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6654A -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6654A
CN113706654A CN202111263771.6A CN202111263771A CN113706654A CN 113706654 A CN113706654 A CN 113706654A CN 202111263771 A CN202111263771 A CN 202111263771A CN 113706654 A CN113706654 A CN 113706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red
variegated
sand
san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37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6654B (zh
Inventor
秦明宽
黄少华
郭强
贾立城
刘章月
刘佳林
江文剑
肖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2637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6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6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6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6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1Texturing; Colouring; Generation of texture or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用于判断红杂色建造内砂体的还原色和氧化色的成因。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使用岩性数据、构造数据等进行第一判断,使用采样测试的方法进行第二判断,综合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能够对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沉积盆地内的陆源红杂色建造一般形成于干旱-半干旱炎热古气候条件,是寻找铀矿时的重点区域,红杂色建造中的氧化色(红、黄色)砂体和还原色(灰、灰绿色)砂体既可能是原生成因形成,也可能是后生成因,例如后生氧化或次生还原改造而成。
一方面,原生成因的氧化色砂体主要是在干旱、氧化的沉积环境下形成,一般不利于铀成矿,找矿意义不大,后生成因的氧化色砂体则是重要的铀成矿和寻找铀矿的标志。另一方面,原生成因的还原色砂体与后生成因的还原色砂体具有不同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如果无法识别将会导致铀矿找矿方向的误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准确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以指导铀矿的寻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判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用于判断红杂色建造内砂体的还原色和氧化色的成因,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红杂色建造所在的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各自的坐标数据和岩性数据,所述岩性数据为所述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的岩性数据;基于所述坐标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所述岩性数据与所述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根据所述岩性数据和/或所述岩性数据与所述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对每个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选取至少部分所述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以对所选取的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二判断;根据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确定每个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红杂色建造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能够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红杂色建造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红杂色建造总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红杂色建造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红杂色建造砂体-泥岩厚度比等值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若全文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先后次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应该理解为“第一”、“第二”等描述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判断砂体颜色的方法,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用于判断红杂色建造内的砂体的氧化色和还原色的成因,红杂色建造可以是指沉积盆地中的陆源红杂色建造,这一建造是寻找砂体型铀矿的重要目标区域,判断该区域中砂体的氧化色和还原色的成因对于寻找铀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砂体的氧化色是指砂体呈现红、黄色等暖色调的颜色,砂体的还原色是指砂体呈现灰、灰绿色等冷色调的颜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的通用定义来确定砂体为氧化色还是还原色,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红杂色建造所在的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各自的坐标数据和岩性数据,所述岩性数据为所述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的岩性数据;
步骤S104:基于坐标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将岩性数据和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
步骤S106:根据岩性数据和/或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对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
步骤S108:选取至少部分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以对所选取的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颜色成因进行第二判断;
步骤S110:根据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确定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内砂体的颜色成因。
在步骤S102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选择的红杂色建造的范围来圈定目标区域,红杂色建造可以是上文中所描述的沉积盆地中的陆源红杂色建造。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包括红杂色建造在内的整个铀矿勘查区作为目标区域。
目标区域内的多个钻孔可以包块目标区域中前人已经完成的钻孔,例如可以根据相关的勘探历史、地质资料等来获取目标区域中已经施工完成的钻孔的坐标数据和岩性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已经完成的钻孔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根据目标区域的范围来额外地布置钻孔并进行施工,以使的最终获取的多个钻孔能够尽量完整地覆盖整个目标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前人已经完成的钻孔时,需要先确定这些钻孔所钻遇的地层是否能够涵盖需要评价的红杂色建造。在一些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这些钻孔是否有岩心保存,从而方便后续对这些钻孔来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措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前人已经完成的钻孔基础上额外地设置钻孔并进行施工时,也需要确保额外设置的这些钻孔能够满足上述条件。
钻孔的岩性数据可以包括从该钻孔中所获取到的与砂体、泥岩相关的任何资料,例如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中各种砂体、泥岩的颜色、形态、所在深度等等。
在步骤S104中,需要首先获取到目标区域的构造资料,构造资料可以包括目标区域中的地层厚度、地层埋深、断裂分布数据等等,目标区域的构造资料可以通过查阅目标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来获取,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在此不再赘述。
在获取到了目标区域的构造资料后,需要基于钻孔的坐标数据来在同一坐标系中将岩性数据与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相关联是指将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在等尺度的情况下将岩性数据和构造数据一一对应,可以理解地,这样的关联后,将能够获取到每个钻孔所在区域的岩性资料以及每个钻孔所在区域的构造资料并能够将其对应。从而在步骤S106中可以根据钻孔所在区域的岩性资料和相应的构造资料来进行第一判断。具体的关联方法将在下文中的相关部分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6中,根据岩性数据和/或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对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可以理解地,第一判断中所使用到的资料均通过肉眼观察或简单的统计分析就能够得出,并不需要对钻孔进行取样分析测试等,即,第一判断实际上是在宏观上对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颜色成因进行判断。
第一判断可以仅根据岩性数据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岩性数据来获取砂体中所混杂的一些标志性物质的形态,根据这些标志性物质的形态来判断砂体的颜色成因。第一判断也可以根据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实现,例如通过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这些砂体与不同的地形构造的走向、分布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对红杂色建造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判断。第一判断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将在下文中的相关位置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8中,选取至少部分钻孔来进行采样和测试,从而对所选取的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颜色成因进行第二判断。第二判断基于采样和测试来进行,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成本,为此,可以仅选取部分钻孔来进行采样和测试。钻孔的选取可以基于铀矿成矿的相关因素来进行,以使得所选取的钻孔能够对于铀矿的勘探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具体的选取方法将在下文中的相关部分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第二判断时所选取的钻孔可以比进行第一判断时的钻孔代表了更大的区域范围,例如,在进行第二判断时,所选取的钻孔可以同时代表该钻孔以及该所选取钻孔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未被选取的钻孔的区域范围,即,可以使用该钻孔的采样和测试结果对其周围的一个或多个未被选取的钻孔进行第二判断。在一些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时,每个钻孔所代表的区域都是相同的,未被选取的钻孔可以仅根据第一判断的结果来确定红杂色建造砂体的颜色成因。
在步骤S110中,综合考虑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来确定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颜色成因。使得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砂体颜色的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影响砂体颜色的各种因素来更加准确地确定砂体的氧化色和还原色的成因,并且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后生成因的氧化色砂体是寻找铀矿的重要标识,因此,在根据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来确定每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砂体颜色成因时,只要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中的至少一个指示后生成因时,就认为该钻孔所在区域中的砂体颜色是后生成因。以尽可能的避免判断失误所导致的漏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常常具有多种颜色,例如一个钻孔中可以同时存在氧化色砂体和还原色砂体,由于氧化色和还原色的成因在判断上具有一定的区别,此时,需要分别对每种颜色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中基于坐标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将岩性数据和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S1042:基于坐标数据建立坐标系;
步骤S1044:根据岩性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步骤S1046:根据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
步骤S1048:将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和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相关联。
可以理解地,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可以以钻孔为单位进行描述,即,可以与钻孔相关联,图2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图中的黑色圆点11指示钻孔(并未对所有的钻孔11进行标识),而线条12指示断裂构造。可以理解地,除了断裂构造外,图中还示出了其他类型的多种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后续判断只需要使用断裂构造的分布,在绘制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时可以仅展示断裂构造,以减少绘制的成本。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如果还需要根据其他的构造分布来进行第一判断,则可以相应地对这些构造进行展示。
进一步的,岩性数据本身就与每个钻孔相关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基于钻孔的坐标数据来建立坐标系。而后分别根据岩性数据和构造数据在该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和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从而基于相同的坐标系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和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相关联。可以理解地,在该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和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时,还需要以相同的比例尺来进行绘制。
可以理解地,根据岩性数据所绘制的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所包括的具体内容,由岩性数据所包括的项目来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岩性数据可以具体包括每个钻孔内的砂体和泥岩的颜色,以及每种颜色的砂体和泥岩所对应的深度范围,此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分布图可以包括不同颜色的砂体厚度、泥岩厚度、砂体和泥岩的厚度比例等。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根据岩性数据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时,可以首先根据岩性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包括:红杂色建造总厚度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的砂体-泥岩厚度比率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氧化色砂体和氧化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和还原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而后根据等值线图来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等值线图又称等量线图,是以相等数值点的连线表示连续分布且逐渐变化的数量特征的一种图型。除了上述所列举的等值线图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绘制其他的等值线图,例如氧化色砂体和氧化色泥岩厚度比率等值线图、还原色砂体和还原色泥岩厚度比率等值线图等等。等线图可以使用MAPGIS等相关绘图软件编制,在此不再赘述。图3-5为几种示例性的等值线图,与图2类似地,图3-图5中的黑色圆点11为钻孔(并未对所有钻孔11进行标识)。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红杂色建造砂体和泥岩总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理解地,在本图中该等值线为所有颜色的砂体和泥岩的总厚度,而绘制红杂色建造氧化色砂体和氧化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还原色砂体和还原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时,可以以此为参考,在此不再赘述,图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同样地,在本图中该等值线为红杂色建造内所有颜色砂体总厚度,而绘制氧化色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还原色砂体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时,可以以此为参考。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砂体-泥岩厚度比等值线图,同样地,本图中该等值线为红杂色建造内所有颜色的砂体总厚度与所有颜色的泥岩总厚度之比,如果需要绘制还原色砂体与还原色泥岩的厚度比,或氧化色砂体与氧化色泥岩的厚度比时,也可以以此为参考。
在完成了等值线图的绘制后,可以基于等值线图中所呈现的数据来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使得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能够整合上述等值线图中的信息。本领域人员可以使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绘制以整合上述信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与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相关联可以是将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与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进行叠加处理,形成一幅综合图件,该步骤同样可以通过MAPGIS等绘图软件来实现。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将上述信息进行关联,例如将两幅图并列显示或将两幅图显示在不同的图层,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进行第一判断时,当还原色砂体展布与断裂带的展布相关而与岩性-岩相无关时,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后生成因,而反之,则可以认为是原生成因。当还原色砂体展布仅与沉积相粗粒发育区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该还原色为原生成因。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进行第一判断时,当氧化色砂体展布与岩性-岩相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该氧化色为原生成因,如果反之,则可以认为其指示后生成因。当氧化色砂体展布仅与沉积相细粒发育区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原生成因。
如上文所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判断还可以仅凭借岩性数据来进行,例如,岩性数据可以包括钻孔中的标志物和/或标志物的形态,标志物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碳屑、黄铁矿、沥青质、脉体、泥砾。
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第一判断时,具体的,如果氧化色砂体中存在氧化型碳屑、残骸状黄铁矿,则认为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后生成因;如果还原色砂体中存在原生碳屑、黄铁矿(非残骸状),则认为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原生成因;如果还原色砂体中存在沥青质、脉体、发生绿色或白色褪色蚀变的泥砾中的至少一个时,则认为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后生成因。
以上描述了多种进行第一判断的具体方法,然而可以理解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其他能够从宏观上来区分红杂色建造砂体颜色的方法来进行第一判断。进一步地,针对每种颜色的砂体,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同时选择多种方法来进行判断,而最终确定第一判断结果时,可以综合考虑这些判断方法的结果,例如可以对这些判断的结果进行赋值和加权,以最终确定第一判断的结果。当然,也可以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的判断结果指示了后生成因时,认为第一判断指示后生成因,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漏矿。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8中选取至少部分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具体包括:根据构造数据在多个钻孔中选取部分钻孔,使所选取的钻孔至少包括来自所述目标区域中如下区块的钻孔:断裂带、粗粒沉积相发育区以及细粒沉积相发育区。可以理解为,在这些区块来选择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能够使得第二判断的结果能够基本代表并完全覆盖不同地质地球化学性质区块,更好地指导铀矿的寻找。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所选取的钻孔进行采样时,可以具体通过自上而下的取样方式来采集钻孔中红杂色建造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每个所选取的钻孔,在完成采样后,可以将所采集的样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具体分为氧化色砂体、氧化色泥岩、还原色砂体和还原色泥岩四类。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一个钻孔中所获取的样品类别小于三类,则对这些样品进行测试的结果可能难以满足第二判断的需求,此时可以将该钻孔舍弃。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测试时,可以分别对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进行以下测试:元素分析、环境地化指标测试、黏土X定量衍射、稳定同位素(C-O-S)组成测试。在一些实施例汇总,环境地化指标测试可以具体包括有机碳、全硫、酸解烃、Fe2+/Fe3+等测试项目。
可以理解地,上述测试项目的结果可以被分别用来进行第二判断,例如,如果还原色砂体酸解烃含量很高,则认为其为后生成因。上述测试项目的结果还可以被组合起来进行第二判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测试结果判读方法来进行判断,在此不再赘述。
仅对红杂色建造中某一颜色的砂体的测试结果进行判断可能并不够准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进行第二判断时,可以选择将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相较于单纯地根据某一种颜色的砂体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将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对砂体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第二判断的结果。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进行第二判断时,如果氧化色砂体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与氧化色泥岩、还原色泥岩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之间的差值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第二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原生成因;如果氧化色砂体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与氧化色泥岩、还原色泥岩中的至少一个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外,则第二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后生成因。
在这样的判断过程中,根据黏土X定量衍射所获得的黏土矿物-元素-同位素组成来进行分析,第一预设范围用于评价二者结果的相似性,如果还原色氧化色砂体的黏土矿物-元素-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与所有泥岩均较为相似,通常属于原生同沉积氧化成因,相差较大的则为后生氧化成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第一预设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还可以是将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可以理解地,同一个钻孔中红杂色建造内相同颜色的砂体和泥岩具有较为相似的发育环境,而如果砂体颜色是原生同沉积成因形成的,则砂体和泥岩的上述测试结果将会较为接近,反之,则会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至少部分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第二判断指示砂体的颜色为原生成因;当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至少部分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外时,第二判断指示砂体的颜色为后生成因。同样地,第二预设范围用于评价二者结果的相似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第二预设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与第一判断类似地,针对每种颜色的砂体,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以同时选择多种第二判断的方法来进行判断,而最终确定第二判断结果时,也可以与第一判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用于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还原色和氧化色的成因,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红杂色建造所在的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各自的坐标数据和岩性数据,所述岩性数据为所述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的岩性数据;
基于所述坐标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所述岩性数据与所述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
根据所述岩性数据和/或所述岩性数据与所述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对每个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
选取至少部分所述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以对所选取的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二判断;
根据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的结果确定每个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成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一个所述钻孔进行的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中的至少一个指示后生成因时,确定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砂体的颜色为后生成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一个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的砂体具有多种颜色时,分别对每种颜色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一判断和第二判断,所述多种颜色包括氧化色和还原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坐标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所述岩性数据与所述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相关联包括:
基于所述坐标数据建立坐标系;
根据所述岩性数据在所述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根据目标区域的构造数据在所述坐标系中绘制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
将所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和所述断裂构造平面分布图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岩性数据包括:每个所述钻孔内的红杂色建造中的砂体和泥岩的颜色,以及每种颜色的砂体和泥岩所对应的深度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岩性数据在所述坐标系中绘制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包括:
根据所述岩性数据在所述坐标系中绘制等值线图,所述等值线图包括:红杂色建造总厚度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砂体-泥岩厚度比率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氧化色砂体和氧化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和还原色泥岩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根据所述等值线图绘制所述红杂色建造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进行第一判断包括:
当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展布与断裂带的展布相关而与岩性-岩相无关时,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后生成因;
当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展布仅与沉积相粗粒发育区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原生成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岩性数据与构造数据的关联关系进行第一判断包括:
当红杂色建造中氧化色砂体展布与岩性-岩相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原生成因;反之,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后生成因;
当红杂色建造中氧化色砂体展布仅与沉积相细粒发育区相关时,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原生成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岩性数据还包括:所述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中的标志物和/或标志物的形态,所述标志物包括一下至少之一:碳屑、黄铁矿、沥青质、脉体、泥砾;
根据岩性数据进行第一判断包括:
当红杂色建造中氧化色砂体中存在氧化型碳屑、残骸状黄铁矿时,第一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后生成因;
当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中存在原生碳屑、黄铁矿时,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原生成因;
当红杂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中存在沥青质、脉体、发生绿色或白色褪色蚀变的泥砾中的至少一个时,第一判断指示还原色为后生成因。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选取至少部分所述钻孔进行采样和测试包括:
根据所述构造数据在所述多个钻孔中选取部分钻孔,使所选取的钻孔至少包括来自所述目标区域中如下区块的钻孔:断裂带、粗粒沉积相发育区以及细粒沉积相发育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样包括:
针对每个所选取的钻孔,进行自上而下的取样以获取所述钻孔中的红杂色建造中不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样还包括:
针对每个所选取的钻孔,将所获取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按照颜色分类成氧化色砂体、氧化色泥岩、还原色砂体、还原色泥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一个所选取的钻孔中获取的所述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类别小于三种时,舍弃所述钻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试包括分别对所述砂体样品和所述泥岩样品进行以下测试:
元素分析、环境地化指标测试、黏土X定量衍射、稳定同位素(C-O-S)组成测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选取的所述钻孔所在区域内红杂色建造的砂体的颜色成因进行第二判断包括:
针对每个所选取的钻孔,将所述砂体样品和所述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完成所述第二判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氧化色砂体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与氧化色泥岩、还原色泥岩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之间的差值均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第二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原生成因;
当氧化色砂体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与氧化色泥岩、还原色泥岩中的至少一个的黏土X定量衍射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外时,第二判断指示氧化色为后生成因。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砂体样品和所述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包括:
将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至少部分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第二判断指示砂体的颜色为原生成因;
当相同颜色的砂体样品和泥岩样品的至少部分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值在第二预设范围外时,第二判断指示砂体的颜色为后生成因。
CN202111263771.6A 2021-10-28 2021-10-28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Active CN113706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3771.6A CN113706654B (zh) 2021-10-28 2021-10-28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3771.6A CN113706654B (zh) 2021-10-28 2021-10-28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6654A true CN113706654A (zh) 2021-11-26
CN113706654B CN113706654B (zh) 2022-02-08

Family

ID=7864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3771.6A Active CN113706654B (zh) 2021-10-28 2021-10-28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66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1548A (zh) * 2022-07-22 2022-09-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砂岩铀矿还原色砂体中有机质来源识别方法
CN116818761A (zh) * 2023-08-16 2023-09-29 国检中心深圳珠宝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单晶类彩色宝石颜色成因检测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4091A (ja) * 1985-08-07 1987-02-14 Power Reactor & Nuclear Fuel Dev Corp ウラン鉱床の埋蔵鉱量決定方法
CN106557640A (zh) * 2015-09-21 2017-04-0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评价叠合盆地层间氧化型铀成矿有利砂体的方法
CN109932365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砂岩型铀矿床漂白蚀变带成因及铀矿化关系确定方法
CN111090709A (zh) * 2019-05-17 2020-05-01 核工业二0八大队 一种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的大数据地质分析方法
CN111967631A (zh) * 2019-12-20 2020-11-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砂岩型铀矿勘探早期成矿远景区预测的方法
CN112711078A (zh) * 2020-12-22 2021-04-27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沉积盆地深部有利砂岩型铀成矿砂体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4091A (ja) * 1985-08-07 1987-02-14 Power Reactor & Nuclear Fuel Dev Corp ウラン鉱床の埋蔵鉱量決定方法
CN106557640A (zh) * 2015-09-21 2017-04-0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评价叠合盆地层间氧化型铀成矿有利砂体的方法
CN109932365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砂岩型铀矿床漂白蚀变带成因及铀矿化关系确定方法
CN111090709A (zh) * 2019-05-17 2020-05-01 核工业二0八大队 一种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的大数据地质分析方法
CN111967631A (zh) * 2019-12-20 2020-11-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砂岩型铀矿勘探早期成矿远景区预测的方法
CN112711078A (zh) * 2020-12-22 2021-04-27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沉积盆地深部有利砂岩型铀成矿砂体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党飞鹏 等: "江西龙源坝岩体中南部"交点型"铀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地质与资源》 *
李臣初 等: "《铀矿地质与勘查简明教程》", 31 January 2011, 北京:地质出版社 *
王德荫 等: "《铀矿物学》", 31 July 198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1548A (zh) * 2022-07-22 2022-09-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砂岩铀矿还原色砂体中有机质来源识别方法
CN116818761A (zh) * 2023-08-16 2023-09-29 国检中心深圳珠宝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单晶类彩色宝石颜色成因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6818761B (zh) * 2023-08-16 2024-04-19 国检中心深圳珠宝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单晶类彩色宝石颜色成因检测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6654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iazi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rock typing and flow units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an Iranian carbonate reservoir
Hegazy et al. Objective sit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clustering of piezocone data
CN113706654B (zh) 判断红杂色建造中砂体颜色成因的方法
US9097821B2 (en) Integrated workflow or method for petrophysical rock typing in carbonates
CN103993871B (zh) 针对薄互层地层的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US7487047B2 (en) Method of interpreting well data
Jweda et al. Optimizing field development strategy using time-lapse geochemistry and production allocation in Eagle Ford
CN104655821B (zh) 一种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判识方法
Milad et al. Impact of lithofacies variation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n natural fracture distributions
Fresia et al. Lithological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ulti-sensor drill core logging data in the Matagami VMS district, Quebec, Canada
Tadayoni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 a highly complex carbonate reservoir by using borehole image and conventional log data
CN110673215A (zh) 一种基于交会图与Fisher判别的复杂岩性自动判别方法
CN116168224A (zh) 基于成像砾石含量的机器学习岩相自动识别方法
Mondal et al. Core-log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 for better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of Eocene carbonates, Indian offshore
CN112576238B (zh) 一种低渗透油藏剩余油位置与含量测定系统、方法及应用
CN112528106A (zh) 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
CN110685676B (zh) 一种定量识别优质页岩段的方法
Jasim et al. Specifying quality of a tight oil reservoir through 3-d reservoir modeling
CN113484907B (zh) 一种预测不同类型储层平面上分布的方法
CN109826623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层理缝的地球物理测井判识方法
CN108457646B (zh) 确定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
CN115614034A (zh) 一种煤层底板灰岩的地球化学识别方法
Bello et al. Multiuse of seismic and attribute mapping for field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agle Ford Shale: Mapping TOC, porosity and seal integrity
Fournier et al. Quantitative litho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data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Unayzah Formation in central Saudi Arabia
CN112147713B (zh) 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分段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