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2152B -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2152B
CN113722152B CN202110899198.1A CN202110899198A CN113722152B CN 113722152 B CN113722152 B CN 113722152B CN 202110899198 A CN202110899198 A CN 202110899198A CN 113722152 B CN113722152 B CN 1137221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ckup
backed
disaster recovery
reco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91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2152A (zh
Inventor
李贝贝
周计
徐可意
李涛
朱永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991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2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2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2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2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2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用户终端,其方法包括: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发明通过增量备份策略和完全备份策略相结合形成新的合成备份策略来进行数据备份,使灾备系统中不存在重复数据存储,大大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备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IT信息化高速发展,企事业单位对IT系统的依赖日趋加强,为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保障企业的业务数据不被丢失并及时恢复,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通常会在云端建立灾备系统来保障企业运行安全。通过灾备系统,将企业日常产生的数据存储到灾备系统端,以备灾难发生时,通过灾备系统的备份数据及时对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恢复,减少企业损失。
传统的灾备系统一般采用单一的完全备份策略进行数据备份存储,完全备份策略在进行备份时,会对业务系统中的所有业务数据进行备份传输;这样产生的备份数据往往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导致在进行备份传输时占用网络带宽较多,所需要的传输时间较长,且与上一次完全备份产生的备份数据相比,存在许多重复的数据,无效占用了灾备系统中的存储空间。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部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数据备份时,存储空间占用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
获取源数据;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所述源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与所述源数据进行比对;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新增源数据和/或变化的数据为待备份数据。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所述源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确定所述上一次备份对应的初始数据索引;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索引与所述初始数据索引,生成全量数据索引;
所述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全量数据索引和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基于所述全量数据索引,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源存储路径信息和备份存储路径信息,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所述目标传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通道一一对应;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多个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同步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初始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应用于灾备系统端,所述灾备系统端包括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
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所述源数据;
发送模块: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备份装置,应用于灾备系统端,所述灾备系统端包括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所述数据备份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用户终端,其方法包括: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发明通过增量备份策略和完全备份策略相结合形成新的合成备份策略来进行数据备份,使灾备系统中不存在重复数据存储,大大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方案主要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在进行灾备数据存储时,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每次进行灾备存储的传输时间较长,且对重复数据进行多次存储,无效占用灾备存储空间,不利于用户运用灾备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在进行数据恢复时,重复存储的灾备数据使用户系统的存储空间面临严重负担,备份数据的恢复困难。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在数据备份时,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减少了备份时间;同时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从而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使灾备数据传输更加实用、可靠。
具体地,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装置所属终端设备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可以为独立于终端设备的、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装置,其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的形式承载于终端设备上。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还可以固定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该数据增量备份装置所属终端设备至少包括输出模块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30以及通信模块140。
存储器130中存储有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增量备份程序,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可以将监听到的终端上的源数据、待备份数据等信息存储于该存储器130中;输出模块110可为显示屏、扬声器等。通信模块140可以包括WIFI模块、移动通信模块以及蓝牙模块等,通过通信模块140与外部设备或服务器进行通信。
其中,存储器130中的数据增量备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源数据;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器130中的数据增量备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与所述源数据进行比对;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新增源数据和/或变化的数据为待备份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器130中的数据增量备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确定所述上一次备份对应的初始数据索引;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索引与所述初始数据索引,生成全量数据索引;
所述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全量数据索引和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基于所述全量数据索引,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进一步地,存储器130中的数据增量备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源存储路径信息和备份存储路径信息,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进一步地,存储器130中的数据增量备份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所述目标传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通道一一对应;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多个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同步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初始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方案主要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基于上述终端设备架构但不限于上述架构,提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S110,获取源数据;
本实施例方法执行主体可以是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该数据增量备份装置设置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此外,本实施例方法执行主体也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业务主机等终端设备。本实施例以业务主机进行举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企事业单位对IT系统的依赖也日渐加强,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一些是重要的客户资源信息,还有一些是重要的业务数据报表等,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因为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导致数据的丢失,会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灾备系统来存储备份数据,灾备系统是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规划及业务恢复预案等,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在业务主机遭受灾难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应用备份数据快速进行数据及业务恢复,减小企业损失,为企业的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在具体现实中,业务主机定期会进行数据备份,对存储器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扫描,找到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封装后记录备份时间,并发送至灾备系统中,灾备系统根据数据的来源将数据存储至对应存储空间中;当接收到业务主机发送的数据恢复信号之后,根据业务主机的识别号找到对应存储空间中的备份数据,并传输至业务主机中,实现业务数据的恢复。
本实施例中,业务主机中存在有自己的数据库,其中存储着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在进行数据备份时,对源数据库进行扫描,并对业务数据进行筛选,按照不同的备份需求找到对应需要进行备份的业务数据,传输至备份处理模块进行备份处理,具体实现中,可根据扫描后获取的待备份数据生成对应的文件传输列表。
本实施例中,对源数据扫描获取待备份数据的过程与待备份数据经过备份处理后传输至灾备系统的过程同时进行,即源数据扫描与备份传输并行,当扫描到需要进行备份处理的数据之后,就可立即进行备份处理及备份传输,而不需要等待源数据扫描结束,获取到全部的待备份数据再进行数据备份传输;通过并行传输的方式,使业务主机在进行海量的数据备份时,大大降低了传输时间,数据备份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改善了用户体验。
步骤S120,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本实施例之前,业务主机已经进行过一次完全备份,具体为通过扫描源数据获取到需要进行备份的全部待备份数据,形成对应的完全备份文件列表;通过通讯传输,将完全备份文件传输至灾备系统中生成完全备份文件。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获取到的源数据为在业务主机中需要进行备份的全部备份数据,其中包括经过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文件以及自上一次备份完成之后增加或者变化的备份文件;因为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文件已经存储至灾备系统中,因此只需要将自上一次备份完成之后增加或者变化的备份文件筛选出来作为待备份文件,以防止数据的重复备份。
在具体实现中,上一次备份时刻已有的备份源数据与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均存储在业务主机的数据库存储器中,就数据类型而言并不能直接进行区分,因此需要借用算法工具区分上一次的完全备份数据与增量备份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可运用哈希算法,计算各个数据的哈希值,并将上一次的完全备份数据作为参照,当待处理数据通过哈希算法得到的哈希值与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哈希值不相同时,判定待处理数据为新增或变化数据;此外,还可以借助时间变量,通过灾备系统获取到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在备份时间之后产生的源数据即为新增或变化的待备份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引入增量备份的策略,形成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相叠加的模式,构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在保障数据准确备份的情况下,避免了重复备份,大大降低了灾备系统中占用的备份存储空间。
步骤S160,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中,业务主机将通过上述步骤获取到的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灾备系统接收到待备份数据之后,根据待备份数据上的标识信息,查找待备份数据之前的上一次完全备份数据;在具体实现中,灾备系统在进行数据备份时,会对备份数据进行标记,一般会根据备份存储的时间点以及备份的业务主机来源进行标记命名,因此,可根据待备份数据中存储的备份起始时间,来确定存储在灾备系统中的上一次完全备份数据;将上一次完全备份的数据与待备份数据关联保存,并形成新的备份文件,构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在灾备系统中将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数据与新增的增量备份数据管关联保存,构成新的不存在重复数据的完全备份数据;同时,新的完全备份数据合成在灾备系统中自动进行,不占用业务系统的主机资源、网络宽带,对业务主机中的业务运行无任何影响,提高了备份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方案主要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参照图2,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具体包括:
步骤S121,将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与所述源数据进行比对;
步骤S122,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新增源数据和/或变化的数据为待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中,业务主机将备份数据传输至灾备系统之前,需要先将数据备份存储至存储器中,并对每一次的备份数据进行标记;通过获取上一次的备份时刻的时间信息,即可在业务主机的备份存储器中获取到上一次进行完全备份的备份数据;将上一次进行完全备份的备份数据与扫描获得的源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获取到自上一次备份时刻之后,业务主机中新增或者变化的源数据,并作为待备份数据进行备份传输。本实施例中的备份过程为增量备份,基于上一次完全备份数据,确定新增或变化的数据为待备份数据,使业务主机构建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备份模式,避免了重复数据的多次备份。
具体实现中,可引入备份时间策略来判定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业务主机记录每一次备份的时间点,通过扫描后获得的源数据中的各个备份时间点与上一次完全备份的时间点进行比对,确认出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业务主机中新存储的源数据为待备份数据。还可以根据算法公式,比对源数据中与上一次完全备份数据存在差异和不同的数据,并定义为待备份数据,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新的完全备份策略为增量备份策略与完全备份策略相结合的形式,其还可以与时间策略相结合构成更加完善智能的备份策略。具体而言,在第一时间阈值内,持续执行增量备份;在第二时间阈值内,执行完全备份;其中第二时间阈值中包括有不止一个第一时间阈值。在具体实现中,例如设置的第一时间阈值为24小时,第二时间阈值为7天,则业务主机可每天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这样在充分保证业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也能避免数据的重复备份,且用户不用对业务主机下达备份指令,可直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第一时间阈值和第二时间阈值来制定符合用户自身需求的备份方案。
通过本实施例,将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作为待备份数据,并执行增量备份策略,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备份,使每次备份的数据都相对较小避免了完全备份时带宽的持续占用,提高了备份的整体效率,节省了灾备系统中的存储空间。
参照图2,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2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0,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本实施例中,数据索引为加快检索数据库中目标数据的方法,数据库的索引类似于书籍中的索引;在书籍中,索引允许用户不必翻阅完整的书籍就能迅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在数据库中,索引也允许数据库程序迅速地找到表中的数据,而不必扫描整个数据库。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索引中包括待备份数据在业务系统上的存储路径、灾备系统中的备份存储路径以及备份存储时间等标识信息;可以理解的是,业务主机在进行灾备存储时,先确定需要进行灾备存储的待备份数据,再进行本地存储器存储,存储完成后生成灾备系统中的存储路径,再将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中的对应存储空间。因此根据待备份数据中的备份信息,就可以生成待备份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索引。由于业务主机中的系统数据较多,数据库在进行扫描查找对应数据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建立数据索引,使业务主机能够迅速查找到对应数据,提高了业务主机的性能,同时,通过第一数据索引来代表待备份数据,减少了存储空间。
通过上述步骤,引入索引来进行备份存储,提高了业务主机的整体性能,使备份效率更高,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备份体验。
步骤S140,确定所述上一次备份对应的初始数据索引;
本实施例中,业务主机在进行增量备份之前,已进行过一次完全备份,并对应生成了初始数据索引,初始数据索引中包括完全备份数据在业务主机端的存储路径、备份时间以及灾备系统端的备份存储路径。根据备份时间点,可获取到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对应获得初始数据索引。
步骤S150,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索引与所述初始数据索引,生成全量数据索引;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初始数据索引与第一数据索引之后,通过索引的叠加就可以得到本次完全备份数据,对应的全量数据索引。通过索引使灾备系统识别出已经备份的数据,从而使在进行下一次备份时,首先查看数据索引排除已有且未变化的文件数据,只对为标记数据索引的备份数据进行备份存储,提高了业务主机在进行数据查找时的整体效率,同时全量数据索引也给到灾备系统进行指引,无需向业务主机获取存储空间中已有的存储数据。
基于上述步骤,所述步骤S160,具体包括:
步骤S161,将所述全量数据索引和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基于所述全量数据索引,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中,将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根据待备份数据中的标识信息存储到对应存储空间;再根据全量数据索引找到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结合存储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具体根据全量数据索引中的灾备存储路径和源文件存储路径叠加生成新的全量备份数据的源文件存储路径和灾备存储路径,并将全量数据索引作为新的完全备份数据进行保存。当业务主机进行数据恢复时,可根据全量数据索引中记录的路径信息,获取到上一次的完全备份数据和增量备份数据,从而获取到新的完全备份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应用全量数据索引来对全量数据进行存储,减少了灾备系统中存储空间,且应用索引找到对应的存储数据能大大提高整体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照图2,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具体包括:
步骤S131,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源存储路径信息和备份存储路径信息,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本实施例中,为更方便的获取到目标数据,因此需要根据路径信息来生成对应的数据索引;而在进行数据备份时,数据备份的存储位置包括业务主机中的存储路径即源存储路径,以及灾备系统中的存储路径即备份存储路径,为使整体的备份效率提高,数据索引中需要存储有两个存储空间中的路径信息,且为方便更快速的进行查找,可在数据索引中加入备份时间等标识信息,以便更快速的获取到目标数据。
参照图2,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第五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60,具体包括:
步骤S162,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所述目标传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通道一一对应;
步骤S163,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多个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同步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初始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业务主机中预设有多个数据传输通道,通过上述步骤获取到待备份数据之后,将待备份数据分为多个子待备份数据,并运用业务主机的多个数据传输通道,将所有子待备份数据传输至灾备系统端,并在灾备系统端进行合成为原来的待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中,运用多通道并行传输的方式,同时传输多个待备份文件,相较与传统的串行传输,大大缩短了传输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备份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获取源数据;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方案主要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
步骤S220,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方法执行主体可以是一种数据备份装置,该数据备份装置设置在服务器、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上,此外,本实施例方法执行主体也可以是集成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大型数据存储服务器设备。本实施例以数据服务器进行举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例中数据服务器中存储有灾备系统,灾备系统是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份、灾难恢复规划及业务恢复预案等,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在业务主机遭受灾难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应用备份数据快速进行数据及业务恢复,减小企业损失,为企业的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在具体实现中,本方案中的灾备系统在进行增量备份之前,会对业务主机中的备份数据先进行一次数据备份,生成完全备份数据,作为初始备份数据。接收到业务主机发送的新增备份数据或变化备份数据之后,将已有的完全备份数据与待备份数据关联保存,从而获取到新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案,接收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本方案主要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数据备份方法的第六实施例,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具体包括:
业务主机通过扫描数据库中的数据获取到需要进行备份处理的源数据;根据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与扫描获得的源数据进行比较,找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作为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灾备系统接收到待备份数据后识别待备份数据中的标识信息,获取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将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待备份数据关联保存,从而获得新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方案应用上一次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和新增或变化的增量备份数据生成新的完全备份数据,从而实现整个备份过程;避免了备份过程中,持续采用完全备份策略导致的重复备份和无效占用存储空间的问题;通过增量备份与完全备份相结合的策略构成新的完全备份,减少了备份存储空间,并提高了备份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案无需备份存储未变化文件,从而减少了备份传输带宽占用,有利于缩短备份时间,同时在灾备系统端无需多次存储重复数据,减少备份存储空间,更有利于对重要备份数据进行灾备存储。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所述源数据;
发送模块: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数据备份的原理及实施过程,请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应用于灾备系统端,所述灾备系统端包括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所述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源数据;
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本实施例数据备份的原理及实施过程,请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被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每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源数据;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
所述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目标传输通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一一对应;
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的步骤同步并行执行;
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以及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相较于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将所述源数据中哈希值存在不同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或者,接收所述灾备系统端发送的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将所述源数据中时间变量在所述备份时间之后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与所述源数据进行比对;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新增源数据和/或变化的数据为待备份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新增或变化的所述源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确定所述上一次备份对应的初始数据索引;
基于所述第一数据索引与所述初始数据索引,生成全量数据索引;
所述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全量数据索引和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基于所述全量数据索引,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第一数据索引的步骤,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待备份数据的源存储路径信息和备份存储路径信息,生成第一数据索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多个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同步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6.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灾备系统端,所述灾备系统端包括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由所述用户终端基于获取的源数据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所述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目标传输通道发送的所述子待备份数据,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基于所述用户终端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目标传输通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一一对应,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由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源数据确定;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与通过目标传输通道发送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同步并行执行;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以及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相较于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将所述源数据中哈希值存在不同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或者,接收所述灾备系统端发送的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将所述源数据中时间变量在所述备份时间之后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7.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数据;
提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发送至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目标传输通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一一对应;
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以使所述灾备系统端根据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有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提取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
其中,所述提取模块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与所述发送模块通过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将所述子待备份数据发送至所述灾备系统端同步并行执行;
所述提取模块还用于,
利用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以及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相较于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将所述源数据中哈希值存在不同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或者,接收所述灾备系统端发送的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将所述源数据中时间变量在所述备份时间之后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8.一种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灾备系统端,所述灾备系统端包括上一次备份的已有完全备份数据,所述数据增量备份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待备份数据;所述待备份数据由所述用户终端基于获取的源数据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为相对于上一次备份时刻的已有源数据,所述源数据中新增或变化的数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已有完全备份数据与所述待备份数据,生成当前备份的完全备份数据;
所述待备份数据包括多个子待备份数据;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接收所述用户终端通过目标传输通道发送的所述子待备份数据,所述目标传输通道基于所述用户终端从多个预设传输通道中确定出,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至少一个目标传输通道,所述目标传输通道与所述子待备份数据一一对应,所述子待备份数据由所述用户终端基于所述源数据确定;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与通过目标传输通道发送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同步并行执行;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源数据中的子待备份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利用哈希算法计算所述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以及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相较于所述已有源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哈希值,将所述源数据中哈希值存在不同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或者,接收所述灾备系统端发送的上一次完全备份的备份时间;将所述源数据中时间变量在所述备份时间之后的数据确定为所述子待备份数据。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终端应用控制程序,所述终端应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数据增量备份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99198.1A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22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198.1A CN113722152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198.1A CN113722152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2152A CN113722152A (zh) 2021-11-30
CN113722152B true CN113722152B (zh) 2023-08-01

Family

ID=78675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9198.1A Active CN113722152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21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7774A (zh) * 2022-10-24 2023-03-21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及计算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0273A (zh) * 2016-08-01 2016-12-21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adoop文件系统实现数据异地容灾的方法
CN107145407A (zh) * 2017-05-16 2017-09-08 成都汇智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进行本地备份的方法
CN109218309A (zh) * 2018-09-14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41175A (zh) * 2018-06-28 2019-01-1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948171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5303B1 (en) * 2015-04-14 2018-08-2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Virtual machine block and snapshot consolidation
CN105045681A (zh) * 2015-07-10 2015-11-11 上海爱数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Oracle多通道并行备份及恢复方法
CN107608830A (zh) * 2017-09-26 2018-01-1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783863A (zh) * 2017-10-26 2018-03-09 南京壹进制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量文件快速合成备份方法
CN109144790A (zh) * 2018-09-30 2019-01-04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MySQL数据库的合成备份方法和装置
CN109597716A (zh) * 2018-12-04 2019-04-0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步远程复制方法及系统
CN109710466A (zh) * 2019-01-03 2019-05-03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0273A (zh) * 2016-08-01 2016-12-21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adoop文件系统实现数据异地容灾的方法
CN107145407A (zh) * 2017-05-16 2017-09-08 成都汇智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数据进行本地备份的方法
CN109241175A (zh) * 2018-06-28 2019-01-18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218309A (zh) * 2018-09-14 2019-01-1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8171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nabling Public Auditability and Data Dynamics for Storage Security in Cloud Computing;Qian Wang等;《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第22卷(第5期);847-859 *
VB环境下Oracle数据库备份同步的实现;李志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第30卷(第13期);3259-326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2152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0998B1 (en) Journaled data backup during server quiescence or unavailability
CA2623837A1 (en) Efficient database synchronization by comparing representative information
US20050186975A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initiation of synchronization of database copies connected by way of a radio air interface
US11003635B2 (en) Database scheme for storing generic data
CN113722152B (zh) 一种数据增量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1187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185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bases connected by wireless interface
CN112507010B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38834A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EP179864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5033578A (zh) 一种业务数据更新的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708835A (zh) 区块链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US7457631B2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ynchronization of databases connected by way of a radio air interface
CN111708795B (zh) 对象标识生成方法、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5982279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CN112001160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2579A (zh) 一种数据还原方法及装置
CN115408200A (zh) 多存储引擎的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27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4900531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79331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bases connected by wireless interface
CN117979281B (zh) 面向无人机的区块链侧链创建方法和交互方法
CN116739397B (zh) 一种新能源指标的动态管理方法
CN117171264A (zh) 异构系统下数据一致性处理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8152186A (zh) 一种分布式对象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恢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