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2869A -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2869A
CN113722869A CN202111059152.5A CN202111059152A CN113722869A CN 113722869 A CN113722869 A CN 113722869A CN 202111059152 A CN202111059152 A CN 202111059152A CN 113722869 A CN113722869 A CN 113722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ttribute
substation
icd
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59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2869B (zh
Inventor
孙奇
陈辉
孔维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110591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2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2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2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2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2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maintenance of boards or switchgea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4Power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根据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解析变电站ICD文件得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变电站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根据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根据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本发明能够基于SCD的回溯解析实现变电站的二次回路改扩建,并且改扩建过程可视化,从而能够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工作的可回溯性和可延续性。

Description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变电站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应用阶段。截止2016年底,已建成投产新建智能变电站3000余座,形成智能变电站完善的技术体系和一系列技术标准。其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关键设备研制、试验体系、标准制定和工程应用均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显著提升了变电站的安全性、可控性、适应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建设效率,推动了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由于智能变电站广泛采用IEC61850通信技术,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其结构和形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SCD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全站系统配置文件)作为能反映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信息的变电站配置文件,描述了变电站内所有智能电子设备IED(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智能电子设备)的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之间的通信配置以及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等信息。调试过程中SCD文件出现问题的普遍原因有:二次回路设计变更、ICD文件(IED Capability Description,IED能力描述文件)变更、GOOSE层参数名称和遥信名称修改错误等,而改扩建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基于最新版本的SCD文件开展二次虚回路设计工作。
目前过程层虚回路的设计主要以Excel表格的方式承载,集成商在集成SCD的过程中依照Excel表格在配置工具中完成过程层回路的配置,并集成SCD文件。该过程中如果虚回路发生变化,集成商会在设计变更后重新进行SCD文件的修改。工程投运后,SCD文件中的虚回路便是与现场一致的最新版本的虚回路。
随着智能变电站大量投入运行,智能站改扩建的需求越来越多。智能变电站的新建、改扩建通常由不同的设计单位参与二次设计,从新建阶段到改扩建阶段,虚拟二次回路的设计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导致改扩建设计时只能针对新增的间隔进行设计,对整体的影响也很难把握。且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因缺乏设计变更详情,施工单位也不能对改建内容的影响范围做出合理的评估。为了规避改扩建伴随的风险,一般采用变电站全停的方式进行施工和调试,这在中枢变电站或重要负荷变电站中实施不妥当,甚至不可行。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由直观的二次接线转变为不可见的虚回路网络信息,我们不得不面对变电站智能化、信息化带来的改建、扩建的问题。
然而,不论是常规变电站的设计还是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整个设计过程虽然可以借鉴类似工程,但总体复用程度、延续程度较低,大部分工作要么重新设计,要么全盘复制然后进行细化修改工作,并未做到真正意思上的改扩建延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能够基于SCD的回溯解析实现变电站的二次回路改扩建,并且改扩建过程可视化,从而能够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工作的可回溯性和可延续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解析所述变电站S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解析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通过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并根据该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进而结合该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和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并且解析变电站ICD文件得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进而根据该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然后结合该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和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最后根据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由此,能够基于SCD的回溯解析实现变电站的二次回路改扩建,并且改扩建过程可视化,从而能够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工作的可回溯性和可延续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信息;绘制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以展示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SAX解析所述变电站S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其中,所述节点信息包括:
每个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
每个IE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
每个IED节点下的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doName属性、iedName属性、ldInst属性、InClass属性、LnInst属性、prefix属性、intAddr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包括信号数据路径、信号语义描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其中,所述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信号语义描述构成信号语义对,所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本侧信号数据路径构成信号路径关系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节点的lnClass属性][LN节点的inst属性].[DOI节点的name属性].[DAI节点的name属性];
所述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
[DOI节点的desc属性];
所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Inputs节点的ied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ld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prefix属性][Inputs节点的lnClass属性][Inputs节点的ln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do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
所述本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Inputs节点的intAddr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查询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中每个所述信号路径关系对对应的信号语义对;根据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中所有所述信号路径关系对,及其对应的信号语义对,以及每个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来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解析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以下步骤: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分别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和输出信号解析以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其中,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得到的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出信号解析得到的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DataSet节点的输出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包括输入信号数据路径、输入信号语义描述、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出信号语义描述,其中,所述输入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输入信号语义描述构成输入信号语义对,所述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输出信号语义描述构成输出信号语义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入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lnClass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
所述输入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
[DOI节点的desc属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根据所述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在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中选取相同型号的ICD设备;根据所述选取的IC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对构建待增减的IED设备;将所述待增减的IE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转换为信号路径关系对;根据所述待增减的IED设备的信号路径关系对将其在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中进行写入或删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IED设备的分层展示图;
图3(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信息的分类展示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的可视化编辑列表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新增回路后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信息的分类展示图;
图5(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删除回路后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信息的分类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
具体地,可采用SAX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例如,对应每个IED节点,可获取该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并可将得到的name属性、desc属性作为该IED节点对应的IED设备的名称和描述进行存储。
更具体地,对应每个IED节点,可根据其层次化的结构特性依次获取该IE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DAI节点的name属性;进一步地,对应每个IED节点,还可读取该IED节点下的Inputs节点,并可依次解析Inputs节点的所有的子节点,从而可获取该IED节点对应的IED设备之间的信号配对关系,具体可获取该IED节点下的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doName属性、iedName属性、ldInst属性、InClass属性、LnInst属性、prefix属性、intAddr属性。
S2,根据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
具体地,可将每个IED节点的属性按照下列格式组合为信号数据路径和信号语义描述,其中,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节点的lnClass属性][LN节点的inst属性].[DOI节点的name属性].[DAI节点的name属性],进一步地,还可将该组合形式简化为MUGO/BinInGGIO1.Ind3.stVal;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DOI节点的desc属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数据路径和信号语义描述可构成信号语义对,并且该信号语义对可以<信号数据路径,信号语义描述>的形式成对存储在该IED节点对应的IED设备下。
除此之外,还可将每个IED节点下的Inputs节点的属性按照下列格式组合为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其中,对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Inputs节点的ied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ld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prefix属性][Inputs节点的lnClass属性][Inputs节点的ln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do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本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Inputs节点的intAddr属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可构成信号路径关系对,并且该信号路径关系对可以<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对侧信号数据路径>的形式成对存储在该IED节点对应的IED设备下。
S3,根据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
具体地,可获取每个变电站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查询每个变电站IED设备中每个信号路径关系对对应的信号语义对;根据每个变电站IED设备中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及其对应的信号语义对,以及每个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来构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
更具体地,可根据每个变电站IED设备的每个信号路径关系对中的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到信号语义对中查询其对应的信号语义描述,并对其进行存储,从而可依次处理所有变电站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进一步地,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将每个变电站IED设备绘制为矩形形式,并可在该矩形框内绘制对应IED设备的名称和描述信息,即该IED设备对应的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更进一步地,可获取该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并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将每个信号路径关系对绘制为直线形式,该直线的始端为当前IED设备,该直线的末端为矩形形式绘制对侧的IED设备。
S4,解析变电站ICD文件得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
具体地,可在上述步骤S1解析变电站SCD的基础上,针对变电站ICD文件分别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和输出信号解析以得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其中,变电站ICD文件为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对应的文件。
更具体地,针对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得到的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进一步地,针对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出信号解析得到的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DataSet节点的输出信号,具体对应每个ICD节点下的DataSet节点,将其每一条FCDA解析为一条输出信号。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LN节点的prefix属性不为“GOIN”或“SVIN”,则不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S5,根据变电站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
S6,根据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
具体地,可将输入信号解析得到的每个ICD节点的属性按照下列格式组合为输入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入信号语义描述,其中,输入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lnClass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进一步地,还可将该组合形式简化为:MUGO/BinInGGIO1.Ind3.stVal;输入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DOI节点的desc属性]。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输入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入信号语义描述可构成输入信号语义对,并且该输入信号语义对可以<输入信号数据路径,输入信号语义描述>的形式成对存储在该ICD节点对应的ICD设备下。
除此之外,还可将输出信号解析得到的每个ICD节点的属性组合为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出信号语义描述,并且该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出信号语义描述可构成输出信号语义对,并且该输出信号语义对可以<输出信号数据路径,输出信号语义描述>的形式成对存储在该ICD节点对应的ICD设备下,由此,可构建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
S7,根据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
具体地,可获取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在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中选取相同型号的ICD设备,进而可根据选取的IC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对构建待增减的IED设备,然后可将待增减的IE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转换为信号路径关系对,进而可根据待增减的IED设备的信号路径关系对将其在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中进行写入或删除,从而可实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工作。
更具体地,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将待增减的IED设备绘制为矩形形式,并且该待增减的IED设备的名称和描述信息,即该待增减IED设备对应的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可设计为交互式,以用于修改编辑;进一步地,还可采用计算机绘图将该待增减IED设备的所有输入信号语义对、输出信号语义对绘制为列表形式,并可将输入信号语义对、输出信号语义对区分标识;更进一步地,还可通过选择不同IED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或“输出-输入”信号完成信号配对,并可以信号路径关系对的形式将待增减IED设备进行存储,从而可将待增减IED设备信息转换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的形式。
由此,在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中,需要新增IED设备时,可按照原变电站SCD文件中的层次化结构增加该IED设备节点及其子节点信息,并可根据信号路径关系对写入Inputs节点及其子节点;在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中,需要删减IED设备时,可在原变电站SCD文件中检索该IED设备对应的IED节点,并将其删除,进一步还可逐一检索所有的IED设备,将信号关系Inputs节点中对应的节点一并删除。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8,获取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信息。
具体地,可通过获取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每个IED设备中新增的信号路径关系对,以及删减的信号路径关系对,并对其进行比对分析以获取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之间的输入信号对和输出信号对的变化情况。
S9,绘制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以展示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差异。
具体地,可采用计算机绘图绘制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以展示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差异。
更具体地,可获取待增减的IED设备的信号路径关系对,并可其标注在可视化列表中,新增的采用“+”图标标识,删除的采用“-”图标标识,由此,能够通过标识图标直观看出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变化。
下面将结合图3(a)、图3(b)、图4、图5(a)、图5(b)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的具体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组合属性可具体表现为变电站IED设备信息、IED设备的虚端子信息和虚拟二次回路信息,并且每个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信息可采用GOOSE输入、GOOSE输出、SV输入、SV输出进行表示。
具体地,如图3(a)所示,可采用分层展示的方式将解析得到的变电站IED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35KV(69)间隔对应的装置列表中的简称、装置名称、装置类型、装置厂家、型号、软件版本、ICD文件进行展示;进一步地,如图3(b)所示,可采用分类展示的方式将每个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信息通过GOOSE输入、GOOSE输出、SV输入、SV输出进行展示,具体展示每个虚端子描述、虚端子应用、方向、对侧设备名称、对侧虚端子描述和对侧虚端子应用,从而能够直观展示出与该IED设备有信号联系的对侧信息。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和组合属性得到的可视化列表,可为图4所示的可视化编辑列表,即变电站IED设备的虚拟二次回路连接列表,由此,能够直观清晰地看出变电站IED设备已连接的信号及未连接的信号,并能够在该可视化编辑列表的基础上进行回路设计,例如可在该可视化编辑列表的基础上进行新增、删除、修改操作,并可标注网络、点对点的通讯方式。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在完成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后,新增设备及回路或删除设备及回路的信息将记录在虚拟二次回路的分类展示列表中,例如图5(a)所示,新增A相断路器、B相断路器和C相断路器后,新增设备及回路信息记录在虚拟二次回路的分类展示列表中;同样地,例如图5(b)所示,删除goose输入-备自动投跳闸、goose输入-遥控1合闸后,删除设备及回路信息记录在虚拟二次回路的分类展示列表中,由此,在完成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后,能够直观展示变更部分,能够提高设计审查及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通过解析变电站SCD文件得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并根据该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进而结合该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和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并且解析变电站ICD文件得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进而根据该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然后结合该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和组合属性构建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最后根据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由此,能够基于SCD的回溯解析实现变电站的二次回路改扩建,并且改扩建过程可视化,从而能够提高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工作的可回溯性和可延续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解析所述变电站S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组合属性;
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
解析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
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节点信息定义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组合属性;
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
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信息;
绘制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以展示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前后IED设备的差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SAX解析所述变电站S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节点信息,其中,所述节点信息包括:
每个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
每个IE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每个IE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
每个IED节点下的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doName属性、iedName属性、ldInst属性、InClass属性、LnInst属性、prefix属性、intAddr属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包括信号数据路径、信号语义描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本侧信号数据路径,其中,所述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信号语义描述构成信号语义对,所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本侧信号数据路径构成信号路径关系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节点的lnClass属性][LN节点的inst属性].[DOI节点的name属性].[DAI节点的name属性];
所述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
[DOI节点的desc属性];
所述对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Inputs节点的ied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ld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prefix属性][Inputs节点的lnClass属性][Inputs节点的lnInst属性].[Inputs节点的doName属性].[Inputs节点的daName属性];
所述本侧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Inputs节点的intAddr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节点信息和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组合属性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所有信号路径关系对;
查询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中每个所述信号路径关系对对应的信号语义对;
根据每个所述变电站IED设备中所有所述信号路径关系对,及其对应的信号语义对,以及每个IED节点的name属性、desc属性来构建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分别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和输出信号解析以得到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其中,
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入信号解析得到的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lnClass属性、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desc属性、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
针对所述变电站ICD文件进行输出信号解析得到的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的节点信息包括每个ICD节点下的DataSet节点的输出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变电站ICD设备组合属性包括输入信号数据路径、输入信号语义描述、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输出信号语义描述,其中,所述输入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输入信号语义描述构成输入信号语义对,所述输出信号数据路径和所述输出信号语义描述构成输出信号语义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输入信号数据路径的组合形式为:
[每个ICD节点下的LDevice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prefix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lnClass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LN节点的inst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OI节点的name属性].[每个ICD节点下的DAI节点的name属性];
所述输入信号语义描述的组合形式为;
[DOI节点的desc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和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对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改扩建,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需要增减的IED设备信息在所述变电站ICD设备型号源中选取相同型号的ICD设备;
根据所述选取的IC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对构建待增减的IED设备;
将所述待增减的IED设备的输入信号语义对和输出信号语义转换为信号路径关系对;
根据所述待增减的IED设备的信号路径关系对将其在所述变电站IED设备的可视化列表中进行写入或删除。
CN202111059152.5A 2021-09-10 2021-09-10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Active CN113722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9152.5A CN113722869B (zh) 2021-09-10 2021-09-10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9152.5A CN113722869B (zh) 2021-09-10 2021-09-10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2869A true CN113722869A (zh) 2021-11-30
CN113722869B CN113722869B (zh) 2024-03-19

Family

ID=78683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59152.5A Active CN113722869B (zh) 2021-09-10 2021-09-10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286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3752A1 (zh) * 2012-02-23 2013-08-29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数字化变电站goose报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867058A (zh) * 2015-05-22 2015-08-2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的ied可视化方法
CN105225164A (zh) * 2014-06-30 2016-01-06 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变电站goose虚拟二次回路图形化方法
KR20160021667A (ko) * 2014-08-18 2016-02-26 한국전력공사 디지털 변전소 내 ied 간 연관관계 추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294989A (zh) * 2016-08-09 2017-01-04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虚实回路可视化展示方法
CN106326450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集成实现scd文件签入签出的交互方法
CN108832723A (zh) * 2018-07-25 2018-11-1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存量站的二次设备配置一致性校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23752A1 (zh) * 2012-02-23 2013-08-29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数字化变电站goose报文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5225164A (zh) * 2014-06-30 2016-01-06 国家电网公司 智能变电站goose虚拟二次回路图形化方法
KR20160021667A (ko) * 2014-08-18 2016-02-26 한국전력공사 디지털 변전소 내 ied 간 연관관계 추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867058A (zh) * 2015-05-22 2015-08-2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的ied可视化方法
CN106294989A (zh) * 2016-08-09 2017-01-04 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虚实回路可视化展示方法
CN106326450A (zh) * 2016-08-26 2017-01-1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集成实现scd文件签入签出的交互方法
CN108832723A (zh) * 2018-07-25 2018-11-1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存量站的二次设备配置一致性校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2869B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10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lectrical power grid and related data from various proprietary raw data formats into a single maintainab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atabase
CN108549650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规则源端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4636490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scd文件图形化比对方法
CN106021203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图形化表达方法
CN110852023B (zh) 智能变电站一次主接线图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2465168B (zh) 一种基于组态的图模一体智能录波器自动配置方法
CN112507499A (zh) 基于gis的配电网线损数据采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376966A (zh) 智能变电站防误闭锁逻辑间隔关联关系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6371869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的iec61850配置软件实现方法
CN101916269B (zh) 电网svg图形文件、所述图形文件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CN113095059B (zh) 变电站配置描述文件的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2869B (zh) 变电站二次回路改扩建方法
Ten et al. Extraction of geospatial topology and graphics fo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framework
CN116595713A (zh) 基于标准虚回路模型的scd过程层虚回路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8490282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告警测试数据的预置方法及系统
CN115981625A (zh) 一种可扩展的电力系统接线图界面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4461584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虚端子组态连接方法
CN114818021A (zh) 基于gim模型的二次系统设备三维建模数字化移交方法
Liu et al.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3D digitization for secondary system of power grid based on model application analysis
CN113626995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设计的变电站逻辑模型移交方法
Jiang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able of smart substation equipment
S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data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method of the intelligent substation system based on SCD
He et al. Research and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SSD Primitive Extension Model
CN110059394B (zh) 一种参数式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方法
CN108632239A (zh) 一种面向智能变电站整站联调的信息流产生与解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