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6047A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6047A
CN113706047A CN202111032806.5A CN202111032806A CN113706047A CN 113706047 A CN113706047 A CN 113706047A CN 202111032806 A CN202111032806 A CN 202111032806A CN 113706047 A CN113706047 A CN 113706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party
display system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28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荣
赵悦
潘飞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s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is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is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is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28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60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6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60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可以从每个用户的关系网中挑选出目标人群来客观地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真实性评估,从而可以保证用户所填写的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使得各个用人单位从区块链服务器上调取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实际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面试人员的审核工作,降低了风险。

Description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所在的方方面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把所有人带向更广阔的未来,未来也是一个全民参与式的互动与分享时代。但是,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也在以几何级数在扩散。目前,网络虚假信息涉及社会多个领域,在给人们带来精神损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同的个体、群体以及阶层之间的不信任加深、固化导致社会摩擦、冲突增加,当代中国信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如今也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技术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
现有的区块链中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用户自由填写,其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各个用人单位针对面试人员的资料信息获得的内容与其实际不相符合从而无法准确确认应聘者或者新认识的人员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目标人的品性、信用及能力等信息无法了解,因此增加了大量有形及无形的成本,有些还会因此形成风险,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显示出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区块链中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用户自由填写,其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各个用人单位针对面试人员的资料信息获得的内容与其实际不相符合从而无法准确确认应聘者或者新认识的人员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目标人的品性、信用及能力等信息无法了解,因此增加了大量有形及无形的成本,有些还会因此形成风险,造成损失的问题。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优选的,所述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账号注册渠道并将其传输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进行实名注册;
确认用户的注册账号是否为唯一账号,若是,将所述注册账号确认为用户的默认账号,否则,将用户在其注册的多个账号中选择目标账号作为默认账号;
生成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并传输到用户的默认账号上;
根据用户在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的反馈内容获得用户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
根据所述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构建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和地点记录节点;
根据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人际关系构建角色记录节点;
根据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地点记录节点以及角色记录节点以及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优选的,所述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包括:
接收用户对于其信息展示系统中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
对所述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进行合理性评估,获取第二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评估结果确认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是否合格,若是,无需进行后续操作,否则,向用户发出完善内容不合格的提醒。
将合格的完善内容上传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并存储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优选的,在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匹配规则在用户的交集人群里自动匹配目标人员作为所述第三方人员;
将所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发送至每个第三方人员的注册账号上以进行确认和补充;
发送完毕后,接收每个第三方人员的反馈结果;
将所述反馈结果确认为所述确认结果。
优选的,所述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确认结果确认所述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否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
当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时,将补充内容填充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中同时将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原始内容替换为修改内容;
处理完毕后,将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进行比较以获取相似度;
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确认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
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以及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之间的相似度对用户个人信息真实性进行分值评估,获得评估分数;
将所述评估分数确认为所述第一评估结果。
优选的,所述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包括:
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
提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关联属性的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文本信息提取出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词汇;
确定每个关联词汇的关联特征,对每个关联特征进行类别划分,获取划分结果;
对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与每个第三方用户各自的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兴趣项目统计,获取统计结果;
根据所述统计结果与所述对比结果综合确认用户与每个第三方人员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优选的,所述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包括:
获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
在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提取出隐藏特征信息;
确定每个隐藏特征信息对应的隐藏特征属性;
将每个隐藏特征属性代入到预设属性库中获取相关的多个目标属性值;
将每个第三方人员的第一属性值和用户的第二属性值以及该第三方人员对应的目标隐藏特征属性的第一目标属性值利用预设关联函数计算三者之间的关联函数值;
将每个第三方用户对应的关联函数值最大的第二目标属性值确认为该第三方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历史交互信息获得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确定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以及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确定该第一关联属性值所占的权重值;
确认所述权重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属性值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否则,重新选取第二关联属性值进行权重值判定直到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为止。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上传模块,用于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的另一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的又一工作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所在的方方面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把所有人带向更广阔的未来,未来也是一个全民参与式的互动与分享时代。但是,随着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也在以几何级数在扩散。目前,网络虚假信息涉及社会多个领域,在给人们带来精神损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同的个体、群体以及阶层之间的不信任加深、固化导致社会摩擦、冲突增加,当代中国信任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如今也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技术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
现有的区块链中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用户自由填写,其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各个用人单位针对面试人员的资料信息获得的内容与其实际不相符合从而无法准确确认应聘者或者新认识的人员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目标人的品性、信用及能力等信息无法了解,因此增加了大量有形及无形的成本,有些还会因此形成风险,造成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步骤S103、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步骤S104、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每个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让第三人员进行修改和确认可以从每个用户的关系网中挑选出目标人群来客观地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真实性评估,从而可以保证用户所填写的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部分用户由于主观原因导致所填写个人信息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情况的发生,使得各个用人单位从区块链服务器上调取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实际从而可以稳定地进行面试人员的审核工作,降低了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都是由用户自由填写,其可靠性较低从而导致各个用人单位针对面试人员的资料信息获得的内容与其实际不相符合从而无法准确确认应聘者或者新认识的人员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对于目标人的品性、信用及能力等信息无法了解,因此增加了大量有形及无形的成本,有些还会因此形成风险,造成损失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包括:
步骤S201、获取账号注册渠道并将其传输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进行实名注册;
步骤S202、确认用户的注册账号是否为唯一账号,若是,将所述注册账号确认为用户的默认账号,否则,将用户在其注册的多个账号中选择目标账号作为默认账号;
步骤S203、生成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并传输到用户的默认账号上;
步骤S204、根据用户在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的反馈内容获得用户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确认用户的注册账号是否为唯一账号可以准确地确认存储用户个人信息的账号,从而避免多个账号混杂导致个人信息存储混乱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包括:
步骤S301、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
步骤S302、根据所述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构建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和地点记录节点;
步骤S303、根据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人际关系构建角色记录节点;
步骤S304、根据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地点记录节点以及角色记录节点以及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构建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和地点记录节点以及角色记录节点可以准确地记录用户在成长以及生活过程中每个阶段所接触的人物和地点,从而可以更加详细地展示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为用人单位评估用户的信用和为人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为后续匹配第三方人员提供了人员标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包括:
接收用户对于其信息展示系统中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
对所述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进行合理性评估,获取第二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评估结果确认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是否合格,若是,无需进行后续操作,否则,向用户发出完善内容不合格的提醒。
将合格的完善内容上传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并存储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进行合理性评估可以为对用户每项完善内容进行常识性评估,例如:待完善项目为兴趣爱好:用户填写篮球等即为合理,填写暴躁等即为不合理,既可以保证每个待完善项目内完善内容的合理性又可以避免用户项目填写串行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实用性和稳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用户的完善内容进行合理性评估可以保证用户递交的完善内容符合常识,保证了数据的合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匹配规则在用户的交集人群里自动匹配目标人员作为所述第三方人员;
将所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发送至每个第三方人员的注册账号上以进行确认和补充;
发送完毕后,接收每个第三方人员的反馈结果;
将所述反馈结果确认为所述确认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自动匹配第三方人员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客观性,避免用户主观选择用户从而使得最终用户的确认结果更加偏向主观意识,保证了公正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确认结果确认所述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否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
当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时,将补充内容填充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中同时将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原始内容替换为修改内容;
处理完毕后,将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进行比较以获取相似度;
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确认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
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以及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之间的相似度对用户个人信息真实性进行分值评估,获得评估分数;
将所述评估分数确认为所述第一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根据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之间的相似度以及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来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分值评估可以综合多个角度来更加全面地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真实性和信用评估,保证了评估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和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包括:
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
提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关联属性的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文本信息提取出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词汇;
确定每个关联词汇的关联特征,对每个关联特征进行类别划分,获取划分结果;
对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与每个第三方用户各自的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兴趣项目统计,获取统计结果;
根据所述统计结果与所述对比结果综合确认用户与每个第三方人员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根据用户与每个第三方人员的关联特征来确定二者的相互关注度可以从二者的共同话题出发来可观地评估出二者的兴趣是否合拍,进而可以退算出二者的相互关注度,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包括:
获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
在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提取出隐藏特征信息;
确定每个隐藏特征信息对应的隐藏特征属性;
将每个隐藏特征属性代入到预设属性库中获取相关的多个目标属性值;
将每个第三方人员的第一属性值和用户的第二属性值以及该第三方人员对应的目标隐藏特征属性的第一目标属性值利用预设关联函数计算三者之间的关联函数值;
将每个第三方用户对应的关联函数值最大的第二目标属性值确认为该第三方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历史交互信息获得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确定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以及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确定该第一关联属性值所占的权重值;
确认所述权重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属性值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否则,重新选取第二关联属性值进行权重值判定直到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为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历史交互信息来确定与用户之前的关联属性值可以从实际交互情况出发,获得二者的关联属性值,从而保证获取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实际,进一步地,通过根据加权系数来计算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值对应的权重值可以更加精确地对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值进行验证,从而可以更加保证结果的精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1、用户实名注册,唯一账号,本人管理;
2、“三位一体”按照时间、区域及身份三个维度构建一个由“第三方”相互确认的,不可篡改的用户个人真实信息、履历、品德、信用及个人能力的展示的系统;
3、“时间”上按照年出生年、月、日,成长轨迹进行系统记录,随着出生到逐步成长到生命终结,系统根据时间点都进行记录;
4、“区域”上按照出生地,生活的地区省、市、区县及生活区等进行记录,包括工作生活中旅行、出差及短暂居住的地区系统进行记录;
5、“身份”上按照用户的不同角色,从亲人、同学、朋友及同事等不同身份进行系统记录;
6、结合“时间”、“区域”及“身份”的结合,建立“第三方”互认系统,例如以下几个场景:
(1)个人用户在出生时就会固定下来时间、地点以及角色,所关联到“第三人”有父母、兄弟姐妹、祖父祖母,包括出生的医院及医生、护士等人员,通过这些人员在系统上的确认,可以确认出生信息。成为《出生证明》以外的另一个真实“背书”。同时,完善和记录亲人关系可以构建完整的“家谱”,记录有迹可循的“血缘关系”,随着大量数据的积累,可以将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亲人联系起来。
(2)个人用户在学习期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等学习过程中,就会固定下来学校、班级的名字、地点、同学及老师等“第三方”人员。通过这些人员在系统上的相互确认,可以成为《在校证明》以外的另一个真实“背书”。对于用户在学习期间的成绩、荣誉以及担任过的学校班级职务等信息,也可以通过相关人员的互认进行记录证明。
(3)个人用户在工作期间可以关联固定工作单位、部门、职务、岗位职责、上下级同事以及业务客户等“第三方”人员,通过这些相关人员的互认评价,可以记录用户工作履历、工作质量、工作成绩及其它相关经历等信息,可以有效补充“工作证明”、“在职证明”及“个人简历”等材料关于用户个人能力的真实性的证明。
(4)个人用户在人际交往,结识新朋友或者客户的时候,添加好友可以记录时间、地点、结识的渠道及中间人等信息。相互的确认,会通过系统完整的保留下来。避免时过境迁经常会忘记、不确定某位朋友、客户的部分信息,造成交往的困难;
7、当个人用户完善相关个人经历信息后,系统会根据“三位一体”的规则,自动匹配有交集的“第三方”人员进行互通互认。每个个人用户既是本人信息的维护者,又是其他用户的确认者。个人的经历、能力、业绩由个人起草填写,由“第三方”关联人员进行真实性确认及评价。系统会记录个人用户每一个阶段的经历、能力所获得的“第三方”人员的确认及评价数据,对全部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背书;
8、个人用户通过系统自动匹配的功能,可以快速找到失联的亲人、同学、同事及朋友等人员;
9、系统对个人用户之前的经历填写是一种追溯的确认,同时,对于个人用户现在正在进行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信息,可以随时建立、跟踪。通过互认建立完善不同关系下的群体模块,实时记录相关信息;
10、系统具有履约监督、记录功能。个人用户可以在系统上与相关人员发起建立契约、承诺等协议性事项。如建立借款、邀约及部分交易事件,系统根据双方或者参与的多方履约情况记录个人用户履约情况等信用信息。相关事项的建立,完全出于参与方自愿,利用区块链技术真实记录,不可篡改,系统上建立个人用户信用监督体系,促进诚信社会的构建。本技术也可用于企业之间的履约监督;
11、系统具有个人用户间即时通讯功能;
12、系统具有独立团体如学校、班级、单位、部门及独立社群内部通知、交流、收发相关文件及图片等功能;
13、系统具有家族内部成员管理、交流等功能。具有建立家谱试结构的关系功能;
14、系统对于固定的架构具有唯一性要求。如个人用户相关的学校、班级或者工作单位部门都只能在系统内建立唯一一个用户群。独立用户群的发起建立需要同一全体内的不同个人用户相互确认才能建立。建立之后,后期加入的成员需要前期加入的成员进行100%确认,以保证系统内团体的真实性;
15、系统为PC+移动端的设计,个人及企业用户操作简便。可建立个人主页展示相关信息,在用户授权展示的前提下,展示如熟识的人数、个人履约记录、去过的地区、现工作单位及过往经历等信息;
16、系统具有日记功能,可以随着生活记录个人用户各种生活、学习及工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照片、感想及日记等,对于授权下可公开的信息,相关人员可进行浏览、评论及点赞等互动操作;
17、系统尊重个人用户隐私,在个人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展示、生成个人名片及简历报告,进行转发,展示个人学习、工作及生活等信息,用于应聘及人际交往交流;
18、企事业单位可注册系统平台,在个人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搜索和查看已授权展示的简历,核验和确认应聘者的真实性信息;
19、系统记录的个人用户信息,均需“第三方”确认,才能有效生成记录,不可随意篡改;
20、系统记录展示个人用户注册信息,系统记录时间越长个人行为、经历越有可信力。新出生婴儿及未成年儿童可由监护人帮助注册个人账户进行生活记录,待成年后交由本人管理;
21、系统记录分值,通过注册时间、相关人员数量、信用履约记录以及相互确认的关注度进行积分,积分越高,用户可信度越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在招聘过程中,“第三方”确认的方式,增加了个人简历的可信度,2、在个人信用报告及类似“蚂蚁积分系统”的个人信用查询的基础上增加了,日常生活及信用履约记录,对个人信用了解的更加全面。3、通过系统建立的个人名片及简历,可以在通过微信、微博、QQ等通网络服务工具基础上更加详细和真实的了解目标人的情况。4、通过系统可以直接查群,目标人授权公开的信息,通过目标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经历加深印象和交流。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构建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上传模块403,用于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评估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方法权利要求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系统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在上传模块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后自动连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以获得用户的关联人员的个人征信数据;
关联模块,用于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以查询所述关联人员的失信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失信数据判断所述关联人员是否为失信人员,获取判断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人员的判断结果和个人征信数据筛选出合格的第三方人员。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关联个人征信系统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来智能地判断每个关联人员的信誉情况进而可以严格的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合格第三方人员,提高了人员筛选精度,同时,也为后续的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过程提供了实际性保证,使得最终的确认结果更加实际和准确以及客观。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账号注册渠道并将其传输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进行实名注册;
确认用户的注册账号是否为唯一账号,若是,将所述注册账号确认为用户的默认账号,否则,将用户在其注册的多个账号中选择目标账号作为默认账号;
生成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并传输到用户的默认账号上;
根据用户在个人身份信息获取表的反馈内容获得用户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确定用户的出生日期和出生地;
根据所述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构建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和地点记录节点;
根据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人际关系构建角色记录节点;
根据用户的时间记录节点、地点记录节点以及角色记录节点以及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包括:
接收用户对于其信息展示系统中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
对所述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进行合理性评估,获取第二评估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评估结果确认各项信息的完善内容是否合格,若是,无需进行后续操作,否则,向用户发出完善内容不合格的提醒。
将合格的完善内容上传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并存储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匹配规则在用户的交集人群里自动匹配目标人员作为所述第三方人员;
将所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发送至每个第三方人员的注册账号上以进行确认和补充;
发送完毕后,接收每个第三方人员的反馈结果;
将所述反馈结果确认为所述确认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确认结果确认所述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否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
当有补充内容或者修改内容时,将补充内容填充到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中同时将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原始内容替换为修改内容;
处理完毕后,将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进行比较以获取相似度;
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根据所述注册信息确认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
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用户的账号注册时长以及修改后的信息展示系统与用户上传的信息展示系统之间的相似度对用户个人信息真实性进行分值评估,获得评估分数;
将所述评估分数确认为所述第一评估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认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相互关注度,包括:
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
提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关联属性的文本信息;
根据所述文本信息提取出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词汇;
确定每个关联词汇的关联特征,对每个关联特征进行类别划分,获取划分结果;
对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与每个第三方用户各自的信息展示系统中的兴趣项目统计,获取统计结果;
根据所述统计结果与所述对比结果综合确认用户与每个第三方人员之间的相互关注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包括:
获取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
在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历史交互信息提取出隐藏特征信息;
确定每个隐藏特征信息对应的隐藏特征属性;
将每个隐藏特征属性代入到预设属性库中获取相关的多个目标属性值;
将每个第三方人员的第一属性值和用户的第二属性值以及该第三方人员对应的目标隐藏特征属性的第一目标属性值利用预设关联函数计算三者之间的关联函数值;
将每个第三方用户对应的关联函数值最大的第二目标属性值确认为该第三方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的历史交互信息获得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属性值确定该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
根据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第一关联属性值以及关联属性的加权系数确定该第一关联属性值所占的权重值;
确认所述权重值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若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属性值确定每个第三方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属性,否则,重新选取第二关联属性值进行权重值判定直到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阈值为止。
9.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上传的原始个人身份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个人身份信息构建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
上传模块,用于将用户上传的完善内容存储到所述信息展示系统中并上传到区块链服务器中;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第三方人员对于用户的信息展示系统的确认结果对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估,获取第一评估结果。
CN202111032806.5A 2021-09-03 2021-09-0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7060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806.5A CN113706047A (zh) 2021-09-03 2021-09-0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806.5A CN113706047A (zh) 2021-09-03 2021-09-0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6047A true CN113706047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2806.5A Pending CN113706047A (zh) 2021-09-03 2021-09-0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60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6444A (zh) * 2022-03-24 2022-06-28 广州大师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存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6444A (zh) * 2022-03-24 2022-06-28 广州大师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存储系统
CN114676444B (zh) * 2022-03-24 2023-10-10 苏州极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存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w Students’ and teachers’ use of Facebook
Zhang Developing a holistic model for 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
Sampson et al. The validity of social media–based career information
Sterm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 analysis of trends and a proposed collaborative future
US20140222705A1 (en) Recommending students to prospective employers based on students' online content
Luo et al. Strategic social media management and public relations leadership: Insights from industry leaders
Mahajan-Cusack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local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and citizen engagement
Durrance et al. Online community information: Creating a nexus at your library
Ahamat Using 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observation to study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A reflection
Walgrave et al. The recruitment functions of social ties: Weak and strong tie mobilization for 84 demonstrations in eight countries
Trottier Mutual transparency or mundane transgressions? Institutional creeping on Facebook
CN113706047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Shores et al. Disparities in modes and content of civic engagement: an analysis using data from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YAMADA et 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media GI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regions
Zaugg et al. Conducting and using an academic library data inventory
Fuller Social media in higher education: Building mutually beneficial student and institutional relationships through social media
Habibullah et al. Online Surve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Gabbidon Social media and preschool leaders: Examining the adoption and experiences of social media
Carlson et al. Developing a master data sharing agreement: Seeking student-level evidence to support a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effort in education
Nielsen et al.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Research into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of distributed workers
Tait et 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of public sector managers in the Welsh Government
Okunola Users’ experienc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Nigeria immigration service
Whitley How small-town leaders perceive dual-relationships: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Kwon et al. Building a state government digital preservation community: lessons on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Bainbridge The Facebook campus: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Facebook cultur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