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3990A -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3990A
CN113703990A CN202010443684.8A CN202010443684A CN113703990A CN 113703990 A CN113703990 A CN 113703990A CN 202010443684 A CN202010443684 A CN 202010443684A CN 113703990 A CN113703990 A CN 113703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sk
main body
processed
communication platform
exec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36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铁鸣
郭金辉
叶波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368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3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3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3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3User-generated data transfer, e.g. clipboards,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5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where tasks reside in different layers, e.g. user- and kernel-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务处理方法包括: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根据任务发布范围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获取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任务执行信息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该方法可以提高任务处理效率和任务管理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设备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并实现远程办公或远程作业,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日常沟通,同时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办公软件向学生布置作业,并从学生或学生家长处收取作业和批改作业。然而,由于即时通信软件和办公软件在功能实现上相互分离,导致用户必须同时安装和使用多款软件并且需要在多款软件之间进行频繁切换,不仅造成了沟通和任务处理之间的割裂,而且容易出现沟通效率低下、任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沟通与任务处理功能相互割裂、沟通效率低下、任务管理混乱等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根据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任务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任务创建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范围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发布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更新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任务创建模块包括:
发布内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发布主体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上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
任务创建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发布主体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发布内容获取单元包括:
身份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的任务管理虚拟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页面展示子单元,被配置为若所述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为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信息输入页面;
页面输入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任务信息输入页面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页面输入子单元包括:
类型选择控件子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任务信息输入页面上展示与至少一个候选任务类型相关的任务类型选择控件;
信息输入控件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任务类型选择控件选取任务类型,并展示与所述任务类型相对应的任务内容输入控件和发布范围选择控件;
控件输入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任务内容输入控件获取任务内容,并通过所述发布范围选择控件获取任务发布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任务发布模块包括:
第一主体标识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任务发布范围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第一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携带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平台和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代理服务平台;
第二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代理服务平台将携带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任务发布模块还包括:
携带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第二主体标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获取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主体标识信息;
第三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主体标识信息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主体群组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建立包括位于第一通信平台的任务发布主体以及位于第二通信平台的任务执行主体的主体群组;
群组任务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将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以使所述主体群组中的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通过所述任务载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群组任务执行模块包括:
群组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任务标识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群组标识信息生成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关联的任务标识信息;
任务载体发布单元,被配置为创建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以及所述任务标识信息的任务载体,并将所述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群组任务执行模块还包括:
提醒信息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与所述任务标识信息相关联的提醒标识信息;
提醒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提醒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以使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提醒标识;
当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完成所述待处理任务时,使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任务更新模块包括:
第一身份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执行页面展示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主体身份是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执行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任务执行页面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
执行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以使所述任务发布主体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其中,任务发布时间为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发布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时间,所述任务完成时间为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后产生任务执行信息的时间;
物品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任务发布时间与所述任务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则将所述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虚拟物品分配给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并将所述虚拟物品关联至所述任务执行信息;
物品展示模块,被配置为当通过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时,展示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相关联的虚拟物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执行页面展示模块包括:
执行列表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相关联的执行任务列表,所述执行任务列表包括所述任务执行主体接收到的各个待处理任务;
执行页面展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任务列表中的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执行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标识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并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主体归属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所述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归属于所述主体群组;
权限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若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归属于所述主体群组,则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
任务权限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确定所述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具有执行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
执行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若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具有所述任务权限,则将所述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发布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身份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执行信息展示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主体身份为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是由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
反馈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任务执行信息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反馈信息,并将所述任务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执行信息展示模块包括:
发布列表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所述任务发布主体相关联的发布任务列表,所述发布任务列表包括所述任务发布主体发布的各个待处理任务;
执行信息展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技术方案中的任务处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如以上技术方案中的任务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待处理任务,再利用第一通信平台与第二通信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从而由任务执行主体完成执行待处理任务。该方法通过位于两个不同通信平台上的主体实现数据通信和任务处理的闭环,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无需登录第二通信平台,而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也无需登录第一通信平台,这种任务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任务发布主体与任务执行主体之间的数据通信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数据交互流程、降低数据交互成本,提高任务处理效率和任务管理的便捷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一应用场景中的实现原理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创建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进行学校办公管理的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通信平台发送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主体群组进行任务发布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二通信平台上查看并处理作业任务的交互界面。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身份及权限匹配验证发送任务执行信息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任务执行时间分配和展示虚拟物品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任务发布主体对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反馈的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通信平台上查看并处理任务执行信息的交互界面。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5示意性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示例性系统架构框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第一通信平台110和第二通信平台120。其中,第一通信平台110可以包括作为任务发布主体的第一终端111和用于向第一终端111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第一平台服务器112;第二通信平台120可以包括作为任务执行主体的第二终端121和用于向第二终端121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第二平台服务器122。
其中,第一终端111和第二终端121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第一平台服务器112和第二平台服务器122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第一终端111和第一平台服务器112之间、第二终端121和第二平台服务器122之间以及第一平台服务器112和第二平台服务器122之间均可以通过有线通信链路或者无线通信链路进行网络通信连接。
第一终端111作为任务发布主体,可以创建待处理任务,并将待处理任务通过第一平台服务器112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120。第二通信平台120中的第二平台服务器122可以对接收到的待处理任务按照任务发布范围发送至第二终端121。第二终端121作为任务执行主体,可以执行接收到的待处理任务,在完成任务处理后再向第一终端111返回任务执行信息。第一终端111接收到由第二终端121返回的任务执行信息后,可以再次向第二终端121发送任务反馈信息。基于这一任务处理流程可以形成信息交互与任务处理的闭环,提高任务发布主体与任务执行主体之间的沟通效率和任务处理效率。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技术方案在一应用场景中的实现原理框图,其中涉及由老师向学生布置作业,并由学生或学生家长向老师提交作业的场景。
学校可以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创建一个教育行业的企业帐号Corp,并通过将所有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帐号Teacher加入到企业中,即可在第一通信平台中实现日常办公的沟通、办公自动化、客户管理等功能。老师可以在第一通信平台中创建与企业帐号Corp对应的班级Class,并建立包括该班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互通群组Room。在互通群组Room中同时包含了第一通信平台的用户老师和第二通信平台的用户家长,第一通信平台与第二通信平台之间可以通过中间代理服务器进行信息转发,实现两个通信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如图2所示,老师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第一平台客户端210进行作业的创建和发布,具体可以是基于学校标识CorpID、班级标识ClassID和老师的老师身份标识TeacherID等信息创建作业任务220,实现向家长布置作业、催交作业或者批改作业等业务功能。
由老师创建的作业任务220可以被提交至第一平台服务器230,第一平台服务器230基于学校标识CorpID、班级标识ClassID和老师的老师身份标识TeacherID等信息可以生成与作业任务220相对应的作业标识HomeworkID,在将作业任务220转发至第二平台服务器240后,可以由第二平台服务器240对学校标识CorpID、班级标识ClassID和作业标识HomeworkID进行解析处理,得到家长的家长身份标识OpenID。家长身份标识OpenID关联至学生家长在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用户账号,从而可以将作业任务220推送至各个学生家长处。
学生家长通过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平台客户端250可以登录自身的用户账号,并基于该用户账号加入老师创建的互通群组Room。通过中间代理服务器260进行消息转发后,老师可以直接将作业任务220推送至互通群组Room中,学生家长通过第二平台客户端250接收互通群组Room中的作业任务,进而实现接收作业通知、接收老师催交作业通知、接收老师批改作业通知以及向老师提交作业等业务功能。
具体而言,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中打开作业应用,可以布置作业,该作业可以被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上的学生家长。另外,在布置作业后老师也可以将作业内容以小程序卡片的形式发布至以班级为单位的互通群组中,学生家长在第二通信平台上可以直接接收来自互通群组的信息,例如家长可以在互通群组中接收作业的小程序卡片,并通过点击小程序卡片进入小程序,查看作业详情并可以提交作业;在学生家长提交作业后会自动通知到老师,老师可以在所提交的作业上进行批改标注,逐个批改家长提交的学生完成的作业,并可以发送批改信息通知给到家长以使家长及时查看。
老师在建立互通群组后,可以继续使用第一通信平台进行学校内事务的办公协作,同时可以通过第一通信平台与使用第二通信平台的学生家长建立直接的联系,实现日常沟通和任务处理两种业务功能的闭环。解决了老师只能通过一个通信平台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同时还需要其它软件工具来完成作业布置的问题。对于学校而言,日常的办公沟通可以使用第一通信平台,同时也可以使用第一通信平台与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建立沟通和联系,实现日常办公与家长联系的整合,非常有效的提升老师的办公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老师与学生或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的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等任务作为主要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在多个主体对象之间进行任务交互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任务处理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及计算设备等技术方案做出详细说明。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任务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服务器。如图3所示,该任务处理方法主要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10~步骤S330:
步骤S310.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第一通信平台可以是为用户提供通信和业务管理功能的办公软件,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登录账号的用户可以作为任务发布主体创建待处理任务,待处理任务是需要由其他主体与之进行内容交互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建立企业账号,并将学校里的老师作为任务发布主体关联至学校的企业账号。老师可以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布置作业,每一项需要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的作业即为一个待处理任务。
步骤S320.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第二通信平台可以是与第一通信平台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另一办公软件,也可以是为用户提供通信功能的通信软件。任务发布主体在创建待处理任务时,可以指定接收并执行该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例如可以指定第二通信平台上的若干用户作为任务执行主体,这些被指定的任务执行主体即组成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例如,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布置作业时,可以指定由某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或者部分学生来完成作业,每一个被指定完成作业的学生或者该学生的家长即为一个任务执行主体。
步骤S330.根据任务发布范围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以使任务执行主体执行任务。
由于任务发布主体和任务执行主体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通信平台上,当任务发布主体创建待处理任务后,需要先将待处理任务通过第一通信平台转发至第二通信平台,然后再由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使得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可以执行完成待处理任务。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可以通过中间代理服务器进行相互之间的信息转发。
步骤S340.获取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任务执行信息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任务执行主体在接收到待处理任务后,可以与之进行内容交互以产生任务执行信息,内容交互的方式可以是对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任务内容进行补充或者修改。例如,学生通过第二通信平台接收到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布置的作业后,可以获取该作业中的作业要求,然后根据作业要求上传自己完成的作业。
第二通信平台可以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平台,然后由第一通信平台将任务执行信息返回给相应的任务发布主体,并可以在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上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可以包括未执行和已执行两种状态,在未获取到任务执行信息时,其执行状态为未执行,在获取到任务执行信息后,可以将其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方法中,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待处理任务,再利用第一通信平台与第二通信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从而由任务执行主体完成执行待处理任务。该方法通过位于两个不同通信平台上的主体实现数据通信和任务处理的闭环,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无需登录第二通信平台,而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也无需登录第一通信平台,这种任务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任务发布主体与任务执行主体之间的数据通信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数据交互流程、降低数据交互成本,提高任务处理效率和任务管理的便捷性。
下面结合图4至图12对以上任务处理方法中的部分步骤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创建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310.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10~步骤S430:
步骤S410.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可以展示包括任务管理虚拟控件在内的多种控件,用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进行学校办公管理的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如图5所示,在交互界面510中展示有多个对应于不同功能应用的虚拟控件,如“家校通讯录”、“家长通知”、“班级群”、“健康上报”、“班级作业”、“学校审批”、“学校汇报”等等。其中“班级作业”用于实现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等功能,即为任务管理虚拟控件511。
响应于对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510上展示的任务管理虚拟控件511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例如,在用户通过点击或者其他触发方式触发任务管理虚拟控件511时,可以根据该用户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登录的账号信息获取该用户的主体身份,其主体身份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家长或者其他身份。当老师、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等用户在首次触发任务管理虚拟控件511时,可以先进入身份认领页面,并通过身份认领页面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例如可以选择或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身份等相关信息,从而确定其主体身份,并可以建立该主体身份与用户登录账户的账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当用户再次触发任务管理虚拟控件511时,可以通过其登录的账户信息获取与之关联的主体身份。
若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为任务发布主体(即老师),那么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信息输入页面520。然后可以通过任务信息输入页面520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在任务信息输入页面520上展示有与至少一个候选任务类型相关的任务类型选择控件521。候选任务类型用于表示不同种类的待处理任务,例如当待处理任务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候选任务类型即可以为该作业对应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或者其他科目。
通过任务类型选择控件521可以选取任务类型(如语文科目),并展示与所选取的任务类型相对应的任务内容输入控件531和发布范围选择控件532。通过任务内容输入控件531可以获取任务内容,通过发布范围选择控件532可以获取任务发布范围。如图5中所示,任务内容输入控件531可以包括文本输入框,用以输入文本形式的任务内容。任务内容输入控件531还可以包括内容输入按钮,用以选取或者输入图像、音频或者视频等其他多媒体形式的任务内容。发布范围选择控件532可以是一个对象选择按钮,通过该对象选择按钮,老师可以选择需要完成作业的班级或者学生。另外还可以在交互界面上展示科目调整按钮533,通过点击触发类型调整按钮533,可以进入编辑和调整任务类型的页面,可以通过选取和添加等方式调整当前布置作业的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等。
步骤S420.获取任务发布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
发布主体标识信息是用于区分第一通信平台上各个主体的唯一性标识,通过该发布主体标识信息即可唯一确定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一个任务发布主体。本步骤可以获取任务发布主体在登录第一通信平台时使用的登录凭证code,基于该登录凭证code可以获取任务发布主体的登录状态信息,其中即包含任务发布主体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和本次登录的会话秘钥(session_key),任务发布主体在与其他主体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以基于会话秘钥进行通信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步骤S430.根据发布主体标识信息以及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在获取到任务发布主体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后,可以基于该发布主体标识信息以及由步骤S420中获取到的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例如,发布主体标识信息可以是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身份标识,任务内容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任务发布范围可以是需要完成作业的班级或者学生。
通过执行步骤S410~步骤S430,可以实现通过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进行数据交互以完成待处理任务的创建。
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完成待处理任务的创建后,可以将其按照任务发布范围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进而发送至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向第二通信平台发送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以上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330中的根据任务发布范围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10~步骤S630:
步骤S610.获取任务发布范围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为了识别不同的任务执行主体,可以为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上配置相应的具有唯一性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该第一主体标识信息可以映射至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主体标识信息。
步骤S620.将携带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连接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的代理服务平台。
代理服务平台用于在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之间提供信息转发服务,携带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首先由第一通信平台发送至代理服务平台,并由代理服务平台对其进行转发处理。
步骤S630.通过代理服务平台将携带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
代理服务平台可以将待处理任务转发至第二通信平台,然后由第二通信平台继续基于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对待处理任务进行分配处理。具体可以先通过第二通信平台获取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然后根据第一主体标识信息获取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主体标识信息,再根据第二主体标识信息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各个任务执行主体。
通过执行步骤S610~步骤S630可以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进一步将其分配至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在以上实施例中,当任务发布主体完成在第一通信平台上创建待处理任务后,可以根据任务发布范围自动化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由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分配至相应的任务执行主体。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建立主体群组的方式对待处理任务进行发布。
举例而言,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建立包括位于第一通信平台的任务发布主体以及位于第二通信平台的任务执行主体的主体群组,然后将承载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主体群组,以使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通过任务载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主体群组进行任务发布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7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承载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主体群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10~步骤S760:
步骤S710.获取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群组标识信息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主体群组的唯一性标识,例如当主体群组是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班级群组时,其群组标识信息即为该班级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群组标识RoomID。
步骤S720.根据群组标识信息生成与待处理任务相关联的任务标识信息。
任务标识信息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待处理任务的唯一性标识,例如当待处理任务为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时,其任务标识信息即为该作业的任务标识HomeworkID。任务标识信息与群组标识信息之间建立有关联关系,基于任务标识信息可以获取到发布该待处理任务的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从而可以用于识别发布待处理任务主体群组是否为指定的有效的主体群组。
步骤S730.创建承载待处理任务以及任务标识信息的任务载体,并将任务载体发布至主体群组。
任务载体是用于承载待处理任务及其任务标识信息的载体对象,例如可以是一个小程序卡片,该小程序卡片可以通过搭载于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上的小程序进行打开、查看并处理其中承载的待处理任务。本步骤创建的任务载体可以以群组消息的方式发布至主体群组中,使得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均可以接收到该任务载体。
步骤S740.生成与任务标识信息相关联的提醒标识信息。
提醒标识信息是用于提醒任务执行主体查看并执行待处理任务的信息。例如,作为任务发布主体的老师可以将所布置作业对应的小程序卡片发布至班级群后,可以在班级中将该作业对应的小程序卡片设置为群待办,从而生成相应的提醒标识信息,用以提醒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及时处理待办任务。
步骤S750.将提醒标识信息发送至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以使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提醒标识。
提醒标识信息可以被发送至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使得每个任务执行主体在其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均可以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提醒标识。例如可以在第二通信平台的消息列表中提供一提醒消息,用以提醒任务执行主体及时查看并处理主体群组中发布的承载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
步骤S760.当任务执行主体完成待处理任务时,使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标识。
任务执行主体可以通过触发任务载体的方式查看并处理其中承载的待处理任务,在执行完成待处理任务后,可以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标识。
举例而言,作为班级群组中管理员的老师,可以将某个作业对应的小程序卡片设置为群待办,此时班级群组中的所有成员都会收到一个待办任务,在学生家长所在的第二通信平台的消息会话列表中会重点提醒当前所有未完成的待办任务,有效提醒学生家长及时处理。老师在向班级群组中发布作业的小程序卡片时,第一通信平台可以为该小程序卡片派发一个具有唯一性的任务载体标识ActivityID,生成在小程序卡片的参数中。在设置群待办时可以用此任务载体标识ActivityID来创建待办任务,如果学生家长在小程序中完成了与一项作业唯一绑定的任务载体标识ActivityID时,小程序会通过后台发送一个完成待办的指令通知第二通信平台,使得第二通信平台展示任务完成标识。另外,学生家长也可以在班级群中手动设置群代办的状态,需要先打开小程序卡片后,退出小程序回到会议列表时,就可以手动操作完成此待办任务,同样也可以标记当前待办任务的完成。
通过执行以上步骤S710~步骤S760可以实现利用主体群组进行任务发布、任务提醒和任务执行的效果,将任务发布主体与任务执行主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互和任务处理在同一个主体群组中实现闭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务执行主体在接收到待处理任务后,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以产生任务执行信息。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待处理任务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8所示,在以上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340中的获取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810~步骤S840:
步骤S810.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触发待处理任务,例如可以通过点击接收到的任务提醒信息,点击主体群组中的小程序卡片,或者可以直接点击进入小程序以在小程序中触发待处理任务。当待处理任务被触发时,可以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例如触发待处理任务的用户可以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或者其他用户身份。本步骤可以通过获取当前用户登录账户的账户信息并根据账户信息与主体身份的关联关系确定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步骤S820.若主体身份是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判定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是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时,可以直接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二通信平台上查看并处理作业任务的交互界面。如图9所示,任务执行主体(如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在交互界面910上接收由任务发布主体(如老师)发送的承载有作业任务的小程序卡片911。任务执行主体通过点击触发小程序卡片911,可以在交互界面910上展示与之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92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先获取与任务执行主体相关联的执行任务列表,执行任务列表包括任务执行主体接收到的各个待处理任务。然后响应于对任务列表中的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继续参考图9所示,当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在第二通信平台上进入“班级作业”小程序时,可以在交互界面910上展示执行任务列表912,执行任务列表中包括了该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接收到的各个待处理任务,如图中所示的“2月2日语文作业”、“2月2日数学作业”、“1月31日英语作业”。
在交互界面910上还设置有列表切换按钮“已提交的作业”,当用户触发列表切换按钮后,可以在交互界面910上展示已完成任务列表,用以查看用户已处理完成的作业任务,例如可以包括“2月2日英语作业”、“1月31日语文作业”、“1月31日数学作业”等等。当用户点击触发执行任务列表912中的某一项待处理任务时,可以在交互界面910上展示与该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920。
步骤S830.通过任务执行页面获取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
任务执行信息是用于完成待处理任务的信息,例如待处理任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任务执行信息便可以是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任务执行信息可以是基于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任意媒体形式的信息。
继续参考图9所示,在任务执行页面920中可以配置用于上传作业内容的任务执行控件921。当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点击触发任务执行控件921时,可以通过浮窗页面或者跳转页面上传作业内容。例如,在点击任务执行控件921(即“交作业”按钮)后,可以从页面底端弹出浮窗,在浮窗中提供有“从相册选择”、“拍摄”以及“取消”等虚拟按钮。若用户点击“从相册选择”按钮,可以从本地相册中选择上传已预先拍摄存储的图像、视频等内容。若用户点击“拍摄”按钮,可以调用终端设备上的摄像头,即时开始拍摄并上传图像、视频等内容。若用户点击“取消”按钮,则关闭当前浮窗。在用户通过从相册选取或者实时拍摄的方式上传一部分作业内容后,可以在跳转页面中实时显示已上传的作业内容,并可以通过页面中的内容上传控件922继续选取并上传作业内容,同时也可以输入备注信息。完成作业内容的选取和上传后,可以点击触发任务提交控件923将已上传的作业内容提交至第二通信平台的后台服务器。
步骤S840.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以使任务发布主体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由步骤S830获取得到的任务执行信息可以被发送至相应的任务发布主体,使得任务发布主体可以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例如在任务发布主体一侧可以将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由未执行状态更新为已执行状态。
在通过任务执行主体提交和发送任务执行信息时,为了保证提交内容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身份和权限进行匹配验证,只有在验证通过后才可以完成任务执行信息的发送。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身份及权限匹配验证发送任务执行信息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步骤S840.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0~步骤S1050:
步骤S1010.获取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并获取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可以是根据其登录账号信息获取得到的,根据登录账号信息可以判断当前用户主体是否已经认领过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身份,如果尚未认领相应身份,则可以跳转至身份认领页面,引导用户输入身份信息,从而确定其用户身份。群组标识信息是用于区分不同主体群组的唯一性标识,可以从触发待处理任务的路径信息中获取。例如,当任务执行主体通过打开主体群组中接收到的小程序卡片来触发待处理任务时,可以获取小程序卡片上携带的分享凭证ShareTicket,基于该分享凭证可以获取所在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当任务执行主体通过主体群组的群工具入口进行小程序触发待处理任务时,可以获取小程序的打开路径信息,并从路径信息中获取所在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步骤S1020.根据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确定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归属于主体群组。
主体群组中的成员会通过其身份标识信息与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建立关联关系,因此基于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可以判断任务执行主体和主体群组之间是否具有归属关系。
步骤S1030.若任务执行主体归属于主体群组,则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
当判断任务执行主体归属于主体群组时,可以进一步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任务权限信息用于判断触发待处理任务的当前触发主体是否具有处理权限。而如果判断结果是任务执行主体不是该主体群组的成员,则可以拒绝执行以下步骤,从而禁止该任务执行主体执行该待处理任务。例如,老师向一个班级群组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的学生布置作业后,需要提交完成该作业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应当是该班级群组的成员。如果该班级群组之外的其他用户打开待处理的作业任务,则无法完成任务的提交操作。
步骤S1040.根据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确定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具有执行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
任务权限信息可以是如以上实施例中在发布待处理任务时获取的任务发布范围,将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与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进行匹配检测,可以判断当前的任务执行主体具有执行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例如,老师指定一个班级群组中的一部分学生完成作业,那么这部分被指定的学生及与之关联的学生家长具有提交作业的权限,而除这部分被指定的学生及其学生家长以外的其他群组成员则不具有提交作业的权限。
步骤S1050.若任务执行主体具有任务权限,则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
在判断任务执行主体属于相应主体群组而且也具有任务权限后,可以将该任务执行主体提交的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任务执行信息的发送过程与待处理任务的发布过程是两个方向相反的信息传输过程,例如,任务执行主体可以通过第二通信平台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平台,然后由第一通信平台将任务执行信息返回给相应的任务发布主体。
通过执行以上步骤S1010~步骤S1050,可以对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和权限做出检测,避免出现身份冒用、任务代办等问题。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任务执行时间分配和展示虚拟物品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任务执行主体完成与待处理任务的内容交互产生任务执行信息后,基于任务执行的时间向任务执行主体分配并展示虚拟物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10.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其中,任务发布时间为任务执行主体发布待处理任务的时间,任务完成时间为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后产生任务执行信息的时间;
步骤S1120.若任务发布时间与任务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时间阈值,则将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虚拟物品分配给任务执行主体,并将虚拟物品关联至任务执行信息;
步骤S1130.当通过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执行信息时,展示与任务执行信息相关联的虚拟物品。
任务发布主体在发布待处理任务时,可以同时设置与该任务相关联的时间阈值,用以判断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在预定的时间长度内完成与待处理任务的内容交互。同时,任务发布主体还可以在待处理任务中添加虚拟物品,用以在任务执行主体按时完成任务内容交互的情况下,将虚拟物品分配给任务执行主体。
举例而言,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限定作业完成时间,如24小时。当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在24小时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后,可以向该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发放相应的虚拟物品作为奖励,如“小红花”、“勋章”、“奖状”等等。
任务执行主体在获得分配的虚拟物品后,该虚拟物品会被绑定至相应的任务执行信息中,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该任务执行信息时,可以同步地展示任务执行主体得到的虚拟物品,以表示其按时完成任务内容交互的状态。
任务执行主体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后,可以由任务发布主体对其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当学生或者学生家长提交作业后,可以由布置作业的老师对其进行批改。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任务发布主体对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反馈的方法步骤流程图。如图12所示,在以上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通过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之后,由任务执行主体进行反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210~步骤S1230:
步骤S1210.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本步骤可以通过获取当前用户登录账户的账户信息并根据账户信息与主体身份的关联关系确定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步骤S1220.若主体身份为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任务执行信息是由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
当判定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为任务发布主体时,可以获取与任务发布主体相关联的发布任务列表,发布任务列表包括任务发布主体发布的各个待处理任务;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通信平台上查看并处理任务执行信息的交互界面。如图13所示,当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上进入“班级作业”小程序时,可以在交互界面1310上展示发布任务列表1311,在发布任务列表1311中包括了该老师发布的待处理任务,如图中所示的布置给“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的“2月2日语文作业”、布置给“一年级1班”的“1月31日语文作业”、布置给“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的“1月30日语文作业”。每个待处理任务上显示有已提交任务执行信息的数量以及未提交任务执行信息的数量。
当触发任务发布列表中的某个待处理任务时,可以在交互界面上展示针对该待处理任务接收到的由任务执行主体提交的任务执行信息。如图13中所示,老师通过点击触发“2月2日语文作业”对应的待处理任务,可以跳转显示该任务的详情页面。由于该作业任务同时布置给“一年级1班”和“一年级2班”,因此在任务详情页面中将分别显示两个班级对应的信息集合1312。通过点击触发信息集合1312,可以进一步显示集合中对应于不同任务执行主体的任务执行信息1313。例如,当老师点击“一年级1班”对应的信息集合时,可以显示该班级中已完成提交的4份作业,每一份作业即对应一个任务执行主体提交的任务执行信息。
步骤S1230.响应于对任务执行信息的触发操作,获取针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反馈信息,并将任务反馈信息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反馈信息是与任务执行信息建立关联关系的评价信息或者批注信息,通过交互界面可以接收获取用户输入的任务反馈信息。例如,老师在接收到学生或学生家长提交的作业后,可以输入评语或者修改内容,以对作业做出评价和批改。继续参考图13所示,当老师点击触发一项任务执行信息1313时,可以查看该信息对应的作业内容1314,作业内容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的信息。通过触发作业内容,可以将任务反馈信息以批注的形式添加至作业内容中。例如,当该作业内容为图像时,老师可以点击其中某一个图像以查看放大后的图像内容,并可以在放大图像上以绘制图形或者添加文本的形式进行批注。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输入文本、输入语音、拍摄图像或者拍摄视频等任意形式输入批注内容或者输入评语。当老师完成对作业的批改后,带有老师评语或者批注内容的作业会再次返回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以使其查看老师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教育行业,通过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由老师创建班级群组形成功能的闭环,让班级群组成为一个可以实现教育行业老师管理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办公工具,实现了老师在第一通信平台(如某款集成办公工具的即时通信软件)上布置作业后,通过班级群组群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直接在第二通信平台(如与第一通信平台不同的另一款即时通信软件)上提交作业的闭环场景,而不需要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通过第三方应用来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通过第一通信平台与第二通信平台的互通能力,家长只需要使用第二通信平台就可以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不需要再安装学校的其它应用才可以做到。除此之外,本申请技术方案还可以解决独立小程序和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无法对班级成员进行有效校验的问题,避免了班级成员中出现非本班级的家长加入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作业代交的问题。基于班级作业小程序可以帮助老师积累历史作业数据,通过不同的班级群查看历史数据实现管理学生的作业信息。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申请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任务处理方法。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务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4所示,任务处理装置1400主要可以包括:
任务创建模块1410,被配置为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范围获取模块1420,被配置为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发布模块1430,被配置为根据任务发布范围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第二通信平台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以使任务执行主体执行任务。
任务更新模块1440,被配置为获取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任务执行信息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创建模块1410包括:
发布内容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发布主体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任务发布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
任务创建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发布主体标识信息以及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发布内容获取单元包括:
身份获取子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的任务管理虚拟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页面展示子单元,被配置为若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为任务发布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信息输入页面;
页面输入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任务信息输入页面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页面输入子单元包括:
类型选择控件子单元,被配置为在任务信息输入页面上展示与至少一个候选任务类型相关的任务类型选择控件;
信息输入控件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任务类型选择控件选取任务类型,并展示与任务类型相对应的任务内容输入控件和发布范围选择控件;
控件输入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任务内容输入控件获取任务内容,并通过发布范围选择控件获取任务发布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发布模块1430包括:
第一主体标识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任务发布范围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第一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携带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连接第一通信平台和第二通信平台的代理服务平台;
第二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代理服务平台将携带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发布模块还包括:
携带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第二通信平台获取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第二主体标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主体标识信息获取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主体标识信息;
第三任务发送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二主体标识信息将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各个任务执行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
主体群组建立模块,被配置为建立包括位于第一通信平台的任务发布主体以及位于第二通信平台的任务执行主体的主体群组;
群组任务执行模块,被配置为将承载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主体群组,以使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通过任务载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群组任务执行模块包括:
群组标识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任务标识生成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群组标识信息生成与待处理任务相关联的任务标识信息;
任务载体发布单元,被配置为创建承载待处理任务以及任务标识信息的任务载体,并将任务载体发布至主体群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群组任务执行模块还包括:
提醒信息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与任务标识信息相关联的提醒标识信息;
提醒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提醒标识信息发送至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以使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提醒标识;
当任务执行主体完成待处理任务时,使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更新模块包括:
第一身份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执行页面展示模块,被配置为若主体身份是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执行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任务执行页面获取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
执行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以使任务发布主体更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其中,任务发布时间为任务执行主体发布待处理任务的时间,任务完成时间为任务执行主体与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后产生任务执行信息的时间;
物品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若任务发布时间与任务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时间阈值,则将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虚拟物品分配给任务执行主体,并将虚拟物品关联至任务执行信息;
物品展示模块,被配置为当通过任务执行主体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执行信息时,展示与任务执行信息相关联的虚拟物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执行页面展示模块包括:
执行列表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任务执行主体相关联的执行任务列表,执行任务列表包括任务执行主体接收到的各个待处理任务;
执行页面展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任务列表中的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执行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标识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并获取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主体归属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确定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归属于主体群组;
权限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若任务执行主体归属于主体群组,则获取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
任务权限确定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确定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具有执行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
执行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若任务执行主体具有任务权限,则将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任务发布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任务处理装置还包括:
第二身份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执行信息展示模块,被配置为若主体身份为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任务执行信息是由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
反馈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对任务执行信息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反馈信息,并将任务反馈信息发送至任务执行主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以上各实施例,执行信息展示模块包括:
发布列表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与任务发布主体相关联的发布任务列表,发布任务列表包括任务发布主体发布的各个待处理任务;
执行信息展示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对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任务处理装置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框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15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5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5所示,计算机系统1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5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1501、ROM 1502以及RAM 1503通过总线1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1505也连接至总线1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5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5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509。通信部分1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505。可拆卸介质1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5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各个方法流程图中所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5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根据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包括:
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获取所述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上的发布主体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发布主体标识信息以及所述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包括:
响应于对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的任务管理虚拟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若所述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为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任务信息输入页面;
通过所述任务信息输入页面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任务信息输入页面获取任务内容和任务发布范围,包括:
在所述任务信息输入页面上展示与至少一个候选任务类型相关的任务类型选择控件;
通过所述任务类型选择控件选取任务类型,并展示与所述任务类型相对应的任务内容输入控件和发布范围选择控件;
通过所述任务内容输入控件获取任务内容,并通过所述发布范围选择控件获取任务发布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包括:
获取所述任务发布范围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上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将携带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平台和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代理服务平台;
通过所述代理服务平台将携带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的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第一主体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主体标识信息获取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上的第二主体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主体标识信息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包括位于第一通信平台的任务发布主体以及位于第二通信平台的任务执行主体的主体群组;
将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以使所述主体群组中的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通过所述任务载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包括:
获取所述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群组标识信息生成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关联的任务标识信息;
创建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以及所述任务标识信息的任务载体,并将所述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承载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载体发布至所述主体群组,还包括:
生成与所述任务标识信息相关联的提醒标识信息;
将所述提醒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主体群组中的各个任务执行主体,以使各个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提醒标识;
当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完成所述待处理任务时,使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完成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若所述主体身份是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页面;
通过所述任务执行页面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
将所述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以使所述任务发布主体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任务执行页面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其中,任务发布时间为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发布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时间,所述任务完成时间为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后产生任务执行信息的时间;
若所述任务发布时间与所述任务完成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时间阈值,则将所述待处理任务中携带的虚拟物品分配给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并将所述虚拟物品关联至所述任务执行信息;
当通过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在所述第二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时,展示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相关联的虚拟物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发布主体,包括:
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并获取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所述主体群组的群组标识信息确定所述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归属于所述主体群组;
若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归属于所述主体群组,则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
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主体的身份标识信息和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信息确定所述任务执行主体是否具有执行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权限;
若所述任务执行主体具有所述任务权限,则将所述任务执行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发布主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获取当前触发主体的主体身份;
若所述主体身份为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是由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
响应于对所述任务执行信息的触发操作,获取所述任务发布主体与所述任务执行信息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反馈信息,并将所述任务反馈信息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包括:
获取与所述任务发布主体相关联的发布任务列表,所述发布任务列表包括所述任务发布主体发布的各个待处理任务;
响应于对所述待处理任务的触发操作,在所述第一通信平台的交互界面上展示与所述待处理任务相对应的任务执行信息。
15.一种任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任务创建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位于第一通信平台上的任务发布主体创建用于进行内容交互的待处理任务;
范围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待处理任务的任务发布范围,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第二通信平台上的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发布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任务发布范围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第二通信平台,并通过所述第二通信平台将所述待处理任务发送至所述任务执行主体;
任务更新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任务执行主体与所述待处理任务进行内容交互产生的任务执行信息,并根据所述任务执行信息更新所述待处理任务的执行状态。
CN202010443684.8A 2020-05-22 2020-05-22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703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3684.8A CN113703990A (zh) 2020-05-22 2020-05-22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3684.8A CN113703990A (zh) 2020-05-22 2020-05-22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3990A true CN113703990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4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3684.8A Pending CN113703990A (zh) 2020-05-22 2020-05-22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39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7358A (zh) * 2022-11-10 2023-04-04 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待办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016413A (zh) * 2022-12-29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7358A (zh) * 2022-11-10 2023-04-04 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待办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5907358B (zh) * 2022-11-10 2023-10-20 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待办任务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016413A (zh) * 2022-12-29 2023-04-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8675A1 (en) Online Conference System with Real-Time Document Transaction Platform
DE112013000375B4 (de) Automatisches Bereitstellen von Ressourcen zur Zusammenarbeit bei Versammlungen
US107010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itiating external actions via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66209B2 (en) Templating and provisioning of collaborative facilities for a data-agnostic collaboration service
US20170366784A1 (en) Displaying Concurrently Presented Versions in Web Conferences
US9992243B2 (en) Video conference application for detecting conference presenters by search parameters of facial or voice features, dynamically or manually configuring presentation templates based on the search parameters and altering the templates to a slideshow
US20210279780A1 (en) Transactional Platform
CN112214971A (zh) 在线文档公告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699133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channel calendar in a group-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57049B2 (en) Actions in a messaging system
CN113703990A (zh)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8318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browsing
CN111277589A (zh) 会议文档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093630B2 (en) Determining viewable screen content
US11716213B2 (en) Autonomous screenshare of dynamic magnification view without primary collaboration interruption
US11665126B2 (en) Communications and analysis system
KR101750493B1 (ko) 웹 기반 실시간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서버 장치
US20220417050A1 (en) Video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automated features
WO2018093618A1 (en) Dynamic linking of messaging groups and organisational information
Aldea et al. Selecting the optimal software solu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US20230081430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customized ux/ui for each user type during runtime of web application by using room templat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220405688A1 (en) Cooperative decision making in a social network
US2016011082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xchanging Electronic Documents
Behrami Implementation of a web application
MADARA Web Based Ev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ri Lanka Nav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