一唤醒报文,可以先检测该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是否满足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若该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满足该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说明该唤醒报文可以唤醒该目标RFID标签,这样,目标RFID标签单元便会被激活,并且可以根据该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生成正弦反馈信号。以及,目标RFID标签被一唤醒报文后可以与所接收到的唤醒报文对应的通道完成握手,从而目标RFID标签可以通过该通道返回正弦反馈信号。
接下来,将介绍S103中的“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具体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S103中的“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可以包括:利用多个天线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多个天线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其中,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均不相同,且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为随机确定的。也就是说,需要用多个天线发送唤醒报文时,多个天线可以随机获取不同信道一发送各个唤醒报文,以保证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所返回的标签内容的长度不会超过唤醒报文的长度,以达到信号长度的一致性效果,从而保证目标RFID标签可以接收来自不同的通道的唤醒报文。并且,由于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是通过多个天线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因此,对于RFID标签可视为空间中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电磁波,从而可以提高目标RFID标签在不同空间角度下的唤醒机率,以及可以使得目标RFID标签可自由选择最佳的通信通道,从而以通过该通道进行实时回传标签内容,进而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目标RFID标签读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所得到的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不会改变唤醒报文的正弦波的频率,使得预设唤醒报文和相位调整唤醒报文通过天线多通道在相同时间段中发射时可以将降低一定程度的信号串扰。
需要说明的是,当利用多个天线将多个目标RFID标签的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时,如图5所示,其中,z为唤醒报文对应的电磁波传递方向,由于不同的唤醒报文在x-y平面上发生了位移,并且不同频率段的唤醒报文所具备的透射及绕射能力不同,因此,通过唤醒报文的电磁波特性,可以提高目标RFID标签受到阻挡或遮蔽的抗性,从而可以实现高密集RFID标签读取能力。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公开系统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RFID标签读取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阵列和目标RFID标签。
在本实施例中,读写器可以用于响应于标签读取指令,确定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读写器可以提供一RFID标签选择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输入一标签读取指令,其中,该标签读取指令包括用户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希望读取标签内容的RFID标签,从而可以响应于该标签读取指令,将用户所选择的RFID标签作为目标RFID标签。
天线阵列可以用于获取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的相位均不相同;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
目标RFID标签,可以用于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唤醒报文为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目标RFID标签,还可以具体用于:若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接收到一唤醒报文,且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满足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则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唤醒报文,根据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生成正弦反馈信号;以及,通过唤醒报文对应的信道返回正弦反馈信号。
天线阵列还可以用于接收目标RFID标签返回的标签内容,以及,将该标签内容向读写器发送。读写器还可以用于获取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天线阵列可以包括波形产生单元。波形产生单元可以用于获取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天线阵列还可以包括相位跳变控制单元。相位跳变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对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进行N次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天线阵列还可以包括多天线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其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天线阵列可以为收发一体天线,即多天线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为一体设置。具体地,多天线发射单元可以用于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其中,多天线发射单元中的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均不相同,且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为随机确定的。信号接收单元可以用于接收目标RFID标签返回的标签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RFID标签读取系统,可以控制读写器响应于标签读取指令,确定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以及,控制读写器获取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控制天线阵列获取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天线阵列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控制天线阵列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及,控制天线阵列接收目标RFID标签返回的标签内容。控制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唤醒报文为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使得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在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均不相同,因此,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唤醒目标RFID标签,并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这样,即使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多个传播路径尝试读取目标RFID的标签内容,从而可以保证在多个RFID标签堆叠在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读取目标RFID 的标签内容,相应地,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将带有RFID标签的钥匙在有限空间内堆叠放置,从而使得钥匙柜空间的利用率高、操作简便以及降低成本。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RFID标签读取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RFID标签读取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调整模块702,用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发射模块703,用于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唤醒报文为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接收模块704,用于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可选的,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的相位均不相同。
可选的,调整模块702,用于:
分别对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进行N次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发射模块703,具体用于:
若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接收到一唤醒报文,且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满足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则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唤醒报文,根据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生成正弦反馈信号;以及,通过唤醒报文对应的信道返回正弦反馈信号。
可选的,发射模块703,具体用于:
利用多个天线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其中,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均不相同,且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为随机确定的。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读取装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调整模块,用于对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发射模块,用于将预设唤醒报文与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目标空间中的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唤醒报文为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设的多个传感器所采集到的信息,识别出用户在目标物体上所执行的动作的用户行为类型,并且,当所识别的用户行为类型为预设行为类型时,可以输出RFID标签读取信息,以便可以实时提醒用户停止执行该用户行为类型的动作,避免出现因操作不当所引起的事故,从而可以实现对用户在目标物体上所执行的动作的实时监督以及提醒,进而降低了发生危险事故的风险以及提高了用户体验。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8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8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802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8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03。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8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模块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8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模块,一个或多个模块/模块被存储在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公开。一个或多个模块/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803在计算机设备8中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设备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8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计算机设备8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02可以是计算机设备8的内部存储模块,例如,计算机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02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计算机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802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8的内部存储模块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存储器8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模块、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模块、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两个信号的相位均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包括:
分别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进行N次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包括:
若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接收到一唤醒报文,且所述唤醒报文的振荡频率满足所述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振荡频率阈值,则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所述唤醒报文,根据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生成正弦反馈信号;以及,通过所述唤醒报文对应的信道返回所述正弦反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包括:
利用多个天线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其中,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均不相同,且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为随机确定的。
6.一种RFID标签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
调整模块,用于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
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便所述目标空间中的所述目标RFID标签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7.一种RFID标签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读写器、天线阵列和目标RFID标签;
所述读写器,用于响应于标签读取指令,确定待读取的目标RFID标签;以及,获取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
所述天线阵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RFID标签对应的预设唤醒报文;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进行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中的任意一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的相位均不相同;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以及,接收所述目标RFID标签返回的标签内容;
所述目标RFID标签,用于响应于一唤醒报文,返回所述目标RFID标签的标签内容;其中,所述唤醒报文为所述预设唤醒报文或一相位调整唤醒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相位跳变控制单元;所述相位跳变控制单元,用于:
分别对所述预设唤醒报文的正弦量初相位进行N次相位调整,得到所述预设唤醒报文对应的N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天线发射单元;所述多天线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预设唤醒报文与所述多个相位调整唤醒报文向目标空间内发射;其中,所述多天线发射单元中的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均不相同,且各个天线各自分别对应的信道为随机确定的。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80141.XA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723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0141.XA CN113723134B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0141.XA CN113723134B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3134A true CN113723134A (zh) 2021-11-30
CN113723134B CN113723134B (zh) 2022-02-22

Family

ID=7868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0141.XA Active CN113723134B (zh) 2021-11-01 2021-11-01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313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4339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Aida Centre, S.L. Read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stems of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S20090179740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Intermec Ip Corp.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receive channel signal-to-noise ratio by adjusting phase to minimize noise
US20090219141A1 (en) * 2008-02-06 2009-09-03 Vijay Pillai Phase hopping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throughput
CN103069647A (zh) * 2010-04-26 2013-04-24 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Rfid标签探询系统
CN105488446A (zh) * 2015-11-27 2016-04-13 深圳市利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金属环境下rfid多标签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6291461A (zh) * 2016-09-30 2017-01-0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rfid室内定位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8960355A (zh) * 2018-04-28 2018-12-07 成都理工大学 用于款箱电子化交接的双频读写器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97157A (zh) * 2019-05-30 2019-08-06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货架标签唤醒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4339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Aida Centre, S.L. Read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systems of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US20090179740A1 (en) * 2008-01-10 2009-07-16 Intermec Ip Corp.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ximizing receive channel signal-to-noise ratio by adjusting phase to minimize noise
US20090219141A1 (en) * 2008-02-06 2009-09-03 Vijay Pillai Phase hopping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throughput
CN103069647A (zh) * 2010-04-26 2013-04-24 剑桥企业有限公司 Rfid标签探询系统
CN105488446A (zh) * 2015-11-27 2016-04-13 深圳市利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闭金属环境下rfid多标签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6291461A (zh) * 2016-09-30 2017-01-0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rfid室内定位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8960355A (zh) * 2018-04-28 2018-12-07 成都理工大学 用于款箱电子化交接的双频读写器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97157A (zh) * 2019-05-30 2019-08-06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货架标签唤醒方法、系统及相关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3134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lanco et al. A multi-purpose UHF RFID tag emulator f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testing
US9213870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US8427315B2 (en) Ahead-of-time scheduling of commands in RFID reader systems
CN109856603B (zh) 雷达抗干扰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390431B1 (en) RFID tags that backscatter more codes
US9501675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Liu et al. Multi-category RFID estimation
US8446258B2 (en) Causing RFID tag to change how many remaining commands it will comply with
US9024729B1 (en) Network-enabled RFID tag endorsement
US10664670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US7246751B2 (en) RFID tags calibrating backscattering period also for non-integer divide ratios
US8115590B1 (en) RFID readers limiting theft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US9129168B1 (en) RFID readers causing tags to backscatter based on challenge
CN102802156B (zh) 一种鉴权方法和相关设备
WO2006078882A2 (en) Reducing data-rate errors in rfid systems
CN102024163A (zh) 一种带有分组预览机制的防碰撞方法
Arjona et al. Fast fuzzy anti‐collision protocol for the RFID standard EPC Gen‐2
Xuan et al. Efficient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RFID EPC generation-2 protocol based on continuous detection
CN113723134B (zh) 一种rfid标签读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36937A (zh) 一种基于几何分布的射频标签数目估计方法
Sun et al. Dual‐reader wireless protocols for dense active RFID identification
Yimin et al. Deterministic cloned tag detection protocol for anonymous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Kim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frame sizes in framed slotted ALOHA
Nazir et al. Optimal dynamic frame-slotted Aloha
Reza et al. RFID transponder collision control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2

Address after: 5305, floor 5, building 6, No. 8, Beiyua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Longzhi Digital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0-090, floor 1, building 1, No. 2, Jufu North Road, Jufuyuan 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uojianzhih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huoh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